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期末复习
犯罪心理学 重点复习知识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与犯罪人的犯罪行为有关的犯罪心理现象、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学科。
犯罪心理的犯罪:指行为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处罚、有意识的客观外在活动。
(犯罪心理学中研究的犯罪包括1.刑法的犯罪 2.违法行为 3.青少年的不良行为)特点: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法惩罚性范围:1.刑法学中的犯罪2.其他法律文件所规定的违法行为3.不良行为(越轨行为)犯罪人:指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行为,应受法律和道德纪律责罚的人。
三个基本条件:1.刑事责任年龄 2.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3.实施了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范围:1.刑法学中的犯罪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触犯刑法、应受刑法处罚)2.一定范围内严重违法或者越轨、应受法律和道德纪律责罚的人3.不具备刑法学中犯罪人特征但实施了违法犯罪或者越轨行为的未成年人、变态人格者以及精神病人理论任务:1.建立我国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体系2.发展和完善犯罪科学的内容,提高犯罪科学的理论水平3.丰富和发展心理科学的内容,提高心理科学的理论水平实践任务:1.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提供犯罪心理科学知识,更好地培养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2.为公安司法人员提供心理科学知识,增强犯罪对策的业务能力,提高办案质量3.为党和政府制定刑事司法政策,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献计献策第二节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特点:(1)犯罪心理隐蔽性(2)犯罪人对研究活动的抵触情绪(3)现场研究的困难性犯罪心理研究的具体方法:1.心理分析法心理分析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犯罪嫌疑人作案的行为方式(2)确定犯罪嫌疑人作案后的行为表现(3)判断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在常态心理支配下进行的还是在异常心理支配下进行(4)了解犯罪嫌疑人作案时的心理压抑、需要冲突、动机斗争等(5)刻画犯罪嫌疑人的特征、背景,如智力水平、体貌特征、生活习惯、家庭情况、社会交往等,直接为排查犯罪嫌疑人提供依据。
犯罪心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犯罪心理学导论一、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犯罪心理学是犯罪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犯罪人形成犯罪心理和发生犯罪行为的原因、过程和规律。
其目的在于为警察、司法机关揭露和惩治犯罪以及预防犯罪、矫治罪犯提供心理科学依据和方法。
(1)犯罪心理学相关概念1、犯罪心理学定义:广义说认为,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科学。
2、犯罪的定义:是刑法学的概念,一般定义为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3、犯罪人定义:是指实施这种犯罪行为的人。
4、犯罪三要素(特征):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惩罚性。
(二)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1、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2、犯罪行为: 是指犯罪人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刑罚处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3、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两者的关系两者的区别:a、犯罪心理具有内隐性特征,而犯罪行为则具有外显性特征b、犯罪心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犯罪行为则具有依存性c、犯罪心理形成在先,犯罪行为发生在后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密切联系性:a、先有犯罪心理,才有犯罪行为。
b、要剖析犯罪心理,必须先了解犯罪行为c、犯罪行为的性质往往由犯罪心理状况而定两者关系错综复杂。
A、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一致性所谓一致性是指,有什么样的犯罪心理就会发生什么样的犯罪行为;B、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不一致性一般情况下,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是相一致的,但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也存在着两者不一致的情况。
(三)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1、犯罪心理总是在一定的内外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
它在形成后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一定的内外因素相互作用下发展变化。
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2、犯罪心理学就是研究这种规律性的科学。
(四)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1、犯罪对策:是指预防、揭露、惩罚犯罪和矫治罪犯的各种策略、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犯罪心理学学生复习用
1 、古希腊,根据人的骨骼和面貌等身体特点评判 人心理的善恶,如苏格拉底;
2、18C,随着医学的发展,深入到对犯罪人精神的 研究,如孟德斯鸠; 3、19C下半叶,用科学实证的方法研究犯罪心理, 德国精神病学家埃宾《犯罪心理学纲要》被后人 称为“犯罪心理学的鼻祖”,意大利精神病学家、 犯罪学家龙布罗梭《关于犯罪者之所见》,是犯 罪心理学正式产生的标志;
1、管束:父母为孩子立下规矩,要求孩子遵 守规矩,以及孩子在违规时的处理方式。 2、冀望:父母对孩子适当行为的冀望,以孩 子的年龄为参照 3、教导:父母管教子女时,如何纠正孩子的 过失,如何解释是非善恶的道理,如何让 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 4、关爱:在养育的过程中,在亲子互动中, 如何传达关爱子女的亲情
(四)其他的生物性条件 行为与身体结构有关,体型不同使 得对环境的反应和行为也不同。
(五)欲求 第一类是第一级的欲求(生理的、生物 的需要):吃、喝、呼吸、痛苦、温度、休 息、睡眠、排泄、性等等。 第二类是第二级的欲求(社会性欲求): 安全、爱、归属、自我实现、独立、社会承 认、新经验、活动、优越感、经济、回避恐 怖和伤害、回避犯罪等。 正常的欲求并不构成违法行为,在正常 欲求受到妨碍时,谋求与违法行为相结合的 代偿性行为就成为违法行为。
理和发生犯罪行为的原因、过程、规律,
为公安、司法机关揭露和惩治犯罪以及预
防犯罪、矫治罪犯提供心理科学依据和方 法。
相关概念的区分 1、刑法学的“犯罪”与犯罪心理学的“犯 罪” 概念是否一致?各自研究对象范围和
重点是否一致?
答案
概念一致,研究对象范围和重点不一致。
《刑法》第 13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 领土完 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和推翻社会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侵犯国有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侵犯公 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 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 照法律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 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经典---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复习材料第一章导论一、犯罪心理学的概念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致包括以下几种人的心理和行为:1、犯罪人(主要研究对象);2、一般违法人;3、虞犯;4、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的人;5、揭露与惩治犯罪的有关人员;6、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三、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是一门介于犯罪科学与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2、是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又偏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3、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4、是一门或然性学科四、近代犯罪心理学的诞生奥地利犯罪学家格罗斯(Hans Gross, 1847-1915)于1897年出版的《犯罪心理学》一书,是真正意义的犯罪心理学。
此书的出版,被视为是现代犯罪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第二章犯罪心理结构第一节犯罪心理结构概述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
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第二节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一、犯罪心理动力结构的组成要素1、反社会意识(是个体实施犯罪行为的精神支柱)2、强烈、畸变的需要3、犯罪动机(最活跃的、直接动力)4、不良兴趣二、调节结构的组成要素1、不成熟或歪曲的自我意识2、扭曲的道德意识3、错误的法律意识三、特征结构的组成要素1、特定的气质——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2、消极的性格特征——是个性社会化缺陷的突出表现①对社会现实的态度特征(物欲型)②性格的情绪特征(暴力型等)③性格的意志特征(共有)④性格的理智特征3、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能力4、不良的行为习惯——是某种能力的特殊形态的熟练,又是一种生活定势四、犯罪人的心理状态——介于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之间(必备的心理条件)1、消极、不良的心境2、实施犯罪时异常的心理状态五、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1、动力结构中的潜意识:需要、兴趣2、特征结构中的潜意识:3、心理状态中的潜意识第三节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及形态变化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一)一般模式(常见、典型)泛指隐藏在大多数犯罪者头脑中与常见犯罪行为后面的内在心理驱动力的构成状况。
犯罪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汇总版)
精品文档,安心下载,放心使用犯罪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犯罪心理:犯罪心理是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2.初犯:是相对累犯而言的犯罪人类型,是指具有犯罪心理发生、发展的复杂过程和激烈的犯罪动机斗争过程的第一次违法犯罪者。
3.投射作用:是个人将自己具有的不良性格、观念、欲望、态度等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同样具有这些特征的一种防御机制。
4.意志过程:下定决心,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便是意志过程5.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是从吸收客观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到形成主体犯罪心理的过程和规律6.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由犯罪心理的整合到发动犯罪行为的过程和规律7.防御机制:是个体为了消除由心理冲突或挫折所引起的焦虑,维护和恢复心理平衡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8.天生犯罪论:龙勃罗梭以惯犯和重大犯罪者为研究对象,并通过解剖罪犯的头盖骨及身体各部位的研究,发现罪犯与正常人在生理构成上有很大不同,罪犯在生理上表现出一种返祖现象,以此提出了天生犯罪论。
9.虞犯:有犯罪征兆者(虞犯),即最有可能犯罪的人10.情感过程: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伴随着喜、怒、哀、乐、惧、欲等情绪或情感体验,并根据自己或社会的需要采取亲近还是疏远的态度的过程11.挫折攻击论:当人的一个动机、行为遭到挫折后,就会产生攻击和侵犯性反应,从而引起犯罪。
12.心理状态:是指人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
13.事实的犯罪行为:是指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和是精神病患者所实施的犯罪行为。
14.犯罪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15.心理过程:心理现象的动态表现形式16.个性心理:心理现象的静态表现形式17、自卑感论:人具有保护自己、追求优越的本能,的权利欲,当这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形成自卑感。
18、偶犯:指那些存在不良心理因素,在某种情境出现时发生犯罪行为的个体二、选择题(一)1、作为理论科学的犯罪心理学的创始者是德国的著名精神病学家和法学家( B ),他出版了第一本《犯罪心理学纲要》,被后人称为犯罪心理学的“始祖”。
(0449)犯罪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0449)《犯罪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犯罪心理学2犯罪心理 3 犯罪行为4犯罪对策 5 虞犯6心理结构7、犯罪心理结构8犯罪心理结构类型9犯罪动机10犯罪目的11累犯12群体犯罪心理13团伙犯罪14犯罪心理矫正15内省疗法二、填空1、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犯罪是广义的犯罪人,主要包括、、及、几种人。
2、犯罪心理结构形态的变化,一般要经历、、等三个阶段的形态变化。
3、犯罪心理结构一般分为、、、、几个子系统。
4、犯罪心理结构的认知调节系统的主要包括、、。
5、西方学者在研究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时,提出的犯罪原因论主要、和、、、、。
6、犯罪的主体因素主要有、、。
7、犯罪的主体外因素主要有、、、。
8、犯罪行为的发生的防御机制主要包括、、、。
9、物欲型动机犯罪的犯罪类型主要有、、、、。
10、绪型动机犯罪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
11、青少年犯罪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
12、群体犯罪心理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几个环节的演化13、团伙犯罪心理具有、、、、等特征14、集群犯罪的行为特点集中表现为、、、。
15、审讯阶段审讯人员控制犯罪嫌疑人意向活动的心理策略主要有、、。
16、犯罪心理诊断的方法主要有、、、。
17、我国监狱在矫正罪犯的犯罪心理中经常使用感化法,其具体方式主要有、、、、。
三、简述题:1、研究犯罪心理的具体方法2、犯罪心理结构各子系统的具体内容3、故意犯罪的心理结构模式4、过失犯罪的心理结构模式5、宣泄犯罪的心理结构模式6、西方罪犯原因论中欲望――犯罪原因论中的主要观点7、犯罪综合动因的概念和基本要点8、犯罪心理内化机制的具体内容9、贪污、受贿人的心理结构特征10、试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性与犯罪心理和行为发生的相关性11、简述女性犯罪心理结构的认知、情感特征12、群体犯罪的定义和类型13、集群犯罪发生的心理和社会原因14、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和类型15、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的一般心理状态16、控制犯罪嫌疑人认知活动的策略17、犯罪心理诊断的概念18、犯罪心理矫正的传统监狱改造的区别19、简述犯罪心理治疗中现实疗法的主要方式四、分析与操作题1、结合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试分析学习犯罪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2、试比较和分析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心理结构的差异3、试分析青少年犯罪心理结构特征中动机特征的具体内容4、试比较分析初犯与惯犯犯罪行为特征的特征5、一位刚进监狱的罪犯,出现较严重焦虑、思想混乱、极度悲观等拘禁反应。
犯罪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犯罪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
A. 犯罪行为B. 犯罪心理C. 犯罪动机D. 犯罪原因答案:B2. 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属于()。
A. 自然科学B. 社会科学C. 人文科学D. 交叉学科答案:D3.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不包括()。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演绎法答案:D4.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
A. 预防犯罪B. 惩罚犯罪C. 理解犯罪D. 改造犯罪答案:A5. 犯罪心理学中,犯罪动机的形成主要受到()的影响。
A. 社会环境B. 个人经历C. 遗传因素D. 以上都是答案:D6. 犯罪心理学认为,犯罪行为的产生与()有关。
A. 心理因素B. 社会因素C. 生物因素D. 以上都是答案:D7. 犯罪心理学中,犯罪行为的分类不包括()。
A. 暴力犯罪B. 经济犯罪C. 政治犯罪D. 情感犯罪答案:D8. 犯罪心理学研究中,犯罪者的心理特征不包括()。
A. 冲动性B. 反社会性C. 依赖性D. 攻击性答案:C9. 犯罪心理学中,犯罪预防的措施不包括()。
A. 法律教育B. 心理干预C. 社会支持D. 经济制裁答案:D10. 犯罪心理学认为,犯罪行为的产生与()无关。
A. 心理因素B. 社会因素C. 生物因素D. 教育水平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
A. 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B. 犯罪行为的心理特征C. 犯罪预防的心理策略D. 犯罪改造的心理方法答案:ABCD2. 犯罪心理学中的犯罪动机类型包括()。
A. 物质动机B. 情感动机C. 权力动机D. 报复动机答案:ABCD3.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包括()。
A. 案例分析法B. 心理测量法C. 行为观察法D. 心理实验法答案:ABCD4. 犯罪心理学认为,影响犯罪行为的心理因素包括()。
A. 认知偏差B. 情绪障碍C. 人格缺陷D. 社会适应不良答案:ABCD5. 犯罪心理学中,犯罪预防的心理策略包括()。
犯罪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犯罪心理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
2、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
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3、情绪型动机犯罪:又称情感型或感情型动机犯罪,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犯罪行为。
4、初犯:是指具有犯罪心理发生、发展的复杂过程和激烈的犯罪动机斗争过程的第一次违法犯罪者。
5、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其行为构成犯罪的。
6、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7、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主观上通过实施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8、变态心理:是指人的知、情、意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行为表现超出了正常范围,甚至表现为某种程度地丧失了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
9、犯罪心理预测:是指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某些个体犯罪或再犯罪的可能性所做的有根据的估计和推断。
0、犯罪行为:是指犯罪人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他人和社会的、触犯刑法处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1、犯罪对策:是指预防、揭露、惩罚犯罪和娇治犯罪的各种策略、方法手段的总称。
2、犯罪心理结构类型:指不同犯罪心理结构稳定的具有区别的样式(或模式)。
指不同犯罪心理结构稳定的具有区别的样式(或模式)。
可以反应不同类型的犯罪所具有的不同犯罪心理状况的特点。
3、犯罪动机:犯罪动机是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在起因,是犯罪心理结构中的重要动力因素。
4、累犯: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故意犯罪。
5、群体犯罪心理:群体犯罪心理是指在犯罪群体或落后群体以及副文化群体中,个人与群体的意向、动机和目的相互影响而形成的适合犯罪的共同心理倾向。
(完整word版)《犯罪心理学》考试复习题(3套)
电大《犯罪心理学》考试复习题(3套)《犯罪心理学》作业1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可以定义为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人”就是指这种犯罪行为的人。
2、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因素的总称。
3、犯罪行为,是指犯罪人在一定的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刑罚处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4、犯罪对策,是指预防、揭露、惩罚犯罪和罪犯的各种策略、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5、犯罪心理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结成联盟而又偏于科学的综合性学科。
6、犯罪动机是驱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起因。
它是在犯罪人强烈、畸变需要的基础上,在外界诱因的刺激下产生的。
7、“潜意识”是奥地利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精神分析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个体心理中被压抑的、当时知觉不到的欲望和经验。
8、影响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主体因素是指犯罪人犯罪心理结构赖以形成的生理情况、心理和行为水平等因素。
9、从吸收客观外界的消极因素到形成主体犯罪心理的过程和规律,是犯罪心理的机制。
10、由犯罪心理的形成到发动犯罪行为的过程和规律,是犯罪心理的机制。
犯罪、犯罪动机消失。
12、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主观上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的结果。
13、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犯罪行为之间,构成一种环环相扣的犯罪活动的链条公式,即:以犯罪动机为原动力,以犯罪目的为,二者共同推动、调整、监督着犯罪行为,使之向着犯罪目的运行,防止偏离。
14、双趋冲突是指个体在有目的活动中同时存在着两个并存的目标,而且两个目标对其具有吸引力或引起同样强度的动机。
15、双避冲突是指同时有两个目标对个人具有威胁性,虽然都想回避,但由于利益等原因,只能接受其一以避免另一结果。
16、趋避冲突是指个体对同一目标同时具有趋近与躲避两种动机,形成所谓既好之又恶之,即趋之又避之的心理。
17、物欲型动机犯罪是指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或者为了聚敛财富而引起的犯罪行为。
犯罪心理学复习提纲(1)
本能与犯罪
植根于潜意识中的是人的各种本能,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我们的行为。
(1)、生本能(2)、死本能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社会中的犯罪根源于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因为犯罪就是违反了为了文明的存在而确定的各种禁律,而这种禁律是违反人类本性的
潜意识的特点:
第一,在一般条件下,潜意识中的内容不能达到意识领域
第二,潜意识的操作方式是非理性、非逻辑的相没有时间特点的。
第三,潜意识追求的是快乐,它惟一的目标就是欲望满足或本能的释放。
第四,潜意识系统的内容和语言相互分离。
二、无意识的罪恶感和犯罪
无意识罪恶感
由于力比多的固着与倒退,个体对父母产生了不正常的恋母(恋父)情结,使其在超我的作用下产生很深的无意识罪恶感,这种罪恶感可能引起犯罪或其他不良行为的发生
激情:一种持续时间短,表现激烈,爆发式的,失去自我控制的情绪状态。在激情状态下,认知范围会变得狭窄,大脑皮层的调节与控制作用减弱,有的人因此不能预见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不能控制自己,伴随激烈的言辞和动作,十分容易言行出格,甚至因此违法犯罪
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消极的应激状态、积极的应激状态
1、学说:气质的体液说——希波克拉底
气质的体型说——谢尔顿
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巴甫洛夫
2、气质的特征
(1)、胆汁质
热情直率,精力旺盛,脾气暴躁,好冲动,反应迅速,情绪反应强烈,外倾性明显。他们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但缺乏耐心。
(2)、多血质
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对一切引起他注意的事物都能作出兴致勃勃的反应。行动敏捷,有高度的可塑性、灵活性,容易适应新环境,善于结交新朋友。情绪易于发生也易于改变,表情生动,言语的鼓动性比较强。
犯罪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犯罪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犯罪行为的预防B. 犯罪行为的成因C. 犯罪者的心理特征D. 所有以上选项2. 以下哪项不是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室实验D. 统计分析3. 犯罪心理学中的“心理画像”技术主要用于:A. 预测犯罪行为B. 识别犯罪动机C. 描述犯罪者的心理特征D. 评估犯罪风险4.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解释犯罪行为的心理学理论?A. 社会学习理论B. 认知失调理论C. 犯罪遗传理论D. 心理动力理论5. 犯罪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是指:A. 犯罪者对自身行为的合理化B. 犯罪者对法律的无视C. 犯罪者对自身行为的内疚感D. 犯罪者对自身行为的否认...(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犯罪心理学中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其在犯罪行为中的作用。
2. 描述“犯罪动机”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如何通过分析犯罪动机来预防犯罪。
3. 阐述“心理评估”在犯罪心理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1. 阅读以下案例:一名男子因长期受到工作压力而突然爆发,对同事进行了暴力攻击。
请分析此案例中的犯罪心理机制,并提出可能的预防措施。
2. 某青少年因沉迷网络游戏,导致学业成绩下降,最终选择盗窃以获取游戏充值。
请分析其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并讨论如何通过心理干预来减少此类犯罪行为的发生。
四、论述题(共30分)请结合实际案例,论述犯罪心理学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及其面临的挑战。
答案:一、选择题1. D2. C3. C4. C5. A...(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答案)二、简答题1. 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在面对内心冲突或外部压力时,无意识地采取的一系列心理策略,以减轻或消除焦虑和不适感。
在犯罪行为中,犯罪者可能通过否认、合理化、投射等防御机制来减轻犯罪行为带来的内疚感或焦虑。
犯罪心理学考试复习题
犯罪心理学考试复习题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和动机的学科。
在考试前进行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犯罪心理学的考试复习题,每个问题都附有详细的答案。
1. 什么是犯罪心理学?答案: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和动机的学科。
它涉及到犯罪者的心理发展、心理健康问题、犯罪心理评估和治疗等方面。
2.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答案:犯罪心理学使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观察、案例研究、实验研究、问卷调查和心理测量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犯罪者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
3. 犯罪心理学中的心理动机有哪些?答案:犯罪心理学中的心理动机包括了权力、控制、报复、金钱、性欲、刺激和心理疾病等。
这些动机可以驱使犯罪者进行违法行为。
4. 请解释一下“心理健康问题”对犯罪行为的影响。
答案: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对犯罪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心理疾病患者可能因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或对现实世界的扭曲理解而犯罪。
另外,心理压力、焦虑和抑郁等问题也可能导致人们寻求违法行为来解脱或逃避。
5. 什么是犯罪心理评估?答案:犯罪心理评估是一种评估犯罪者心理特点和风险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判断犯罪者在未来是否具有再犯的可能性,并为治疗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6. 犯罪心理学如何帮助预防犯罪?答案:犯罪心理学可以帮助预防犯罪,通过了解犯罪者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可以制定出更有效的预防措施。
此外,犯罪心理学还可以帮助发展心理治疗方法,帮助犯罪者改变其行为模式。
7. 请描述一下犯罪心理学中的“犯罪心理模型”。
答案:犯罪心理模型是一种描述犯罪者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的理论框架。
它试图解释为什么某些人会犯罪,以及他们的心理过程和动机是如何驱使他们进行违法行为的。
8. 犯罪心理学与犯罪学有何不同?答案:犯罪心理学关注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和动机,而犯罪学则更广泛地研究犯罪的社会、经济和法律因素。
犯罪心理学是犯罪学的一个子学科。
9. 请列举一些著名的犯罪心理学案例研究。
犯罪心理学复习总论部分
③机遇型
特殊模式①习惯型
②朦胧型
③变态型
18、国外关于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的主要理论(核心观点为自我总结)
①本质相异论犯罪人在心理上、生理上同普通人相比较,是本质上完全不相同的人
②犯罪倾向论正常人与犯罪者都存在着侵害他人利益以满足自己欲望的犯罪倾向
③欲求不满论处于欲求不满状态下的人,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越轨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
8、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类型(④-⑦的分类标准为自我总结,课本上没有)
1根据研究时间的延续分——纵向研究/横向研究
2根据研究范围或内容分——整体研究/分析研究
3根据研究对象数量分——个案研究/成组研究
4根据研究主客观性分——自我观察研究/客观观察研究
5根据研究的方法技术分——常规研究/采用现代方法技术的研究
*2、强奸杀人案件的现场现象表现为:
(1)尸体为女性,且一般是青少年女性。
(2)尸体有被强行奸污的迹象,在其相应部位可检验出精液、精斑,或遗落有犯罪人的阴毛等。
(3)如发现尸体的现场为实施强奸杀人的主现场,则必然会留下与实施强奸行为相对应的痕迹,如压痕和挣扎、搏斗痕等。
(4)杀人手法多为掐颈、勒颈,捂、堵死者口鼻,或用钝器打击死者的头部等。
11、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态变化①潜在形态 ②恶变形态 ③衰落形态
12、犯罪心理结构的学术争论的焦点①有无犯罪心理结构 ②方法论问题 ③犯罪原因问题
13、国外个体犯罪原因学说述评
生物学的原因论①体型说
②遗传说
③生物化学因素与犯罪
④神经生理因素与犯罪
社会学的原因论①文化冲突论
②社会异常论
③副文化群论
④社会生态学说论
犯罪心理学复习题及谜底
一、名词解释1、犯罪心理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
2、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
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3、情绪型动机犯罪:又称情感型或感情型动机犯罪,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犯罪行为。
4、初犯:是指具有犯罪心理发生、发展的复杂过程和激烈的犯罪动机斗争过程的第一次违法犯罪者。
5、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其行为构成犯罪的。
6、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7、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主观上通过实施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8、变态心理:是指人的知、情、意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行为表现超出了正常范围,甚至表现为某种程度地丧失了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
9、犯罪心理预测:是指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某些个体犯罪或再犯罪的可能性所做的有根据的估计和推断。
10、犯罪行为:是指犯罪人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他人和社会的、触犯刑法处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11、犯罪对策:是指预防、揭露、惩罚犯罪和娇治犯罪的各种策略、方法手段的总称。
12、犯罪心理结构类型:指不同犯罪心理结构稳定的具有区别的样式(或模式)。
指不同犯罪心理结构稳定的具有区别的样式(或模式)。
可以反应不同类型的犯罪所具有的不同犯罪心理状况的特点。
13、犯罪动机:犯罪动机是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在起因,是犯罪心理结构中的重要动力因素。
14、累犯: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故意犯罪。
15、群体犯罪心理:群体犯罪心理是指在犯罪群体或落后群体以及副文化群体中,个人与群体的意向、动机和目的相互影响而形成的适合犯罪的共同心理倾向。
_犯罪心理学_复习指导
1. 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 既年轻 而又古 老的科 学? 2.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 3.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遵循哪些原则 ? 4. 犯罪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 些 ? 第二章 犯罪心理形成与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 一、 名词解释 个性倾向性 质 二、 简述或论述题 1. 犯罪综合动因论的涵义及特点。 2. 图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并加以说 明。 3. 试述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主体因 素。 4. 简述影响犯罪行为发生的因素。 5. 指出巴浦洛夫高级神经 活动类 型所对 应的西 坡克拉德的气质类型。 第三章 内化 机 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 健全人格 不健全人格 外化 犯罪动 一、 名词解释 犯罪目的 犯罪预备
2. 群体犯罪的动力结构包括哪些内容 ? 3. 什么是群体犯罪和群体 犯罪心 理 ? 其认定 标 准是什么 ? 4. 试述群体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 5. 简述群体犯罪的心理特点。 第十章 人格 人格障碍 、 性心理障碍与犯罪 人格障碍 一、 名词解释 二、 简述或论述题 1. 简述人格障碍犯罪的心理特点。 2. 试述研究性心理障碍犯罪的现实意义。 第十一章 犯罪心理预 测和预防 犯罪心 理预防 一、 名词解释 犯罪心理预测 二、 简述或论述题 1. 试述犯罪心理预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2. 简述犯罪心理预测的主要方法。 3. 略述犯罪心理预防与犯罪 社会预防 的联系 与 区别。 4. 试述犯罪心理预防的主要方法。 2. 调查笔录的制作格式。 3. 了解讯问笔录、 审判笔 录、 合议庭评 议笔录 的 内容及格式。 第十章 书。 1. 公证书的种类。与身份有 关的公 证法律 文书 与一般公证书的区别。 2. 了解各种公证文书的格式与内容。 3. 仲裁的概 念。仲 裁裁 决书 与法 院判 决 书、 民 事调解书的法律效力的异同 。 4. 了解仲裁裁决书与仲裁调解书的制作格式。 以上内容敬请各位考生 仔细研究并 理解其 实质 内容。 公证 仲裁文书 公证、 仲裁文 书的 性质。 如何 制作 此种 法律 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犯罪心理结构: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
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
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2.犯罪心理结构⑴犯罪动力结构;⑵犯罪调节结构;⑶犯罪特
征结构;⑷犯罪人的心理状态;⑸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
3.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
的因素;
4.动力结构的组成要素有:⑴反社会意识(错误的社会态度、
社会动机和对社会秩序、社会规范的否定和蔑视);⑵强烈的、畸变的需要;⑶犯罪动机(驱使犯罪人实施犯罪的内心起因);
⑷不良兴趣;
5.特征结构的组成要素:⑴特定的气质:①胆汁质→暴力犯罪;
②多血质→诈骗罪;③粘液质→贪污罪;④胆汁质、粘液质
混合型→危害国家安全罪;⑵消极的性格特征(对社会现实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⑶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能力;⑷不良的行为习惯;
6.犯罪人的心理状态:⑴消极、不良的心境;⑵实施犯罪时异
常的心理状态
7.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⑴动力结构中的潜意识;⑵特征
结构中的潜意识;⑶心理状态中的潜意识;
8.犯罪心理结构的各要素是综合地起动力作用的,它们之间按
一定层次相互结合而形成内在联系,互相配合与制约地发挥作用,从而产生具有一定特征的犯罪行为,它们的关系是:
⑴不良的个性倾向是犯罪人实施犯罪活动的基本动力,支配
和推动着全部心理活动和行为;⑵歪曲的自我意识是犯罪人接受不良信息、诱发犯罪动机的现实过程,对犯罪行为起调
控和制动作用;⑶变态、偏执的个性特征,是犯罪活动染上了个人的独特色彩;⑷与犯罪相适应的心理状态,是作案时必备的心理条件。
9.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⑴一般模式:①故意犯罪心理结构;
②稳固的、完全的犯罪心理结构;③需要型犯罪心理结构;
⑵特殊模式:①过失犯罪心理结构;②不稳固、不完全的犯
罪心理结构;③宣泄型犯罪心理结构
10.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态变化:潜在→恶变→衰落;
11.国外个体犯罪原因学说:⑴生物学的原因论(体型说、遗
传说、生物化学因素与犯罪、神经生理因素与犯罪)⑵社会学的原因论(文化冲突、社会异常、副文化群、社会生态学、标签理论)⑶精神病理学的原因论(病态人格说、低能说)
⑷心理本能说的原因论(侵犯性说、利欲性说、性冲动说、
权欲性说)⑸学习理论的原因论;⑹多元性的原因论;12.犯罪综合动因论:个体犯罪原因是一个整体系统(母系
统),这个整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着的主体内外因素(子系统)所构成的,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原因网络结构。
其中主体因素是指犯罪人犯罪赖以形成的生理状况、心理和行为发展水平等因素。
包括:⑴生理因素(年龄、性别、神经类型因素和异常的生物学因素);⑵心理因素;⑶行为因素(犯罪人原有的不良行为特点)主体外因素:⑴社会环境因素(大社会环境因素:①政治②经济③文化④精神⑤法治环境因素等;小社会环境因素:①家庭②学校③工作④居住⑤交往⑥职业);⑵自然环境因素(地域、季节、时间、自然灾害);⑶情境因素(侵害对象、现场其他人、现场条件和气氛、机遇)
13.犯罪综合动因论特性:①整体性②层次性③结构性④动态
性;
14.犯罪心理形成的一般过程:⑴强烈欲求与满足方式的选
择;⑵品德缺陷与抑制力的缺乏;⑶萌发犯罪意向;⑷形成犯罪动机和确定犯罪目的;⑸犯罪决意;
15.犯罪动机;专指引起犯罪行为的活动动机,它是行为人推
动、引发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
经历四个阶段:萌发阶段(初始性、模糊性、内隐性)→过渡阶段定型阶段→消失阶段;
16.犯罪心理形成的模式:㈠常见模式:⑴渐变型(原发型、
继发型)⑵突变型;⑶机遇型;㈡特殊模式:⑴习惯型;⑵朦胧型;⑶变态型;
17.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类型:⑴认知的选择与加工机制;⑵
模仿学习机制;⑶角色扮演机制;⑷自我强化机制;
18.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类型:⑴预谋发动机制;⑵情境互动
机制;⑶挫折攻击机制;
19.犯罪人动机冲突的主要形式:⑴双趋冲突:①良知冲突;
②角色冲突;③利益冲突;⑵双避冲突;⑶趋避冲突;⑷多
重趋避冲突;
20.犯罪动机强化形式:①同一动机强化;②一种动机转变为
另一种动机;③单一犯罪动机发展为多种犯罪动机;其主要形式有:⑴动机的实现;⑵动机的派生;⑶动机的转移;⑷动机的重合;
21.犯罪心理结构强化的特征:①犯罪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
②非法欲望更为强烈;③具有一定的犯罪经验;④犯罪活动
动向多方向性发展;⑤反社会心理形成和巩固;⑥犯罪观念进一步确立;⑦形成犯罪人格;
22.犯罪心理结构弱化的层次和类型:①暂时型②假象型→表
层弱化;③渐进型④反复型→中层弱化;⑤醒悟型⑥停止型
→深层弱化;
23.物欲型动机犯罪:又称利欲型动机犯罪或贪利型动机犯
罪,指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需要,或者为了聚敛财富而引起的犯罪行为。
心理结构特征:⑴明显的利己主义倾向;⑵畸形的享乐观;⑶膨胀的物质占有欲;⑷强烈的虚荣心;⑸意志薄弱;⑹不良行为习惯;行为特征:⑴犯罪行为手段多样性;⑵作案手段技能性;⑶作案习惯顽固性;
24.主要的物欲型动机犯罪心理特征:㈠盗窃犯:⑴错误、消
极的认识特征;⑵恐惧与兴奋并存的情绪特征;⑶相对简单的动机组成;⑷熟练的盗窃技能;⑸不良的性格与习惯;⑹薄弱的意志力;⑺严重的侥幸心理;㈡抢劫犯:⑴野蛮的英雄观念;⑵暴躁、兴奋的性格;⑶复杂的动机特征;㈢诈骗犯:⑴高自我评价的认识特征;⑵虚伪性与狡猾性的个性倾向;⑶高冒险性的个性特征;⑷稳定的情绪特征;⑸形成一定的诈骗习惯;㈣贪污、受贿犯:⑴错误的社会心理;⑵复杂的动机冲突;⑶消极的职业人格特征;⑷职务优越感;㈤毒品犯:⑴吸毒者:①动机简单;②感性认识有余,理性认识不足;③低级情感居主导地位;④自我控制能力差;⑤依赖性强;⑵毒品犯:①追逐金钱动机;②淡薄法律意识;③侥幸心理强烈;④情绪不稳定;⑤意志具有两极性;⑥明显的内倾性性格;
25.性欲型动机犯罪:又称性动机犯罪或淫乱型动机犯罪。
指
以淫乐性动机作为主要犯罪动机,以满足性欲为目的或以性行为为手段达到其他目的的犯罪行为,是一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侵害性权利、妨害家庭和社会秩序的犯罪。
只要包括:⑴强奸妇女罪;⑵奸淫幼女罪;⑶聚众淫乱罪;
⑷其他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如侮辱、猥亵妇女罪等;
26.性欲型犯罪动机特征:①满足性欲;②侵犯的欲望;③报
复;④出于好奇、追求刺激的需要;
27.几种犯罪的不同比较:
28.惯犯:指反复实施同类犯罪并且已形成犯罪恶习的犯罪
人。
29.智能犯罪:指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行为人借助高科技工
具和先进技术,实施的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
30.少年犯罪心理:罪责扩散心理;㈠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
矛盾:⑴精力过剩与缺乏支配能力的矛盾;⑵好动好奇和认识水平低的矛盾;⑶兴奋性高于自控能力差的矛盾;⑷性机能发育成熟与性道德观念形成较晚的矛盾;㈡个性心理结构内部的矛盾;㈢社会化过程中心理发展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
31.少年犯罪动机特征:⑴易为外界诱因引起;⑵不稳定;⑶
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情绪型;⑷未被意识的特征比较显著;
32.少年犯罪的行为特征:⑴模仿性和易受暗示性;⑵情境性;
⑶戏谑性;⑷冲动性;⑸反复性(自身不良习惯的作用、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