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虚证·阴虚证篇》

合集下载

阴虚内热证中医诊治概要浅谈

阴虚内热证中医诊治概要浅谈
参 考 文 献
[ 1 ] 肖月 , 徐 四军 整 理 . 中医四部经典 [ M] . 北 京. 中 国 医 药 科 技 出 版
社, 2 0 1 0: 7 2 .
藤养 血类 药 , 既能 补 血 又能 行 血 且 不 伤人 体 正 气 。再
根 据寒 热虚 实随症 配 以络石 藤 、 宽 筋藤 、 地龙 、 蜈蚣、 乌 蛇、 木瓜 、 桑枝等通经络之 品, 因而 络 通 痛 止 , 疗 效 显
入 睡汗 出 、 甚 如水 洗 样 , 醒后 则 汗止 , 如 兼 有 气 虚 卫外
病条 辨 ・ 下焦 篇》: “ 夜热 早 凉 , 热退 无 汗 , 热 自阴来 者 ,
青蒿 鳖 甲汤 主之 ” 。该 方 不 仅 能 滋 阴 清 热 , 又 能 使 伏
于 阴分 之邪 热 透 于 阳 分 而解 , 滋 阴透 邪 并 进 , 有 不
及扩 张血 管 和改善 外 周 循 环 ; 夜交 藤 含 蒽 醌 衍 生 物 能
增加 冠脉 流量 和免 疫功 能及 网状 内皮 系统 吞噬 功能 和
细胞 免疫 , 强 壮神 经和促 进红 细胞 生成 ; 鸡 血藤 主要 是
扩血 管作 用 及 抗 小 板 聚集 作 用 。 综上所 述, 扶 正 祛
液 亏少 而无 以制 阳 , 滋润、 濡 养等 作用 减退 , 以 咽干 、 五
心 烦热 、 脉 细数等 为 主要 表 现 的虚 热证 候 。阴虚 则热 ,
青蒿 鳖 甲汤 、 清骨 散 。青 蒿 鳖 甲汤 出 自清 ・ 吴鞠 通 《 温
这 是 由于 阴不制 阳而 使 阳气 相 对 偏 盛 而 生 内热 , 在 临
阴虚 内热 证 中医诊 治 概 要 浅 谈
于 宏 波

《临证指南医案》胃阴虚医案证治特色分析

《临证指南医案》胃阴虚医案证治特色分析

★段淦彬 胡识 胡素敏*(江西中医药大学摘要: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胃阴虚医案进行分析,甘平或甘凉药物养胃阴,对于复杂病证则基于方从法出、清养醒胃法治疗阴虚挟湿证和甘缓益胃法治疗气阴两虚证。

关键词:临证指南医案;胃阴虚;医案;辨证论治中图分类号:R-093 文献标识码:A叶桂(1666―1745),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江苏吴县人。

《临证指南医案》是其门人华岫云等收集叶氏临床治案分类整理而成。

共10卷,收载医案2576例,3137诊。

全书共分89门,涉及病证86种。

搜罗宏富,征引广博,按语精当,实用性强,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叶天士在温热时证、各科杂病方面的诊疗经验,同时充分反映了叶天士融会古今、独创新说的学术特点,尤其是叶氏提出脾胃分治,阐发胃阴学说,补充和完善了中医脾胃理论,推动了脾胃学说的发展。

1 胃阴学说叶天士根据“纳食主胃,运化主脾。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的原理,提出脾胃当分而治之。

脾胃分治不仅弥补了李东垣脾胃学说的不足,而且为胃阴学说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胃阴虚医案的总结,可以将胃阴虚病因病机归纳为以下四方面:一是外感温热之邪,耗伤胃阴,正如叶氏所说:“热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温热病最易见到胃阴虚证;二是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灼伤胃阴;三是饮食不当,过食辛辣煎炒醇酒厚味之品,耗伤胃阴;四是素体阴虚,或年老液衰。

叶氏遵循 “脾喜刚燥,胃喜柔润”的特点,创立了以甘凉濡润药以养胃阴之常法,但在临床上证候是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因此胃阴虚证多兼有其他证候,依照“方从法出、法随证立”的思路辨证用药,其治法尤具特色,主要有有酸甘济阴法治疗肝胃阴虚证、清养醒胃法治疗阴虚挟湿证和甘缓益胃法治疗气阴两虚证。

叶桂不仅将养胃阴法运用于温病,相关医案对叶桂胃阴虚证治特色做一探讨。

2.1 胃阴不足案 案一:王,数年病伤不复,不饥不纳,九窍不和,都属胃病,阳土喜柔偏恶刚燥,若四君异功等,竟是治脾之药,腑宜通即是补,甘濡润,胃气下行,则有效验。

中医古籍文献中“阴虚”之内涵探析

中医古籍文献中“阴虚”之内涵探析
(1.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 南京 210023; 2.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中西医结合学院, 南京 210023; 3.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北京 100700)
摘要: “ 阴虚” 作为中医学基本概念之一,其内涵在中医文献中并不仅限于精血津液之亏虚。 为进一步加深对“ 阴虚” 的认识 与研究,本文通过对中医古籍中与“ 阴虚” 相关的文献进行探析,认为“ 阴虚” 在人体生命物质、脏腑、脉学、病位 4 个方面都有着不 同的内涵。 在人体生命物质方面,“ 阴虚”可指精血津液的亏虚、真阴虚( 包括阴虚、阳虚);在脏腑方面,“ 阴虚” 可指肝肾精血虚、 脾胃气虚、肺脾气虚、肾阳虚等脏腑功能的减退,同时也涉及与脏腑相关生命物质的不足;在脉学方面,“阴虚” 主要指脉按之无力, 或见于尺脉或六部中某一部脉,亦见于脉沉取时;在病位方面,“ 阴虚” 可指里虚、下虚,总之“ 阴虚” 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内涵丰富, 是一个多义而非单一涵义的概念。 关键词: 阴虚;内涵;概念 中图分类号: R222. 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3250(2021)06-0888-03
Connotation of Yin Deficiency in Ancient Chinese Medical Literature
QIN Kang1 , SHI Qing-wu1 , ZHAN Li-bin2 , ZHANG Hua-min3 , WU Cheng-yan1△ (1.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 Literature,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3, China;2.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College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3, China;3. 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700, China) Abstract: " Yin deficiency" is one of the basic concepts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its connotation is not limited to the deficiency of essence, blood and body fluid in Chinese medicine literature. In order to further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 of Yin-deficienc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Yin-deficiency in ancient Chinese medical books, and holds that Yin-deficiency has different connotations in four aspects of human life material, zang-fu organs, pulse study and location of lesion. In terms of human life substances, " Yin-deficiency" can be the deficiency of essence, blood and body fluid, true Yin-deficiency ( including Yin-deficiency and Yang-deficiency ) ; in terms of zang-fu organs, " Yindeficiency" can be both the decline of liver and kidney essence and blood deficiency, spleen and stomach Qi deficiency, lung and spleen Qi deficiency, kidney Yang deficiency and other zang-fu organs functions hypofunction, but also the deficiency of life substances related to the zang-fu organs; in terms of pulse study, " Yin-deficiency" mainly refers to the weakness of pulse, it can be the weakness of chi-pulse, and weakness of heavy pressing of pulse; in terms of location of lesion, " Yin-deficiency" can refer to the inner deficiency and the deficiency of low energizer. " Yin deficiency" is rich in connotation in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literature, and it is a concept with multiple meanings rather than a single meaning. Key words: Yin Deficiency; Connot念之一,《 中 医基础理论》 多将其定义为精血津液的物质亏耗[1] 或阴液不足[2] ,但不少学者认为教材中“ 阴虚” 的概 念 不 够 确 切, 并 撰 文 进 行 探 讨。 如 孙 广 仁[3] 、 林 浩[4] 提出,“ 阴虚” 当指阴气虚、精虚、血虚、津液虚 并非“ 阴虚” ;蒲晓东[5] 、于东林等[6] 从不同角度分 析得出,“阴虚” 是阴气与精血津液两者的不足;任

中医虚证----阳虚证医案篇

中医虚证----阳虚证医案篇

中医虚证----阳虚证99医案篇整理说明杏林箫客·志一整理《阳虚不摄----漏汗案》《阳虚不摄----唾沫案》《阳虚不摄----遗精案》《阳虚不摄----遗尿》《阳虚不摄----吐血》《阳虚不摄----鼻衄》《阳虚不摄----崩漏》《阳虚不摄----泄泻》《阳虚不摄----滑胎》《阳虚水泛----水凌上焦心悸案》《阳虚水泛----水凌上焦惊悸案》《阳虚水泛----水凌上焦失眠案》《阳虚水泛----水凌上焦咳喘案》《阳虚水泛----水凌上焦咳而遗尿案》《阳虚水泛----水凌上焦奔豚案》《阳虚水泛----水停中焦眩晕案》《阳虚水泛----水停中焦背寒案》《阳虚水泛----水停中焦唾涎案》《阳虚水泛----水停中焦口渴案》《阳虚水泛----水停中焦呕吐案》《阳虚水泛----水停中焦胃痛案》《阳虚水泛----水凌中焦腹痛案》《阳虚水泛----水停中焦泄泻案》《阳虚水泛----水停中焦白带案》《阳虚水泛----水停中焦癫痫案》《阳虚水泛----水停下焦颈强案》《阳虚水泛----水停下焦高热口渴案》《阳虚水泛----水停下焦消渴案》《阳虚水泛----水停下焦呕吐案》《阳虚水泛----水停下焦呃逆案》《阳虚水泛----水停下焦癫痫案》《阳虚水泛----水停下焦解颅案》《阳虚水泛----水停下焦头痛案》《阳虚水泛----水停下焦耳鸣案》《阳虚水泛----水停下焦眩晕案》《阳虚阴凝----津凝口渴》《阳虚阴凝----津凝便秘》《阳虚阴凝----津凝口渴便秘》《阳虚阴凝----津凝失音》《阳虚阴凝----血凝闭经》《阳虚阴凝----血凝痛经》《阳虚阴凝----血凝冻疮》《阳虚阴凝----筋脉拘急缩阴》《阳虚阴凝----宗筋失煦阳萎》《阳虚阴凝----气血阻滞偏枯》《阳虚阴凝----气血失养痿证》《阳虚阴凝----气血凝滞痹证》《心阳虚证·心悸》《心阳虚证·心悸痛》《心阳虚证·心悸》《心阳虚证·自汗》《心阳虚证·癫疾》《心阳虚证·耳聋》《胸阳不振·胸闷》《肝阳虚证·巅顶痛》《肝阳虚证·厥冷》《肝阳虚证·阳痿》《肝阳虚证·缩阴》《肝阳虚证·久痢》《肝阳虚证·痛经》《脾阳虚证·泄泻》《脾阳虚证·便秘》《脾阳虚证·阴黄》《脾阳虚证·食后嗜睡》《脾阳虚证·腹胀呃逆》《肺阳虚证·消渴》《肺阳虚证·唾沫》《肺阳虚证·遗尿》《肾阳虚证----遗尿》《肾阳虚证----嗜睡》《肾阳虚证----烦躁》《肾阳虚证----亡阳》《肾阳虚证----泄泻》《肾阳虚证----泄泻》《肾阳虚证----腹痛》《阳虚口渴》《阳虚咽痛》《阳虚便秘》《阳虚腹泄》《阳虚失眠》《阳虚嗜睡》《阳虚烦躁》《阳虚心悸》《阳虚发热》《阳虚恶寒》《阳虚目赤》《阳虚眩晕》《阳虚盗汗》中医虚证----阳虚证篇整理说明去年辞职,说想静下心来整理一些东西,现在也该有点结果了,所以,现将本人所整理的《中医虚证----阳虚证篇》一贴献给广大的中医网友。

肝阴虚证证候特点及辨证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

肝阴虚证证候特点及辨证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

肝阴虚证证候特点及辨证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作者:贾岚王蕾蕾孟靓来源:《世界中医药》2020年第18期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肝阴虚证候的本质,本文分析和整理肝阴虚证的病因病机、证候表征、证候属性疾病及遣方选药的规律。

方法:运用检索文献并进行频数统计的方法,检索查阅1960年9月1日至2019年1月10日中国知网中医临床研究文献。

结果:肝阴虚证的病因病机为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化火伤阴,阴液亏虚,失于濡养;证候辨证要点主要为脉弦细数,舌红少津,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口咽干燥,两目干涩;证候临床属性疾病有肝炎、肝硬化、肝纤维化、肝癌;临床上治疗肝阴虚证使用处方主要为一贯煎、补肝汤、四物汤、芍药甘草汤,临床高频使用中药为生地黄、白芍、枸杞、当归、麦冬。

结论:本文对于肝阴虚证的证候特点以及辨证用药规律做出系统的总结与归纳,将有关肝阴虚证的论述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为揭示肝阴虚证的本质与临床上形成较为成熟的肝阴虚证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关键词肝阴虚证;病因病机;证候表征;证候属性疾病;遣方选药;证候特点;臨床用药;文献综述Abstract Objective:In order to further study and explore the nature of syndromes of liver-yin deficiency,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orts out the etiology,pathogenesis manifestations of syndromes,syndrome attribute diseases,and the law of drug and prescription of liver-yin deficiency.Methods:The literature were retrieved and frequency statistics were used to retrieve and review the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Research Literature in CNKI from 1960 to 2019.Results: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liver-yin deficiency syndrome were liver loss and dredging,qi stagnation,transforming into fire and damaging yin,deficiency of yin fluid,loss of maintenance; the main points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ere the pulse string count,red tongue,little fluid,dizziness,five upsets,dry mouth,tongue,and eyes.Syndromes of clinical nature include hepatitis,cirrhosis,liver fibrosis,and liver cancer; The clinically used prescri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liver-yin deficiency syndrome were mainly Yiguan Decoction,Bugan Decoction,Siwu Decoction,and Shaoyao Gancao Decoction.The high-frequency clinical use of Chinese medicines were Radix Rehmanniae,Radix Paeoniae Alba,Lyeium Chinense,Angelica Sinensis,Ophiopogon Japonicus.Conclusion: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ndromes of liver-yin deficiency syndromes and the rules of dialectical medication,and links the discussions on the syndromes of liver-yin deficiency syndromes to form a unified whole.It also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revealing the essence of liver-yin deficiency syndrome and the clinically developed more mature treatment scheme for liver-yin deficiency syndrome.Keywords Liver deficiency syndrom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Syndrome manifestation; Syndrome attribute disease; Prescriptions and Drug; Syndrome characteristics; Clinical medication; Literature review中图分类号:R256.4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0.18.007肝阴虚证是中医典型证候之一。

中医虚证阴虚证篇

中医虚证阴虚证篇

《中医虚证·阴虚证篇》道生阴阳,一分为二。

阴用于滋养,阳用于运化,阴阳相和,共同孕育万物生长。

阴阳本为一体,形式不同,但殊途同归。

在自然界中,常有旱灾。

干旱之地,或土地龟裂,草木竟萎;或沙漠延绵,杳无生机。

从天人相应的角度而言,所谓阴虚,就是人体内出现了不同程度“旱灾”!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靠阴液滋养濡润,若阴液不足,脏器失于滋养濡润,则诸病生焉。

阴虚者,最易出现如下症状:眩晕、目涩、耳鸣、咽干、烦躁、失眠、便秘、麻木、肤痒、发热、出汗、衄血等。

心阴虚证:舌为心之苗,心开窍于舌。

心阴虚者,舌尖红、麻痒、生疮、弄舌(即舌头不由自主地在口中伸缩吞吐)心主笑,主喜。

心有余则笑不休。

心阴虚,心火内动,可致人无故发笑,甚至狂笑不止。

心主血,主脉。

阴虚则热,灼热伤及脉络,血得热则易妄行,可致咳血、吐血、鼻衄、肌衄等。

心藏神,虚热内扰,可致心烦,失眠。

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心悸、易惊。

汗为心之液,手少阴心经之脉通于腋下,阴虚生热,迫津外泄则腋下多汗;兼湿热者,腋下汗臭。

肝阴虚证:肝主风、主巅顶。

肝阴虚可致头痛、眩晕。

肝主风、主筋。

肝阴虚,筋失所养则拘急、痉挛、抽搐、震颤。

肝藏血,气虚则麻,血虚则木。

血能载气。

肝阴虚者,肢体失于滋养濡润则麻木不仁。

肝主胁,肝阴虚,肝体失于滋养则右胁下隐隐作痛。

此属不荣则痛,不同于不通则痛,当用小建中汤类缓急止痛,若用柴胡类方剂舒肝解郁不仅无效,反而有可能加重疼痛。

肝藏魂,肝阴虚者,魂失所养则不宁,常多梦早醒。

肝主谋虑,主怒。

肝虚则多疑,实则偏执。

肝阴虚者,肝火亢,其人易怒、刚强、执拗、急燥。

肝开窍于目,肝阴虚者,目涩而胀,视物昏花、夜盲。

肝藏血、主膝;肾藏精、主腰;肝肾同源,精血相生。

肝肾阴虚则腰膝酸软。

肝为将军之官,主升、主动。

肝阴虚者,肝气易动,时常惹事生非,扰及四邻。

肝气犯肺则咳嗽、咯血;犯胃则呕吐、呃逆;犯脾则腹泻、腹胀大、食不下;犯心则惊悸;犯肾则单侧腰痛。

《中医学基础》第14章 2气血阳阳病辨证

《中医学基础》第14章 2气血阳阳病辨证

(一)阴虚证
1、基本概念——体内阴液之类亏损,以致潜藏,滋润, 充养等作用减退所致的证候类别——属里虚偏热证
(一)阴虚证
2、一般表现 充养不足——形体消瘦,舌体瘦薄,脉 象细数 滋润不及——口燥咽干,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苔少津 潜制不及——潮热颧红,五心烦热,舌红,盗汗,失眠 病史特点——久病渐伤,热病后遗,过服温辛燥烈之品 3. 辨证要点—口燥咽干、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 、脉细数。
(四) 气逆证
〖概念〗 见教材。 〖临床表现〗 见教材。
〖辨证要点〗 肺气上逆—咳嗽、气喘 胃气上逆—嗳气、呃逆、呕恶 肝气上逆—头胀痛、眩晕、气从少腹上冲
二、血病辨证
常见证型—血虚(虚)、血瘀(实)、血热(实)、血 寒(实)
(一)血虚证
〖概念〗 见教材。 〖临床表现〗 见教材。 〖辨证要点〗 面白无华或萎黄,唇、舌、眼睑、瓜甲 淡白。
3. 辨证要点 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呼吸微弱、脉微欲 绝。
亡阴证与亡阳证鉴别要点见教材P227表14-4
其实,世上最温暖的语言,“ 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所以懂得才是最美的相遇!只有彼此以诚相待,彼此尊重 ,相互包容,相互懂得,才能走的更远。 相遇是缘,相守是爱。缘是多么的妙不可言,而懂得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否则就会错过一时,错过一世! 择一人深爱,陪一人到老。一路相扶相持,一路心手相牵,一路笑对风雨。在平凡的世界,不求爱的轰轰烈烈;不求誓 言多么美丽;唯愿简单的相处,真心地付出,平淡地相守,才不负最美的人生;不负善良的自己。 人海茫茫,不求人人都能刻骨铭心,但求对人对己问心无愧,无怨无悔足矣。大千世界,与万千人中遇见,只是相识的 开始,只有彼此真心付出,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相知相惜,才能相伴美好的一生,一路同行。 然而,生活不仅是诗和远方,更要面对现实。如果曾经的拥有,不能天长地久,那么就要学会华丽地转身,学会忘记。 忘记该忘记的人,忘记该忘记的事儿,忘记苦乐年华的悲喜交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于离开的人,不必折磨自己脆弱的生命,虚度了美好的朝夕;不必让心灵痛苦不堪, 弄丢了快乐的自己。擦汗眼泪,告诉自己,日子还得继续,谁都不是谁的唯一,相信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你路过我,我忘记你;你有情,他无意。谁都希望在正确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然而事与愿违时, 你越渴望的东西,也许越是无情无义地弃你而去。所以美好的愿望,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只能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的人 。 岁月匆匆像一阵风,有多少故事留下感动。愿曾经的相遇,无论是锦上添花,还是追悔莫及;无论是青涩年华的懵懂赏 识,还是成长岁月无法躲避的经历……愿曾经的过往,依然如花芬芳四溢,永远无悔岁月赐予的美好相遇。 其实,人生之路的每一段相遇,都是一笔财富,尤其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漫长的旅途上,他们都会丰富你的生命,使 你的生命更充实,更真实;丰盈你的内心,使你的内心更慈悲,更善良。所以生活的美好,缘于一颗善良的心,愿我们都能 善待自己和他人。 一路走来,愿相亲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百年好合。愿有情有意的人,不离不弃,相惜相守,共度人生的每 一个朝夕……直到老得哪也去不了,依然是彼此手心里的宝,感恩一路有你!

中医阴虚证篇----肾阴虚证

中医阴虚证篇----肾阴虚证

《中医虚证•阴虚证篇》----《肾阴虚证》肾阴虚证:肾为诸脏之根,阴阳之本,主任督二脉。

肾阴虚,虚热沿督脉上浮,则脊背热。

肾阴虚,因任脉达于咽喉,故咽干咽痛咽哑失音。

)肾阴虚,心肾不交则失眠。

.肾开窍于耳,肾阴虚则耳鸣耳痒。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阴虚,虚火上扰则牙痛。

肾主骨,生髓。

肾阴虚,精髓不足则脑空健忘,牙齿浮动,脚跟痛。

足少阴肾经通于足底,肾阴虚则脚底板易于酸胀。

肾主纳气,肾阴虚元阳浮,则动则气喘。

腰为肾之府,肾阴虚可致腰酸。

阴虚则热。

肾阴虚可致潮热。

热迫津液,可致盗汗。

肾阴虚•咽痛张琪医案:邓某,男,36岁,干部,1985年9月3日初诊。

咽痛数年不愈,经五官科检查诊断为慢性咽炎,用抗炎药治疗无效。

咽痛伴干涩,局部经常充血有水肿,倦怠乏力,精力不振,腰酸痛,性生活后诸证均加重,六脉浮,重按无力,舌淡红。

此属肾阴亏耗,虚火上炎之证.宜滋肾阴降虚火之剂。

熟地30克、山萸15克、山药20克、丹皮15克、茯苓15克、泽泻5克、麦冬15克、五味15克、玄参20克、杞子20克。

服20剂,咽痛完全消除,干涩感大减,腰已不痛,脉象转沉有力。

继服10剂,咽未痛,局部红肿俱退,稍有干涩,腰已无酸痛,精力转佳,食欲增,体重增3.5公斤,脉沉有力。

继以上方增减,熟地30克、山萸15克、山药20克、丹皮15克、寸冬15克、菟丝子15克、沙参15克、花粉15克、五味15克、女贞子15克、玄参15克、杞子15克、甘草10克。

服药20剂,诸证悉除,一如常人,脉沉而稍滑,嘱停药观察。

肾阴虚•咽痛张琪医案:程某,男,47岁,干部,1984年8月19日初诊。

咽痛1年余,咽峡部有溃疡灶,旧愈新生,不断出现,经年不愈,吞咽及发音皆痛,历经咽喉专科治疗及服中药清咽解毒之剂,皆未收效,来门诊求治。

诊其脉浮软无力,两尺尤弱,咽峡部赤烂,舌淡红,口和多涎,身倦下肢乏力,脉证合参,当属肾元不足,龙火上燔,格阳喉痹征。

宜补肾引火归元法。

熟地40克、山萸20克、山药20克、泽泻15克、茯苓15克、丹皮15克、肉桂7克、附子7克、牛膝15克、甘草10克,水煎冷服6剂,咽痛减轻,咽部溃疡灶周围似见收敛,继服药10剂,溃疡面愈合,未见有新的溃疡灶出现,自述为1年来罕见之现象,脉象浮而有缓象,口涎减少,继用上方加枸杞子20克,服药20剂,咽未痛,未见有溃疡灶出现,全身有力,脉象左右弦缓,此肾元复,龙火敛之兆,继服10剂诸症皆愈,遂停药。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为什么说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风血行风自灭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为什么说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风血行风自灭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为什么说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风血行风自灭"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为通过调理血,如:补血、活血化瘀等方法,使身体上原有的风邪被清除。

第二种解释为通过治血达到气血充足,身强力壮,内风不能生,外风不能侵而风自会灭之。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为宋代医家陈自明治疗妇人邪风久留筋络之法。

因风邪入侵、流窜经络、阻碍气血、血络闭阻,以致出现肌肤麻木,半身不遂等一系列动风之状。

治疗时从养血行血着手,使血脉通利、血液畅行,则邪风自无可容之地。

其中所说的“风”多指内风,尤其是肝风(当然还有其它五脏之风,但内风以肝木为中心)。

内风之症大多关系于筋、目、精神的异常,而肝主藏血,淫精于目,淫气于筋,又和精神活动有关,故此,风从内生则主要责之于肝的功能失调。

就临床所常见的风气内动的几种不同类型来看,亦无一不与肝的病变有关。

如肝阳化风,乃为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而化风;热极生风乃为邪热炽盛,煎灼津液,伤及营血,燔灼肝经而生风;阴虚风动乃为阴液枯竭,无以濡养筋脉而动风;血虚生风,乃为肝血亏虚,筋脉失于血养而生风。

王冰注释《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主血海故也”。

说明肝有贮藏血液与调节血量的功能,故有“血海”之称。

而其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

正如《素问·痿论》所说:“肝主身之筋膜”,《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肝受血而能视”。

由此可见,肝可以主宰人身之血液,调节濡润于全身各处之筋脉和目窍。

故凡血液之病,则无不引起肝的这种调节功能的失常,甚至引起整个肝脏机能的紊乱,从而导致筋、脉、目,甚则百骸诸窍之病变,呈现肝风内动之症。

肝风内动的四种类型,尽管其病机各异,但均离不开“血病”这个根本病机。

既然内风之病,血病为由,故治风之时就不能见风治风,而应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先从治血着手。

基于《黄帝内经》相关文献探讨脾阴及脾阴虚证的因机证治

基于《黄帝内经》相关文献探讨脾阴及脾阴虚证的因机证治

次, 突出 中药 产业 链条 长 、 附加 值高 、 长性好 、 成 市场
前 景广 阔的优 势 , 成 中 医药文 化产 业链 , 新 中医 形 创 药 文 化 价 值 , 资 源 优 势 和 文 化 优 势 为 经 济 优 化
势 , 立河 南 中 医 药 文 化 产 业 品 牌 , 进 中 医药 建 推
[ ] 永 秋 . 国传 统 医 学 之 文 精 神 考 释 [ ] 中 医 药 学 刊 , 3黄 中 J.
2 0 ,3 2 :3 0 5 2 ( ) 3 0—3 1 3.
[ ] 洪欣 . 展 中 医弘 扬 中华 优 秀 文化 [ ] 中 医杂 志 , 4曹 发 J.
2 1 5 1 1—3 01 ,2( ): .
d i 1 .9 9 j i n 1 0 -9 0 2 1 . 8 0 2 o:0 3 6 / .s . 0 1 1 . 0 2 0 . 0 s 6
中医学 认 为 “ 为后 天之 本 ” 主 运 化 、 清 和 脾 , 升 统 血 , 生 理功 能 的发挥 既有 赖 于脾 阳 的温熙 , 有 其 也
对 外交 流 的重要 载 体 , 是 我 国最 具 有 国际竞 争力 也
基金项 目: 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 ( 号 21B9 ) 河 编 0 1 32
收 稿 日期 :0 2— 5— 8 2 1 0 0
( 辑 马 虹 ) 编
文 章 编 号 : 0 1— 9 0 2 1 ) 8—0 0 0 10 6 1 (0 2 0 0 3— 3
脾 阴虚证提供理论依据 。
统 摄 有 阴 阳 偏 盛 或 偏 衰 之 别 。本 文 结 合 《 帝 内 黄
经》 相关 文献 探讨 了脾 阴及 脾 阴虚证 的因机 证治 。

中医诊断学 第七章 八纲辨证

中医诊断学 第七章 八纲辨证
样适用(shìyòng)于对八纲的理解。
? (5)八纲的排列组合可以描述许多具体的
证候纲领。八纲辨证具有可行性、实用性,
临床上不管证候多么复杂、多变,都可以用
八纲进行概括。
2020/3/3
中医诊断学
8
第八页,共65页。
二、源流(yuánliú)
? 八纲辨证,散论于《内经》,运用(yùnyòng)于《伤寒杂病论》,形
紧等。
? 冷、白、迟、痛、收。
2020/3/3
中医诊断学
19
第十九页,共65页。
? 【证候分析(fēnxī)】
? 证候机理:寒邪郁遏阳气(yánɡ qì),或阳虚阴盛,形体失于 温煦(wēnxù)。津液未伤。
? 辨证要点:怕冷喜暖是其特征。 ? 证候类型:
? 实寒证: 寒邪侵袭,起病急,体壮实,符合实证寒证特点。 ? 虚寒证:阳气耗损,体弱久病,符合寒证虚证之特点。 ? 表寒证 :寒邪袭表,符合表证特点,以新起恶寒为主。 ? 里寒证 :寒中脏腑,或阳气不足,以内脏证候为主。
中医(zhōngyī)诊断学
17
第十七页,共65页。
二、寒热(hánrè)辨证
? 概念(gàiniàn):寒热是辨别和判断疾病性质的一对纲
领。
? 寒热主要反映疾病中机体阴阳(yīn yánɡ)的盛衰,病邪性 质的属阴属阳。
? 阳邪致病导致机体阳气偏盛而阴液受伤,或是
阴液亏损而阳气偏亢,均可表现为热证;阴邪 致病容易导致机体阴气偏盛而阳气受损,或是 阳气虚衰而阴寒内盛,均可表现为寒证。
普通(pǔtōng)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中医(zhōngyī)诊断学
第七章 八纲辨证(biàn
王勇
2020/3/3

中医诊断总结(合集5篇)

中医诊断总结(合集5篇)

中医诊断总结(合集5篇)第一篇:中医诊断总结中医诊断★多食易饥胃强脾弱。

★善饥多食胃火盛。

★饥不欲食胃阴虚。

★中医诊断学的三大原则是:整体审察、诸诊合参、病证结合。

★阳明潮热(日晡潮热):在日晡(下午3-5点)热势较高,属胃肠燥热内结,★阴虚潮热:在午后和夜间低热。

由于阴虚阳亢而生热。

★湿温潮热:发热以午后明显,特点是身热不扬,为湿热内盛。

★身热夜甚:温病热入营血。

★战汗为正邪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阳明经头痛:前额连眉棱骨疼痛;★少阳经头痛:两侧头痛;★太阳经头痛:后头痛连项背;★厥阴经头痛:巅顶痛;★少阴经头痛:头痛连齿;★太阴经头痛:头痛而重。

★除中:危重病人,本来不能食,突然能食,食不知饱。

是胃气败绝所致(除即消除,中即中气)。

★胖而能食为形盛有余,表示脾胃健旺;胖而食少形盛气虚,表示脾虚痰湿。

★患儿发结如穗,枯黄无泽,可见于疳积病。

★瞳仁属肾,称为“水轮”;黑睛属肝,称为“风轮”;两眦血络属心,称为“血轮”;白睛属肺,称为“气轮”;眼睑属脾,称为“肉轮。

”★“口形六态”:口张、口噤、口撮、口、口振、口动。

▶口张:即口开,属虚证。

若口如鱼口,张口气直,但出不入,为肺肾之气将绝。

▶口噤:即口闭,牙关紧闭,属实证。

因肝风内动,筋脉拘急所致。

▶口撮:即上下口唇紧聚,为邪正交争所致,见于新生儿脐风,破伤风病人。

▶口僻:即口角一侧歪斜。

多风痰阻络。

▶口振:即战栗鼓颌,口唇摇振。

多为阳衰寒盛或邪正剧争所致。

可见于伤寒欲作战汗或疟疾发作。

▶口动:口频繁开合,不能自禁,是胃气虚弱之象;若口角掣动不止,则为热极生风或脾虚生风之象。

★寒痰色白清稀。

★热痰色黄质稠。

★风痰清稀有泡沫。

★湿痰色白量多。

★燥痰量少而粘。

★小儿指纹色鲜红为外感表证;色紫红为热证。

★口中泛酸属肝胃蕴热,口中酸馊属伤食,口苦属热证。

★“金实不鸣”:新病,多属实证。

常因外感风寒、风热,或痰浊阻肺而致。

★“金破不鸣”:久病,多属虚证。

阴虚火旺,肺肾精伤。

脾阴虚证认识及其临床运用

脾阴虚证认识及其临床运用

仲景一方面以甘李根 白皮 配黄芩 、生葛 疏肝 泄热 、平 冲降
逆 ,同时辅 以当归 、芍药 、川 芎养 血柔 肝 ,以助其 疏 泄条
达 。
[5]陈
荣 . 《 匮要 略》 情 志病证 治初 探 [ ].江 西 金 J
中医药 ,19 ,2 ( ): 4. 92 3 2 3
4 证 治 特 点
常人为主症 的疾病 。多见 于 内伤性 疾患 ,常 因情 志刺激 所
诱 发 ,故 仲 景概 之 日 “ 皆从 惊 恐 得 之” 。若 因情 志不 遂 ,
[1] 张苇航 .仲景方治疗情 志病 症浅探 [ ].国医论坛 , J
20 ,1 ( ) : -. 0 3 8 5 45
肝郁化火 ,气 机逆 乱而 致 者 ,为肝气 奔 豚 ,治 以奔 豚 汤。 然肝为风木之脏 、将军 之官 ,其性 刚 ,主动 、主升 ,在 生
[7]王立人 .从方剂配伍论 仲景 治疗情 志病 的特色 [ ]. J
中 医 函授 通 讯 ,20 ,1 ( ) : -. 0 0 9 3 23
神安 。如百合病 ,见症繁 杂 ,但 不用 直 接攻 病之 品,而强
调 “ 见于 阴者 ,以 阳法 救 之 ;见 于 阳 者 ,以 阴 法救 之 ” 。
逆 与产时 、产及有关 。竹皮 大丸方 中 ,甘草 、枣 肉为君 ,以填 补 中宫 化生 汁液 ,又用桂枝 、竹茹 达心 通 脉络 ,以助 生心 血 ,则 神得凭依 而烦 乱止 - 。 o
“ 医圣 ” 张仲景 ,一生 “ 勤求 古训 ,博采 众方 , ”其 立 方严 谨 ,用药精 当,许多经 方至 今仍 沿用 不衰 ,其 情志 证 治方 也是如此 。如 百合地 黄汤 、甘麦 大枣 汤对 于癔病 、神 经衰 弱 、更年期精 神病 、老年 性精 神病 ,都能 取得 确切 临

养阴法的综合论述

养阴法的综合论述

养阴法的综合论述养阴法即补阴法,系中医治法,属于八法中的补法。

就是用具有滋补阴液作用的药物组方,用以治疗阴虚证的方法。

八法,治法分类之一,出《医学心悟·医门八法》,指汗法、和法、下法、消法、吐法、清法、温法、补法八种治疗大法。

阴虚证,即阴液亏损。

人体之阴气不足,滋润、宁静、潜降或制约阳热的功能减退,阴不制阳,因而出现燥、热、升、动和化气太过等阳气相对偏亢。

多由于阳邪伤阴,或五志过极,化火伤阴,或久病伤阴所致。

阴虚病变一般以肺、肝、肾之阴虚为主,临床可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咳血、消瘦或眩晕耳鸣、遗精、失眠、多梦、舌红、脉细数等虚性兴奋,虚热、干咳等症状。

阴虚一词出自《灵枢·本神》,“故五脏主蔵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

(五脏主藏精而不泻,为生命的物质基础,不可损伤,伤则精失于藏守而阴虚,不能化生阳气,阳气不能产生,生命就停止了。

)养阴法的分类:一、滋阴解表法滋阴解表法,是针对阴液不足而兼表症而设。

阴液不足,其证易趋化热,临床除有头痛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一般表证外,多有咽干咳嗽,心烦口渴,舌苔薄干,或舌光赤,脉细数等特点。

阴液不足,汗源不充,感受外邪,不能作汗达邪,治必养阴以充汗源,发汗透邪以解外邪,若专事发汗,不仅邪不为汗解,反而更伤阴液,导致汗多亡阴之害。

因此,必须采用两全之法,养阴发汗并用,邪正两顾,达到解表而不伤其正,发汗而不伤阴,是本法之要旨。

临床以玉竹、地黄、麦冬、葱白、豆豉、葛根等同用。

代表方如《通俗伤寒论》的加减葳蕤汤,《外台秘要》的七味葱白饮。

二、滋阴退热法滋阴退热法,是为阴虚发热而设。

阴虚发热一般多指肝肾阴虚,虚火偏亢而言。

临床以肌骨之间蒸蒸发热为特点。

这种虚热是在阴虚的基础上,因阴不制阳而产生,故必须在滋补阴精的基础上清其虚热。

常用养阴的鳖甲、生地、知母和清虚热的地骨皮、银柴胡、白薇、青蒿等组方。

临床上常用的清骨散《证治准绳》,以鳖甲滋阴;地骨皮。

气虚阳虚阴虚

气虚阳虚阴虚

气虚阳虚阴虚
-----杏林教师
《中医虚证·气虚证篇》
气虚病机:
气者,人之全然也!人有此生,全赖此气。

《素问·六微旨大论》曰:“起落出入,无器不有”、“出入废,那么神机化灭;起落息,那么气立孤危”。

人体生生不息,皆因气之为用也!少气那么无力。

凡气虚之人,必感乏力。

《素问·动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那么养神、柔那么养筋”,故气足那么神旺,气虚那么神衰。

气虚之人,常感神疲。

综上所述,神疲惫力乃气虚第一主症。

肺主自然清气,脾主水谷精气,二者相合,名曰宗气。

宗气聚于胸中,以胸为府。

故气虚者,多胸闷气短;甚者以深吸为快,常欲抬肩以吸。

胸闷气短乃气虚第二主症。

脾为后天之本,乃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

气虚者,运化无力,故食欲不振、食少纳呆,此气虚第三主症也。

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喉、主声,气虚者,声音低怯,少气懒言,此气虚第四主症也。

肺主气,在体合表,主皮毛;气虚者,体表不固,故怯风畏冷,平素易于伤风外感,此气虚第五主症也。

肺主气、主津,在体合表,主皮毛;气虚者,体表不固,故常自汗出,或动那么汗出,此气虚第六主症也。

玉液汤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证验案举隅

玉液汤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证验案举隅

·42·山 西 中 医 2020年10月第36卷第10期 SHANXI J OF TCM Oct.2020 Vol .36 No .10玉液汤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证验案举隅许 亮 颜国富关键词:消渴病;气阴两虚证;玉液汤;验案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7156 (2020) 10-0042-02作者简介:许亮,男,在读硕士研究生,湖南中医药大学 (长沙 410208) ;颜国富,湖南省岳阳市中医院。

通讯作者:颜国富,E-mail:****************消渴病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病变脏腑主要在于肺、胃、肾,尤其以肾为关键。

该病的根本病机为阴精亏损。

阴亏则阳盛,阳气盛则更易伤津耗液,从而出现口唇失去濡养,饮水量多,阴亏与阳盛相互影响,这种病理状态往往需要口服用药来纠正,否则长期难以恢复阴阳平和状态。

消渴病日久不愈,病久入络,脉络阻滞不通则可出现四肢麻木,感觉异常,甚则溃烂、四肢骨节脱落。

颜国富主任医师系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主任医师,有着30余年丰富临床经验,其认为在消渴病的病程中,对于瘀血的治疗应贯穿于始终,现分享其临床运用玉液汤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证验案2则。

1 病例介绍例1:彭某,男,42岁,2019年11月16日初诊。

患2型糖尿病2年余,加重半月。

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小便频数、乏力、体重稍减轻,于岳阳市某医院门诊就诊,查随机血糖为13.4 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予二甲双胍片500 mg口服,1次2片,1日2次控制血糖,嘱规律服用药物,后症状缓解。

近半月来,患者自述口干、多饮症状明显,小便频数,色黄,大便干,2~3日1行。

舌质嫩红、苔薄、色微黄、少津,脉细而数。

查空腹血糖15.33 mmol/L,血压120/70 mmHg。

中医诊断:消渴病;气阴两虚证。

治以益气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方选玉液汤加减。

中医阴虚证篇----脾胃阴虚证

中医阴虚证篇----脾胃阴虚证

中医虚证•阴虚证篇----《脾胃阴虚证》《脾阴虚证》脾阴虚•虚痨赢瘦李××,男,2岁,1979年11月26日就诊,门诊号;5593。

烦躁不安,夜间吵闹,伴阵发性干咳。

日趋赢瘦,病发三余月,前服中西药治疗未效。

患儿满头大汗,毛发枯焦,面色不荣,口舌起糜,手足烦热,渴欲饮水,不思饮食,大便或干或溏,小便色黄,舌淡红苔薄,指纹紫滞,脉濡微数。

辨证为脾阴耗伤,虚热上扰。

立治法为:滋阴养脾,清热宁肺。

投益脾汤加减。

太予参12克石斛12克麦冬12克山药9克薏仁9克茯苓9克扁豆9克白术9克谷芽9克桔梗3克胡黄连6克甘草3克,二剂。

11月30日二诊:烦热、咳嗽稍减,食欲略振。

原方去胡黄连制丸,每次10克,日服二次,调理一月余。

1980年3月26日随访,询知去年药服症减,食量日增,精神好转,未再服他药,即见康复。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0-6-13)脾阴虚•食少腹胀徐XX,女,50岁,农民。

1980年12月15日初诊。

体虚卧床一月,有胆囊炎、肺结核及贫血病史。

三个月前,胆囊炎复发。

经治好转出院。

但遗倦怠乏力,形体消瘦,头晕目眩,腹胀纳呆,日食仅一至二两,伴口干不欲饮,自觉腹胀,偶有胁肋隐痛,手足烦热。

面色无华。

舌淡苔薄,脉濡微数。

先后服补中益气汤、益胃汤,补肝汤、六味地黄汤。

症状此伏彼起。

诊断为脾阴不足,治予益脾养阴,方选益脾汤加知母10克。

二剂服毕,食欲稍振,头晕烦热减轻。

上方去知母,续脏三剂,食欲益增,头晕大减j即能起床操持家务。

再服三剂,腹胀、胁痛消失而康复。

1983年底随访,三年来未能复发。

(《陕西中医》1985-2-10)脾阴虚•唇裂火燎夏某,男,27岁,2000年5月18日初诊。

患者从事公安工作,生活欠规律,时常熬夜,饮食失节。

翌年人秋以来,周期性月发口唇皲裂,脱皮干燥如火燎,难受不堪,到处求医不效。

症见形体消瘦,精神疲倦,面色少华,口唇稍肿,皲裂脱皮,干燥如火燎,唇色如丹,食少时腹胀,大便溏,每天4~5次。

《金匮要略》虚劳病篇“拘急、里急、弦急”考释

《金匮要略》虚劳病篇“拘急、里急、弦急”考释
虚劳病篇 中 的 “里 急 ”,与 伤 寒 太 阳 病 “小 便 少 者,必苦里急也”的太阳蓄水、膀胱气化失司所致小 腹满痛并非同义。“里”代表部位,释为里面、内部、 当中,在 此 则 具 体 为 腹 中 脐 周。郭 霭 春 等[5]总 结 “里急”为气机不畅而致腹中似有胀而非胀,有痛而 非痛之感。故此“里急”也并非腹中剧烈疼痛、急迫 欲便,而是脐周胀痛均不明显,按之虽腹皮紧张,但 软而不硬。因此,患者不易描述该类症状,多表述为 脐周区的腹胀急不适感。 1.3 弦急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 眩 (一作目眶 痛 ),发 落,脉 极 虚 芤 迟,为 清 谷,亡 血 失 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 龙骨牡蛎汤主之[3]。”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仅 在此条文中提到 “弦急”一症,“弦”取 “弓 弦”意。 《太平圣惠方》载:“夫虚劳失精者,由肾气虚不能藏 于精,故漏失也。其病小腹痛,脉弦急,阴头冷,目眶 疼,髭发落,诊其脉数而散者,失精脉也。凡脉芤动 而微紧者是也。”故 “少 腹 弦 急 ”原 可 能 为 “少 腹 痛, 脉弦急”。另有“弦”“急”复语同义之解,单指少腹 痛,此解当误;与“按之心下濡”相较,两者分别描述 了切腹 皮 时 的 弛 张 和 濡 软[6]。少 腹 弦 急,指 腹 壁 薄[7],鸠 尾 凹 陷,脐 上 至 中 脘 动 力 强,脐 下 如 按 琴 弦,紧张不适或兼疼痛[8]。 1.4 “拘急、里急、弦急”之诊断及鉴别诊断 “急” 是腹皮紧张,按之不濡反如按琴弦而搏指,重者兼有 疼痛的症状。与腹痛不同,但常兼有疼痛。拘急、里 急、弦急为腹直肌等腹部肌肉的异常舒缩,呈持续紧
紧”等口语 和 方 言 表 达,或 自 述 腹 部 有 突 然 拘 紧 抽 痛或胀痛。《万病回春》将“拘急”描述为腹中不宽 快,易与腹痛混淆,直接影响了临床应用[1]。为此, 本文对虚劳病篇“拘急”“里急”“弦急”3个相似症 状进行考释和探讨,旨在探究其内涵特征,明晰鉴别 诊断要点,以指导临床诊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生阴阳,一分为二。

阴用于滋养,阳用于运化,阴阳相和,共同孕育万物生长。

阴阳本为一体,形式不同,但殊途同归。

在自然界中,常有旱灾。

干旱之地,或土地龟裂,草木竟萎;或沙漠延绵,杳无生机。

从天人相应的角度而言,所谓阴虚,就是人体内出现了不同程度“旱灾”!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靠阴液滋养濡润,若阴液不足,脏器失于滋养濡润,则诸病生焉。

阴虚者,最易出现如下症状:眩晕、目涩、耳鸣、咽干、烦躁、失眠、便秘、麻木、肤痒、发热、出汗、衄血等。

心阴虚证:舌为心之苗,心开窍于舌。

心阴虚者,舌尖红、麻痒、生疮、弄舌(即舌头不由自主地在口中伸缩吞吐)心主笑,主喜。

心有余则笑不休。

心阴虚,心火内动,可致人无故发笑,甚至狂笑不止。

心主血,主脉。

阴虚则热,灼热伤及脉络,血得热则易妄行,可致咳血、吐血、鼻衄、肌衄等。

心藏神,虚热内扰,可致心烦,失眠。

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心悸、易惊。

汗为心之液,手少阴心经之脉通于腋下,阴虚生热,迫津外泄则腋下多汗;兼湿热者,腋下汗臭。

肝阴虚证:肝主风、主巅顶。

肝阴虚可致头痛、眩晕。

肝主风、主筋。

肝阴虚,筋失所养则拘急、痉挛、抽搐、震颤。

肝藏血,气虚则麻,血虚则木。

血能载气。

肝阴虚者,肢体失于滋养濡润则麻木不仁。

肝主胁,肝阴虚,肝体失于滋养则右胁下隐隐作痛。

此属不荣则痛,不同于不通则痛,当用小建中汤类缓急止痛,若用柴胡类方剂舒肝解郁不仅无效,反而有可能加重疼痛。

肝藏魂,肝阴虚者,魂失所养则不宁,常多梦早醒。

肝主谋虑,主怒。

肝虚则多疑,实则偏执。

肝阴虚者,肝火亢,其人易怒、刚强、执拗、急燥。

肝开窍于目,肝阴虚者,目涩而胀,视物昏花、夜盲。

肝藏血、主膝;肾藏精、主腰;肝肾同源,精血相生。

肝肾阴虚则腰膝酸软。

肝为将军之官,主升、主动。

肝阴虚者,肝气易动,时常惹事生非,扰及四邻。

肝气犯肺则咳嗽、咯血;犯胃则呕吐、呃逆;犯脾则腹泻、腹胀大、食不下;犯心则惊悸;犯肾则单侧腰痛。

肝阴虚者,阳热盛,酒亦大热之性,故不耐酒力,稍饮即醉。

曾经善酒之人,若病至肝阴不足,亦酒量锐减。

肝主情志,欲火发于肝。

肝阴虚者,性欲易动,男子易勃举,相火内扰则易早泄。

脾阴虚证:脾性中正纯厚,含阴阳而不偏阴阳。

既有脾阳虚证,必有脾阴虚证,只是世人多不识脾阴虚证。

脾主运化水谷。

米无火不能成饭,无水亦不能成饭。

故脾阴虚者,亦不能运化水谷,常食欲不振,纳少。

脾开窍于唇,脾阴虚者,唇失濡润,常唇干起皮。

脾主燥。

脾阴虚者,燥犹甚,故大便干如算盘籽,呈粒状。

脾为后天之本,乃气血生化之源。

脾阴虚,气血不足,阴不制阳可致发热。

阳气易于升浮,香气性亦浮散。

脾阴虚者,恶闻浓烈香气,喜甘淡平和之品。

胃阴虚证:胃主受纳。

胃阴虚,轻者胃中虚火,则饥不欲食;重者胃中实火,则多食善饥。

胃为水谷之海,阴虚则火旺。

胃阴虚者,多口渴。

胃阴虚者,热内蕴,易升浮,故闻恶腥荤之气,闻之则欲呕。

胃阴虚,胃失滋养濡润,因燥而感嘈杂、灼热;喜清稀饮食,恶辣椒。

胃络于牙龈,胃阴虚,胃火旺可至齿衄、齿痛。

肺阴虚证:肺为娇脏,稍受侵扰则咳、喘。

肺阴虚,肺脏失于滋养则干咳、少痰。

肺阴虚,虚火灼伤肺络则咯血。

肺阴虚,虚热伤肺则肺萎,肺萎则肺气不降,输布津液,通调水道之功能失常,津水上泛而多涎吐涎。

肺主喉,开窍于鼻。

肺阴虚,咽喉燥,鼻燥鼻衄。

肺主津,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阴虚者,大肠亦燥,故便秘、痔疮。

肺主表皮,肺阴虚则皮肤干燥起屑。

肾阴虚证:肾为诸脏之根,阴阳之本,主任督二脉。

肾阴虚,虚热沿督脉上浮,则脊背热。

肾阴虚,因任脉达于咽喉,故咽干咽痛咽哑失音。

肾阴虚,心肾不交则失眠。

肾开窍于耳,肾阴虚则耳鸣耳痒。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阴虚,虚火上扰则牙痛。

肾主骨,生髓。

肾阴虚,精髓不足则脑空健忘,牙齿浮动,脚跟痛。

足少阴肾经通于足底,肾阴虚则脚底板易于酸胀。

肾主纳气,肾阴虚元阳浮,则动则气喘。

腰为肾之府,肾阴虚可致腰酸。

阴虚则热。

肾阴虚可致潮热。

热迫津液,可致盗汗。

阴虚者,可生风、生火、生燥。

阴虚较甚时,可致潮热、汗出、衄血。

何谓阴虚生风?答:若阴不足而阳有余,则阳无所藏。

阳气循经络飘动游荡,类似于风,谓之阴虚生风。

中医所谓阴虚生风、血虚生风、热极生风、肝阳化风等,皆同此理,唯程度不同而已。

阴虚生风者,其症状表现以眩晕、震颤、抽搐、痉挛为主要特点。

何谓阴虚生火?答:阴虚则热,热极生火。

火能消灼津液、腐熟饮食,故使人渴饮、多食。

血得热则妄行故火能动血。

心藏神,肝藏魂,火气内胜,五内如焚,神魂受扰,故烦怒、燥动。

何谓阴虚生燥?答:阴液主滋养濡润。

阴虚则脏腑经脉肢体百骸皆干而燥,燥而痒。

发枯易断、爪甲易折、肌肤多屑、唇上起皮、目涩、咽干、鼻燥、便结,此皆阴虚生燥之症也!阴虚气逆:阴主静,主沉降;阳主动、主升浮。

阴虚者,阳不藏。

阳气易于浮动而上逆。

气逆于上则眩晕,气逆于中则恶呕,气逆于下则喘呃。

阴虚不荣:荣者,因滋养而生机勃然也。

草木失于滋养则衰萎,人体亦然。

不荣则萎,不荣则痛。

痛有“不温则痛、不荣则痛、虫积(结石)致痛”等。

不荣则痛为虚疼,多表现为隐隐作痛、酸痛、喜揉按等。

--------------------------------------------------------------------------------------------------------------------------阴虚证的特殊情况:“阴虚挟水”与“阴虚挟湿”。

通常情况下,阴虚则燥。

但在特殊情况下,人体在阴虚的同时,还有水湿之邪潜伏并存,在治法上,可能会出现“滋阴则助湿,利湿则伤阴”的茅盾。

此时,当用并治之法,或育阴利水,或滋阴化湿。

阳虚水泛者,真武汤主之;阴虚水泛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汤是育阴利水的代表方剂。

至于滋阴化湿,多不拘于一方一法,需对证下药。

《心阴虚证》心阴虚·心悸章真如病案:石××,男性,42岁。

近年常心慌心悸,自觉气短不足以息,劳累时增甚.失眠多梦,动则喘气,休息时较安,多汗,梦遗,善饥而瘦。

曾在市×医院检查:基础代谢高于正常,心率120次/分,律齐。

诊断为甲亢性心脏病,要求中药治疗。

诊其脉细数,舌赤,苔薄黄。

辨证:心阴不足,心阳独亢,肾阴虚亏,相火亦旺。

治法:养心滋肾。

生地15克,女贞子15克,沙苑子15克,枸杞12克,枣仁10克,柏子仁10克,黄连6克,杭菊10克,知母10克,黄柏10范,萸肉10克,朱茯神l0克。

每日煎服一剂。

服前方20剂,心慌心悸减轻,喘气亦安。

按原方加海藻、昆布、珍珠母等,再服30余剂,病情基本平复,心率80次/分。

停服药1个月观察无异常。

心阴虚·不寐刘渡舟医案:李某某,男,49岁。

患失眠已两年,西医按神经衰弱治疗,曾服多种镇静安眠药物,收效不显,自诉:入夜则心烦神乱,辗转反侧,不能成寐。

烦甚时必须立即跑到空旷无人之地大声喊叫,方觉舒畅。

询问其病由,素喜深夜工作,疲劳至极时,为提神醒脑起见,常饮浓厚咖啡,习惯成自然,致入夜则精神兴奋不能成寐,昼则头目昏沉,萎靡不振。

视其舌光红无苔,舌尖宛如草莓之状红艳,格外醒目,切其脉弦细而数。

脉证合参,此乃火旺水亏,心肾不交所致。

治法当以下滋肾水,上清心火,令其坎离交济,心肾交通。

黄连12克,黄芩6克,阿胶1O克(烊化),白芍12克,鸡子黄2枚。

此方服至3剂,便能安然入睡,心神烦乱不发,续服3剂,不寐之疾从此而愈。

心阴虚·舌痛曾XX,女,26岁,教师。

1981年4月13日诊。

患舌赤症已历五年,经中西医药治疗,效果不明显。

遇咸味及辛辣之品,其舌即感疼痛难忍,极为苦楚,因而求治于余。

观舌鲜红如猪血状,表皮粘膜层几乎全部剥落。

细验之,并非如去油猪腰微紫之镜面舌。

问之,舌木硬疼痛,夜间更甚,舌面侧枯燥,整舌乏津液,唇红,鼻痛、内有灼热感,兼有烦躁、怔忡、失眠、溲赤等症。

诊其脉洪而数。

证属热郁营血、心火上炎。

治宜清营凉血,导热下行。

处以犀角地黄汤合导赤散,并辅以镇静安神之品。

(因无犀角,乃重用水牛角每剂30克以代之)。

水牛角、细生地、赤芍,丹皮,木通,淡竹叶、郁金、麦冬、龙齿、拍子仁、枣仁、琥珀、甘草。

五剂后,舌色稍淡,诸症略减。

药既有效,仍坚守原方,而仅在龙齿、柏子仁、枣仁等安神药上予以加减。

又服十剂,诸症均有好转,仍宗原意,加鸡子黄,珍珠母,育阴兼以生肌。

前旨共服药二十五剂,舌面、舌色及舌质均已正常,病获痊愈。

心阴虚·大笑张云医案:于某,女,73岁,1990年3月2日诊。

无故大笑不止7天,非但开口即笑,独处亦笑,影响饮食及睡眠。

西医诊断为脑动脉硬化。

服药不效,邀笔者诊治。

症状如前,面部潮红,舌红无苔,脉细数。

心主神明,火盛伤心阴,责肾水之亏。

滋水清热,交通心肾,乃为本病治疗之肯綮。

黄连阿胶汤加味治之。

黄连lOg,黄芩12g,阿胶15g,白芍30g,鸡子黄2枚,夜交藤50g,生龙牡各60g。

2剂笑止。

随访年余,未见复发。

按语:《灵枢·本神》云:“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本案大笑不止见面红、舌红少苔、脉细数,乃肾水不足,心火亢盛,上扰神明所致,属“肾虚"而“心实”。

故用黄连阿胶汤滋肾水之“虚”,清心火“实”,心肾相交,坎离既济,神无火煎,则狂笑自已。

心阴虚·夜游张孟林医案:乔某,男,11岁,学生。

1982年10月14日就诊。

患儿经常夜间不眠,不自主地运动,自语不休,有时睡着后突然起床,下地走动,不抽筋,不跌倒,家人不知所然。

白天除精神疲倦外,意识清楚,学习尚可,纳食正常,二便通畅。

无其它反常,近因发作频繁,用西药镇静而症状不能控制,故来求治于中医。

证见体质尚可,意识正常,舌质淡红,脉数。

此乃心阴不足,心气有余所致之夜不安而动,治宜滋阴养血,宁心安神。

方以酸枣仁汤加味:鲜猪心一具,炒枣仁12克(打),知母9克,茯苓10克,川芎、甘草各6克,米泔水煎,每日午后、傍晚各服1次,1日1剂。

服上方5剂,症见减轻,已能安睡,偶尔复发,时间亦短,舌脉已和,故守服5剂,症状控制,随访3月尚安。

心阴虚·尿痛邵金治医案:袁某某,女,48岁,干部。

初诊:1982年10月10日,尿道涩痛,时轻时重,甚则尿频尿急,疼痛难忍,已有年余,久治罔效。

患者形体清癯,精神抑郁,心烦易怒,夜寐欠安,口干喜饮,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证属心肝阴亏移热小肠,治宜育阴利水,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加味:生甘草、生地各15克,大枣10枚,小麦、白茅根各30克,黄芪、淡竹叶、当归各10克。

二诊:10月16日,服前方5剂后诸证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续服10剂告愈,随访至今,未再发作。

(湖北中医杂志1989;<3):37)按语:本案为心肝阴虚,志火内动,移热小肠。

治病求本,以甘麦大枣汤加生地、当归养心肝阴血;以淡竹叶、白茅根利水通淋,治其标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