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正反比例的量练习概念

最新小学数学正反比例的量练习概念
最新小学数学正反比例的量练习概念

小学数学正反比例的量概念整理

班级姓名

一、填空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比例

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比例

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比例

2、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比例

工作时间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总量()比例

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比例

3、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比例

数量一定,单价和总价()比例

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比例

4、每公顷产量一定,总产量和公顷数()比例

公顷数一定,每公顷产量和总产量()比例

总产量一定,每公顷产量和公顷数()比例

5、份数一定,每份数和总数()比例

每份数一定,份数和总数()比例

总数一定,每份数和份数()比例

6、商一定,除数和被除数()比例

除数一定,商和被除数()比例

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比例

7、积一定,两个因数()比例

一个因数一定,另一个因数和积()比例

8、和一定,两个加数()比例

一个加数一定,另一个加数与和()比例

9、差一定,减数和被减数()比例

减数一定,被减数和差()比例

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比例

10、前项一定,比的后项和比值()比例

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比例

后项一定,比的前项和比值()比例

11、分数值一定,分子和分母()比例

分母一定,分数值和分子()比例

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比例

12、在长方形中,长一定,面积和宽()比例

宽一定,面积和长()比例

面积一定,长和宽()比例

周长一定,长和宽()比例

长一定,周长和宽()比例

宽一定,周长和长()比例

13、在平行四边形里,底一定,面积和高()比例

高一定,面积和底()比例

面积一定,底和高()比例

14、在三角形里,底一定,面积和高()比例

高一定,面积和底()比例

面积一定,底和高()比例

15、在正方形中,边长和周长()比例

面积和边长()比例

16、在圆中,面积和半径()比例

周长和半径()比例

直径和半径()比例

直径和面积()比例

17、在长方体中,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比例

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比例

高一定,底面积和体积()比例

18、在比例尺中,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比例

图上距离一定,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比例

实际距离一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比例

19、用大豆榨油时,出油率一定时,油的重量和大豆的重量()比例大豆的重量一定,油的重量和出油率()比例

油的重量一定时,大豆的重量和出油率()比例

20、甲×乙=丙,当丙一定时,甲和乙()比例

当甲一定时,丙和乙()比例

当乙一定时,甲和丙()比例

二、判断

1、小王从家到工厂,行走的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2、订阅《小学语文学习》的总份数和总钱数成正比例()

3、长方形的长和宽成反比例()

4、三角形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不成比例()

5、如果 y = 5x ,那么y和x成正比例()

1. 如题:

A. A

B. B

C. C

D. D

2. 如题:

A. A

B. B

C. C

D. D

3. 如题:

A. A

B. B

C. C

D. D

4. 如题:

A. A

B. B

C. C

D. D

5. 如题:

A. A

二年级数学练习题大全

二年级数学练习题大全 30+9= 0÷6=-6= ×5=+8=69-10=×2=32÷4=+7= 1-5=×6=9-20= 二、填一填。 1、要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 2、一条红领巾有个角,中间的角是角,两端的角是角。 3、根据角的大小我们把角分为类:一类是直角,比直角小的角为一类,我们把它叫做角;比直角大的角为一类,叫做角。 4 )个锐角,个钝角, 个直角。 三、 我会判断,在锐角下面画“√” ,在钝角下面画“×”,直角下面画“○” 。 四、回家。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四、 数一数。 1 、)个锐角,个钝角。)个锐角,个直角。 3、)个角。五、画一画,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画出一个锐角。画出一个钝角。 课题: 日期: 月 日 备课教师:陈晓艳 24 +8+16-37=+ 5× 5+ 10- 156 ×3 +25 ×8-42×﹙72-70﹚=98-﹙36-8 ﹚=二、我会用“>”

、“<” 、“=” 。 45- 45+ + ﹙68 -25 ﹚ + 24+ - ﹙37+182三、想一想,填一填。 1、一共有54把?,顾客买走了32块,还剩把。又运来了 24把,现在共有把?。2、有8个桃子,苹果是桃子的3倍,苹果有个。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应该先算。 4、一只青蛙4条腿,9只青蛙条腿。 5、8个8的和是。 6、计算91-﹙4×4﹚时,我们要先算法,再算。四、看图列式。 1、36本本4本2、 + +五、在正确算式后面的括号里打“√”。

1、儿童节,5个班的同学做小红花,每班做8朵,送给幼儿园小朋友15朵,还剩多少朵?5×8+15×8-1515+8+5 2、一本漫画书有15页,第一天看了15页,第二天又看了8页,还剩多少页没看?5×8-15×8+1515-﹙5+8﹚六、解决问题。 1、我原有18元钱,妈妈又给了我16元钱。买一本《故事大全》后,小明还剩多少元钱? 2、学校篮球队、排球队、足球队共有队员83人。篮球队有21人,足球队有35人。排球队有多少人? 排球队、足球队两队的人数之和比篮球队多多少人? 课题:《第二单元平均分》日期:月日备课教师:陈晓艳学生:知识小博士: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一、填一填。 1、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个面包。 2、把12枝花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里可以插枝花。 3、有18根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个;如果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个。 4、有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根。二、小小裁判员,是平均分的打“√”,不是平均分的打“×”。△△△ △△ △△△ ○○ ○○ ○○ ○○ ◇◇◇◇

【小学数学】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基本概念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基本概念专项练习 一、填空 1、我们把物品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 )。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 )。 3、计算15÷3时想的乘法口诀是( )。 4、要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 )角量一量;比一比。与三角板上的直角同样大的角是( )角;比三角板上的 直角小的角是( )角;比三角板上的直角大的角是( )角。 5、“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用( )法计算。 6、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要按从( )往( )的顺序进行运算。 有括号的就要先算( )里面的。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要先算 ( )法;后算( )法。 7、一个一个地数;( )个一是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 );一百一百地数;( )个一百是一千;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 )。 8、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一个四位数的最高位是( )位;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这个数 是( )位数。 9、写数时如果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没有;就用( )占位;在那一位上写( )。 10、万以内的数在读数和写数时;都要从( )位起。读数时万位 上是几就读( );( )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

( );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 );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 )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 )。 11、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时;位数不同的;位数( )的数大。位数相同的;要从( )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就一位一位依次按顺序往下比;比到哪一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 ( )。 12、表示物品有多重;可用( )和( )作单位。称比较轻的物体用( )做单位;称比较重的物体用( )做单位。1千克=( )克13、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时;要把( )对齐;从个位开始算起。如果个位相加满十要向( )位进1 ;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 )个( );如果十位不够减从( )位退1当( )个( )。 14、加数 + 加数 =( );( )- 减数 = 差。 15、( )×因数=积;被除数÷( )=商。 16、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它们之间相差( );它们的和是( );最大的四位数是( );最大的三位数是( );它们之间的差是( )。 17、与1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与10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与100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与1000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二、请你选一选。(把正确的序号填到括号里)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最全)

最新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公式定义 第一部分:概念 第二部分:定义定理(算术方面) 第三部分:计算公式 第四部分:几何体 第一部分:概念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 除以任何不是O 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 的乘法,可以先把O 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 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 除外),分数的大 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 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22,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 或3:6 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 23,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24,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25,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26,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

【小学数学】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概念、公式汇总(附应用题)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 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角:像红领巾、三角板、钟面、等实物上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角。 2、角各部分的名称: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角的特点:①一个顶点;两条边(两边是直的);②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 ③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4、用直尺画角的方法:画角时先确定一个点;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5、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叉开(或张开)的大小有关。 6、角的两边张得越大;角就越大。 7、★画直角的方法:①画一个点②从这点起画一条直线 ③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所画的直线重合;直角顶点与所画的点重合 ④沿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⑤画完直角要标上直角符号

二年级下册数学概念[1]

二年级下册概念 1、把物品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用同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4、要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一量,比一比。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5、平移就是物体作平移运动时,本身的方向不改变。 旋转就是物体旋转时,是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用除法计算。 7、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有括号,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时,没有括号的,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和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8、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9、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10、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11、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12、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13、写数时如果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没有,就用0占位,在那一位上写0。 14、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时:位数不同的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的,要从最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就一位一位依次按顺序往下比,比到哪一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15、近似数比准确数容易记,记近似数时,就记整千,整百数。 16、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克和千克,称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

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 17、表示物体的长短,可以用米和厘米作单位。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1米=100厘米。 18、笔算加法时要注意: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19、解决问题估算时,要找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数相加、减。 20、复式统计表就是把几个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用复式统计表统计便于我们分析和比较。 21、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2、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1, 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十9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23、与10相邻的两个数是9和11 与100相邻的两个数是99和101 与1000相邻的两个数是999和1001 与10000相邻的两个数是9999和10001

小学数学所有公式大全-人教版知识讲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 a×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 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二、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 1公斤= 2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7)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8)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二年级题目汇总

1. 会议室里有6张3人沙发和15张单人沙发,此会议室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2.张老师带着5名同学去校外参观,每张车票5角钱。来回共需多少钱? 3. 学校要在操场旁种一排树,每隔8米种1棵。 (1)从第1棵到第5棵相隔多少米? (2)一共种了9棵树,这个操场有多长? 4.小明、小华、小丽三人互相赠送了1张卡片。他们一共赠送了张卡片? 5.王叔叔锯一根木头,锯成3段要6分钟,锯成9段要几分钟?

6.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4页,第二天看的是第一天的3倍,第三天要从第几页开始看? 7.把一根绳子对折2次后,这时对折后的绳子长10厘米,这根绳子原长多少厘米? 8.小丽家所住的楼共有8层,每层高3米,这幢楼有多高? 小丽家住在4楼,她家离地面有多高? 小丽每上一层楼要走9级台阶,小丽从1楼走到4楼要走多少级台阶? 9. 找规律填数 1,3,5,7,9,() 1,2,3,5,8,13,() 1,4,9,16,( ), 36 2,4,8,16, ( ), ( ) 1,2,4,7,11,( ), ( )

11. 6棵树排成一排,每相邻两棵树相距4米,松鼠从第一棵树跑到第6棵树,它一共跑了多少米? 12. 哥哥给了弟弟2支铅笔后还剩5支,这时两人的铅笔一样多,弟弟原来有铅笔多少支? 13. 有两个数它们的和是9,差是1,这两个数是()和()。 14. 一(1)班有30名学生报名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其中26人参加了美术小组,17人参加了书法小组,那么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15. 今年红红8岁,姐姐13岁,10年后,姐姐比红红大()岁。 16. 有红、黄、蓝、白4块不同颜色的木块,从中任意取出3块,有几种取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重点概念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重点概念总复习资料 班别:姓名: 一.表内除法 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把一个数量按每几个分一份,求能分成几份?或【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 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例如:12÷3=4 读作:12除以3等于4。 4.除法的关系有: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当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如:6÷6=1 当除数是1时,被除数和商相同。如9÷1=9 5.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被除数。 二.图形的运动【一】 1.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2.平移: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时,是直线运动。平移时物体的方向和大小 没有改变。如:推拉窗.拉抽屉.升国旗.手扶电梯等等。 3.旋转:物体的每个部分都绕着同一个点【或同一条直线】转动,物体的方向会发生改变。如:方向盘.旋转木马.螺旋桨.风车等等。 三.混合运算 1.同级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 计算。 2.不同级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后算加.减法。 3.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时: 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 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四.有余数的除法 1.除法也可以写成竖式。例如:15÷5=3 2.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概念整理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整理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1、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是等分;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是包含分。 3、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只要是平均分;就可以用除法计算。 4、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如:20 ÷ 4 = 5读作:20除以4等于5。 ┆┆┆ 被除数除数商 5、被除数÷除数=商、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 6、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7、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8、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9、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对称是指左右两边完全相同的现象。 10、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11、平移:是指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的现象;平移后只是位置发生变化;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方向都没有改变。 12、旋转:是指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条固定轴做圆周运动的现象;旋转时;本身的形状、大小不变;但是方向发生了改变。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13、混合运算规律: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③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4、有余数除法应用题: ①解决乘船(车)问题时;如果有余数;要用“进一法”。②解决购物问题时;如果有余数;要用“去尾法”。③解决规律排序问题时;找出排列规律是关键。15、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比除数小1;最小的余数是1。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6、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17、万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18、万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就在个位上写几;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19、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就大。②位数相同时;先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最高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一位一位的比较下去;直到比出大小。 20、用算盘记数:在算盘上选择靠右边的某一档作为个位;向左依次为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时;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 21、最小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22、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23、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小学数学公式定义大全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8、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11.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13.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15.圆的面积:S 圆=πr 2 半圆面积:=半圆S πr 2 2 16.圆的周长 :C 圆=πd =2πr 半圆周长:2r πr +=半圆C 17.圆环的面积:圆环S =22πr -πR )(22r -πR = 18.扇形面积:2πr 360 n (n 为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19.扇形周长:d n +πd 360(n 为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二、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 2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7)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8)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9)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三、小学数学定义定理公式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概念专项练习题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概念专项练习题 一、填空 1、我们把物品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 3、计算15÷3时想的乘法口诀是()。 4、要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角量一量,比一比。与三角板上的直角同样大的角是()角,比三角板上的直角小的角是()角,比三角板上的直角大的角是()角。 5、“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用()法计算。 6、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要按从()往()的顺序进行运算。有括号的就要先算()里面的。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要先算()法,后算()法。 7、一个一个地数,()个一是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地数,()个一百是一千;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8、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三位是()位;一个四位数的最高位是()位;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这个数是()位数。 9、写数时如果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没有,就用()占位,在那一位上写()。 10、万以内的数在读数和写数时,都要从()位起。读数时万位上是几就读();()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

11、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时,位数不同的位数()的数大。位数相同的,要从()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就一位一位依次按顺序往下比,比到哪一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 12、表示物品有多重,可用()和()作单位。称比较轻的物体用()做单位,称比较重的物体用()做单位。1千克=()克 13、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时,要把()对齐,从个位开始算起。如果个位相加满十要向()位进1 ;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个(),如果十位不够减从()位退1当()个()。 14、加数+ 加数=(),()- 减数= 差。 15、()×因数=积,被除数÷()=商。16、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它们之间相差(),它们的和是();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它们之间的差是()。 17、与1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与10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与100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与1000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二、请你选一选。(把正确的序号填到括号里) 1、下面四个数中,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A、6320 B、1000 C、3009 D、5600 2、1千克铁与1千克棉花比较,()重。 A、铁 B、棉花 C、一样重 D、不一定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一、长度单位的知识点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 5、多几的问题。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如: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29+17=46)

三、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大。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2、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3、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4、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5、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四、六、表内乘法知识点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如:8×4=4×8 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先算相同再加不同。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如:加法:5+5+5+5+3=23乘加:5×4+3=23乘减:5×5-3=23 6、“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如:7的3倍是多少?(7×3=21),5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8×5=40)

小学数学公式定义大全完整版

小学数学公式定义大全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8、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11.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13.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15.圆的面积:S 圆=πr 2 半圆面积:=半圆S πr 2 2 16.圆的周长 :C 圆=πd =2πr 半圆周长:2r πr +=半圆C 17.圆环的面积:圆环S =22πr -πR )(22r -πR = 18.扇形面积:2πr 360 n (n 为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19.扇形周长:d n +πd 360(n 为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二、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 2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7)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8)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9)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三、小学数学定义定理公式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二年级数学下练习题(一)

二年级数学下练习题(一) 1、下面是某地区某月份天气情况。请根据统计情况把表格填完整,并回答问题。 (1)这个地区这个月份()天最多。 (2)晴天比雪天多()天。 (3)这个地区这个月最可能是什么季节? 2、二(1)班同学喜欢体育运动项目情况统计如下: (1)完成统计表。 (2)喜欢()的人数最多,喜欢()的人数最少。 (3)喜欢拍球和喜欢跳绳的相差()人。 (4)你还能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吗? 3、分一分,画一画,填一填。 (1)每2个分一份,分成了()份。 (2) 12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个。 (4)看图填空。 一共有()个苹果,如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个;如果每个小朋友分到3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5、有()朵花,平均插入2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朵。 6、将24根分一分,填一填。

(1)平均分成4份,每份分( )根。 (2)平均分成6份,每份分( )根。 (3)平均分成8份,每份分( )根。 7、有12颗五角星,先分一分,再填一填。 ☆ ☆ ☆ ☆ ☆ ☆ ☆ ☆ ☆ ☆ ☆ ☆ 8、读出下面的除法算式。 12 ÷ 2 = 6 读作:( ) 8 ÷ 4= 2 读作:( ) 6 ÷ 2 = 3 读作:( ) 9、看图写算式。 (1) ○ ○ ○ ○ ○ ○ ○ ○ ○ ( )÷( )=( )(份) (2)△△ △△ △△ △△ △△ △△ △△ △△ ( )÷( )=( )(份) 10、连一连。 8 ÷ 4 5个3的和 16 ÷ 4 把18平均分成3份 3 × 5 4个6的和 6 × 4 16除以4 18 ÷ 3 被除数是8,除数是 11、填一填。 5 ×( )= 20 2 ×( )= 4 4 ×( )= 12

二年级数学下册基本概念

89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要求:学会利用加减混合、乘加或者乘减来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减或者乘),会分步式或者综合式解决问题。 2、方法:要解决的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如果没有未知条件的,要考虑先算什么?再算题目的问题,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3、如果要计算的问题有未知条件,第一步先算未知条件,第二步再算问题。 4、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方法计算,同一种方法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分步式和综合式)。 5、列综合式时,如果要先算的,要添小括号。 6、小括号的作用就是让小括号里面的算式先算。 7、在同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8、在同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例1:二(2)班有48人,二(1)班比二(2)班少3人,二(2)班和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要求二(2)班和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必须知道和,是未知条件,第一步先算未知条件,第二步再算问题。) 分步式:综合式: 例2:买一件上衣60元,一双鞋20元,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分步式:综合式: 例3:小明4个小朋友折纸鹤,每人折了9个,我们要折50个,还要折多少个? 分步式:综合式: 第2单元(除法) 一、要求

1、理解什么叫平均分 2、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根据每份数×份数=总数,如果知道总数,份数,求每份数,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如果知道总数,每份数,求份数,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3、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4、12÷3=4,12是()数,3是()数,4是(),读作: 5、根据3×5=15,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6、知道计算除法时,想乘法口诀算除法的商。 7、两步计算应用题每份数×份数=总数,求总数必须知道()和(),求份数必须知道()和(),求每份数必须知道()和(), 8、在数学里,我们把加法和减法叫做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二级运算,平方和立方叫做三级运算。 9、在混合算式里,如果没有括号的同级运算,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不同级运算,应该先算乘除法(先算二级),再算加减法(再算一级),(平方和立方在六年级才会学到,暂时不理会。) 10、注意乘除法里的对应关系,知道每份数,怎样找对应的份数和总数,知道了份数怎样找对应的每份数和总数,记住总数和每份数总是同类同单位的,份数和每份数往往是不同单位的,即使同单位也是不同类的。(如:每千克的黄豆可以做4千克的豆腐,3千克的黄豆可以做多少千克的豆腐?每份数4千克和份数3千克虽然同单位,但是不同类,每份数4千克表示豆腐,份数3千克表示黄豆。每份数和总数都表示豆腐,同类同单位。) 11、归纳一年级和二年级数学都学习了哪些数量关系? ⑴ ( )和()一共(), 加数+加数 = 和 ?(-)?(-)?(+) ⑵()比()多(),()比()少() 大数小数相差数小数大数相差数 大数-小数 = 相差数 ?(+)?(-)?(-) ⑶每份数×份数 = 总数 ?(÷)?(÷)?(×)

二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复习题(人教版)

一、填空。 1、量操场的长度,一股用( )作单位;量铅,笔的长度,一般用( )作单位。 2、直尺上5厘米到12厘米之间长( )厘米。 3、时针从5走到12是( )时,分针5走到12是( )分。 4、10厘米十90厘米=( )米 58米-( )米=16米 1时=( )分 39分十( )分=45分 1时一25分=( )分 ( )分十36分=1时 一块橡皮长约3( ) 数学课本厚2( ) 一辆汽车长约6( ) 一根黄瓜长约25( ) 小刚每天睡9( ) 一节课的时间40( ) 十 十 =24 =( ) -=24 =( ) X = =( ) 5、上一节课要40分,如果上午第二节课从9:05开始,那么这节课的 下课时间是( )时( )分. 6、现在是上午11:00,再过2时是下午( )时。 7、钟面上,( )时整或( )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8、比26多37的数是( );( )比82少5;82比56多( )。 82比( )多22; 34比( )少18. 9、最大的两位数比最小的两位数大( )。 10、在米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100是( )厘米,也就是( )米。 11、把角的两条边延长,角的大小( ). 12、一个角是由( )个顶点和( )条边组成的. 13、把7十7十7十7=28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 14、2个9相加的和是( );2个9相乘的积是( )。 2个加数都是9,的和是( );2个乘数都是9,积是( )。 15、比4个8多5的数是( );比6个7少10的数是( )。 16、6只小动物聚餐,每只小动物需要一双筷子,一共需要( )根筷子。 17、把5X6改写成加法算式是( )或 ( ). 18、8只青蛙共有(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二、判断。 1、一支粉笔长6米。 ( ) 2、1米长的铁丝比100厘米长的绳子短。 ( ) 比29米短19米的是10厘米。 ( ) 比37多13的数是24. ( ) 3、两个乘数都是4,积是8. ( )

小学二年级数学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练习题及答案 例题1 妈妈买回一些梨,平均放在6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4个,还余2个,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梨? 根据“平均放在6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4个”,可以知道盘子里 一共有梨4×6 = 24(个),再根据“盘子里24个,还余2个”,就 可以求出妈妈一共买梨的个数。列式如下: 4×6+2 = 24+2 = 26(个)答:妈妈一共买了26个梨。 练习一 1、老师把一些铅笔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7枝,结果还剩1枝,老师手里一共有多少枝铅笔? 2、图书室把新到的一批书平均分给10个班,每个班分到15本,最后还剩15本,图书室新到多少本书? 3、小刚有50张纸订草稿本,每9张订1本,要订6本,还缺几张?例题2 田田练了8天的字,前7天,每天练4张纸,最后一天练了5张纸。田田8天一共练写了多少张纸? 因为8天中,有7天每天练4张纸,所以,我们可以用4×7 = 28(张)求出前7天练写的总张数。最后一天练了5张,再用28+5 = 33(张),就是8天一共练写的纸的张纸。列式如下: 4×7 = 28(张) 28+5 = 33(张)答:田田8天一共练写了33张纸。

1 练习二 1、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前5天每天看12页,最后一天看了20页正好看完,这本故事书一共多少页? 2、张师傅生产一批零件,前4天每天生产25个,后3天共生产60个,张师傅一周共生产多少个零件? 3.同学计划5天装订本子300本,结果前3天装订了160本,后2听装订后还剩20本没完成,同学们在后2天共装订了多少本? 例题3 二(6)班有55个同学去野外植树,他们每5人一组,每组种4棵,求二(6)班同学这次一共能种多少棵树? 由“全班55人每5人一组”这两个已知条件,就能算出全班一共有55÷5 =11(个)小组。再根据“每组种4棵”,和刚求出的11个小组,就可以算出二(6)班同学这次一共能种多少棵树。列式如下: 55÷5 =11(个) 4×11 = 44(棵)答:二(6)班同学这次一共能种44棵树。 练习三 1、36个同学做纸花,他们每3人一组,每组做6朵,这些同学一共能做多少朵纸花? 2、20名少先队员帮助图书馆修补图书,他们每2人一组,每组修补6本,问这20名少先队员一共修补了多少本图书? 3、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放风筝比赛,让他们每6人一组,每组2只风筝,这时,天空中一共飘起了10只风筝,你知道这次参加比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