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交流史考试题目和答案
历史中外文化交流考核试卷
6.启蒙
7.蒸汽机
8.《共产党宣言》
9.量子理论
10.世界贸易组织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商品交流,如丝绸、茶叶、瓷器等,同时也传播了佛教、道教等文化,加强了沿线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
16.以下哪些是古希腊的主要城邦?()
A.雅典
B.斯巴达
C.科林斯
D.罗马
17.以下哪些是中美洲古代文明的主要成就?()
A.玛雅历法
B.阿兹特克建筑
C.印加道路系统
D.汉字书写
18.以下哪些是腓尼基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A.字母文字的发明
B.海上贸易的发展
C.基督教的传播
D.希腊哲学的兴起
19.以下哪些是非洲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A.哲学
B.政治制度
C.戏剧
D.建筑风格
2.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A.丝绸之路
B.漕运
C.海上丝绸之路
D.茶马古道
3.以下哪些是阿拉伯文明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A.保存和传播古希腊罗马文化
B.阿拉伯数字的发展
C.天文学的发展
D.医学的进步
4.中世纪欧洲的大学主要研究以下哪些学科?()
2.大航海时代推动了世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同时也带来了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影响。
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推动了艺术、文化和科学的复兴,挑战了中世纪的神权统治,为现代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3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1234
13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1一、单选题1. 隋唐时代日本先后派遣十八批僧侣、官员来中国,学习中国制度、文化,这属于哪一文化交流途径()A. 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乐舞团体等B. 贸易往来C. 战争与掠夺D. 宗教传播正确答案:A2. 不属于西方对“赛里斯”地域认识的是()A. 生活在极东的地方B. 东临大海C. 与印度、大夏相邻D. 去赛里斯只能走陆路,海路行不通正确答案:D3. 对中国丝织技术西传认识有误的是()A. 中国公主将蚕种带到了于阗,使那里的人懂得了种桑养蚕B. 中国的丝织锦技术直接传入波斯,使波斯有了自己的丝织业C. 中国的蚕种是从新疆运到拜占廷的D. 李约瑟认为,西方使用提花机至少晚于中国4个世纪正确答案:B4. 不属于西方对“赛里斯”人种形象认识的是()A. 人种矮小,不高B. 长寿,寿逾200岁C. 红头发、蓝眼睛D. 声音嘶哑,不轻易与外人交谈正确答案:A5. “支那”解释中影响最广的是()A. 中国所产丝绸“绮”的对音B. 羌的对音C. “茶”的对音D. “秦”的对音正确答案:D6. 对大秦国认识有误的是()A. 大秦有类中国B. 大秦多宝、欲通使于汉C.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建都在君士坦丁堡,在唐、宋中国典籍中,称之为叫“拂菻”D. “拂菻”是从意大利语翻译而来的正确答案:D7. 以下不是河西四郡的是()A. 武威B. 酒泉C. 张掖D. 吐鲁番正确答案:D8. 影响文化的交流和排斥的因素没有()A. 主体文化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B. 外来文化的效用性C. 主体文化相比外来文化是否先进D. 外来文化的适应性正确答案:C9. 对西域三十六国认识有误的是()A. 月氏被匈奴打败赶到西边之后地盘变小了,改称小月氏B. 西域三十六国实际是受汉王朝管辖的,两汉设立了西域都护府10. 对中国丝织物的发达认识有误的是()A.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养蚕织丝的国家B. 至迟在殷商时代,中国已发明了提花装置C. 两汉时期,已可以织出各种提花的彩色的丝绸D. 先秦文献中不同织法的丝绸有不同的名称正确答案:C11. 以下是通过宗教传播进行文化交流的()A. 13世纪蒙古统治者向西扩张,为中西文化交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B. 唐朝鉴真东渡日本,带去了唐朝建筑、雕塑、绘画工艺和医药之学C. 张骞出使西域与外国联谊、交通D. 西域商人通过丝绸之路买卖中国丝绸等商品正确答案:B12. 对中国丝织物外传认识有误的是()A. 公元前8世纪,中国的丝绸可能已经传到印度与波斯B. 至迟在两汉,中国的丝织物一北传到阿尔泰地区C. 据古希腊雕塑和陶器彩绘人像服装可以推测公元前5世纪中国丝绸已成为希腊上层人物喜爱的服装D. 公元前后,罗马教皇下令禁止男士穿着丝绸,以缓解对丝绸的需求正确答案:B13. 以下不是前三史对西域记载的特点的是()A. 语言准确生动,但所闻与所见没有分开记载B. 对西方国家分土著与行国分别加以介绍,分类科学C. 这500年来中国人对于西方的认识,不断丰富起来D. 介绍其物产经济、城郭属国、军事实力和制度交通等,记述比较详细正确答案:A14. 对张骞出使认识有误的是()A. 张骞的西行之前,中国人还没到那么远过,眼光也没那么广B. 张骞两次出师西域,第二次被匈奴俘虏了C. 初次出使西域达13年之久,生还者共两人D. 初次出使西域后,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了安息、天竺等国家正确答案:B15. 对西域诸国理解有误的是()A. 大宛、大夏、安息属于土著国B. 匈奴最强C. 大月氏败给了大夏D. 汉得乌孙马,称为“天马”,后得到大宛汗血马,改称乌孙马为“西极”。
世界历史中的文化交流 知识竞赛题库
世界历史中的文化交流知识竞赛题库第一部分:古代文化交流1. 以下哪个帝国在地中海地区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a) 罗马帝国b) 希腊帝国c) 波斯帝国d) 埃及帝国2. “丝绸之路”是哪两个文明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a) 罗马帝国和汉朝b)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古印度文明c) 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d) 希腊帝国和古埃及帝国3. 印度教和佛教在古代通过哪个国家传播到东南亚?a) 印度b) 中国c) 斯里兰卡d) 日本4. 古希腊的政治、哲学、科学和文化对以下哪个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a) 罗马帝国b) 波斯帝国c) 古埃及帝国d) 印度古代王朝第二部分:中世纪文化交流5. 哪个帝国在中世纪时期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a) 波斯帝国b) 阿拉伯帝国c) 蒙古帝国d) 奥斯曼帝国6. 文艺复兴是在哪个国家开始的?a) 意大利b) 西班牙c) 英国d) 法国7. 印刷术的发明对欧洲的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印刷术最早是在哪个国家发明的?a) 英国b) 法国c) 德国d) 荷兰8. 16世纪时,哪个国家成为了殖民主义的中心,从而导致了欧洲与其他大陆的文化交流?a) 英国b) 葡萄牙c) 西班牙d) 法国第三部分:现代文化交流9. 哪一位作家被称为拉美文学的巨人,并对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a)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b) 何塞·苏拉c) 朱利亚·阿尔瓦雷斯d) 博尔赫斯10. 全球最大的电影工业是位于哪个国家?a) 印度b) 美国c) 韩国d) 日本11. 以下哪个城市被誉为世界上的“设计之都”?a) 巴黎b) 伦敦c) 米兰d) 纽约12. 麦当劳、可口可乐和迪士尼等品牌的传播是哪个国家文化输出的典型例子?a) 美国b) 英国c) 法国d) 日本结语:文化交流是人类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各种途径,不同文明和国家之间的交流促进了知识的传播、思想的碰撞和文化的共融。
《中外文化交流史》题型及答案
【题型】简答题【题干】古楼兰国消亡原因的假设有哪些,请作简要分析?【答案】①消失于战争,一场大的战争把这个小王国给灭亡了;②衰败于干旱缺水,生态恶化。
楼兰文明的发达使得其赖以生存的地方变成了盐碱泛滥,流沙纵横的地方;③毁灭于瘟疫。
当时沙漠里流传一种叫“热窝子”的急性传染病,也许在三四世纪的时候,楼兰国一带也染上了这种可怕的传染病;④与丝绸之路北道的开辟有关,政治、经济中心转移,沙漠丝路古道故国废弃;⑤与罗布泊的南北游移有关,楼兰古国缺水干旱,难以生存。
【题型】简答题【题干】请简述利玛窦在整个传教过程当中的文化贡献。
【答案】首先,利玛窦确实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奠基者。
他是第一个来到北京的传教士,建立了中国内地的第一所教堂,死后还获得了一块以后传教士都可以埋葬的墓地。
他还用中文尝试性的写了一些像《天主实义》的宣传著作;其次,在传教理论上,他走了一条“适应主义”的传教路线。
所谓“适应主义”,就是指主动接近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和中国的官僚士大夫交往,从穿和尚袍改为穿儒服,这些都是他在努力走一条“适应主义”路线的表现;再次,利玛窦为了传播宗教带来了西方的世俗文化,有科学的、心理学的、人伦方面的知识,也有地图、钟表、西洋琴等西方器物;最后,利玛窦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开启了传教士汉学。
这一点是和前面一点相对应的,一个是向中国介绍西方,一个是向西方介绍中国。
【题型】简答题【题干】请简述遣唐使在华的主要活动。
【答案】(一)有关地方州府安排馆舍、食宿,并派专员护送获准进京的使团主要成员前往长安,路途一切费用均由中国政府负担;(二)抵长安后,有唐廷内使引兵出迎,奉酒肉慰劳。
随后导入京城,住进四方馆;(三)遣唐使呈上贡物,唐皇下诏嘉奖,授爵赐宴;(四)遣唐使在长安和内地一般要逗留一年左右,参观访问国子监,拜识经师,买书购物,充分领略唐朝风土人情。
【题型】简答题【题干】请简述明季对欧洲认识的特点与意义。
北师19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4-答案
北师19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4答案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题目】(选择题)以下是用万叶假名写成的是()。
A、《古事记》B、《日本书纪》C、《怀风藻》D、《枕草子》正确的选择是:A【题目】(选择题)礼仪之争的内容不包括()。
A、“Deus”是直接译为陡斯、天主,还是中国的天、上帝B、敬孔是偶像崇拜还是祭念先师C、祭祖是祈神佑福还是追忆尽孝D、是否要尊长听君正确的选择是:D【题目】(选择题)对唐朝盛世景象叙说不正确的是()A、唐长安城里外国人在城里都有自己的居住区,享受一定的治外法权B、在唐的侨民以波斯人最多C、唐朝一般让外国人穿自己民族的服饰,以示区别,不与华人混同D、昭武九姓曾经是月氏人正确的选择是:B【题目】(选择题)对平假名、片假名理解错误的是()A、日语假名发明后,日本文字的书写体系就不用汉字了B、片假名只是取用了汉字的一部分C、平的意思是平常、不严格,一般柔和婀娜,棱角较少D、手写草了,就是平假名正确的选择是:A【题目】(选择题)对日本文字的看法不正确的是()A、从历史上看,日本的文字和汉字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血缘关系B、日本现在使用的文字是“汉字假名混合体”C、汉语和日语属于同一种语言,即“汉字文化圈”D、假名是在吸收、改造中国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发展起来的日本自己独特的字母正确的选择是:C【题目】(选择题)有关佛教中国发展,认识有误的是()A、佛教东汉初年已传入中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还看不出影响的迹象B、由于时代的局限,魏晋时代所理解的佛学只能是玄学化的佛学C、印度禅学在中国的变异并发展成禅宗的原因是时代浪潮的影响D、隋唐以后,中国佛教基本上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中国古代史对外交往专题测试题(附答案)
中国古代史对外交往专题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戚继光曾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年华。
”你知道诗中的“夷岛”指哪里吗?()A 海外B 沿海岛屿C 日本D 葡萄牙2.630年至834年的二百余年问,日本19次派遣唐使(其中到达中国为15次)来华,规模之大少者二百人,多者五六百人。
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A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 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C 加强两国间的友谊D 求取佛教经义3.嘉兴乍浦有座海红亭。
它是一座纪念《红楼梦》首次流传海外的建筑。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带有九部《红楼梦》的一艘南京船从乍浦港出发,抵达日本长崎港。
下列为这一事件所拟标题,最恰当的是()A 闭关锁国下的《红楼梦》出海B 中日传统友谊的首次见证C 受各国人民热捧的《红楼梦》D 东西方文化的激荡与碰撞4.“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
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诗句与下列哪一人物搭配在一起最合适()A 玄奘B 鉴真C 忽必烈D 郑和5.“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件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
”习总书记这段话中提到的航海家是()A 张骞B 鉴真C 郑和D 戚继光6.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
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①和亲结盟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A ①②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7..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罗马文明等人类文明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千年之间,它让瓷器和茶叶成为了永久的中国名片。
这段材料强调了“它”()A 促进了文明间的交流B 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C 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D 使中国经济领先世界8.“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
”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A 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B 明朝国力强盛C 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D 郑和传播了和平与友谊9.有学者认为,古代丝绸之路不仅使中国的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贡献还在于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中外文化交流史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外文化交流史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国与哪个地区的文化交流?A. 欧洲B. 中东C. 非洲D. 南美洲答案:B2. 唐朝时期,日本派遣的遣唐使主要学习了哪些中国文化?A. 农业技术B. 宗教信仰C. 政治制度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马可·波罗在元朝时期访问了中国,他是哪国人?A. 意大利B. 英国C. 法国D. 德国答案:A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了哪里?A. 非洲东海岸B. 印度洋C. 太平洋D. 大西洋5. 清朝时期,西方传教士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科技B. 艺术C. 宗教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19世纪末,中国留学生赴日本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学习军事B. 学习法律C. 学习语言D. 学习经济答案:A7. 20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谁?A. 鲁迅B. 胡适C. 陈独秀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8. 20世纪中叶,中国与苏联的文化交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经济援助B. 军事合作C. 文化交流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9. 改革开放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主要体现在哪A. 教育B. 科技C. 文化产业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当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主要通过哪些途径?A. 国际会议B. 文化节C. 旅游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A. 丝绸B. 瓷器C. 茶叶D. 香料答案:ABCD2. 清朝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贸易B. 宗教C. 外交D. 军事答案:ABC3. 20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A. 倡导民主B. 倡导科学C. 反对封建D. 反对迷信答案:ABCD4. 改革开放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主要体现在哪些领域?A. 经济B. 教育C. 文化D. 政治答案:ABC5. 当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主要通过哪些途径?A. 国际会议B. 文化节C. 旅游D. 媒体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要说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中外文化交流史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中外文化交流史考试题及答案大全一、单项选择题1.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和商品的交流,其主要路线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B. 长安—江南—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C.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D.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答案:B2.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文化交流的?A. 郑和B. 马可波罗C. 玄奘D. 鉴真答案:B3. 唐朝时期,以下哪种艺术形式是由外国传入中国的?A. 书法B. 绘画C. 音乐D. 舞蹈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开始?A. 张骞出使西域B. 丝绸之路的开通C. 郑和下西洋D. 鉴真东渡日本答案:A、B、C、D2. 以下哪些作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A. 《马可波罗游记》B. 《大唐西域记》C. 《红楼梦》D. 《一千零一夜》答案:A、B三、判断题1. 唐朝时期,日本派遣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
(对)2. 元朝时期,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的游记成为西方了解中国的窗口。
(对)3. 明朝时期,中国没有与外国进行文化交流。
(错)四、简答题1. 简述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答案: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商品的贸易,还极大地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通过这条路线,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传到了西方,同时,西方的宗教、艺术、科技等也传入中国,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发展和相互影响。
2. 描述一下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答案: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海上远航活动,其历史意义重大。
它不仅展示了明朝强大的海上力量,还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非洲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国与这些地区的联系,对后世的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论述题1. 论述中外文化交流对现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中外文化交流对现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北京语言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言文学”《中外文化交流史》网课测试题答案1
北京语言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言文学”《中外文化交流史》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十九世界中叶以来,国际学术界曾先后给“文化”这一个概念下过百十多种定义。
()A.错误B.正确2.希腊地志学家波桑尼阿在《希腊志》中记载着中国丝绸是从树皮上提取出来的。
()A.错误B.正确3.以下是用万叶假名写成的是()。
A.《古事记》B.《日本书纪》C.《怀风藻》D.《枕草子》4.有关佛教能与中华文化融合的原因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中国文化有不足之处需要补充B.佛教的适应性C.佛教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D.中国哲学体系中没有“本体论”论述5.真正以传教为目的来元朝的天主教传教士是()。
A.柏朗嘉宾B.罗伯鲁C.马可波罗D.孟高维诺6.对万叶假名阶段的看法有误的是()。
A.出现“假名”B.最初的假名,是直接借用汉字的音来记录日本语言的发音,即放弃汉字的固有含义,只取其音C.万叶假名看上去全是汉文,但中国人看不懂,现代日本人却可以看懂D.在记录同一个日语发音时,不同时候不同人会用不同的同音汉字7.郑和到达各国的一件事就是()。
A.宣传朱棣的皇帝诏书B.赠送礼物C.进行贸易活动D.武力征服8.西域三十六国,最大的是月氏。
()A.错误B.正确9.以下不是河西四郡的是()。
A.武威B.酒泉C.张掖D.吐鲁番10.“支那”解释中影响最广的是()。
A.中国所产丝绸“绮”的对音B.羌的对音C.“茶”的对音D.“秦”的对音11.对汉籍和训认识有误的是()。
A.训读是把汉字的意思用对应的日语发音发出来B.起源于平安时代,14世纪中叶基本定型成系统C.“桂庵和训”使得汉籍和训成型通行开来D.所有人都必须借助送假名才能阅读汉籍原文12.对西域三十六国认识有误的是()。
A.月氏被匈奴打败赶到西边之后地盘变小了,改称小月氏B.西域三十六国实际是受汉王朝管辖的,两汉设立了西域都护府C.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D.楼兰也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13.波斯帝国灭亡后,景教徒就不想再用波斯来称呼自己,玄宗时期正式把波斯寺改为了大秦寺。
中外文化交流史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外文化交流史》模拟试卷一注意: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属于文化的精神层面的是()。
[A] 住房[B] 典章制度[C] 生产方式[D] 音乐2、明清时期的《三国演义》在泰国走俏.使得商船往返时.文学艺术类书籍也成为大宗货物之一。
这是通过文化交流途径是()。
[A] 官方派遣使节[B] 贸易要求[C] 战争与掠夺[D] 宗教传播3、在西域三十六国当中.最大的是()。
[A] 大月氏[B] 安息[C] 乌孙[D] 大夏4、不是《希腊志》对中国丝绸生产的记载的是()。
[A] 产丝的小动物叫“赛儿”.比最大的甲壳虫还要大两倍[B] 赛里斯人为畜养这种昆虫而建造冬暖夏凉、四季咸宜的房屋(蚕房)[C] 在第四年之前.赛里斯人一直用绿芦苇喂养它们[D] 大部分丝线就是在这种小动物死后的尸体内部找到的5、法显将自己西行求法所经历的情况编撰成书.取名()。
[A]《佛国记》[B]《大唐西域记》[C]《西域志》[D]《外国传》6、中国禅宗有三个特点.其中不包括()。
[A] 有一个“梵我合一”的世界观理论[B] 有一套自心觉悟的解脱方式[C] 有一套“以心传心”的直观认识方法[D] 提倡苦行、禁欲、禅定等长期的磨练7、751年.唐朝将军高仙芝西征中亚怛罗斯被大食所败.俘虏中有杜环在巴格达住了11年.著有()。
[A]《通典》[B]《经行记》[C]《游行外国传》[D]《行记》8、中国最早记载日本的文献资料是()。
[A]《史记》[B]《汉书》[C]《三国志》[D]《后汉书》9、用日文假名写成的散文集是()。
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原卷版+解析)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2023·黑龙江牡丹江中考)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
A.张骞B.鉴真
C.玄奘D.郑和
2.(2023·湖北荆州中考)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材料反映的史事是()
12.(2022·湖南湘潭中考)某同学搜集了玄奘、鉴真、遣唐使、崔致远等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学习主题是()
A.唐朝多彩的文学艺术B.唐朝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C.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D.唐朝发达的科学与技术
13.(2022·广西百色中考)“他不畏艰险,历经磨难到达天竺,访遍名寺研习佛法;学成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材料评述的是()
8.(2023·江苏连云港中考)某中学以“探寻丝绸之路”为主题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这次活动,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依据收集的材料,我们得出以下结论:①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②唐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③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频繁;④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A.鉴真东渡B.玄奘西行
C.文成公主入藏D.郑和下西洋
14.(202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唐朝时,一位高僧前后用了12年,历经各种磨难抵达日本,并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与高僧这段曲折经历相关的史实是()
A.张骞出使西域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行D.鉴真东渡
15.(2022·贵州遵义中考)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先进的生产技术B.繁荣的中外交流
C.和睦的民族关系D.多彩的文学艺术
北语23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1-【辅导答案】
北语23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1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1.影响文化的交流和排斥的因素没有()<A>项.主体文化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B>项.外来文化的效用性<C>项.主体文化相比外来文化是否先进<D>项.外来文化的适应性<正确答案>:C2.以下对唐朝与周边民族和国家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A>项.突厥降唐之人居长安者是长安战俘中为数最多的<B>项.回纥与唐朝保持着友好和从属的关系,曾帮助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C>项.唐不承认大食在中亚的扩张,双方长期军事对峙<D>项.吐蕃是古代藏族所建立的地方政权,唐朝与吐蕃长期处于和战不定的局面<正确答案>:C3.有关汤若望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项.第一位外国人钦天监正<B>项.明末1620年,汤若望随法国传教士金尼阁来华<C>项.主持《崇祯历书》的修订工作<D>项.大胆排斥中国传统的旧历——大统、回回、东局三家历法<正确答案>:C4.对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阶段性的理解有误的是()。
<A>项.汉代佛教与中国道术方士思想相结合<B>项.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中国玄学相结合<C>项.隋唐以后中国佛教基本上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D>项.隋唐时期中国佛教有学派而无宗派<正确答案>:D5.有关佛教能与中华文化融合的原因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项.中国文化有不足之处需要补充<B>项.佛教的适应性<C>项.佛教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D>项.中国哲学体系中没有“本体论”论述<正确答案>:D6.礼仪之争的内容不包括()。
中外文化交流史考试题目和答案
中外文化交流史一.什么是文化?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1.什么事文化: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2.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长期受到人们尊崇并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的思想观念和固有传统,从理论思维的高度审视,所谓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广义地讲,就是指导中华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精粹思想,是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
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种伟大的卓越的精神;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它渗透在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之中。
由于中国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表现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含着诸多要素的思想体系。
现在“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被普遍认为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
二.中国文化史如何分期?各阶段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雏形期(炎黄-夏、商、周时代):中国文化在韵事社会(即新石器时代)开始萌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宗教(图腾崇拜)、原始艺术和原始的哲学思维不断演进。
在早期的神话传说中,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史影,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神农尝百草,伏羲画八卦……这些美丽动人的传说,反映了中国先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精神和取得的业绩,以及对周围世界的思考。
从黄帝逐鹿中原到夏、商、周三代,中国文化在自身的生命运动中迈出了巨大的步伐。
在商代,脊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进入成熟阶段;殷末周初,哲学思想又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出现了阴阳、五行观念;《周易》古经大约也于此时期形成,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八卦学说,从而使中国文化逐渐具备了雏形。
2. 形成时期(春秋战国):春秋战国使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期。
《中外文化交流史》题集
《中外文化交流史》题集一、选择题1.唐代鉴真东渡对哪一国家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A. 日本B. 韩国C. 印度D. 越南2.丝绸之路的开辟主要促进了哪些文化之间的交流?A. 中国与西亚B. 中国与欧洲C. 中国、印度与欧洲D. 中国、西亚与欧洲3.明代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传播中华文化B. 开拓海外殖民地C. 展示明朝国力D. 促进经济交流4.佛教传入中国是在哪个历史时期?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5.下列哪位人物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A. 李时珍B. 徐光启C. 马可·波罗D. 利玛窦6.“四大发明”中对欧洲文艺复兴产生重要影响的是哪一项?A. 造纸术B. 火药C. 印刷术D. 指南针7.中国的茶文化对哪个国家的饮茶习惯有着显著影响?A. 英国B. 法国C. 德国D. 俄罗斯8.古代中亚的哪种宗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A. 佛教B. 伊斯兰教C. 基督教D. 祆教9.下列哪部作品是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的产物?A. 《红楼梦》B. 《西游记》C. 《几何原本》(中译本)D. 《本草纲目》10.19世纪末,哪位中国思想家提出了“中体西用”的文化主张?A. 严复B. 康有为C. 梁启超D. 张之洞二、填空题1.唐代高僧______东渡日本,对日本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明朝时期,______的传入对中国军事和科技产生了重要影响。
3.13世纪,意大利商人______来到中国,其游记成为欧洲人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4.中国的______传入欧洲后,极大地推动了欧洲印刷业的发展。
5.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通道,也是______交流的重要桥梁。
6.19世纪中叶,中国______的出版标志着中西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7.印度的______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判断题1.丝绸之路只促进了中国与西亚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2.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汉传佛教。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习题含答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隋唐时期,中日僧人为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过突出的奉献,"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歌颂的高僧是( )A.弘法大师 B.鉴真 C.玄奘 D.阿陪仲麻吕【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的信息,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隋唐时期,中日关系密切,友好往来频繁,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高僧鉴真,他六次东渡日本,最终成功,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的传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佛殿样式优美,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B项符合题意;弘法大师不符合"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的容,A项不符合题意;玄奘是西行天竺的高僧,C项不符合题意;阿倍仲麻吕是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开元年间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D项不符合题意;应选B。
2.以下图是世界上保存完好,现在最古老的的石拱桥之一,其设计和主持建造者是A.宋应星 B.春 C.徐霞客 D.徐光启【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容是州桥,结合所学可知,州桥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师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第二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州桥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B项符合题意;宋应星的成就是"天工开物",A项不符合题意;徐霞客是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被称为"千古奇人",C项不符合题意;徐光启是明朝的科学家,不是建筑师,D项不符合题意;应选B。
3.*历史兴趣小组进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一些资料。
以下这一组图片资料表达的主题是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B.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C.唐朝经济的繁荣D.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图片信息"丝绸之路上的商路,玄奘,鉴真,和下西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玄奘西行,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和下西洋〞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密切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北语网院18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1234
18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5道小题, 总分值60分 )1.对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阶段性的理解有误的是()。
A. 汉代佛教与中国道术方士思想相结合B.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中国玄学相结合C. 隋唐以后中国佛教基本上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D. 隋唐时期中国佛教有学派而无宗派答案:D 更多试题及答案+扣二九七九一三九六八四2.对西域三十六国认识有误的是()A. 月氏被匈奴打败赶到西边之后地盘变小了,改称小月氏B. 西域三十六国实际是受汉王朝管辖的,两汉设立了西域都护府C. 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D. 楼兰也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答案:A3.明清耶苏会传教士东来传教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这是通过()这一途径进行的。
A. 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乐舞团体等B. 贸易往来C. 宗教传播D. 战争与掠夺答案:C4.不是昭武九姓的是()。
A. 安B. 米C. 成D. 火寻答案:C5.范礼安在澳门总结了几条到中国传教的方针,不正确的是()。
A. 传教士要说是仰慕中国文化而来B. 要穿佛教徒僧袍,称自己是印度西僧C. 到中国大陆的传教士应该学习中文D. 劝导加入天主教的中国人学葡萄牙语答案:D6.()是中国汉字拉丁化道路之始。
A. 《西字奇迹》B. 《两国记法》C. 《二十五言》D. 《畸人十篇》7.利玛窦认为中国人也应该更多的建立一种平等、博爱的关系,因而写了()。
A. 《西国记法》B. 《交友论》C. 《畸人十篇》D. 《天主实义》8.对中国丝织技术西传认识有误的是()A. 中国公主将蚕种带到了于阗,使那里的人懂得了种桑养蚕B. 中国的丝织锦技术直接传入波斯,使波斯有了自己的丝织业C. 中国的蚕种是从新疆运到拜占廷的D. 李约瑟认为,西方使用提花机至少晚于中国4个世纪9.第一个把范礼安的传教方略自觉认真实施的传教士是()。
A. 沙勿略B. 汤若望C. 罗明坚D. 利玛窦10.在三十六国当中最大的是()。
初二历史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试题
初二历史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试题1.下列不属于古代文明和平交流的是A.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B.印度人发明的数字被阿拉伯人传达欧洲C.亚历山大东征,希腊文明传播到东方D.马可·波罗游历中国元朝【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文明传播与发展的知识,古代文明传播与发展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和平交往,二是战争,其中C.亚历山大东征,希腊文明传播到东方,属于战争这种方式,所以答案是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2.古代阿拉伯人创造了璀璨的文明。
下列属于古代阿拉伯人成就的是①创立伊斯兰教②发明阿拉伯数字③建造麦加清真寺④创作《天方夜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古代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在古代,世界各国的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阿拉伯人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我们生活中经常用的“0---9”十个数字,人们习惯上称为“阿拉伯人数字”,事实上是印度人发明创造的。
因为由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所以欧洲人就称其为“阿拉伯人数字”。
所以不属于古代阿拉伯人成就的是“阿拉伯人数字”,排除②。
故答案选C.【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3.阿拉伯人是古代“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他们来往于欧亚非三大洲,把自己创造的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计数法即“阿拉伯数字“传入欧洲。
错误:理由:【答案】错误:阿拉伯人创造包括“0”在内的是个数字计数法。
(2分)理由:古印度人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是个数字计数法。
(2分)阿拉伯人把古印度人创造的“阿拉伯数字”传入欧洲。
(2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阿拉伯数字的史实。
古印度人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是个数字计数法。
阿拉伯人把古印度人创造的“阿拉伯数字”传入欧洲。
4.汤姆打算到书店买一本书,该书曾对西方人追求财富、在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产生了很大影响。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唐朝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A.对外交流非常便利B.经济繁荣,文化昌盛C.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D.制度先进,疆域辽阔2.下面是马丽同学归纳的遣唐使的特点,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次数较多B.规模较大C.影响深远D.只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3.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是有着典型唐朝风格的世界文化遗产。
下列最能说明中日友好关系源远流长的事件是()A.张骞出使西域B.鉴真六次东渡C.玄奘西游天竺D.郑和七下西洋4.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5.“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这副对联描述的史实是()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文成公主入藏D.隋炀帝巡游江都6.★对比下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A.两者都是圆形方孔钱B.钱币上都有汉字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D.开元通宝受和同开珎的影响7.1 300多年前,天竺的戒日王举行了盛大的佛学辩论会,担任主讲的是一位来自唐朝的佛学大师。
这位佛学大师可能是()A.僧一行B.鉴真C.玄奘D.戒贤8.中印交流源远流长,早在唐朝时期,玄奘西行,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D.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9.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下列诗句中反映中外交往的是()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10.“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文化交流史
一. 什么是文化?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1.什么事文化: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乂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惜、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2.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长期受到人们尊崇并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的思想观念和固有传统,从理论思维的高度审视,所谓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广义地讲,就是指导中华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精粹思想,是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
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种伟大的卓越的精神;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它渗透在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之中。
由于中国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表现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含着诸多要素的思想体系。
现在“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被普遍认为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
二. 中国文化史如何分期?各阶段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雏形期(炎黄一夏、商、周时代):中国文化在韵事社会(即新石器时代)开始萌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宗教(图腾崇拜)、原始艺术和原始的哲学思维不断演进。
在早期的神话传说中,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史影,盘古开天,女娱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神农尝白草,伏羲画八卦……这些美丽动人的传说,反映了中国先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精神和取得的业绩,以及对周围世界的思考。
从黃帝逐鹿中原到夏、商、周三代,中国文化在自身的生命运动中迈出了巨大的步伐。
在商代,脊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进入成熟阶段;殷末周初,哲学思想乂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出现了阴阳、五行观念;《周易》古经大约也于此时期形成,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八卦学说,从而使中国文化逐渐具备了雏形。
2.形成时期(春秋战国):春秋战国使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期。
本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快发展,政治上随着王权衰落,政权下移,曲大国争霸演变为七雄并立,由分裂渐趋统一;社会制度则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制过渡。
与政治经济相适应,本期思想界异常活跃。
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创立儒家学派;诸子继起,各以其说教授弟子,游说诸侯,出现了百家
争鸣的生动局面。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墨、道、法、兵学说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文学也有辉煌成就。
《诗经》、《楚辞》是杰出代表。
诸子散文被后世尊为典范。
史学也初露锋芒,其中以孔子整理的古史文献《尚书》和因鲁国史记二作的《春秋》最为著名。
《左传》和《国语》也是本时期的史学杰作。
本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辉煌期,其成就之辉煌可与古希腊罗马文化相媲美。
3.发展期(秦汉一鸦片战争):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大帝国,“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统一。
汉承秦制,为其后两千年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本格局。
汉武帝“罢黜白家,独尊儒术”从而确立了儒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在哲学上,这一时期经历了天人之学,魏晋玄学,隋唐中国化的佛学,宋明理学,明清之际儒学自我批判阶段。
其中,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之学和朱熹理气性命之学是两个高峰。
在史学方面,本期的成就也蔚为大观,司马迁的《史记》,官修的《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还有一大批公私史著问世。
宗教方面方面的变化也值得注意。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东汉中叶,道教创立,其后,佛道二教,各有发展,南北朝时佛教光盛,唐朝时道教其受尊崇,形成了儒、道、释三教并存的局面。
文学、艺术、科技等亦成绩斐然,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个领域都有世界级的大师,其各篇佳作,名传遐迩,历久常新;书法、绘画、歌舞等艺术也登峰造极;许多科学技术在当时位居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
4.转型期(鸦片战争以来):本期是中国历史上乂一次空前大变革时期。
表现在:社会制度一百多年跨越三个阶段: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完全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文化上的变化也剧烈亦数空前。
西学涌入,逐渐成为文化主流。
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大致历史是:西学东渐一全面引进西学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一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思想,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形成了也需要我们加之继承和发扬的革命文化。
三•秦汉时期对外交通的开拓及与域外的文化交流情况是怎样的?有哪些大事件?
秦代及秦以前,和外国的接触很少,文化交流今天所知者不多。
相传灭亡
后箕子曾入,传播了中国的教化。
统一的秦王朝声名远播,称中国为秦,至今西方许多国家的语言里,中国的名称来源于秦字。
汉朝国势强盛,、班超先后活跃于西域;的开通,使远在西亚的各国与中国的文化交流成为可能。
、石榴、胡麻、苜蓿等植物移植到中国,大宛(苏联费尔干纳)的名马得以引进,中国的丝绸成为罗马贵族衣着所用的奢侈品,备受珍视。
当时西方对中国的称谓之一即来自丝字。
中国的丝、纸和钢传入。
印度的佛教在东汉时通过不同渠道传入中国。
佛教在中国历经盛衰,延续至今两千年。
朝鲜北部和北部,在汉代都已不同程度地濡染了汉文化,奠定了以后与中国进一步交流的基础。
大事件:1.、班超先后活跃于西域。
2.的开通3.(当时属帝国的亚历山大里亚)的杂技在汉武帝刘彻(前157〜前87)朝廷上表。
4.印度的佛教在东汉时通过不同渠道传入中国。
四. 魏晋南北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是怎样的?有哪些大事件?
魏晋南北朝是上的分裂时期。
各个政权需要巩固与发展,海上及陆路交通条件也有改善,这四百年间与外国的文化交流远较发达,而佛教成为中国与许多外国文化交流的纽带。
佛教在中国南北广泛传播。
随着佛教的传播,渊源于印度以至犍陀罗的开凿石窟、绘制壁画、雕塑佛像等佛教艺术,自西而东传入,在新媼、、山西、等地逐渐与相溶合,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佛教从中国向东传入、百济,由高句丽传入新罗,乂经由百济传入。
在朝鲜、日本流行千余年的佛教,许多方面都有中国烙印。
大批自称、汉人后裔的中国人,经过朝鲜移入日本,带去了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各项技术,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日本、朝鲜、越南长期使用汉文作为记录工具,而日本这时开始用汉字表达日语的声音,以后发展成沿用至今的两套假名。
北朝经陆路与经济文化繁荣的相联系,波斯人东来经商,、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新媼以及广东等地,都曾发现不少萨珊钱币。
中国织锦釆用了萨珊朝流行的联珠圈内对禽对兽图案。
波斯商人信仰的袄教,也传入中国,建立寺庙。
据传波斯僧侣曾用空心竹杖把蚕卵偷运到东罗马,从此蚕丝业传入。
大事件:1.、真谛(499〜569)等印度、中亚、的僧人来华并译出许多重要经典。
2.法显到印度求得经律回国。
3.道安(312〜385)用中国日录学方法,综理编译佛教经典,提出初步的译经理论。
4.致力于海外交通,遣使朱应、康泰到扶南(今)。
5.扶南僧人不断携带佛经佛像来到南朝。
五. 四大发明向外传播的大致情况是怎么样的。
1.指南针:指南针大约在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之际,传到阿拉伯,然后乂
山阿拉伯传入欧洲,后来欧洲演变出旱罗盘,再於明代时经日本传回我
国。
2.造纸术:在7世纪经传到。
8世纪中叶传到。
到12世纪,才仿效中国的方
法开始设厂造纸。
3.印刷术:唐代的雕刻印本传到日本,8世纪后期完成了木板《陀罗尼经》以
后又传到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一带和东欧。
15世纪,人学会了用合金铸字,从此毕升首创的活字印刷在欧洲各地推广开来。
4.火药: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乂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
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
六. 《马可•波罗游记》是怎样产生的,如何评价该书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的
作用。
《马可•波罗游记》,是1298年威尼斯著名商人和冒险家撰写的其东游的沿途见闻。
回到威尼斯之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旅行经历,由写出《马可•波罗行纪》
《马可•波罗游记》对欧洲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意大利的、的、,英国的卡勃特、安东尼•詹金森和、马丁•罗比歇等众多的、旅行家、读了《马可•波罗游记》以后,纷纷东来,寻访中国,打破了中世纪西方神权统治的禁锢,大大促进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
《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世界进行了夸大甚至神话般的描述,更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好奇心。
这乂有意或者无意地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直接交往。
从此,中西方之间直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的新时代开始To 《马可•波罗游记》直接或间接地开辟了中西方直接联系和接触的新时代,也给中世纪的欧洲带来了的曙光。
事实已经证实,《马可•波罗游记》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积极的作用是不可抹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