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心理学应用

合集下载

环境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心里因素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摘要:人体工程学和环境心理学都是近数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综合性学科。

过去人们研究探讨问题,经常会把人和物、人和环境割裂开来,孤立地对待,认为人就是人,物就是物,环境也就是环境,或者是单纯地以人去适应物和环境对人们提出要求。

而现代室内环境设计日益重视人与物和环境间,以人为主体的具有科学依据的协调。

因此,室内环境设计除了依然十分重视视觉环境的设计外,对物理环境、生理环境以及心理环境的研究和设计也已予以高度重视,并开始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

何谓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环境心理学,首先应完成对环境心理学的认知。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是从工程心理学或工效学发展而来的。

工程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工作、人与工具之问的关系,把这种关系推而广之,即成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统一的,二者都对行为发生重要影响。

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无论设计师是布置一座假山或是一个植物空间的布局,都存在诸多环境心理因素需要考虑,不仅要考虑它们的空间位置关系,还要考虑与它有关的人的关系,设计师应该通过一系列关系的设计来充分展示物体最吸引人的特征,从而控制人对物体的感知。

在长期的设计思考过程中景观设计师会形成这样一个经验,那就是设计的景观与人的联系往往比景观本身更为重要。

以一棵树为线索,对人来说,一棵看不见的或者容易被忽略的树就等于不存在。

更具体一点的,远处山坡上的一棵开花的观赏树对游人来说也只是某时某地的一个标记,当人们爬上山坡去接近那棵树,并看清楚开花的这棵是一棵合欢树,便开始产生丰富的联想:想去摘一朵花,闻一闻它的花香。

春天的午后,人们愿意在树下小憩片刻;盛夏的傍晚人们愿意在高大茂盛的树荫下乘凉,在低处树枝上给小孩系一个秋千或是做一次聚餐。

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浅析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浅析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浅析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景观园林设计是以营造美丽环境,提升人们生活品质为目的的设计活动。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景观园林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更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的应用,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增强设计的人性化和功能性,提升景观的舒适感和吸引力。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浅析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1. 空间布局与人的行为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空间布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环境的空间布局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情绪。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人们在空间中的行为方式和行为需求,使得设计的空间布局更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

在一个公园中,应该考虑到人们喜欢在哪些地方休息,喜欢进行哪些活动,然后根据这些需求设计相应的座椅、活动区域等。

这样可以让人们更加愿意来到这个公园,感受到舒适和便利,从而增加他们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2. 自然与人的心理健康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自然环境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影响。

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自然元素,比如绿植、水体等,来创造舒适的自然环境。

这样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情绪和压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放松和快乐。

一些研究表明,人们在自然环境中更容易产生社交愉悦感和幸福感。

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应该考虑到人们的社交需求,创造出有利于人们交流和互动的自然环境。

在设计公园的时候,可以考虑在一些角落设置长凳或者咖啡厅,提供一个社交的场所。

3. 文化与人的认同感在社会心理学中,认同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所属的文化、社会群体的归属和认同。

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应该考虑到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尊重当地的文化特色,在设计中融入当地的传统元素。

这样可以增强人们对环境的认同感,促进人们对环境的情感投入和保护意识。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设计营造一些文化氛围,比如在园林中设置一些与当地文化相关的雕塑、壁画等,来增强人们的文化体验和情感共鸣。

园林技术专业中的健康园林与环境心理学

园林技术专业中的健康园林与环境心理学

园林技术专业中的健康园林与环境心理学引言:园林技术专业涵盖了设计、建设和维护各类园林景观的技术与知识。

然而,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园林和环境心理学逐渐成为园林技术专业中的重要领域。

本文将探讨健康园林和环境心理学在园林技术专业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人们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健康园林的概念与特点健康园林是指通过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创造出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园林环境。

与传统园林相比,健康园林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强调园林景观对人体健康的积极影响。

健康园林的特点包括:绿色环保、生态友好、景观多样性、舒适宜人等。

二、健康园林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 改善心理健康:健康园林的景观美丽、宜人,可以缓解压力、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提升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2. 促进身体健康:健康园林提供了良好的户外运动场所,鼓励人们进行锻炼和体育活动,有助于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3. 改善社交关系:健康园林提供了人们交流和互动的场所,促进社交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助于缓解孤独和社交障碍等问题。

4. 提升工作效率:健康园林的景观设计能够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改善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三、环境心理学在园林技术中的应用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在园林技术中的应用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人们对园林环境的需求和感受,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类心理需求的园林景观。

1. 情感与认知:环境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对环境的情感和认知,通过了解人们对园林景观的喜好和情感反应,设计师可以创造出更能引起人们共鸣的园林环境。

2. 人类行为与空间:环境心理学研究了人类在不同环境中的行为模式和空间需求,通过研究人们在园林中的行为和活动,设计师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布局园林空间,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3. 环境恢复与压力缓解:环境心理学研究了自然环境对人们的恢复和压力缓解作用,通过创造具有放松和舒适效果的园林环境,设计师可以帮助人们恢复精力和减轻压力。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心理学应用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心理学应用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心理学应用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人们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当前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者在进行景观设计中,最多的是考虑人对于审美的要求以及人的心理需求。

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如何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总结人们的心理需求规律并应用到设计项目,做人之所想,充分满足人们对于园林景观的合理需求,体现“人文关怀”“人性化”等设计理念。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心理学一、园林景观设计中人的行为心理学(一)园林道路规划对人的行为心理的影响园林道路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骨架,道路是整个环境意象的框架,园林道路应该特征明确,贯通顺达,具有强烈的引导性和方向感,形式上或曲或直,或平或崎,即使是迂回通幽的小径也必须有明显的规律性特征,向人们暗示前方别有洞天;首先,要规划出路形,再进入到其他项目规划。

如果设计者在路口对面设有游人急于到达的景点,却又隔草相望时,即须为游人设计一条直通的捷径,否则游人就会在你的作品上踩出一条通道,对设计者则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对于面积较大的公园,部分游人可能没有体力游完全程,除设电瓶车外,还可以设几条中间横穿路,形成小环路,保证游客需求,否则就会让游客走回头路,或直穿绿地回到出口,走回头路则会让游人非常不悦;在做道路规划时一定不要设法强制游人去做什么,要吸引游人按你的设计意图去做,设计者只有按照游人的行为心理去设计才能做到让游人按你的设计意图游览。

(二)铺装场地规划对人的行为心理的影响铺装场地,其功能有集散、活动、休憩等,对于集散广场首先要保证游人容量,设多处出入口,地面材料要平而不滑,可以保证游人短时间内集中或散去;活动广场则须保证活动锻炼空间相对封闭,出入口不宜太多,不能变成通道,若来回通行的人较多,即使设计者精心设计了一处活动广场,也不会有人到此活动锻炼;休憩广场则须设于道路附近,与道路有绿化隔离,并设有园林座椅等设施,休憩广场须用树木围合一个不受影响的独立空间,而除广场内遮荫树木外,其它大树又须稍远离广场,使广场周围形成一片地被植物,保证视线开敞,地面材料可选择回归自然的麻面材料,色彩要柔和,这样的广场游人自然会不请自来。

格式塔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格式塔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格式塔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摘要】引言部分首先介绍了格式塔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背景和意义。

接着正文部分解释了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它如何应用于景观设计中。

特别是在色彩搭配、排列、形状、线条、材质和质地等方面,格式塔心理学都有着独特的应用方法。

结论部分总结了格式塔心理学为景观设计带来的创新思路和提升效果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格式塔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格式塔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实际运用,为他们在设计实践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格式塔心理学, 景观设计, 原理, 色彩搭配, 排列, 形状, 线条, 材质, 质地, 创新思路, 效果, 发展前景1. 引言1.1 背景介绍格式塔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引言格式塔心理学源自于俄国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理论,强调人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和认知方式。

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人类对形状、颜色、线条等元素的感知与记忆是按照一定规律和模式进行的。

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来引导观众的感知和体验,从而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

本文将深入探讨格式塔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分析其基本原理和具体应用方式,旨在为设计师们提供更具创新性和效果性的设计思路。

通过对格式塔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剖析,可以进一步提升景观设计的品质和视觉效果,为城市环境的美化和人文化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格式塔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意义格式塔心理学可以帮助设计师深入了解人们的视觉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更好地把握设计的目的和效果。

通过对人们对于不同色彩、形状、材质等视觉元素的偏好和反应进行研究,设计师可以根据这些规律来进行景观设计,使设计更符合人们的审美和需求,提升设计的吸引力和舒适度。

格式塔心理学可以帮助设计师创造更具个性和独特性的景观设计作品。

通过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设计师可以在色彩搭配、形状和线条、材质和质地等方面进行巧妙的组合和运用,打造出引人注目的景观设计,从而提升设计作品的艺术性和创意性。

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2018年第5期现代园艺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尹晓堃(天津市市政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天津300000)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给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景观设计在园林设计中占据的地位不可忽视。

生活中涉及的植物选择都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园林设计中,运用行为心理学能够保证城市园林设计的风格和风貌更加独特。

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园林设计需求。

因此,本文重点论述了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行为心理学;园林设计;应用人的行为心理和园林景观设计存在很大的联系,并且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

园林设计师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应分析了解人类的心理,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和解决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园林设计的科学化和合理化能够展现出人性的发展特点。

因此,在园林设计中设计师应重点关注园林绿化材料的选用。

1行为心理学的概念行为主义心理学又叫做行为主体。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在1913年提出“行为主体心理学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便是排斥意识,把行为看作是研究的对象”的观念。

通常情况下,行为主义认为在研究过程中不应仅仅局限于意识,还须关注行为。

行为有的展现在身体外部,还有的展现在身体内部[1]。

2行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般来说,人们的性格、性别和社会角色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行为。

必要性的行为主要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活动,通常情况下,这样的活动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自主性行为主义是自主选择的行为,比如旅游和散步等。

其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多数与环境有着一定的联系。

社会性行为是指社交性行为。

比如朋友之间的聚会和聚餐等。

这样的行为在选择上比较自由,能够根据个人的爱好进行相应的选择[2]。

3行为心理学在园林空间布局中的应用3.1维持稳定性以及空间的安全性从一个人的角度出发,如果一个人处在单独的环境中,就会控制所处的环境,产生占有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产生这样心理主要是由于在单独占领的情况下,就会获得安全感,也便于和其他事物进行交流。

浅谈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作者:金旭阳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4期摘要: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园林设计的主体是人,且服务于人,因此研究人类的心理在设计中必不可少。

本文就行为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以及环境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当前我国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园林景观行为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园林设计越来越提倡人性化和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因此近年来关于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的研究愈来愈多,目前国外关于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理论体系也比较完善;但在国内,相关的研究还是较少,而将这作为一门学科更为少见。

对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的心理学主要集中在行为心理学和环境心理学两个方面。

1.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行为心理学1.1何为行为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的创建人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

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

1.11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中的具体应用人的行为心理学理论在具体的园林设计中得到应用。

如广场设计、公园设计、住宅区设计、道路设计等。

具有代表性的是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在公园设计中充分考虑大众的行为,做出了具体的人的行为心理分析。

他认为公园中的景点、道路、植物及坐憩设施等设计都应该根据人的行为心理来设计,合理安排每个设施的位置及朝向。

他认为:公园中的每个景点或活动场所就是一个舞台,坐憩设施应该朝着活动的方向。

这样设计既能让人看到他人的活动,又能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心理上是感觉到“安全的”。

坐憩设施应该远离公园的出入口处。

因为公园入口处是游客出入的地方,一进公园就被其他人看着,心理上会觉得不舒服并潜意识的提防。

园林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

园林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
色彩与行为决策:色彩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决策和选择
色彩与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色彩的感知和偏好存在差异
色彩与环境感知:色彩会影响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判断
材质感知与行为心理
材质与行为:不同材质对行为的影响
心理与行为: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材质感知:人们对不同材质的感知和反应
行为心理:人们在园林景观中的行为和心理反应
行为心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PRT FOUR
基于行为心理的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空间布局:考虑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合理规划空间布局
互动性:设计具有互动性的景观元素增强人与环境的互动体验
景观元素:选择具有吸引力的景观元素激发人的兴趣和好奇心
色彩搭配:根据人的心理需求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
行为心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园林景观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如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行为心理与园林景观
PRT TWO
行为心理的基本概念
园林景观中的行为心理因素:空间布局、色彩搭配、植物选择等
行为心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满足人的心理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行为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科学
行为心理与园林景观的关系:园林景观对人的行为和心理产生影响
行为心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审美体验:影响人们对园林景观的审美体验和评价
心理需求:满足人们对自然、宁静、和谐的心理需求
行为模式:影响人们在园林景观中的行为模式和活动方式
环境感知:影响人们对园林景观的环境感知和认知
园林景观中的行为心理表现
PRT THREE
空间感知与行为心理
,
园林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

行为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行为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行为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摘要:行为心理学的日渐发展,其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景观设计与人的行为的密切关系,迫使其关注行为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文章针对景观中对心理因素应用比较模糊主观未成体系的问题,首先阐述景观设计与行为心理学的概念与关联性;提出行为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举例说明实际中的应用模式。

关键词:行为心理学;景观设计;应用1. 研究背景景观设计出的作品,和谐与自然,却也主要是为人服务的,为人的活动提供一个休憩或功能性的场所。

为了更好的提供服务,人的行为模式,就是景观设计不可忽视的因素。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与行业的兴起,行为心理学的研究也日渐成熟,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开始日渐系统的应用于与各个行业。

2. 行为心理学与景观设计的概念阐述2.1 行为心理学的概念行为心理学是20世纪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建的一个心理学流派。

华生等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也就是行为。

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为了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这种反应表现形式为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他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容易察觉,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有强有弱。

行为心理学的研究在于查明环境刺激与人身体反应的关系,以便根据环境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2.2 景观设计的概念景观设计是关于土地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

景观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所关注的问题是土地和人类产外空间的问题,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护卫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并监理设计的实现。

景观设计的目的通常是提供一个舒适的场所,提高该场所的价值。

2.3 景观设计与行为心理学的联系景观设计与行为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互相影响。

景观作为人生活在其中的地方,把具体的人和具体的场所联系在一起。

人的行为活动离不开场所,而作为为人服务的场所,只有的到人的认同,获得人的一种自觉地场所归属感,这样的场所才有价值和意义,提供这样场所的景观设计才有意义。

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应用的研究

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应用的研究

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应用的研究[摘要]: 随着国家对可持续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理念的细化深入,社会中各项工作都紧密围绕这个主题开展相关活动,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部分也毫不例外。

本文从园林绿化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环境心理学进行人性化改善设计,力求提高环境心理学在园林绿化设计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本文基于对环境心理学的概念分析,阐述了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结合环境心理学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园林绿化设计场地的不同做详细的环境心理学应用解析。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园林;设计;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环境心理学的概念分析环境心理学是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完善、生活质量的提高而被提出来的一个新兴交叉领域,以心理学为基础,将地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性知识和环境保护概论、城市规划管理、建筑设计工作等做有效结合。

环境心理学就是通过对人的心理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在社会环境建设中紧扣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反应做环境设计改善。

近些年,这门学科的提出和发展对整个园林绿化设计工作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二、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结合环境心理学的意义园林绿化设计者开始选择结合环境心理学理论进行设计工作的提升,在设计工作中加入园林设计方位、人们心里需求等考虑因素,这样能够满足人们在视觉上的舒适感和心理上的满足感,美化城市的同时获得市民的一片好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也得以体现。

三、环境心理学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的应用由于不同空间方位的园林绿化会使人们在观赏时怀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和意识感知,所以本文选择从不同空间方位的园林绿化设计入手,帮助园林设计者有效结合环境心理学进行园林绿化设计,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意识感知。

主要分为对道路旁、道路与休闲区域的边界、标志性景观、道路和景观的起始点、特定区域性景观这五个不同方面。

1.对道路旁的园林绿化进行设计在城市建设中,道路建设是重点,而在城市的园林绿化设计工作中,道路两旁的设计也同样是重中之重。

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可以认为,社会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老百姓的生活细节组成的,对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性、拥挤感、安全感与控制感等空间使用方式的研究,就是从不同角度了解和体察构成社会生活主体的正当需要,这方面的研究也为园林设计、建筑设计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在植物配置方面应用的体现。
植物配置是景园林设计当中重要的一个要素,植物配植也应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心里需求和行为特性,才能成为人们真正和喜欢的植物景观。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体现:
参考文献:
[1]车生泉,郑丽蓉.环境心理学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J].园林,2004,05.
安全性方面,园林植物配植设计应该尊重人的这种个人空间,使人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如:园林设计中绿篱的运用既丰富了园林景观又起到防止小偷的安全作用;又如:园林设计中经常运用绿色植物分割空间,同时通过绿色植物实现了各个区域的空间限制和暗示安全感的作用。
实用性方面,园林设计中融入供游人使用、参与的绿地和园林设施,可以使人获得满足感和充实感,增加其实用性。如:用灌木作为绿篱,可以细分空间,又可以挡风、降低噪音,隐藏不雅的景致,形成视觉控制,还能欣赏其形态、花、叶果等。
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空间使用方式方面的应用体现也是多样化的,如:在老年居民较多的住宅前提供边界明确的半私密户外空地,以供老年人栽花养草,既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又有益于美化环境。而且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居民(尤其老年人)的户外交往,加强了对居住环境的监视与安全防卫,的确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又如:英裔美国人以宅前的草坪象征户外的私密性空间和群体同一性。对加利福尼亚一些新社区的研究证实,居民买下住宅之后手头款项已所剩无几,然而常常室内家具尚未齐备,宅前的草坪却已种植和修整完好。此外,在园林设计中由于空间的使用方式不同,其领域也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主要领域、次要领域、公共领域等。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心理学应用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心理学应用
扰; ( 3 ) 在人群 中有隐蔽的需要 。为此 ,在构筑 园林景观 中, 通过对 人的心理 与行为 的分析 ,从其 需求 出发 来构筑 园林 布局就 显得尤为 重要 。比如 ,在城市 街头 公园 中,采用 合 围的形式 来营造 封闭或半 封闭的绿化 空 间,或者 在都市 的 喧闹中构建一个可以让心 灵清净 的地方 ,来满足人们静坐 、 读书、私语等需要 J 。
及 园林景观 中色彩 的心理 学应 用,指 出园林景观设 计中不 同年龄 阶段人群 的心理需 求。
关 键 词 :园林 ;景 观 设 计 ;・ u. - y _ 学
随 着生活水 平的 不断提高 ,人 们的视 野不断开 阔 ,对 于 园林 景观设计 也就有 了越来越 多的要求 ,现 在 园林 设计
CHI N E SE H OR Tl CUL T UR E AB S T R AC T S
园林 景观 设计 中的心 理学应用
胡绪 矗 ,张 渊 ,宇文 思名 ,刘锐之
( 国家林业局-  ̄: 4 P - , 林 业规划设计 院园林处 ,陕西 西安 7 1 0 0 3 8 )
摘 要:探 讨 园林景观 设计 中植物 的心理 学应 用,即安全性、私 密性 、开放 性、实 用性 、宜人 性 等心理 需求 ,以
植物景观很 多有 重要的经济和实用功能 ,但近些年来 ,
1 . 2 园林景观设计的私密性心理需求
人对空 间的私密性需求主要表现在 :( 1 ) 生活节奏 的加 快 ,很 多人希望 能够在喧 闹的世界 中 ,寻找一 个安静 的空
越 来越多的人要求植物景观 要清新宜人 、有美感和时代感 , 让人能够 通过观 赏植物感 受积极 和向上 的力量 。因此 ,在
低噪音 ,隐藏不雅 的景致 ,形成视 觉控制 ;同时 ,用低 矮

景观设计心理学分析

景观设计心理学分析

意境与心理学
在现代社会里,园林景观仅仅局
限于实用功能是远远不够的,它还必 须是美的、动人的、令人愉悦的,必 须满足人的审美需求以及人们对美好 事物热爱的心理需求。当人类在实用 功能上的需求满足了以后,就会提升 其需求层次的高度,即精神层次的需 求。营造具有意境美的景观环境就应 运而生了。
植物与心理学
道路规划与心理学
园林道路是园林景观
设计的骨架,道路是整个 环境意象的框架,园林道 路应该特征明确,贯顺通 达,具有强烈的引导性和 方向感。需考虑大众行为 心理需求来指导道路规划。 比如公园道路规划时将景 观设于右侧,引导游人从 右侧开始观览,按逆时针 方向回到原地,游客会在 心理上感觉已经游览完毕。 如果设计者在路口对面设 有游人急于到达的景点, 却又隔草相望时,就需要 设计直通的捷径。任何一 位观赏者,在现实场景中 都会有一种走近道的习惯, 因而要利用观赏者的自然 习性来提升其心理感受。
视野与心理学
视野开阔:空旷 广袤 自由 灵活 视野狭小:紧促 压力 沉寂 热闹
人文历史与心理学学
中国家居文化浓重而厚烈,对居住环境美好的向往心理需求能让其感 到踏实,利用地形的特点,因势利导,创造一个吉祥、和谐的设计概念,更 容易说服甲方从心理上接受。(也是一种心理需要)
实用性与心理学
古代的庭院最初就 是经济实用的果树园或 菜囿,现代人虽然不一 定在延续这种传统的庭 园营造模式,但是产生 了新的实用景观营造手 段,如营造花架、果架 等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 有审美功能的景观,更 有懂得精致生活的人, 在庭院中自己动手园艺 操作,既可增添生活的 乐趣,又可观赏到硕果 满园的风光,获得心理 上的满足感和充实感。
沉静 厚重 清廉 活泼 妩媚
材料与心理学

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空间层次感
通过空间布局的层次变化,使园 林景观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人们
探索和体验的心理需求。
植物配置与行为心理学
植物色彩
植物形态
植物的色彩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理 感受,如绿色让人感到舒适和放松,红 色则能激发人们的激情和活力。
植物的形态可以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如高 大的乔木可以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空间,而低 矮的灌木则可以作为空间的背景或边界。
互动性
通过设置互动性的景观设施,如水景、音响设施等,增强 游客与景观的互动性,提高景观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促进社交互动
公共空间
利用园林中的公共空间, 如广场、草坪等,为人们 提供交流和互动的场所, 促进社交活动。
景观小品
通过设置具有话题性和互 动性的景观小品,如雕塑、 壁画等,激发人们的兴趣 和交流欲望。
标识设施
标识设施可以引导人们在 园林中的行动方向和提供 信息,增强园林的可识别 性和导向性。
色彩与行为心理学
色彩心理
不同的色彩能够引发不同的心理 感受和情绪反应,如红色通常代 表热情和活力,蓝色则代表平静
和稳定。
色彩搭配
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以营造出和谐、 舒适的环境氛围,提高园林的美观 度和使用舒适度。
增强空间互动性
行为心理学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 地理解人们在空间中的互动方式, 从而设计出更具互动性的园林景 观,增强空间的使用价值。
提高安全性
通过研究人们在园林景观中的行 为习惯和心理反应,设计师可以 提前预见并解决可能存在的安全 隐患,提高园林景观的安全性。
对未来园林景观设计的启示
强调人性化设计
未来的园林景观设计应更加注重人性化,从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出发,设计出更符合人们需求的 景观。

园林景观与心理健康

园林景观与心理健康

园林景观与心理健康第一部分园林景观心理效应概述 (2)第二部分园林设计要素与心理健康 (4)第三部分色彩在园林中的心理作用 (8)第四部分空间布局对情绪的影响 (11)第五部分自然元素与心理恢复力 (14)第六部分园林活动与社交互动 (18)第七部分园林景观的疗愈功能研究 (20)第八部分园林景观设计原则建议 (23)第一部分园林景观心理效应概述园林景观与心理健康摘要: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园林景观的心理效应,并分析其对个体情绪调节、压力缓解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通过文献综述,本文总结了园林景观设计的最佳实践,以促进心理健康和社会福祉。

关键词:园林景观;心理健康;情绪调节;压力缓解;认知功能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多地生活在高密度的城市中。

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空间的绿色元素,对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接触自然可以带来一系列积极的心理效应,包括减轻压力、改善情绪、增强注意力以及提升创造力等。

本文将探讨园林景观如何影响心理健康,并提出相应的景观设计建议。

二、园林景观心理效应概述1.情绪调节多项研究指出,自然景观能够有效地调节情绪。

例如,一项针对大学生的研究发现,观看自然风景图片的学生比观看城市风景图片的学生表现出更低的焦虑水平和更高的愉悦感(Taylor et al., 2002)。

此外,自然环境的宁静和和谐有助于降低愤怒和紧张情绪,从而促进情绪稳定。

2.压力缓解园林景观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逃避现实、放松身心的空间。

接触自然可以降低皮质醇(一种应激激素)的水平,从而减轻压力(Ulrich et al., 1991)。

例如,一项针对医院患者的研究发现,病房窗户面向自然景色的患者比面向建筑物或墙壁的患者恢复得更快,需要的止痛药剂量也更少(Ulrich, 1984)。

3.认知功能自然环境对认知功能也有积极影响。

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PPT

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PPT

私交距离0.45-1.30m,
社交距离1.30-3.75m,
公共距离>3.75m。
13
大家好
“安全点”是既能让人观看他人的活动,又能与他 人保持一定距离的地方。
安全点应该具有如下特征:
(1)有较佳的朝向与视野;
(2)有置身场外的距离感;
(3)能在一定程度上隐蔽自己
这个安全点就在边界,这是因为人在边界的滞留作 用中体会到支持作用,而且为观察空间提供了最佳 条件
3
大家好
而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体现就是环境心理学 (Environmental-psychology studies),它是心理学的 一个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在这个相互作用中,个体改变了环境,反过来他们 的行为和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它包括那些以利用 和促进此过程为目的并提升环境设计品质的研究和 实践。
以一棵树为线索,对人来说,一棵看不见的或者容
大家好
易被忽略的树就等于不存在。更具体一点的,远处
山坡上的一棵开花的孤赏树对游人来说也只是某时
某地的一个标记,当人们爬上山坡去接近那棵树,
并看清楚开花的这棵是一棵合欢树,便开始产生丰
富的联想:想去摘一朵花,闻一闻它的花香。春天
的午后,人们愿意在树下小憩片刻;盛夏的傍晚人
14
大家好
杨•盖尔:“经过精心的细部处理,户外空间就能起 到积极的作用,而受到欢迎。如果细部处理粗糙, 甚至漠然置之,就注定失败。”
15
大家好
谢谢
16
11
大家好
爱德华•T•荷尔:“我们每一个人都被一个看不见的 个人气泡空间所包围,所谓气泡是随人而动的个人 空间,是人理所当然的领地。”
气泡大小随着不同的情况而变化:关系越亲密,

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浅析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浅析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浅析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景观园林设计是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结合,通过创造出美丽、舒适和功能性的室外空间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社会心理学则研究了个体与群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将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应用于景观园林设计中,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设计师提供有关如何创造吸引人的景观和提供令人满意的体验的指导。

社会心理学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和行为反应。

景观园林设计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人群和使用环境来创造适合的景观。

对于儿童游乐区,设计师可以采用鲜艳的颜色、有趣的造型和丰富多样的游戏设施,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而对于休闲区,设计师可以使用柔和的色调、舒适的家具和植物来营造放松和平静的氛围。

通过理解人们对不同环境的心理需求,设计师可以根据情境来创造令人满意的景观。

社会心理学探讨了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评价。

在景观园林设计中,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评价是影响其满意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

设计师应该注意人们对景观的感知过程和对不同景观元素的评价。

研究表明,人们对自然景观的喜好程度与其对生态价值的认知有关。

设计师可以在景观中引入自然元素,如花草树木和水体,以增强人们的自然感受和审美体验。

人们对景观的感知还与其对景观的可达性和可利用程度有关。

设计师可以通过绿化空间的布局和设施的设计,提高景观的可达性和可利用性,以提升人们的满意度和使用率。

社会心理学强调人们对环境的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在景观园林设计中,人们对环境的行为和态度会影响其对景观的满意度和使用行为。

研究表明,人们对社区绿地的使用和满意度与其对社区认同感的评价密切相关。

设计师可以通过在景观中融入社区元素和文化符号,来增强人们对社区的认同感,从而促进社区绿地的使用和发展。

人们对公共空间的行为也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

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活动设置,为人们提供与他人互动的机会,以增强社交交流和社区凝聚力。

浅析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近年来,园林景观设计与效果评价中越来越重视景观与人的联系、对人的影响,而不是单纯的考虑景观本身。

所以心理学随之成为园林景观设计评价的基础。

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重视景观使用者的心理特点与心理规律。

因此,景观设计公司需
1
ÿ
2
3、私密性
人们都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私密空间,用它来保护自己,在匆æ竞争激烈的世界里,人们有时需要一块清净之地。

不许要太大的地方,只要在自己的家或公园有一点的地方就好。

因此,应充分考这部分人的交往与需求,适当的对植物树种的布局为其创造适宜的“私密”空间。

用植物做一个简单的遮挡或者是隔断,会更加有大自然
的感觉,因此设计师要从这种心理上加以研究,设计可以让人调节心理感觉的景观。

4、公共性
正如人类需要私密空间一样,有时人类也需要自由开阔的公共空间。

环境心理学家曾提出社会向心与社会离心的空间概念,园林绿地也可分绿地向心空间和绿地离心空间。

公共空间是倾向于使人相对聚集,促进人与人相互交往的设计思·。

结论。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新中式园林景观营造方法探究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新中式园林景观营造方法探究

谢谢观看
最后,环境心理学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有助于设计师在园林景观中实现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例如,通过植物配置、水景设计等手法,营造出宜人的 自然氛围,使游客在游园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力量。
新中式园林景观营造的原则和方 法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营造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
首先,传承传统造景技艺。新中式园林景观的设计应在传承中国古典园林造景 技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需求进行创新。例如,运用借景、对景等传统手 法,创造出既具有历史底蕴又符合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环境心理学强调人对环境的认知和感受,这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了重要 的理论依据。设计师需要深入研究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从而创造出更加 舒适、宜人的园林空间。
其次,环境心理学对人的心理与行为关系的探讨,有助于设计师更好地把握园 林景观的使用功能。例如,如何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减少游客的疲劳感和 拥挤感,提高游园的愉悦度。
四、总结
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一种体现,它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园林 的优美元素,又融入了现代设计的创新理念。通过布局与空间、色彩与材质、 植物与水景以及建筑与装饰等手法的设计运用,创造出了一种既有中国文化精 神内涵又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园林景观风格。我们应该继续深入研究和发展 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为未来的园林设计事业注入更多的创新和活力。
其次,运用现代材料和技术。新中式园林景观的营造应充分考虑现代材料和技 术的应用,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例如,使用新型 环保材料、智能技术等,提高园林的实用性和观赏性。
最后,注重人性化设计。新中式园林景观的营造应人的心理和行为需求,从人 性化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例如,合理设置休息区、完善无障碍设施等,以满 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环境心理学在我国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在我国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020年第24期现代园艺1环境心理学的起源与应用发展1.1环境心理学的起源20世纪60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方的城市环境日益恶化,对居住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各种建筑学派都无法有效解决现实生活中环境恶化的诸多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城市的环境问题开始进行相关研究,在景观环境研究中越来越多地应用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研究始于美国,然后逐渐发展到欧洲其他国家,日本是对环境心理学做相关研究最早的亚洲国家,我国对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涉及的学科和领域也相对较窄。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经验与人工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整体科学,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活动、经验及社会、环境各方面的相互作用,尤其是物理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找寻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

其研究范畴包括人对环境的知觉、认识及态度,人在环境中的空间行为包括私密性、领域、个人空间等以及人在环境中所受到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涉及了心理学、人类文化学、社会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生态学等多门学科。

随着人们心理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在景观欣赏中,人们更多地关注心理层面及精神层面的更高层次追求,景观设计中应用环境心理学是通过景观给人们带来的直观感受,以满足人们对环境的心理诉求。

正如日本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相马一郎指出,“以人的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什么样的环境才是符合人们心愿的环境”是环境心理学研究的主题[1]。

1.2环境心理学在乡村景观设计的应用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我国乡村景观的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

有一些乡村具有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的布局、尺度和观赏效果,传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反映了人们的心理审美要求。

有一些乡村景观为乡村旅游提供必要的观赏和体验的环境,满足人们寻求文化根源、探求时代与历史结合的体验。

1.2.1与乡村历史文化的融合。

乡村文化景观具有地域性、文化性、多样性、复合性、延续性和稳定性等特征[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心理学应用
一、园林景观设计中人的行为心理学
(一)园林道路规划对人的行为心理的影响
园林道路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骨架,道路是整个环境意象的框架,园林道路应该特征明确,贯通顺达,具有强烈的引导性和方向感,形式上或曲或直,或平或崎,即使是迂回通幽的小径也必须有明显的规律性特征,向人们暗示前方别有洞天;首先,要规划出路形,再进入到其他项目规划。

如果设计者在路口对面设有游人急于到达的景点,却又隔草相望时,即须为游人设计一条直通的捷径,否则游人就会在你的作品上踩出一条通道,对设计者则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对于面积较大的公园,部分游人可能没有体力游完全程,除设电瓶车外,还可以设几条中间横穿路,形成小环路,保证游客需求,否则就会让游客走回头路,或直穿绿地回到出口,走回头路则会让游人非常不悦;在做道路规划时一定不要设法强制游人去做什么,要吸引游人按你的设计意图去做,设计者只有按照游人的行为心理去设计才能做到让游人按你的设计意图游览。

(二)铺装场地规划对人的行为心理的影响
铺装场地,其功能有集散、活动、休憩等,对于集散广场首先要保证游人容量,设多处出入口,地面材料要平而不滑,可以保证游人短时间内集中或散去;活动广场则须保证活动锻炼空间相对封闭,出入口不宜太多,不能变成通道,若来回通行的人较多,即使设计者精心
设计了一处活动广场,也不会有人到此活动锻炼;休憩广场则须设于道路附近,与道路有绿化隔离,并设有园林座椅等设施,休憩广场须用树木围合一个不受影响的独立空间,而除广场内遮荫树木外,其它大树又须稍远离广场,使广场周围形成一片地被植物,保证视线开敞,地面材料可选择回归自然的麻面材料,色彩要柔和,这样的广场游人自然会不请自来。

(三)园林建筑对人的行为心理的影响
主要有管理房、亭、台、楼、阁、餐饮、公厕等,对于管理房、餐饮、公厕等服务性建筑,要造型优美,回归自然,要区别于城市建筑,对于亭、台、楼、阁须设于游人的视线焦点上,又要与主道路有一定距离,为游人创造一处幽静的休憩空间。

(四)园林植物对人的行为心理的影响
园林植物对园林作品从空间、色彩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在笔直的园路种植单行或双行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而在自然的道路两侧则可用造型植物强调顶点位置,强化道路的走向效果;园林中的道路可以利用植物逐渐形成统一的空间序列并能够围绕和连接不同的功能场地,游人也可以沿着两侧植物暗示的道路行进,走向目的地,在有序的空间序列中人们才能感到安全;园林中利用植物可形成不同的边界意象,边界有虚隔和实隔之分,可以用球形灌木有机散植,形成相对模糊的边界,既起到空间界定作用,又不过分阻隔人与自然的亲近;实隔往往用成排密实整形的绿篱对边界进行围合,创造出两个不能跨越的空间,可以有效地引导人流,实现空间的转换,现代开放
式绿地的边界设计更倾向于带状开敞式的公共小广场的边界形式,沿路一侧分别设几个入口,整齐的冠荫树可以构成显著清晰的场所特征和标识,不仅提供人们方便地进出场所,而且还可为等候、驻足、小憩的人提供一个遮荫避阳、可靠安全的场所;园林植物色彩表现的形式一般以对比色、邻补色、协调色体现较多,对比色相配的景物能产生对比的艺术效果,给人强烈醒目的美感,而邻补色就较为缓和,给人以淡雅和谐的感觉。

二、园林景观设计心理需求
(一)先天心理需求
(1)亲水的心理需求
水是生命之源,亲水需求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而园林水景能为人类提供多种娱乐和游憩活动。

水体能够使园林产生很多生动活泼的景观,可以被设计成不同的形态,如河、湖、溪、瀑布、喷泉等;除此之外,水还有许多实用功能,如调节空气湿度,降温,减低噪音,灌溉园林植物等。

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黑虎泉,因游人不仅能够观赏到清澈泉水喷涌而出的壮观景象,还能品尝到清冽泉水滋味和通过触摸感受到泉水的清凉而常年游人如织,通过丰富的水景营造使游人感受的亲水带来的美好体验,满足了游人亲水的心理需求。

(2)亲土的心理需求
土地能够给人一种踏实感,人离开土地太久就会产生一种不安感。

大家喜闻乐见的儿童沙池便是迎合了人的这种亲土的心理需求,除了与土地直接接触能够带来良好体验之外,变化的地形也是创造园林景
观的重要手段。

(3)安全感的心理需求
环境负荷理论指出,人们加工外部刺激的能力是有限的,通过减少信息加工或者进入到有利于恢复健康的环境如林间小道、公园中,降低游人处理外部刺激的压力,注意力疲劳就可以得到改善。

围合的园林景观空间能够大大减少外部刺激,给人们带来安全感,使游人身心更放松。

游人对于安全感的心理需求实际上是对于私密性的一种需要,人们身处某一个自然环境时,能够放松地感受美丽景观带来的美好体验的前提是保证自己的个人空间不被侵犯,安全不受威胁。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设计师应当重视私密空间的设计,如空间要有一定的围合感,座椅设置要有依靠感,背后一般不能有空旷空间或者是人来人往的园路,以免给人产生不安感等。

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漏窗之外种植芭蕉、淡竹或者置以太湖石的手法来形成框景,这样能够保证主人活动的相对私密性,带来一定的安全感。

(4)好奇心理的需求
好奇心是人类重要的认知动因,也是人生快乐源泉之一;好奇心作为人脑对陌生事物的认知意向,是产生认知活动的内在驱动力。

景观设计中的借景以及藏景便是巧妙地运用这种心理需求,利用地形、假山和植物等对远处的景观进行遮挡,当人们看到这个景物的一部分时就会对隐藏的部分产生好奇心,并因此产生探究的欲望。

一处好的景观就像设计师在大地上导演的一场话剧,有开场、有悬念、有高潮、
有尾声。

话剧中的悬念便是景观里的藏景,勾起游人的猎奇心理,一步步走进设计师设计的美妙境地,就像《桃花源记》之描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二)后天心理需求
(1)对于互动的心理需求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当考虑到为人们创造能够进行各种形式互动的景观条件。

直接互动的方式比如游戏、交谈、唱歌、运动等,尺度适宜且具有一定围合感的空间、向心式布置的座椅、距离适宜的健身设施、较安静的环境等都为游人交流提供了潜在的可能。

间接互动的方式如通过雕塑、匾额、楹联等感受作者想表达的内涵;观察别人也是间接互动的一种方式。

《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中提到人看人是人的天性,公园是一个剧院,而每一个活动就是一个潜在的舞台,处理好看与被看的互动关系是景观设计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玛莎施瓦茨的西安园博迷宫园很好地运用了这个人看人的心理需求:单向透视镜一面反光成像,而通过另一面却可以透视对方,这样镜子一面的人以为自己在照镜子,殊不知镜子后面的人正在看自己的照镜子表演,等到走到镜子后面看到别人重复着自己的照镜子表演的时候,便会莞尔一笑,这种看与被看的经历却成为了一种奇妙的景观体验。

(2)对于地域文化认同感的心理需求
人在出生后身处某种特定的人文环境中,慢慢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