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宁波市慈城镇总体规划(2010-2030)批后公布
《宁波市慈城镇总体规划(2010-2030)》(批后公布)《宁波市慈城镇总体规划(2010-2030)》已获市政府批准,现予以公布。
一、背景1.1编制背景宁波市政府确定慈城镇为宁波市七个卫星城之一,成为下一阶段宁波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心;同时“六个加快”宁波重大推进计划的战略部署以及“强镇扩权”浙江省体制改革亮点等一系列城市改革、转型、提升的政策指引下,慈城镇正面临着全新的历史机遇,为适应新的发展背景及形势、政策要求,适时跟进、积极应对,特编制本规划。
1.2社会发展背景(1)社会总趋势:三个“倒逼”中的转型提升(2)城市新价值:快速城市化后追求人本精神的回归二、慈城的战略性资源优势人文 + 生态 + 区位三、在不同层次空间的价值与地位慈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是宁波都市区面向全球的特色门户;是长三角全球城市区域的边际节点城市;处于宁波市域最重要的经济、生态、文化、城镇集聚带上,是重要的战略性空间;处于都市成长区,接受部分外溢功能,同时又是中心城转型升级的有益补充。
能成为周边区域“功能凝聚、价值提升”,“跨界增长”的高地。
四、发展目标依托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区域格局中具有战略性的区位优势,实现“开放整合提升、全域一体发展”,构建古城风貌凸显、现代服务经济集聚、产业高端发展的人文展示区、文化产业繁荣区、新兴产业引领区、幸福和谐典范区。
五、形象策划人文绿心、古城新韵。
六、城镇性质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以都市休闲、山水宜居、高新产业集聚为主导的新兴卫星城市。
七、城镇规模至2030年末,慈城镇域人口为23万人;镇建成区为20万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22平方公里;人均城镇建设用地110平方米/人。
八、产业发展总体上形成“二大体系,四个重点领域”的产业发展策略,即以心灵诉求为导向构建心灵产业体系和以转型提升为导向构建高附加值制造业体系,分为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四个重点领域。
宁波北仑白峰片区(BLBF01)控制性详细规划 法定文本
宁波北仑白峰片区(BLBF01)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前公示为促进我区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利用土地,改善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要求,我局组织开展了《宁波北仑白峰片区(BLBF01)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目前该规划已成稿,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在规划报送审批之前,我局将规划方案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13年5月14日至2013年6月13日,共计30天,在此期间,欢迎广大市民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以书面形式反馈,便于我局汇总和整理。
联系电话:0574-********通信地址:宁波市北仑区长江路1166号行政大楼宁波市规划局北仑分局电子邮箱:ghj@邮编:31580001、总则1.1规划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一步深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所确立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整合北仑资源,协调白峰镇区与峙北工业区项目的功能,明确本编制区未来发展方向及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更好地协调各专业、各部门的需求和规划管理的要求,特编制本控制性详细规划。
1.2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GB50180-93;(4)《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7.10;(5)《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6)《宁波市北仑片分区规划(2006~2020)》;(7)《宁波市北仑区区域空间发展战略研究》;(8)《宁波市北仑区规划编制单元研究》;(9)《北仑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研究》、《宁波市北仑区河网水系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10)《宁波市白峰镇总体规划(2008~2030)》;(11)涉及城乡规划建设的其他法律、法规;(12)其他相关的标准规范及规划文件等。
1.3规划范围白峰镇区位于宁波市北仑区东部,地处穿山半岛,距宁波市区43公里,距北仑中心新碶街道15.5公里。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一、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1999年国务院批准的《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对宁波城市发展和建设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经过近十年的实施,规划目标基本实现。
为指导和适应新世纪宁波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把宁波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城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进行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第二条规划依据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涉及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国家近期有关城市规划的政策、规定、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经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宁波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20》及其他相关规划。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立足长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合理安排城乡空间;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使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以及防灾减灾能力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长期和谐稳定;坚持现代化的原则,建立相应的现代化设施建设标准;处理好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营造兼具江南水乡与现代港城的城市个性,形成江、河、湖、港、桥融为一体的城市风貌特色。
第四条规划重点进行城市环境容量分析(土地、水、环境),清晰城市发展门槛限制条件,科学、合理地预测城市规模;明确宁波在全国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地位,确定用地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研究城市综合交通设施,统筹安排路网场站;研究并确定城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和布局。
第五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市区、中心城三个层次。
市域即宁波市行政辖区,面积9365平方公里,重点研究城镇发展战略、城镇体系结构、都市区空间形态结构、市域基础设施布局及重点发展城镇等。
市区为宁波市市区行政区域,也是城市规划区范围,面积2560平方公里,该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实行统一规划与管理。
宁波市鄞州区集士港镇总体规划(2010-2030)
《宁波市鄞州区集士港镇总体规划(2010-2030)》(批后公布)一、概述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六个加快”战略部署和关于卫星城市发展的战略要求,更好地推进鄞西片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集士港镇与宁波中心城区的联动开发和对接融合,依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特编制集士港镇总体规划。
二、功能定位集士港镇的功能定位为:宁波中心城区西门户,融合生态住区、区域公共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及生态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卫星城市。
三、发展规模集士港镇近期2015年规划总人口为10.0万人,远期2030年规划总人口为20.0 万人。
规划近期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12.09平方公里,远期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22.02平方公里。
四、用地布局本规划的规划结构为:一心二轴五区多片。
一心:卫星城中心,位于春华路(联丰路)与集古路交叉口,并沿集古路向南北适度延伸;二轴:春华路(联丰路)和集古路城市发展轴,一是春华路(联丰路)城市发展轴,向东连接宁波市三江口城市中心,向西串联横街镇,二是集古路卫星城发展轴,向南串联古林镇,向北连接高桥镇;五区:四明山休闲旅游度假区、卫星城三个居住区和望春工业园区;多片:包括三个近郊大型商贸服务业区块和四明山新农村社区、桃源湾旅游休闲度假区、山谷创意园、湖泊河休闲山园等。
产业布局放在宁波中心区乃至宁波大都市区的经济大格局中来考虑,特别考虑与周边区域相衔接。
统筹考虑与周边三镇的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从而进行合理布局,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充分开发、城乡产业联动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
一产:绕城高速以西一产功能保留提升,形成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园。
二产:保留完1善现状工业园区,依托临空产业发展机遇加快产业升级,形成完整的产业园区。
三产:在卫星城核心及居住区中心布置大型商业服务、休闲娱乐以及部分商务办公等生活生产服务功能,引领产业转型、提升城市形象;在鄞州大道、广泽路、秋实路(甬金高速连接线)等主要对外交通道路沿线预留布置专业市场、汽车4S店、奥特莱斯、物流、职业教育培训、科研创新等郊区化产业功能,丰富生产型服务业功能及类型;在四明山区及绕城高速以西平原地区,结合景观优势规划预留休闲度假设施用地,提升城市的休闲度假服务功能。
宁波三江六岸拓展提升总体规划公示材料
《宁波市三江六岸拓展提升总体规划》公示材料一、规划背景三江是宁波的母亲河,是宁波地域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和骨干,承载了宁波城市“商、港、水”的文化精髓,传承了宁波以港兴市的历史文脉。
一直以来,我市十分重视三江六岸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
先后开展了“三江六岸”城市设计、百里文化长廊规划等总体层面的规划以及湾头、甬江东岸、甬江北岸、鄞奉片区、长丰片区等沿江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了宁波大剧院、老外滩、和义大道、宁波书城、滨江公园等一系列滨江重要公共建筑和公共开放空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由于战略统筹不足,分区段设计多,整体布局考虑不足,关注开发多,关注生态文化不足,形态设计多,对体制机制研究不足,缺乏一个统筹纲领性的战略规划。
当前,按照市委市政府所做出的“六个加快”和“中心城品质提升”的战略部署,宁波将更加注重提升城市品质,更加注重提高城市软实力。
作为宁波城市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开敞空间,三江六岸开发建设将作为城市转型升级、建设美丽宁波、促进生态文明、弘扬城市文脉的重要抓手。
为进一步从总体层面加强对三江六岸的规划引领作用,规划以统筹整合、转型提升为重点开展了《三江六岸拓展提升总体规划》。
统筹整合是指从三江流域全局的角度来审视、协调现有的各市县、片区规划,通过整合,形成区域统一协调的发展方向,形成合力,突出重点,推动有序发展。
转型提升是指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要求出发,转型提升原三江农业灌溉、工业码头等功能,更关注生态、关注文化、关注民生福利,更关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谋划“三江走廊”所代表的城市品牌形象和软实力的提升,谋划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希望藉由《三江六岸拓展提升总体规划》,能够引领城市空间优化、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生态、文化、品牌形象塑造,使三江六岸真正成为宁波城市转型提升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真正成为“市民之江、城市之魂”。
二、主要规划内容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分为外围流域段和中心城区段。
41宁波市鄞州区城乡空间布局规划...
第一章项目概况1.宁波市鄞州区概况1.1 区位鄞州区位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南翼,浙江省东部沿海。
疆域在东径121°08′-121°54′,北纬29°37′-29°57′之间。
版图轮廓呈蝴蝶状,从东、西、南三面紧围宁波老市区,西北与西部与余姚接壤,南部紧邻奉化,东南临象山港与象山隔水相望。
东西向最大长度74公里,南北最大宽度32.3公里。
区界周长269公里,其中有海岸线25.66公里。
全区总面积1380.54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327.04平方公里,象山港水域面积53.5平方公里。
1.2 自然概况鄞州区境内的大地构造属闽浙地盾的东北部,地层分布以中生代的火山岩居多。
境内地貌东南部与西部为丘陵与山地,中部为宽广的平原,总形势呈马鞍形。
东南部丘陵山地面积为375.48平方公里,有太白、福泉、金峨诸山,以太白山最高,主峰高程海拔656.9米。
西部丘陵山地面积353.98平方公里,属于括苍山系天台山脉的四明山,绵亘数县,从西向东插入本区西部,层峦迭嶂,诸峰雄峙,最高峰奶部山海拔高程915米。
中部位为奉化江两岸,总面积532.60平方公里,并以奉化江为界分为鄞东南平原和鄞西平原两部分。
这里平畴无垠,绿原广袤,河渠如网。
鄞州区海域分布于区域的最东端,属象山港海湾的一部分,其东北为北仑区海域,西南为奉化市海域,东南为象山县海域。
鄞州区地处低纬度带,属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过渡区域的季风气候区,因濒临东海又带有海洋性气候特征。
本地四季分明,夏无酷热,冬无严寒,热量较充足,雨量丰沛,冬夏季风交替显著。
全年无霜期238天,年平均气温16.2℃。
年平均降水量1386.2毫米,总蒸发量1303.4毫米,相对湿度82%。
本区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久雨、伏旱、寒潮和霜冻等。
1.3 资源概况鄞州区土壤大体可分三类:东南部沿海地区多盐碱土,宜种棉花;中部平原地区属水稻土,适合种水稻、席草等;西部山区多黄壤,缺少有机质,宜种茶叶、竹木、果树、杂粮。
(完整版)宁波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程-宁波国家高新区
宁波国家高新区GX06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定文件01、总则1.1规划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一步深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所确立的发展目标,明确本编制区未来发展方向及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更好地协调各专业、各部门的需求和规划管理的要求,特编制本控制性详细规划。
1.2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GB50180-93;(3)《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7.10;(4)《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5)《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区规划(2007-2020)》;(6)各类专项(专业)规划;(7)涉及城乡规划建设的其他法律、法规;(8)其他相关的标准规范及规划文件等。
1.3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GX06地块位于高新区中东部,北至江南路,南到凌云路,西起冬青路,东至规划的东环北路,规划面积约为239.2公顷。
1.4规划期限本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保持一致,规划基准年为2008年。
1.5规划成果本规划成果包括法定文件、技术管理文件和附件三大部分。
法定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控制内容,包括法定文本和法定图件;技术管理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技术控制内容,包括技术管理文本、图纸和图则;附件是对规划内容和规划过程的必要补充和说明,包括研究报告、规划编制与修改情况说明等。
1.6法律效力本规划经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生效,并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本规划由宁波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1.7其他规定技术管理文件的所有内容应遵循法定文件的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应遵守《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暂行规定》。
02、功能定位、发展目标、控制规模和规划结构2.1功能定位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现状分析、因素分析,确定本区的功能定位为:梅墟工业改造及配套生活居住区。
2.2发展目标根据功能定位及用地布局,确定本区的发展目标为:逐步改造梅墟老工业区,使之成为适应高新区未来发展需要的产业制造区,同时完善相应的居住配套设施。
宁波市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市区)(批后公布)
宁波市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市区)(批后公布)前言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等重要会议均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方针的重要内容,强调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宁波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高度重视宁波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把加快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宁波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作为实现“两个基本”目标、建设“四好示范区”的重大战略任务,并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健全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机制。
2015年3月18日,《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修订)》获国务院批复,批复明确要求“加强各类生态功能区的分级分区保护,构筑‘连山、串城、面海’网络化的整体生态安全格局”,“对重要生态功能区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列入禁建区,制定保护措施并严格执行”。
为贯彻落实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落实国务院《关于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加快建设“美丽宁波”,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湿地保护管理规定》、《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结合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开展我市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强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空间管控。
第一章总则第1条目的与意义(一)贯彻落实国家要求,维护城乡生态安全格局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生态功能保护的基线、环境质量安全的底线、自然资源保护的铁线,已经成为继耕地之后第二条上升到国家安全高度的红线,承担着保障城乡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职能。
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要以落实国家战略为基本要求。
(二)保护城乡生态环境,强化市域空间管制要求编制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要严格禁止在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进行与生态功能不符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落实“三区四线”的市域空间管制要求,建立空间开发的硬要求和底线屏障,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提升生态系统功能。
宁波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 24 56 78 10 1113 16 20 2223242627283032137 238 339 440 541424549 7552006202019972010200620209695.51358.7720052020 200620102005 68808620809565983 36113652872131038101422240225595150427 34944835753190819972010981401996742005 177 1.43529825100433002005556.72449.3466.51336.3334.923.11740878102005230201020202269002226001970002010 202014378115136511019511920012193255798361170931201020208361 22637201020202005141135 130********200556.5535.3619.892010 202020051202069679220058706151365*********121394 20052903320202226006796336703053709202011920032165 200525491242800506202032628605002714830225431.212310913511.312333450334.5123223659 23.0123197200123314200123571017001234400012329860012343210012321800123132105123435568 1237680661233812 1225519017447197200700762321242800 25062005213.4121.4163264.97358.77 2020311.90202049.71 311.901234515.52123431.351.2.3616640182020117217447 13260010667 2678046 123456完善节约集约用地评价考核机制,适时开展城市、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考核。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新)
一、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1999年国务院批准的《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对城市发展和建设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经过近十年的实施,规划目标基本实现。
为指导和适应新世纪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把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城市,依据《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进行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第二条规划依据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及涉及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和标准;国家近期有关城市规划的政策、规定和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经国务院批准的《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20》及其他相关规划。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立足长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合理安排城乡空间;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使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承载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长期和谐稳定;坚持现代化的原则,建立相应的现代化设施建设标准;处理好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营造兼具江南水乡与现代港城的城市个性,形成江、河、湖、港、桥融为一体的城市风貌特色。
第四条规划重点进行城市环境容量分析(土地、水、环境),清晰城市发展门槛限制条件,科学、合理地预测城市规模;明确在全国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地位,确定用地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研究城市综合交通设施,统筹安排路网场站;研究并确定城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和布局。
第五条规划围规划围分为市域、市区、中心城三个层次。
市域即市行政辖区,面积9365平方公里,重点研究城镇发展战略、城镇体系结构、都市区空间形态结构、市域基础设施布局及重点发展城镇等。
市区为市市区行政区域,也是城市规划区围,面积2560平方公里,该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实行统一规划与管理。
中心城围包括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是本次总体规划的重点地域,控制围600平方公里。
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概要(批前公示)
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概要(批前公示)为进一步深化完善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科学指导新区开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要求,我局组织编制了《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目前该规划阶段性成果已形成。
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在报送审批之前,我局将杭州湾新区总规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10年10月29日-2010年11月28日,共计31天。
在此期间,欢迎公众提出宝贵意见,我局将依法予以研究和处理,并将修改情况附于审批材料上报市政府。
用地布局规划图一、基本情况杭州湾大桥通车大大拉近了上海与浙江东部地区的时间距离,推动沪浙一体化进程。
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杭州湾大桥桥头地区,在长三角结构中也由“边缘”转为“门户”,成为沪浙沟通的核心地区,这一区域地位的改变推动该地区各类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将日益频繁。
2009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陆域面积23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0平方公里,将成为宁波乃至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新平台。
并提出该地区将建设成为国家统筹协调发展的先行区、长三角亚太国际门户的重要节点区、浙江省现代产业基地和宁波大都市北部综合性新城区。
区位图二、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特点总规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贯彻落实省海洋经济大平台建设和宁波城市发展战略部署,提升宁波杭州湾新区功能地位,创新发展方式,探索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友好、文化鲜明的新区发展模式。
规划重点是对功能定位、空间布局、支撑系统、分区指引作深入的研究分析。
在总规编制过程中,主要把握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注重生态特色,基于杭州湾特有的生态环境,做好可持续发展的保护开发;二是注重新区与余慈地区的统筹发展,既关注自身发展又做好区域合理分工;三是注重新区城市化与产业集聚的联动,特别关注产业提升与导入和新城开发建设时序安排的关系;四是尊重现状和挖掘地域文化,科学安排新城用地结构和规模,结合水资源等环境特色做好城市设计。
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概要(批前公示)
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 (2010-2030 )概要(批前公示) 为进一步深化完善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科学指导新区开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要求,我局组织编制了《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 2010-2030)》前该规划阶段性成果已形成。
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在送审批之前,我局将杭州湾新区总规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10 年10 月29 日-2010 年1 28 日,共计31天。
在此期间,欢迎公众提出宝贵意见,我局将依法予以研究和处理,并将修情况附于审批材料上报市政府。
用地布局规划图?一、基本情况杭州湾大桥通车大大拉近了上海与浙江东部地区的时间距离,推动沪浙一体化进程。
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杭州湾大桥桥头地区,在长三角结构中也由“边缘”转为“门户”,成为沪浙沟通的核心地区,这一区域地位的改变推动该地区各类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将日益频繁。
2009 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陆域面积235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0 平方公里,将成为宁波乃至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新平台。
并提出该地区将建设成为国家统筹协调发展的先行区、长三角亚太国际门户的重要节点区、浙江省现代产业基地和宁波大都市北部综合性新城区。
区位图二、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特点总规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贯彻落实省海洋经济大平台建设和宁波城市发展战略部署,提升宁波杭州湾新区功能地位,创新发展方式,探索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友好、文化鲜明的新区发展模式。
规划重点是对功能定位、空间布局、支撑系统、分区指引作深入的研究分析。
在总规编制过程中,主要把握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注重生态特色,基于杭州湾特有的生态环境,做好可持续发展的保护开发;二是注重新区与余慈地区的统筹发展,既关注自身发展又做好区域合理分工;三是注重新区城市化与产业集聚的联动,特别关注产业提升与导入和新城开发建设时序安排的关系;四是尊重现状和挖掘地域文化,科学安排新城用地结构和规模,结合水资源等环境特色做好城市设计。
宁波2025实施方案
宁波2025实施方案宁波,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城市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未来。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宁波市政府制定了宁波2025实施方案,旨在推动宁波城市建设和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首先,宁波2025实施方案将着力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在城市交通方面,将加大对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的投入,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拥堵问题。
在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加强设施更新和改造,提高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其次,宁波2025实施方案将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宁波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同时,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提高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水平和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再次,宁波2025实施方案将重点推进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入,加强对空气、水质等环境污染的治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同时,加强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和修复,推动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最后,宁波2025实施方案将注重城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同时,推动社会文化建设,丰富城市文化生活,提升城市软实力和吸引力。
总之,宁波2025实施方案将全面推动宁波城市建设和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形象,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相信在宁波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宁波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修订)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修订)《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修订)》已获得了国务院批复,现将总规主要内容公布如下:一、编制目的《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作为指导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较好地引导和促进了宁波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随着区域发展背景的重大变化,宁波城市面临着新的发展问题,为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行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
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范围为宁波市行政辖区,面积9817平方公里,重点研究区域协调、市域空间结构、市域基础设施布局及重点城镇发展等。
中心城区范围包括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是本次总体规划修改的重点地域。
中心城区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市区行政区域,面积2560平方公里,该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实行统一规划与管理。
三、规划期限本次总规修改期限至2020年。
四、城市性质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五、城市职能国际贸易物流港、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对外贸易口岸、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核心。
六、城市规模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395万,城市建设用地420平方公里。
七、市域空间布局1.市域总人口和城市化水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000万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75%以上。
2.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核两翼、两带三湾”多节点网络化市域空间格局。
其中一核为宁波市区;两翼为由余姚市、慈溪市和杭州湾新区组成的北翼和由奉化市、宁海县和象山县组成的南翼;两带为东部滨海城镇产业带和西部山区生态人居带;三湾为杭州湾、象山港和三门湾;节点为卫星城、中心镇和新市镇。
一核由宁波中心城区、外围组团及近郊城镇组成。
重点发展行政办公、航运服务、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信息科技、风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促进转型升级,提高城市集聚辐射能级,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
宁波高新区GX08地块法定文本
宁波国家高新区GX08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定文件01、总则1.1规划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一步深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所确立的发展目标,明确本编制区未来发展方向及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更好地协调各专业、各部门的需求和规划管理的要求,特编制本控制性详细规划。
1.2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GB50180-93;(3)《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7.10;(4)《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5)《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区规划(2007-2020)》;(6)各类专项(专业)规划;(7)涉及城乡规划建设的其他法律、法规;(8)其他相关的标准规范及规划文件等。
1.3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GX08地块位于世纪大道西侧,规划范围北至江南公路,南到通途路,西起福明路,东到世纪大道,规划面积约为1.12个平方公里。
1.4规划期限本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保持一致,规划基准年为2008年。
1.5规划成果本规划成果包括法定文件、技术管理文件和附件三大部分。
法定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控制内容,包括法定文本和法定图件;技术管理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技术控制内容,包括技术管理文本、图纸和图则;附件是对规划内容和规划过程的必要补充和说明,包括研究报告、规划编制与修改情况说明等。
1.6法律效力本规划经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生效,并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本规划由宁波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1.7其他规定技术管理文件的所有内容应遵循法定文件的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应遵守《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暂行规定》。
02、功能定位、发展目标、控制规模和规划结构2.1功能定位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现状分析、因素分析,确定本区的功能定位为:现代生活宜居地区。
2.2发展目标根据功能定位及用地布局,确定本区的发展目标为:充分发挥本片区的区位优势,利用产业改造提升的建设机遇,通过积极的综合开发和住区建设,实现环境提升和面貌改善,塑造设施完备、环境友好的集生活与商业于一体的综合区。
【规划】宁波市江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关键字】规划宁波市江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2006年-2020年)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一月目录第三十七条整治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十八条规划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十九条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十条村庄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十一条整治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十二条耕地占补平衡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与管理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十三条严格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十四条形成集约节约用地新机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一、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1999年国务院批准的《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对宁波城市发展和建设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经过近十年的实施,规划目标基本实现。
为指导和适应新世纪宁波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把宁波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城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进行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第二条规划依据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涉及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国家近期有关城市规划的政策、规定和宁波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经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宁波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20》及其他相关规划。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立足长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合理安排城乡空间;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使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承载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长期和谐稳定;坚持现代化的原则,建立相应的现代化设施建设标准;处理好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营造兼具江南水乡与现代港城的城市个性,形成江、河、湖、港、桥融为一体的城市风貌特色。
第四条规划重点进行城市环境容量分析(土地、水、环境),清晰城市发展门槛限制条件,科学、合理地预测城市规模;明确宁波在全国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地位,确定用地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研究城市综合交通设施,统筹安排路网场站;研究并确定城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和布局。
第五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市区、中心城三个层次。
市域即宁波市行政辖区,面积9365平方公里,重点研究城镇发展战略、城镇体系结构、都市区空间形态结构、市域基础设施布局及重点发展城镇等。
市区为宁波市市区行政区域,也是城市规划区范围,面积2560平方公里,该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实行统一规划与管理。
中心城范围包括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是本次总体规划的重点地域,控制范围600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期限总体规划期限为2004年至2020年。
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2004年至2010年,对若干重大问题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第七条成果组成本规划由总体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说明书、专题研究报告、基础资料)三部分组成。
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以下黑体字为规划强制性内容。
第八条法律地位本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后,将作为宁波城市发展与建设的技术性行政法规,凡在城市规划区内从事城市空间资源利用的一切行为均应遵守本规划。
二、城市发展目标第九条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到2020年,经济和社会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发展协调,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现代化都市格局基本形成,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地位牢固确立。
力争在2020年前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
第十条经济发展目标到2020年,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发展环境更加优越,市场经济体系更加完善,产业结构和布局更趋合理,产业配套协作协调顺畅,农业稳定发展,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城市功能和国际化程度大大提高,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地位牢固确立,成为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浙江省对外开放窗口。
第十一条社会发展目标到2020年,建成社会风尚良好、环境优美、文化繁荣、社保健全、人民生活安康的现代文明城市,确立浙江省高教和科研副中心的地位,更好地体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
第十二条建设发展目标加快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形成完善的城镇体系结构,拥有先进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城市管理规范有序。
到2020年,人均居住面积达20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15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小于12平方米,城市化水平达70%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中心城大气环境质量基本达到二级标准。
通过20年左右时间,把宁波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兼具国际港口和江南水乡特色的生态型现代化城市。
三、城市性质与规模第十三条城市性质与职能城市性质: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职能: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对外贸易口岸;浙江省对外开放窗口和高教、科研副中心;东南沿海重要风景旅游城市。
第十四条人口规模2010年市域常住人口730万,中心城实际居住人口200万,城市化水平64%;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810万,中心城实际居住人口250万,城市化水平70%以上。
第十五条用地规模中心城城市建设用地2010年267.2平方公里,其中三江片154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9.4平方米,北仑片82.1平方公里,镇海片31.1平方公里;2020年中心城城市建设用地329平方公里,其中三江片18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6.4平方米,北仑片100平方公里,镇海片41平方公里。
四、市域第十六条城镇发展战略因地制宜,高效利用市域空间资源,引导人口、产业适度向中心城市、二级中心城市、中心镇集聚,促进城乡空间协调、有序发展。
重点发展北部都市区。
充分利用港口、技术、资本优势,加快产业创新,优化空间结构,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
扶植和培育区域二级中心城市。
发挥二级中心城市的区域中心作用,促进各要素集聚,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经济实力。
加强中心城镇建设。
大力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努力促使城镇发展从数量向质量转变。
择优加强中心镇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集聚生产要素。
把区位、交通、经济基础好且相对独立的重点城镇向小城市推进,城郊城镇纳入城市的发展空间,与中心城市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第十七条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规划形成以宁波中心城为中心,二区、T轴为主体的面向杭州湾的开放式空间布局结构。
二区即以余姚南部四明山麓前沿至东钱湖、穿山半岛为分界线,形成北部都市区、南部生态发展区。
T轴为杭州湾南岸滨海线与沿海国道等交通干线构成的T字型发展带。
北部都市区是宁波城市化发展的重点地区,重点发展港口、制造业、物流及金融、商贸、信息、科技、风景旅游等第三产业。
规划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沿杭州湾南岸及滨海线形成带形组团城市结构。
以高速公路、轨道交通为纽带,卫星状小城镇为组团,实现网络互动,整体发展。
南部生态发展区是城市水源涵养地,重要的生态生产基地。
重点发展风景旅游、水产养殖加工和机械电子等与生态环境、风景旅游无矛盾产业。
规划以宁海县城、象山县城为中心,西店—宁海县城—岔路,象山县城—石浦两条城镇发展纵轴及象山县城—宁海县城发展横轴组成点轴型结构。
第十八条城镇规模等级城镇规模等级分6级:Ⅰ级人口200万以上(宁波中心城)、Ⅱ级人口20-50万(余姚、慈溪、奉化、宁海、象山)、Ⅲ级人口10-20万(周巷、观海卫、石浦)、Ⅳ级人口5-10万(泗门、慈城、溪口、集士港)、Ⅴ级人口3-5万(11个)、Ⅵ级人口3万以下(36个)。
规划中心镇人口不小于3万,一般建制镇人口原则上不小于1万。
第十九条城镇职能等级城镇职能等级分5级:中心城(都市区核心),余慈地区、奉化—鄞南(都市区外部组团),二级中心城市(宁海、象山),中心镇(泗门、梁弄、周巷、观海卫、慈城、集士港—横街—古林、咸祥—瞻岐—塘溪、溪口、莼湖、西店、岔路—前童—桑洲、石浦、西周)、一般建制镇(41个)。
第二十条都市区空间形态都市区由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慈溪行政区域及鄞州、奉化、余姚部分区域组成,用地面积4036.7平方公里。
都市区空间以上林湖—杜湖—九龙湖地区生态绿地为绿心,呈环型带状组团式布局结构。
宁波中心城由三江片、北仑片、镇海片组成,沿交通干道形成余姚中心城市(含姚北新区)、慈溪中心城市(含杭州湾新区)、泗门、周巷、观海卫、奉化中心城市等组团,各组团之间保证1000米以上的生态隔离绿带。
第二十一条余慈组团余慈组团由余姚中心城市(含姚北新区)、慈溪中心城市(含杭州湾新区)组成。
余姚中心城市主要向北发展,并适当向东发展,慈溪中心城市以向北、向东发展为主,控制向西、向南发展。
该组团是杭州湾南岸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物流基地。
到2020年,余慈组团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达到100万。
第二十二条奉化—鄞南组团奉化—鄞南组团由奉化市区和鄞州姜山—洞桥组成。
其中大桥、江口与西坞相向发展,姜山—洞桥主要向东、向西发展。
该组团工业应优先发展服装、机械及高新技术产业,是城市重要的高新工业用地的后备区。
到2020年,组团内实际居住人口达50万左右。
第二十三条重点城镇1、宁海县城(宁海城关、梅林、桥头胡):南部区中心城市之一,重点发展轻纺、机械等工业。
202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30万,人均建设用地按100平方米控制。
宁海城关、梅林、桥头胡相向发展,形成三片组团式布局结构。
2、象山县城(丹城、爵溪):南部区中心城市之一,重点发展海洋产业。
202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30万,人均建设用地按100平方米控制。
丹城与爵溪相向发展,形成组合式布局结构。
3、中心镇(13个)为加强中心镇的集聚与辐射功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条件的城镇进行合并或走集团式城镇的道路。
①周巷:慈溪西部区中心城镇,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食品基地。
2020年实际居住人口10-15万,人均建设用地按100平方米控制。
②观海卫:慈溪东部中心,工贸与旅游城镇。
2020年实际居住人口10-15万,人均建设用地按100平方米控制。
③泗门:余姚北部中心城镇,主要发展轻加工业。
2020年实际居住人口5-10万,人均建设用地按100平方米控制。
④梁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余姚南部山区中心城镇,革命纪念地及旅游城镇。
2020年实际居住人口3-5万,人均建设用地按100平方米控制。
⑤慈城:宁波市区近郊城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2020年实际居住人口5-10万,人均建设用地按100平方米控制。
⑥集士港(古林、横街):宁波市区近郊城镇,鄞州西部中心,主要发展地方农副产品加工。
2020年实际居住人口5-10万,人均建设用地按100平方米控制。
⑦咸祥(瞻岐、塘溪):宁波市区远郊城镇,鄞州东南中心城镇,重点发展海洋产业。
2020年实际居住人口3-5万,人均建设用地按100平方米控制。
⑧溪口:全国著名风景旅游城镇,奉化西部中心。
2020年实际居住人口5-10万,人均建设用地按100平方米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