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与侦察的区别
辨析几个音近义近的词语
1.截止—截至截止:(到某个时限)停止。
时段动词,表示一个时间段内的一个动作(一项活动),其动作(活动)的时间是有终点的,如“报名时间于某月某日截止”。
置于表示时间的词语之后,后面不能带时间宾语,如不能说“截止昨天”。
截至:停止于(某个时限)。
时点动词,表示一个动作(一项活动)可以无限期延长,如“截至2010年9月1日,我局已完成税收收入1000万元。
”置于表示时间的词语之前,后面必须带时间宾语,比如,“截至昨天”。
2.蒸气—蒸汽蒸气:泛指液体或固体(如水、碘、汞、苯)因蒸发、沸腾或升华而变成的气体..,都叫“蒸气”,使用时前面要加上与之相关的事物,如:水蒸气、苯蒸气、汞蒸气、碘蒸气。
蒸汽:特指是水受热所变成的水汽、气态的水.。
“蒸汽...”..”特指水的蒸气,义同“水蒸气不能写成“水蒸汽”。
“蒸汽”运用比较自由,它既可以作为语素同别的语素结合成词,如“蒸汽机”“蒸汽机车”,也可以单独成词,如“蒸汽洗车”“蒸汽的温度……”3.经济—经纪经济:名词,经济学上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活动。
经纪:动词,筹划并管理(企业);经营等。
4.学历—学力学历:求学的经历,指曾在哪些学校肄业或毕业,通俗地说就是指资格。
学力:在学问上的造诣,通俗地说就是指文化程度。
如“同等学力”是指虽然没有上过某一级学校,但具有相当于这一级学校毕业的学识或文化程度。
5.权利—权力权利:法律给我们的权力和利益。
例如,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权利的行使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正当的权利。
权利和义务相对应而存在。
权力:两层含义:一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国家权力,就是国家的强制力量,像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等;二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它同一定的职务相联系,即有了一定职务就有了相应的某种权力,如行使大会主席的权力。
6.不利—不力利是有关利益,锋利的;而力是有关力量的不利:指没有好处,不顺利,如“这个地形不利于我们”。
刑事侦查学
刑事侦查学第一章刑事侦查学概述我国刑事侦查学发展概况刑事侦查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渊源的学科。
侦查实践——侦查经验+引进吸收外国研究成果(一)古代刑事侦查学的孕育我国的刑事侦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原始部落联盟时期的长老议事会中所设的九种官之一的“士”。
《尚书·尧典》载:帝(舜帝)曰:“皋陶,蛮夷滑夏,寇贼奸宄,汝作士”,这是我国有关侦查活动的最早记录。
“司法鼻祖”“皋陶造狱,划地为牢”——狱神刑事侦查职能官和职能机构的存在和发展刑事侦查策略方法在古代司法办案中的具体应用秦代竹简《封诊式》五代和凝父子的《疑狱集》——中国现存最早的案例选编宋代有无名氏的《内恕录》1200年郑克的《折狱龟鉴》——著名案例汇编,提出“情迹论”,是物证理论出现的标志1213年桂万荣的《棠阴比事》无名氏撰,赵逸斋订《平冤录》郑兴裔的《检验格目》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1247年南宋宋慈著),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
以五声听狱讼(辞、色、气、耳、目)——心理学知识在刑事侦查领域的首次运用察狱之官,先备五听,又验诸证信刑事侦查学在我国古代仅处于孕育阶段(二)近代刑事侦查学的形成我国古代刑事侦查的繁荣持续到19世纪中期便开始走向衰落。
刑事侦查科学最终未能在刑事侦查活动的发源地中国形成刑事侦查学产生的条件19世纪末社会需求——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增长的犯罪现象以及犯罪手段的日趋复杂和更新基本条件——资产阶级诉讼制度的确立理论基础——一些重要的分支性学科的创立发展人体测量法、指纹鉴定法和笔迹鉴定法法国的阿方斯·贝蒂隆的《人体测量法》;英国的弗朗西斯·高尔顿的《指纹学》;比利时的斯塔斯的《毒物学》刑事侦查学产生的标志1893年,奥地利的司法检验官汉斯.格罗斯编著出版了《司法检验官手册》。
同年该书在英国出版时改名为《犯罪调查》内容:(一)犯罪现象论述(二)科学侦查论述【包括刑事侦查的策略方法和物证技术】在1898年第三次再版时,汉斯.格罗斯增加了刑事侦查方法的副标题,把犯罪对策与法医学、法毒物学、司法化学、人体测量法、指纹鉴定法、笔迹鉴定法和枪弹检验等技术融为一体创立刑事侦查学。
技术侦查与技术侦察之辨析——基于程序改革的正当化视角
技术侦查与技术侦察之辨析——基于程序改革的正当化视角解芳;程雷【摘要】We have two new legal terms, Covert Investigation and Secret Investigation after four new laws, namely, Criminal Procedure Law, Anti-Spy Law, Anti-Terrorism Law and National Intelligence Law, came into effect in China. This results in several challenges, for example, vacuums in laws implementation, conflicts between different laws and the evasion of la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ue process, the two terms should be combined into one unified term: covert investigation. In addition, legislators should establish two tracks of due process to regulate covert investigations in criminal investigations and intelligence gathering.%以刑事诉讼法、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和国家情报法的施行为标志,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中出现了技术侦查和技术侦察两个法律概念,这导致侦查实务中法律适用程序出现空白、法律政策规定难以衔接和侦查机关可能刻意规避法律等问题.基于程序改革的正当化视角,将技术侦查和技术侦察统一为一个法律概念,分别建立犯罪侦查和情报搜集的适用程序,是修订和完善现行法律规定的可行思路.【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00)002【总页数】9页(P184-192)【关键词】技术侦查;技术侦察;犯罪侦查;情报搜集;适用程序【作者】解芳;程雷【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2;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732012年3月14日,第二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公布,在第二编第二章增加第八节“技术侦查措施”,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军地刑事司法视角下“侦查”和“侦察”界分
军地刑事司法视角下“侦查”和“侦察”界分作者:张钢来源:《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08期“侦查”和“侦察”读音相同(zh€"Vn ch€幔?在词义发展的过程中和刑事司法活动中,两者的含义有相互交叉的地方,直到现在这两个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是辨别不清、争论不止。
其原因主要表现在立法和侦查学的专业教材都存在“侦查”和“侦察”共用的现象。
其实,这两个词在词义和性质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尤其是在刑事司法过程中。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这两个词不能随意的互用。
一、字词义角度的考察关于“侦”字,《辞源》上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问”。
先秦时古籍将其通称为‘贞”。
《礼记·缁衣》引易:“恒其德侦”(注:“侦,问也。
”)一种,是指探伺。
《史记·淮南王安传》:“为中诇长安”索隐:“孟康曰:‘诇音侦,西方人以反问为侦。
”《辞海》对“侦”的解释是探伺、暗中察看。
《辞源》关于“察”的字义比较丰富,其中与侦察相关的有“细看”和“调查”等意思。
而有关“查”字,《辞源》称:查,有五种含义。
其中与司法工作有关的只有第二种含义,即考察、检点。
因此,在汉语中无论“查”,还是“察”其字义中都包含着调查、查究、观察、查看等意思,与“侦”的意思有着若干重叠。
“侦”和“察”是最先联合成词的,从历史资料来看“侦察”最初的出现,是被当作军事术语来使用。
《辞源》上对侦察的解释是:暗中察看。
最早出现“侦察”的是《后汉书·乌桓传》,记载:“为汉侦察匈奴动静。
”这里的侦察,是指采用秘密方法暗中探听和观察匈奴的动静情况。
有关侦察的词条,如侦伺、侦候、侦谍等也多数与军事密切相关,并都具有“暗中察看,不为对方所知”的意思。
《现代汉语词典》对“侦察”的解释为: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活动。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
八年级语文近义词辨析
近义词选用练习:
*依次填入下面括号里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C 1.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宣布从2004年开始将先后( ) 新的会徽和吉祥物标志。 2.如果没有( )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又怎么能 真正懂得长辈们创业的艰难呢? 3.父亲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在外国文学方面的 造诣足以使专业人士( )。 A.起用 体味 侧目 B.起用 体验 刮目 C.启用 体味 刮目 D.启用 体验 侧目
③煤炭和石油都是现代工业所□□的燃料和原料。 “必需” 多做形容词
A.侦察 检查 必需 B.侦查 检察 必需 C.侦查 检查 必须 D.侦察 检察 必需
近义词的辨析
3、比较词义范围大小:语意相近的 一些词语,有的意义范围大,有的意 义范围小,相互有意义涵盖部分,使 用的时候要注意意义大小,以免小词 大用或大词小用。
例如:“局面”和“场面” “太空”和“天空”
堂上练习: 分析: “场所”与“场合”:都表示从事某种活动的地方。
(1) “场所”:词义较单纯具体,指活动的地点。
4、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C ) (2)“场合”:词义范围要大一些,它是地点、时间、环境、情况的总 合。
(1)在语言的使用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交际-----, “边疆”与“边境”:都指离中心地区远的地方。 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力争做到准确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边疆”: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大。 体。
A.执行 发扬 交换 C. 履行 发扬 交流
B.执行 发挥 交流 D.履行 发挥 交换
近义词的辨析
2、注意词性和语法功能的差异:很多 同音词或近义词,其词性和语法功能存 在一定的差异,这类词语也容易判定。
例如:“品位”和“品 味”
堂上练习:
刑诉侦查课件
(二)外国的侦查模式
1.职权主义的侦查模式(审问式的侦查模式) 主要为大陆法系国家所采用,它注重发挥侦
查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能作用,而不强调 犯罪嫌疑人的积极性。
2.当事人主义的侦查模式(抗辩式的侦查模
式) 主要为英美法系国家所采用,它强调侦查机 关和犯罪嫌疑人在侦查中作为地位平等的双 方当事人的对立、抗辩,主张法官以第三者 身份介入侦查,监督制约侦查活动的进程
第二节 侦查行为
一.讯问犯罪嫌疑人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指侦查人员依照法定
程序以言辞方式向犯罪嫌疑人查问案件事 实和其他与案件有关问题的一种侦查活动。
这里要注意这几个考点:
讯问犯罪嫌疑人应遵循以下程序和要求: (一)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由两名以上侦查人员负 责进行。 (二)对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在拘留或逮捕后 的24小时内进行讯问,讯问应在看守所或侦查机 关的工作场所进行。 (三)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 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 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 (四)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 答。但是对与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
二、询问证人、被害人
询问证人、被害人应当遵循以下程序和要求: (一)询问证人只能由侦查人员进行。询问时,侦 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 (二)侦查人员询问证人、被害人,可以到证人、 被害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处进行。在必要时,也可 以通知证人、被害人到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提 供证言。侦查人员询问证人、被害人不得另行指定 其他地点。 (三)一个案件有几个证人、被害人需要调查的时 候,应当分别进行询问。
由于时间关系,大家回去看课本上的详细讲解
侦查实验
侦查实验是侦查机关在侦查办案过程中,采
【语文知识点】侦查和侦察的区别
【语文知识点】侦查和侦察的区别“侦查”是专用词语,如“侦查案件”,《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国家公安、监察、安全机关为了确定犯罪事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确实有罪而进行的调查及采取有关的强制措施。
“侦察”主要用于军事方面或国家安全方面,比如“侦察敌情”。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为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的活动。
“侦查”与“侦察”是两个同音词,但词义有区别,不能混用。
要区别并正确使用这两个同音词,关键在于把“查”与“察”的区别搞清楚。
“查”包括检查和调查的意思,如检查、审查、查究、查阅等。
“察”包含仔细观察和调查的意思,如观察、考察、察访、察觉等。
“查访”和“察访”,“查看”和“察看”有时可以通用,但表示的意思有细微差别。
查访、查看的“查”主要指检查:察访、察看的“察”是指观察、仔细看的意思。
“侦查”是指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时,所进行的查明犯人、搜集证据、确定犯罪事实等活动。
对案件所进行的各种调查活动,就叫侦查。
“侦察”的意思是指为弄清敌情、地形和有关作战的其他情况,通过观察和调查所进行的活动。
“侦查”是司法用语,主要指调查和检查;而“侦察”是军事用语,主要指观察和察看,在词义和用法上都有区别。
侦,暗中察看、调查。
查,调查。
“侦查”指公安机关、国安机关和检察机关为了确定犯罪事实和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确实有罪而进行的调查,即查证、查验事实与有关的陈述是否相符,目的是为法庭审判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
察,仔细察看。
“侦察”是指为察明敌情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的侦视探察活动,目的是获取军事斗争所需的情报。
“侦察”多用于军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侦查的含义
侦查的含义侦查是指刑事诉讼中的侦查机关为了查明犯罪事实、抓获犯罪嫌疑人,依法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采用有关强制性措施的活动。
一般从立案开始,到案件作出是否移送起诉的决定时止。
所谓“专门调查工作”,是指为完成侦查任务依法进行的讯问、询问、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物证或书证、鉴定、通缉等;所谓“有关强制性措施”包括“两类”,一是许多专门调查工作如讯问、搜查、扣押、通缉等本身所含有的强制性。
二是专门针对犯罪嫌疑人适用的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等强制措施。
侦查的主要任务是查明案件事实。
刑事诉讼可分为侦查、起诉和审判三大程序阶段,侦查活动主要在侦查阶段进行,但在起诉和审判阶段,如果认为案件事实尚需进一步查明,依法可以进行补充侦查。
侦查的理解(一)只有法定的侦查机关才有侦查权(二)侦查的客体是刑事案件(三)侦查活动的内容(四)侦查的目的具有多层次性(五)侦查是一种法定的行为活动侦查权的行使在我国,侦查权只能由依法具有侦查权的机关即法定侦查机关行使,法定侦查机关主要是指公安机关(包括国家安全机关)和人民检察院等。
依法不具有侦查权的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被禁止行使侦查权。
侦查机关行使侦查权有明确的分工。
公安机关是最主要的侦查机关,承担大部分刑事案件的侦查工作,因此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8条规定“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同时该条还就人民检察院依法负责负责侦查的刑事案件做出了明确规定。
“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侦查与侦察在理论和实践中,“侦查”和“侦察”至今辨别不清、争论不止。
现实的表现是:一是在教材上,20世纪70年代前后以刑事侦察命名,20世纪80年代以后至今则并存刑事侦查和刑事侦察两种命名方式;二是在法律规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均用“侦查”二字,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以下简称《国家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以下简称《人民警察法》)则出现“侦察”一词。
公考词义辨析
[因此·因而]二者都是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连接原因和结果。
“因此”不只表示结果,还表示原因,意为“因为这个,所以……”,作用是复指上文,承上启下,除了用于后一分句的开头,还可以用于后一分句的主语之后,如“月亮每个月绕地球一周,因此每月有一次朔和一次望”。
“因而”不只表示结果,还表示推论,作用是连接上文,承上启下,如“藏的敌人比公开的敌人更难识破,因而也更危险”。
[因为·由于]二者都是连词兼介词,都可表示原因,作连词时,都可连接分句。
“因为”常和“所以”搭配,不和“因此、因而”搭配;“由于”可以同“因此、因而”搭配。
“因为”可以用于后一分句,“由于”不能。
作介词时,都可以和后面的词语组成介宾短语,放在主语的后面或前面。
在口语里,“因为”比“由于”常用。
如“他今天不能来上班,因为他病了”“由于工作太忙,因而照顾不了孩子”。
[由于·自从]二者都是介词。
其主要区别是:“由于”所表示的是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原因,相当于“因为”,如“近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又出现了计算机化学”。
“自从”所表示的是与动作有关的时间,表示时间的起点,如“自从处死了这个大贪污犯后,其他贪赃枉法现象也减少了许多”。
[悠然·俨然]二者在结构上相似,都以“然”为词缀,但所表达的意思不同:“悠然”指悠闲的样子,如“悠然自得”“悠然神往”。
“俨然”可以形容庄严,如“四叔俨然地站着”;可以形容整齐,如“屋舍俨然”;可以形容很像,如“这孩子说起话来俨然是个大人”。
[与·和·跟·同·及·以及·并]这七个词都是连词,但其具体用法和意味不完全相同。
“与”是从文言里继承过来的,因此,口语中用得较少,但在文章的标题及书面语中较为常见。
如“批评与自我批评”“《文学与出汗》”等。
“和”“跟”“同”都是现代口语里的词,用法大致相同。
“和”用法最普遍,文章里最常见。
对新闻报道中一些词和字用法的探讨
对新闻报道中一些词和字用法的探讨一一、“侦察”与“侦查”的用法“侦察”常用于军事、作战等方面;“侦察”着重于察看,从观察中来了解情况。
如“侦察员”。
“侦查”常用于公安、检察、司法等部门以及与破案有关的方面。
“侦查”着重于调查,从检查中来了解情况。
如案件“侦查人员”。
二、“翻番”与“加倍”的用法“翻番”不同于倍数,此词易错用。
“翻番”是两倍两倍地增加,如果基数是3,翻1番就是6,翻2番就是12,翻5番就是96。
“翻几番”就是基数乘以几个2。
“加倍”表示某数的几倍,就是用几去乘以某数。
如3的1倍是3,3的2倍是6,3的5倍是15。
“翻番”比“加倍”的增长要快得多。
三、“扶养”“抚养”“赡养”的用法“扶养”“抚养”“赡养”这三词容易用错,笔下应留心。
“扶养”的意思就是“养活”,其对象既可以是长辈,也可以是平辈或晚辈。
“抚养”的意思是“爱护并教养”,其对象多是晚辈。
“赡养”则是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和生活上进行帮助。
如“赡养费用”“赡养父母”。
千万不要写成“赡养子女”。
四、“伏法”与“服法”的用法“伏法”指罪犯被执行死刑,不能用在被判死缓及以下的罪犯身上;如果指罪犯认罪,可用“伏罪”。
“服法”则是指服从法院判决,如“认罪服法”。
五、“赋予”与“付与”的用法“赋予”中的赋予者应是尊长高贵的一方,如“人民、宪法、历史、时代、组织、大自然”等。
历史赋予的使命。
宪法赋予的权利。
“赋予”也不要写成“赋与”或“赋于”。
“付与”指给予、交给,所给的对象多是一般人或具体事物,所付的东西也多指钱款和具体物品。
二新闻通稿,原指新闻通讯社采访到重要新闻后,以统一稿件的方式发给需要稿件的媒体。
这种方式在我国被新闻发布方借鉴并效仿,成为一种推动自身宣传、服务媒体记者的方式,但凡开展重大活动或发生重大事件,活动主办方或事件关联方等都会向参与的媒体记者提供新闻通稿。
虽然同被称作新闻通稿,且后者是借鉴前者而来,但两者有着本质区别:通讯社发布新闻通稿是媒体行为,是媒体对媒体,是通讯社以自身平台优势站在第三方角度发稿,各媒体有权选择是否采用或用多用少,但不能对稿件内容主体进行改变。
华政刑事诉讼法第十一章 侦查程序
(四)鉴定程序 鉴定程序,是指侦查机关的侦查人 员适用鉴定这种侦查行为来查明案情 的程序,而不是进行鉴定的方法、步 骤。 鉴定程序主要表现为鉴定主体的选 择程序和鉴定的技术程序。 (五)鉴定结论的告知 ,这是体现对 当事人的知情权的尊重。
八、通缉
(一)通缉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 通缉,是指公安机关对依法应当逮捕 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以发布通缉令的方 式,通报有关地区的公安机关和广大群众 ,缉拿其归案的一种侦查行为。
第十一章
侦查程序
1
第一节
侦查的概念和意义
一、侦查概念
(一)概念 侦查是指由依法履行侦查职能的国家机关为 收集证据,查明、证实犯罪和抓获犯罪嫌疑人 而依法采取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强制性措施。 在我国,可以依法行使侦查权的机关主要 是行政机关系列中依法具有准司法属性的公安 机关以及国家安全机关,此外,检察机关对部 分刑事案件也有侦查权,监狱则对狱内刑案有 侦查权,另外,军队保卫部门对军内刑案也享 有侦查权。
(二)侦查的特点 1、侦查的主体是特定的司法机关。 (1)《宪法》和《刑事诉讼法》规定当然享 有侦查权的司法机关: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 (2)原不享有侦查权,但因法律特别规定在 特定情况下享有侦查权的机关。 2、侦查活动具有特定的内容。 (1)专门调查工作; (2)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3、侦查活动必须严格依法进行。 4、侦查内容的隐蔽性和形式的公开性。
2、意义 其一,有利于及时将使用侦查行为时发现的 ,对案件具有证明意义的各种物品和文件提取, 是收集实物证据的重要措施; 其二,可以适时保全实物证据,防止发生毁 弃、丢失或者被转移隐藏等现象,保证诉讼顺利 进行; 其三,有利于保证物证、书证对案件的证明 作用,揭露犯罪,证实犯罪,保障无罪公民不受 追究。
技术侦查与技术侦察之辨析 基于程序改革的正当化视角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技术侦查和技术侦察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然而,对于这两者的区别与,以及如何通过程序改革实现其正当化,学 界尚存在争议。本次演示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程序改革提供参考。
一、程序改革的正当化视角
一、程序改革的正当化视角
程序改革是当代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其目标是通过优化程序设计,确保诉 讼程序的公正、透明和高效。在技术侦查与技术侦察领域,程序改革的正当化视 角强调从制度上规范其应用,确保符合比例原则、必要性原则和法定程序原则。
谢谢观看
参考内容二
内容摘要
技术侦查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设备,对犯罪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和分析 的过程。在刑事程序中,技术侦查被广泛应用,因为它能够提供有关案件的重要 信息,并帮助解决复杂的法律问题。技术侦查的优点包括:
内容摘要
1、高效性:技术侦查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的证据,从而提高了办案效率。 2、准确性:通过使用高科技设备和仪器,可以更加准确地识别犯罪行为和嫌 疑人。
四、结论
四、结论
技术侦查与技术侦察之辨析对于程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程序改革的 过程中,必须明确技术侦查和技术侦察的区别与,严格规范其应用,强化司法审 查和律师辩护职能,同时增强程序的透明度和参与性,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这将 有助于更好地维护司法公正和程序正义,提高诉讼效率,有力打击犯罪行为,为 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三、基于程序改革的正当化视角的应用
5、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构建有效的监督体系,对技术侦查和技术侦察的启动、 实施、结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监督,防止权力滥用。
三、基于程序改革的正当化视角的应用
6、促进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犯罪,共享 技术侦查和技术侦察资源,提高国际执法合作水平。
侦查与侦察辨析
•侦查与侦察既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同时也是两种重要的调查工作或措施。
•国保工作中既需要用到侦查,同时也更多地用到了侦察。
•随着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侦查与侦察也会不断发展、直至最终可能为整合为一。
一、侦查•侦查是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一种刑事执法手段或措施。
性质上属于刑事措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从侦查概念的外延看,侦查主要是指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调查工作与强制措施。
•调查工作:讯问嫌疑人,询问证人,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物证、书证(查询、冻结存款),鉴定,通缉(共八种)•强制措施:拘留,逮捕,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二、侦察•侦察是国家安全法所规定的一种秘密调查手段或措施,性质上属于行政性措施。
•《国家安全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安全机关因侦察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
"•《国家安全法》第二条国家安全机关是本法规定的国家安全工作的主管机关。
•国家安全机关和公安机关按照国家规定的职权划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维护国家安全。
•从侦察的外延,侦察主要是国家安全法所规定的技术侦察手段和秘密侦察手段.三、国保工作中的侦察与侦查•一、在国家安全工作中,国家安全工作主体(包括国家安全机关与公安机关国保部门)既享有侦查权,也享有侦察权。
•依据:•《国家安全法》第六条规定:国家安全机关在国家安全工作中依法行使侦查、拘留、预审和执行逮捕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职权。
•《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第二条国家安全机关负责本细则的实施。
公安机关依照《国家安全法》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时,适用本细则有关规定。
•二、侦查与侦察适用范围不同•侦查所适用的范围,是《刑法》所规定的所有犯罪案件。
•侦察所适用的范围,是《国家安全法》第四条所规定的“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常用现代汉语易混实词辨析63例
常用现代汉语易混实词辨析63例1、暴发与爆发:一位暴发户骄傲地说:“混到今天不容易,其间我暴发过疾病,目睹过革命的爆发,脱险于山洪暴发和火山爆发。
”2、包含与饱含与包涵:小朋误解了朋友话中包含的意思,事后眼里饱含热泪,请求朋友包涵。
3、必须与必需:我们的原则性必须是坚定的,我们也要有为了实现原则性的一切许可的和必需的灵活性。
4、不和与不合:这位过门不久的小媳妇,与婆婆感情不和,与丈夫性格不合,处境极为艰难。
5、窜改与篡改:野心勃勃的日本改动历史教科书的真正意图,不是窜改个别不通的词句,而是篡改历史,掩盖侵略罪行。
6、度过与渡过:他写作善于揣摩过渡段、过渡句,有时为之劳累过度。
7、灌注与贯注:老叶把那种革命加拼命的干劲逐渐地灌注进小方的心田,使之把全部精力都贯注到革命事业中。
8、贯穿与贯串:团结互助的精神贯穿(或贯串)在我们队伍里,因此,能够提前修建好这条贯穿本省十几个县的公路。
9、核算与合算:钱咪干个体一年,经过年终考核算赢利甚少,发觉这样经营很不合算,便和妻子合算明年该怎么办。
10、化妆与化装:这位女演员化妆起来,淡妆浓抹总相宜,回头率极高,化装后上台演出,演谁像谁,技高一筹。
11、简捷(截)与简洁:改病句应针对原句的症结,在尽量保持原意的条件下采取简捷的方法,不走弯路,把句子改得通顺、简洁。
12、界限与界线:正误之间有是非(界线),国与国之间有国界线,但学无止境,永无界限。
13、棘手与辣手:今天,法官小王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他想宽贷罪犯,可这家伙好辣手,反而给了他一枪。
14、考察与考查:省长到各县进行实地考察,发现这些地方对县长的年度考查不够全面,严肃。
15、历程与里程:四十四年的历史记录了中国足球队的战斗历程,如今,中国他出线了,又踏上了新的里程。
16、考察与视察:“考察”着重批观察、调查研究。
适用范围比“视察”广。
多用于对山川、地形、地质、工程、运动、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以取得具体材料,弄清事物的真相或问题的本质。
侦查近义词有哪些
侦查近义词有哪些
侦查近义词是什么?对于近义词辨析题,我们务必要找到真正能够将两个词区分开的点,这些点最好本来就生长在这些近义词上,成为我们在考场上推断出正确答案的线索,千万不能蒙混过关,使得本来区分就不大的近义词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模糊。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侦查】
近义词:侦察观察考察窥探窥察伺探
相似词:侦察侦探侦破考查检查查验查阅查询
侦查的造句
1、公安人员经过缜密的侦查,找到了破案的线索。
2、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侦查关系这一基本范畴缺乏必要的关注,因此本文所作的初步探讨,权作引玉之砖,就教于方家学者。
3、侦查机关作为国家权力的代表,应当提倡其以正大光明的手段履行职责,而不得寄希望于从嫌疑人身上获取不正当之便利。
4、因此,应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将采用强制侦查行为的决定权赋予中立的、公正无私的法官所享有。
5、我的真金项链被偷了,在警方的侦查下,项链终于完璧归赵了。
6、温赖特明白,如果事发之后几天才把联邦调查局请来侦查一桩已无迹可寻的案子,对方肯定会勃然大怒。
侦查和侦察例句
侦查和侦察例句
侦查和侦察的例句如下:
1.侦查:案件的详细过程已经侦查清楚。
2.侦察:你们再去现场仔细侦察一下。
3.侦查:已经开始对这几个嫌疑人进行侦查。
4.侦察:公安人员在侦查中发现了新的线索。
5.侦查:案发后,公安人员得到信息后迅速抵达事发地点进行侦查。
6.侦察:在救援关键阶段,他身背呼吸器下井侦察,了解井下实际
情况。
7.侦察:几名八路军战士化装成卖柴火的,进入山城进行侦察。
8.侦察:通过侦察,五团发现了一条翻越大山的羊肠小道,全团从
这条小道成功突围。
9.侦察:小李到前沿侦察后,确定了敌人炮阵地的准确位置。
10.侦察:原来那几架飞机不是轰炸机,而是敌人的侦察机。
11.侦察:侦察连的战士们炸毁了那座大桥,阻断了敌人的退路。
12.侦查:侦查员小李发现敌人调动的新情况后,立即赶回去向团长
报告。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
侦察与侦查是否有区别
侦察与侦查是否有区别
侦查,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侦查机关为查明案情,收集犯罪证据材料,证实和抓获犯罪嫌疑⼈,追究犯罪嫌疑⼈刑事责任,依法采取的⼀系列专门调查⼿段和强制性措施。
那么,侦察与侦查是否有区别呢?店铺⼩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侦察与侦查是否有区别
侦察与侦查的区别如下所述:
1、前者军事术语,⽽后者为法律术语;
2、前者是预审前的⾏为,⽽后者是在预审后采取的(刑侦改⾰后已取消预审);
3、前者秘密性更强;
4、前者的涉及范围⼴,⽽后者则具有特定的对象;
5、前者所的材料不可以直接作为证据使⽤,⽽后者可以。
《中华⼈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百⼀⼗五条规定:公安机关对已经⽴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有罪或者⽆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
对现⾏犯或者重⼤嫌疑分⼦可以依法先⾏拘留,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应当依法逮捕。
《中华⼈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百⼀⼗六条规定:公安机关经过侦查,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案件,应当进⾏预审,对收集、调取的证据材料予以核实。
以上知识就是⼩编对“侦察与侦查是否有区别”问题进⾏的解答,如果您需要更多法律⽅⾯的帮助,欢迎到店铺进⾏法律咨询。
什么是侦察?侦察与侦查的区别?
什么是侦察?侦察与侦查的区别?
侦察[zhēnchá]
【解释】1.为察明敌情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侦视探查活动。
其主要手段有观察、窃听、刺探、搜索、暗杀、截获、捕获战俘、谍报侦察、战斗侦察、照相侦察、雷达侦察、无线电侦听与测向、调查询问、搜集文件资料等。
2.泛指察看。
侦查[zhēnchá]
【解释】
侦查是指刑事诉讼中的检察院、公安等机关为了查明犯罪事实、抓获犯罪嫌疑人,依法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采用有关强制性措施的活动。
一般从立案开始,到案件作出是否移送起诉的决定时止。
所谓“专门调查工作”,是指为完成侦查任务依法进行的讯问、询问、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物证或书证、鉴定、通缉等;所谓“有关强制性措施”包括“两类”,一是许多专门调查工作如讯问、搜查、扣押、通缉等本身所含有的强制性。
二是专门针对犯罪嫌疑人适用的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等强制措施。
侦查的主要任务是查明案件事实。
“侦察”与“侦查”的区别
“侦察”常用于军事、作战等方面,“侦查”常用于公安、检察、司法等部门以及与破案有关的方面。
“侦察”着重于察看,从观察中来了解情况;“侦查”着重于调查,从检查中来了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