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课件 第六章 CD分子和黏附分子

合集下载

CD分子与黏附分子

CD分子与黏附分子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CD分子是一类重要的免疫学标记分子,它们在免疫细胞的识别、活化、增殖和分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CD分子与 黏附分子相互作用,参与免疫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过程,从而影响免疫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参考文献2
黏附分子是一类能够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或细胞与基质之间相互结合的膜表面糖蛋白。它们在细胞黏附、信号转导、 细胞生长和发育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CD分子不仅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还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通过检测CD分子的表达和功能, 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利用CD分子的特异性,可以开发出新型的治疗策略和药物。
黏附分子研究进展
黏附分子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黏附分子是细胞表面的一种或多种糖蛋白,它们可以与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分子相互作用,参与信号转 导过程。近年来,研究者们对黏附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它们在细胞信号 转导中的作用机制。
、迁移等生物学行为。
相互调节
CD分子与黏附分子之间存在 相互调节的关系,它们可以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 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组织
结构的完整性。
相互转化
在某些情况下,CD分子与黏 附分子可以相互转化,即CD 分子可以转变为黏附分子, 黏附分子也可以转变为CD分 子,这种相互转化关系在细 胞发育和组织再生过程中具 有重要意义。
的黏附和信号转导。
在免疫系统中,黏附分子参与炎症反应 在肿瘤转移过程中,黏附分子也发挥重
和白细胞迁移,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和 要作用,它们能够促进肿瘤细胞与血管
功能。
内皮细胞的黏附和浸润,促进肿瘤转移。
04
CD分子与黏附分子的关系

医学免疫学课件:细胞因子、CD分子和黏附分子

医学免疫学课件:细胞因子、CD分子和黏附分子
7
干扰素(interferon, IFN)
医学免疫学
分为Ⅰ型(IFN-α、IFN-β等)和Ⅱ型(IFN-γ)
功能:干扰病毒复制,防止病毒感染的扩散;抑制 多种细胞的增生;抗肿瘤;免疫调节。
❖ 临床应用:治疗肿瘤(毛细胞性白血病)、治疗 病毒性疾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
病毒 感染细胞 T
抗原
IFNα IFNβ IFNγ
❖ 临床应用:
TNF-α治疗肿瘤 抗TNF-α单抗治疗炎症性 疾病
Lloyd Old(1933-2011)(CD8,肿瘤免疫之父)
9
医学免疫学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
选择性刺激造血干细胞或不同分化阶段的造血前体 细胞增殖、分化并形成某一谱系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
小结
医学免疫学
❖ MHC即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人类MHC称 HLA复合体,小鼠MHC称H-2复合体;
❖ HLA基因包括经典的HLAⅠ、Ⅱ类基因,其编码 产物的分布与功能有所不同;
❖ HLA基因呈高度多态性;
❖ HLA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结合并提呈抗原肽 供T细胞识别,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 与HLA相关的临床医学领域包括:器官移植;与 HLA异常表达相关的疾病;与某些HLA表达相关 联的疾病;法医学。
及其它
2
第五章 细胞因子 医学免疫学
❖ 细胞因子的定义 ❖ 细胞因子的分类与命名 ❖ 细胞因子受体 ❖ 细胞因子作用的共同特点 ❖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 细胞因子与临床
4
细胞因子(cytokine,CK)的定医义学免疫学
一类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具有多种功能的高 活性小分子蛋白(8-80kDa)。

精品医学课件-- CD分子和粘附分子

精品医学课件-- CD分子和粘附分子

X W S
二、细胞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CK结合细胞上相应受体启动复杂的细胞内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引起细胞基因转录的变化。这一过程称为细胞的信号转导。
map\m5.exe*
细胞因子受体为跨膜蛋白,分3区。 胞外区 识别结合CK 跨膜区 胞浆区 启动信号转导
• 多亚单位受体 Ⅰ型细胞因子受体多属多亚单位受体 包括:细胞因子结合亚单位 细胞信号转导亚单位
• 主要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的黏附,使 细胞得以附着形成整体而得名。
• 参与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吞噬与炎症形成 等多种功能。
• 配体: • 细胞表面其他家族的粘附分子、 ECM。
• 非共价键连接的α、β多肽链组成的跨膜异二聚体 分子。多表达于白细胞。
• 大致分8组(同一组β链同,α链不同)。
CD分子和粘附分子
• 免疫细胞表面有着各种各样的膜分子,包括受 体(或配体)、酶、信号转导分子等,统称为 细胞表面标记。
• 不同的细胞常有不同的细胞膜分子。对同一类 细胞而言,膜分子往往伴随着细胞的发育、分 化和活化而出现或消失。
• CD分子和粘附分子都属于细胞膜分子。
第一节 CD分子
• 一、CD分子的概念
•三、粘附分子与临床
• 黏附分子异常表现时常导致某些临床疾病的发生。 • 1. 黏附分子与自身免疫缺陷病 • 2. 黏附分子与自身免疫病 • 3. 黏附分子与移植排斥 • 4. 黏附分子与肿瘤
要求
▪ 掌握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的概念 ▪ 掌握黏附分子的概念、分类 ▪ 掌握黏附分子的生物学功能
• (三)选择素家族
均为跨膜糖蛋白
• 功能: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结合,参与炎症 及淋巴细胞归巢和再循环等过程。

医学免疫学:CD分子和粘附分子

医学免疫学:CD分子和粘附分子
• CD56是NK的特异性标志。
All rights reserved by Dr Baiqing LI
-11-
第二节 粘附分子
• 是一类介导细胞间、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相 互接触和结合的膜表面糖蛋白。
• 以配体-受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
All rights reserved by Dr Baiqing LI
• • 与淋巴细胞的归巢和再循环有关的粘附 • 分子又称淋巴细胞的归巢受体(如L-选择 • 素等),可同高内皮小静脉(HEVs)上 • 的相应配体结合。
All rights reserved by Dr Baiqing LI
-24-
All rights reserved by Dr Baiqing LI
• 参与细胞间粘附和跨膜信号传递,如
– CD3、CD4、CD28等。
All rights reserved by Dr Baiqing LI
-5-
All rights reserved by Dr Baiqing LI
-6-
• 二、常用的CD分子
• (一)T细胞表面的CD分子
• CD3, CD4和CD8,CD2,CD28和CTLA-4
E-选择素(内皮细胞选择素), P-选择素(血小板选择素)。
All rights reserved by Dr Baiqing LI
-17-
All rights reserved by Dr Baiqing LI
-18-
4 钙粘素家族:(cadherin)
• 一组需要钙离子参与,主要介导同型细胞间相 互粘附的分子, 如: – E-钙粘素(内皮钙粘素); – N-钙粘素(神经钙粘素); – P-钙粘素(胎盘钙粘素)。

医学免疫学全套课件 第06章-CD分子和粘附分子

医学免疫学全套课件 第06章-CD分子和粘附分子

2
一、 CD分子:(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
1. CD 20世纪80年代,WHO、IUIS倡议:
将识别各种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统一命名
为CDn
2. CD分子:分化群分子,也称白细胞分化抗原。即
血细胞在发育、分化不同阶段或活化过程中表达的 膜表面分子。2001年公布的CD分子已达247种,
14
• 3. CD16和CD56分子 • 在NK细胞表面,除有T、B细胞表面 某些CD分子外,还有CD16和CD56 分子。 • CD16是IgG Fc段的低亲和力受体, 主要结合IgG1、IgG3。 • CD56是NK的特异性标志。
15
CAM)
二、细胞粘附分子 (cell adhesion molecule, ------介导细胞与细胞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
免疫学教研室
第六章 CD分子和粘附分子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molecules and adhesion molecules
免疫细胞的膜表面分子:免疫细胞表面存在着
大量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分子,如受体、配体、酶、 信号传导分子等。
CD分子和粘附分子均为免疫细胞的膜表面分子。
12
其他CD分子:
• • • • CD95 又称Fas或Apo-1。 与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密切相关。 Fas广泛表达于体内许多类型细胞表 面。 Fas主要以膜受体形式存在,通过转 录水平的不同拼接也可形成可溶性 Fas分子。
13
• 2. CD178 即Fas配体(Fas ligand ,FasL) • 主要分布于活化的T细胞表面。 • 细胞表面Fas通过与Fas抗体交联或与 其天然配体(FasL)结合导致细胞内 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 8活化, 启动细胞凋亡通路,是免疫杀伤细胞 的效应机理之一,与多种免疫现象有 关。

医学免疫学课件-CD分子和黏附分子

医学免疫学课件-CD分子和黏附分子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 细胞因子受体家族 C型凝集素超家族 整合素家族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TNFSF)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TNFRSF)
CD :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由国际白细胞 分化抗原会议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 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种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 分化群,简称 CD(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CD16 (FcgR III) PRR
TLR CD64 CD32 (FcgR II) (FcgR I)

四、与树突状细胞成熟有关的细胞膜表面分子
五、细胞凋亡相关的CD分子(Fas与FasL)
• CD95(Fas):属TNF-SF成员。Fas分子胞内区含 60-70个aa的保守序列,与死亡有关,称为死亡结 构域(Death Domain,DD)。Fas是死亡受体.
(五)CD40和 CD40L(CD154)
1、结构:
CD40:TNFRSF成员; CD40L:TNFSF成员。
2、分布:
CD40:B细胞; CD40L:活化的CD4+T细胞;
二、与B细胞识别、粘附和活化有关的CD分子
• BCR
• CD79a(Igα) CD79b(Igβ)
ITAM
• CD19
CD21(CR2) 共受体
淋巴细胞归巢。
(一)、整合素家族(integrin family)
1、概念: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粘附, 使细胞得以附着而形成整体的粘附分子。
2、组成:、链通过非共价键连接形成的异源二聚体 分子;不同链或链之间有一定的同源性。
3、分类:
• 目前发现18种链,8种链,组合形成 24种整合素分子;
5、黏附分子
12、内皮细胞

CD分子与粘附分子

CD分子与粘附分子

CD178即Fas配体(Fas ligand,FasL) 主要分布于活化的T细胞表面。 FsaL亦可分泌或脱落至细胞外,成为可溶 性活性物质。 Fas Fas抗体或FasL 细胞凋亡 是免疫杀伤细胞的效应机理之一,与多种免 疫现象有关。
结合
三、CD分子的作用
用于细胞的鉴定:如 T细胞标记:CD3+ B细胞标记:CD19+ NK细胞标记:CD3-CD56+ 参与细胞间粘附和跨膜信号传递,如: CD3、CD4、CD28等。、
命名 LDA的鉴定依赖于单克隆抗体。 1982年召开国际协作组会议,应用以单克隆抗体 鉴定为主的聚类分析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 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其编码基因及其分 子表达的细胞种类均鉴定明确者,统称为CD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分子或 CD抗原。 CD分子是指与人类细胞发育、分化、活化有关的 膜抗原。 以CD+阿拉伯数字命名,已经命名的有CD1CD363。
第六章 CD分子与粘附分子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molecules and adhesion moleculars
严敏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系
掌握握内容: CD(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分化群的概念、分类及用途; CD 与 CD 分子(抗原) 的关系; T 细胞、 B 细胞膜上的主要 CD 分子( CD 3CD4 CD8 CD79等)。
FcεRI 是IgE高亲和力受体,介导I型超敏反应。 CD23 Fc εRII 是IgE低亲和力受体,表达于B细胞和单核细胞, 可形成sCD23 CD95(Fas或Apo-1) 与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密切相关。 Fas广泛表达与体内许多类型细胞表面。 主要以膜受体形式存在,也可形成可溶性Fas分子。

《CD分子和粘附分子》课件

《CD分子和粘附分子》课件

未来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
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结构和功 能关系,探索其在免疫应答、肿瘤发生 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同时,研究这些分 子在不同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表达和调 控机制,以期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和治疗 策略。
VS
重点领域
单细胞分析、基因编辑技术、药物筛选与 设计、临床试验与转化医学等。
展望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未来发展
•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在基础研究方面,有望更深入地揭示这些 分子的作用机制和调控网络,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理论 支持。在应用方面,基于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药物研发和临床 试验将取得更多突破,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同时,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研究将更加 精准和个性化,有望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快速转化。
CD分子和粘附分子
目录
• CD分子简介 • 粘附分子简介 • CD分子与粘附分子的关系 • 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医学应用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CD分子简介
CD分子定义
CD分子即白细胞分化抗原,是一类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表达于白细胞表面 的标记物。它们参与细胞间的相互作 用、信号转导和细胞功能的调节。
THANK YOU
这些过程对于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和疾病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CD分子与粘附分子的研究进展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 的深入,CD分子与粘附分子 的相互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
针对CD分子与粘附分子的药 物研发已成为免疫治疗领域
的研究热点。
目前已有一些药物通过调节 CD分子与粘附分子的相互作 用,用于治疗免疫相关疾病和
肿瘤。
04

细胞因子CD分子粘附分子课件

细胞因子CD分子粘附分子课件

Seragen
T细胞淋巴瘤 I型糖尿病,严重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HIV感染
上市 I/II期
DAB389-EGF
Seragen
肿瘤
I/II期
人源化抗VEGF单抗
Genentech Inc.
晚期肺癌,肠癌
III期
抗VEGFR2(KDR)嵌合抗体
Albert LoBuglio
白细胞分化抗原: 指不同谱系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不同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 应用单克隆抗体鉴定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一个分化群,简称CD(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粘附分子: 指由细胞产生,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糖蛋白或糖脂分子。
IFN
发热, 流感样症状,炎症
炎症性疾病
TPO
骨髓纤维化,微血栓形成
EGF
刺激某些肿瘤细胞增殖
肿瘤
bFGF
刺激某些肿瘤增殖、转移
肿瘤
大剂量TNF注射造成恶液质的小鼠模型
细胞因子在临床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细胞因子抑制剂的临床应用 可溶性TNF受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IL-1受体拮抗剂(IL-1ra)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DAB389-IL-2免疫毒素治疗T细胞淋巴瘤 抗TNF抗体治疗肠道自身免疫炎症
D
2.关于细胞因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一般是小分子量蛋白质 B.与CK-R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C.主要以内分泌方式发挥作用 D.生物学效应具有拮抗性 E.生物学效应具有重叠性
C
3.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是 A.参与免疫应答 B.参与免疫调节 C.参与炎症反应 D.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 E.抗肿瘤作用

ChCD分子和粘附分子实用PPT学习教案

ChCD分子和粘附分子实用PPT学习教案
CD分子和粘附分子均为免疫细胞的 膜表面分子。
第3页/共18页-Fra bibliotek-(一) CD分子:
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血细胞在发育、分化不同阶段或活化过程中表达 的膜表面分子,多为跨膜蛋白或糖蛋白。
CD(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利用不同分化
ChCD分子和粘附分子实用
会计学
1
细胞与细胞呢?
第1页/共18页
-2-
基础免疫学 (Basic Immunology)
第七章 CD分子和粘附分子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molecules and adhesion molecules
第2页/共18页
-3-
免疫细胞的膜表面分子:免疫细胞表 面存在着大量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分子, 如受体、配体、MHC分子、信号传导 分子等。
第7页/共18页
-8-
1.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
------含有一个或多个与Ig结构相似的黏附分子。 如: CD3, CD4, CD8
第8页/共18页
-9-
2. 整合素家族:(integrin)
---由α、β链组成的 异二聚体分子。 如:LFA-1 (CD11a/CD18)、 CR3等。
第14页/共18页
-15-
第15页/共18页
-16-
白细胞穿越血管内皮细胞
第16页/共18页
-17-
本章重点内容
CD分子的概念 黏附分子的概念、分类和功能
第17页/共18页
-18-
抗原的抗原性可制备相应的单克隆抗体,以CD表 示。

医学免疫学精品课件-细胞因子,cd分子,粘附分子

医学免疫学精品课件-细胞因子,cd分子,粘附分子
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细胞因子、CD分子、粘附分子
(Cytokines,CD and Adhesion molecules)
主要内容
细胞因子概述 细胞因子共同特点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 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 细胞因子与临床
细胞因子概述
1957年,发现干扰素(IFN) 1961年,Bloom发现淋巴细胞分泌些不同于Ig的可溶性分子 1969年,Dumonde提出淋巴因子(lymphokine,LK)
单核因子(monokine, MK)的概念 1974年,Cohen定名细胞因子(cytokine) 近十余年,细胞因子发展迅猛, 现已发现多种细胞因子 形成专门学说--细胞因子学(cytokinology) 成立专门学会,如国际细胞因子学会(ICS) 创办专门杂志,如《Cytokine》等 许多国家开办了细胞因子的研制公司
肿瘤坏死因子
1975年发现的一种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物质。 目前家族成员至少有19个。 TNF-、CD40L、FasL等。
肿瘤坏死因子
1975年发现的一种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物质。 目前家族成员至少有19个。 TNF-、CD40L、FasL等。
集落刺激因子
指能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 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 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共同特点
1.细胞因子发挥作用的三种方式
自分泌 autocrine
作用于分泌 细胞自身
旁分泌 paracrine
作用于比 邻细胞
血液循环
内分泌 endocrine
远距离作用
活化、增殖、分化 B
2.多效性 pleiotropy
IL-4
胸腺细胞

医学免疫学:CD分子和粘附分子共29页

医学免疫学:CD分子和粘附分子共29页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医学免疫学:CDΒιβλιοθήκη 子和粘附分子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医学免疫学教学课件汇编-7cd分子和黏附分子-wpz-精选文档61页

医学免疫学教学课件汇编-7cd分子和黏附分子-wpz-精选文档61页

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
CD19
CD21(CR2) 共受体
CD81
CD80(B7-1) CD86(B7-2) APC-T cell
CD40 CD40L (活化的T细胞)
31
BCR、BCR辅助受体/共受体
32
Th细胞与B细胞间相互作用的膜分子
BCR
外来抗原
CD40
B MHCII
Th TCR
按其执行的功能,可分为: 受体
TCR、BCR、NK细胞受体、补体受体、Ig Fc受体(FcR)、 细胞因子受体、模式识别受体、死亡受体,等
共刺激(或抑制)分子
CD28(CTLA-4)与CD80/86,参与T细胞活化(抑制)
黏附分子
介导细胞间或与基质间相互作用
归巢受体和地址素
TLR CD64 CD32 (FcgR II) (FcgR I)
34
与树突状细胞成熟有关的细胞膜表面分子
35
II. 整合素家族(integrin family)
概念:主要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 使细胞得以附着而形成整体而得名。 组成:、链通过非共价键连接形成的异 源二聚体分子;不同链或链之间有一定 的同源性。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 2019年11月
1
• 免疫细胞膜分子是免疫细胞之间或细胞与基质外之间相 互识别的物质基础。
2
第一节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
Human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HLDA)
3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HLDA)
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lineage)、各个谱系分化不 同阶段,以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表达的细胞表面分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2,国际协作组会议决定:
将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鉴定的同一分化 抗 原 进 行 统 一 命 名 , 称 为 CD (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分化群),按发现顺序缀 以 相应阿拉伯数字。
人CD的序号已从CD1命名至CD363。
一、参与免疫细胞识别与信号转导的CD分子
2. 参与免疫细胞识别与活化
1)参与Th细胞、B细胞活化
✓ 在Th-APC、Th-B细胞相互作用中,黏附分子对(如 CD28/B7、CD40/CD40L等)分别向T、B细胞提供 共刺激信号。
2)参与CD8+CTL活化和效应
✓ 在CTL杀伤靶细胞的过程中,LFA-1/ICAM-1、CD2 /LFA-3等黏附分子对,向CTL提供共刺激信号,参 与CTL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第二节 黏附分子
黏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AM):
✓ 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 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分子,多为跨膜糖蛋白。
✓ 大部分黏附分子都属于CD分子。
一、黏附分子的类别及特征
1. 整合素家族 2. 选择素家族 3.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4. 黏蛋白样家族 5. 钙黏蛋白家族
✓ IgSF黏附分子参与诱导胸腺细胞分化成熟; ✓ gpⅡb/Ⅲa、VNRβ3等整合素分子参与凝血
及伤口修复过程; ✓ 钙黏蛋白(cadherin)家族对胚胎细胞发
育并形成组织和器官至关重要;
✓ 参与细胞迁移和细胞凋亡的调节。
(第二信号)。
三、参与免疫效应的CD分子
✓ 包括补体受体、细胞因子受体、IgFc段受体 和凋亡有关的CD分子等。
细胞凋亡相关的CD分子——
CD95(Fas)和CD178(Fas L)
✓ Fas表达于活化的T/B细胞、NK细胞、单核细 胞 等表面;Fas L主要分布于活化的T细胞表面 。
✓ Fas主要以膜受体形式存在,胞内区含60~70个 氨 基 酸 的 保 守 序 列 , 称 死 亡 结 构 域 ( death domain,DD)。FasL与靶细胞表面Fas结合, 可诱导Fas阳性细胞凋亡。
同一生物学作用也可能由不同黏附分子所介导; ④ 黏附分子与相应配体结合可启动信号传递。
(二)粘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1. 参与炎症反应 2. 参与免疫细胞识别与活化 3. 参与淋巴细胞归巢 4. 其它作用
1. 参与炎症反应
✓ 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 穿越血管内 皮细胞 在炎症部位渗出
PAF:血小板活化因子;LFA-1:整合素分子;I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
✓ 一类Ca2+依赖的AM,其中与免疫相关的成 员是E-、N-、P-cadherin。
✓ 功能:调节胚胎形态发育和实体组织的形成 与维持。
二、黏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一)黏附分子的作用特点
① 通过受体-配体相互结合的形式发挥效应; ② 生物学效应呈可逆性、低特异性; ③ 同一黏附分子在不同细胞表面可发挥不同作用,
1. 整合素家族(integrin family)
✓ 结构与分类:均是由α、β两条链经非共价键连 接组成的异源二聚体。α、β链共同组成识别配 体的结合位点。
✓ 功能:主要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粘 附。
2. 选择素家族(selectin family)
包括L-、P-、E-选择素,配体是寡糖基团。
4. 黏蛋白样家族(mucin-like family)
✓ 一组富含丝氨酸和苏氨酸的糖蛋白,包括CD34、 糖酰化依赖的细胞黏附分子-1 (GlyCAM-1)、 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PSGL-1)3个成员。
✓ 功能:做为选择素的配体,参与早期造血的调 控和淋巴细胞归巢。
5. 钙黏蛋白家族(cadherin family)
CD19/CD21/CD81复合体是B细胞活化的共受体。
➢CD19分子胞浆区与多种激酶的结合,能加强跨膜 信号转导,促进B细胞活化。
➢BCR识别并结合抗原的同时,CD21可与附着在抗 原表面的补体片段C3d、C3dg结合,从而介导共受 体复合物与BCR交联,促进B细胞活化。
(CD21)
B细胞活化的共受体
功能:介导血液流动状态下白细胞与血管 内皮细胞的局部粘附,参与炎症发生、淋 巴细胞归巢、凝血及肿瘤转移等。
结合配体的部位
3.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
✓ 是指具有与IgV或C区相似的折叠结构,其氨 基酸组成也与Ig有一定同源性的分子。
✓ 种类:MHC分子、TCR、BCR、IgFc受体等。
✓ 功能:主要介导T细胞-APC、T细胞-靶细胞、 T细胞-B细胞间相互识别和作用。
✓ CD28与B7结合可诱导CD152的表达。CD152与 CD28竞争性结合B7分子,从而抑制活化T细胞 增殖,对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起负调节作用, 属于抑制性受体。
肿瘤免疫治疗——免疫检验点抑制剂
(二) B细胞活化所需的共刺激分子
1. CD40 / CD154(CD40L)
✓ CD40存在于B细胞、DC等细胞表面; ✓ CD40L主要表达在T细胞表面; ✓ CD40与CD40L结合为B细胞提供共刺激信号
✓ CD28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表面; ✓ CD80(B7-1)和CD86(B7-2)是表达于B细
胞和APC表面的B7家族分子; ✓ CD28与B7之间结合提供T细胞活化所必需的共
刺激信号,即第二信号。
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示意图
2. CD152
✓ CD152 又称细胞毒T 细 胞 抗原 4 ( 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 4,CTLA-4),为同源二 聚体,主要表达于活化T细胞;
受 体,参与TCR识别特异性抗原肽-MHC-II类 分 子复合物的信号转导; ✓ CD4也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受体。
外源性抗原
3. CD8
✓ CD8+T:细胞毒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或Tc);
✓ CD8分子是CTL表面TCR识别抗原的共受体,参 与TCR识别特异性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
LFA-1:整合素分子;I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
3. 参与淋巴细胞归巢
✓ 淋巴细胞归巢:淋巴细胞可借助黏附分子从 血液回归至淋巴组织。
✓ 淋巴细胞归巢受体:包括L-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素、LFA-1、 CD44等。
✓ 相应配体称为地址素: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 表面(尤其是淋巴结高内皮小静脉,HEV)。
4. 其它作用
2. CD19/CD21/CD81复合体
CD19分布于除浆细胞外不同发育阶段的B细胞 表面,是B细胞的重要标志之一。
CD21又称补体受体2(CR2),表达于静止的 成熟B细胞表面,为B细胞的重要标志之一。是 EB病毒受体。
CD81广泛分布于B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NK细胞和嗜酸粒细胞表面。 CD81是丙型肝炎病毒(HCV)受体,可能参 与HBV感染。
二、参与免疫细胞活化共刺激信号的CD分子
(一)T细胞活化所需的共刺激分子 ✓ CD28与CD80(B7-1)/ CD86(B7-2)分子 ✓ CD152(CTLA-4)抑制活化T细胞扩增
(二)B细胞活化所需的共刺激分子 ✓ CD40与CD154(CD40L)
(一)T细胞活化所需的共刺激分子
1. CD28与CD80(B7-1)/ CD86(B7-2)
的信号,促进T细胞活化。
✓ CD3 分 子 胞 浆 区 含 免 疫 受 体 酪 氨 酸 活 化 基 序
(ITAM),TCR识别或结合由MHC分子递呈
的抗原肽后,导致ITAM所含酪氨酸磷酸化,通
过活化相关激酶,将识别信号转入T细胞内。
2. CD4
✓ CD4+T: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 ✓ CD4分子是Th细胞表面TCR识别抗原的共
内源性抗原
(二)参与B细胞识别抗原的CD分子
1. CD79a (Igα) / CD79b (Igβ)
二者均属IgSF成员。CD79a与 CD79b以二硫键连接成异源 二聚体,表达于除浆细胞外 各分化阶段的B细胞表面,是 B细胞特征性表面标志。
两个CD79a/CD79b通过非共价键与IgM相连,组成BCR 复合物。CD79a/CD79b的作用与CD3类似,其胞浆区含 ITAM,能将BCR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活化信号转入B细 胞内,从而提供B细胞活化所需的第一信号。
第六章 CD分子和黏附分子
第一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
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LDA):
✓ 是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的不同 阶段,以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 表面标记。最早发现于白细胞,也可表达于其他 细胞。
✓ 多属跨膜蛋白或糖蛋白,含膜外区、跨膜区、胞 质区;或以糖基磷脂酰肌醇(GPI)方式锚定于 细胞膜。
(一)参与T细胞识别抗原的CD分子 ✓ CD3 ✓ CD4 ✓ CD8
(二)参与B细胞识别抗原的CD分子 ✓ CD79a/CD79b ✓ CD19/CD21/CD81复合物
(一)参与T细胞识别抗原的CD分子
1. CD3
✓ 由 5种多肽链组成; ✓ 是成熟T细胞特征性的表面标志; ✓ 与TCR形成TCR-CD3复合物; ✓ 稳定TCR结构,并传导TCR特异性识别抗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