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2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2课活动课:唱响《国际歌》》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2课活动课:唱响《国际歌》》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2课活动课:唱响《国际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2课活动课:唱响》,本课主要通过学习《国际歌》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以及歌曲的创作过程。

教材内容丰富,以歌曲为载体,旨在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音乐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他们对《国际歌》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歌曲背后的故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际歌》的创作背景、历史意义和歌词内容,能够唱出这首歌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激情和信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国际歌》的创作背景、历史意义和歌词内容的理解。

2.原因: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尚浅,需要教师引导和讲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国际歌》的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国际歌》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历史意义。

3.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国际歌》的歌词内容,理解歌曲所传达的思想。

4.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

5.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6.实践活动:学生集体唱《国际歌》,感受歌曲的魅力。

7.总结: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8.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国际歌》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以及如何传承和发扬歌曲所传达的精神。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古代埃及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第3课古代印度
单元综合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单元综合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第8课西欧庄园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单元综合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古代日本
第12课阿拉伯帝国
单元综合
第五单元走向近代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第15课探寻新航路
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
单元综合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第18课美国的独立
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单元综合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第22课活动课:唱响《国际歌》
单元综合
附录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上)
中英文译名对照表(上)
总复习。

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7-22课)

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7-22课)

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7-22课)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英国的宪章运动1.时间:1836~1848年2.内容: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3.特点: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久。

4.性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5.失败原因: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6.影响: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背景(略)2.创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3.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4.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5.意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6.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成功实践是:俄国的十月革命,中国革命。

三、巴黎公社1.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资产阶级对内投降,对内镇压人民。

2.经过:工人起义建立政权保卫政权(五月流血周)3.性质:是无产阶级政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4.意义:(略)5.《国际歌》词作者:欧仁·鲍狄埃,作曲:狄盖特。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1.根本原因:北方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和南部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之间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2.矛盾的焦点: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3.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南方叛乱的借口)4.爆发的标志: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南北战争爆发。

5.转折点: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6.结果:1865年,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

7.性质:既是一场内战,又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8.意义:(1)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的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9.林肯的贡献:维护国家统一,解放黑人奴隶。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1.背景: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2课《活动课:唱响国际歌》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2课《活动课:唱响国际歌》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2课《活动课:唱响国际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活动课:唱响国际歌》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国际歌》的创作背景、歌词内容和它所代表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精神。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到无产阶级的力量和信念,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国际歌》的深入了解还不够,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国际歌》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际歌》的创作背景、歌词内容,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演唱《国际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唱、演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无产阶级的力量和信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国际歌》的创作背景、歌词内容。

2.教学难点:《国际歌》的演唱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视听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国际歌》的歌谱、相关历史资料、音响设备等。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历史知识,了解《国际歌》的创作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国际歌》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歌曲的魅力。

然后简要介绍《国际歌》的创作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国际歌》的歌谱,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结构、旋律。

然后逐句教唱《国际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唱腔等方面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演唱水平。

5.拓展(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国际歌》背后的历史意义,让学生了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

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课件 新人教版

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课件 新人教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牛顿
(1643--1727)
英国科学家,一 生勤于研究,在数学、 物理学、天文学等领 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被称为近代自然科学 的奠基人。
达尔文
(1809—1882)
英国科学家,写成 《物种起源》,提 出生物进化论。
爱因斯坦
(1879—1955)
德国科学家, 后定居美国,提出 了相对论,被称为 20世纪最伟大的科 学家。
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 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 低级法院。 ”
思考:上述材料出自哪国的宪 法?它体现了什么原则?
思考
启蒙思想家这些主张起 到什么样作用(影响)?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 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 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促进了欧洲 的社会进步,促进了中、日等亚洲 国家的思想解放。
了解:
伏尔泰的主张有哪些?
1、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2、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 3、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卢梭
(1712—1778)
卢梭祖籍法 国,生于瑞士, 饱尝人生的辛酸 苦痛。
卢梭的主要观 点有哪些?
否定封建
王权,人民有 权推翻那些胆 敢撕毁社会契 约的统治者。
孟德斯鸠
(1689—1755)
德 爱因斯坦 国
提出相对论
成为利用原子能 的理论基础
居里夫人
波 兰
发现镭
将镭的提炼方法公 布于世,造福人类
P138“动脑筋”:请联系中国实
际,说说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思想解放 运动对社会进步有什么作用?
A.戊戌变法 → 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
下了基础,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辛亥革命 →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教案2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教案2 新人教版

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课程标准:通过牛顿、达尔文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法国启蒙思想家以伏尔泰为代表的主张及其影响;理解英国科学家牛顿和达尔文取得的突出成就,知道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伟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观察、动手和勤奋等进行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初步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分析思想家和科学家的语录及取得成就的过程,使学生树立不畏权贵的精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历史人物长廊(PPT循环播放)教师:同学们,对历史的学习让我们知道:历史发展离不开历史人物,图片中的人物都是谁呢?(他们是伏尔泰、卢梭、达尔文、牛顿、爱因斯坦)这些历史名人孕育了超凡的能量,也影响了世界,现在就让我们回到17世纪的欧洲,一同去探寻历史的答案。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教师: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身陷囹圄的路易十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后,感慨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那么,伏尔泰与卢梭究竟做了些什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本课的第一篇章——“引领时代的思考”。

一、引领时代的思考——思想启蒙的火种教师:18世纪的法国为什么会出现思想启蒙运动呢?我们来看两段材料:展示:材料一: 18世纪,法国旧制度的弊端逐渐显露,封建制度日益腐朽,社会矛盾激化,人民怨声载道。

材料二:同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资产阶级不满王权专制和教会的腐朽,于是在思想界掀起了启蒙运动。

说明:本环节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材料,认识到法国出现思想启蒙运动的背景。

教师: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发展、法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教师:伏尔泰、卢梭和孟德斯鸠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们被称为法兰西的“自由三剑客”,为什么?请阅读课文138、139页内容。

展示:三个人物的主要思想观点:伏尔泰:破---批判天主教会、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22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随堂练习(有答案)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22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随堂练习(有答案)

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知识讲述】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科学家们揭示许多自然界的奥秘,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

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他们同封建专制制度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

因此,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成为时代的要求。

于是,在思想领域由资产阶级展开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斗争,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发动的一场反封建的启蒙运动兴起。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光明”。

当时先进的思想家认为,迄今为止,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

他们著书立说,积极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和封建特权主义,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

启蒙运动所宣传的思想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如: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离不开启蒙思想广泛的思想动员。

启蒙运动对19世纪以后的亚洲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如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这个时期不但在经济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而且在政治制度和思想理论上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上更取得了辉煌成果,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全面发展与进步的新时代。

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超过了以往所有时代的综合。

这一时期产生的科学巨匠之多,成果之丰硕,影响之深远都是空前的,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其中的突出代表。

【能力拓展】启蒙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伏尔泰主要主张:①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②主张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

③认为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猛烈抨击天主教会,但主张信仰自由和信仰上帝。

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2课唱响《国际歌》》课件PPT模板

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2课唱响《国际歌》》课件PPT模板
正是巴黎公社,让马克思看到了工人的世界性联合的可能和希望。马克 思作为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战士与《国际歌》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马克思 一生追求的事业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无产阶级都联合起来反对资产阶级, 而这个联合的目的也是让全人类都走向彻底解放,也是要让受剥削、受压迫 最为深重的劳动者“做天下的主人”。
为什么中央几乎每次重大会议结束都要奏《国际歌》?
《国际歌》的歌词记录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坎坷曲折,展示着 无数无产阶级战士的坚贞不屈,阐释着共产主义理想的崇高伟大,因 此奏《国际歌》起着铭记作用。
《国际歌》曾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 1920年中国首次 出现由瞿秋白译成的中文版《国际歌》。1923年由萧三在莫斯科根据 俄文转译、由陈乔年配唱的《国际歌》开始在中国传唱。
《国际歌》翻译的过程
1887年,他在贫困中与世长辞,巴黎的群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在他逝世后的第 二年,法国工人作曲家彼尔狄盖特以满腔的激情为《国际》谱写了曲子。从此,它便成了 世界无产者最喜爱的歌,从法国越过千山万水,传遍全球,1890年出现了西班牙译文的 《国际歌》,1899年被译成了挪威文,1901年出现了德文、英文、意大利文的《国际 歌》,1906年正式传入了俄国,为了便于传唱,翻译这首歌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党员柯茨 只选择了六段歌词中的一、二、六三段,1923年瞿秋白将它从俄文翻译成了中文,因此我 国所唱的《国际歌》也只有三段。
如今,《国际歌》早已响遍全球,它将永远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团结战斗、 奋勇前进。
马克思与《国际歌》
马克思之所以如此激赏巴黎公社,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因就是,巴黎公社 是“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它在为铲除阶级以及阶级统治 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准备政治的、社会的乃至文化观念的条件。按照马克思 的理解,只有以劳动解放为前提,每个人都变成平等的工人,生产劳动就不 再具有阶级属性,而公社作为一种人民自治的社会管理模式才有可能真正获 得成功,它才有可能持久存在下去。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活动课:唱响《国际歌》》 赛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活动课:唱响《国际歌》》 赛课教案_0

第22课唱响《国际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考察《国际歌》的创作背景3、讲述《国际歌》的流传、评价4、学唱《国际歌》感受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课前搜集整理: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查询、文献查询等形式搜集资料。

课中展示探究:学生展示搜集整理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以竞赛的方式学唱国际歌。

教师通过补充资料、组织学生搜集关于歌曲的创作背景资料、学唱国际歌,引导学生从新的视角了解歌曲背后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

引导学生采取小组合作或个人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上述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各类资料中捕捉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国际歌》的流传及影响,感受和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初步认识学习历史对认识社会生活的意义。

通过学唱《国际歌》,产生情感认同和共鸣。

活动主题:《国际歌》的前世今生【活动方案】过程:一、学生课下搜集整材料二、将材料编成学案第22课唱响《国际歌》学案【学习目标】1、考察《国际歌》的创作背景2、说出《国际歌》的词曲作者3、讲述《国际歌》的流传、评价4、学唱《国际歌》感受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活动方案】学生课下搜集到的史料:①《国际歌》诞生140多年来,被译成多种文字,传遍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响彻寰宇,从法国越过千山万水,传遍全球。

1890年出现了西班牙译文的《国际歌》,1899年被译成了挪威文,1901年出现了德文、英文、意大利文的《国际歌》,1906年正式传入了俄国。

它曾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上世纪20年代,苏联以《国际歌》为国歌。

1944年正式改用新国歌后,则把《国际歌》作为联共(布)党(1952年改名苏联共产党)党歌。

《国际歌》是一首无产阶级的不朽战歌。

1920年中国首次出现由瞿秋白译成汉文的《国际歌》。

1923年由肖三在莫斯科根据俄文转译、由陈乔年配歌的《国际歌》开始在中国传唱。

②资产阶级政府不甘心失败,对巴黎公社发动了进攻。

2016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素材 新人教版

2016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素材 新人教版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一)思想启蒙的火种1.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指在发生在18世纪初至1789年法国大革命间欧洲的强调理性主义,内容覆盖了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各个知识领域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

2.“启蒙运动”:在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指“光明”。

当时先进的思想家认为,迄今为止,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激励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

3.启蒙运动的内容: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自由、平等和民主,主张树立理性和科学的权威。

4.启蒙运动的性质:(1)启蒙运动表面上是启迪蒙昧,反对愚昧主义,提倡普及文化教育的运动。

但其精神实质仍是是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体系的运动。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禁欲、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也是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理论准备阶段。

直接为一七八九年的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2)启蒙思想家们从人文主义者手里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从而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

他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自然神论和无神沦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用“天赋人权”的口号来反对“君权神授“的观点,用“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来反对贵族的等级特权,进而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

5.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1)从反封建方面说,文艺复兴运动的反封建,主要是反对封建领主的割据状态,要求建立民族统一的君主专制政体,以便在王权保护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而在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已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进一步提出要求获得政权,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文艺复兴时代的反封建侧重于思想意识、伦理道德的范畴;而启蒙运动侧重于政治制度和政权性质方面。

(2)从反教会方面说,文艺复兴时期主要揭露中世纪天主教会的贪污腐化,谴责修道院戕害人性的罪恶,要求进行宗教改革,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提倡比较简便的礼仪。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3课华夏之祖活动课一寻找历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活动课二编历史小故事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课“秦王扫六合”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活动课三秦始皇功过的辩论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三国鼎立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活动课四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活动课五“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上)附录后记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第2课“贞观之治”第3课“开元盛世”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活动课三历史知识竞赛活动课四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附录二中国历史纪年表附录三好书推荐??历史学习网站推荐后记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第3课收复新疆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活动课一模拟时事报道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7课戊戌变法第8课辛亥革命第9课新文化运动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11课北伐战争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活动课二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难忘九一八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第16课血肉筑长城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课内战烽火第18课战略大决战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近代部分)附录后记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2课最可爱的人第3课土地改革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第5课三大改造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9课改革开放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活动课一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4课钢铁长城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活动课二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活动课三 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活动课四家庭照片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现代部分)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第2课大河流域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活动课一古代世界文化之旅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2课美国的诞生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活动课三我看拿破仑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活动课四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后记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4课经济大危机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活动课一老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活动课二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 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2页亚非拉的奋起第13页动荡的中东地区活动课三致巴以人民的一封公开信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2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导学案

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2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导学案

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学习目标】通过牛顿、达尔文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方案】活动一:自读教材,感知基本史实1.伏尔泰的思想主张是2.法国启蒙思想对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法国的大革命有影响。

这两国分别发表了《》和《》3、思想启蒙的作用是4、牛顿的主要成就有:天文学方面:数学方面:力学方面:5、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提出了进化论思想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

6、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有活动二:阅读教材,探究学习主题:“民主”是无数先贤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党的十八大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①材料中伏尔泰提出了什么观点?他生活的时代被后人称为什么时代?②陈独秀提出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伏尔泰和陈独秀的共同贡献是什么?③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发生在伏尔泰思想影响发生在欧洲的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什么?活动三:回顾教材,落实中考考点:许多人为建立民主制度做出了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国会批准,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皆为非法。

(《权利法案》)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当民众发现他们在有力的政府的管理下生活安定时;……当栽下的幸福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时;当每个人开始品尝自由的果实……所有这些幸事都会被归功于新政府有利的影响。

(华盛顿的私人信件)渐确立了什么制度?②华盛顿认为新政府有何作用?写出这个政府建立的前提条件。

美国人是如何赞誉华盛顿的?【检测反馈】()1.与右图著作相关的科学家是A.阿基米德B.爱因斯坦C.牛顿D.达尔文()2.深受启蒙思想影响而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有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②美国独立战争③法国大革命④日本明治维新A.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20世纪初,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革命的理论是A.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B.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4.李华同学在复习克上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归纳为一个学习主题,你认为这个主题的名称应该定为A.资产阶级革命 B.资产阶级改革 C.民族统一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5.如果要否定“上帝造人”这一说法,最好是运用下列哪一人物的学说或成果A.门捷列夫 B.达尔文 C.巴斯德 D.哥白尼〖巩固提升〗( )1.17世纪晚期,一位英国科学家解释自己的天文学理论时说:“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22课教案范文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22课教案范文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22课教案范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中学历史教案设计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22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22课教案1教学目标1.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列强对中国走私鸦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贩卖华工;列强在中国办洋行、开银行、经营轮船公司、设工厂,进行早期资本输出。

2.通过分析列强攫取中国的海关管理权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入侵的状况;通过分析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的经济侵略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

3.通过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增强学生对外国侵略者的憎恨,培养和激发他们发奋图强、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建议本节教材地位分析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势力逐渐侵入中国,终于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在近代中国,海关主权是列强侵夺的首要目标。

在西方列强迫使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几乎大部分条款都与侵夺我国关税自主权及海关行政管理权有关。

中国海关主权的丧失,使中国经济大门的钥匙揣在了帝国主义的袋子里。

列强借此加快了对华的商品输出,并且开始对华资本输出。

教材对学生发展的影响①通过对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学会综合考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结构和内在联系。

②通过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手段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而且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提供了思维素材。

重点分析①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是重点。

海关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目标。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大大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资源。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第22课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第22课

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学习目标(1)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了解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自主学习一、启蒙运动1背景2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代表人国别主要观点3中心地点4性质5影响6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二、科学的革命1原因2代表人物及成就人物国别名言贡献影响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创建微积分建立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达尔文德国六、达标练习1、世界历史上曾经为法国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并掀起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是:()A.文艺复兴B.宪章运动C.启蒙运动D. 自由主义运动2、18世纪法国的一位思想家对天主教会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把教皇比作“两足的禽兽”,是:()A.伏尔泰B.但丁C.孟德斯鸠D.达尔文3、美国独立后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三权分立”是谁的重要思想:()A.孟德斯鸠B.伏尔泰C.卢梭D.亚当·斯密4、下列内容属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有()①反对天主教会,反对君主立宪制②反对封建专制制度③宣传自由、平等④宣传民主和科学A. ①③B.②④C. ②③D.①④5、下列不属于启蒙思想家的是()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托尔斯泰6、“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这句话突出捍卫了( )A.人的平等权B.人的自由权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D.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原则7、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倡“自由”“平等”,从根本上说是反映了( )A.广大人民的善良愿望B.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要求C.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D.广大人民反对登记制度的要求8、牛顿的重大贡献有( )①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②发现了惯性定律③发现了加速度定律④发现了作用与反作用定律⑤提出了相对论A.①②③④B. ①②⑤C.①②④D.①②③9、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主张维新改革,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来源于( )A.牛顿的力学理论B.达尔文的科学理论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哥白尼的科学理论10、20世纪初,取得自然科学史上划时代的成就是( )A.电磁感应原理的发现B.化学元素周期规律的发现C.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学说D.爱因斯坦提出的物理学的相对论11、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是( )A.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宗教神学思想的削弱C.牛顿、达尔文等人的努力D.启蒙运动的推动12、推动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能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的是( )A.放射现象的发现B.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C.放射性元素铀D.相对论的创立(2)他们的思想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学习目标知道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

安徽省淮南市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思想启蒙的相关人物介绍素材新人教版2017061345

安徽省淮南市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思想启蒙的相关人物介绍素材新人教版2017061345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相关人物介绍伏尔泰1694—1778,原名佛兰苏阿—玛利·阿鲁埃,伏尔泰是其笔名。

他出生于巴黎。

自幼受过良好教育,表现了聪明才智。

他从小就喜爱文学,立志当文学家,中学毕业后就成为一名无职业的文人。

18世纪,伏尔泰成了启蒙运动的旗手。

1717年,伏尔泰因为写讽刺作品攻击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进巴士底狱,关了11个月。

1718年,他发表了悲剧《奥狄浦斯王》,并在巴黎上演,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他一举成名,从此用伏尔泰笔名。

后来,伏尔泰因得罪一个贵族而被驱逐出法国,动身去英国。

在英国期间,他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和洛克的哲学著作。

1729年,他回到法国,创作了历史剧《布鲁杜斯》和悲剧《采儿》,获得成功;同时,经营商业,获利不小,使他可以过上优裕的生活。

1734年,伏尔泰出版了《英国通讯集》,以书信体裁介绍了英国的政治、宗教、科学和哲学,对法国的宗教教派斗争进行了抨击,并表达了自己的哲学和宗教观点。

这本书遭到当局的禁止,被当众焚毁。

此后,伏尔泰在洛兰省边境一个幽静的城堡中住了14年,在此期间,他写了大量著作,用不同的笔名发表,从各个方面攻击教会和封建制度的反动统治。

伏尔泰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达官贵人为了沽名钓誉,纷纷同他交往,如普鲁士王储腓特烈(即后来的腓特烈二世);法国还于1746年让他进入法兰西科学院。

但是,后来他发现包括腓特烈二世在内的封建统治者并不是真正赞同他的观点,他决心不再与任何君主往来。

1755年,他在法国和瑞士边境的佛尔纳定居下来。

此后,他继续写作,发表了哲学小说《老实人》、《天真汉》等不朽名著。

他还为一位被法国法院残害致死的新教徒卡拉鸣不平,并最终迫使法国政府为卡拉平反。

伏尔泰的坚决斗争唤醒了越来越多的法国民众,摧毁了教会的威信,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铺平了道路。

由于伏尔泰的威信越来越高,封建统治者为了迎合民众的需要,不得不作出一些让步。

1778年,伏尔泰被巴黎人民作为伟人迎进了巴黎。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活动课:唱响《国际歌》》 公开课导学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活动课:唱响《国际歌》》 公开课导学案_0

唱响《国际歌》一、设计思想:1.发挥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关注情感渗透及历史观的形成。

2.尝试活动学习。

以“唱响《国际歌》”为主题,让学生在活动的同时能够培养自身的情感,使得学生对历史学习更有兴趣。

3.注重学习中的自主与合作,推进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二、教材分析:1.本课属于课本的最后一课,是学生非常感兴趣和关注的部分。

2、《国际歌》是一首无产阶级的不朽战歌,热情讴歌了巴黎公社战士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英勇不屈的革命气概。

该歌曲向资本主义宣战,充分表现了革命无产阶级不屈的豪迈气魄。

三、学情分析:1.初三学生已具有一定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且经过近三年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构建起历史框架体系。

2.经过近三年的教学指导,学生已经能适应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在共同学习中能起到积极作用。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为系统的掌握关于《国际歌》的一些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国际歌》的歌词,培养学生的学习和认识历史的方法。

2.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以及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和应用能力。

3.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工人运动的伟大和艰辛,使之对革命先烈心存敬意。

2.培养学生树立起愿为人类幸福献身的远大理想。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对《国际歌》的欣赏和体会。

【教学难点】学唱《国际歌》。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

通过创设情境,以小组合作的模式来进行师生互动。

并辅以讲授法、讨论法等,结合多媒体,更全面的展示历史。

七、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搜集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拟定活动方案,预设教学重要环节的优化设计;做好学情调查,依据学情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组;设计问题,把握问题的梯度和科学性;遴选史料,注意做到精当、准确。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俄国、日本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2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内容和影响。

1.3理解改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加深对改革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改革的精神。

3.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内容和影响。

2.教学难点:改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和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进而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美国内战,那么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其他国家的重大改革。

我们来了解一下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2.课堂讲解2.1俄国农奴制改革2.1.1背景介绍:讲述19世纪中期俄国的社会矛盾,如农奴制的束缚、经济落后等。

2.1.2过程与内容:讲解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措施,如解放农奴、土地改革等。

2.1.3影响:分析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如农奴解放、资本主义发展等。

2.2日本明治维新2.2.1背景介绍:讲述19世纪中期的日本社会状况,如幕府统治、民族危机等。

2.2.2过程与内容:讲解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如废藩置县、殖产兴业等。

2.2.3影响:分析改革对日本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如民族觉醒、现代化进程等。

3.课堂互动1)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2)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3)改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和启示。

4.课堂小结5.课后作业1)熟记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内容和影响。

2)思考:我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有哪些?它们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使学生了解了改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大亚湾核电站

秦山核电站
(1694—1778)
18世纪法国启蒙 运动公认的领袖。主 要著作有 《哲学通信》 《牛顿哲学原理》 《老实人》等。
孟德斯鸠
(1689—1755)
生于法国贵 族世家,著有 《波斯人信札》 《罗马盛衰的原 因》等,代表作 是 《论法的精 神》。
卢梭
(1712—1778)
卢梭祖籍法国, 生于瑞士,饱尝人 生的辛酸苦痛。
第22课 著名科学家和启蒙思想家
教学重难点
• 重点:科学的革命 • 难点:“思想启蒙的火种”
一、思想启蒙的火种
• 1.背景 • 2.原因: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
大,封建制度成为资本主义发展障碍 • 3.时间及主要国家 • 4.代表人物及观点 • (1)伏尔泰 • (2)卢梭和孟德斯鸠
伏尔泰
一、思想启蒙的火种
• 5.性质:近代欧洲第二次资产阶级思想解 放运动
• 6.影响
二、科学的革命
• 1.背景 • 2.代表人物及成果 • (1)牛顿:万有引力、创立微积分、建
立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对近代自然科学 发展影响最大。(天文、数学、物理力学) • (2)达尔文: • A.代表作品;B.主要观点;C.影响 • (3)爱因斯坦 • A.主要贡献; • B.历史意义
牛顿
(1643--1727)
英国科学家,一 生勤于研究,在数学、 物理学等领域取得了 巨大成就。 《自然哲 学的数学原理》是其 重要著作。
达尔文
(1809—1882)
英国科学家,写成 《物种起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提 出生物进化论。
达尔文在伦敦的乡居
爱因斯坦
(1879—1955)
德国科学家, 后定居美国,提 出了相对论,被 称为20世纪最伟 大的科学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