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部编版)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包含了四个经典的寓言故事,分别是《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掩耳盗铃》和《画蛇添足》。
这些寓言故事富有深刻的寓意,适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通过学习这些寓言故事,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领悟到其中的道理,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寓言故事这种文学形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寓言故事中的深层含义和道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领会其中的道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这四个寓言故事,理解其中的基本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学生能够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学会从故事中提炼出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这四个寓言故事所传达的道理,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难点:学生能够从寓言故事中提炼出寓意,领悟到其中的道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寓言故事的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寓言故事,让学生学会从故事中提炼出寓意。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情,设计好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中的寓言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趣味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课的四个寓言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3.操练(15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每个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课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
我比你强得多。
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2课《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2课《寓言四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寓言四则》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四个经典的寓言故事,分别是《刻舟求剑》、《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和《画龙点睛》。
这些寓言故事富有深刻的哲理,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理解人生。
本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寓言故事的基本情节,还要求学生理解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道德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寓言故事这种文学形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些经典寓言故事背后的道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寓言故事的情节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耐心讲解。
同时,学生对于课堂参与的积极程度也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每个寓言故事的基本情节和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学会从寓言故事中提炼出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诚实、勤奋、创新等品质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熟读课文,理解每个寓言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2.难点:学生能够从寓言故事中提炼出道理,并将这些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寓言故事的情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讨论话题:准备一些与寓言故事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寓言故事拓展材料: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寓言故事,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教案
-重点二:学习并运用故事中的生字词,提升语文词汇积累。
-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杞人”、“忧”、“天”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词汇进行表达。
-重点三:分析寓言的文学特点,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寓言四则-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寓言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理解寓言文学的独特魅力。
2.增强学生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寓意,锻炼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以寓意为工具进行思考和论证。
3.培养学生文化意识:通过学习寓言,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寓言故事的寓意和启示,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积极,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偏离了主题。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应该加强引导,确保学生们能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学生小组讨论部分,总体来说进行得比较顺利。学生们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但在引导与启发环节,我发现自己提出的问题有时过于复杂,让学生们有些困惑。我需要在设计问题时更加注意,尽量让问题简单明了,便于学生们思考和回答。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寓言故事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能够迅速抓住故事的核心寓意,而有的学生则对寓意理解较为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成功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但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解释寓言概念时,可能没有做到足够简洁明了,导致部分学生听起来有些吃力。因此,我需要思考如何用更生动的语言和例子来阐述抽象的概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第22课《寓言四则》 教案
24寓言四则教案A教学目标1.了解本课四则寓言的寓意。
2.利用寓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4.理解寓言主题多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的特点。
教学重点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尝试编写和创作寓意。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读与点拨相结合法、探究拓展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安徒生的童话,古希腊的寓言,这都是人类文化史上闪亮的明珠。
今天,让我们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去享受绮丽瑰宝——寓言的无穷魅力。
二、作者简介伊索(公元前620—前560),希腊寓言家,生活在小亚细亚,弗里吉亚人。
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他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
自由后,伊索开始环游世界,为人们讲述他的寓言故事,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
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是古希腊人尽皆知的名字了,当时的古希腊寓言都归在他的名下,后来被德尔菲人杀害。
三、整体感知1.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读出人物的语气。
2.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写蚊子在狮子面前夸口,终于战胜狮子,正当它得意忘形时却被蜘蛛吃掉了。
讽刺了那些能够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
四、课文精读(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来到人间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暗示他是一个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神。
2.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的“笑”说明了什么?一个“笑”字,描写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显得真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教学设计(表格式)
《寓言四则》导学设计
以下问题。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怎样以神喻人来刻画赫耳墨斯的形象表现出深刻哲理的?(提示:根据赫耳墨斯的两次心理活动分析)
想知道……” ----------自命不凡、爱慕虚荣
三问价钱中的心理 -----进一步表现他的小人之心和自高自大
2、《蚊子和狮子》是怎样运用对比刻画形象来表现哲理的?(提示:两次战斗的细节描写)
吹着喇叭冲过去勇敢善斗
唱着凯歌得意忘形
蚊子和蜘蛛
“却”、粘住败得很惨
“不料”至死不悟
3.小结
四.探究寓意。
明确:这两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名师教案
《寓言四则》名师教案一、学情分析这是初中阶段第一次学习的寓言故事,共四则。
本课时学习前两则,这两则故事选自《伊索寓言》。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且寓意在原文的结尾已经点出,学生们理解起来不困难,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受课文限制,多角度理解寓意。
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老师还应引导学生把握寓言这种文体的特征,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明白这个寓意是怎样通过故事体现出来的,即通过品析语言来培养学生对寓言的感悟能力,并在课后习题中,明确这两则寓言在情节设计方面的特点,并能体会寓言的情节设计与寓意的密切关系,再激发想象力,改编寓言。
第二课时将学习后两则我国古代寓言。
相较前两篇,学习这两篇寓言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更大一些。
一是先要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和课下注解,查阅《古汉语词典》去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并疏通文意;二是寓言本就短小精悍,而文言文的寓言在表达上会更加凝练,需要学生激发想象,填补文本中的空白;三是寓意没有像前两则寓言在最后直接点明,需要我们在把握情节、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思考寓意,并联系生活,体会它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1.语文常识(1)了解伊索、吕不韦、列子的生平简介。
(2)了解寓言的特点,及《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知识。
2.语言(1)理解并积累重要的词语。
(2)理解文中重要的词句。
3.阅读(1)品析语言,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心理及形象。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挥想象和联想,多角度理解寓言故事的主题思想,感受寓言常读常新的生命力。
4.写作激活自己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想象力,改写、续写、扩写寓言。
三、教学重难点1.品析语言,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心理及形象。
2.发挥想象和联想,多角度思考寓意,感受寓言常读常新的生命力。
四、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点拨法五、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第一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一)了解寓言特点,快速阅读寓言。
(二)朗读品味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在心理。
(三)发挥想象和联想,多角度思考寓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教案
24 寓言四则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更有人说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
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1.分析故事情节,理解其寓意。
2.了解寓言的艺术特色。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一、新课导入安徒生的童话,古希腊的寓言,这都是人类文化史上闪亮的明珠。
今天,让我们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去享受绮丽瑰宝——寓言的无穷魅力。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赫.拉(hè) 宙.斯(zhòu) 庇.护(bì) 粘.住(zhān)2.文体知识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3.作者简介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
他善于讲寓言故事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他的寓言经后人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
《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感。
4.背景链接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1)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
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他的兄弟波塞东和哈迪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狄忒,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寓言四则-《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杞人忧天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了解《列子》一书。
2、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和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3、理解杞人忧天的含义◆过程和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难点:把握文章的寓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看图片猜成语,让学生体会古代汉语的魅力。
2、认识列子。
二,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初步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明确节奏。
2、全班齐读,比较自己的读音和朗读节奏。
3、分角色朗读:两人一组,分别扮演“杞人”和“晓之者”,体会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4、学生展示朗读,教师评价并总结。
杞人——忧虑、恐惧;晓之者——真诚、耐心劝导。
三、疏通文意。
1、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质疑解疑,全班交流。
2、教师指导:课件出示重点字词:(1)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2)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3)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4)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5)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3、假设让你把“杞人忧天”这个故事说给别人听,你会怎么说清楚明白呢?(1)学生讲述故事。
(2)教师评价总结。
四、研读、思考。
1、杞人“忧”什么呢?“忧”到什么程度?明确:天地崩坠、废寝食2、讨论:杞人的“忧”有没有必要?教师提示:天崩地坠发生了吗?教师小结:对于不会发生的或毫无根据的事没有必要忧虑,而让自己陷在一个牢笼中。
3、晓之者是怎么为他解忧的?教师提示:晓之者劝了几次?每当杞人提出新的忧虑时,他的态度是怎样的?4、在晓之者耐心的劝导下,达到了什么效果?5、读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五、拓展延伸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六、课堂小结七、作业布置任选课文中的一则寓言,重新设计情节,赋予其新的寓意,把它改写成一篇新的寓言。
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能够将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炼出人生哲理。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回顾过程中存在疑问,这说明他们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因此,我将在课后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针对他们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1. 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学习寓言故事,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 掌握寓言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分析故事中的形象和寓意。
2. 增强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提炼出生活哲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
(1)理解寓言的象征性:学生对寓言的象征性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举例解释。
- 如穿井得一人中的“穿井”象征懒惰和自私,杞人忧天中的“天塌”象征无谓的担忧。
- 通过分析具体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象征意义。
(2)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可能在分析人物形象时遇到困难,需要教师指导。
- 通过讨论故事中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形象。
- 对比分析两个寓言故事,探讨其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3. 培养文化意识:通过学习寓言,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 了解寓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4.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表达对寓言寓意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教案
-例如:解释《狐假虎威》中的狐狸和老虎并非真实的动物,而是寓意着某种人性的弱点。
(3)创造性运用寓言:对于如何将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寓言进行思考和表达,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讨论得也比较热烈。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小组在运用寓言创作时,对故事情节和寓意的结合还不够紧密。下次我可以增加一些针对性的指导,比如提供一些创作框架或思路,帮助他们更好地将寓言的特点运用到创作中。
学生小组讨论的主题是“寓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大部分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但有些观点较为表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学生思考问题的引导,鼓励他们从多角度、深层次去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例如:教师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指导学生如何将寓言的情节和寓意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故事。
(4)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学生在口头或书面表达时,可能难以准确把握寓言的语气和风格,需要教师指导。
-例如:在讲述《滥竽充数》时,要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以传达故事中的讽刺意味。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寓言四则》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因为依赖偶然而错失良机的情况?”(如:考试前没复习,却因为运气好而通过。)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寓言故事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探讨了《寓言四则》,整体来看,学生对这些寓言故事的兴趣还是相当高的。通过提问和互动,我发现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比较到位,但பைடு நூலகம்深入挖掘寓言寓意和实际应用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优秀6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优秀6篇初一上册语文《寓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
理解“智、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3、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的是古希腊的寓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古代寓言两则。
中国古代有许多这样的寓言,它们就像珍珠一样散布在古代思想家的作品中,它们作为论据来阐明事理,非常具有说服力。
如:《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
《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
课堂实录一、文学常识简介。
1、《韩非子》《韩非子》是韩非主要著作的辑录,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十余万字。
里面的文章,风格严峻,里面保存了丰富的寓言故事,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韩非子主张君主集权,提出重赏罚,重农战,反对儒、墨“法先王”(效法古代君王对国家的管理),主张变法改革。
2、《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
《淮南子》著录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
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学习《智子疑邻》。
1、自由诵读,教师提示下列字词:智:聪明,这里意思是“认为……聪明”。
雨:下雨。
筑:修补。
暮:晚上。
亡:丢失。
2、复述故事情节,加深理解。
(1)失窃原因:天雨墙坏。
(2)案发时间:暮。
晚上。
(3)所失物品:大亡其财。
(4)犯罪嫌疑人:无法确定3、具体描述富人对儿子和邻人之父的不同态度。
甚--体现出富人对儿子当初的预料表示赞同,并且还觉得非常得意。
疑--富人对邻人之父的怀疑,并且有憎恨的意味。
4、两人的意见都一样且都正确,但富人却对这两人有截然不同的态度,调查了解了整个事情经过后,你会对这个富人说些什么?明确:对人不能有偏见;听意见应该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三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三篇1、课文的地位及作用。
这两篇寓言都选自《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从明代传入我国,影响长远。
通过这两篇文章,我们能够了解《伊索寓言》一些相关的知识。
对今后学习寓言大有裨益。
况且,这两篇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情节性强,语言生动,所刻画的主要形象鲜明突出。
能够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积极地思考与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个节课的学习,也能够让学生尝试续编或自编寓言,以及怎样通过对多种描写手法的分析,体会形象特点、感受故事寓意。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编排意图、课文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做如下设计:2、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水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发展的三维教学理念,结合寓言的特征,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⑴研究语言文字,感受赫耳墨斯和蚊子的形象特点。
⑵通过多种描写形式的分析,感受寓言的特点。
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准确地概括寓意以及自编、续编寓言的方法。
3、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4、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感悟并树立准确的人生处事态度。
分析教法。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坎上。
如果不研究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对语文水平训练的需求,课往往只教在课堂上,在学生心中留不下深深的痕迹,效果不佳是意料之中的事。
(于漪)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
本课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的原则,以激起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的情趣。
⑴故事导入,创设氛围。
一节课,导入尤为重要。
如果导入好,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师生配合会收到的效果。
⑵描写方法分析,感受形象。
故事很短小,但语言比较生动。
通过典型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能够一步一步地感受体会到故事的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⑶激发想象,体会寓意。
因为语言是依靠一个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配套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配套教案一. 教材分析《寓言四则》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由四个小故事组成,分别是《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和《刻舟求剑》。
这些寓言故事都具有深刻的寓意,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向读者传递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智慧。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寓言故事,理解其中的寓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寓言故事这种文学形式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寓意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讲解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如何将寓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还存在疑问,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思考和探讨。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阅读和理解《寓言四则》中的故事情节。
2.能够理解并掌握每个故事中的寓意。
3.能够运用所学的寓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阅读和理解《寓言四则》中的故事情节,理解并掌握每个故事中的寓意。
2.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的寓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老师通过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运用寓意的方法。
3.案例分析法:老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寓意进行分析和解决。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包含故事情节、寓意和实际案例的PPT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寓意相关的图片、故事等素材。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和标注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寓言四则》的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老师逐个讲述《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和《刻舟求剑》四个寓言故事,过程中可利用PPT课件展示故事情节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故事,分享自己对故事情节和寓意的理解。
2022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22寓言四则》市级一等奖教案
22 寓言四那么【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特点, 多角度理解本课四那么寓言的寓意.2.品味语言, 读懂文意, 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指导学生自编或续编寓言.【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寓言的特点, 多角度理解本课寓言的寓意.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指导学生自编或续编寓言.【教学过程】一、资料导入师:本课的前两篇寓言选自《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以伊索的名义流传下来的古希腊寓言集. 大多可能是伊索本人或和同时代的其他人创作的, 也有一小局部是此前和此后出现的寓言故事, 共三百多篇. 大多是动物故事, 形式短小精悍, 比喻恰当, 形象生动, 为人们喜闻乐见. 大家知道什么是寓言吗?预设见《状元大课堂》本课“文体知识〞栏目.师:请同学们动笔, 在课题的旁边进行知识批注:挖苦性、哲理性、劝喻性.【设计意图】开课揭题, 直入课题, 省时高效. 介绍文体知识及背景资料, 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二、领学《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理读情节, 探究寓意〔1〕了解故事中的人物.课件出示:宙斯:古希腊神话中众神之首. 赫拉:古希腊神话中的天后、宙斯的妻子、掌管婚姻和家庭的神. 赫耳墨斯:古希腊神话中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 众神的使者, 宙斯的儿子.师:由这那么材料可知, 赫耳墨斯是下一辈的神, 他的官职比他的父母要小得多. 在课文中, 他会有什么表现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寻找答案.〔2〕分角色朗读课文, 老师、男生和女生分别扮演旁白、赫耳墨斯和雕像者.〔3〕用几句话概括情节.预设赫耳墨斯到雕像者的店里了解自身的价值, 他依次问了宙斯、赫拉和自己雕像的价钱, 得到的结果是自己的雕像一文不值.〔4〕用几个词语概括赫耳墨斯的心理变化.预设希望——得意——失望.〔5〕结合生活实际, 说一说赫耳墨斯的遭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预设自以为了不得的人往往远不如别人. 不能自命非凡, 爱慕虚荣. 不要高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 要做好自己.2.品读形象, 探究寓意〔1〕比照助读.比照三“问〞的原文和改文, 说说原文的表达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第一“问〞:原文: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就化作凡人, 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 问道:“值多少钱?〞改文: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就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 问道:“值多少钱?〞第二“问〞:原文: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改文:赫耳墨斯又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第三“问〞:原文:“这个值多少钱?〞改文:“值多少钱?〞预设第一“问〞颇费心机, 先问价众神之王可看出其争锋主神的盲目自信, 第二问中忍不住的“笑〞将其轻慢之意和窃喜之情展现无遗, 第三处“问〞增加了“这个〞, 郑重中酝酿着呼之欲出的自我期许:我雕像的价格肯定比他们高得多呀!〔2〕品议形象.从这三“问〞中可看出赫耳墨斯是个怎样的神?预设三次发问, 一问宙斯, 二问赫拉, 三问自己, 所参照者均为重量级之神, 将赫耳墨斯的自视甚高层层渲染, 可见其是一个爱慕虚荣、自视甚高、目空一切、妄自尊大却不被人重视的神.〔3〕说说本寓言的寓意.预设要客观评价他人, 正确认识自己, 不宜妄自尊大.【设计意图】本板块浅文深教, 以朗读为线, 美读, 品读, 演读, 整体反复, 让学生多角度品悟寓意,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 同时, 在训练的过程中习得学法.三、学用“学法〞, 自学《蚊子和狮子》师:下面, 我们用刚刚学到的探究寓意的方法来自学《蚊子和狮子》. 1.理读情节, 探究寓意〔1〕以讲述的方式朗读课文, 讲述故事.师:下面, 我们用讲述的方式美读课文, 留意一下课文的结构特点, 提取主人公事件, 准备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明确:这那么寓言有两段, 第一段讲故事, 第二段揭示寓意.①师范读第一句, 生学读全文, 练习用讲述的方式美读课文.②生讲述故事.〔2〕以标题的形式概括情节, 理解寓意.师:下面我们深入朗读课文. 各小组轮读第一段五句话, 这五句话每一句写的是一个情节, 我们给每一个情节拟一个标题.①小组轮读.②师引导交流.预设挑战——战斗——战胜——被俘——叹息.③结合生活实际, 说一说蚊子的遭遇给了你什么启示.预设做事不谨慎往往会招致失败;危险往往藏在不经意时, 要随时保持警惕.〔3〕以比照的方式概括故事, 再议寓意.①这个故事写了两场战斗.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两场战斗.预设蚊子战胜了狮子, 却被蜘蛛消灭.②这一强一弱、一胜一败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为什么弱小的蚊子战胜了强大的狮子, 却被蜘蛛消灭了呢?从中我们又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预设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往往能克敌制胜. 骄兵必败.师小结:读寓言, 可以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来理解寓意.2.品读形象, 探究寓意师:这真是一只冤死的蚊子呀! 下面, 我们细读课文, 细细地品读一下蚊子的形象.〔1〕指名学生演读蚊子的语言, 读出蚊子的腔调.师:从这腔调里, 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蚊子?预设这是一只不畏强敌、自信勇敢、了解敌方弱点和自身长处, 但又容易得意忘形的蚊子.〔2〕指名学生演读蚊子的战斗过程, 读出蚊子的情态.师:这只蚊子有什么特点?预设聪明, 善于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容易得意忘形.〔3〕生补写蚊子的心理活动.预设要是我刚刚谨慎一点就不会撞上去了! 我刚刚打败了最强大的狮子, 现在却要被小小的蜘蛛吃掉了, 真是冤死了!〔4〕说说本寓言的寓意.预设勇者胜, 骄者败. 不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聪明勇敢的人在得意忘形的时候也会惨败甚至丢掉性命.师小结:读寓言, 可以通过品析主人公形象来领悟寓意.【设计意图】学以致用, 这个板块组织学生实践习得的学法. 让学生用习得的学法自学一篇寓言, 有利于方法的稳固, 有利于将方法内化为学生的阅读能力, 同时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到进一步训练.四、比拟阅读, 探究写法师:同学们, 这两那么寓言都选自《伊索寓言》, 它们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异同点呢?下面, 我们四人为一小组, 展开讨论.〔1〕小组讨论.〔2〕交流明确.预设相同点:①先叙后议, 叙议结合;②白描;③比照.不同点: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以三问三答展开一个故事, 《蚊子和狮子》以蚊子的行踪来展开故事;②《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以神喻人, 《蚊子和狮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 ③《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结尾出乎意料, 造成文意的“突转〞, 余味悠长. 《蚊子和狮子》一波三折, 耐人寻味.【设计意图】这个教学板块, 将两篇寓言进行比拟阅读, 让学生深入领会课文的典型写法, 从阅读中得到写作的启示.五、布置作业, 创编寓言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 假托的故事和主人公的形象里藏着寓意. 所以, 我们改编不同的故事, 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就可以表达不同的寓意. 同学们试着改编原故事, 表达新的寓意.课件出示:题目:请将《蚊子和狮子》中的“败仗〞情节以《蚊子和蜘蛛》为题改编成以蚊子和蜘蛛为主角的故事.提示:可以续写原文, 可以删减改变情节, 可以补充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神态描写改变主人公形象.【设计意图】这个板块, 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板书设计】第2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的文意, 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2.理解寓意, 从故事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教学过程】一、回忆导入 , 资料助读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那么外国寓言,其实在中国文学宝库里,也有不少诙谐幽默的寓言. 我们耳熟能详的有《滥竽充数》《守株待兔》《揠苗助长》等. 这节课, 我们来学习两那么中国寓言《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那么寓言的出处, 一起来读一读资料.课件出示:《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 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 据后人考证, 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今本八篇, 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二、学习《穿井得一人》1.师范读课文, 正音明节奏课件出示:重点字音:溉汲..〔ɡài jí〕重要句子节奏:家无井/而出溉汲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非得一人/于井中也2.练读课文, 理解词义生练读课文, 结合课文注释和参考资料, 将重点词义批注在课文中. 〔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课件出示:及:待, 等到. 溉汲:打水浇田. 溉, 浇灌、灌溉. 汲, 从井里取水.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居:停留.道:讲述. 对:应答, 答复.闻之于宋君: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 闻, 听到, 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 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3.分角色朗读, 解说文意〔1〕分角色朗读.师:下面, 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全班同学读表达者局部, 推荐两名同学分别读丁氏和“闻而传之者〞的话. 注意揣摩人物的心理, 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提示:丁氏:快乐、冲动;传播的人:惊奇、吃惊;国人:人云亦云;丁氏答复使者的语气:惊奇、惊骇.〔2〕解说文意.师:请同学们自由用白话演读人物语言, 用讲故事的语气表达故事.〔全班展示, 师酌情评点, 明确文意〕课件出示: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 家里没有井, 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 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 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 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 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 丁家答复:“〔家里打了井, 不必再派人到外面去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 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寻到的消息如此, 还不如不知道.4.理读情节, 探究寓意师:下面, 请同学们按照故事的开端、开展、高潮和结局来理读故事情节.预设开端:宋之丁氏, 穿井得人.开展、高潮:国人道之, 闻之于宋君.结局:得一人之使,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师:向结果问原因. 我们来探究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局呢?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预设原因:①丁氏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表述不清.②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③国人以讹传讹, 谣言越传越广.④宋君不人云亦云, 调查事件源头, 获得真相.启示:对待传闻, 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 不要轻易相信传闻, 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这个教学板块, 组织指导学生用习得的学法自主开展学习活动, 朗读课文, 演读课文, 译读课文, 探究寓意, 环环相扣, 层层深入. 将方法内化为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能力, 同时得到智慧的启迪.【设计意图】针对这篇寓言的语言特点, 本环节从朗读入手, 以朗读为线, 读准读顺, 读懂读深. 有了上一节课习得的学法根底, 本课探究寓意环节, 学生可以在老师的组织下酌情自主探究完成或合作探究完成.三、学习《杞人忧天》1.朗读课文, 自主批注字音课件出示:杞〔qǐ〕坠〔zhuì〕躇.步〔chú〕跐.蹈〔cǐ〕中.伤〔zhònɡ〕舍.然〔shì〕2.译读课文, 自主批注重点词义〔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课件出示:崩坠:崩塌, 坠落.身亡〔wú〕所寄:没有地方存身. 亡, 无, 没有. 寄, 依附, 依托.晓:告知, 开导. 行止:行动, 活动.奈何:为何, 为什么. 四虚:四方.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 同“释〞, 解除、消除.3.分角色朗读, 读出语气朗读提示:杞人:语气忧虑恐惧. 晓之者:语气真诚耐心.4.白话演读, 复述故事生借助参考资料, 自主用白话复述故事.课件出示: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 自己无处容身, 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 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一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忧而担忧, 就去开导他, 说:“天, 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 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 你一举一动, 一呼一吸, 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 怎么还担忧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积聚的气体, 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积聚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 即使掉下来, 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 填满了各个地方, 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踏步行走, 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怎么还担忧地会陷下去呢?〞那个杞国人放心了, 非常快乐;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 非常快乐.5.品赏人物, 探究寓意〔1〕故事中的“杞人〞和“晓之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课文中人物描写的语言, 将你的评价批注在课文中.预设杞人忧天, 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经验, 担忧不可能发生的灾祸, 庸人自扰.晓之者忧人, 开导杞人, 热心诚恳, 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 是不科学的, 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 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 耐心开导的做法, 是值得肯定的.〔2〕这那么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你从中还获得了什么启示?预设寓意: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问题而忧虑.启示:①对一种事物认识缺乏, 了解不够, 难免会产生畏惧心理, 我们要增长见识, 积累经验. ②“天下本无事, 庸人自扰之. 〞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 而要胸怀大志, 心境开阔, 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 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3〕人们常用“杞人忧天〞挖苦那些不必要的担忧, 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了强烈的忧患意识. 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预设我认为如果从积极方面看待杞人忧天, 那么是一种积极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勤于探究的良好表现. 〔言之有理即可〕【设计意图】这个教学板块, 组织指导学生用习得的学法自主开展学习活动, 朗读课文, 演读课文, 译读课文, 探究寓意, 环环相扣, 层层深入. 将方法内化为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能力, 同时得到智慧的启迪.四、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1.请给两那么寓言分别续写一个议论性的结尾, 揭示寓意.2.拓展延伸:搜集成语故事, 课外阅读《中国寓言》.【设计意图】读写勾连, 以写促读, 进一步推动学生对寓言展开深入研读,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拓展延伸, 丰富积累, 提升语文素养.【板书设计】【设计亮点】本课四那么寓言, 我设计了两个教学课时, 每一课时都采用的是板块式教学思路, 循序渐进, 逐层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对学生活动的设计, 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注重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训练. 在教学艺术上, 以朗读为线, 注重语言品析, 问题引领, 读写勾连, 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课文, 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资料链接】中外著名的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源远流长, 在先秦时期已具雏形. 先后经历了先秦的说理寓言、两汉的劝诫寓言、魏晋南北朝的嘲讽寓言、唐宋的挖苦寓言和明清的诙谐寓言等五个阶段. 有许多成语都出自古代寓言故事, 比方“狐假虎威〞“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 其中《列子》《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 现在收录中国寓言的书籍有《中国寓言》等.世界其他国家的寓言作品也很多. 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 其他比拟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拉·封丹寓言》等. 著名的寓言故事有《农夫和蛇》《农夫与狼》《狐狸与葡萄》《马和驴》等.【素养提升】怎样写好一那么寓言?首先要有一个通俗简单的故事. 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开始, 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说理. 通过讲述故事来到达说理的最终目的, 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能否起到劝导的作用. 没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道理就没有一个安身的地方. 但是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 不能有悖常理. 故事既要短小又要趣味盎然、新鲜活泼, 才能吸引人, 让读者在笑声中有所获益.其次, 一个简单明白的道理是寓言必不可少的组成局部. 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创作的灵魂, 就好似人类必须要有思维一样重要. 在寓言创作中寓意是一根看不见的线,大多数时候, 这根线并不会直接在文字中表达. 但是, 好的寓言的寓意, 会随着读者的阅读进程而逐渐明晰, 这是寓言独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魅力所在. 我们写寓言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讲一些具有现实意义或教育性意义的道理.【延伸阅读】三人成虎庞恭陪伴魏国太子到邯郸做人质. 在临行前, 庞恭对魏王说:“要是现在有个人跑来说, 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 大王您相不相信?〞“不信! 〞魏王立刻答道. “如果同时有两个人跑来, 说热闹的街上有一只大老虎, 您相信吗?〞庞恭又问. “我会疑心. 〞魏王答复道. “那么要是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街上有只老虎时, 您会相信吗?〞庞恭接着问. 魏王答复道:“我会相信. 〞于是庞恭就劝诫魏王:“街市上不会有老虎, 这是很明显的事. 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 好似真的有了老虎. 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 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 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 希望大王明察此事. 〞魏王道:“我心里明白. 〞可是, 庞恭刚走就有人诽谤他, 刚开始, 魏王还会为他辩白, 后来诬蔑他的人多了, 魏王就信以为真. 等到庞恭陪太子回国, 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这故事本来是挖苦魏王无知的, 但后世人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 因此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 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 不能道听途说.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2.结合背景, 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通过联想和想象, 赏析诗歌.3.背诵诗歌.【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明确目标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 属于近体诗范畴. 七言绝句全诗四句, 每句七言, 在押韵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 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 定型、成熟于唐代. 自唐代以来, 名篇佳句很多, 咏史、怀古、议政事、抒抱负、诉幽怨、说友情……题材多样, 精彩纷呈, 七言绝句在诗歌各种体式中是最受欢送的样式之一.今天我们学习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四首七言绝句.【设计意图】本环节用从简短介绍七言绝句导入, 让学生大概知晓七言绝句的历史及特点, 快速明确学习内容的大体定位及方式.二、读四首诗师:“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吟诵诗歌, 是解读诗歌的途径, 也是理解诗歌的前提. 看看谁能将这四首诗吟诵出诗的味道来!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这四首诗歌, 没有把握读准的字音要圈画出来.〔生自由读诗后交流生字〕课件出示:寂寥.〔liáo〕春朝.〔zhāo〕碧霄.〔xiāo〕戍.〔shù〕夜阑.〔lán〕潼.关〔tónɡ〕〔1〕自由朗读, 体会节奏.〔2〕根据指导, 读出节奏.课件出示:七言绝句节奏: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 如“一夜征人/尽望乡〞. 也可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 如“唯见/长江/天际/流〞;或“二二一二〞, 如“闻道/龙标/过/五溪〞等.〔3〕听读, 明确节奏.听名家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 学生标注出朗读节奏, 并尝试朗读.〔4〕齐读, 体会节奏.古人吟诵是先有曲调的, 虽有曲调, 但不同于唱歌, 因为吟诵的曲调是不固定的. 也就是说, 同一首诗可以用不同的曲调来吟诵. 我们应先吟准字音, 吐字清晰, 做到所谓的“字正〞, 再通过拖音, 使声腔饱满, 做到所谓的“腔圆〞, 字正腔圆是对吟诵的根本要求, 以此来感受诗歌的韵味.〔1〕标注韵脚.课件出示:①用“○〞标示出这四首诗的韵脚.②写出每首诗所押的韵.③韵脚在朗读的时候, 是有拖音的. 试读出每首诗的韵脚的韵味来.预设课件出示: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潼关[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2〕指名范读, 体会吟诵方法.〔3〕学生比赛吟诵, 读出韵味.师小结:教育家叶圣陶曾对吟诵做出过以下要求:“令学生吟诵, 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 而不看作一种负担. 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 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 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 而自然到达纯熟的境界. 〞我们可以通过反复地吟诵, 不断地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不断地加深对整首诗的理解, 逐渐感悟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 还可以加深对作者创作情境的体会.【设计意图】这四首七言绝句格式整齐, 音韵和谐, 适于学习简单的诗歌吟诵方法. 本环节从韵脚切入, 通过吟诵, 体会韵味. 适当补充相关知识, 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 在体会中学习, 提高语文素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赏四幅画师:通过吟诵, 这四首诗在同学们的脑海中展现出怎样的画面呢?试着用语言描述出来.提示:可以结合诗歌下面的解读及《状元大课堂》相关的译文描述, 还可以发挥联想、想象, 运用修辞手法.〔生自由描述画面〕师指导:可多角度描述, 参加想象成分, 但是根本内容必须来自诗歌.预设课件出示:《秋词》〔其一〕:自古以来, 文人骚客都悲叹秋天萧条, 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高气爽, 万里晴空, 白云飘浮. 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 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夜雨寄北》:你问我何时回家, 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 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 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部编版)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教案
24 寓言四则【学习目标】1、知道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重点难点】能独立分析故事情节。
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会运用“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一、导入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你知道寓言的一般特点吗?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四则寓言的学习,感受寓言带给我们的真理与启发。
二、文体知识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三、作家作品《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寓言创作有着深远影响。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寓言家。
他善于讲寓言故事,并以此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四、写作背景《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奴隶出身,善于讲动物故事,伊索用它们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
《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四、预习检测1.赫拉()宙斯()庇护()粘住()溉汲()杞人()崩坠()星宿()中伤()躇步()跐蹈()舍然()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写法很巧妙。
一开始就用“”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实际上他心底的秘密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教案
《杞人忧天》【学习内容】教材:《杞人忧天》【学习目标】1.分角色朗读,理解形象化说理的特点。
2.关注语言细节,揣摩人物心理,引发学习感悟。
【学习重点】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学习难点】学会在生活中体验与感受寓言所阐明的哲理。
【学习过程】自主预习: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穆公同时。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
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等八篇。
杞人()崩坠()星宿()中伤()躇步()跐蹈()舍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成语,都源自古代寓言故事。
《列子》这部书就为我们的成语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大家一起说出这个成语——杞人忧天。
二、解题,理清情节1.你认为题目“杞人忧天”的中心词是哪一个?答案示例:忧。
2.围绕“忧”进行提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答案示例:杞人为什么忧?忧到什么程度?谁来解忧?怎么解忧?忧解了吗?3.通读课文,找到对应原句,用自己的话回答这些问题。
三、分角色朗读,理解寓意1.再读课文,把握句子的语气语调,揣摩人物心理,分角色朗读课文。
2.“杞人忧天”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语,结合课文,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答案示例:讽刺那些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3.你觉得杞人的担忧有必要吗?你如何评价杞人?学生自由畅谈,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寓言。
答案示例:古人认为遥不可及的忧虑大可不必,是因为当时人们的认识有局限性或社会发展缓慢。
杞人是一个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乐于放下的人,是一位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人,以后的众多天灾地难,证明了忧者该忧。
参考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寓言四则
【学习目标】
1、知道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重点难点】
能独立分析故事情节。
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会运用“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你知道寓言的一般特点吗?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四则寓言的学习,感受寓言带给我们的真理与启发。
二、文体知识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三、作家作品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寓言创作有着深远影响。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寓言家。
他善于讲寓言故事,并以此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四、写作背景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奴隶出身,善于讲动物故事,伊索用它们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
《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四、预习检测
1.赫拉()宙斯()庇护()
粘住()溉汲()杞人()
崩坠()星宿()中伤()
躇步()跐蹈()舍然()
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写法很巧妙。
一开始就用“”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实际上他心底的秘密是“”。
3、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①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
②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
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
③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
()
④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
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
五、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思考下面问题。
①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②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③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④你认为赫耳墨斯是个怎样的人?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
六、学习《蚊子和狮子》诵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1、蚊子为什么能战胜狮子又会败给蜘蛛?从中可以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2、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
3、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
4、除此之外,你还懂得了哪些道理?
5,比较这则寓言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提示:
(1)相同点:①结构相同。
都是第一段讲故事;②第二段议论并得出道理。
(2)不同点:①情节不同。
《赫》采用三问三答,把情节推向高潮。
《蚊》写了两件事。
第一是蚊子和狮子的战斗,战胜了狮子;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粘住。
②寓意不同。
《赫》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
《蚊》是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
除了这二点之外,请再写出一点不同之处,能写出二点更好。
把内容写在课本相应位置。
七、续编寓言情节练习。
(1)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 (2)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以上两题内容,可任选一题,做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其他同学评论。
八、教师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
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
九、布置作业
1.依据课堂讨论,利用课堂上老师出示的题目,也可以自己命题编写一则寓言,规整地抄到本子上。
2.推荐阅读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等。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作家作品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撰写的。
全书26卷,160篇,由12“纪”、8“览”、6“论”三部分组成。
因书中有8“览”,所以又称这部书为《吕览》。
该书由于是集体著述,思想很不统一。
以儒家、道家为主,兼采法家、墨家、名家、农家各派的学说,后人称它为“杂”家的代表著作。
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显著影响。
二、背景链接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中华书局2012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这则寓言通过一个笑话告诫人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闻、传言,一定要详察,弄懂其真义、真
相,不要轻信、轻传,否则容易陷入误区。
三、整体感知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层?
四、翻译课文(学生小组合作翻译)
1.古今异义
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五、再读课文,解读内容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你认为产生误传的关键一词是什么?为什么?
六、深入探究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穿井得一人”这样的情况?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杞人忧天《列子》
一、作家作品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的论集,原书早已失传。
现在的《列子》八篇是后人根据有关资料编著的,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列子》一书虽然主要是缀拾古代典籍而成,然而经过作者的精心剪裁,却形成了独立的思想体系,在我国哲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书中继承前代哲学中的辩证思想,在某些方面,其辩证思维的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列子》中反映的片段的心理思想也值得重视和发挥。
二、背景链接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列子集释》,中华书局2007年版),讲述了一个杞人无事忧天坠地崩的故事,讽刺那些没有意义的担忧。
三、整体感知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层?
四、翻译课文(学生小组合作翻译)
1.古今异义
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4.通假字
五、再读课文,解读内容
1.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开导者最初是怎样劝说的?
3.杞人又产生了什么新的忧虑?
4.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晓之者”的解释?
5.从现在来看,我们要不要“忧天”?
6.两个人都“舍然大喜”,各自的原因是什么?
六、深入探究
《杞人忧天》这则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示例:“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认真学习科学知识,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
七、作业
1.自编寓言故事,注意考虑情节是否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参考题目:(1)嘴和眼的对话(2)树和斧子。
2.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等。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