法学院李可:《法学方法》教案
《法学方法论》课件
法律论证的概念
法律论证是指通过提出理由、根据和证据,对法律问题进行 分析和阐述,以获得合理的法律解决方案。
法律论证的特点
法律论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依赖性、可辩驳性和程序性等 特点。
法律论证的逻辑结构
法律论证的逻辑起点
01
法律论证的逻辑起点是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通过分析和推理
,得出合理的结论。
法律论证的逻辑过程
VS
法律推理的特征
法律推理具有规范性、逻辑性和实践性等 特点。规范性是指法律推理要以法律规定 为基础,遵循法律规范的要求进行推理; 逻辑性是指法律推理要运用形式逻辑、辩 证逻辑等思维方式进行推理;实践性是指 法律推理要结合具体的案例和实际情况进 行推理。
法律推理的种类与方式
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指根据一般性法律规定和原理,推导 出个别性结论或个别性案件的处理结果的推理方 法。
法律论证在司法中的应用
法律论证在司法中具有关键作用,法官需要通过法律论证来阐述案件事在法学研究中的应用
法律论证在法学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法律论证来阐述法学理论、分析法律问题和 解决法律争议等。
05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概述
法律与道德的概念界定
THANKS
法律推理的应用与价值
法律推理的应用
法律推理在法律实践中广泛运用,包括在立法、司法、行政执法和法律监督等各 个环节中。
法律推理的价值
法律推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它能够保证法律的统一性、稳定性和可预 测性,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促进法律的公正、公平和合理。
04
法律论证方法
法律论证的概念与特点
《法学方法论》课件
xx年xx月xx日
《法学方法论》课件
《法学方法论》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法学方法论》教材第四章“法律分析方法”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分析、案例分析、法律条文解释方法以及法律论证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法律规范逻辑结构分析方法,能够准确理解法律规范。
2. 培养学生运用案例分析法律问题的能力,提高法律实务操作水平。
3.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法律条文解释的基本方法,提高法律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分析、案例分析。
教学重点:法律条文解释方法、法律论证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分析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 讲解:详细讲解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案例分析、法律条文解释方法及法律论证技巧。
a.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提出概念、分类、要素、法律后果等。
b. 案例分析:介绍分析方法,如事实分析、法律关系分析、证据分析等。
c. 法律条文解释:讲解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等。
d. 法律论证:阐述法律论证的基本结构、论证方法及技巧。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案例,并进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a. 概念b. 分类c. 要素d. 法律后果2. 案例分析方法a. 事实分析b. 法律关系分析c. 证据分析3. 法律条文解释方法a. 文义解释b. 体系解释c. 目的解释4. 法律论证技巧a. 论证结构b. 论证方法c. 论证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所学,分析给定案例的法律规范逻辑结构。
b. 解释给定法律条文,并阐述解释方法。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推荐阅读:法律分析方法相关书籍、论文。
b.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深入分析。
c.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就法律分析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分析、案例分析。
《法学方法论》讲义【2013年】
宦,宁屈小民,以存体也。(乡宦小民有贵贱之别,故曰
存体。若乡宦擅作威福,打缚小民,又不可以存体也。)‛ (来自,陈义钟编校:《海瑞集》[全二册],中华书局
1962年版,第117页。)
五、法律方法的概念
指将法律规范适用于事实的方法。
规范 „ → 事实
六、法律方法的基本模式:三段论
大前提 „ → 法律规范
?3解释学发展的知识脉络二法律解释学的理论发展?1传统的法律解释学客体的客观存在性与可认知性主体的理性与一致性?2现代的法律解释学客体的客观存在性主体的有限理性?3后现代的法律解释学主体解释学主体与客体都存在不确定性三法律解释学的核心命题?1解释什么
第一编 《法学方法论》导论
第一讲 法学方法论的一般理论
(1)“字面解释”的例子:
→刑法第14条第2款:“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
责任。”这里的“应当”,实为“必须”。
(2)“语法解释”的例子: →民法通则第117条第2款规定:“损坏国家的、 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的财产的,应当恢复原状或 者折价赔偿。”这里,损坏财产为因,恢复原状 或者折价赔偿为果。
1、法意解释与目的解释?
2、是否存在当然解释? 3、纯粹的文意解释存在吗? 4、比较解释为何优于客观的目的解释? 5、在解释法律的过程中,方法的适用是单一的, 还是复合的? 6、解释方法的划分,是否是结果导向的? „„
三、法律解释方法的适用
1、张明楷:《刑法学》、《罪行法定与刑法解释》、
《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
(1)文义解释,也称语法解释、文法解释、文理解释,指
按照日常的、一般的或法律的语言使用方式清晰的描述制定法
的某个条款的内容。这种方法要求解释者必须对语言使用方式 或规则的有效性进行证成。其特点是将解释的焦点集中在语言 上,而不顾及根据语言解释出的结果是否是公正、合理。
2024年《法学方法论》课程【课件】
2024年《法学方法论》课程【课件】一、教学内容根据2024年《法学方法论》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一章“法学方法论导论”和第二章“法学研究方法”。
具体内容如下:1. 第一章:法学方法论导论(1)法学方法的概念与特征(2)法学方法的历史发展(3)法学方法的体系结构2. 第二章:法学研究方法(1)规范分析方法(2)案例分析方法(3)比较分析方法(4)实证分析方法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法学方法论的概念、特征及其在法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法学问题分析中。
3. 培养学生的法学思维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法学方法论的体系结构、各种研究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2. 教学重点:法学方法论的概念、特征、规范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出法学方法论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1)讲解法学方法论的概念、特征及其历史发展。
(2)详细阐述规范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1)以实际案例为背景,引导学生运用规范分析方法分析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案例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4. 例题讲解:针对每种研究方法,给出具体例题,进行详细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法学方法论》2. 内容:(1)法学方法论导论概念、特征历史发展体系结构(2)法学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法学方法论的概念、特征及其在法学研究中的作用。
(2)比较规范分析方法与案例分析方法,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2. 答案:(1)法学方法论是指研究法学领域中普遍适用、具有规律性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其特征包括: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法学院李可:《法学方法》教学大纲(09年新开)
《法学方法》教学大纲(2009年新开)(课程编号:待定学分-学时 2-32 )东南大学法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法官如何判案》是非法学专业的公选课程,在非法学本科教学体系中属于学生任选的基础课程,是《法理学》、《诉讼法》和《司法学》交叉生长出来的实践内容部分,着重从微观层面分析法官判案的基本原理、运行机制和大致过程,是对非法学专业开设《法学基础理论》等课程学习具有引导和指导意义的高级课程。
课程目标: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法律兴趣、规则意识和司法能力,形成和谐有序的校园文化环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其观察问题的视野,丰富其分析法律问题的方法,加深其对法律问题的认识,激发其对法学的相关社会科学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导言法律方法与法律人(3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法律人和法律方法的基本定义,了解法律人和法律方法的功能和作用,领会法律方法的基本任务。
一、何谓法律人?二、法律人为定纷止争而生三、法律方法与判断者的价值立场四、法律方法与法治第一章认识法律方法(3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教学,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法律方法的发生及其体系,掌握法律方法的功能,了解各部门的法律方法及其专属功能,以形成整体的法律方法体系。
一、法律方法的发生二、法律方法及其体系三、法律方法的功能四、各部门法有自己的方法吗?第二章法律判断形成的过程(6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法律判断的形成过程,了解法律人分析、处理案件的机制和过程等基本内容,了解我国司法运作的基本机理。
一、处理事实和提出案件问题二、寻找规范三、分析事实构成四、建构大前提五、涵摄六、作出结论第三章小前提的建构及方法(3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建构法律判断小前提的过程及方法,了解小前提建构的大体机理和具体方法。
一、冤假错案源于事实不清二、建构小前提的过程三、生活事实归入法律事实的方法:解释/诠释方法第四章大前提的建构及方法(一)——有法律规定的情形(3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着重理解有法律规定情形下法律判断之大前提建构的过程及方法,了解大前提建构的基本机理。
法学方法论的逻辑起点辨正
2015年3月第17卷第2期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m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法学方法论的逻辑起点辨正李可(东南大学法学院,江苏南京211189)[摘要]简单性、一般性和本质性等是逻辑起点的根本特性和基本要求,以此观之,我国目前有关法学方法论逻辑起点的观点均不可取。
法学方法论应以规则为逻辑起点,它比其他逻辑起点更能体现法学之本性。
[关键词]法学方法论;逻辑起点;规则;本性[中图分类号]D9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15)02-0097-05逻辑起点的英文为logical starting point ,是指从研究对象中概括出来的最简单的、最一般的本质范畴。
可见,简单性、一般性和本质性等是逻辑起点的根本特性,选择逻辑起点必须以此为标准。
同时,逻辑起点的主词是“起点”,即“出发点”,因而它不是一般的本质范畴,而是作为一种理论建构的初始范畴。
[1]51-56在概念中有一种是科学判断上最后的、不可分的概念,对此人们称之为“初始范畴”,其可以合成一些复杂概念。
在实践中,人们常将“逻辑起点”与“出发点”两个术语互换使用,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出发点”的含义是多重的,它有时指叙述的出发点,例如我们在谈到法哲学家以普通哲学为出发点时,就是这样。
有时它指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其含义就与本文所讲的逻辑起点一样了。
一、方法论上的逻辑起点之要求任何一门学科的构建必须从选择一个逻辑起点或确定最基本的分析单元开始,它往往“占据我们整个研究的大半部分,影响着我们的研究的诸多方面”,[2]25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怎样的范畴才能成为逻辑起点?在借鉴中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逻辑起点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第一,最小性。
任何一门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应是最抽象的、最简单而不可分的最小范畴。
《法学方法论》课件
古代法学方法论
01
古代法学方法论主要关注的是法律的制定和解释,强调对文本
的尊重和权威的解释。
近代法学方法论
02
近代法学方法论开始关注法律的逻辑分析和价值判断,强调科
学的法律研究和价值中立。
现代法学方法论
03
现代法学方法论更加关注法律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强调多学科
的综合研究和实践智慧。
02
法学方法论的核心概念
法律文化的多样性
全球化带来了不同法律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如何处理和协调各种法律文化间的差异,确保 法律适用的公正性和合理性,是法学方法论面临的重要挑战。
法律解释的困境
全球化为法律解释带来了复杂性,如何确保法律解释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避免因解释差异 导致的矛盾和冲突,是法学方法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法律推理的挑战
详细描述
在民商法领域,法律解释问题通常出现在法律规定不 完善、存在漏洞或模糊不清的情境中。例如,在合同 法中,对于合同违约的情形,法律可能规定了违约金 条款,但并未明确违约金的计算方法和标准。此时, 法官需要根据合同的具体情况、相关行业惯例以及公 平原则等因素,对违约金条款进行解释和适用。
案例二:刑法领域的法律推理问题
全球化背景下,新类型的法律问题和案件不断涌现,如何运用有效的法律推理方法,合理 地解释和适用法律,是法学方法论面临的又一重要挑战。
科技发展对法学方法论的影响与机遇
01
电子数据与证据规则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数据在案件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制定和
完善电子数据收集、保全、认证等规则,确保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和合
法律实证主义与自然法理论
总结词
法律实证主义和自然法理论是法学方法论中的两大基本思潮,它们对法律的制定和适用有着重要影响。
法律方法论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教程
法律方法论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教程一、教学内容本教程依据《法律方法论》教材第四章“法律解释的方法与技巧”展开,详细内容包括:法律解释的基本原则,法律解释的目标与标准,法律解释的方法(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等),以及法律解释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法律解释的基本原则、目标与标准,理解各种解释方法的内涵与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解释方法分析实际案例,提高法律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法律解释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法治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法律解释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法律解释的基本原则、目标与标准,以及各种解释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法律解释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介绍法律解释的基本原则、目标与标准,以及各种解释方法的内涵与应用。
3. 例题讲解:以实际案例为例,演示如何运用法律解释方法分析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法律解释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
6.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法律解释的基本原则、目标与标准。
2. 法律解释的方法及其应用。
3. 案例分析步骤及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2. 答案:参照教材和课堂讲解,给出合理的法律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改进措施。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法律解释在法治建设中的现实问题,如司法解释、立法解释等,激发学生深入研究法律解释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的案例选择与运用案例选择应具有代表性和实际意义,能够引起学生对法律解释问题的关注。
在运用案例时,教师应详细阐述案例背景、涉及的法律条文及争议焦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解释的必要性和方法。
补充说明:1. 案例应涵盖不同类型的法律解释方法,如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等,以便学生全面了解各种方法的应用。
【荐】法学方法论94561284课件精心整理
【荐】法学方法论94561284课件精心整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法学方法论》第十章“法律论证”的内容。
具体包括法律论证的基本概念、法律论证的结构、法律论证的方法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法律论证的基本概念,了解法律论证在法律分析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法学方法论进行法律论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提高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法律论证的结构与方法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法律论证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在实际案例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法学方法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法学方法论进行法律论证。
2. 新课内容讲解:(1)法律论证的基本概念。
(2)法律论证的结构。
(3)法律论证的方法。
3. 例题讲解: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如何运用法学方法论进行法律论证。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并运用法学方法论进行法律论证。
六、板书设计1. 法律论证的基本概念2. 法律论证的结构3. 法律论证的方法4. 实际案例分析与运用七、作业设计案例:某公司因员工甲在合同期内违反规定,解除了与甲的劳动合同。
甲认为公司的解除行为违法,提起劳动仲裁。
2. 答案:(1)确定法律论证的目标:判断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是否违法。
(2)分析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3)运用法学方法论进行论证:①事实论证:分析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事实依据。
②法律论证:分析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③价值论证:分析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法律论证的概念、结构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实际案例分析中,部分学生还存在分析不全面、论证不充分的问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相关法学著作,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为今后的法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法学方法论》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
总结词:法学方法论 与心理学之间的交叉 研究有助于从心理学 的角度深入探讨法律 行为和法律意识的内 在机制。
详细描述
1. 心理学对法学方法 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对法律行为和法律意 识的心理学分析上, 如认知心理学、社会 心理学等。
2. 心理学对法学方法 论的贡献在于提供了 对人类行为和意识的 深入理解,从而有助 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法 律行为和法律意识的 内在机制。
2. 法学方法论中的一些 概念和理论,如法律规 范、法律原则、法律规 则等,都涉及到哲学中 关于规范、原则、规则 等问题的探讨。
3. 哲学中的一些方法论 ,如辩证法、归纳法、 演绎法等,也常常被应 用到法学研究中,成为 法学方法论的重要内容 。
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
总结词:法学方法论与社会学之间的交 叉研究有助于从社会学的角度深入探讨 法律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实证支持。
法律制定中的方法应用
1 2 3
立法调查方法
立法者需要运用立法调查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 法律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为法律制定提供实践 依据。
价值判断方法
立法者需要运用价值判断方法,对法律制度的价 值进行评估和判断,为法律制度的制定提供价值 支持。
法律预测方法
立法者需要运用预测方法,对未来社会发展和法 律问题进行预测和分析,为法律制度的制定提供 长远规划。
辑分析。
02
实质推理
实质推理是指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和伦理原则,从前提中推导出结论的
过程。在法律领域中,实质推理通常用于解决法律价值冲突和填补法律
漏洞。
03
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指根据两个或多个事物的相似性,从一个事物的属性推导出
法学方法论课件
法学方法论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八册,第三单元“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第一课时“依法办事”。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理解依法办事的重要性,掌握依法办事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3. 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使他们在面对问题和冲突时,能够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维护社会公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掌握依法办事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法治教育的短片,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和思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掌握依法办事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3. 课堂讲解: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依法办事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依法办事的理解和体会,互相学习和交流。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依法办事的实践题目,让学生在课后思考和践行。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法律的作用和意义,依法办事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依法办事,举例说明。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依法办事的原则,参加法治教育活动,提高法治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八册,第三单元“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第一课时“依法办事”。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理解依法办事的重要性,掌握依法办事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法学方法论教程课件
法学方法论教程课件一、教学内容1. 法学方法论的基本概念与内涵;2. 法学方法论的分类及其特点;3. 法学方法论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法学方法论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2. 培养学生运用法学方法论分析法律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法学方法论在法律职业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法学方法论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法学方法论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法学方法论教程》相关资料、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法学方法论在实际法律工作中的应用;2. 讲解:讲解法学方法论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特点;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法律案例,展示如何运用法学方法论解决问题;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针对给定案例运用法学方法论进行分析;6.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惑。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法学方法论教程》第二章节内容;2. 主要内容:a. 法学方法论基本概念;b. 法学方法论分类;c. 法学方法论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d. 实践案例分析。
七、作业设计案例:某公司因涉嫌侵犯他人专利权被诉至法院,作为该公司法律顾问,请分析本案的法律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答案:(1)运用法学方法论分析案件事实,梳理法律关系;(2)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分析涉嫌侵权行为是否构成侵权;(3)结合法学方法论,为公司制定合理的抗辩策略;(4)根据法学方法论,评估本案的诉讼风险,为公司提供法律建议。
2. 作业要求:不少于1000字,要求条理清晰,论述充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法学方法论著作,提高自己的法学素养,为今后的法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法学方法论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导入实践情景的设计、例题讲解、随堂练习、作业设计。
法学方法论课件
法学方法论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法学方法论教材的第五章,重点讲解法学研究方法、法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以及法学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法学研究方法:比较法、历史法、案例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等;2. 法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合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历史性原则等;3. 法学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法律解释、法律适用、法律预测、法律评价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其运用;2. 培养学生运用法学方法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学研究方法和学术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法学研究方法的运用和法学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法学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法学方法论在法律实务中的具体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法学方法论分析问题;2. 讲解法学研究方法:介绍比较法、历史法、案例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等基本方法,并通过实例讲解各方法的运用;3. 讲解法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阐述合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历史性原则等,并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原则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4. 法学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讲解法律解释、法律适用、法律预测、法律评价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组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法学研究方法:比较法、历史法、案例分析法、实证研究法;2. 法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合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历史性原则;3. 法学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法律解释、法律适用、法律预测、法律评价。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一个实际案例,阐述运用法学研究方法和法学方法论的重要性;2. 答案: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能够明确法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以及法学方法论在实际案件中的作用。
2024年【法学】初级法理学1法学方法论模版课件
2024年【法学】初级法理学1法学方法论模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法学方法论》的第一章“法学方法论概述”,详细内容包括:法学的定义与特性、法学的研究方法、法学方法论的意义及其在法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法学的定义、特性和研究方法,掌握法学方法论的基本概念。
2. 学会运用法学方法论分析实际问题,提高法学研究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法学思维,激发他们对法学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法学方法论的应用与实践。
教学重点:法学的定义、特性和研究方法,法学方法论的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法学方法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引入法学方法论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a. 案例讲解:介绍一个法学方法论应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在实际研究中的重要性。
b.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法学方法论在法学研究中的作用。
2. 知识讲解:a. 法学的定义与特性:介绍法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特性。
b. 法学的研究方法:讲解法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如实证研究、规范研究等。
c. 法学方法论的意义与应用:阐述法学方法论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a. 选取一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讲解如何运用法学方法论进行分析。
b. 分步骤解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a. 布置一道法学方法论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b.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教师进行点评与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法学的定义与特性2. 法学的研究方法3. 法学方法论的意义与应用4.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案例描述:某市近期出台了一项关于共享单车的管理规定,要求共享单车企业在用户使用前进行实名认证。
请从法学方法论的角度,分析该规定是否合理。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法学论文,深入了解法学方法论的发展趋势。
(法学硕士和全日制法律硕士). - 东南大学法学院
S025100《法理学》杨素云
2-19周周三下午1-3节Y308第一次上课时间:9月15日
S025100《法理学》杨素云
2-19周周三下午1-3节Y308第一次上课时间:9月15日
S025100《法理学》杨素云
2-19周周三下午1-3节Y308第一次上课时间:9月15日
星期四
S025403《比较宪法学》汪进元
2-13周周四上午2-4节会议室第一次上课时间:9月16日
S025304《医疗事故赔偿法》夏芸
2-19周周四上午2-4节Y413第一次上课时间:9月16日
S025402《行政法原理》周佑勇
2-19周周四下午1-3节会议室第一次上课时间:9月16日
S025305《医患法律关系研究》戴庆康
2-19周周四下午1-3节Y301第一次上课时间:9月16日
下午:第一节课14:00-14:45第二节课14:50-15:35第三节课15:45-16:30第四节课16:35-17:20第五节课17:25-18:10
东南大学法学院2010—2011学年秋季研究生课程表
2009级法律硕士(全日制)(第三学期)
2010级法律硕士(全日制)(第一学期)
星期一
J025201《法律职业伦理》杨素云
星期五
上午公共课:《英语》
上午公共课:《英语》
上午公共课:《英语》
S025106《法学方法论》李可
2-13周周五下午1-3节Y303第一次上课时间:9月17日
S025302侵权责任法专题研究陈玉玲
法学方法论的局限:从方法的缺陷开始追问
中 图分类 号 : 文章 编号 : 1 6 7 4—8 4 2 5( 2 0 1 3) 0 l一0 0 6 1—0 4
从适用主体的角度看正如好法到了坏人手里就首先人们发现在近代法学中法律的主观会成为其作恶的工具一样好方法到了坏人手里或意志性无法被理性方法所解释司法裁判中也会为虎作伥也会被坏人用作规避法律破坏法法官对灵感直觉和顿悟等的诉求也无法为理性治的工具
法
学
重 庆理工大学 学 报( 社会科学 ) 2 0 1 3 年第2 7 卷第1 期
科 学尤 其 是 数 学 的 方 法 论 模 式 , 建 构 了其 逻 辑 演 绎 结构 的理 性 主义 法 学 大 厦 , 其 最 高 成 就 体 现 为 凯 尔 森 的 纯 粹 法 学 。 虽 然 在 时 代 的 风 雨 变 迁 面 前, 唯 理论 的 基本 假 定 屡 遭 修 正 , 即从 最 初 的 “ 理 性 人 ”到 其 后 的 “ 理 性 预 期 ”, 到 最后 的 “ 经 验 人 ”,
J o u r n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V o 1 . 2 7 N o . 1 2 0 1 3
人 们 高 估 了 法 律 方 法 的 重 要 性 和 修 复 功 能 。 一
E
—
但 唯 理 论 的 方 法 论 迷 信 仍 在 科 学 研 究 中 畅 通
无阻。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法学方法论》课程案例分析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法学方法论》课程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一案例:一堵临街墙有随时倒塌的危险,管理人在墙上挂了一块醒目的牌子,上写“此墙危险,请勿靠近”,有一盲人不知,靠墙走过,不慎碰撞墙体,墙倒塌,盲人受伤。
分析:法律方法:目的解释。
即从指定某一法律的目的来解释法律。
这里的目的不仅是指原先制定该法律时的目的,也可以指探求该法律在当前条件下的需要;即可以指整部法律的目的,也可以指个别法条、个别制度的目的。
按照这种方法,在解释法律时应当首先了解立法机关在制定它时所希望达到的目的,然后以这个目的或这些目的为指导,去说明法律的含义,尽量使有关目的得以实现;如果由于社会关系发展变化,原先的立法目的不适应新的社会情势之需要,按照自由解释的态度,可以根据需要确立该法律新的目的。
本案的关键在于建筑物管理人能否以其已尽注意义务,本身不存在过错而对这一损害事实主张免责。
《民法通则》第126条规定:“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建筑物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享有建筑物蕴含之利益,亦应承担其带来之不理风险。
于因建筑物倒塌、脱落、坠落所受损害之受害人方显公平。
若所有人或管理人自身无过错,而仅仅因建筑物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而承担责任,对其又显失公平。
故该条所规定的责任归责原则为过错推定,建筑物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可以证明自己对加害行为无过错而主张免责。
但被告仅证明自己对维护建筑物安全和防止危险已尽相当的注意义务,尚不足以构成“没有过错”的抗辩。
因建筑物倒塌、脱落、坠落之事实本身,即为危险存在的有力证据。
因此,就被告人而言,必须进一步证明不可抗力、受害人的过错或第三人的过错,方可免责。
此乃本条规定的目的根本之所在。
本案例中,管理人已于墙上挂了一块醒目写有“此墙危险,请勿靠近”的牌子,可以认定其尽到了一定的注意义务。
法学方法论的道与器——李可《法学方法论原理》读后
作者: 单锋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法学院,南京211196
出版物刊名: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页码: 94-99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3期
主题词: 法学方法论;法律方法论;法学研究
摘要:�法学方法论原理》一书藏巧思于弘论,寓灼见于钩深。
法学方法论是一门以反思为特质、对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学问。
关于方法论研究对象,作者提出有四类,即方法及其内在结构和外部关系,客体及其表述之间、客体的表述与主体之间、客体的表述本身以及客体和主体等方面,研究的主题、目的,研究主体的特性。
作者认为,法学研究的一般思路需要经历法学疑问、法学假设和法学假说直至法学理论的形成,其中假说是理论构成的核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体有三种: A.允许 B.禁止 C.命令 3-2法律规则及结构 3-2-1规则的类型 命令性的和禁止性的规则是强行性规则,允许 性的规则是任意性规则。 A.命令:驾驶员应系安全带
B.禁止:禁止侮辱尸体 C. 允许:言论自由 3-2-2规则的结构 一个完整的规则由两部分组成:事实构成+法 律后果。 A.事实构成 事实构成中的事实包括事件和行为。事实构成 的意义在于分配权利义务和利益。 B.法律结果
⑦规章:分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 ⑧司法解释:特指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 察院就适用法律作出的解释。 B.判例法 判例法是指以判例为表现形式的法律。 2-1-2间接渊源(非正式渊源) A.习惯法—行业规范 习惯法是指一种存在于国家之外的社会中,自 发形成并由一定权威提供外在强制力来保证
实施的行为规则。 行业规范如足协禁赛令,偷一罚十。 还有立法习惯,司法习惯做法,如判(刑)了 不罚,罚了不判(刑)。 B.法理(法学家法) 法理指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原理,如一物一权, 罪刑相应。 C.章程、合同、协定(格式合同) D.技术标准(非制定法部分)
承前一、
不得同居。 二、法律方法及其体系 2-1法律方法是法律应用中的方法 2-1-1法律应用是一种判断活动 2-1-2法律应用是一种适法性判断 是指事实是否被规定在法律中,或受法律调整。 2-1-3适法性判断经由法律方法获得 最简单的方法是三段论。
承前二、
2-1-4法律方法既实现既有的法律,又续造法 律 法律方法不仅是一个将事实与规范对接的法律 推论活动,还是一个续造既有法律或发现新法 律的过程。 2-2法律方法的体系 2-2-1划分标准:判断形成的过程 依判断形成的过程:建构小前提、建构大前提 和得出结论,来划分方法,安排体系。
1-2证明事实 通过证据、自认和推定等手段所证明的自然事 实是证明事实。证据法规定了各种证据规则, 具体包括收集证据、保管证据、采用证据、排 除证据、举证、质证等规则。 1-3法律事实 证明事实不等同于法律事实。只有为法律的事 实构成所规定的证明事实才是法律事实,无规 定的则不是。法律事实与事实构成同义。
1-4小结 确定事实的核心工作是要证明自然事实的存在, 并进而看其是否具有法律意义;如果有,便形 成法律事实。 以李某抢劫案为例。 1-5提出案件问题 当一个案件摆在法律人面前,他必须先从案件 事实中提取出案件问题,也即对案件的审理一 定要围绕诉讼请求进行。
二、寻找规范 要依据自然事实的特点在法律制度上寻找有关 规范文本。 2-1法源 法源也可称作法的渊源或法的材料,意为可以 基于这些渊源或材料去寻找作出法律判断的理 由。 以能否直接应用为标准,分为直接渊源和间接 渊源。法的渊源包括:制定法、判例法、
试题一道 2001年,广东省汕头市居民甲,从该市中国银 行一储蓄所取款后,未及点数即回家。不一会, 该所经手人储蓄员乙匆匆来到甲家中,说多付 给甲人民币600元,经查点后属实,甲遂退还 乙600元,乙大表感激后返回。事后,甲想起 储蓄所柜前的告示“钱款当面点清,离柜概不 负责”,觉得该告示不公。 问:该告示公平与否,或者是否有效?为什么?
法律结果是对人们的事务和行为的价值评价, 或为肯定或为否定。 3-2-3规则与条文及法律文件 三者的关系大致有以下几类情形: A.一个条文一条规则。例如《合同法》第53条: “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一)造成对 方人身伤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 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B.数个条文一条规则。 C.一个条文一个事实构成。例如《劳动法》第
承前三、
前提不相称,或曰事实与规范关系紧张,这就 需要去建构大小前提。建构意味着使事实一般 化,将个案向规范提升,将规范具体化,使规 范向个案下延,并在两者之间来回审视,螺旋 式向上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要单一或交叉运 用到各种方法。前提发生变化,结论就不相同, 最终影响到人的行为。 以偷尿不湿巾为例。
公法类比于私法 刑事赔偿类比于民法 程序法一般不可类比 B.解释方法 刑法解释的方法以文义解释为主,其它解释为 辅。民法中平义解释、限缩解释和扩张解释的 适用,并无优先地位可言。行政法中的解释方 法之间的优先关系则介于刑法与民法之间。
刑法、 刑法、民法和行政法方法的比较
法别 刑法 民法 规范种类 多为禁止规范 多为授权规范 体系性质 类比的适用 解释尺度
承前一、
(7)谨慎超于自信; (8)论证优于结论; (9)逻辑优于修辞; (10)推理优于描述。 但法律方法为法律人谋生之技艺,不可或缺。
二、法律人为定纷止争而生 法律人的天职是解纷,解纷就得有方法。 案例1.还欠款5700元(民法) 案例2.玩美女人广告语(行政法) 案例3.甘肃窃人头骨(刑法)
承前二、
2-2-3建构大前提的方法 以有无法律规定为标准,可再分为两类: 一是有法律规定,但多数时含义不明确,不能 直接获得具体裁判规范,需借助法律解释方法。 一是无法律规定,即存在法律应规定却未规定 的情况,也就是法律出现了漏洞,填补法律漏 洞的方式有:类比、法律补充和反向推论。
三、法律方法的功能 3-1方法改变前提,前提改变结论,结论改变 行为 德国学者诺伊曼说:一本刑法教科书却可能改 变着刑法。 3-2功能发生的机理 这一功能链发生的具体机理是,法律工作的根 本特点是作出法律判断,而形成法律判断取决 于大小前提是否相称。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小
承前一、
以显失公平为例。 1-1-4事实缺乏规范标准 要么不应对该事实进行法律评价,要么应对该 事实进行评价而未评价。 1-1-5事实与规范形式上相适应但实质上不适 应 应用形式合理的法律的结果会达到不能忍受的 实质不公的程度。 以恶法亦法为例。
承前一、
1-2事实与规范不对称的原因 只有不确定的规范,没有不确定的事实。 1-2-1客观不能说 之一 理性有限 人的理性是有限的,社会生活变幻无常,法律 的调整不可能毫无疏漏。 之二 词(辞)不达意 英国著名法官曼斯斐尔德勋爵说:“世界上的 大多数纠纷都是由词语所引起的。”究其原因 有:
四、各部门法有自己的方法? 4-1同中存异 大部分法律方法为各部门法共同运用。但由于 各部门法调整的对象不同,其方法也应色彩各 异。 4-1-1宪法的特点及方法 适用于法律宪法的方法的特点: A.价值判断; B.规范审查
承前四、
C.客观目的探究、正当违背和法律漏洞补充 4-1-2刑法、民法和行政法方法之比较 A.类比 部门法内的类比 民法广泛运用类比 刑法一般不运用类比 行政也一般不运用类比 私法类比于公法 民法与行政法之间的相互类比
或者拘役。 3-2-4寻找不同类别的规则 不同部门法、子部门法、法律制度之间可能出 现竞合: A.程序竞合(交叉)案。以范某诈骗案为例。 B.刑法法条竞合。 指行为人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在犯 罪构成上具有包容(完全或部分的)关系的刑 法规范,但只适用其中一个刑法规范的情况。
相对封闭 一般禁止类比 严格解释 相对开放 可以类比 …… 非严格解释
行政法 多为命令规范
一般禁止类比 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第二章 法律判断形成的过程
一、处理事实和提出案件问题 什么是事实?真正有意义的是进入人的认识活 动中的事实,事实是借助人的陈述显现出来的。 在静态上,事实可以区别为:自然事实或曰原 始事实、证明事实和法律事实三种。 1-1自然事实 它是指既存的已经发生的事实。事实的客观性 是不可院
导言 法律方法与法律人
一、何谓法律人? 台湾学者王泽鉴认为法律人是有下述能力的人: (1)法律知识; (2)法律思维; (3)解决争议。 哈佛大学法学院名言:当你走出哈佛大学法学 院时,你眼里再没有男人和女人,而只有原告 和被告。
承前一、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郑永流认为法律思维的十大 要义: (1)合法性优于合道德性; (2)普遍性优于特殊性; (3)复杂优于简约; (4)形式优于实质; (5)程序优于实体; (6)严谨胜于标新
笑话一则
如实作证 法官:“证人,在你作证之前,我应该告知你, 在法律面前,你只能讲你亲眼看到的事情,不 要讲从别人那儿听到的事,明白吗?” 证人:“明白了!” 法官:“请你先告诉我,你是何时何地出生 的?” 证人:“天哪!我尊敬的法官,我无法回答您, 因为这是母亲告诉我的。”
第一章 认识法律方法
三、法律方法与判断者的价值立场 方法改变前提,前提改变结论,结论改变行为, 或者说,方法改变法律,法律改变人的行为。 案例1. 2/3以上票数 如果判断者要使自己的意见具有说服力,就不 能漠视法律共同体中使用方法之习惯。 法律方法加大了泛道德化和恣意妄为的成本。
四、法律方法与法治 中国法治的主要问题是法律不能贯彻于生活。 但不知、少知应用法律的方法的情况普遍存在 于法律工作中。一些纷争,如学生不服开除的 决定而告学校,被以法律无明确的规定为由, 未予裁判。 法律方法主要解决个案事实与规范的不对称性, 属于内部解决。也只有在法治状态里,法律方 法才如鱼得水。
15条: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 年人。 D.数个法律文件,同一事实构成。例如《宪法》 第10条,《土地管理法》第2、73条,《刑法》 第228条等规定了“非法转让、倒卖土地”。 E.数个法律文件构成一条规则。例如《婚姻法》 第3条第2款中规定:禁止重婚;《刑法》第 258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 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技术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和企业标准。 2-2法源的顺序 中国无法源顺序的明确规则,但通常的作法是 制定法—司法解释—政策—习惯法。 以首例学位争议案为例。 三、分析事实构成 什么是规范及规范的结构? 3-1规范
3-1-1举手的不同意义 普适性和评价性是规范的两大本性。规范有许 多类型,大体分为: ——语法:陈述句为先主语后谓宾。对错评价。 ——技术规范。对错评价。 ——会议规范。好坏评价。 ——法律规范。好坏评价。 3-1-2法律规范
承前一、
第一,核心明确,边缘模糊。 以电动自行车为例。 第二,语言多义。 一般可以根据言语使用的语境来确定语词的具 体含义。语境可以分为两类: A.上下文语境。 B.社会语境。 第三,旧语新用。 以小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