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精品课件

日本侵 华原因
日本因素(称霸是主因)、中国因素、国际因素
过程
局部 侵华 阶段
时间 1931-1935 1935-1937
日本方面情况
挑起九一八事变,建立伪满国。 (一·二八事变)
中国方面重要情况
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 地.
策动华北事变,妄图占领华 北五省。
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 矛盾
长驱直入 的原因
全面 侵华 阶段
历史意义:国内;国际
淞沪会战(粉碎速决)1937.8—11
国民政府正
宝山姚子青,四行仓库谢晋元,粉碎了日军三个月
面战场

四大会 太原会战(平型关)1937.9—11
日 民全

八路军,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族 统 一 战 线
民 族 抗 战
相 互 依 存
相 互 配 合
徐州会战(台儿庄)1938.1—5正面战场最大
1945年4月,延安
1
主要内容
(1)总结了党领导民主革 2 命的经验,制定了党的政
治路线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
(2)选举产生中央领导
(3)确立毛泽东思想为 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
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 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

央主席。
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 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 民主主义的中国
武汉会战(相持阶段)1938.6—10万家岭战役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12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豫湘桂战役1944年初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
结果: 丧师失地
中共敌 后战场
抗战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
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开辟敌后抗 日根据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 教材分析本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第22课。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的近代史,对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

本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是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认识之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抗日战争的细节和深层次原因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战争的历史事件比较感兴趣,需要引导他们关注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和历史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和历史意义,通过分析战争中的具体事件,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深远影响。

六.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抗日战争的宣传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包括主要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历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深远影响。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分析战争中的具体事件,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深远影响。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5.拓展(5分钟)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查找资料和思考,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2017-2018学年(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共34张PPT)

2017-2018学年(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共34张PPT)

【对应训练】
1.党的七大召开后,陈毅写诗赞道:“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 安。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你认为“万众瞩目清凉山”的原 因是( A ) ①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 ②中共七大为实现中国的光明前 途准备了条件 ③此地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④这里是抗战的总后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的路线”“通过了新的党章”“选举了党的领导机关——中央委员会”等关 键信息,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45年4月23 日~6月11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 ,大会完成了三个历史性的任务; 决定了党的路线,通过了新的党章,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据此分析可知 C符合题意,而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C
2 . 1941 年 1 月 18 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周恩来同志的题词: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一题词是抨击国
民党制造的哪一惨案( C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皖南事变 D.汪精卫建立伪国民政府
3 . 第 33 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出战前致信将士们:只要敌人来犯 , 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决不半点改变。 张自忠将军是在哪场战役中为国为民族而牺牲的( B ) A.台儿庄战役 B.枣宜会战 C.武汉保卫战 D.反扫荡战斗中
C.是否对战争作了充分准备
D.武器是否先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关键为: 是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否实行全民族的抗战。中国抗日战争取 得胜利的主要因素是全民族的共同抗战,这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 因素。 答案:A
【对应训练】
4.“日本不仅侵略中国,还发动太平洋战争 ,侵略了亚洲许多国家,中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中的一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认识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答学生的疑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掌握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认识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中,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的领导和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等方面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抗日战争胜利的音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共27张PPT)

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成功自学(目标已明确,高效来自学)
• (1)阅读课本P104——P105,完成下列填空,并在课本上进行标注。
• 全民坚持抗战:亲日派________公开叛国,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
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________”。
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________________。在
三、战略反攻与日本投降
1.背景
1944年到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捷报频传 ,德国在欧洲战场处于劣势,败局已定。在美国、英 国的连续打击下,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陷入 困境。
第六单元
2.表现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②。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 枚原子弹。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次日,苏联红军出 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系军发起进攻。 ③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冠的最后一战》声明,号 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 侵略者。
国民党共产党青年学生广大妇女工人华侨文艺界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丌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成立抗战协会宣传抗战振奋士气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影响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4.战争结果:
5.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①②③
6.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成功测学(效果好不好,检测才知道)
• 基础题(实验班+精英班)
D •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 )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无答案)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无答案)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笔记一.全民坚持抗战1、日本改变策略: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国民政府抗战: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3、中共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日伪军的封锁。

4、中国全民抗战:枣宜会战中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青年学生.广大妇女.工厂工人.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文艺界等以各种形式支持抗战。

二.中共七大1、召开: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

2、内容: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

3、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1、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发起的局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并出兵东北;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站》的声明。

2、日本的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1、胜利原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史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砒柱的作用;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2、历史意义:它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二、新课讲授板块一:全民族坚持抗战1.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华政策有何变化?为什么?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遂改变策略。

(1)对国民党:政治诱降,辅之军事打击(2)对中共: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3)对占领区: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2.面对日本对华政策的变化,中国各阶层持怎样的态度?(1)国民党:①亲日派:汪精卫公开叛国,1940年成立南京伪国民政府②顽固派:1941年1月,制造“皖南事变”。

(2)共产党:坚持抗战,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①1943年秋天,中央机关在枣园的书记处礼堂举行了纺线比赛。

②王震率359旅南泥湾开荒。

3.全民族抗战: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战)阅读课本105页第一段回答问题。

板块二:中共七大1.认真阅读课本105-106中共七大部分,完成表格2.日本投降视频3.日本投降的国际国内背景形势(1)国际: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德国在欧洲败局已定;②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遭到美国、英国的连续打击,节节败退,陷入困境;③美国投掷原子弹和苏联对日宣战(2)国内:中国军队对日寇发动全面反攻。

出示图片:(1)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2)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3)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战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

4.日本投降的过程(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2)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签字仪式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举行。

出示图片:板块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1.合作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2)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精品课件
对蒋介石来说,最大的困难在于 他的精锐主力仍远在西南,西北 地区,运送这些部队到内战前线 需要时间。
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 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
—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
讨论
中共毛泽 东要不要 去重庆谈 判?
不去? 正中蒋介石的圈套
从人民利益出发,
去! 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胜利原因
⑴主要是日本蓄谋已久;⑵敌强我弱;
⑶国民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结果(无统一战线)
19371938.10
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侵华开 全民族抗战开始,为防御阶段。 始,占领中国大片领土(武汉, 广州)。
1938.101944
调整侵华政策,建立汪伪政府。为相持阶段,中共成抗战的中 流砥柱。
1944-1945
A.中原突围 B.转战陕北 C.挺进中原 D.抗美援朝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
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 材料二 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谈判的办法是政学系想出来的,政学系想用
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 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 更有文章好做!”
重庆谈判 毛泽东飞抵重庆图片
1945年8月28日, 毛泽东离开延安飞赴重庆。
《挥手之间》
1945年8月28日上午,延安 东门外机场,人们带着复的心 情依依惜别“一身系天下安危” 的领袖毛泽东。 “主席伟岸的 身形,站在飞机舱口;坚定的 目光望着送行的人群;宽大的 手掌,握着那顶深灰色的盔式 帽;慢慢的举起,举起,然后 有力地一挥,停止在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全民族坚持抗战的情况;知道抗战时期的中共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奠定基础。

2.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历史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换来的。

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并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全民族坚持抗战和中共七大的召开。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读
1.全民族坚持抗战
(1)广州、武汉沦陷后,日本侵华政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日本侵华政策调整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应对的?
坚持抗战,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日、伪军的封锁。

(3)面对日本的侵略,全国人民抗战情况如何?
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在反“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随工厂内迁的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2.中共七大
(1)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内容是什么?
时间:1945年4月。

地点:延安。

内容: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在中共七大上,确立为指导思想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这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3.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1)战略反攻的国际背景是什么?
1944年到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捷报频传,德国在欧洲战场处于劣势,败局已定。

在美国、英国的连续打击下,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陷入困境。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次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的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

(2)我国战略反攻的情况是怎样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原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二、合作探究
1.全民族坚持抗战
(1)日本侵华政策为什么要进行调整?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
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遂改变策略。

(2)国民政府在抗战上的政策为什么会有改变呢?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
在日本帝国主义诱降政策的影响下,国民党抗战的决心发生动摇,政治态度中有投降的一面。

由于其代表了官僚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害怕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壮大和发展,反共倾向日益增长,并掀起了反共高潮。

因此,蒋介石集团的政治态度具有既想投降,又不放弃抗日;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破裂的两面性。

2.中共七大
(1)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的力量是依靠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是领导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是途径和过程,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是目标。

(2)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师讲述: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

这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3.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1)中国抗日战争能够进入战略反攻的背景是什么?
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
德国失败已成定局,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局部反攻。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次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

(2)日本投降,对中国领土主权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学生回答:台湾回归。

4.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三、课堂小结
1.全民族坚持抗战。

2.中共七大。

3.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四、课后作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指出:“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表示:“为求我中华民族之永久生存,及国家主权之领土完整,对于侵犯我主权领土,与企图毁灭我民族生存之帝国倭寇,决以武力解决之。


材料二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苏联元帅扎哈罗夫说:日本之所以没有立即对苏联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

军事史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死一战,这正是中国抗战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和国民政府宣言发表的相同背景是什么?宣言的发表具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背景:日本侵略军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

作用:奠定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有力地牵制了日军,支持了世界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斗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二战)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