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统计年鉴2012分行业煤炭消费总量

合集下载

中国历年能源消耗量

中国历年能源消耗量

4-2能源消费总量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1980-2012年)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ERGY CONSUMPTIONPER 10000 YUAN GDP (1980-2012)单位:万吨标准煤注:1.本表能源消费量指标按等价值计算,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按可比价计算2.2000年及以前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按当年价格计算;2000年以后按可比价格计算,可比价格每五年调整一次基期,更换基年份计算两个可比价数据,括号内数据是按新基期价格计算Note: a) The index of enery consumption in this table is at equalance prices.Rate of Energy Consumption perat comparable prices.b) Energy Consumption per 10000 yuan GDP befor 2000 was calculated at the price of that year; figures after comparable price. The base period of comparable price is changed every five years. Two figures at comparabl for the year in which the base period is changed.Figures in brackets were calculated at the price of new ba一次基期,更换基期Energy Consumption per 10000 yuan GDP were calculatedfigures after 2000 were calculated at o figures at comparable price were calculated at the price of new base period.。

2011年和2012年中国区域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2011年和2012年中国区域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其中:

式中: FCm NCVm EFm m
电网 i 覆盖的地理范围内用于发电的化石燃料 m 的消费量,t 或 m3 化石燃料 m 的平均低位热值,GJ/t 或 GJ/m3 化石燃料 m 的 CO2 排放因子(由公式(3)计算得到),tCO2/TJ 发电消费的化石燃料种类
其中:

式中: CCm OFm
2011 年和 2012 年中国区域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为规范地区、行业、企业及其他单位核算电力消费所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确保结果的可比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组织国家应对气候变 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研究确定了中国区域电网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并征询了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相关机构和专家一致认为基础数据真实、计算 方法合理、计算结果可信。现将计算过程及结果公布如下,可供政府、企业、高 校及科研单位等核算电力调入、调出及电力消费 CO2 排放量时参考引用。
二、排放因子计算方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式中:
1
EFgrid, i Emgrid, i
EFgrid, j Eimp, j, i EFk Eimp, k, i Egrid, i i j k
区域电网 i 的平均 CO2 排放因子,kgCO2/kWh 区域电网 i 覆盖的地理范围内发电产生的 CO2 直接排放量(由公式(2)计算得 到),tCO2 向区域电网 i 净送出电量的区域电网 j 的平均 CO2 排放因子,kgCO2/kWh 区域电网 j 向区域电网 i 净送出的电量,MWh 向区域电网 i 净出口电量的 k 国发电平均 CO2 排放因子,kgCO2/kWh k 国向区域电网 i 净出口的电量,MWh 区域电网 i 覆盖的地理范围内年度总发电量,MWh 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和南方区域电网之一 向区域电网 i 净送出电量的其他区域电网 向区域电网 i 净出口电量的其他国家

2012年河南统计年鉴目录

2012年河南统计年鉴目录

河南统计年鉴2012 目录一、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简要说明1-1 全省行政区划(2011年底)1-2 各市、县(市、区)名称(2011年底)1-3 自然资源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综合简要说明2-1 河南省主要统计指标居全国位次2-2 河南省主要统计指标占全国比重2-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和速度指标2-4 “十六大”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和速度指标2-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指标2-6 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人均水平2-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比例和效益指标2-8 按三次产业分的基本单位数及构成2-9 历年分行业法人单位数2-10 各市按三次产业和机构类型分法人单位数(2011年) 2-11 各市分行业法人单位数(2011年)2-12 各市按登记注册类型分企业法人单位数(2011年)2-13 “三上”法人单位数(2011年底)2-14 产业集聚区法人单位数(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三、国民经济核算简要说明3-1 历年生产总值3-2 历年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3-3 历年生产总值指数(1952=100)3-4 历年生产总值分产业构成3-5 三次产业贡献率3-6 三次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3-7 历年全员劳动生产率3-8 分行业增加值及指数3-9 历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指数3-10 各市生产总值(2011年)3-11 各市生产总值指数(2011年)3-12 各市第三产业增加值(2011年)3-13 各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2011年)3-14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011年)3-15 各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16 历年支出法生产总值3-17 历年最终消费支出指数3-18 历年资本形成指数3-19 历年支出法生产总值构成3-20 支出法生产总值3-21 各市支出法生产总值(2011年)3-22 各市支出法生产总值指数(2011年)3-23 历年居民消费水平及指数3-24 各市居民消费水平及指数(2011年)3-25 历年收入法生产总值构成项目3-26 各市收入法生产总值构成项目(2011年)3-27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2010年)3-28 资产负债表(2010年)3-29 投入产出表延长表(2010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四、人口简要说明4-1 历年总人口(年底数)4-2 历年人口自然变动情况4-3 各市户数、人口数(2011年底)4-4 各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011年底)4-5 河南省人口预期寿命4-6 各市常住人口年龄结构(2011年底)4-7 各市常住人口抚养系数(2011年底)4-8 分年龄、性别的人口结构(2011年)4-9 6岁及6岁以上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结构(2011年) 4-10 15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结构(2011年)4-11 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11年)4-12 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指标4-13 各市户数、人口数和性别比4-14 各市家庭户规模4-15 各市家庭户类别4-16 各市分性别的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人口4-17 各市分性别、民族的人口4-18 各市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4-19 各市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6岁及以上人口4-20 各市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4-21 各市家庭户的住房间数和面积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五、从业人员与职工工资简要说明5-1 历年分城乡的从业人员数5-2 按城乡分的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3 各市分城乡的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4 历年分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数5-5 各市分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6 历年分行业从业人员数5-7 各市分行业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 5-8 历年分行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5-9 各市分行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10 历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5-11 各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12 各种分组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2011年底)5-13 各种分组的城镇女性从业人员数(年底数)5-14 各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失业率5-15 历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5-16 各种分组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1年)5-17 各种分组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1年)5-18 各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2011年)5-19 各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1年)5-20 各市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1年)5-21 各市分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1年)5-22 历年职工工资及指数5-23 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工资5-24 各市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工资5-25 各市按行业分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六、固定资产投资简要说明6-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2 各种分组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 分产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 各市按城乡及三次产业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 6-5 各市按城乡及三次产业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6 各市按构成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屋面积(2010年新口径) 6-7 各市按构成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屋面积(2011年)6-8 各市分行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6-9 各市分行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10 固定资产投资6-11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6-12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2010年新口径)6-13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2011年)6-14 按行业和注册类型分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6-15 按行业和注册类型分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16 各市按三次产业分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建设总规模6-17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在建总规模(2010年新口径)6-18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在建总规模(2011年)6-19 各市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6-20 各市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21 各市按建设性质分的固定资产投资6-22 各市按构成性质分的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6-23 各市按构成性质分的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24 各市能源工业投资6-25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数及新增固定资产(2010年新口径) 6-26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数及新增固定资产(2011年)6-27 各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数和在建规模6-28 各市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情况(2010年新口径)6-29 各市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情况(2011年)6-30 历年施工、竣工房屋建筑面积及竣工价值6-31 各市施工、竣工房屋建筑面积及竣工价值(2010年新口径) 6-32 各市施工、竣工房屋建筑面积及竣工价值(2011年)6-33 大型项目投资情况(2011年)6-34 分行业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6-35 各市按三次产业分的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36 各市按构成性质分的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37 各市分行业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七、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简要说明7-1 对外经济贸易基本情况7-2 历年进出口总额7-3 各种分组的进出口总额7-4 出口总额(2011年)7-5 各市进出口总额7-6 进出口值分别居前20位商品(2011年)7-7 河南向一些国家(地区)进出口总额7-8 人民币汇率(年平均价)7-9 历年外商和港澳台商直接投资情况7-10 外商和港澳台商在豫直接投资(2011年)7-11 各市外商和港澳台商在豫直接投资金额7-12 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单位)注册登记情况7-13 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情况(2011年)7-14 外商和港澳台商在豫直接投资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7-15 各市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情况(2011年)7-16 对外国和港澳台地区投资7-17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7-18 河南与国外结成友好城市一览表7-19 各市利用省外资金情况7-20 旅游事业基本情况7-21 各市入境旅游情况(2011年)7-22 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和收入7-23 各市国内旅游基本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八、能源简要说明8-1 历年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8-2 历年能源消耗总量及构成8-3 历年能源生产弹性系数8-4 历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8-5 历年能源加工转换效率8-6 综合平衡表8-7 煤炭平衡表8-8 焦炭平衡表8-9 石油平衡表8-10 电力平衡表8-11 综合能源消费量8-12 分行业煤炭消费总量8-13 分行业电力消费总量8-14 平均每天能源消费量8-15 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8-1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品种能源购进、消费及库存(2011年) 8-1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行业主要能源消费量(2011年)8-18 规模以上工业分部门主要能源消费量(2011年)8-19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品种主要能源消费量(2011年)8-2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行业水消费总量(2011年)8-21 分省辖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水消费量(2011年)8-22 各市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工业企业个数8-23 各行业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8-24 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8-25 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电力消耗情况8-26 各市全社会用电量8-27 各市能耗情况(2010年不变价)8-28 各市能耗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九、财政简要说明9-1 历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总额9-2 各项税收9-3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4 各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11年)9-5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6 各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11年)9-7 各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11年)9-8 各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11年)9-9 地方预算外财政专户资金收支情况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物价简要说明10-1 历年各种物价总指数10-2 历年各种物价定基指数10-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 分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5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6 各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011年)10-7 各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2011年)10-8 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10-9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10-10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10-1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一、人民生活简要说明11-1 历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支及恩格尔系数11-2 各市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支情况(2011年)11-3 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11-4 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生活基本情况(2011年)11-5 城镇居民家庭就业情况11-6 各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现金收入情况(2011年)11-8 各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情况(2011年)11-9 历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11-10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11-11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现金支出情况(2011年)11-12 各市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情况(2011年)11-13 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11年)11-14 各市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11年) 11-15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购买食品数量(2011年)11-16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购买非食品数量(2011年)11-17 主要年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主要消费品年末拥有量11-18 各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食品消费量(2011年)11-19 城镇居民家庭居住情况(2011年)11-20 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11-21 各市农村居民家庭主要指标(2011年)11-22 农民家庭平均每人总收入11-23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总支出11-24 农村居民家庭按收入来源分组的平均每人纯收入11-25 农村居民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的基本情况(2011年)11-26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按纯收入水平分组的户数构成11-27 按收入等级分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2011年)11-28 农民家庭主要食品消费量11-29 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年末拥有量11-30 按收入分组的农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食品消费量(2011年)11-31 按收入分组的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年末拥有量(2011年) 11-32 各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33 各市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按收入来源分组情况(2011年)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二、城市概况简要说明12-1 城市社会经济主要指标(2011年)12-2 省辖市市区社会经济主要指标(2011年)12-3 城市建设基本情况12-4 城市市区市政设施、公共交通情况(2011年)12-5 城市市区供、排水情况(2011年)12-6 城市市区燃气供应情况(2011年)12-7 城市市区园林绿化情况(2011年)12-8 城市环境卫生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三、农业简要说明13-1 农村基本情况(年底数)13-2 各市农村基本情况(2011年底)13-3 历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4 各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11年)13-5 常用耕地面积变动情况13-6 历年农业生产条件13-7 主要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年末拥有量13-8 各市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年末拥有量(2011年)13-9 农业机械化、能源、主要物资消耗及水利建设情况13-10 各市农业机械化和能源情况(2011年)13-11 各市农用物资消耗情况(2011年)13-12 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主要生产性固定资产数量(年底数) 13-13 各市农田水利情况(2011年)13-14 水库、灌区情况13-15 除涝、治水、堤防情况13-16 历年农业生产情况13-17 农作物播种面积13-18 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13-19 主要农产品产量13-20 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按播种面积计算)13-21 各市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2011年)13-22 各市主要农产品产量(2011年)13-23 各市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2011年,按播种面积计算) 13-24 蔬菜生产情况13-25 各市蔬菜播种面积(2011年)13-26 各市蔬菜产量(2011年)13-27 茶叶、水果及食用坚果生产情况13-28 各市果园面积(2011年)13-29 各市园林水果产量(2011年)13-30 林业生产情况13-31 各市林业生产情况(2011年)13-32 历年牧渔业产量13-33 畜禽产品年末存栏数量及产量13-34 生猪分品种生产情况(2011年)13-35 牛分品种生产情况(2011年)13-36 羊分品种生产情况(2011年)13-37 各市牲畜饲养情况(2011年底)13-38 各市畜产品产量(2011年)13-39 渔业生产情况13-40 各市渔业生产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四、工业简要说明14-1 历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指数14-2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数(2011年)14-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指数14-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1年)14-5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1年)14-6 各市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增加值(2011年)14-7 各市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2011年)14-8 各市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增加值(2011年)14-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0 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1 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2 分行业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3 规模以上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和六大高载能行业主要指标(2011年) 14-14 规模以上六大高成长产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5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14-16 各市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4-17 各市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4-18 各市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4-19 分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0 分行业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 14-21 分行业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2 分行业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3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14-24 各市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5 各市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6 各市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7 历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14-2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14-29 各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2011年)14-30 历年规模以下工业主要经济指标14-31 各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单位数(2011年)14-32 各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加值(2011年)14-33 各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34 各市城乡个体工业单位主要指标(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五、建筑业简要说明15-1 历年建筑业企业主要统计指标15-2 建筑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15-3 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竣工面积及竣工价值(2011年)15-4 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2011年)15-5 建筑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5-6 劳务分包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情况(2011年)15-7 各市建筑业企业总产值15-8 各市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15-9 各市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15-10 各市建筑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5-11 各市建筑业企业个数(2011年)15-12 各市建筑业企业总产值(2011年)15-13 各市建筑业企业实收资本(2011年)15-14 各市建筑业企业资产总计(2011年)15-15 各市建筑业企业负债合计(2011年)15-16 各市建筑业企业工程结算收入(2011年)15-17 各市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2011年)15-18 各市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简要说明16-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16-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行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 16-3 各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 16-4 历年交通运输基本情况16-5 历年旅客和货物运输量16-6 历年旅客和货物周转量16-7 铁路、公路、内河通车通航里程(年底数)16-8 交通运输工具拥有量(年底数)16-9 各市公路线路里程(2011年底)16-10 各种民用车辆拥有量(2011年底)16-11 各市民用汽车拥有量(2011年底)16-12 各市私人车辆拥有量(2011年底)16-13 客货运量及周转量16-14 各市公路客货运输量(2011年)16-15 铁路主要站客货发送量(2011年)16-16 铁路、公路分货类运输量(2011年)16-17 铁路运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6-18 民航基本情况16-19 邮政行业基本情况及邮政水平(年底数)16-20 历年邮政业务量16-21 各市邮政网和业务量(2011年)16-22 物流业主要统计指标16-23 物流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简要说明17-1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17-2 分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 17-3 各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17-4 邮电通信行业基本情况17-5 通信行业基本情况及通信水平(年底数)17-6 各市电信网和业务量(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八、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简要说明18-1 历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 各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1年)18-4 各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商品销售额(营业额)增幅(2011年) 18-5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基本情况18-6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基本情况(2011年)18-7 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基本情况(2011年)18-8 各市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单位数(2011年)18-9 各市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从业人员(2011年)18-10 各市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数(2011年)18-11 各市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限上企业从业人员(2011年)18-12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分类销售总额(2011年)18-13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销售、库存(2011年)18-14 各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购、销、存总额(2011年)18-15 各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分类批发总额(2011年)18-16 各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分类零售总额(2011年)18-17 成品油批发企业能源商品购进、销售与库存(2011年)18-18 成品油零售企业能源商品销售与库存(2011年)18-19 住宿和餐饮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0 各市限额以上星级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1 各市限额以上星级住宿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2 各市限额以上餐饮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3 个体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4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8-25 各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8-26 各市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8-27 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单位数(2011年)18-28 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基本情况(2011年)18-29 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商品购进和配送情况(2011年) 18-30 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商品销售情况18-31 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情况18-32 各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情况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九、金融业简要说明19-1 历年金融机构和保险业主要指标19-2 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情况(年底数)19-3 各市金融机构存款年底余额19-4 各市金融机构贷款年底余额19-5 中小型银行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6 大型银行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7 区域性中小型银行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8 农村信用社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9 信托投资公司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10 个人贷款总额19-11 各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19-12 人民币一年期存贷款利率19-13 各市证券交易额(2011年)19-14 各市国债发行情况19-15 证券市场情况19-16 河南A股股票发行情况(1993-2011年)19-17 保险业务情况19-18 各市国内保险业务主要指标(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房地产业简要说明20-1 历年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指标20-2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个数和从业人员数20-3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个数(2011年)20-4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业人员(2011年)20-5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20-6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建设房屋建筑面积和造价20-7 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情况20-8 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销售和待售情况(2011年)20-9 各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2011年)20-10 各市房地产开发施工房屋面积(2011年)20-11 各市房地产开发竣工房屋面积(2011年)20-12 各市房地产开发竣工房屋价值(2011年)20-13 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销售情况20-14 各市房地产开发商品房屋销售面积(2011年)20-15 各市房地产开发商品房屋销售额(2011年)20-16 历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财务状况20-17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财务状况(2011年)20-18 历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经营状况20-19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经营状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一、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简要说明21-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1-2 分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1-3 各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简要说明22-1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2-2 分行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2-3 各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2-4 历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主要指标22-5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概况22-6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概况(2011年)22-7 科技活动人员情况22-8 各市科技活动人员情况22-9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2011年)22-10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机构情况(2011年)22-11 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情况(2011年)22-12 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产出情况(2011年)22-1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活动情况(2011年)(一)22-1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活动情况(2011年)(二) 22-1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情况(2011年)(三)22-1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情况(2011年)(四)22-17 研究与试验发展(R&D)项目(课题)情况(2011年)22-18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情况(2011年)22-19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机构情况(2011年)22-20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2011年)22-21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项目(课题)情况(2011年)22-22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产出情况(2011年)22-23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情况(2011年)22-24 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情况22-25 三种专利申请受理量及授权量22-26 各类技术合同情况(2011年)22-27 技术买方情况(2011年)22-28 各种分组的技术成交情况(2011年)22-29 各市技术市场交易成交项数(2011年)22-30 各市技术市场交易成交金额(2011年)22-31 测绘行业持证单位人员情况(2011年,持有测绘资格证单位)22-32 各系统主要仪器设备情况(2011年持有测绘资格证单位)22-33 基础地理信息按部门提供情况(2011年)22-34 质量技术监督基本情况22-35 工业企业重点行业产品质量情况(2011年)22-36 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简要说明23-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3-2 分行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3-3 各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3-4 生态环境保护情况23-5 水资源情况23-6 大气环境情况23-7 固体废物的产生及利用情况23-8 农村环境基本情况23-9 自然灾害情况23-10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23-11 工业重点调查单位分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2011年)23-12 工业重点调查单位分行业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11年)23-13 工业重点调查单位分行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利用情况(2011年)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四、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简要说明24-1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4-2 分行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4-3 各市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五、教育简要说明25-1 教育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5-2 分行业教育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5-3 各市教育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5-4 历年各级各类学校数25-5 历年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数25-6 历年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25-7 历年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25-8 历年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数25-9 学校、教职工和专任教师情况(2011年)25-10 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2011年)25-11 研究生分学科毕业、招生及在学人数25-12 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分学历的人数(2011年)25-13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情况(2011年)25-14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分学科毕业生、招生及在校学生数(2011年)25-15 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专任教师分学历的人数与构成25-16 技工学校数、学生数和教职工数25-17 民办教育基本情况(2011年)。

2012年能源流向图与煤炭流向图最详细

2012年能源流向图与煤炭流向图最详细

3.我国2012年能流图和煤流图及相应的系统效率.........................................11
3.1 我国2012年能流图及能源系统效率........................................................................11 3.2我国2012年煤流图及煤炭系统效率........................................................................17
1.1 研究背景.....................................................................................................................2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标....................................................................................................3
中国2012年能流图和煤流图编制及能源系统效率研究 | 2
1
引言 ................................................................................
相比,我国的能源开采效率低近30个百分点,中间环节效率低5个百分点,终端 利用效率低10个百分点,能源系统总效率低10~20个百分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量增长迅速,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量达36.17 亿吨标准煤,是2000年的2.6倍,然而,2000年以来我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 的比重却持续徘徊在70%左右。高比例的煤炭消费量不仅抑制了能源利用效率和 效益的提高,也破坏力生态和大气环境,并持续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 近十年来,尽管我国终端利用环节中一些高耗能行业和产品的能效得到较 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能源系统中其他环节的节能潜力未被充分挖掘,致使全 国能源系统的总效率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如何从能源系统的角度来审视 和评价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方式和路径,技术进步程度和能源利用效率水 平,节能的潜力、能力、效果和效益所在等,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可以为促 进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领域的技术进步,选择和制定环境治理和减缓温室气体 排放的对策、路径、规划和战略提供依据与支持。因此,本报告基于能源系统 模型分析方法,构建我国2012年能流图和煤流图,用以分析和研究我国2012年能 源系统和煤炭系统的效率。

中国主要年份分行业原油消费总量统计(1995-2015)

中国主要年份分行业原油消费总量统计(1995-2015)
105.40
2.46 2.46
119.40
0.01 2.25 2.25
148.73
摘编自《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6》
2014
51546.95
51502.10 1068.23 0.09 1034.61
33.52
50433.54 0.02
0.02 0.01 0.33
0.05
0.01
46775.64 3656.93
0.01
0.05 0.10 0.17
0.10 0.01 0.01
42413.38 3060.77 0.02
0.04 7.78 0.01 0.23 0.01 0.03 0.04 0.07 0.01 0.07
03.42 1059.21 0.04 1034.66
24.51
47441.96 0.24
0.12 0.25
0.01
41692.62 0.11 0.01
0.02 0.03 0.05 0.22 0.01 0.12 0.01 0.06
38624.99 3062.50 0.02
0.12 2.45 0.33 0.71 0.12 0.09 0.06 0.17
0.15 0.27
42857.70 0.14
单位:万吨
行业
消费总量 农.林.牧.渔业 工业
采掘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开采辅助活动 其他采矿业
制造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纺织业 纺织服装.服饰业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 造纸和纸制品业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 其他制造业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2年版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2年版
能源价格走势各有千秋。石油价格在2011年首次突破100美元关口(按当日美元价格计算),扣 除通胀因素后的价格达到历史第二高度,仅次于1864年。在利比亚石油供应中断后,原油价格于4 月份达到峰值。美国和加拿大石油产量激增而导致基础设施出现瓶颈,布伦特原油(Brent)与西德州 中质原油(W TI)的价差因此创下历史新高(按照美元 / 桶的单位计算)。2011年,欧洲和亚洲的天然 气价格——包括天然气现货市场价格以及与油价挂钩的天然气市场价格——年内出现大幅震荡,但 与油价涨幅基本相同。由于北美地区天然气产量继续强劲增长,北美天然气价格与原油价格和天 然气国际市场价格之间的价差创下新高。所有地区的煤炭价格均呈现涨势。
尽管利比亚和其它某些地区供应中 断,全球石油产量仍在增加。
石油
回首2011
全球石油消费增长0.7%,达到8800万桶/日,涨幅为60万桶/日,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这使石油 再次成为化石燃料中全球消费涨幅最小的化石能源。经合组织国家的石油消费量减少1.2%(60万 桶/日),是过去六年中的第五次下滑,下探到199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非经合组织国家的石油消费 量增长2.8%,即120万桶/日。尽管油价居高不下,由于局势动荡,中东和非洲等产油区域的石油消 费增幅低于平均水平。中国再次成为全球石油消费增长的最大来源(增长5.5%,即50.5万桶/日), 但增速低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以量计算,中间馏份油再次成为增长最快的精制炼油产品,这是 过去十年中第七次出现这种情况。
方面的其他数据。 • 一个能源制图工具,您可以按能源类型、地域和年份
来查看预置报告或根据特定数据制图。 • 一个石油、天然气与液化天然气的换算计算器。 • PDF格式和PPT格式的图表、地图和图解,以及Excel
工作簿格式的历史数据。

2011年和2012年中国区域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2011年和2012年中国区域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3
四、排放因子数值
表 2 2011 年和 2012 年中国区域电网平均 CO2 排放因子(kgCO2/kWh)
2011
2012
华北区域电网 东北区域电网 华东区域电网 华中区域电网 西北区域电网 南方区域电网
0.8967 0.8189 0.7129 0.5955 0.6860 0.5748
0.8843 0.7769 0.7035 0.5257 0.6671 0.5271
东北区域电网 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蒙东(赤峰、通辽、呼伦贝尔和兴安盟)
华东区域电网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 华中区域电网 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四川省、重庆市
西北区域电网 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自治区、新疆自治区 南方区域电网 广东省、广西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海南省
2011 年和 2012 年中国区域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为规范地区、行业、企业及其他单位核算电力消费所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确保结果的可比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组织国家应对气候变 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研究确定了中国区域电网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并征询了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相关机构和专家一致认为基础数据真实、计算 方法合理、计算结果可信。现将计算过程及结果公布如下,可供政府、企业、高 校及科研单位等核算电力调入、调出及电力消费 CO2 排放量时参考引用。
化石燃料 m 的单位热值含碳量,tC/TJ 化石燃料 m 的碳氧化率,% 碳到二氧化碳的换算系数
2
三、数据来源 2011 年和 2012 年各省发电量来源分别为《2012 中国电力年鉴》和 《2013 中国电力年鉴》,跨省电量交换和进出口电量来源分别为《2011 年电力工业统计 资料汇编》和《2012 年电力工业统计资料汇编》。 2011 年和 2012 年发电燃料消费量主要来源分别为《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012》 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013》;发电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值主要来源分别为《中 国能源统计年鉴 2012》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013》,其中分省原煤热值分别由 《2011 年电力工业统计资料汇编》和《2012 年电力工业统计资料汇编》各省 6000 千瓦以上电厂原煤热值加权平均计算得出,其他洗煤、焦炉煤气和其他煤气分别 采用《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012》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013》中相应能源品种 热值的平均值(如《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013》其他洗煤的平均低位发热值为 8363~12545 千焦/千克,则 2012 年其他洗煤平均低位发热值取其平均值 10454 千焦/千克),型煤、煤矸石、高炉煤气、转炉煤气、液化天然气、其他石油制品 和石油焦采用《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制度》(2011 年 7 月)附录中相应能 源品种的热值,其他焦化产品采用焦炭热值。 分燃料品种的含碳量主要来源为《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2011 年 3 月)第一章第 15 页表 1.5 的公共电力与热力部门分燃料品种化石燃料单位 热值含碳量,其中煤矸石采用《2012 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中数值 25.8tC/TJ,高炉煤气采用《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V2_1_Ch1 table 1.3 Blast Furnace Gas 的缺省值 70.8tC/TJ,转炉煤气 采用《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V2_1_Ch1 table 1.4 Oxygen Steel Furnace Gas 的缺省值 46.9tC/TJ,其他焦化产品采用《省级 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2011 年 3 月)第一章第 18 页表 1.7 中其他焦 化产品含碳量 29.5tC/TJ;碳氧化率主要采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 行)》(2011 年 3 月)第一章第 16 页推荐的缺省值,煤炭取 98%,油品取 98%, 气体燃料取 99%,其中焦炭和其他焦化产品采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 行)》(2011 年 3 月)第一章第 18 页表 1.7 中的碳氧化率 93%和 93%;其他国家 发电 CO2 平均排放因子来源于 IEA 发布的《CO2 Emissions from Fuel Combustion Highlights 2013 Edition》,俄罗斯为 437gCO2/kWh,缅甸为 255gCO2/kWh。

华东地区ultimate(上海,江苏,浙江

华东地区ultimate(上海,江苏,浙江

上海减停燃煤机组,增加 天然气机组并网发电,天 然气日供应量创历史新 高,达到3097万立方米, 其中发电用气达1082万立 方米,占比35%。
上海已形成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 线、洋山液化天然气(LNG)、川气东 输及五号沟LNG等多气源供应格局,有 效保障了各类用户的用气需求。
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向上海供气量年 年攀升,从2003年的153万立方米 跃升至近3年来的30亿立方米。
未来上海将重点改变能源消耗的结构,天然气将争取达 到能源消耗的20%以上,大大超过现在的5%,并且将提 高能源消耗中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这是在昨天举办的 “2010低碳经济与新能源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上海 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透露的消息。 天然气推广力度不断加大,每年平均有20万到30万户居 民完成人工煤气向天然气转换。截至2013年年底,上海 天然气用户达550万户,人工煤气用户则降至33万户, 还有逾200万户液化气用户。 西气东输一线和西气东输二线已分别通过白鹤末站和金 山末站向上海供应天然气224亿立方米,相当于超过 2850万吨标煤。而位于上海市区金沙江路上的3座煤气 包,今年下半年将被拆除。
华东地区 能源结构 现状介绍及其优化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
华东地区能源情况综述
在我国的能源生产与利 用版图上,华东地区处 于能源供应链的末端, 本身一次能源极为匮乏, 像江苏全省除徐州产煤 外,90%以上的煤炭需 要从省外购入。 同时,华东地区又处于 能源利用的前端,其创 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外 贸进出口总额与实际利 用外资等份额均占据全 国的40%左右。 据统计,2012年华东区域全网发电量为11408.7亿 千瓦时。 2012年,华东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2085.5亿千瓦时
对一次能源贫乏、电网缺电情况严重、环境保 护压力大的江苏来说,在气源有保障的条件 下,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可通过加大燃气-蒸 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使用来促进热电联产、 实现能源结构调整。

山西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图表全)

山西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图表全)

山西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2013年3月1日2012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山西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121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7.9亿元,增长6.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第二产业增加值7009.1亿元,增长10.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8%;第三产业增加值4405.9亿元,增长9.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4%。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628元,按2012年平均汇率计算为5327美元。

全年全省财政总收入2650.4亿元,增长17.2%。

一般预算收入1516.4亿元,增长25.0%。

税收收入1045.2亿元,增长19.8%,其中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建税共计完成税收926.0亿元,增长19.4%。

一般预算支出2761.5亿元,增长16.6%。

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28.2%,教育支出增长32.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0.3%,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2.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22.3%,节能环保支出增长7.7%。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2%。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2%。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5.5%,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5.8%,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4%。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9%。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4%。

全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1.1万人。

转移农村劳动力43.2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38%。

国务院正式批复《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12年运城统计年鉴

2012年运城统计年鉴

2012年运城统计年鉴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贯彻中央、省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强力推进“两强战略”和“四基地一中心”建设,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运行,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1068.1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0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491.8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399.3亿元,增长8.6%。

第三产业中,金融业30.8亿元,增长19.4%;房地产业28.3亿元,增长13.7%;批发和零售业84.9亿元,增长11.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6.0亿元,增长5.0%。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6.6%、46.0%和37.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3%、44.9%和41.8%。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618元,比上年增长7.2%,按2012年平均汇率计算为3266美元。

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4%。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9%。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8.8%,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9.8%,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4%。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0%。

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75万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4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02%。

二、农业农业产值:全年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33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3.0%。

其中,农业产值255.6亿元,增长14.4%;林业产值4.0亿元,增长7.3%;牧业产值48.0亿元,增长8.3%;渔业产值2.0亿元,增长21.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2.0亿元,增长7.8%。

种植面积: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792.4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8%。

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2月22日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377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35319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31626亿元,增长8.1%。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7%。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8%。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3]上涨2.7%。

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年末为54个。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上年末持平。

全国农民工[4]总量为26261万人,比上年增长3.9%。

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311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304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2855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0.25%。

全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5]117210亿元,比上年增加13335亿元,增长12.8%;其中税收收入100601亿元,增加10862亿元,增长12.1%。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12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69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70万公顷,减少34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98万公顷,增加12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203万公顷,增加9万公顷。

2012年中国煤炭分析

2012年中国煤炭分析

2012年中国煤炭产量36.6亿吨,比上年增长4%左右,但增速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

2013年以来,我国煤炭产量同比持续下降,且降幅不断扩大。

据快报,6月份全国煤炭产量2.95亿吨,同比减少2000万吨,下降6.35%;累计产量17.9亿吨,同比减少6800万吨,下降3.7%,降幅比1季度扩大2.7个百分点。

2013年我国煤炭销售难言乐观,销量持续下降,且降幅呈现出扩大态势。

2013年,我国累计销售原煤17.5亿吨,同比下降3.8%,累计销售量降幅自2014年4月末以来持续扩大。

2013年4、5、6月,我国分别销售煤炭27800、28200和28000万吨,同比分别下降10%、13%和15.9%,降幅持续扩大。

其中,国有重点煤矿煤炭销售量达到94325万吨,同比小幅增长0.85%,增速持续下滑。

2014年煤炭需求将继续保持低速增长,煤炭市场继续呈现供需相对宽松的态势。

当前煤炭市场,受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和冬季用煤高峰的拉动,煤炭需求有所好转,煤炭价格小幅回升。

2014年,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趋稳回升,煤炭市场整体形势将会平稳有序发展,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

预计2014年全年,我国原煤销售量仍将呈现出负增长的局面,销量约将为377665.5万吨,同比下降1.5%。

从竞争格局来看,当前全国煤炭企业数量大幅减少,在山西、陕西、贵州等省兼并重组推动下,煤炭企业平均产能由2009年的32万吨大幅提升至目前的49万吨,大型煤炭企业产量占比将大幅上升。

目前,神华集团、中煤集团、山西焦煤和同煤集团前四家企业产量加起来仅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21%左右。

我国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建设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产量要占到总产量的65%以上。

2013年2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了共同编制的《煤炭产业政策》(修订稿),并公开征求意见。

修订稿不仅提高了煤矿企业最低规模标准,而且再次强调兼并重组。

其中,山西、内蒙古、陕西北部等地区煤矿企业规模不低于300万吨年,新建、改扩建矿井规模原则上不低于120万吨年。

2012中国煤炭行业概述及各项数据

2012中国煤炭行业概述及各项数据

煤炭的各项技术指标及意义
第二个指标:灰分 A 指煤在燃烧的后留下的残渣。不是煤中矿物质总和,而是这些矿 物质在化学和分解后的残余物。灰分高,说明煤中可燃成份较低。发 热量就低。同时在精煤炼焦中,灰分高低决定焦炭的灰分。能常的灰 分指标有空气干燥基灰分(Aad)、干燥基灰分(Ad)等。也有用收 到基灰分的(Aar)。
褐煤
HM
煤堆自燃原因分析
煤大体上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主要可燃元素是碳(约占65%~ 95%),其次是氢 (约占1%~2%),并含少量氧(约占 3%~5%,有时高达 25%)、硫 (约占10%),上述元素一起构成可燃化合物,称为煤的可燃质 。除此之外,煤中还含有一些不可燃的矿物质灰分(5%~15%,也有高达 50%)和水分(一般在2%~20%之间变化),这些物质称为煤的惰性质。 煤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是煤自燃的根本原因。煤中的碳、氢等元 素在常温下就会发生反应,生成可燃物CO、CH4及其他烷烃物质。煤的 氧化又是放热反应,如果热量不能及时散发掉,将使煤的堆积温度升高, 反过来又加速煤的氧化,放出更多的可燃质和热量。当热量聚集,温度上 升到一定值时,即会引起可燃物质燃烧而自燃。
煤堆自燃原因分析
煤堆发生自燃要同时具备以下 4个条件:
(1)具有自燃倾向性。煤的自燃倾向性是煤的一种自然属性,反映了煤的 变质程度,水分、灰分、含硫量、粒度、孔隙度、导热性,是煤自燃的基 本条件。煤在常温下的氧化能力主要取决于挥发分的含量,挥发分含量 越高,自燃倾向性越强,而且自燃时间也会相应缩短。根据煤的氧化程度 与着火点之间的关系,利用原煤样的着火点和氧化煤样的着火点的差值 ΔT来推测煤的自燃倾向。一般,原煤样着火点低,而且 ΔT大的煤容易自 燃;ΔT>40℃的煤为易自燃煤;ΔT<2 0℃的煤 (褐煤和长焰煤除外)是不 易自燃煤。从表1可看出,从褐煤到无烟煤,其着火点越来越高,自燃倾向 性越来越弱。 (2)供氧条件。煤堆暴露于空气中,表面与空气充分接触,而且空气通过煤 块之间的间隙渗透到煤堆内部,给煤堆内部氧化创造了条件。煤的块度 越大,煤块之间的间隙越大,其供氧条件越好。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9:中国主要年份分行业能源消费总量统计(1995-2018)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9:中国主要年份分行业能源消费总量统计(1995-2018)
单位:万吨标准煤
行业
消费总量 农.林.牧.渔业 工业
采矿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其他采矿业
制造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纺织业 纺织服装.服饰业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 造纸和纸制品业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 其他制造业
2013
416913 8055 291130 23924 14180 4088 2224 1280 1380 407 365 239053 3905 1890 1610 256 7366 971 652 1522 247 4153 448 368 19255 44081 2179 1909 4350 36561 68839 16617 4704 3571 1914 3069 1045 2606 2802 329 1597
2347 2547 359 1459
2011
387043 7675 278048 23417 14497 3923 2137 1202 1374
283 229091 3681 1935 1454 286 7379 867 461 1507 249 4596 417 257 18183 40743 1999 1819 3891 38272 64726 14831 3736 4571 1949 4014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2年版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2年版
一次能源
40 消费量 41 按燃料划分的消费量
附录
44 近似换算率 44 定义 45 更多信息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简介
在长达61年的岁月里,《BP世界能源统计年 鉴》提供了关于世界能源市场的优质、客观 且全球标准化的数据。本年鉴是能源经济学 领域内最广受推崇且最具权威性的出版物之 一,是媒体、学术界、各国政府和能源企业 的必备参考年鉴。BP公司在每年6月份定期 发布新一年的年鉴报告。
2011年对全球能源行业而言可谓不同寻常,跌宕起伏。“阿拉伯之春”的动荡撼动了能源市场, 并突显了通过维持剩余产能和战略储备来应对供应中断的重要性。日本地震和海啸是人道主义灾 难,并迅速对日本和世界各地的核能和其它燃料供需造成了影响。石油价格创下了历史新高。然而, 页岩气生产的革命性变化拉低了美国的天然气价格,并创下油气价差纪录。
方面的其他数据。 • 一个能源制图工具,您可以按能源类型、地域和年份
来查看预置报告或根据特定数据制图。 • 一个石油、天然气与液化天然气的换算计算器。 • PDF格式和PPT格式的图表、地图和图解,以及Excel
工作簿格式的历史数据。
BP公司简介 BP公司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油与天然气企业之一,我 们在七十多个国家销售产品。我们的业务板块包括勘探 与生产板块以及炼油与营销板块。通过这些业务板块的 活动,我们提供交通运输燃料、油品零售品牌以及取暖 与照明所需的能源。
在线查阅更多信息 您可以在线阅览《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2年6月)》, 网址为:/statisticalreview。该网站收录了最新印 刷 版 年 鉴 中所 有表 格和 图 表,此 外 还 提 供了额 外 的 资 源,其中包括:
• 自1965年以来诸多领域的历史数据。 • 关于天然气、煤炭、水电、核能、电力及可再生能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
其他制造业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45.6447.4246.2541.5239.4744.7032.00
20.9221.7521.2318.2517.6317.7415.07
19753.1522944.0025000.4926437.7227204.8729780.8434087.24 12915.2113654.6914187.9515067.4615014.4114703.8816177.17 686.31730.76701.89717.67697.32716.35776.27 813.13830.10886.90751.47733.36589.10651.14 723.59750.51742.67770.79821.19886.06821.53 20036.2320708.5320416.7923049.0523753.5123508.8325031.84 21294.4722551.5622846.7024126.1726553.2428221.5929971.15 2488.322711.142918.683301.393086.635714.936227.18 337.56340.66333.35342.56334.90316.00281.42 411.63438.93419.01436.37425.42432.85399.21 553.91580.71571.95548.01576.83627.83559.55 865.59891.77887.33835.57845.85853.95798.64
172.76179.74176.08179.34383.11253.54519.06 155.25153.47150.02185.11184.68185.11164.04
24.6825.6525.0726.5525.1625.4621.95
563.56559.76520.27491.79457.67471.78456.11
7.087.307.269.5410.3612.9513.45
107641.65122541.19135228.67137896.33146154.67152571.52171791.38 106286.71121059.67133651.89136725.09144877.42151163.05170744.15 1316.521441.371537.851136.081248.901341.791003.78
38.4240.1538.9335.1628.3566.6843.46
603.56651.99615.33603.18635.59718.91781.81 811.17769.94735.89665.41640.89639.23645.85
32.08
26.70
36450.25 17777.12
813.45
699.72
812.77 24814.00 30296.16
6411.06
360.08
268.85
430.70
577.98
236.45
491.00
245.44
30.73
539.82
14.42
11.35 175411.61 174273.38 1074.57
63.66
753.41
614.26
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其他行业 生活消费
1674.391791.461868.271791.391977.891969.872211.71 1715.881802.902043.431791.561986.142006.592112.21 10038.9710036.349760.619147.619121.959159.179212.06
2362.00 2283.19 9153.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