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31c510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3.png)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削减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其次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心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形成部位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过程有变形期无变形期子细胞数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四、留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缘由是同源染色体分别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其次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改变规律(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20a512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4.png)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主要涵盖植物的生殖和发育、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以及生物的遗传和进化等知识点。
以下是主要的知识点概述:
1. 植物的生殖和发育:
- 裸子植物的结构与繁殖:包括雄性和雌性结构、花粉和胚珠的形成与传粉、种子的发育过程等。
- 被子植物的结构与繁殖:包括花的结构与功能、授粉与受精过程、果实的结构和发育等。
- 植物的无性繁殖:包括植物的离体培养与繁殖、植物的营养器官和生活史的变化等。
2.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 动物的配子形成与交配:包括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等。
- 动物的受精和胚胎发育:包括受精的类型和过程、胚胎发育的阶段和过程、胚胎的培养、胎生和卵生动物的区别等。
- 动物的发育与生活史:包括不同类型动物的发育、不同类型动物的生殖器官和生活史的变化等。
3. 生物的遗传和进化:
- 遗传与性别决定:包括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性别决定的方式等。
- 基因与进化:包括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变异、自然选择和适应等。
- 进化的证据和进化的方式:包括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发育的证据、生物地理分布和生态适应的证据,适应演化和物种演化等。
以上是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的主要知识点概述,可能不够详细,请根据自己的需求深入学习相关知识。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7be585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12.png)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主要涉及以下主题和知识点:
1. 遗传基础:
- 遗传是指性状在不同代际间传递的过程。
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
- 染色体由DNA、蛋白质和少量RNA组成,存在于细胞核中。
- DNA分子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鳞嘌呤)组成,通过特定的配
对规则构成了双螺旋结构。
- DNA复制是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分子通过分裂为两个完全相同的分子。
2. 遗传规律:
-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性状的表现受到两种因子的影响,分别来自父母的两个基因,而在子代中只有一种因子表现出来。
- 平等互斥规律:每个个体只能有两个相同的基因型,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 环境对遗传表现的影响: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表现型的表现。
3. 遗传的基本模式:
-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基因的表现型能够掩盖隐性基因的表现,而隐性基因的表现型只有在两个隐性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表现出来。
- 纯合和杂合:纯合指两个基因型相同的情况,杂合指两个基因型不同的情况。
4. 分离和连锁:
- 分离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基因在进行遗传过程中分离出来,而不是一起传递给后代。
- 连锁是指两个或多个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过程中一起传递给后代。
5. 遗传变异:
- 突变是指基因突然产生的一种变异,可以是个体突变或种群突变。
- 随机性和可逆性是突变的两个特性。
以上是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完整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c2694bd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8.png)
(完整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总结了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的知识点。
第一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2. 细胞膜的结构与生物膜的运输3.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4.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5.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结构与功能6. 溶酶体和气泡的结构与功能7. 细胞骨架的结构与功能第二章生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1. 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2. 遗传物质的复制3. 遗传物质的转录与翻译4. DNA的突变和遗传信息的变化5. 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第三章生物技术和人类健康1. 生物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2. 生物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3. 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4. 微生物的应用5. 克隆技术和干细胞技术6. 基因治疗与基因检测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要素2. 食物链与食物网3. 群落的结构与物种的多样性4. 生态平衡与生态危机5. 人类与生态系统第五章生物进化与分类1. 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与证据2. 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3. 进化的模式和速度4. 动物和植物的分类与演化5. 动物的体内环境与稳态第六章生物间的相互作用1. 生物间的共生关系2. 生物间的捕食与逃避3. 生物的竞争关系和有限性资源的利用4. 生物间的合作与互利共生关系5. 生物间的调节和平衡第七章植物的物质与能源1. 光合作用与光合产物的转化2. 植物的营养与水分运输3. 植物的生殖与生长调节第八章人的生殖与发育1. 人的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 人的性别遗传与表现型3. 人的生殖的协调调节4. 人的生殖与发育的协调调节以上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的全部知识点总结。
注:文档内容仅供参考,请以教材为准。
(完整版)高一生物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一生物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71f6d6d195f312b3169a5ba.png)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摩尔根关于果蝇眼色的遗传实验:
P 红眼(雌) × 白眼(雄)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 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
(包括 DNA 复制和蛋白
质的合成)。
有丝分裂细胞在进入 减数分裂之前要经过一个较 长的间期,称前减数分裂间 期(premeiotic interphase) 或前减数分裂期 (premeiosis)。
要意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原因(类比推理法)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 稳定的形态结构。 2、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成对存在。
4)双线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相互排斥、开始分离,但在交叉点(chiasma)上还保持着联系。双线 期染色体进一步缩短,在电镜下已看不到联会复合体。
交叉的数目和位置在每个二价体上并非是固定的,而随着时间推移,向端部移动,这种移动现象称 为端化(terminalization),端化过程一直进行到中期。
七、有性生殖 1.有性生殖是由亲代产生有性生殖细胞或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
的结合,成为合子(如受精卵)。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2479a36ad51f01dc381f114.png)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20种)最基本:C,占干重的48。
4%,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基本:C、H、O、N大量:C、H、O、N、P、S、K、Ca、Mg微量:Fe、Mn、Zn、Cu、B、等1、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2、微量元素:指生物体生活所必须的,含量虽少但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如MnZn Cu B 等。
3、矿质元素:指出了C HO 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4、Fe属于半微量元素,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和氧气的运输有重要关系。
植物缺铁,叶绿素受阻,影响光合作用。
5、K在动物细胞中多分布在细胞质中,对维持细胞的渗透压、神经的兴奋传导和肌肉收缩有重要作用。
在植物体内以离子形式存在,与光合作用过程中糖类的运输有关。
6、Ca动物血液和组织液中的钙离子对血液的凝固和肌肉的收缩有调节作用。
缺钙易患骨质疏松、骨质软化,儿童易患佝偻病.血钙含量低则发生抽搐,血钙高则导致肌无力。
7、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是一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
二、统一性和多样性1、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1)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2)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含量有很大差异。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环境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体所特有的.(2)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相比含量上大不相同。
三、组成细胞的无机化合物1、无机化合物水(1)水的含量、分类、及生理作用①是细胞和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2)不同生物含水量特点②含水量:水生陆生/幼年成年老年/代谢旺盛代谢缓慢/幼嫩细胞衰老细胞2、无机化合物-—无机盐(1)无机盐存在的形式及含量①含量:很少,约占细胞鲜重的1%5%②存在形式: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与细胞中。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c701993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63.png)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
胞器等。
细胞膜起着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物质和信息传递的作用;细胞质是细
胞内各种物质的溶液,包括水、溶质等;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遗传物质DNA,并参与转录和复制等生命活动;细胞器是细胞内部的各种功能结构,如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
2.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一些差异。
植
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大液泡等特点,而动物细胞没有;植物细胞能够进行光
合作用,而动物细胞不能;植物细胞有细胞中心体,动物细胞没有;细胞的大小和形
状也有所差异。
3. 细胞的生物膜:细胞膜是细胞的外部边界,在细胞内外之间起到了隔离和选择传递
物质的功能。
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其中包括许多蛋白质分子。
细胞膜的功能
包括物质的摄取和排出、信号传递和细胞间的黏附等。
4. 细胞的代谢和能量转化:细胞通过代谢反应来获得能量和物质,完成细胞生理活动。
代谢反应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形式。
有氧呼吸是在有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分
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无氧呼吸是在无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为乳酸或
乙醇,并释放能量。
5.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细胞增殖是细胞分裂繁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母细胞
分裂为两个具有相同遗传物质的子细胞。
细胞分化是细胞特殊化的过程,可以形成具
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5e7b340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6.png)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生物必修二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生物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代谢以及生物繁殖与发育的相关知识。
以下是该章节的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结构和功能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种类型。
2.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并且有其他细胞器。
3. 细胞膜是细胞内外环境的边界,能够选择性地控制物质的进出。
4. 细胞壁是细胞外的一个保护层,有机体通常包括植物细胞、真菌细胞和一些原生动物细胞。
5. 细胞质是细胞中液态物质的总称,包括细胞器、溶质和胞浆等。
6. 载体DNA存在于细胞核中,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和发育。
7. 细胞器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各有特定的功能。
二、细胞代谢1. 细胞通过分解有机物而产生能量,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
2. 细胞的能量来源主要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发酵作用。
3. 光合作用是植物对阳光能的利用,通过光合色素捕获光能并转化为化学能。
4. 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有机物分解氧化产生能量的过程。
5. 发酵作用是某些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代谢过程。
6. 细胞通过胞吞、胞吐和胞饮来进行物质的吸收、排出和处理。
三、生物繁殖与发育1. 生物繁殖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
2. 有性繁殖是指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而进行的繁殖,一般需要两个个体的参与。
3. 无性繁殖是指通过单个个体自身进行的繁殖,不需要生殖细胞的结合。
4. 生殖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具有一半的染色体数目。
5. 发育是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过程,包括胚胎的发育和个体的生长。
6. 生殖细胞经过受精和胚胎发育,最终形成一个新的个体。
通过对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代谢以及生物繁殖与发育的基本知识。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的结构、功能和繁殖方式,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生物学的其他章节打下了基础。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ddecbd6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73.png)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细胞膜- 功能:控制物质进出,保护细胞内部结构- 结构特点:流动性,由磷脂双层构成- 选择性通透性:允许某些物质通过,阻止其他物质2. 细胞核- 功能: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 结构:包含核仁和染色质- 重要性:细胞的控制中心3. 细胞质- 功能:进行多种化学反应和物质代谢- 包含: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4. 线粒体- 功能:能量转换,细胞的“动力工厂”- 结构:有双层膜,内膜形成嵴- 作用:进行有氧呼吸,产生ATP5.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内质网: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场所-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和运输6. 细胞骨架- 功能:维持细胞形态,提供机械支持- 组成:微丝、中间纤维、微管二、细胞的分裂和增殖1. 有丝分裂- 过程: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特点:染色体复制后均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2. 无丝分裂- 过程:细胞核和细胞质直接分裂- 特点:不涉及染色体的变化3. 细胞周期- 组成:间期和有丝分裂期- 重要性:保证细胞分裂的有序进行三、遗传与表达1. DNA复制- 过程:半保留复制- 重要性:确保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2. 转录和翻译- 转录:DNA信息转录成mRNA- 翻译:mRNA信息翻译成蛋白质3. 基因的表达调控- 机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抑制子等调控元件 - 重要性:细胞功能和生物体发育的关键四、细胞的分化与死亡1. 细胞分化- 过程:从干细胞到特定类型细胞的过程- 调控:由基因表达的变化控制2. 细胞凋亡- 概念:程序性细胞死亡- 重要性:维持生物体的稳态和发育五、细胞与环境1. 细胞外基质- 功能:支持和连接细胞,传递信号- 组成:蛋白质和多糖2. 细胞连接- 类型:紧密连接、粘附连接、间隙连接- 功能:维持组织结构和功能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需要进行格式设置,例如设置合适的字体和大小、调整段落间距、添加页眉页脚等,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高中生物 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章 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 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章 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aadfa534b35eefdc8d333f7.png)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 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 (1)间期:染色体复制(实质为DNA 复制,出现姐妹染色单体),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2)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 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3)中期:每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4)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5)末期:细胞质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染色体数、姐妹染色单体数、DNA 数都减半)◆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不再复制........) (1)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2)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
(3)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染色体暂时数加倍)(4)末期:细胞质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为四个精细胞(2种)。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四、注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交叉互换: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5、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4756c6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ab.png)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的知识点主要涉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
1. 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基质。
2. 细胞的功能:细胞具有营养摄取、代谢、分泌、运动、生长、分裂和遗传等多种功能。
3. 细胞质:细胞质由细胞器、细胞骨架和胞质溶液组成。
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等。
4. 细胞膜: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具有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内外环境
平衡、选择性通透等功能。
5. 细胞核:细胞核包含了细胞的遗传物质DNA,是细胞的控制中心,主要参与DNA
复制、RNA合成和细胞分裂等过程。
6. DNA与基因:DNA是细胞遗传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基因是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携带着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
7.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的一个重要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
种形式。
8. 细胞的形态多样性:细胞形态多样,可以是球形、立方形、柱状形和不规则形等多
种形态。
9. 细胞间的联系:细胞通过细胞膜、细胞骨架和细胞间连接物质交换和信号传递等。
以上是第二章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291436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a5.png)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第一章:遗传与进化1.遗传基础-介绍了基因、染色体、DNA等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结构。
-解释了基因的表达与控制机制,介绍了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遗传与进化-详细介绍了遗传的变异、随机性和可遗传性。
-研究了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关系,如突变、基因漂变、遗传偶合等。
-着重介绍了自然选择与繁殖隔离对进化的影响。
3.单倍型和嵌合型-解释了单倍型和嵌合型的概念和意义。
-介绍了联锁和连锁不平衡的现象。
4.人类遗传与进化-研究了人类的进化历程,探讨了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分析了人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人类基因组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生物工程与技术1.DNA技术基础-介绍了重组DNA技术和PCR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解释了DNA指纹的原理和应用。
探讨了基因工程与生物信息学的关系。
2.人工选择与转基因技术-研究了人工选择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如家畜和作物的改良。
-分析了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如转基因植物的耐逆性和抗病性等。
3.细胞工程与克隆技术-探讨了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分析了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的特性和应用。
第三章:细胞与遗传1.细胞的复制与分裂-探究了细胞的复制和生长过程。
-详细介绍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
解释了同源染色体互换和基因重组的现象。
2.DNA与蛋白质合成-分析了DNA的复制过程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详细讲解了DNA的信息传导,如DNA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3.基因表达与调控-研究了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包括转录调控和染色质调控。
-解释了基因突变和DNA修复的过程。
4.基因与优生优育-探讨了基因与智力、身高、性别等特征的关系。
-详细介绍了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生物的种群与群落-介绍了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解释了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和相互关系,如共生、捕食、竞争等。
2.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了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如食物链和食物网。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二 第2章第1节 群落的结构 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二 第2章第1节 群落的结构 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d39179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12.png)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生物与环境第二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知识点总结●注意区分种群与群落:1、种群:2、群落:(1)定义: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特征):①范围和边界②物种组成③生态位④种间关系⑤空间结构⑥演替情况⑦季节性一、群落的物种组成:1、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2、物种丰富度:(1)含义: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物种丰富度的大小与个体数量无必然联系。
(2)常用调查方法:①样方法:用于统计植物的物种丰富度。
②取样器取样法:用于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注意,调查种群密度的常见方法一般都可用于统计物种丰富度,只是使用侧重点不同,种群密度的调查在于统计具体某一物种的个体数目,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在于统计所有的物种数目。
3、规律:①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②有些物种数量很多且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
还有一些物种虽然在群落中比较常见,但对其他物种的影响不大,它们就不占优势。
③群落中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和环境发生变化而变化。
二、种间关系:1、原始合作:(1)定义: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2)举例:海葵与寄居蟹。
2、互利共生:(1)定义: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若两种生物分开,双方或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2)举例: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3)原始合作与互利共生数量曲线图:两种生物数量曲线上表现为完全同步性变化(同向)。
3、捕食:(1)定义: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2)数量曲线图:①一般情况下数量多的为被捕食者,数量少的为捕食者。
●不绝对,如树与昆虫。
②非同步性变化,被捕食者数量总是先上升先下降,而捕食者延迟于被捕食者。
(3)精明的捕食者策略(见必修二119页):①内容: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ffee35c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6.png)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大全第一章:生物的多样性和进化1. 生物的分类- 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核心分类原则- 分类的方法和步骤2. 动物的分类- 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特点- 动物界的主要门类和代表物种- 各门的主要特征和代表物种3. 植物的分类- 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特点- 植物界的主要门类和代表物种- 各门的主要特征和代表物种4. 生物的进化- 进化的基本概念和含义- 进化的证据和基本过程- 进化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第二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的基本组成- 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功能与特点- 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 细胞的代谢- 氧化还原反应和能量转换- 蛋白质合成和代谢- 膜运输和细胞呼吸3. 细胞的分裂- 有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染色体行为与遗传变异第三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 遗传的基本概念- 遗传的起源和发展-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遗传的意义和应用2.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基因的组成和结构- 基因的功能和作用- 基因的突变和变异3. 遗传的分子基础- DNA的结构和复制- RNA的结构和功能- 蛋白质的合成和调控4. 突变和变异- 突变的原因和类别- 变异的特点和效应- 突变与变异的关系和作用第四章:生物工程与技术1. 生物工程的基本概念- 生物工程的定义和发展- 生物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生物工程的应用和前景2. 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基因重组技术的基本原理- 基因克隆技术的基本方法- 基因工程在农业和医学中的应用3. 细胞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细胞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 细胞分离和培养的方法- 细胞工程在生物制药和组织工程中的应用4. 生物技术的伦理和安全- 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生物技术的安全问题- 生物技术的监管措施和应对策略以上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的大全,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ffbbd28e3b3567ec112d8ac6.png)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减数第一次分裂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形成部位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过程有变形期无变形期子细胞数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四、注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99f49a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b.png)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在生物学的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有关生命的知识。
而生物必修二中的第二章也是我们接触生物学的一个重要模块。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代谢以及细胞的分裂。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这一章的知识点。
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它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1.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外与细胞内环境之间的界限,它起到选择性渗透的作用,控制物质的进出。
同时,细胞膜还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参与细胞信号传导等过程。
2. 细胞质:细胞质包含了细胞内所有的有机和无机物质,是细胞内化学反应发生的场所。
此外,细胞质还含有各种细胞器,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这些细胞器在细胞的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它负责细胞内的遗传信息的储存和传递。
细胞核内含有染色体,染色体携带着遗传物质DNA,并通过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二、细胞的代谢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它包括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
1. 能量转化: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产生能量,并以三磷酸腺苷(ATP)的形式储存。
细胞在需要能量时,通过分解ATP 释放出能量。
2. 物质转化:细胞通过物质的合成和降解来维持生命活动。
细胞的合成反应主要包括蛋白质的合成、核酸的合成以及有机物质的合成等。
而降解反应主要包括有机物质的分解和氧化过程。
三、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是细胞增殖和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可以分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方式。
1. 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一种细胞分裂方式,通过细胞核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最终形成两个新的细胞。
在有丝分裂中,细胞需要经历一系列的过程,如前期、中期、后期等。
2. 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又被称为生殖细胞分裂,是专门为生殖细胞的形成而存在的过程。
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如核染色体发生重组、每个细胞分裂两次等。
通过对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代谢以及细胞的分裂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
.....)
(1)间期:染色体复制(实质为DNA复制,出现姐妹染色
单体),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2)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
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3)中期:每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4)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5)末期:细胞质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
次级精母细胞。
(染色体数、姐妹染色单体数、DNA数都减半)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
......,染色体不再复制
(1)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2)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
(3)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染色体暂时数加倍)
(4)末期:细胞质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为四个精细胞(2种)。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
4、交叉互换: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5、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
★7、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
(1)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
(2)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
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变化规律(优化设计P15)
五、受精作用的过程(课本P 25)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
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
配子遗传给后代。
(课本P 30)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
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
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合。
(课本P 30)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1、萨顿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2、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验证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3、一条染色体上应该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见课本30页)
(1)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
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5、基因的表示方法
基因在常染色体上:AA ,Aa ,aa
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将性染色体及其上基因一同写出(性染色体大写,基因写在其右上角),如X W
Y
若涉及到两对以上的基因时,则应先写常染色体基因,再写性染色体基因。
如
AaX W
Y
第3节伴性遗传
1、伴性遗传——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2、性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既存在于体细胞,也存在于生殖细胞。
性别决定方式:XY 型和ZW 型。
3、常见类型:(要记住)
①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白眼、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②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
D 佝偻病
③伴Y 染色体遗传病:人类外耳道多毛症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
、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
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并指、短指、软骨发育不全
★4、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人类红绿色盲
(1)致病基因:X b 正常基因:X
B
(2)患者:男性X b
Y ,女性X b
X
b
正常:男性X B
Y ,女性:X B
X B
X B X b
(携带者)
(3)遗传特点:①致病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是
隐性基因;②患者男性多于女性;③隔代交叉遗传:外公→女儿→外孙;母亲→儿子→孙女
④女病,父子病(女性患病,其父亲和儿子必患病)
⑤男正,母女正(男性正常,其母亲和女儿必正常)
★5、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 佝偻病
(1)致病基因X D
正常基因:X
d (2)患者:男性X D
Y ,女性:X D
X
D
X D
X d
(患病轻)正常:男性X d
Y ,女性X d
X d
(3)遗传特点:
①致病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是
显性基因;
②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③世代连续遗传(患者双亲中至少有一个是患者)④男病,母女病(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为患者)⑤女正,父子正(正常女性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正常)
6、伴Y 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①基因位于Y 染色体上,患者全为男性;
②父病子必病;
③父传子,子传孙
雌性:XX 雄性:XY
(1)XY 型
(2)ZW 型
雌性:ZZ 雄性:ZW
★7、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方式(参考优化设计26或74页)
第一步:判断是否为伴Y 染色体遗传(若患者全为男性,且父病子必病,则为伴Y 染色体遗传)
第二步:判断显隐性:
第三步:判读常、性染色体遗传
⑤“母病子必病”或“女病父必病”——必为伴X 隐性遗传⑥“父病女必病”或“子病母必病”——必为伴
X 显性遗传
第四步:不确定的类型:
(1)代代连续为显性,不连续、隔代为隐性。
(2)无性别差异、男女患者各半,为常染色体遗传病。
(3)有性别差异,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为伴
X 隐性,女多于男则为伴
X 显性。
注:若不会判断时,使用假设法(步骤:假设为某种遗传病—代入题目—符合,
假设成立;否则,假设不成立)
★8、求子代患病概率:在分析两对及两对以上的遗传病时,先单独分析每一种遗传病的患病概率,再运
用乘法原理解题。
★9、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基因位置:
(参考优化设计
31页)
(1)正反交法:利用具有相对性状的雌雄个体进行正交和反交
①若后代表现型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②后代表现型不同,则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2)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的比例是否一致进行判断:
①若后代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一致,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后代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不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有关,则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3)选择亲本进行杂交试验,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及在雌雄个体中的比例来确定基因位置。
亲本的性状及性别的选择规律:选两条同型性染色体的亲本为隐性性状(
XX 或ZZ ),另一亲本
则选显性性状。
父母无病,子女有病——(无中生有为隐性)隔代遗传——隐性
②已知为隐性遗传时,若“母病子正常”或“女病父正常”——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遗传①双亲正常女儿病——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④已知为显性遗传时,若“父病女正常”或“子病母正常”——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遗传
③双亲患病女正常——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连续遗传、世代遗传——显性
父母有病,子女无病——(有中生无为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