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评价复习题名词解释
环境生态学复习题_-
环境生态学复习题_-环境生态学复习题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2.环境生态学: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二、问答题1. 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答: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生态破坏问题是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如水土流失;沙漠化;水旱灾害加剧;地面沉降;生物多样性下降等。
环境污染问题是因工农业发展和人类生活排放的有害物质引起的环境污染,如大气、水体、土壤污染;城市噪声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等。
2. 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是什么?研究内容: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
科学任务: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
3. 从生态学和环境生态学发展史入手,谈谈你对环境态学的总体认识(包括与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的异同;两者发展的关联点等)。
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3.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但是其中必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 这些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4.生态幅:在自然界,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每个种都适应于一定的生境,并有其特定的适应范围。
每个种适应生境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
5.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于最小量的那种营养物质。
环境学概论名词解释汇编
环境学概论名词解释汇编1. 环境学(Environmental Science)环境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环境学旨在理解并解决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它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生态学、地理学、化学和物理学等。
2. 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自然环境是指与人类活动无直接关联的自然资源、气候、地形等要素的总体。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包括空气、水、土壤、气候等因素。
3.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环境污染是指环境中存在有害物质或能量,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
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它对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4. 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气候变化是指长期内地球气候系统发生的变化。
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大气中温室效应加强,从而引起了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的现象。
5.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物种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的度量。
它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6.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是指以满足当前世代需求为基础,而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模式。
在可持续发展中,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相互协调,追求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7. 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环境保护是指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以减少环境破坏和污染。
环境保护包括监测和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工作。
8. 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不断恢复并且源源不断供应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环境监测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第三版)环境监测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 环境监测: 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P12. 控制断面3. 大气采样效率:在规定的采样条件(如采样流量、污染物浓度范围、采样时间等)下所采集到的污染物量占其总量的百分数。
P1694. 土壤背景值5. 生物污染监测:当空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收到污染后,生物在吸,收营养的同时,也吸收了污染物质,并在体内迁移、积累,从而受到污染。
受到污染的生物,在生态、生理和生化指标、污染物在体内的行为等方面会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的症状或反应,利用这些变化来反映和度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方法称生物监测法。
P2916. 总悬浮微粒:(TSP)指漂浮在空气中各种不同粒径,在重力作用下不易沉降到地面的液体或固体微粒。
7. 土壤污染:进入土壤的污染物质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承受的容量和净化速度时,就破坏了土壤环境的自然动态平衡,使污染物的积累逐渐占据优势,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性状改变,功能失调,质量下降,引起污染。
P267 8.一次污染物: 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P1479、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空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
10、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
P711、COD:(化学需氧量)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表示。
P10912、BOD:(生化需氧量)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的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P11413、何谓混合水样?p43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
14、何谓优先监测?P7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
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总结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大气污染: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SO2、NOx、HC、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2.水体自净:水体受到废水污染后,逐渐从不洁变清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3.逆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4.生物入侵: 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5.大气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6、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7.半衰期:是指某种特定物质的浓度经过某种反应降低到剩下初始时一半所消耗的时间。
8.废物资源化: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讲,表示资源的再循环;狭义讲,指为了再循环利用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9.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10.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运行的总称。
11、大气环境容量:是指大气在一定环境功能条件下,大气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12、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是指一定区域内自然状态下未受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重重金属元素的正常含量。
13、环境规划:是人们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动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
14、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并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和质量的下降,这种现象叫土壤污染。
15、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答案)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太阳高度角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2.太阳方位角指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点连线在地面上投影与当地子午线(南向)的夹角。
3.室外气温距地面高。
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4.冷负荷`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范围内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包括显热量和潜热量。
5.热负荷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范围内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加入的热量,包括显热量和潜热量。
6.基础代谢率BMR临床上规定未经早餐前,保持清醒静卧半小时,室温条件维持在18-25℃之间测定的的代谢率叫做基础代谢率。
):有机挥发物。
:总有机挥发物。
:室内空气品质。
:病态建筑综合症。
11.气味浓度可感阈值~一定比例人群(一般为50%)能将这种气味与无味空气以不定义区别区分开的气体浓度。
12.气味浓度可识别阈值一定比例人群(一般为50%)能将这种气味与无味空气以某种已知区别区分开的气体浓度。
13.热压由于温差引起的室内外或管内外空气柱的重力差。
gh=ρw-ρn)14.自然通风指利用自然手段(热压。
风压等)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方式。
15.机械通风指利用机械手段(风机。
风扇等)产生压力差来实现空气流动的方式。
16.声功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
17.声强衡量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音强弱的物理量。
18.声压指介质中有声波传播时,介质中的压强相对于无声波时介质静压强改变量。
"声级L AA声级由声级计上的A计权网络直接读出,用L A表示。
20.光通量光源的辐射通量中可被人眼感觉的可见光能量(波长380-780nm)按照国际约定的人眼视觉特性评价换算为光通量,单位为流明。
21.照度、受照平面上接受的光通量的面密度,符号为E。
22.发光强度点光源在给定方向的发光强度,是广元在这一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元内发射的光通量,符号为I,单位为坎德拉。
23 显色性物体在待测光源下的颜色同它在参照光源上的颜色相比的符合程度,定义为待测光源的显色性。
《环境保护知识》复习综合题(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名称解释题、论述题)
《环境保护知识》复习综合题(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名称解释题、论述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指某一环境对污染物最大承受限度,在这一限度内,环境质量不致降低到有害于人类生活、生产和生存的水平,环境具有自我修复外界污染物所致损伤的能力。
环境容量由静态容量和动态容量组成。
2.生物放大作用: 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向下传递,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随生物的营养级的升高而升高,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放大作用,又叫生物富集作用,也叫生物浓缩。
3.超城市化: 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超城市化"。
4.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5. 二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或与大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较一次污染物还强。
最常见的二次污染物有硫酸烟雾及光化学烟雾。
6.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环境质量通常要通过选择一定的指标(环境指标)并对其量化来表达。
7.城市热岛效应: 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环境规划》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规划》考试复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P1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2.目标纲要法P23将资源,重大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使之成为综合发展的纲要。
既能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生成果发展生产,又维持生态平衡,保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3.可持续发展P1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一永续利用、持续发展的思想。
4.环境预审制度P35根据国家的环境保护产业政策、行业政策、技术政策、规划布局和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在项目立项阶段进行审批的一项政策法规型管理制度。
二.填空题1.环境规划的任务是解决和协调国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期科学的规划(或调整)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结构,恢复和协调各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促使人类生态系统向更高级、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P112.按规划期划分,可以把环境规划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P143.按环境要素划分,可以把环境规划分为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等。
P154.我国环境管理的“老三项”制度是、、。
5.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P56.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P2三.判断题1.环境规划的目的是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减少污染,防治资源破坏,从而保护环境(√)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是鼓励经济增长,但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3.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是5-10年。
(×)长远10年,中期5-10 P144.1979年9月,五届人大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青岛理工大学2021年学士学位考试环境工程专业《环评》复习题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述一、名词解释1、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以及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2、三同时:建设项目中的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二、填空题1、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和环境保护部标准。
2、国家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2、地方环境标准包括: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3、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为建设阶段、生产运营阶段和服务期满或退役阶段三个阶段。
三、问答题1、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和意义(1)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2)知道环境保护设计(3)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4)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2、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之间、综合性标准与行业性标准间是何种关系?答:执行上,地方标准优先于国家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标准(如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即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优先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管理一、名词解释1、环境敏感区: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
二、填空题1、凡是新建或扩建工程,要根据国家环境环保部“分类管理名录”,确定应该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2、建设项目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是确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的重要依据。
三、问答题1、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1)具有法律强制性(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3)对建设项目和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4)分类管理(5)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6)公众参与制度(7)跟踪评价和后评价2、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目的是什么?答:(1)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2)对项目建设或运行后发现或产生的新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补救或改进方案。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参考答案篇一:复习题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三同时”制度2. 自然保护区3. 污染源4. COD5. 年龄结构6. 水土流失7. 清洁生产8. 水俣病二、填空(1)人类环境具有、、、、和六大功能特性。
(2)美国、日本是型的能源结构,而印度、中国是型的能源结构所以美国,日本的大气污染物以为主,印度、中国的大气污染物以为主。
(3)按照污染源在空间分布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和。
(4)局地气流会影响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常见的局地气流有、、。
(5)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远期危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致”问题,即、、。
(6)在水质监测中常用主要的水质指标可分为、、 __三大类。
(7)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有、和_______ 、。
三、简答1.“水能是清洁能源,水能开发利用对环境没有危害”这一观点是否正确,请剖析之。
2. 简述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为什么说人口问题是各种环境问题的根源性问题?4. 简述氮肥施用对农业环境的影响?5. 请绘出自然保护区的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各功能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6.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有哪些?7.简述能源危机的主要内容。
8. 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9. 简述土壤污染的特点和度量指标。
10. 何为农田退水,简述其对水体环境质量的影响四、论述1.全球变暖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如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荒漠化,同时给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试从C循环的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及应对措施?2.2000年对我国18个主要湖泊的调查表明,其中14个已进入富营养化状态。
水体富营养化对水体生态和人们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试分析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3.你认为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对环境有哪些不利影响,请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对策。
4.我国目前酸雨污染面积占国土面积30%左右,并在一些地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仅川、黔、两广四省区的农业和森林每年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8亿元。
环境监测复习题
复习题一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 高锰酸盐指数2. 光化学烟雾3. 土壤背景值4. 生物测试法5. 检测限二、填空题(每空分,共15分)1. ()就指从众多有毒污染物中通过数学优先筛选出来的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
对这些筛选出来的污染物的监测称为()。
(2. 在环境监测实验中,良好的加标回收率结果是证明方法具有良好的()的必要条件,而()是确保实验精密度的指标。
3. 环境监测中采集到的水样在放置期间,一般受()、()、()因素的影响,待测组分的价态或形态易发生变化,通常采用()和()的措施保存水样。
4. 残渣分为()、()和()三种。
5. 铬的毒性与其()有关,()价铬具有强毒性,为致癌物质,并易被人体吸收而在体内蓄积。
6. 叠氮化钠修正法测定水中溶解氧,主要消除()的干扰,高锰酸钾修正法主要消除()的干扰。
7. 贝克生物指数BI>10时,为()水域;BI=1-6时,为()水域;BI=0时,为()水域。
8. 含酚废水的保存用磷酸酸化,加CuSO4的作用是()。
9.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称为(),简称();PM10即(),是指当量直径()的颗粒物。
10. 一般了解土壤污染情况时,采样深度只需取()的土样。
如要了解土壤污染深度,则应按()分层取样。
11. 对制备测定某些金属含量的干样品时,为避免受金属器械和筛子等污染,最好用玛瑙研钵磨碎,()过筛,()瓶保存。
%12. 大气采样方法从大的方面讲,可以分为二类,即()采样法、()采样法。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述中属于特定环境监测的是()。
A. 污染事故监测B. 仲裁监测C. 考核监测D. 新建企业周围环境现状监测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96)所指的一类区包括()。
A.居民区 B. 风景名胜区 C. 名胜古迹 D. 国家自然保护区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适用的区域有()。
环境分析化学复习思考题
环境分析化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分析化学2环境问题3检出限4灵敏度5定量检测下限6准确度7绝对误差8相对误差9精密度10相对标准偏差(RSD)11玷污12标准物质13一级标准物质14二级标准物质15基体标准物质16模拟标准物质17合成标准物质18代同标准物质19沉淀分离法(使目标分析物沉淀或使干扰物沉淀)20共沉淀法21液-液萃取法22离子交换分离法23离子色谱法24高效离子色谱25高效离子排斥色谱26流动相离子色谱27纸色谱28薄层色谱29浮选分离法30离子浮选法31共沉淀浮选法32溶剂浮选法33反渗透法34液膜分离法35电泳36电渗流37电泳淌度38回收率39富集倍数40分配系数41分配比42分离系数43离子交换容量44始漏点45始漏量46优先污染物47优先监测48元素的化学形态49元素化学形态分析(IUPAC)50固相萃取51固相微萃取52超临界流体萃取53加速溶剂萃取54液膜分离55微波辅助萃取56经典极谱57单扫描极谱(示波极谱)58脉冲极谱59溶出伏安(溶出极谱)60光谱分析61光学分析62线状光谱63带状光谱64连续光谱65非光谱光学分析66吸收光谱分析67发射光谱分析68荧光光谱分析69分子荧光70原子荧光71某-射线荧光72衍生化离子色谱73螯合离子色谱74低压离子色谱75化学修饰电极二、简答题和问答题1引起环境污染的因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2环境分析化学的重要作用是什么3环境分析化学的特点和对环境分析方法的要求4环境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5痕量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有哪些6痕量分析中空白值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7对于个别样品的分析,如何测定与扣除空白值8对于经常性项目分析,如何制定空白值的质量控制图10环境分析结果表达方法有哪几种,可疑数据的检验有哪些常用方法?11环境样品中目标分析物损失的可能途径及控制12对于经常性项目分析,如何制定平均值控制图(精密度控制图)?13对于经常性项目分析,如何制定回收率控制图(准确度控制图)?14痕量分析标准物质的作用和选择原则(简答题)15痕量环境污染物常用分离富集的方法有哪些(简答)16痕量环境污染物常用分离富集的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问答)17共沉淀法中常用有机载体的类型及使用有机载体的优点(简答)18共沉淀法中常用有机载体的类型及形成沉淀的机理(问答)19液-液萃取法中萃取百分率及萃取次数的计算20环境中金属等无机离子常用液-液萃取体系及萃取原理21离子交换理论-Daonan膜平衡理论22离子色谱法的类型及分离原理23离子色谱的特点(简答题)24浮选分离法的类型与分离原理25液膜分离法的类型及分离原理26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及分离原理27元素化学形态分析的目的意义28简述元素化学形态分析的方法类型即各自的特点29元素化学形态分析有哪些实验方法(简答题)30汞有哪些化学形态,请设计一个方案来分离富集和测定汞的不同化学形态31环境有机污染物分析的必要性与特点32环境有机污染物分析的一般步骤是什么(简答)33简述环境有机污染物分析中衍生化的作用34环境有机污染物分析的常用预处理方法及原理35固相萃取的基本步骤和各部的主要注意事项36在环境分析中,高效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相比,其主要特点有哪些?37色质联用仪质谱检测器的检测原理及特点38叙述超临界流体色谱的基本原理及特点39极谱分析的基本类型及原理40有机化合物极谱分析有哪些特点41原子荧光的类型及其产生原理42按反应类型,化学修饰电极有哪些类型三、判断题或是非题(对填“是”、错填“否”)1在没有系统误差的情况下,环境污染物定量分析的精度越高,准确度越高()。
环境工程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1.混凝:包括凝聚与絮凝两种过程,指胶体被压缩双电层而脱稳的过程(凝聚)和胶体由于高分子聚合物的吸附架桥作用聚结成大粒絮体的过程(絮凝)2.接触凝聚区:在澄清池中,将沉到池底的污泥提升起来,并使这处于均匀分布的悬浮状态,在池中形成稳定的泥渣悬浮层,此层中所含悬浮物的浓度约在3~10g/L,称为~。
3.絮凝沉淀:初沉池后期、二沉池初期;固体颗粒有明显的絮凝性,沉淀过程中通过絮凝作用使得粒径越来越大、沉淀越来越快。
4.自由沉淀:沉沙池、初沉池初期,固体颗粒絮凝性差、粒径较大、浓度较低,沉淀过程中互不干扰,独立完成沉淀过程。
5.反冲洗时滤层的膨胀率:反冲洗时,滤池膨胀后所增加的厚度与膨胀前厚度之比6.活性污泥法:污水生物处理的一种方法。
该法是在人工充氧条件下,对污水和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混合培养,形成活性污泥。
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然后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系统。
7.悬浮生长:在活性污泥法中,微生物形成絮状,悬浮在混合液中不停地与废水混合和接触。
8.BOD污泥负荷: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有机物的数量,或生化池单位有效体积在单位时间内去除的有机物的数量,单位kgBOD5/(kgMLVSS.d)。
9.污泥龄:是指每日新增的污泥平均停留在曝气池中的天数,也就是曝气池全部活性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或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同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的比值。
10.污泥容积指数(SVI):简称污泥指数,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min沉淀后,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以mL计)。
11.污泥沉降比:指曝气池中混合液沉淀30min后,沉淀污泥体积占混合液总体积的百分数。
12.生物膜法 biofilm-process:污水生物处理的一种方法。
该法采用各种不同载体,通过污水与载体的不断接触,在载体上繁殖生物膜,利用膜的生物吸附和氧化作用,以降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脱落下来的生物膜与水进行分离。
张从版环境评价习题
张从版环境评价习题环境评价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环境评价概述》一、概念1.环境质量2.环境评价3.环境标准4.环境质量标准5.污染物排放标准二、填空题1.环境质量的价值包括(经济)、(健康)、(生态)和(文化)。
2.环境评价的对象是(环境质量和价值)。
3.按照评价的时间,环境评价分为(过去)、(现状)和(影响)。
4.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国家法律中肯定下来的国家是(美国)。
5.东欧与前苏联的环境评价主要侧重于(河流)和(地理)。
6.我国的环境评价经历了(尝试)、(探索)、(发展)和(评价)四个阶段。
7.环境质量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p=c/s )。
三、简答题1.环境评价的意义。
2.环境质量指数的作用。
答: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的主要步骤。
收集整理环境数据和资料;确定评价的要素和影子;指数的选用与综合;质量分级4.简述专家评价法。
5、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构成是怎样的?6、某监测点数据如下(单位是mg/L),请用单项水质标准指数对其进行评价,BOD COD DO Cd Cr Cu As 石油酚15 10 9第二章《环境评价信息的获取》一、概念1.特尔斐法2.专家二、简答题1.污染源调查的意义。
掌握污染源的类型、数量和分布情况了解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确定区域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提出污染治理和控制措施2.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公式。
3.环境背景值的含义。
4.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收集资料;现场测量;摇杆发5.如何制定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确定检测项目;确定检测范围;确定检测周期;确定监测点位6.大气监测项目有哪些?7.特尔斐法环境预测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8.大气监测频率9.地面水监测频率。
10.土壤监测的布点方法三、计算题1.某地区建有化工厂、纺织厂和家用电器厂,其污水排放量与污染物监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试确定该地区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项目化工厂纺织厂家用电器厂评价标准(mg/l )污水量(万m 3/a) CODcr(mg/L)560 428 76 10 悬浮物(mg/L)62 25 75 50 挥发酚(mg/L)六价铬(mg/L)2.在某河的源头处采集的10个样品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如下表,据此计算水环境背景值。
生态环境规划复习题
生态环境规划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是指为了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开展,把“社会一经济一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刻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容量总量操纵:是指环境容量所准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操纵。
3、目标总量操纵:是指依据环境目标提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削减量的操纵。
4、费用最小分配原那么:是以治理费用作为目标函数,以环境目标值作为约束条件,使系统的污染治理投资费用总和最小,求得各污染源的准许排放负荷。
5、污染物的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单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6、环境容量:环境容纳某种特定的活动或活动速率而不造成无法同意的碍事的能力。
7、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8、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根底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碍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猎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这是制定规划的根底工作。
9、环境推测:在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和科学实验根底上,结合经济社会开展情况,对环境的开展趋势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定。
10、复合生态系统:是由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自然条件共同组合而成的生态功能统一体。
在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人类是主体,环境局部包括人的栖息劳作环境、区域生态环境及社会文化环境,它们与人类的生存和开展休戚相关,具有生产、生活、提供、接纳、操纵和缓冲功能,构成错综复杂的生态关系。
11、循环经济:确实是根基运用统筹学的理论和思维,针对整个经济运行体系,通过对产业和产品结构、地域空间和时刻布局的调整、优化、升级和转型,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生态化耦合,从而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和质量12、环境功能区划:是依据社会经济开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分。
13、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的物质称之为固体废物,简称固废。
环评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2.环境质量评价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确定一个区域内EQ状况、预测EQ变化趋势和评价人类行为对环境影响的一门学科3.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要素(如大气、水、土壤等)中的污染物或污染因子所规定的允许含量和要求。
4.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和产生的有害因子所做的控制标准。
5.污染源是指能够产生环境污染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6.污染物因子: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率、形态和途径进入、作用于环境系统并对其产生污染或破坏的任何物质(能量)称为环境污染物因子,简称污染物因子。
7.环境影响评价:在人们采取对环境有影响的行动之前,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识别、预测和评价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影响,按照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事先制定出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就能较适当地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这种做法叫做环境影响评价,它是一项技术。
8.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对人类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预测,并提出减少影响或改善生态环境的策略和措施。
9.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就是指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预防或者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
二、简答题1.、环境标准的作用1)、环境标准是制定环境规划和环境计划的主要依据;2)、环境标准是环境评价的准绳;3)、环境标准是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4)、环境标准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2、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特点1)、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对象侧重于开发建设活动。
2)、被法律确认,执行具有强制性。
3)、纳入基本建设程序,是计划管理的重要内容。
4)、强化了环境保护设施配套制度的落实。
《环境行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行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共10分,5个单词)1、应激:令人不愉快的环境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反应,包括主观反映、客观刺激2、情绪:是由行为、心理变化和主观体验组成的非常复杂的概念3、个人空间:是指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不见边界的、不容他人侵犯,随我们移动而移动,并依据情境扩大和缩小的领域4、人际距离:一般人与人接触时,两者之间都要保持着一定的领域范围。
这种领域是看不见的,一旦他人进入该领域,自己便会有意无意地转身避开对方,或离开,向对方传递某种信息:这种领域称之为人际距离,也称移动式领域5、拥挤:拥挤是对导致负性情感的密度的一个主观心理反应。
6、空间:是指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的相互关系7、认知地图: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
1 4 108、小群生态:一般情况下,人总是三三两两﹑三五成群地交谈,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中所谓的小群生态9、领域: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而拥有或占用的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该场所或区域就是拥有或占用它的某个人或群体的领域10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它是感觉相互作用的另一种表现。
11归属感:指个人自己感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亦指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落实感。
12、密度:是指每单位面积个体数目的客观测量,具体来说,它是指个体与积的比值13、感知:是行为空间的一部分,是由外界的刺激引起的而被经验环境所修正。
1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各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
16、认知(cognition):是指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的过程。
17、图式:已有的知识或经验称为图式18、意象:人们头脑中的地图,作用在于帮助人们认路。
19、领域性(Territoriality):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环境影响评价考试知识点整理题目与答案
环评复习题一、单选1.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依据是(D)A.环境功能的不同B.环境范围的大小C.环境要素的不同D.环境要素的形成2. 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D)A.美国B. 日本C.德国D.中国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B)A.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C.环境影响分析表D.环境影响登记表4.环境噪声具有的特点是(C)A.易评估性和暂时性B.分散性和持续性C.无形性和多发性D.危害大和复杂性5.首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是(A)A.美国B. 日本C.德国D.中国6.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D)A.限期治理制度B.排污许可制度C.浓度控制制度D.总量控制制度7.不属于环境概念范畴的是(C)A.大气B.矿藏C.野生动物D.自然保护区8.环境影响报告书经(C),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A.批准前B.批准过程中C.批准后D.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后9.下列环境因素中,不属于环境敏感区范围的是(D)A.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C.人口密集区、文教区、党政机关集中办公地点D.城市规划中的工业企业10.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对其主持完成的(A)承担相应责任A.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工作的技术文件B.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C.环境保护调查报告D.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二、多选1.复杂地形系指(ABCD)A. 山区B.丘陵C.沿海D.大中城市的城区E.平原2.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拟预测的水质参数应根据(ABCD)筛选和确定A.工程分析 B环境现状 C评价等级 D当地的环境要求3.目前使用较多的水环境预测方法有(ABCD)A 数学模式法 B物理模型法 C类比调查法 D专业判断法4.在拟定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时,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和下列优先顺序(ABCDE)A.预防措施B.最小化措施C.减量化措施D.修复补救措施E.重建措施5.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ABCDE)A.居住区B.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C.文化区D.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E.特定工业区6.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其中III类主要适用于(AB)A.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B.鱼虾类越冬场、泗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C.工业用水区D.农业用水区7.《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标准适用于(ABC)混杂区A.居住B.商业C.工业D.文教机关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排入(ABC)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A,GB3838中IV类水域。
环境保护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期末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25分,每题5分,共10题,任选5题回答,多做不得分)✓二、填空题(30分,共30空,每空1.5分)✓三、简答题(32分,每题8分,共8题,任选4题回答,多做不得分)✓四、论述题(13分)《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描述。
2、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
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3、33211工程:重点治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两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控制区)的大气污染、着力强化一市(北京)、一海(渤海)的环境保护工程。
4、水体污染: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5、城市热岛效应:由于人的活动和工业生产,使得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6、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7、可吸入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mm的颗粒,记为PM10.8、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9、海洋环境自净能力:海洋环境通过自身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而使污染物的浓度、毒性降低乃至消失的能力,称为海洋环境自净能力10、荒漠化:是一种人为、自然双重因素作用下导致的土地质量全面退化和有效使用数量减少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环境质量包括环境综合质量和环境要素的质量(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等),环境质量的变化通常采用一组表征环境属性的一组参数来加以描述。
例如:水环境采用COD/BOD/DO/NH3-N等污染物指标来描述。
2.生态环境
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
3.污染源评价
污染源评价是指对污染源潜在污染能力的鉴别和比较。
通过把具有不同量纲的污染物和污染因子量进行标准化处理,使不同的污染因子有可比性,通过标准化处理分析,确定评价区域内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提供环境质量水平的成因;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污染源治理和区域治理规划提供依据。
4.环境保护标准
环境保护标准是由政府(环保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强制性的环境保护技术法规。
它是环境保护立法的一部分,是环境保护政策的决策结果。
环境保护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基础标准、污染物检测方法标准和仪器设备标准五类。
5.环境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的优劣所进行的一种定量描述。
即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和预测。
在人类获得经济发展的同时,会对环境质量带来或大或小的不利影响。
在环境质量评价中应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以确保环境质量不致恶化,通过调整人类的社会行为,使在人类社会行为作用下,环境质量朝着更加满足有利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需要的方向变化。
6.帕斯奎尔大气稳定度
帕斯奎尔(Pasquill)法用地面风速(距离地面高度10m)、白天的太阳辐射状况(分为强、中、弱、阴天等)或夜间云量的大小将大气稳定度分为A~F六个级别,称为帕斯奎尔大气稳
定度。
7.环境背景值
称环境本底或自然本底。
指在未受人类活动干扰的情况下,各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光、热等)的物质组成或能量分布的正常值。
通常在远离污染源或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地方采集样品,进行分析测定,将测定结果处理后取平均值(或数值范围),即成为供参考使用的环境背景值。
8.指数评价法
通常用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含量来表达衡量环境质量优劣,将环境中污染物的含量与该污染物的环境标准值相对比而产生的无因子量I来表征环境质量的优劣的方法,称为环境质量指数评价法,此无因子量称为环境指数,包括单污染因子指数Ii=Ci/Si和多污染因子指数I=ΣWiIi。
9.生态服务功能
指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所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与效用,例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土壤保持功能、气候调节功能、环境净化功能等。
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的外观表现为其生态环境功能的的优劣,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就是对生态环境功能的评价。
10.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或因素的容许浓度所做的规定。
它是环境政策的目标,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是评价我国各地环境质量的标尺和准绳。
11.水体化学净化
化学净化是由水体出现的化学吸附、化学沉淀、氧化还原、水解等过程而使污染物浓度降低。
12.专家评价法
专家评价法是一种重要的综合评价方法,以具有各种专业知识的专家学者经验为基础,运用直觉思维方法对复杂的、非结构化的问题进行评价,常见的方式是通过组成一个专家集体,实施群体评价,从而集中评价者的集体智慧对评价对象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
13.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国家(地方、部门)为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浓度或数量所作的限量的规定。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手段,
14. 环境污染物
任何物质(能量),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率、形态和途径进入环境系统,并对环境系统产生污染或破坏的物质(能量),称为环境污染物,也称环境污染物因子。
15. 等标污染指数
使用等标污染指数可确定一个污染源的主要污染物。
等标污染指数是指所排放污染物的浓度超过排放标准的倍数,简称超标倍数。
16.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是大气中污染物或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程度并持续一段时间的现象。
大气污染的形成及危害程度,不仅是以空气中是否存在某种有害物质来衡量,还需以其作用于生物及非生物体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来决定。
17. 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指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期增加生态效率并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清洁生产的含义包括:⑴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⑵对产品,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的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⑶对服务,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18. 环境风险评估
环境风险评估是对于开发行为的环境影响评估提供有效的评估方法,首先对在开发期间及开发后可能发生危害的环境因子进行确认,评估发生危害的频率,其次对不同的地理区域的风险进行管理,确认适合的开发策略,最后藉由危害的预防及计划准备工作降低该评估计划的风险。
19. 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的各种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按影响的来源分:可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
按影响效果分:可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按影响的性质划分:可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
20. 内梅罗污染指数
内梅罗指数是一种兼顾极值或称突出最大值的计权型多因子环境质量指数。
内梅罗指数的基本计算式为:
2)
()(22i i AveI MaxI I +=
21.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自然生态系统退化、环境质量恶化及由此衍生的不良生态环境效应,包括土壤侵蚀、沙漠化、酸雨、土壤盐渍化、草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与水环境污染等。
22.环境噪声污染
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质量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23.指示生物法
指示生物法是利用指示生物(indicator organism)来监测环境状况的一种方法。
所谓指示生物,就是对环境中某些物质,包括污染物的作用或环境条件的改变能较敏感和快速地产生明显反应的生物,通过其所作的反应可了解环境的现状和变化。
24.环境战略影响评价
环境战略影响评价又称公共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指对国家权力机构发布的政策进行影响评价。
评价的区域是全国性的或行业性的,识别的影响是潜在的、宏观的,是在最高层次上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全局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