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古诗二首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古诗二首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古诗二首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古诗二首》包括两首古诗,分别是《寒食》和《迢迢牵牛星》。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画出一幅皇宫禁苑夜晚人声消失、灯火稀疏的场景,无声地表达出诗人对深宫生活的憎恶与无奈之情。

全诗用白描手法,再现了唐代长安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宫廷生活的不满和厌恶。

《迢迢牵牛星》是一首汉代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借古代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写人间的爱情悲剧,述说人间苦于离别,痛苦悲哀。

全诗文笔优美,句句饱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尤其是开头两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以叠词的形式来表现织女和牛郎相距之遥远,形象地描绘出牛郎和织女这对恩爱夫妻的形象,又通过以物喻人的手法来委婉地表明爱情的无奈和痛苦。

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和悲壮色彩。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建议您亲自阅读这两首诗,更深入地理解其含义和意境。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二首》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二首》部编版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古诗的朗读、感悟和欣赏,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同时,结合课文注释,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提高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语文核心素养: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二首》,使学生感受自然美和古建筑的魅力,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二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游玩时,有没有见过美丽的瀑布或壮丽的景色?”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的美妙意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的兴趣还是挺高的。通过导入环节的问题,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经历,这对于后续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在讲授古诗的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从他们的反应来看,这种方法还是有效的。
不过,我也注意到在理解古诗难点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在《望庐山瀑布》中,“疑实例和比喻,来帮助他们形象地理解诗句的含义。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学习如何欣赏古诗的韵律和意境。古诗是古代诗人对生活、自然和情感的抒发,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两首具体的古诗《望庐山瀑布》和《登鹳雀楼》。这两个案例分别展示了诗人如何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自己的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朗读、理解和背诵。对于难点部分,如古诗的意境感悟,我会通过图片、故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上鹳雀楼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名诗。

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发感想。

其中的后两句:“欲穷千
里目,更上一层楼”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深刻哲理,成为传诵千古的佳句。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作者介绍】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家喻户晓。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王之涣、李白描写大自然的古诗: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教案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教案课题古诗二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单元第一单元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1.认识“诗、村、童、碧、妆、绿、丝、剪”8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研究目标(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①理解古诗内容;②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知识目标重点1.识字、写字。

2.让学生感受古诗文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1.让学生提前预课文。

2.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意思并领悟诗句文字的意境和韵味。

学法问题研究、探究研究教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入新课1.猜谜语一只XXX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九宵,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拴住腰。

谜底:(风筝)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篇描写放风筝得古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古诗二首》。

教师活动第一课时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谜语导入吸引兴趣。

师生互动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寄义。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及重点诗句。

读课题《村居》让学生明白要学的内容是什么。

讲授新课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出示请求:让学生认读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背诵古诗,感受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快乐心情。

2.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4.通读诗文,给诗文划分小节.(插入音频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XXX。

5.认读生字:(1)诗、村、童。

组词:诗(诗画)(诗人)村(村落)(山村)童(童年)(童话)同学之间交流互相发问识记生字。

本课生字。

让学生简略(2)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形近字中识记生字。

(3)读音对对猜,让学生认读字音。

莺(yīn yīng)飞拂堤(tīdī)XXX(liǚliǔ)醉(zuìsuì)春烟散(sàn zàn)学趁(chèng chèn)东风纸鸢(yuān yuāg)(二)交换汇报:1.XXX说说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描写了了解课文讲解的内容。

一下语文六单元《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案

一下语文六单元《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案

一下语文六单元《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采”等7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要求:1.朗读古诗,圈出生字生词。

2.完成本课预习卡。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泉、流、爱、柔、荷、露、角”7个生字,会写“无、角、爱、树、尖”5个字。

理解“惜、树阴”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小池》,并背诵积累。

3.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荷花池的美丽、和谐。

教学过程:一、背诵《池上》,引入新课1.学生齐背《池上》。

2.出示《小池》的插图,激趣导入:白居易的《池上》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活泼顽皮的小娃,杨万里的《小池》又会为我们展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3.教师板书课题“小池”,学生书空并齐读。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学生自由读古诗,教师出示初读要求:第一遍:读通诗句,读准字音。

第二遍:读给同桌听一听。

第三遍:和同桌一起读一读。

2.逐句检查朗读,教学生字。

(1)检查朗读第一句,教学“泉眼”。

①出示词卡“泉眼”,指名读并正音。

②图文结合,解释字理。

出示“泉”的甲骨文,讲解:“泉”是个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像水从洞中流出的样子。

“泉眼”的意思就是流出泉水的洞穴。

③学生齐读词卡,并组词:泉水、清泉……(2)检查朗读第二句,教学“柔”。

请学生认读“柔”,教师正音:“柔”是翘舌音。

(3)检查朗读第三句,教学“露、尖尖角”。

①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露”。

②教学“尖尖角”。

出示词卡“尖尖角”。

让学生用手指演示“尖尖角”的样子。

③出示“角”的汉字演变,认识“角”。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字理、“加一加”、动作演示等多种方法识字,既能激发学生识记的兴趣,降低识记的难度,又能为古诗的理解作铺垫。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课《古诗二首》-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课《古诗二首》-人教(部编版)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课《古诗二首》-人教(部编版)
1.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古诗,使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2.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古诗内涵的理解与感悟。
3.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体验古诗的音韵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例如:“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表示怀疑的意思,对于学生来说是词汇运用上的一个难点。
-诗歌创作背景: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增强对古诗文意的理解。
-如《悯农》背后的农民艰辛劳作的背景,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辅助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
-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提升文化素养。
-例如:古诗中的对自然和劳动的尊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需要学生通过学习来体会。
其次,通过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古诗中的情感表达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但有时候他们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还不够丰富。因此,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关于表达和交流的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古诗中的意境理解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在课堂上,我尽量通过图片、故事等辅助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但效果似乎并不如预期。我意识到,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体会和感悟,而不是仅仅依靠外部的解释。因此,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关于古诗意境的思考题,让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古诗的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通过图片、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四、教学流程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6-1《古诗二首》教案(含设计意图、课后作业、教学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6-1《古诗二首》教案(含设计意图、课后作业、教学反思)

12古诗二首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课件出示2)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逐句检査朗读,随机出示折叠卡片认读“踪迹”“浮萍”,并正音。

以字带词,加上动作,读好词组“撑小艇”——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小娃撑小艇”。

卡片认读“踪迹——藏踪迹”,“踪”读好平舌——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卡片认读“浮萍”,结合浮萍的图片,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识记: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

——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课件出示3、4)教师分别出示“小娃采莲回”和“浮萍一道开”的图片,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诗句连一连。

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课件出示5)(1 )边做动作边读诗,理解和识记“采”。

采:(课件出示6)出示字源,看老师演示动作,结合字形知道采字的“爪字头”代表手,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2)请同学当当小娃来演一演采白莲的动作,感受小娃偷采白莲时既忐忑又高兴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课件出示7)【设计意图:初读感知,生字的正音,为下面的分析和阅读铺平道路。

】【设计意图:根据图片的意思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这一设计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连线的方式呈现出来。

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板书内容小娃偷采池上天真无邪顽皮可爱不解一道开课堂作业新设计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踪(zōnɡ zhōnɡ) 萍( pín pínɡ) 泉(quán qán) 露( loù lù)2.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古诗描绘了孩子什么样的形象?()A.胆大B.愚笨C.天真D.活泼参考答案:1.踪(zōnɡ) 萍(pínɡ) 泉(quán) 露(lù)2.《池上》写了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形象。

【新教材】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六单元第12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案)

【新教材】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六单元第12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案)

12.《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科书分析:1.课文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白居易的《池上》和宋?杨万里的《小池》。

《池上》叙述的是夏日一小童偷摘莲蓬的事情,勾勒了一个可爱的顽童形象;《小池》则描绘夏日的一处由泉眼、流水、树荫、荷叶、蜻蜓构成的小景,富有夏天生活情趣。

诗歌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

2.课文以两幅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

但是,《池上》的配画可能为《小池》突出形象,“浮萍一道开”表现得不够,而且没有“开”;则未能表现“树荫照水爱晴柔”,以及因构图之故而显得“小池”不小。

需要改进并通过PPT显示才有利于教学。

3.虽然这篇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

学情分析:1.在学习这篇课文前,学生已经通过课文和语文园地,学习了10首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和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已有所了解和实践,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2.由于年代久远,古诗中的单音节词和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甚至是不了解的,如“惜”“晴柔”,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夏日美景。

3.能正确认读“首”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泉水”等8个词语。

4. 能正确读写“首”等7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首”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泉水”等8个词语,正确读写“首”等7个字。

教学难点: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夏日美景。

部编版18.古诗二首(夜宿山市 敕勒歌) 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

部编版18.古诗二首(夜宿山市 敕勒歌) 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

18、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夜宿山市》《敕勒歌》教学目标: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1)借助拼音读课文,初步了解诗题的意思。

(2)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和会写字。

(3)再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板书:夜宿山寺)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

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

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

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板书: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要求: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

(教师点评)2.领读、齐读。

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

先看第一行:危楼高百尺。

(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古诗二首》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晓、慈”等 7 个生字,会写“莲、荷”等 4 个生字。

2.能用语言形象描述诗句的画面,体会“无穷碧”“别样红”的意境。

【学习准备】
一名家长陪伴,边观看边做记录。

【学习方式和环节】
听课学习,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
导入:预学导入,激趣复现→理解诗题,初步感知→初读古诗,感知诗意→品析诗句,体味情感→背诵古诗,指导书写→阅读拓展。

【作业设计】
课下你们可以从下面四项中选一选,自己再继续学习一下。

1.背一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画一画——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配图
3.看一看——《经典咏流传》
4.读一读——《唐诗宋词三百首》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绝、鹏、鸣、含、岭、泊”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绝、含、岭、吴”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够根据诗句中关键词想象画面。

【学习准备】
一名家长陪伴,边观看边做记录。

【学习方式和环节】
听课学习,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
导入:揭示课题,了解作者→初读古诗,识记生字→图文结合,想象画面→借助插图,突破难点→比较字形,指导书写。

【作业设计】
课下你们可以从下面四项中选一选,自己再继续学习一下。

1.背一背——《绝句》
2.画一画——给《绝句》配图
3.看一看——《经典咏流传》
4.读一读——《唐诗宋词三百首》。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15 古诗二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言运用: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思维能力: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审美创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祖国的壮美河山。

【课前解析】本课有两首古诗,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两位作者都着意于对色彩的描绘,并用对仗工整的诗句勾画出美好的画面,令人赏心悦目。

关注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诗人早晨出门送别友人时即景起兴而作。

作者以满湖的荷花荷叶为写作对象,先发感叹,再写实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绝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在听闻平定“安史之乱”后,心情愉快所作。

诗人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无限生动的春景图。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五个上下结构,三个左右结构,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整体识记。

其中“莲”是上下结构,要重点强调,“含”和“岭”可比较识记,有点和无点,要提醒学生细心分辨清楚。

【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点】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教学难点】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下来。

3.能初步了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走近作者1.教师导入新课。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杭州西湖的美景吧!你们知道杭州这个著名的景点吗?教师打开西湖的知识窗,引导学生欣赏。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案)

第12课《古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认读课文中的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首”、“无”、“爱”、“角”、“采”、“树”、“尖”7个汉字,背诵课文,了解诗句意思。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的夏日美景。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的夏日美景。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猜个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打一植物)(荷花。

)师:同学们真聪明,就是荷花。

师:你们知道荷花还有什么颜色吗?师:白色、粉色、紫色。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你想说些什么呢?师:今天就让我们去看看唐宋两位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色说了些什么?2.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师:让我们走进这两首古诗。

师:古诗要读得有节奏,让我们看着停顿符号,把古诗读一读。

二、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shǒu wú ài jiǎo cǎi shù jiān首无爱角采树尖(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采”的偏旁是“爫”;“树”的偏旁是“木”;“尖”的偏旁是“小”。

(3)指导生字的笔顺。

“无”:横、横、撇、竖弯钩。

“角”:撇、横折、撇、横竖钩、横、横、竖。

2.学习组词。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 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牛角爱人树荫采药尖尖一角爱心大树采花刀尖三、精读领悟1.师:学完了生字宝宝,让我们走进《池上》这首古诗吧!(播放视频)。

师:“池上”是哪里呢?池塘上。

(1)师:仔细观察图片,图中有什么?小娃、小船、白莲、浮萍、水草。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优质课教案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优质课教案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优质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等8个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营造氛围,猜谜导入1.猜谜语:“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

”(风筝)2.“对,就是风筝。

古时候人们把风筝称为‘纸鸢’、‘纸鸦’。

那什么季节最适合放风筝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高鼎走进春天,走到野外去放风筝。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准字音。

4.教师解释“村居”的意思。

(居住在乡村)5.简介诗人。

二、初读古诗,感受韵味1.学生自读,出示要求。

(1)圈出生字,读正确。

(2)同桌互读互查。

2.指名读,教师正音。

注意以下字的读音:“莺”是后鼻音,不要念成前鼻音。

“趁”是前鼻音,不要念成后鼻音。

“纸鸢”的“鸢”要读准。

教师顺势出示“风筝”的图片,指出“纸鸢”即风筝。

3.交流生字识记方法,教师重点讲解“醉”。

(1)出示古文字“”,猜一猜:这是什么字?你是怎样猜的?(2)引导发现:左边像个酒杯,右边像个站立不稳的人,酒喝多了人就醉了。

(3)用“醉”组词。

(4)想一想,诗中的“醉”是什么意思?4.再读古诗。

(1)出示要求:圈画出句末韵母是“an”的字,这些字要读得响亮。

(2)学生先练读,然后指名读。

教师表扬读得好的地方,如读得不够好,可以教师范读。

三、想象画面,体悟美好1.教师朗读,学生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学预设:若学生说得不够好,只是粗浅地点到为止,教师可做如下指导:(1)借助书上的插图想象:孩子们在干什么?他们脸上的表情会是怎样的?(2)结合自己放风筝或参加其他快乐游戏时的情景,想象诗中的孩子们会是怎样的。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三篇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课安排的是两首古诗,分别是唐朝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和唐朝诗人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

两首古诗都用凝炼精妙的语言描写了祖国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两首古诗意境深远,极具画面感。

《望庐山瀑布》更是富有神奇的想象力。

基于教材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充分利用插图来展现美,发挥想象充实美,联系生活发现美,进而动情地表达美。

两首古诗文字优美,充满韵味。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理解作者的心情,同时又使学生的朗读能力、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识字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

(重点)3.能体会诗句的意思及蕴含的哲理。

(难点)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能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谈话导入,引出古诗(用时:5分钟)1.引导学生背诵自己积累的古诗。

2.教师板书《登鹳雀楼》,教学生识记“楼”字。

3.结合学生质疑介绍“鹳雀楼”。

出示图片。

4.介绍诗人王之涣。

5.范读全诗,指导朗读。

1.学生背诵自己学过的古诗。

2.学生认读“楼”,再想一想怎样记住这个字。

(1)学生跟着老师范写进行书空“楼”。

(2)说说注意点,并临写一个。

3.学生读题质疑。

欣赏图片,了解“鹳雀楼”。

4.了解诗人王之涣。

5.跟着老师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1.学生交流自己学过的古诗不多,它的作用是创设一个诗歌的氛围。

2.鹳雀楼、诗人的资料只需老师简单介绍即可,而了解鹳雀楼的雄伟壮丽是为学习诗歌做准备的,所以应该用图片介绍。

二、图文结合,细读品味(用时:25分钟)1.教师朗读古诗,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想象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部编版18.古诗二首(夜宿山市 敕勒歌) 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

部编版18.古诗二首(夜宿山市 敕勒歌) 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

18、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夜宿山市》《敕勒歌》教学目标:1.认识“宿、寺”等6个生字,会写“危、敢、惊”3个字。

2.朗读并背诵《夜宿山寺》。

3.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

4.通过图文结合、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体会作者的情感。

5.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1.字词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了解作者,领悟题意1.复习旧知,引出作者。

导语:同学们,你们会背《静夜思》这首诗吗?(全班齐背)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大家还会背他的哪一首诗?(学生背诗)2.指名介绍李白,引导其他同学有礼貌地补充。

3.导入新课,板书诗题。

过渡: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

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登临山寺,写下了一首令人惊叹的作品,那就是《夜宿山寺》。

(板书:夜宿山寺)4.简笔画解题。

学生齐读诗题,读好断句,引导学生从题目中找到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地点和事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绘制简笔画。

(1)夜。

交代了李白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夜晚。

(教师板画星星、月亮)(2)宿。

在题目中读sù,平舌音,是“住,过夜”的意思。

识记方法:可以运用想象法识记“宿”字,如宝盖头是房屋,下面可以想象成一个人在房屋里住了一百天。

(3)山寺。

交代了李白住在深山的寺庙里。

(教师板画山峦、寺庙,同时在山腰处画几朵云,以突出其高度)识记方法:可以运用减一减的方法识记“寺”字,如“诗”去掉言字旁就是“寺”。

“寺”,读sì,平舌音。

过渡: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山寺,同大诗人李白一起去感受山寺的气势吧!(师生齐读题目,教师指导读准生字)二、初读古诗,感知节奏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5.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5.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15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会认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行”。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诗。

2.能力目标:读懂诗句,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

3.情感目标: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学习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人们常说:杭州是人间天堂,西湖是一颗明珠,更有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为她填上浓墨重彩,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让我们在诗歌中赏美景,品诗人那千年不变的情怀。

(出示课件:西湖十景)2.(出示荷花图片)同学们,你们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呢?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万里写的一首与荷花有关的诗。

4.板书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师注意指导“净慈寺”的读音,题目比较长,读好它的停顿很重要。

5.理解课题。

理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晓”、“净慈寺”、“林子方。

晓,早晨。

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

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

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

二、指导朗读,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指导吟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师课件出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教师示范吟诵,学生学习吟诵。

5.学生展示吟诵,学生评价,教师点拨提升。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卡片出示会认字:晓、慈、毕、竟、映。

1.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指名读。

3.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四、创设情境,了解诗意1.出示课件:满池荷花加诗句对联图片。

2.景美,文字更美。

找出诗中描写荷花的诗句。

3.小组交流、合作探究4.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自由朗读这句诗,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莲叶?(2)交流后归纳总结:碧绿碧绿的荷叶------(板书)碧无穷无尽的绿色------(板书)无穷很多很多的荷叶------(板书)接天(3)师:在这一片碧绿之中的荷花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交流反馈:别样红。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优秀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优秀版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2.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诗词佳句。

3.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感悟诗人笔下的美好风光。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教学难点感悟诗人笔下的美好风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读感知1.鸟语花香,草长莺飞,它们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只要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会读到大自然传递给我们很多的信息。

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两首诗。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提示:“慈”的读音是ci,不要念成了zi。

“映”的韵母是ing,不是in。

二、合作交流,巩固识写1.检查古诗诵读,采用“指名读书纠音,集体诵读正音”将古诗读正确。

2.引导学生将古诗读出节奏和韵味。

三、抓住关键,品读感悟1.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大意讲的是什么呢?自由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诗。

②通过古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2)把你看到的,带入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吧?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中”“同”等字眼体会夏季西湖的美景。

(3)通过诗句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同学小组交流。

(4)板书: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①西湖美景和别处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的?②诗句描绘的画面有哪些色彩?③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④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总结板书:寓情于景。

2.学习《绝句》(1)借助插图,同桌、小组互助,看图逐句猜诗意。

(2)朗读展示,读出你对诗的理解。

诗句一“两个黄鹂鸣翠柳”。

(1)如果给诗配上画,按照诗句的描绘,应该先画什么?(黄鹂,补充黄鹂鸟资料)(2)诗中那活波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在什么地方?(柳树间)教师出示柳树图片。

(3)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4)可见此时正是早春时节,那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上做什么?(鸣叫)(5)想一想,美丽的黄鹂鸟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完成句子补充“两只美丽的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间()地鸣叫。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材分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开篇即说六月的西湖风光与其它季节是不同的,是足可留恋的。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优美秀丽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粉红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学过的方法诵读古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走近古诗1.出示荷花图,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自己看到的荷花时的感受。

2.八百多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这样的画面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诵读。

揭示课题,指名读诗题。

3.谁知道诗题的意思?解释诗题:晓,是早晨的意思。

净慈寺,是西湖边一座有名的佛寺。

林子方,是诗人的朋友。

4.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5.齐读诗题。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1.自由读,读准字音,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诗。

齐读。

3.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和同桌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4.学生反馈,简介古诗大意。

相机板书:西湖六月风光、莲叶、荷花。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1.哪一句话描写了西湖的荷叶与荷花呢?2.出示第二句。

3.静静地欣赏荷叶荷花的美。

自由轻声读读,看看美在哪里?4.品读赏析。

(1)体会“绿”。

从那个词读出了这种美?“无穷碧”会是怎样的?指名说。

指导朗读。

(2)体会“多”从这一行里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接天”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能读出来吗?分组读,齐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泊船瓜洲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泊船瓜洲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泊船瓜洲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泊船瓜洲教案【第1篇】[设计理念]打破串讲串问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

紧扣诗眼“还”字,引导学生披文入情,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运用比较法品味欣赏“绿”字在本诗中的作用,学习、体验诗人苦心推敲字词的写作态度。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默写。

2、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欣赏“绿”字在本诗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整体把握,初步感知诗人思乡之情1、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板课题),这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板书)在旅途中写下的一首思念家乡的诗。

2、把你收集到的有关王安石的资料向大家做一个介绍。

3、教师范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音)4、出示课件,自由读诗,判断六个多音字和一个变音字在诗中的正确读音。

5、指名判断读音后齐读。

6、自由读诗,并从诗中找出能集中表达诗人想回家的一个字。

(“还”字)7、你知道诗人是在什么地方写下这首诗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解题,板画)(过渡:诗人停船瓜洲,想念着离自己不远的家乡,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人的家乡在哪里?诗人又是怎样通过短短的四句诗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呢?)下面我们就通过理解诗句来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二、紧扣“还”字,披文入情,深入体会诗人思乡之情1、自由读诗,根据注释,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2、自由汇报:你学懂了什么?3、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习:若A:学生汇报一、二句的诗意,师引导生从这两句诗句中找出有关的地名,并弄清它们的位置关系,指名一生上台在原有的长江图上贴画,并看着图示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问:从这两句诗句中你还体会到什么?(可提示:从“一水间”、“只”、“数重山”等词去体会)(板书:靠家近——很想还)若B:学生尝试解释第三句,并从“又”字体会诗人的感情。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

古诗二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

《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

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

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教师)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学生)4.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

(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

(3)结合本课讲解“首”的引申义并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

板书诗题。

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学 科
语文
单 元
第六单元
备课者
课 型
学时课
课 题
古诗二首
执教者及时间
学习
要点
1.能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诗歌的基本大意
2.了解诗意,体会这两首诗描写的不同情境和抒发的不同感情。
3.能背诵古诗,收集作者以及诗歌的背景资料
学习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独立认字、学词。认字3个,写字5个。
3.体会这两首诗描写的不同情境和抒发的不同感情。
探究
问题
比较两首古诗有何异同
应用
作业
作业练习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背诵两首古诗
3.练习册
实践应用
说说古诗中的劳动
文化
阅读
收集与劳动有关的其他古诗
学习
重难点
1.了解诗意,体会这两首诗描写的不同情境和抒发的不同感情。
1.能背诵古诗,收集作者以及诗歌的背景资料
活动四、共学延伸,人物形象升华
课堂小结
朗读练习、展示。
板书
设计
古诗二首
秋浦歌悯农
(唐)李白(唐)李绅
炉火照天地, 春种一粒粟,
红星乱紫烟。 秋收万颗子。
赧郎明月夜, 四海无闲田,
歌曲动寒川。 农夫犹饿死。
教学
后记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激趣导入,进入首学
1.课前预习,熟读课文,认读课后生字并组词。
2.学生回忆、谈论,分享情感体验。
3.自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4.课前收集资料。
活动二、小组互学,检查预习
1.小组交流、检查学习情况。
同桌交流、讨论、相互帮助,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遇到有困难的地方作上记号)
5.理解诗句意思。
6.对比感悟。
a.男女生比赛读古诗。
b.议一议:这两首古诗描写的情境与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活动四、共学延伸,人物形象升华
体会作者的情感,朗读古诗。
汇报展示。
积累有关劳动的诗句和名言。
活动一、激趣导入,进入首学
同学们,我们曾学过一首古诗叫《静夜思》,你还能背诵吗?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是诗人李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歌《秋浦歌》。
2.理解重要字词:
通过“乱”这个字,你体会到什么?品味作者的用词之妙。
作者的心情如何?“郝”什么意思?你感受到什么?
在这样的劳动状况下,工人们的心情如何?怎么体会到的?
3.想象一下,工人们是怎样劳动的?
活动三、集体群学,品读感悟
学习《悯农》
1.自学古诗
2.汇报交流,解决疑难。
3.理解诗句
4.对比感悟。
2.自由读诗,边读边思考,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或者读懂了什么。
a.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b.检查反馈。
3.分小组讨论、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
5.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活动三、集体群学,品读感悟
1.齐背古诗:边背边想象情景
2.交流体会,感悟。
3.利用学习《秋浦歌》的方法自学古诗》:描写了冶炼工人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遍情绪昂扬地放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抒发了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和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悯》:描写了农夫们一年辛苦耕种,开垦了所有的土地,获得了丰收,结果却被饿死的情景,写出了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抒发了诗人对社会不平的强烈愤慨,以及对劳动人们的真挚同情。
活动二、小组互学,检查预习
1.学习《秋浦歌》
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在小组内交流:
自己读懂了什么?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提示:第一句是全景,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第二句是近景,可以看见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