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分型
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特点及其与疗效、预后关系的研究
462Labeled Immunoassays&Clin Med,Mar.2021,Vol.28,No.3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特点及其与疗效、预后关系的研究杨淳】,张莺莺】,张军2(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1.检验科,2.血液科,安徽芜湖241001)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AML)免疫分型特点及其与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86例AML初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所有患者的免疫分型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的效果及1年内复发情况,分析免疫分型结果特征及其对治疗效果、复发情况的影响.结果86例AML患者髓系抗原中表达阳性率前五位由高到低依次为:CD33 (7.21%)、CI)117(86.25%)、CI)13(84.88%)、MPO(83.72%)、CI)64(41.86%);造血干/祖细胞标记抗原中阳性表达以HLA-I)R(58.14%)、CI)38(5.81%)、CI)34(52.33%)、CI)123(0.00%)为主;淋系抗原中阳性表达以€1)58(30.23%)、CI)9 (7.44%),C1)7(3.95%)、C1)56(3.95%)为主.1个疗程治疗后,有63例(3.26%)患者获得缓解,4种髓系抗原(C1)33、MPO、CI)64、CI)15)和CD58阳性表达患者的CR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患者;而CD34阳性表达患者的CR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25).有19例(30.16%)患者在1年内复发,CI)34阳性表达、C1)64阴性表达患者的复发率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33、C))117、C))13、MPO、C1)64是AML患者常见的免疫分子标志物,AML患者的免疫分型与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关联,对预后判断可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预后;治疗效果;流式细胞术中图分类号:R733.71文献标识码:AImmunophenotyping Features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ndTheir Relationship with Curative Effect and PrognosisYANG Chun1,ZHANG Yingying1,ZHANG Jun2(boratory Department,2.Hematology Department,Yijishan Hospital of Wannan Medical College,Wuhu241001,China) Abstract:Objectve Toanalyzetheimmunophenotypingfeaturesofacute myeloidleukemia(AML) andtheirrelationshipwithcurativeeffectandprognosis.Methods Theclinicaldataof86AMLnewly diagnosed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were collected for the study.The immunophenotypingresultsofa l patients,curativeeffectafter1treatmentcourseandrecurrence within1year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The immunophenotyping features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curative effect and recurrence were analyzed.Results In86AML patients,the top five myeloid antigens with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were CD33(87.21%),CD117(86.05%),CD13(84.88%), MPO(83.72%)and CD64(41.86%).Among the 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 marker antigens,the positive expression was mainly on HLA-DR(58.14%),CD38(55.81%),CD34 (52.33%)and CD123(50.00%).Among lymphoid antigens,the positive expression was mainly on CD58(30.23%),CD9(17.44%),CD7(13.95%)and CD56(13.95%).After1course of treatment, there were63cases(73.26%)relieved.CR rate in patients with positive expression of4kinds of myeloidantigens(CD33,MPO,CD64,CD15)and CD58wassignificantly higherthanthat with negativeexpre s ion,while CR ratein patients with positiveexpre s ion of CD34wassignificantlyDOI:10.11748/bjmy.issn.l006-1703.2021.03.021收稿日期:2020-07-31;修回日期:2020-09-2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81870017.)作者简介:杨淳(1982—),男,本科,主管检验师.研究方向:实验诊断学.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1年3月第28卷第3期463lower than that with negative expression(P<0.05).There were19cases(30..6%)with recurrence within1 year.Therecu r encerate wassignificantly higherin patients with positive expression of CD34and negative expression of CD64(P<005)Conclusion CD33,CD117,CD13,MPO and CD64are the common immune molecular markers in AML patients.There is a certain correlation between immunophenotypingand curative effectin AML patients,which suggests a promising guidance significanceforprognosisdetermination.Key words:Acute myeloid leukemia;Immunophenotyping;Prognosis;Curative effect;Flow cytometry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属于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是血液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1-2].已有大量研究[3-4]证实, AML的准确分型,对于保障患者得以正确治疗、提升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FAB分型于1976年,由法、美、英三国血细胞形态学专家共同讨论制定,对临床治疗指导及预后判断均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然而,由于FAB分型标准是单纯靠细胞形态学区分,主观性较强,近年来采用流式细胞术来确定白血病免疫分型的研究正受到临床广泛关注.既往文献⑹报道,AML患者的免疫表型与其疗效、预后情况有密切联系.为进一步探讨AML患者免疫分型的特征及其与疗效、预后关系,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本院86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86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3例,女性43例,年龄20~79岁,均符合WHO发布的AML相关诊断标准均为初诊初治,其中M112例.M225例、M323例M414例、M12例,均按照法国、美国、英国协作组(France-America-Britain,FAB)分型标准7.2流式细胞术于AML患者首次诱导化疗前,采用FAGSCalibur 流式细胞仪(美国Becton Dickinso公司)检测患者的免疫分型,用CD45/侧向散射光(side scatter, SSC)设门,测定结果采用CellQuest Po v6.0软件分析.细胞膜抗原阳性判定:表达该抗原的幼稚细胞阳性率>20%;细胞内抗原(CD3. MPO)阳性判定:表达该抗原的幼稚细胞阳性率>10%.3诱导治疗方案除M3外的AML患者,其诱导治疗主要采用阿糖胞苷(Ara-C)、高三尖杉酯碱(Har)、柔红霉素(DNR)、去甲氧柔红霉素(IDA)组成的HA、DA、IA 方案或CAG方案(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M3患者以维甲酸联合亚砷酸诱导分化为主,部分病人加用小剂量化疗.4疗效标准⑷经1个疗程医治后,复查骨髓穿刺,统计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患者例数.5随访所有获得CR患者均随访1年,随访方式为门诊及住院复查,统计CR患者1年内疾病复发情况,分析不同复发情况患者的临床因素及各类抗原表达情况差异.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均以〒士s表示,计数资料均以率表示,采用X检验比较分类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不同FAB分型AML患者的各类抗原表达情况86例不同FAB分型的AML患者的多种抗原表达均呈阳性,见表1.其中,髓系抗原中表达阳性率最高的前五位:CD33(87.21%)XD117(86.05%).CD13 (84.88%)、MPO(83.72%)、CD64(41.86%);造血干/祖细胞标记抗原中阳性表达以HLA-DR(&14%)、CD38(55.81%)、CD34(52.33%)、CD123(50.00%)为主;淋系抗原中阳性表达以CD58(30.23%)、CD9 (17.44%)、CD7(13.95%)、CD56(13.95%)为主.464Labeled Immunoassays&Clin Med,Mar.2021,Vol.28,No.3表1不同FAB分型AML患者的各类抗原表达情况(n)抗原M1(n=12)M2(n=25)M3(n=23)M4(n=14)M5(n=12)总数(n=86)占比(%)髓系抗原CD3392123101258.21 CD1182422146486.05CD13102021148384.88MPO72223128283.2CD6443163103641.86CD1516659231.40CD11b320271416.28CD14210251011.63干/祖细胞抗原HLA-DR816213115058.14 CD3881411694855.81CD347131444552.33CD1237914674350.00淋系抗原CD58369442630.23 CD9201201151.44CD410521213.95CD56220171213.952不同髓系抗原表达情况患者的疗效差异86例初治AML患者接受1个疗程治疗后,有63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率73.26%.主要的阳性表达髓系特异性抗原中,CD33.MPO.CD64和CD15阳性表达患者的CR率分别为81.33%.80.56%、88.89%、8&89%,明显高于阴性表达患者的1&98%35.91%、62.00%、66.10%(P<0.65),见表2.3干/祖细胞抗原、淋系抗原表达与疗效的关系在造血干/祖细胞标记、淋系等其他抗原中,CD34阳性表达患者的CR率为62.22%,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的85.37%;CD58阳性表达患者的CR 率为8&46%,明显高于阴性表达患者的66.67% (P<0.05),见表3.表2不同髓系抗原表达情况患者的疗效差异()表3干/祖细胞抗原、淋系抗原表达与疗效的关系7)抗原表达完全缓解(n=63)未缓解抗原表达完全缓解(n=63)未缓解(n=23)X2值P值(n=23)X2值P值CD33阳性611419.528<0.001HLA-DR阳性3313.2100.03阴性29阴性306CD11阳性53210.230.395CD38阳性38101.930.164阴性102阴性2513CD13阳性51222.830.092CD34阳性2815.8650.015阴性121阴性356MPO阳性581412.0290.001CD123阳性3582.9080.088阴性59阴性2815CD64阳性324.240.005CD58阳性2334.3980.036阴性3119阴性4020CD15阳性2434.9090.02CD9阳性1413.380.060阴性3920阴性4922CD11b阳性1040.0281.000CD阳性663.8500.06阴性5319阴性51CD14阳性820.2631.000CD56阳性1020.230.502阴性5521阴性53214疾病复发与临床因素及各类抗原表达的关系随访结果显示,3例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中,有19例在1年内复发,复发率3076%。
临床检验技师血液检验考试复习资料-急性髓性白血病分型
临床检验技师血液检验考试复习资料:急性髓性白血病分型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骨髓原始细胞(I型卡H型)占C的比例大于/等于90%,原始细胞过氧化酶或苏丹黑染色阳性率大于/等于3%,早幼粒及以下阶段粒细胞、单核细胞小于10%。
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骨髓NEC中,原始细胞(Ⅰ型+Ⅱ型)30-89%,早幼粒及以下阶段粒细胞大于10%,单核细胞小于20%。
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含大量的异常早幼粒细胞。
异常早幼粒细胞的特征是核常为肾形或双叶,胞浆完全被密集甚至融合的粗大颗粒占据,常掩盖胞核,用Romanowsky染色,这些颗粒为亮粉红色、红色或紫色。
有些异常早幼粒细胞的胞浆充满灰尘详细小颗粒。
典型的细胞含束状的auer小体,散乱分布在胞浆。
变异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v):其特点是周围血几乎每一早幼粒细胞核均为双叶、多叶或肾形,大多数细胞无或仅含少许嗜天青颗粒,但至少部分细胞具典型M3的胞浆特征。
骨髓细胞形态更接近典型M3的特征。
与典型M3不同,M3V的白细胞计数常明显升高(可达200 X 109/L),而典型M3的白细胞计数常略高于正常或低于正常。
与典型M3一样,M3V易出现DIC并发症,染色体多有t(15:17)异常。
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骨髓NEC中,原始细胞大于/等于30%,骨髓原粒及原粒以下阶段的粒细胞大于/等于30%至小于80%;不同分化程度的单核细胞大于20%;周围血单核细胞大于/等于5 X 109/L。
②骨髓检查同上,血斗核细胞系小于SX10’/L,但血或尿溶菌酶高于正常值3倍以L,或单核细胞酯酶染色证实单核细胞系大于20%。
③骨髓细胞形态检查符合MZ,但有下列条件之一:a。
血单核细胞大于/等于sxlo’/L。
b。
血或尿溶菌酶大于正常值3倍。
b。
单核细胞酯酶染色证实骨髓NEC中,单核细胞大于20%。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EO):符合上述M4的条件,但骨髓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大于/等于5%(NEC)。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分型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分型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白血病的类型,我们将在本次演示中介绍其诊断分型和相 关实验室检查。
I. 前言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血液病,其特点是白细胞在骨髓中异常增生,导致血 液功能受损。以下是关于急性白血病的基本病理生理。
II. 诊断急性白血病
临床表现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包括乏力、贫血、发热、感 染、出血等症状。
VIII. 附录
相关术语解释
本附录包含对急性白血病相关术语的详细解释, 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演示内容。
典型表现图示
本附录提供了一些典型急性白血病病例的图示, 以便读者更直观地了解该疾病。
美国癌症学会标准
美国癌症学会也制定了一套诊断标准,以供医生参 考和诊断使用。
VI. 总结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分型是基于细胞学特征和免疫学标志物的检测,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VII. 参考文献
1. Lohr JG, et al. Discovery and prioritization of somatic mutations i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by whole-exome sequencing. PNAS. 2012; 109(10)室检查
血象检查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象常常显 示出白细胞增多、贫血、血小 板减少等异常。
急性白血病分型和其特点PPT优质课件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形态学:
大多为粗颗粒型,粗大嗜天 青颗粒,细胞核大小和形态 不规则,呈肾形或双叶性, 核质边界不清。外周血可见 异常早幼粒细胞。
ANLL-M3 Auer小体
• 细胞化学 • MPO强阳性; • 25%NSE弱阳性 • 免疫表型 • 低表达或不表达HLA-DR、CD34,均一性高表达CD33,
• 形态学 红白血病:各阶段红细胞,细胞 质中易见空泡,细胞核呈巨幼样 变和双核或多核 纯红血病:以中到大的有核红细 胞出现为特征,胞质成强嗜碱性 ,空泡,细胞核圆形
• 细胞化学 • 红系细胞PAS染色阳性 • 原粒细胞MPO、SE、SBB阳性
细胞化学染色
急淋
急粒
急单
POX/SB -
+
-~+
PAS NSE NAP
+~块、粗颗粒 ↑
-~+ ↓, 阴性
-~+/弥漫淡红 颗粒 +,NaF 抑制 >50% 正常, ↑
M0:极微分化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 分类标准: 形态学和光学显微镜不能提供髓系分化依据,免疫表型和 (或)微结构检查可证实髓系特征。
10
形态学: 血涂片或骨髓中原始细胞≥20%,通常中等大小,胞质量 较少,嗜碱性强,无颗粒,核圆形或轻微不规则,染色质 弥散,有一个或多个核仁
细胞化学 MPO、SBB阴性 α-NAE、α-NBE阴性,或弱阳性
11
免疫表型: 表达早期造血细胞相关抗原(CD3、CD38和HLA-DR)和 CD13或/和CD117,CD33阳性60%; 髓系、单核系细胞成熟相关抗原表达缺乏
急性淋巴细பைடு நூலகம்白血病分类
L1 细胞小,浆少,大小一致 L2 细胞大,浆多,大小不一致 L3 细胞大,浆多,大小一致,空泡
fab白血病分型标准
fab白血病分型标准
FAB(法国—美国—英国)分型标准是一种用于分类急性白血病
的系统,它根据病理形态学特征将急性白血病分为几种不同的亚型。
FAB分型标准最初是在1976年由法国、美国和英国的专家共同制定的,它是根据骨髓或外周血涂片的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的。
FAB分型标准将急性白血病分为了L1、L2、M0、M1、M2、M3、
M4和M5八种类型。
其中,L1和L2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两种类型,M0至M5则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六种类型。
每种类型都有其
特定的形态学特征和临床表现。
L1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点是细胞体积小,核浆比大,核
分裂活跃;L2型则是细胞体积大,核浆比小,细胞形态不规则。
而
M0至M5型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则根据原始细胞的类型和数量进行
分类,每种类型的白血病都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和预后。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医学的发展,FAB分型标准已经逐渐被WHO (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系统所取代。
然而,FAB分型标准仍然具
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特别是在一些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仍在使
用该标准进行急性白血病的分类和诊断。
总的来说,FAB分型标准是一种根据急性白血病病理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的系统,它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分类方法,有助于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
急性髓系白血病WHO分型
整理课件
16
伴t(15;17)(q22;q12)(PML/RARα) 的APL (多颗粒型)
整理课件
17
伴t(15;17)(q22;q12)(PML/RARα) 的APL (微颗粒型)
整理课件
18
免疫表型:CD33、CD13阳性而HLA-DR和 CD34常为阴性
遗传学:t(15;17)(q22;q12)或(11;17)(q23;q12) PML-RARα或PLZF- RARα融合基因等
急性髓系白血病WHO分型
整理课件Βιβλιοθήκη 1急性白血病的分型简介
FAB分型: 1976年提出,1985年及1990年进行修定. 将AML分为M0-M7型. 主要依靠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特征进行分型.
WHO分型: 2001年分型 2008年分型 依靠形态学、细胞化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 学、免疫表型, 结合临床特征来定义特定的类型。
4. 要求计数200个外周血白细胞或500个骨髓细胞以确定 其百分比
5. 若一髓系肿瘤同时伴有另一造血组织肿瘤,如:治疗相 关性AML同时患浆细胞骨髓瘤,计数原始细胞时不包括 非髓系肿瘤细胞
整理课件
4
确定AML标志的方法
细胞形态学 原始细胞和Auer小体
细胞化学 MPO、苏丹黑(原粒)
非特异性酯酶+氟化钠抑制(原、幼单)
概述:
伴中性粒细胞成熟迹象的AML。见于5~ 12%AML和1/3有核型异常的伴成熟迹象的AML。 青年人多见。骨髓中原始细胞可<20%,常有粒 细胞肉瘤(绿色瘤)。 主要见于M2亚型。
整理课件
9
形态学特点
原始细胞胞体较大 胞浆有假Chediak Higashi大颗粒及空泡 Auer小体易见 粒系病态造血(Pelget Huet异常)可见 嗜酸粒细胞比例可增加 MPO活性较强 有时见过多嗜碱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髓系白血病免疫分型
髓系白血病免疫分型髓系白血病是一种以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为主要特征的恶性肿瘤。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髓系白血病的免疫分型也越来越重要。
免疫分型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确定疾病的类型和预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免疫分型是通过检测患者的免疫系统反应,来帮助区分病情的一种方法。
在髓系白血病中,免疫分型可以帮助确定白血病细胞的类型,进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免疫分型主要通过检测白血病细胞的表面标志物来实现,这些标志物在不同类型的白血病中表达不同。
在髓系白血病的免疫分型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流式细胞术可以通过检测白血病细胞的表面标志物,帮助确定其免疫分型。
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则可以通过染色白血病组织,来帮助确定其类型。
免疫分型在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
通过免疫分型,医生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疾病的类型,有效评估预后,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免疫分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手段,提高了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在不同类型的髓系白血病中,免疫分型的方法和意义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免疫分型可以帮助确定细胞的来源,进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而在慢性髓样白血病中,免疫分型可以帮助确定疾病的分期和预后。
除了帮助确定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外,免疫分型还可以帮助监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通过定期的免疫分型检测,医生可以及时发现疾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在髓系白血病免疫分型的研究中,还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如何准确识别白血病细胞的表面标志物,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如何提高免疫分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
未来的研究应该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完善髓系白血病的免疫分型方法,提高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让我们让我们总结一下,髓系白血病免疫分型是一种重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手段,对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急性白血病MICM分型
急性白血病MICM分型:白血病MICM分型,是指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学(immunology)、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分子特征(molecular)分型形态学分型(FAB)分型1.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或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1型:急性原粒细胞性白血病未分化型,骨髓中原粒细胞≥90%,POX染色阳性率>3%。
M2型:急性原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以原幼粒细胞为主,早幼粒细胞>3%,中、晚幼及成熟粒细胞>10%为M2a型。
M3型:急怀多颗粒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30%。
其又分为粗颗粒型(M3a)和细颗粒型(M3b)。
M4型: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病,粒系及单核细胞均增生。
M5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5a为原单核细胞型,原单核>80%;M5b为部分分化型,以幼单核细胞为主,原单核<80%。
M6型:急性红白血病,原幼红细胞≥50%,非红系细胞中原始细胞>30%。
M7型:急性巨核细胞性白血病,原巨核细胞>30%,并经电镜、血小板过氧化物酶检查、血小板免疫标志物或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检查等证实。
M0型:近年确定,为髓系最早阶段的白血病,形态学上极少髓系分化,不能鉴别,必须用免疫标志物确定。
2.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L1:以小原淋巴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L2:以大原淋巴细胞为主,大小不一致。
L3:以大原淋巴细胞为主,胞质内含大量空泡。
3.急性白血病的主要化学染色特点:免疫学分型-基本免疫表型1.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FAB分型与免疫标志:2.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FAB分型与免疫学标志:3.急性非T淋巴细胞白血病(non-T-ALL)FAB分型与免疫学标志:4. 混合细胞性白血病:有极少部分病人白血病细胞为淋巴系和髓系细胞双克隆或同一细胞系免疫标志双表型,即混合细胞性白血病。
此型白血病用形态方法极难诊断,必须结合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才能确诊。
白血病MICM分型
白血病MICM分型白血病MICM分型白血病MICM分型,是指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学(immunology)、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分子特征(molecular)分型。
形态学分型(FAB)分型1.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或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1型:急性原粒细胞性白血病未分化型,骨髓中原粒细胞≥90%,POX染色阳性率>3%。
M2型:急性原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以原幼粒细胞为主,早幼粒细胞>3%,中、晚幼及成熟粒细胞>10%为M2a型。
M3型:急怀多颗粒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30%。
其又分为粗颗粒型(M3a)和细颗粒型(M3b)。
M4型: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病,粒系及单核细胞均增生。
M5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5a为原单核细胞型,原单核>80%;M5b为部分分化型,以幼单核细胞为主,原单核<80%。
M6型:急性红白血病,原幼红细胞≥50%,非红系细胞中原始细胞>30%。
M7型:急性巨核细胞性白血病,原巨核细胞>30%,并经电镜、血小板过氧化物酶检查、血小板免疫标志物或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检查等证实。
M0型:近年确定,为髓系最早阶段的白血病,形态学上极少髓系分化,不能鉴别,必须用免疫标志物确定。
2.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L1:以小原淋巴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L2:以大原淋巴细胞为主,大小不一致。
L3:以大原淋巴细胞为主,胞质内含大量空泡。
3.急性白血病的主要化学染色特点:免疫学分型-基本免疫表型1.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FAB分型与免疫标志:2.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FAB分型与免疫学标志:3.急性非T淋巴细胞白血病(non-T-ALL)FAB分型与免疫学标志:4. 混合细胞性白血病:有极少部分病人白血病细胞为淋巴系和髓系细胞双克隆或同一细胞系免疫标志双表型,即混合细胞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其特点
• 形态学 • 原单核细胞胞体大伴伪足,散在嗜天青颗粒和空泡;细胞核圆
形、染色质细致,核仁明显 • 细胞化学 • MPO阳性,NSE阳性 • 免疫表型 • CD34、CD117 • 共表达CD15和高表达CD64: • 单核细胞分化的特异性免疫标志
• 染色体分析 • M4Eo:16号染色体结构异常 • 血液生化检查 • 血清及尿溶菌酶明显增加 • 临床表现 • 常表现牙龈肿胀、皮肤浸润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 分类标准: • 骨髓原始细胞百分率大等于20%,其中至少50%为巨核系
细胞
• 形态学 外周血涂片:微小巨核细胞,异常大血 小板及颗粒增多的中性粒细胞等 骨髓涂片:原巨核细胞中等至较大,胞 质碱性,无颗粒,明显空泡或伪足样形 成
• 细胞化学 • SBB、MPO及NASD-CE阴性 • 原巨核细胞PAS与酸性磷酸酶裸阳性,
ANLL-M5a
• 血液生化检查 • 血清及尿溶菌酶明显增加 • 临床表现 • 常表现牙龈肿胀、皮肤浸润
M6:急性红白白血病
• 分类标准: • 红白血病:骨髓涂片中红系早期细胞占骨髓全部
有核细胞50%以上,原粒细胞占骨髓非红细胞 20%以上 • 纯血红病:骨髓涂片中红系早期细胞占骨髓全部 有核细胞80%以上,原粒细胞无增多
形态学:
血液或骨髓中原粒细胞(有或无嗜天青颗粒)增多,Auer 小体常见;
幼稚与成熟粒细胞占细胞总数 10%以上并伴病态造血
ANLL-M2a
细胞化学
MPO、NASD-CAE阳性
• 免疫表型: • 表达髓系相关抗原:CD13、CD33等 • 表达成熟粒系标志CD11、CD15和CD65 • 不表达单核系标志CD14和CD64 • 一部分原始细胞常表达CD34、CD117、HLA-DR • 染色体分析: • 16号染色体结构异常 • t(8;21)----M2b(部分) • 临床特点 • 易伴发绿色瘤
【精品PPT】急性白血病分型及其特点(源文档可编辑)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形态学:
大多为粗颗粒型,粗大嗜天 青颗粒,细胞核大小和形态 不规则,呈肾形或双叶性, 核质边界不清。外周血可见 异常早幼粒细胞。
ANLL-M3 Auer小体
细胞化学 MPO强阳性; 25%NSE弱阳性 免疫表型 低表达或不表达HLA-DR、CD34,均一性高表达CD33, 不均一性表达CD13 染色体分析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分类标准: 骨髓原始细胞百分率大等于20%,其中至少50%为巨核系 细胞
形态学 外周血涂片:微小巨核细胞,异常大血 小板及颗粒增多的中性粒细胞等 骨髓涂片:原巨核细胞中等至较大,胞 质碱性,无颗粒,明显空泡或伪足样形 成 细胞化学 SBB、MPO及NASD-CE阴性 原巨核细胞PAS与酸性磷酸酶裸阳性, NSE点状、块状阳性
10
形态学: 血涂片或骨髓中原始细胞≥20%,通常中等大小,胞质量 较少,嗜碱性强,无颗粒,核圆形或轻微不规则,染色质 弥散,有一个或多个核仁
细胞化学 MPO、SBB阴性 α-NAE、α-NBE阴性,或弱阳性
11
免疫表型: 表达早期造血细胞相关抗原(CD3、CD38和HLA-DR)和 CD13或/和CD117,CD33阳性60%; 髓系、单核系细胞成熟相关抗原表达缺乏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分类标准: 骨髓或血液涂片中白血病性原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和单 核细胞之和大等于20%,中性粒细胞系细胞小等于20%
形态学 与M4基本相同 细胞化学 原单核细胞MPO阴性,幼单核 细胞弥散阳性,二者NSE强阳性 (但也有阴性存在) 免疫表型 CD34、CD117,HLA-DR 髓系标志:CD13、CD15等 单核系分化标志至少两种:CD4、 CD64等
WHO 2016(修订版)急性髓系白血病分型解读
WHO 2016(修订版)急性髓系白血病分型解读《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是目前最为全面和准确的分型标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普遍参照的分类,已经逐渐被我国血液科临床医生熟悉和掌握,成为指导临床诊断工作的基础。
随着基础及临床研究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以二代测序为代表的生物学标志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使人们对疾病的诊断,预后以及治疗都有了新的认识。
2016版修订遵循了以往的基本原则:采用临床特征、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综合最新的研究进展,对第4版的分类命名进行了修订。
关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分型,从下面的表格(表1),可以清晰地看出本次修订版与2008版的不同。
表1 2016年和2008年WHO关于AML 分类从表1看出,AML伴重现性遗传异常亚型中的分型改变最多。
最新的研究发现,PML-RARA融合基因还可以出现在除t(15;17)(q24.1;q21.2)以外的复杂基因重排中,或是隐蔽的易位。
因此,为强调PMLRARA融合基因的重要性,新的分类中将“APL伴t(15;17)(q22;q121);PML-RARA”改为“APL伴PML-RARA”。
同时,inv(3)(q21.3;q26.2)或t(3;3)(q21.3;q26.2)不是融合基因,而是远端的GATA2增强子重新定位致使活化的MECOM表达,同时使GA-TA2呈单倍量不足。
故将“AML伴inv(3)(q21.3q26.2)或t(3;3)(q21.3;q26.2);RPNI-EVI1”重新命名为“AML伴inv(3)(q21.3q26.2)或t(3;3)(q21.3;q26.2);GATA2,MECOM”。
另外,与之相类似的基因名称的更新还有“AML伴t(9;11)(p21.3;q23.3);MLL-MLLT3”改为“AML伴t(9;11)(p21.3;q23.3);MLLT3-KMT2A”。
另有2个新的分型,其一是AML伴BCR-ABL1。
急性白血病分型特点介绍课件
临床表现: 贫血、出血、 感染、肝脾 肿大
03
02
04
细胞类型: 巨核细胞
治疗方法:化 疗、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干 细胞移植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 和治疗
诊断方法
01
血常规检查:观察 白细胞、红细胞和 血小板的数量和比 例
05
细胞遗传学检查: 观察染色体和基因 的变化,判断白血 病类型和预后情况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
发病率随着年龄增 长而增加,老年人
发病率较高。
发病率因地区、种 族、环境等因素而
异。
急性白血病是血液 系统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较高。
男性发病率略高 于女性。
急性白血病分型特 点
急性髓系白血病
发病率:占急性白血 病的30%左右
A
临床表现:贫血、出 血、感染、骨痛等
01
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
质和辐射
0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均衡饮食、适量运
动、充足睡眠等
0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
发现并治疗疾病
04
避免感染,如感冒、
流感等,降低患病风
险
护理要点
A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过度劳累
B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C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避免焦虑和紧张
D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治疗方案
化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如诱导缓解、巩固强化、维持治疗等
靶向治疗:针对白血病细胞特有的基因突变进行治疗,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BCR-ABL抑制剂等
免疫疗法:通过激活或增强免疫系统来攻击白血病细胞,如CAR-T细胞疗法、 PD-1/PD-L1抑制剂等
【培训课件-;临床血液学】_急性髓系白血病
一、M1 急性髓系白血病,未分化型
【概述】 临床特点:
①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凶险 ② 常伴有严重感染、发热和出血、贫血
口腔粘膜和咽喉常有炎症、溃疡和坏死 ③肝脾淋巴结肿大,但较急淋少见,且程 度轻 ④绿色瘤(chloroma)常见
绿色瘤常见
A B C
【检验】
1、血象 贫血显著, Hb<60g/L WBC总数升高,(10-50)×109/L 血片中以原始粒细胞为主,可见畸形原粒 血小板中-重度减少,半数在50×109/L以下
四、免疫学检验:粒系抗体均可阳性 五、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验:此型不特异
诊断
• 符合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 • 骨髓中原始粒细胞30%-89%(NEC)并伴形态学异
常 • 单核细胞<20%,早幼粒以下细胞>10% • 免疫表型
三、 M2b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性
ª又称为亚急粒 ª亚急性过程,起病缓慢,以贫血为首发症状 ª出血发生率较低,以皮肤淤点和鼻出血为主 ª骨髓中以中性中幼粒为主 ª髓外浸润发生率高 ª治疗反应好,完全缓解率高 ª特异性遗传标志:t(8:21)染色体易位
骨髓象
三、细胞化学染色 POX、SBB,ACP染色:均阳性 AS-D-NCE阳性,NaF不抑制 α-NBE阴性(主要 存在于单核细胞),与急单鉴别
四、超微结构检验: 电镜对细颗粒型的诊断有价值 五、免疫学检验: CD13、CD33阳性 CD34及HLA-DR阴性 六、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
染色体t(15;17)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此 白血病可被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
M4Eos: 异常嗜酸细胞>5% 常伴重现性16号染 色体异常
主要异常为幼稚嗜酸粒 细胞中的异常颗粒,细 胞除典型的嗜酸性颗粒 外,还有大的嗜碱性颗 粒
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排异反应
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1976年法国(Franch)、美国(AInerican)和英国(Britain)等三国血细胞形态学专家讨论、制订了关于急性白血病的分型诊断标准,简称"FAB"分型。
据此标准,可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则可依此标准分成L1-L3三型,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分成M0-M7共八个亚型。
这种分型法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其目的是为了统一急性白血病的分型和诊断。
1.ALL分为三个亚型(1)L1型;以小原淋巴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核染色质较粗,核仁小而不清,胞质量少。
(2)L2型;以大原淋巴细胞为主,大小不一,核染色质较疏松,核仁1至多个,胞质丰富。
(3)L3型;以大原淋巴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核染色质均匀细点状,核仁1至多个且明显,胞质深蓝,可见大量空泡。
2.ANLL分为八个亚型(1)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较轻,原始细胞大于30%,可达90%以上,核圆形,核仁明显。
胞质小,嗜碱性,无颗粒,无Auer小体。
(2)M1(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少数病例可增生减低,骨髓中I型加II型原始粒细胞大于90%(NEC),可见小原粒细胞(胞体小,与淋巴细胞相似,胞似圆形,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较正常原粒细胞密集,核仁1-2个,有伪足)。
(3)M2(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原粒I型II型大于30%-90%,单核细胞小于20%,早幼以下各阶段大于10%,约50%病例的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
分两个亚型:M2a:骨髓中原粒I型+II型>30%-90%,单核细胞<20%,早幼以下各阶段>1%。
M2b:骨髓中粒系统明显增生,异常的原始及早幼粒细胞增多,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增多为主,常>30%,这类中幼粒细胞有核仁1-2个,核浆发育不平衡。
有的晚幼粒亦见有核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分类及诊断标准⑴、M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1.血象:贫血显著,外周血可见幼红细胞,白细胞总数升高。
血片中以原始粒细胞为主,少数患者可无或极少幼稚粒细胞出现、血小板中度到重度减少。
2。
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少数病例可增生活跃甚至减低。
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大于90%(NEC),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幼红细胞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淋巴细胞也减少、3。
细胞化学染色:POX染色至少有3%原粒细胞POX阳性。
⑵、M2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1。
血象:贫血显著,白细胞中度升高与M1相似,以原始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为主。
血小板中度到重度减少。
2、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占30%~89%(非红系),早幼粒、中幼粒与成熟粒细胞大于10%,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幼红细胞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此型白血病细胞得特征就是形态变异及核质发育不平衡。
3、细胞化学染色(1)P0X与SB染色: 均呈阳性反应。
(2)PAS染色:原粒呈阴性反应,早幼粒细胞为弱阳性反应。
(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成熟中性粒细胞得NAP活性明显降低,甚至消失、(4)特异性与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氯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呈阳性反应、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AS-D-NAE)可呈阳性反应,但强度较弱,且不被氟化钠抑制。
(5)Phi(ф)小体染色:原始与幼稚粒细胞内出现Phi(ф)小体。
(6)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验:特异性染色体重排t(6;9)约见于1%得AML,主要为本型。
4、免疫学检验:表达髓系抗原,可有原始细胞与干细胞相关抗原,CD34、HLA- DR、C D13、CD33与CD57阳性。
5.染色体与分子生物学检验:t(8;21)(q22;q22)易位就是M2b得一种常见非随机染色体重排,其检出率高达90%。
AML1基因重排可作为本病基因诊断得标志。
⑶、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
血象: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呈轻度到中度减少,部分病例为重度减少。
白细胞计数大多病例在15×10/L以下,分类以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可高达90%,Auer小体易见、血小板中度到重度减少。
2、骨髓象: 多数病例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个别病例增生低下。
分类以颗粒增多得早幼粒细胞为主,占30%~90%(NEC),早幼粒细胞与原始细胞之比为3:1以上、幼红细胞与巨核细胞均明显减少。
M3胞质中有大量颗粒与成束得Auer小体。
3。
细胞化学染色: POX、SB、AS-D-NCE与ACP染色均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
AS—D-NAE可呈阳性反应,但不被氟化钠抑制,α-萘酚丁酸酯酶染色阴性,依次可与急单作鉴别。
4.免疫学检验: 髓系标志为主CD13、CD33、MP0、CD68等阳性,而HLA-DR、CD34为阴性者。
5、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验: 约70%~90%得APL具有特异性得染色体易位t(15;17),就是APL特有得遗传学标志,t(15;17)染色体易位使17号染色体上得维甲酸受体α(PARα)基因发生断裂。
与15号染色体上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⑷、M4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血象:血红蛋白与红细胞数为中度到重度减少。
白细胞数可增高、正常或减少。
外周血可见粒及单核两系早期细胞,原单核与幼单核细胞可占30%~40%,粒系早幼粒细胞以下各阶段均易见到、血小板呈重度减少、2。
骨髓象: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
粒、单核两系同时增生,红系、巨核系受抑制。
包括两种类型:①异质性白血病细胞增生型:白血病细胞分别具有粒系、单核系形态学特征;②同质性白血病细胞增生型:白血病细胞同时具有粒系及单核系特征。
部分细胞中可见到Auer小体。
本病可分为4亚型:M4a、M4b、M4c、M4Eo。
3。
细胞化学染色(1)POX、SB染色:原单与幼单细胞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而幼粒细胞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
(2)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应用α醋酸萘酚为底物进行染色,原始与幼稚细胞呈阳性反应,其中原粒细胞不被氟化钠(NaF)抑制,而原单细胞可被NaF抑制。
(3)酯酶双重染色:可呈现醋酸萘酚酯酶阳性细胞、氯醋酸酯酶阳性细胞或双酯酶阳性细胞。
4、免疫学检验:白血病细胞主要表达粒、单系抗原CD13、CD14、CD33、HLA—DR,部分表达CD9。
⑸、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血象:血红蛋白与红细胞数呈中度到重度减少,大多数患者白细胞数偏低,分类以原单与幼单核细胞增多为主,可占细胞总数得30%~45%、未分化M5a以原单细胞为多、部分分化型M5b以幼单与单核细胞为主。
两型血小板均重度减少。
2.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
原单加幼单细胞大于30%。
M5a以原单细胞为主,可大于80%(NEC或单核系细胞),幼单细胞较少。
M5b中原单、幼单及单核细胞均可见到,原单细胞小于80%、白血病细胞中有时可见到1~2条细而长得Auer小体。
3。
细胞化学染色(1)POX与SB染色:原单核细胞就是阴性与弱阳性反应,而幼单细胞多数为阳性反应、(2)PAS染色:原单细胞约多数为阴性反应、半数呈细粒状或粉红色弱阳性反应,而幼单细胞多数为阳性反应。
(3)酯酶染色: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可被氟化钠抑制,其中α-丁酸萘酚酯酶(α-NBE)染色诊断价值较大。
⑹、M6 急性红白细胞白血病1.血象(1)红血病期:贫血轻重不一,随着疾病得进展而加重。
可见各阶段得幼红细胞,以原红与早幼红细胞为主,幼红细胞得形态奇特并有巨幼样变。
白细胞数低于正常,随着病程得发展白细胞数可增多。
血小板常减低。
(2)红白血病期:血红蛋白与红细胞数大多由中度到重度减少、见到各阶段得幼红细胞,以中、晚幼红细胞为多,且形态异常。
白细胞数一般偏低,可见到原粒及早幼粒细胞,随着病程得发展,部分病例后期发展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其血象也随之而改变,此时幼红细胞逐渐减少。
血小板减少明显,可见畸形血小板、2。
骨髓象(1)红血病期: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
多数病例大于50%,粒红比例倒置,原红及早幼红多见,异型红细胞超过10%,而骨髓中红系细胞占30%即有诊断意义。
(2)红白血病期: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
红系与粒系(或单核系)细胞同时呈恶性增生、大部分病例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原红、早幼红细胞次之;白细胞系统明显增生,原粒(或原单核+幼单核)细胞占优势,大于30%(ANC),部分原始与幼稚细胞中可见Auer小体、3、细胞化学染色:幼红细胞PAS呈阳性反应,积分值明显增高,且多呈粗大颗粒、块状、环状或弥漫状分布。
⑺、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1、血象: 常见全血细胞减少。
白细胞总数大多减低,少数正常或增高,血小板减少、少数病例正常。
可见到类似淋巴细胞得小巨核细胞,亦可见到有核红细胞。
2。
骨髓象: 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或增生活跃。
粒系及红系细胞增生均减低。
巨核细胞系异常增生,全片巨核细胞可多达1 000个以上,以原始及幼稚区核细胞为主、其中原始巨核细胞大于30%,根据分化程度分两种亚型:未成熟型:以原始巨核细胞增多为主;成熟型:原始巨核至成熟巨核细胞同时存在。
3、细胞化学染色: 有价值得细胞化学染色就是5′-核苷酸酶、ACP与PAS为阳性,酯酶染色ANAE阳性,并可被NaF抑制。
MP0及SB染色阴性、4。
免疫学检查:CD41、CD42可呈阳性表达。
5。
染色体检验:染色体有inv(3)或del(3)、+8、+21异常。
6、电镜:M7得原始巨核细胞根据其体积大小(4倍体~8倍体)及特异性细胞器得出现,加以识别、MKB与Pro—MKB均示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阳性反应,髓过氧化物酶(MPO)呈阴性反应。
⑻、M0急性微分化型粒细胞白血病此类细胞属原始细胞,通过光学显微镜与细胞化学检查无法鉴别就是粒系还就是淋系,只有通过电镜氧化物酶(POX)检查为阳性或通过免疫学检查,髓系特征才表现出来。
非常原始得细胞有髓系特异性抗原表示才能诊断、(1)M0(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骨髓中原始细胞≥90%(NEC),胞浆大多透亮或中度嗜碱,五嗜天青颗粒及Auer小体,核仁明显,类似ALL-12型,细胞化学过氧化酶及苏丹黑B染色<3%;免疫表型髓系标志CD33及(或)CD13可阳性。
淋系抗原阴性,但可有CD7+,Td T+;电镜髓过氧化酶(MPO)阳性。
(2)M1(急性白粒细胞白血病未化型);原理细胞(I+II型)≥90%(NEC),其中至少有3%得原粒细胞过氧化酶或苏丹黑染色阳性,早幼粒细胞以下得各阶段粒细胞或单核细胞<10%。
(3)M2(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化型):原粒细胞(I+II型)占30%-〈90%(NEC),早幼粒细胞一下至中性分叶核粒细胞>10%,单核细胞<20%;如有得早期粒细胞形态特点既不像原粒细胞I型或II型,也不像早幼粒细胞(正常得或多颗粒型),核染色质很细,有1-2个核仁,胞浆丰富,嗜碱性,有不等量得颗粒,有时颗粒聚集,这类细胞>10%时,亦属此型、(4)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以异常得多颗粒早幼粒细胞为主。
(5)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有下列多种情况、1)骨髓原始细胞>30%(NEC),原粒细胞加早幼、中性中幼及其她中性粒细胞占30%—-<80%,不同成熟阶段得单核细胞(常为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20%。
2)骨髓象如上所述,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系(包括原始、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5X109/L。
3)骨髓象如上所述,外周血单核细胞系〈5×109/L,而血清溶菌酶以及细胞化学支持单核细胞数量显著者。
4)骨髓象类似M2,而单核细胞系>20%,或血清溶菌酶超过正常(11。
5±4)mg/L,得3倍,或尿溶菌酶超过正常(2、5mg/L)得3倍、5)骨髓象类似M2,而外周血单核细胞系≥5×109/L时亦可划分为M4。
M4EO(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除具有上述M4个性特点外,骨髓嗜酸粒细胞〉5%(NEC),其形态除有典型得嗜酸颗粒外,还有大而不成熟得嗜碱颗粒,核常不分叶,细胞化学氯乙酸脂酶及PAS染色明显阳性。
(6)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又分为两种亚型。
M5n :骨髓原单核细胞I+II型≥80%(NEC)。
M5b:骨髓原单核细胞I+II型<80%(NEC),其余为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等。
(7)M6(红白血病):骨髓原始细胞(原粒细胞或原单核细胞,NEC)I+II型≥30%,红细胞系≥50%。
(8)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原巨核细胞≥30%,如原始细胞呈未分化型,形态不能确定时,应做电镜血小板过氧化物酶活性检查,或用血小板膜糖蛋白IIb/Ⅲa或ⅧR;Ag以证明其为巨核细胞系、如骨髓干抽,有骨髓纤维化,则需骨髓活体组织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