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水环境治理与管理措施探索
湖水优化方案有哪些措施
![湖水优化方案有哪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e49317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e.png)
湖水优化方案有哪些措施引言湖水污染是当前世界面临的一大环保问题,它不仅影响着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也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改善湖水质量和保护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开展湖水优化工作显得十分迫切。
本文将探讨一些湖水优化方案的措施,旨在提供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实现湖泊生态的恢复与保护。
一、水源治理湖水源是湖泊系统的基础,水源的保护和治理是湖水优化的第一步。
具体措施包括:1. 禁止污水直排:加强城市和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避免直接向湖泊排放,建设规范的污水处理设施。
2. 农业排水控制:减少农田排水中的化肥、农药等农业废水的流入湖泊,并加强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管理。
3. 水土保持措施:加强湖岸带和周边地区的植被保护和植树造林工作,减少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
4. 禁止非法采砂:加强对湖泊和湖岸带的砂石开采的监管,严禁非法采砂行为。
二、湖水生态修复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保护湖水质量的重要环节。
具体措施包括:1. 湿地建设与恢复:修复湖泊周边的湿地环境,增加湿地面积,改善水质、促进物种多样性。
2. 水生植被治理:适时引入并保护湖泊中的水生植被,以吸收水中营养盐和有害物质,减少水中富营养化现象。
3. 生物修复与增殖:引入湖泊中缺乏的优势水生植物和鱼类,建立有机完整的物种链条,修复湖泊生态平衡。
4. 排污口治理:加强对湖泊周边工业企业和生活排污口的监管和治理,减少污染物的输入。
三、水体监测与评估湖水优化工作需要依靠科学监测与评估手段,进行水质状况的实时监测和评估。
具体措施包括:1. 定量监测:建立湖泊水质长期监测体系,派出专业人员定时采样,对水质指标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2. 水质评价:利用湖泊水质状况的评价标准,对湖泊水质进行科学评估,为采取相应的水质改善措施提供依据。
3. 水质预警:建立湖泊水质预警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提前预警湖泊水质突变、水环境污染等情况。
四、公众参与与教育宣传湖水优化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也至关重要。
常见湖泊水质及其处理措施
![常见湖泊水质及其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1878c6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8.png)
常见湖泊水质及其处理措施湖泊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它们对环境和人类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工业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湖泊水质的恶化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讨论常见湖泊水质问题,并介绍一些常见的处理措施。
第一部分:常见湖泊水质问题1. 富营养化:湖泊富营养化是指湖泊中营养物质(如氮、磷等)的过度积累,导致水体中有机物的过度生长。
这会导致藻类爆发性增长,形成大量的水华,严重影响水质。
富营养化主要由农业、城市污水排放和土地开发引起。
2. 水污染:湖泊水体受到农业和城市污水的不断输入,其中含有农药、化肥、重金属和有机物等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会破坏湖泊的生态平衡,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甚至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3. 水体酸化:湖泊水体酸化是指湖泊中pH值的下降。
主要原因是大气降水中的酸性物质(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溶解到湖泊水体中。
酸化的湖泊会破坏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第二部分:常见湖泊水质处理措施1. 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是针对湖泊富营养化和水污染的首要措施。
通过湿地修复和植被恢复可以有效减少农业和城市污水对湖泊的影响。
此外,合理的土地使用和农业土壤保护措施也可以减少农业污染。
2. 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湖泊水质处理的有效方式之一。
人工湿地可以将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同时提供了水生生物的栖息地。
通过增加湿地面积和改进湿地设计,可以有效改善湖泊水质。
3. 水体氧化:对酸化湖泊进行水体氧化是改善水质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加入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可以中和湖泊的酸性,从而提高湖泊的水质。
4. 污水处理: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是减少湖泊水质污染的重要措施。
城市和农村的污水应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到湖泊中,以减少污染物对湖泊的负荷。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以洱海为例,洱海是我国云南省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近年来面临着严重的水质问题。
为了改善洱海的水质,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湖泊保护保住清澈水域的生命之源
![湖泊保护保住清澈水域的生命之源](https://img.taocdn.com/s3/m/f149644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53.png)
湖泊保护保住清澈水域的生命之源湖泊是地球上珍贵的自然资源之一,不仅为生态环境提供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还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重要依托。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预,许多湖泊正面临着水质恶化和生态系统崩溃等严重问题。
为了保护湖泊的清澈水域,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促进湖泊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一、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为了保住湖泊的清澈水域,我们首先需要加强湖泊环境的监测和治理。
通过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可以及时掌握湖泊水质状况,发现和处理环境污染问题。
同时,应该加强对湖泊周边土地利用的管控,严禁非法排污和乱倒垃圾等行为,确保湖泊的水质得到有效保护。
二、推动生态修复和保护湖泊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是保住清澈水域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湖泊生态系统受损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例如引入水生植物、鱼类等,提升湖泊的自净能力,恢复生态平衡。
同时,应该加强湖岸带的保护,禁止乱砍滥伐和过度开发,保持湖泊周边的植被覆盖和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三、加强宣传和教育为了提高人们对湖泊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我们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组织宣传活动和开展教育讲座,向公众普及湖泊生态环境的知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引导大家共同参与湖泊保护行动。
同时,还要加强对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促使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湖泊保护事业。
四、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湖泊保护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合作和参与。
因此,我们应该建立联防联控的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国家、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湖泊保护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和工作制度,形成多部门合力,共同推动湖泊保护工作的开展。
总之,湖泊是清澈水域的生命之源,其保护至关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积极参与湖泊保护行动,共同守护湖泊的清澈水源,保护湖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让我们的后代继续享受到湖泊带来的清凉和美好。
湖海治理措施
![湖海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031e49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a.png)
湖海治理措施摘要湖海治理是保护水资源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介绍湖海治理的一些常见措施,包括水质改善、生态修复、水生物保护、水资源管理、科技创新等方面,以期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水质改善水质改善是湖海治理的首要任务,提高水体水质是保护水环境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质改善措施:•污染源控制:加强工业和农业污染源的管控,采取防治技术措施,减少污染的排放。
•水处理设施建设:修建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对进入湖海的污水进行处理。
•水质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对湖海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 生态修复湖海生态系统的修复对于保护水体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态修复措施:•湿地恢复:恢复湿地的面积和功能,增加湖海的自净能力和水源补给能力。
•水生植物引种:引入适应水环境的水生植物,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湖泊淤泥清淤:清除湖泊底泥中的富营养物质,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3. 水生物保护水生生物是湖海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水生生物对于湖海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生物保护措施:•保护和修复栖息地:保护和修复湖海的栖息地,提供水生物足够的生存空间。
•鱼类资源保护:加强对湖海鱼类资源的保护,制定合理的钓鱼管理措施,繁育和保护濒危鱼类。
•非法捕捞打击:加强对非法捕捞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维护湖海水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水资源管理合理管理和利用水资源是湖海治理的重要一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资源管理措施:•水资源节约利用:采用节水措施,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浪费。
•跨界水资源合作:加强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水资源合作,共同管理和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价格改革:通过改革水资源价格,引导用户合理使用水资源,节约用水。
5.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湖海治理的重要手段,加强科技创新可以提高湖海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科技创新措施:•智能监测与管理: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和信息技术,建立智能湖海监测与管理系统,实现精准监测和管理。
湖泊生态治理与管理探索
![湖泊生态治理与管理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3a49952fbcd126fff7050bd6.png)
1 湖泊 污染 问题
近 年来 人们 大量 的围垦 湖泊 、建 造防汛 抗洪 大 堤 ,严重 的阻断 了江河湖 海 自然 的联系 ,并且很 大 程 度 的造成 了湖 泊 中水 生动植 物 、底栖 动物 及鱼 类 的数量 和种类 减少 。 很 多江 河 湖 海 洄 游 性 的鱼 类 和 部 分 珍 稀 濒 危
【 关键词 】 生态清淤 ;疏浚 ;湖荡治理:污泥 治理
【 D O I 编码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 1 3 0 5 . 2 0 1 3 . 0 1 . 0 0 9
【 中图分类号 】 Q 1 4 6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 号】 1 0 0 8 - 1 3 0 5( 2 0 1 3 )O 1 — 0 0 2 6 — 0 3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环保措施的滞后 , 湖泊 水污染 呈辐射 扩 散 ,必须对 水源 地采 取生态 治理 措
施 。通 过对 目前湖 泊存在 污 染 问题 的分析 ,结合 实
际情况 ,提 出 了湖 泊生态 治理对 策 ,从而有 效 改善 湖 泊水 质 。
及 数量 不断减 少 。部 分我 国所特 有 的以及集 中于 我 国分布 的动植 物 正处于 濒 临灭绝 的境地 ,其 中很 多
2 湖泊生态治理方案
2 . 1清晰湖 泊功 能定位 ,保 护工作 层次 化和 类型 化 对 湖 泊 不 同 的 区域 社 会 经 济 状 况 特 点及 自然
的水生生物物种都濒临灭绝。据洪湖 白 豚管理处
统计,自 2 0 0 0 年 以来 ,洪 湖螺 山至新 滩 口江段 , 白 豚 数量 由 2 0世 纪 9 0年代 的万 余头锐 减不 足
作者 简介 :叶 飞 ( 1 9 8 0年一 ) ,男,工 程师 。
河湖水环境问题及管理和治理模式
![河湖水环境问题及管理和治理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8b29d55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d6.png)
河湖水环境问题及管理和治理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河湖水环境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河湖水环境问题也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为了保护河湖水环境,保障人民的水安全,我国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河湖水环境管理和治理模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河湖水环境问题的现状和成因、管理和治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河湖水环境问题的现状和成因目前,我国的河湖水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污染严重。
由于排放废水的不当和城市化、工业化等原因,许多河湖水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严重下降。
二是水资源短缺。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衡,且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短缺的地区逐渐增多。
三是水生态系统退化。
由于过度开发利用和不合理管理,许多河湖水生态系统出现退化现象,水生物种类减少,水生态环境恶化。
河湖水环境问题的成因主要包括:一是人为污染源丰富。
城市工业化程度的加快以及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过量等,导致了水污染问题的加剧。
二是水资源利用不当。
由于水资源管理不善、过度开发利用等原因,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
三是生态系统失衡。
人类活动对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了水生态系统的退化,进而加剧了水环境问题。
二、河湖水环境管理和治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一是建立了严格的水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
我国先后颁布了《水污染防治法》、《水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水环境的保护提供了有力法律保障。
我国还建立了国家级、地方级的水环境保护机构,定期进行水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
二是强化了排污许可制度。
我国通过建立排污许可制度,强化了对排污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大大减缓了水环境污染的程度。
通过对排污企业的检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并治理了许多污染源。
三是实施了河湖和湿地保护工程。
我国通过实施湿地保护、湖泊生态修复等工程,大力保护了河湖和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了一些受损的水生态环境。
四是加大了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力度。
河流湖泊保护措施
![河流湖泊保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8029a59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7b.png)
河流湖泊保护措施一、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河流湖泊的保护至关重要。
为了保护河流湖泊,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系:通过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水资源的调查、监测和管理,制定并执行水资源保护规划和政策,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推进水资源合理配置:加强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的利用方式,保障河流湖泊生态环境和农田灌溉的需要,并合理安排供水任务,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强化水污染治理: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完善水污染排放标准,加强水环境监测和评估,严格执法,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保护和提高水质。
4.加强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增强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的主动性,达到保护河流湖泊的目的。
二、湿地保护湿地作为河流湖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水资源的平衡发挥着关键作用。
为了保护河流湖泊的湿地,应采取以下措施:1.划定湿地保护区:根据湿地的重要性和保护需求,划定湿地保护区,实施严格的保护管理措施,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加强湿地监测和评估:建立湿地监测体系,定期对湿地进行监测和评估,掌握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3.控制湿地开发和利用:加强对湿地开发和利用的管控,严格限制湿地开垦、填埋和捕捞等行为,保护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4.推进湿地恢复和修复:通过湿地水源补给和生境改善等手段,促进湿地的自然恢复和修复,提高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三、生态环境保护保护河流湖泊的生态环境是维护其健康运行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障。
为了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区体系,划定保护区范围,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保障优先保护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2.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制定和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政策,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受威胁物种的栖息地,恢复和修复破坏的生态系统。
湖泊水污染及治理措施建议
![湖泊水污染及治理措施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7afb605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6e.png)
湖泊水污染及治理措施建议引言湖泊是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湖泊水体受到了严重污染。
湖泊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湖泊水体健康,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湖泊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湖泊水污染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以下几个主要原因对湖泊水污染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1.工业废水和污水排放:工业生产和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废水和污水直接排放到湖泊中,含有工业废料和有害物质,引发湖泊水质恶化。
2.农业和养殖业排放:农业和养殖业使用农药、化肥和饲料添加剂,过量使用会导致农药和化肥通过径流进入湖泊水体,污染湖泊。
3.垃圾和废弃物的处理不当:垃圾和废弃物的堆放和处理不当会导致湖泊周围的土壤和水体受到污染,垃圾中的有害物质会释放到湖泊中。
4.非法排污和违法建设:一些企业或个人违法排污,通过暗管、暗沟等方式将废水直接排入湖泊,严重破坏湖泊水质。
湖泊水污染的影响湖泊水污染对人类和环境影响巨大:1.水质恶化:湖泊水污染使水质变差,严重影响人畜饮水和农业用水安全。
2.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湖泊水污染导致水生植物减少,鱼类等生物大量死亡,湖泊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3.经济发展受阻:湖泊水污染严重影响了旅游业、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给当地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
湖泊水污染治理措施建议为了有效治理湖泊水污染,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治理措施:1.制定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政府应制定具体的排放标准和监管制度,对工业废水、污水和农业排放进行监测和严格的管理。
2.建设污水处理厂: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对城市和工业区的废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减少直接排放到湖泊的污染源。
3.加强农业管理:推广科学施肥和绿色养殖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同时加强农田的污水处理,控制农田径流进入湖泊。
4.强化垃圾和废弃物处理:加强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工作,建设垃圾处理设施,确保垃圾和废弃物的合理处理,减少对湖泊的污染。
湖泊生态环境水质因素分析与治理措施研究
![湖泊生态环境水质因素分析与治理措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53e20c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2.png)
湖泊生态环境水质因素分析与治理措施研究湖泊是人类优美追求的自然景观,也是土地上最珍贵的自然水资源之一。
然而,破坏环境和人类活动给湖泊带来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水质是湖泊生态系统的基本指标,湖泊水质的变化对环境和人类有着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湖泊水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一、湖泊水质的影响因素1. 地理和气候条件地理和气候条件是湖泊生态环境中最基本的因素。
湖泊的周边环境和气候特征决定了其水资源的来源和特征。
例如,热带雨林中的湖泊水源丰富,水体温度高,暴雨频繁,质量接近原始状态。
2. 生态因素湖泊的生态因素包括植被、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
其中,植被能够调节水体中的氧气含量、营养物质等物理化学指标,对水质起到保护和改善作用。
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可作为湖泊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生态平衡和净化水体的重要作用。
3. 人类活动随着人类对湖泊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湖泊生态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城市水污染、农业化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都是湖泊水质变差的重要原因。
人类活动对湖泊水质的影响通常带有较大的人为因素,因此改进人类生态环境和减少排放污染有助于湖泊水质的提高。
4. 自然因素湖泊的水质还与自然因素有关,如降雨、气温、水深、湖岸、湖泊底质和水流动态等。
湖泊水位、水量、流速等都会随季节、降雨量和水文状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另外,湖泊底质的变化和水流动态可使湖泊水质发生变化。
二、湖泊水质的治理措施湖泊水质的治理需要全面的措施,包括生态修复、人类干预和合理管理等多个方面。
1. 生态修复湖泊生态环境破坏后的修复是湖泊水质治理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增加湖泊植被、改善水生态环境、加强土地治理和植物种植等。
适当的生态修复可增加湖泊水质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2. 人类干预人类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湖泊污染和提高湖泊水质,例如加强污染治理、合理利用湖泊和控制环境污染等,然而过度干预可能会破坏湖泊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
3. 合理管理合理管理可以从源头管理和水资源利用两个方面来控制湖泊水质,如构建垂直管理网络体系、完善新型水污染监测系统、多种水资源调配技术等。
湖泊水质污染治理服务的环境规划与管理
![湖泊水质污染治理服务的环境规划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7d83269e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09.png)
湖泊水质污染治理服务的环境规划与管理湖泊是自然界重要的水资源储存库,也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地和重要的旅游景点。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湖泊水质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进行湖泊水质污染治理服务的环境规划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湖泊水质污染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城市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等。
这些污染源导致湖泊中的水质出现各种问题,如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物等。
为了有效治理湖泊水质污染,需要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多方面协同作用。
环境规划是指制定出合理的目标和指导原则,以实现湖泊水质污染治理服务的目标。
首先,需要明确水质污染治理的目标,如恢复湖泊水质到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的水平。
其次,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方法,包括建设废水处理厂、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等,以保障湖泊水质的长期改善。
同时,环境规划还需要考虑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促进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环境管理是指对湖泊水质污染治理服务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的活动。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
例如,设立专门的湖泊保护机构,协调各个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方的合作,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环境管理需要加强信息共享和公众参与,提高治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例如,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水质监测和数据分析平台,及时通报水质变化情况,并接受公众投诉和意见建议。
最后,环境管理还需要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严惩违法行为,确保治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湖泊水质污染治理服务还需要注重生态恢复和保护。
湖泊是复杂的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破坏会进一步影响水质的恢复和保持。
因此,治理工作中应采取生态恢复和保护措施。
比如,开展湖泊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湖泊的湿地、沼泽等自然湿地的功能,在净化水质的同时提供栖息地和养殖场所。
同时,加强湖泊周边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控制建设活动对湖泊水质的不利影响。
治理湖水干枯措施方案
![治理湖水干枯措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06651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04.png)
治理湖水干枯措施方案引言湖泊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水源,但由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湖泊遭受了严重的干枯。
湖泊干枯会导致生态系统崩溃、水资源紧缺和生态失衡等问题。
为了解决湖泊干枯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来治理湖泊干枯,保护水源和生态环境。
1. 加强水资源管理首先,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机制。
这包括建立湖泊水资源的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湖泊水位和水质,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
同时,制定严格的水资源利用政策,确保合理使用湖泊水资源,防止过度开采和浪费。
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了减少对湖泊水资源的需求,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包括推广节水型设备和技术,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开展水资源的储存和调配工作,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分配。
3.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水土保持对于维持湖泊的水源补给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加强湖泊周边的植被恢复和保护,实施防护林工程,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同时,加大土地治理力度,减少水源地的土地破坏,提高湖泊的水源补给能力。
4. 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是治理湖泊干枯的关键举措。
我们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控制湖泊周边的污染源,防止污染物进入湖泊,影响湖泊的水质和生态系统。
同时,积极推动湖泊的生态恢复工作,进行湿地保护与修复,促进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5. 开展水源补给工程为了解决湖泊干枯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水源补给工程。
其中包括向湖泊引水,调整周边的水系结构,增加湖泊的进水量。
此外,还可以进行湖泊的人工补水,通过人工引水和蓄水等方式来增加湖泊的水量。
6. 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对于治理湖泊干枯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需要组织科研机构和专家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探索新的治理湖泊干枯的技术和方法。
同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结论治理湖水干枯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工程,需要广大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湖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议
![湖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c91f04ea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3.png)
湖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议湖泊作为一种重要的水域生态系统,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供给水资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和环境污染的严重,许多湖泊正面临着水生态环境退化的危险。
为了有效保护湖泊水生态环境,以下是一些建议措施:一、加强湖泊水资源保护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的来源和储存地,因此,加强湖泊水资源保护至关重要。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实施水资源节约措施,鼓励人们合理使用湖泊水资源,避免浪费和滥用;2. 健全湖泊供水管理制度,确保湖泊水源的可持续供应;3. 加强湖泊岸线的管理,禁止随意填湖行为,防止土地开发导致湖泊的消失。
二、减少湖泊污染源湖泊污染是湖泊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降低湖泊污染源对于水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措施:1. 强化工业和农业污染控制,加强排污许可制度管理,促使工业和农业污染源的治理和整治;2. 鼓励开展湖泊周边污染治理项目,减少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对湖泊环境的影响;3. 加强湖泊监测和数据采集,及时掌握湖泊水质变化,加强对湖泊污染源的监管和处置。
三、恢复湖泊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保护湖泊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一些建议措施:1. 实施湖泊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和改善湖泊的生态系统功能;2. 种植湖泊周边的湿地植被,提高湖泊的水质净化能力;3. 保护湖泊的重要湿地和湿地栖息地,维护湖泊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
四、加强湖泊管理与监管湖泊保护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管,确保措施的有效执行。
以下是一些建议措施:1. 健全湖泊管理机制和法规,明确责任和权限,加强对湖泊的综合管理;2. 建立湖泊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湖泊水质和生态系统进行评估和监测;3. 加强湖泊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湖泊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综上所述,湖泊水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并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湖泊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公众能够积极参与湖泊保护,共同守护我们宝贵的湖泊资源。
湖泊水质污染治理服务中的环境风险与管理
![湖泊水质污染治理服务中的环境风险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20cee5e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72.png)
湖泊水质污染治理服务中的环境风险与管理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湖泊水质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湖泊是许多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重要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其水质污染不仅会危及人类健康,还会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及其他自然资源。
因此,湖泊水质污染治理服务的环境风险及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
湖泊水质污染治理服务中存在的环境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污染物的排放与输运:湖泊周边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排放会直接或间接进入湖泊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或有毒物质的蓄积。
排放与输运过程中,有可能导致水质变差、生态系统紊乱和环境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2. 湖泊富营养化:湖泊水质富营养化是水质污染的一种形式,常常由农业和城市化的发展所引起。
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破坏水体透明度和生物多样性,增加环境风险。
3. 水生生物的生存与健康:湖泊水质污染将危及水生生物的生存与健康。
一旦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等污染物超标,会引发水生生物种类减少、数量减少甚至灭绝的情况,破坏湖泊的生态系统平衡。
4. 饮用水安全:湖泊是人类饮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
水质污染将导致饮水中潜在的健康风险,例如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摄入可能引发慢性疾病。
为了管理湖泊水质污染治理服务中的环境风险,以下措施可供参考:1. 强化污染源控制:对湖泊周边产业、农业和城市排放的废水进行监测和控制。
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管理,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确保废水排放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进行。
2. 加强湖泊eut性化管理:通过合理湖泊的水资源利用和湖泊沿线土地的规划,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
加强湖泊水质监测,及时发现湖泊富营养化的迹象,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3. 推广低碳生活和生产方式:减少湖泊水质污染的根本方式是推广低碳生活和生产方式,减少对能源和水资源的依赖,减少对湖泊的负面影响。
湖水日常管护措施方案范本
![湖水日常管护措施方案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1557cf5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27.png)
湖水日常管护措施方案范本引言湖水是具有重要生态和环境价值的自然资源,在城市建设和人类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保护湖水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活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湖水日常管护措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湖水周边环境整治、湖水水质监测和管理、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湖水周边环境整治为了改善湖水周边环境,减少污染源对湖水的影响,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污染源治理- 加大对周边工业企业的排污口检查力度,确保排放达标。
- 建立健全湖岸管理制度,加强湖岸河道的清理和绿化工作。
- 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周边居民的环保意识。
2. 严禁乱倒垃圾- 增设垃圾桶并定期清理,方便市民投放垃圾。
- 加强对周边商业区的管理,确保商家不将垃圾随意倾倒。
3. 控制河流入湖的污染- 加大河道清淤力度,减少悬浮物和底泥的输入量。
- 划定禁止捕捞区域,禁止捕捞有毒有害的水生生物。
二、湖水水质监测和管理湖水的水质是反映湖泊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因此需要进行持续的监测和管理。
1. 设立水质监测站- 根据湖泊的特点和大小,设立一定数量的水质监测站点,覆盖整个湖泊。
- 定期对湖水进行采样分析,了解湖水的水质指标及其变化趋势。
2. 建立水质评价体系- 制定湖水水质评价指标和标准,以湖水功能区划为依据。
- 定期对湖泊进行水质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
3. 加强湖泊生态修复- 尽量减轻湖泊的人为干扰,保留并恢复原生态环境。
- 种植湿地植物、鱼类和浮游生物,促进湖泊的自净作用。
三、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是推动湖水保护的重要手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开展环保教育活动- 制作宣传海报、手册等,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和湖水保护重要性。
- 组织湖泊周边的学校来湖泊进行实地教学,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加强社会组织参与- 鼓励设立湖泊保护志愿者组织,让更多的人参与湖泊保护行动。
- 邀请环保专家和学者给予相关讲座,提升公众的环保素养。
河流与湖泊水环境污染治理的技术对策研究
![河流与湖泊水环境污染治理的技术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759b1b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d0.png)
河流与湖泊水环境污染治理的技术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人类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湖泊和河流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严重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环境质量,还威胁到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
为此,科学家们发掘出了大量的心得和经验,针对河流和湖泊的治理方法和技术不断改进和提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河流污染治理技术对策研究1、河流污染类型及来源河流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农业污水、废弃物和非点源污染等,其中由无治理措施的点源污染造成的水体寿命短、水质下降、臭味难闻现象较为明显,这是河流污染治理的首要任务。
非点源污染是指散布在土地上、广泛分布的污染源,如农业面源、畜禽养殖污染、道路、城市建设垃圾填埋场等。
2、河流污染治理对策(1)理顺管理机制。
完善污水排放许可制度、实行环境质量评估等,加大治理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2)强化污水处理。
开展排污口治理和提升污水处理水平。
(3)加强非点源治理。
对农业非点源排污实行清单管理,建立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保障制度,重点加强畜禽养殖和农业用地的治理。
(4)提升管理能力。
制定并更新相关治理技术标准,推广先进技术,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5)加大科研力度。
加强对河流生态环境的监测和分析,探求新技术,提升治理效能。
二、湖泊污染治理技术对策研究1、湖泊污染类型及来源湖泊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农业化肥农药的污染、生活垃圾和废水的排放等,加上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的加速推进,湖泊中所含污染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也在不断提高。
2、湖泊污染治理对策(1)采取分类处理。
根据不同类型污染源的特点,采取分类污水处理和污染源措施。
(2)强化工业污染管控。
建立污染排放监测体系,加强污染与排放的监测,严格执行排放标准。
(3)提高除污技术水平。
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研发更加高效彻底的除污技术。
(4)保护湖泊生态环境。
加大湖泊保护的经费投入,加强湖泊保护意识教育和普及,完善湖泊管理体制。
河湖水环境问题及管理和治理模式
![河湖水环境问题及管理和治理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c2f53a2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7.png)
河湖水环境问题及管理和治理模式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在中国,河湖水环境问题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城乡垃圾的大量排放,污水的直接进入河流,工厂废水的随意排放,生活污水的处理不彻底,草原的过度放牧等行为,都加剧了河湖水环境的恶化。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使河湖水环境的质量下降,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针对河湖水环境问题,需要实施一系列的管理和治理措施。
其中,一些可行的模式如下:1.生态修复模式:该模式倡导采用自然的修复方式,保护水生态环境,促进河湖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例如,应重视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湿地保护区域的管控,修建生态治理设施等。
同时,还应加强河流监测和护理,保证水质与生态系统的平衡。
该模式利用环境和人类利益相辅相成的原则,奖励那些为了环境保护采取积极行动的企业和公民。
例如,政府可以出台奖励政策,给予那些在河湖保护和治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企业和个人一定的财政补助。
3.政府主导建设模式:该模式下,政府有责任通过立法,监管和管理河湖水环境。
例如,政府可以实施污水处理建设,加强江河湖泊的保护和改善,建立起相关的法规和标准等。
这需要政府动员合适的技术和人力资源,以达成并维持可持续的环境管理。
4.公民监督模式:对于河湖水环境问题,公民的监督和参与也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成立环保组织,利用网络和社交媒体宣传环保知识,促进社会对河湖水资源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此外,公民还可以义务参与河湖水环境的检测和排污源的监督,加强公众对河湖保护的实际参与。
总之,在有效的治理与管理下,中国的河湖水环境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使其可持续地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倡导更多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共同努力达成河湖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湖泊水质评价与水环境治理
![湖泊水质评价与水环境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b968e56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dc.png)
湖泊水质评价与水环境治理湖泊水质是一个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和生态健康的重要指标。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湖泊水质问题也日益凸显。
湖泊水质评价与水环境治理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湖泊水质评价的方法和水环境治理的措施。
一、湖泊水质评价方法湖泊水质评价是对湖泊水体进行科学定量的评估和划分。
目前,湖泊水质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
物理化学方法主要测定水体中的化学成分,如溶解氧、水温、pH值、浊度、悬浮物和有机物含量等。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对湖泊水质进行定量评估。
但物理化学方法对生物群落的变化反应较迟缓,不能全面反映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生物学方法则主要通过对湖泊水体中的生物群落进行监测,如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鱼类等。
生物学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湖泊水质的变化情况,因为生物群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更加敏感。
通过分析生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可以确定湖泊水质的优劣。
二、水环境治理措施针对湖泊水质问题,制定合理和可行的水环境治理措施是关键。
水环境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保护和改善水源地、减少污染源排放、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处理工业废水和推进城市污水处理等。
保护和改善水源地是水环境治理的首要任务。
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工作,禁止污染源进入,加大投资力度,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确保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减少污染源排放是水环境治理的关键。
通过加强对重点行业和企业的监管,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实施排污许可制度,加强污染物排放的监测和治理,降低湖泊水体的污染程度。
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是水环境治理的重点。
通过合理施肥和农药使用,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建立农田面源污染治理体系,减少农业废弃物的排放,改善湖泊水质。
处理工业废水也是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方面。
加强对工业企业废水排放的监控,按照国家排放标准要求进行处理,推动工业企业进行内部治理,建立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减少工业废水对湖泊水质的影响。
推进城市污水处理是水环境治理的重点任务。
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力度,建立完善的城市污水处理体系,确保城市污水的有效处理和排放,降低城市污水对湖泊水质的影响。
城市湖泊治理思考与建议
![城市湖泊治理思考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17312d5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b.png)
城市湖泊治理沉思与建议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湖泊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干扰,许多城市湖泊面临着水质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湖泊面积缩小等问题,亟需进行有效的治理。
本文将探讨当前城市湖泊面临的问题,分析治理方法以及提出一些建议,旨在增进城市湖泊的可持续进步。
一、城市湖泊面临的问题1. 水质污染由于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生活、工业、农业等各个方面的进步,大量的废水排放进入湖泊系统,造成水质污染。
其中包括化学物质、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对生物和人类健康都会造成危害。
2. 水体富营养化城市人口增加带来了农业进步和化肥使用的增加,湖泊中的营养物质过量,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不仅引发藻类过度繁殖,形成赤潮,还导致水质恶化,深层水体缺氧,从而造成大量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死亡。
3. 湖泊面积缩小城市化进程中,为了满足土地开发的需求,湖泊的面积不息缩减。
湖泊面积缩小不仅破坏了湖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还缩减了湖泊对城市气温调整和雨水蓄积的功能。
二、城市湖泊治理方法1. 水质治理(1)改善废水处理设施:完善城市废水处理设施,加强对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水的治理,确保废水排放达到环境标准。
(2)禁止污染源排放:严格限制重金属、有机污染物以及其他对湖泊水质有害物质的排放,对违反排放规定的企业进行罚款并关闭污染源。
2. 生态修复(1)湖泊植被恢复:加强湖泊周边的绿化工作,种植湿地植被,增加湖泊周边的植被遮盖率,缩减土壤侵蚀,降低水土流失,提高水质。
(2)湖泊湿地建设:适当开展湿地保卫和修复工作,增加湖泊湿地面积,提高湿地的水质净化能力。
3. 健全管理机制(1)建立湖泊保卫规划:明确城市湖泊的保卫和治理目标,制定长期的保卫规划,明确责任部门和监管措施。
(2)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湖泊水质监测体系,定期对湖泊水质进行评估,准时发现问题并实行措施。
整治湖泊方法和措施
![整治湖泊方法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494795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e.png)
整治湖泊方法和措施摘要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湖泊面临着水质污染、湖泊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
因此,为了保护湖泊的生态环境和水质,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整治方法和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整治湖泊的方法和措施,包括水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综合管理等。
1. 水污染治理水污染是湖泊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减少水污染对湖泊的影响,以下几种常用的水污染治理方法和措施可以采取:•工业废水处理:加强对工业废水的治理,通过适当的处理工艺,去除污染物质,以减少工业废水对湖泊的直接排放。
•城市污水处理:建立完善的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对城市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并确保处理后的污水达到相关排放标准,避免对湖泊水质的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包括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改变农作物种植结构、推广生态农业等,以减少农业活动对湖泊的负面影响。
•湖泊周边工程治理:加强对湖泊附近的生活污水、雨水排放等治理,避免污水直接排入湖泊。
2. 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保护湖泊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湖泊生态修复方法和措施:•湖泊植被修复:通过引种适应性强的湖泊植物,加强湖泊的植被覆盖度,提高湖泊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湖泊水生生物修复:适时开展湖泊的水生生物引种计划,增加湖泊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湖泊沉积物处理:定期进行湖泊沉积物的清淤工作,以减少湖泊富营养化的倾向。
•生物防治:采取生物防治方法,控制湖泊中的有害生物,维护湖泊生态平衡。
3. 综合管理为了实现湖泊整治效果的长期维持,综合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湖泊综合管理方法和措施:•制定湖泊整治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湖泊整治规划,明确整治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为湖泊整治提供指导。
•建立湖泊监测系统:建立湖泊水质、生物多样性、水位等的监测系统,对湖泊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湖泊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增强公众参与湖泊整治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巢湖水环境治理实践与探索
![巢湖水环境治理实践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19ad3a0f03d8ce2f00662334.png)
玛 方
( 合肥市肥东县水务局 , 安徽 肥东
摘
2 3 1 6 0 0 )
要: 巢 湖是我 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 流域 面积 1 . 3 4 万k m 2 , 流域范 围经济 总量 占安徽省 比重超过 1 / 4 。合肥市把 巢湖生态环境
特别 是水环境治理作为突破 口, 用3 ~5 年 时间使水环境得到显著 改善 , 为 国家大 型湖泊治理 探索一条新 路。该文主要 介绍合肥 市巢湖水环境治理的实践与探索。
占安徽 省 比重 超过 1 / 4 。但 是 , 频 频 爆 发 的蓝 藻 和 劣
功能区, 实施水产养殖许可 , 推广健康养殖 。禁止畜 禽 养殖 。综合 治 理环 湖村庄 生态 环境 , 实现 生活垃 圾 定点收集、 及时清运 ,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 生活污 水集 中或分 散 处理 E ] 。控 制 外来 有 害 生 物 蔓延 , 保 护珍稀农业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农业名特优种质资源。
确 保湖 水水 质不 下 降 , 越冬 候 鸟不 减 少 , 湿 地功 能 不
衰退。 2 . 2 集约 发展 区
五类水 质 引起全 社 会 的强 烈 关 注 。为 了保 护 巢 湖 这 个 独 特资 源 , 合肥市于 2 0 1 2年 2月 出 台 了环 巢 湖 生 态农业 建 设 和发展 “ 十 二五 ” 规划 , 同时启 动 了一批 环 巢 湖水 环 境 治理 项 目[ 2 ] 。通 过 建 立生 态 农 业 环 境 监 测 管 理体 系 , 提高 监 管 能 力 。实 施 农 村 清 洁 工 程 、 农 村 能 源工 程 、 农 业 面源 污染 防治 工程 、 健康 养殖 工 程 、 绿 色植 保 工程 、 水 体修 复和 水土 流失 治理 等工 程建 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泊水环境治理与管理措施探索
摘要:分析目前湖泊水环境污染现状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水环境治理技术思路,同时从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治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同时提出应当加强湖泊水环境的管理工作及其管理范围。
关键词:水环境湖泊治理湖泊管理清淤技术
Abstract:Analysis of the lake wat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urrent situation, put forward the effective technology in water environment treatment train of thought,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ol scheme is feasibl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lake water environment and its management.
Key words:Water environment; Lake Management; Lake Management; Dredging technology.
1湖泊水环境污染现状
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污染较严重的湖泊由于内源污染负荷的存在,即使在来自湖泊外部的污染源,如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湖水的污染仍然得不到明显控制,主要原因为内源负荷的污染。
例如,根据太湖水污染监测结果表明,贡湖湾地区(修改为太湖)底泥释放TN占总污染量的18.5%,TP占总污染量的29.4%,即使将外来入湖污染全部控制,仅湖内底泥释放和动力作用下的再悬浮、溶出也将引起藻类的发生。
显然从试验结果表明,湖泊外源污染减少、水质改善后,底泥中污染物质也会增加一定强度的释放,污染底泥中的营养物质会重新释放进入水体,导致水质污染。
因此,在外源基本控制、水质逐步改善的同时,开展污染湖盆底泥疏浚已非常必要。
2湖泊水环境污染治理思路
2.1水源地保护是湖泊水环境治理的重要任务
湖泊流域洪水调蓄和水资源配置的主要水体,一般情况下湖泊环湖有众多水厂取水口。
而由于流域经济高速发展与水环境保护工作相对滞后的矛盾,湖泊水质污染与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
受入湖河流污染、湖泊自然生态破坏和有机底泥等影响,导致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蓝藻爆发,生态环境退化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威胁沿湖及流域供水安全和生态系统安全,制约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湖泊流域采取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从保护水源地出发,确定保障饮用水安全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湖泊治理规划时必须进一步优化水源地布局,完
善多水源供水体系,加快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建设饮用水安全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确保饮用水安全,同时要加强供水危机的防范和蓝藻暴发应急事件的处置工作。
规划实施饮用水,主要包括水源地改造和水源地保护区建设、多水源供水和区域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区域联合供水工程和供水设施深度处理改造等。
2.2采取湖面清理有利于改善水源地生态环境
近年来,湖泊的富营养化趋势不断恶化,湖泊生态系统也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
据中国科学院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的监测表明,湖泊的生态系统结构在迅速恶化,蓝藻水华暴发越来越严重。
表现在:(1)有些湖泊夏季出现严重蓝藻水华的面积不断扩张,一年中发生水华的时间在增加,水华暴发的灾害程度也在加重。
(2)湖泊水草的分布面积大幅度萎缩,水生植被的结构在恶化,大片水草枯萎,水草生态系统迅速的恶化。
(3)湖泊的营养盐浓度增高,富营养化加重的趋势并未被遏制。
水源地东北部堤段(修改为周边)芦苇、水草相对较多,但由于受到蓝藻暴发等因素影响,大量水草死亡、腐烂、堆积现象存在,局部出现沼泽化,生态体系非常脆弱。
因此,对湖泊的湖面采取清淤治理技术,清除沉积水草、有机淤泥,不仅可保护取水口的水质,也是恢复水源地湖岸生态环境的需要,有利于湖泊生态系统的改善。
2.3水源地底泥疏浚效果明显
对湖泊采取清淤治理技术,采用工程船携带封闭抓斗挖掘机施工,清淤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有机质含量高的、松软的、易悬浮和释放营养盐的表层底泥,而不是挖深湖盆,因此挖掘机的刀口改用无利齿的平口刀口;清淤的另一目的是削减取水口附近的沉水植被生物量,但需要保持外围水源地仍有沉水植被,因此为保护沉水植被不消失或完全破坏,清淤中采取条带式进行的方式,有意保留些漏洞、间隙带,以保护沉水植被的种籽库,加快其恢复。
清淤施工期间,为避免底泥扰动影响取水口水质,按设计要求在取水口周边悬挂土工布,并控制施工进度,加强水质监测,遇水质、湖流变化及时变更施工速度或暂停施工。
为了表明湖泊清淤治理效果,对某湖泊水源地水域进行了疏浚前、施工中及竣工后的调查、监测。
其中给出了清淤前后沉积物总磷含量比较图见图1所示。
清淤后表层底泥中有机质的含量普遍降低,清淤工程有效去除了大多数区域的沉积物有机质,对于降低太湖富营养化,以及预防水源地恶臭情况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清淤工程对沉积物中氮的去除效果不理想,但有效降低了磷的含量。
因此,从去除有机质中营养盐的角度看,清淤工程也产生了积极的效应,起到了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效果。
图1清淤前后沉积物总磷含量比较图
3湖泊水环境管理思路
3.1工程建设的湖泊水环境管理
保障湖泊水环境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减免工程兴建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改善湖泊生态水环境。
对湖泊水质采取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对于湖泊周边的工程建设施工时,采取尽量减小泥沙入河量,生活污水需经处理后排放,工区内修建厕所等措施。
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环保措施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落实环保投资。
制定湖泊周边施工区环境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
对于湖泊周边建设工程,采取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湖泊水环境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组织协调地方环保部门与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有关事宜一般环境问题。
施工后期,组织好施工区当属湖泊范围的生态环境恢复及建设。
3.2湖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
对于湖泊的水环境管理,现有管理机构堤闸管理所、乡镇水利站、农口管理办公室等应当满足工程管理设置的需求。
管理结构的管理范围根据水利工程管理的相关规定,湖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应当包括河道,堤防、护岸及绿化带;堤身,堤防临、背水坡青坎,防渗工程及护堤地;控制建筑物;附属工程设施;护岸护坡工程;管理区等。
同时为了有效地确保湖泊的生态水环境,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应当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对于湖泊工程的水环境管理所应开展以下工作:(1)制定湖泊水环境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
宣传贯彻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处理水事纠纷,维护正常工作秩序。
(2)在管理和保护湖泊水环境范围内,禁止乱倒垃圾、乱占河滩、乱采砂石、乱修建筑物等活动,督促清淤清障,保障安全行洪;同时应当采取措施加强采砂管理,规定砂石开采范围,发放砂石开采证,制定收取管理费办法。
严格执行湖泊水污染防止条例,除要求工业污染源治理达标外,更要采取切实措施,控制生活和农业污染,加快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大力推广生态农业等;为防止污染源超标排放、网箱养殖等行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和破坏,各水厂取水口按各地实际情况指定具体防护规定,重点实施湖泊水源地取水口保护等工程,并制定饮用水水源地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
3.3水环境治理期间的管理
湖泊水环境治理施工期间会对周边水环境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因此,应加强环境的检测工作,监督管理范围内的环境卫生和水环境的监测,将各项环境指标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不利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1)湖泊水环境治理将由于湖底土质的扰动引起水体混浊是暂时的,随着
工程的结束而消失,施工时应控制施工强度,并在取水口外围悬挂土工布,确保不影响取水口水质。
施工船舶须选用配备油水分离系统的设备,含油舱底水应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2)湖泊水污染的清淤有利于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但另一方面也将底泥中所含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一并清理,特别是沉水植物。
为此进行湖泊水环境治理时,疏浚时应采用预留间隙带,保留有沉水植物种籽库,利用植物的自身的繁殖能力、动物的迁移能力,湖荡底部生物资源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恢复。
4结语
针对湖泊水环境污染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湖泊治理思路,建议将湖泊纳入整体防洪排涝系统统一规划,同时提出湖泊水环境的管理维护,加大建设管理力度,为湖泊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卢峥,苏鹤.对湖北省大型湖泊治理的思考[J].陕西建筑,2009,23(05):31-33.
[2] 谢进杰.水资源管理湖泊治理[J].中外建筑,2008,26(01):101-103.
[3] 缪正兵.富营养化湖泊治理与湖泊管理国际讨论会在云南昆明召开[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2,(09):18-19.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