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全国卷Ⅲ卷历史资料

合集下载

全国卷Ⅲ文综历史高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全国卷Ⅲ文综历史高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3)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地理:1-11 36 37 43 44历史:24-35 41 42 45 46 47政治:12-23 38 39 40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图7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25.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五省)历史真题(含答案)

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五省)历史真题(含答案)
A.公平公正地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B.合理利用资源和建立世界新秩序
C.推卸发达国家应承担的历史责任D.承认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国际地位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长期肆意干涉拉丁美洲事务。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美国政府武力入侵的同时,更侧重于用“民主化”与“和平演变”的手段干预拉美地区事务。1999年,美国政府推出“新干涉主义”,竭力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充当“世界法官”。后冷战时代,拉美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开始不断下降。同时,拉美地区成立了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组织,在运用自身力量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成立,凸显了越来越洪亮的“拉美声音”。2013年11月,美国政府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然而就在当天,又对古巴进行了抨击。此后,美国政府又相继对委内瑞拉等国的内政进行了干涉。
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3.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
地域:黄河流域。
观点: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
论述:黄河流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动植物资源丰富,中国先民很早在这里繁衍生息。旧石器时代有丁村人、蓝田人,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代代先民繁衍生息、辛勤劳动,刻画出中华文明的成长轨迹。新石器时代,先民使用磨制石器工具,开创了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业,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农业工具,生活逐渐稳定,由此进入农耕文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孕育了中国的自然观、时间观、宇宙观乃至伦理观。农耕的发展促进了制陶等手工业的发展,产生精美的陶器代表:彩陶和黑陶,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奠定了中华文明精于工艺、善于创造的基因。生产的发展催生文字的出现,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表达了先民的需求和意愿,之后文字逐渐摆脱图形的束缚,接近我们熟悉的样貌。由于农耕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化随之出现。新石器晚期大汶口文化、山西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礼器,阶级阶层分化明显,中国即将进入阶级社会的门槛,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传说中五帝之首的黄帝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他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尊称为华夏始祖,成为中华民族的纽带和精神核心。五帝中最后两位尧、舜,尧禅让于贤能的舜的做法成为后世国家治理中任人唯贤的思想源泉。

精品解析:202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Ⅲ文综(历史)卷

精品解析:202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Ⅲ文综(历史)卷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图7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战国以前冶铁技术的发展【解析】材料铁器实物并非就是铁制农具,故A项错误;图中新疆地区出现铁器实物,但不能推断它与中原地区铁器实物的关系,故B项错误;图中铁器实物并没有广泛分布,可见冶铁技术还未普及,故C项错误;当时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因此图中黄河流域分布较其他地区更加广泛,可见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故D 项正确。

【答案】D25.表1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科举制的发展【解析】材料中从北宋到南宋,曾祖、祖父或父亲任管的宰相人数在减少,世家大族影响削弱,故A项错误;随着宋代科举制的发展,材料中无官职记录的平民担任宰相的人数增加,从而跻身于社会上册,加强社会阶层流动,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宰相的误;材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功能加强,而不是弱化,故D项错误。

【答案】B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医药学的发展【解析】材料史实没有反映出中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的成书与汉代大一统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关键信息“由国家制定”“官修本草”“朝廷颁行”,体现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的推动无关,故D项错误。

2021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全国Ⅲ卷)252带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全国Ⅲ卷)252带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全国Ⅲ卷)一、选择题(共12题;共48分)1.“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 宗法制B. 禅让制C. 郡县制D. 察举制【答案】A【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可知强调的是血缘关系,A选项符合题意。

禅让制强调的是选贤任能,与血缘关系无关,B选项排除。

郡县制的出现是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加强的产物,C选项排除。

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是孝廉,与血缘关系无关,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宗法制的准确把握,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关系。

2.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经济发展水平B. 绘画技术进步C. 政治权力干预D. 儒家思想影响【答案】 D【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解析】【分析】儒家思想强调的是礼义廉耻,端庄娴雅。

材料中注重对佛像服饰的修饰体现的是佛教在传入过程中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D选项符合题意。

经济发展水平与佛像服饰变化无关,A选项排除。

绘画技术与佛像造型和服饰变化无关,B选项排除。

政治权力干预佛教发展不符合史实,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汉代儒学发展的准确把握,由材料中佛像的裸体到服饰整齐可知体现佛教受到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

3.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A. 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 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 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 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答案】A【考点】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可知宋朝庞大的军队数量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A选项符合题意。

全国统一2024年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

全国统一2024年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选题1.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更的共同缘由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须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2.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

“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全部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冲突3.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

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4.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峻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惊慌5.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独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

这表明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激励民间投资设厂6.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由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

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

”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7.1940年头中后期,中国很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

这说明,当时A.商业的旺盛带动了工业生产B.抗日斗争的成功推动生产复原C.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D.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8.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

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深度解析(3)

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深度解析(3)

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深度解析(3)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

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

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

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

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看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

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

(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7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城市发展,保持了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特点。

从难度来看,第(1)(2)问比较简单,第(3)问有一定难度。

从试题类型来看,第(1)问属于概括归纳题,具体方法是:逐句逐字阅读材料,根据标点符号、主体或意思划分层次;标出关键词句;结合所学,转化语言;罗列答案,规范书写(序号化、段落化和要点化)。

第(1)问12分,西周和古希腊各作答三点以上,共六点以上即可。

第(2)问表面上属于概括归纳题,但事实上,题干材料中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信息,那怎么办?分析转化问题,发现问题可转化为城邦国家产生的条件,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6分,作答三点以上。

年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深度解析(1)

年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深度解析(1)

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深度解析(1)24.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解析】B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货币。

解题关键是用唯物史观和过程反应趋势原则来解释货币产生发展的原因。

结合政治学科知识可知,货币是因交换而产生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根本上来看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题干材料呈现的是货币发展的过程:从非真正意义上的货币——贝币,发展到金属货币;从形制不规范到形制规范;从携带不方便到便于携带;从货币不统一到统一。

结合所学可知,货币形制的变化,主要是为了携带方便,便于交换,即商品经济发展促使货币形制发生了变化。

故符合题意就是B项。

A项:不符合史实,中国古代货币主要是铜钱,是铜质的,与铜的冶炼技术有关系,与铸铁技术没有关系。

不符合逻辑,题干材料问的是三种货币形制变化的原因,这与冶铸技术没有关系,难不成汉代五铢钱的冶铸技术要比春秋战国的布币冶铸技术要求更高吗?故A项错误。

C项:不符合常识和史实,商周时期,经济重心在中原地区,地处内陆,所以贝壳比较少见,因此作为重要的装饰品,贝壳就成为人们的追求,最后充当了一般等价物,即成为货币。

故贝币的产生是与审美观念有关。

而春秋战国的布币和汉代五铢钱与审美观念没有任何关系,既不美观漂亮,也不具有审美价值。

布币,亦称铲币,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韩、赵、魏等农业生产发达的国家;从形制来看,类似今天去农具——铁锨,显然这是与农业生产模切相关。

汉代五铢钱是从秦半两钱发展演变过来的,五铢钱与半两钱都是从西周盛行的两圆钱(圆形圆孔)钱发展而来的,从农业生产中纺织用的纺轮受启发而形成的。

即布币和五铢钱都是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毕竟是农业的国度嘛,与审美观念没有任何关系。

故C项错误。

D项:迷惑性比较大,不符合逻辑,商周时期,不管是商朝的方国联盟,还是西周的封邦建国,从形式上都是,国家都是统一的,因此从商周(贝币)到分裂割据的春秋战国(布币),无法说明国家统一推动了货币形制的变化。

202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真题试卷及答案

202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真题试卷及答案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历史一、选择题1.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A. 公共墓地出现B. 农业的产生C. 贫富分化加剧D. 文字的使用2.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A. “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B.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C.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D.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3. 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

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

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A. 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 B. 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C. 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 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4. 如表关于唐人李元谅身世的三则史料中()史料内容来源本骆元光,姓安氏,其先安息人也。

少为宦官骆奉先所养,冒姓骆氏……贞元三年(787)……帝(唐德宗)念其勋劳,又赐姓李氏,改名元谅。

《旧唐书·李元谅传》(五代刘昫等撰)公本安姓,讳元光,其先安息王之胄也。

轩辕氏廿五子在四裔者,此其一焉……(唐德宗)赐姓李氏,同属籍也。

改名元谅,昭诚节也……贞元癸酉岁(793)十有一月十五日,薨于良原镇之公馆,享年六十七。

《李元谅墓志》公本名元光,姓骆氏,武威姑臧人。

盖黄轩帝孙,降居安息,高阳王□,留宅姑臧。

贞元五年(789)《李元谅颂碑》A. 《旧唐书》的记载相对客观B. 所有的信息皆可互相证实C. 墓志采用了《旧唐书》记载D. 出现较早的史料最为真实5. 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纪只是一个“结茅而居”的渔村,到16世纪,已成为“繁华世界”,“宝货塞途,家家歌舞赛神,钟鼓管弦,连飙响答”,时称“小苏杭”。

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A. 朝贡贸易繁荣B. 农业生产技术进步C. 白银大量流入D. 海上丝绸之路兴起6. 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人民解放战争》十年真题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人民解放战争》十年真题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人民解放战争》十年真题2023年1.(2023年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党中央争取国内和平民主的方针,各解放区继续实行抗日战争时期确立的民主选举的各项原则和制度。

一些解放区开展了民主选举运动,颁行了选举法规。

1945年10月至1946年初,陕甘宁边区为召开第三届参议会首次大会进行了乡、县、边区三级普选。

这次选举产生了10名边区参议员,包括各社会阶层的代表。

在党派关系上,共产党员61人,国民党员19人,救国会员1人,无党无派人士89人。

解放战争后期,对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者的范围和条件作出新的规定。

1949年1月,《东北解放区县村人民代表选举条例草案》规定:经军事法庭、司法机关和人民法庭判决剥夺公民权者,有反革命行为及民主政府缉办在案者等无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1949年6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明确地把“赞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列为被选为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的首要条件。

其他解放区颁布的选举法规也有类似的规定。

——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区人民政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范围调整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放区人民政权选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2022年1.(2022年北京卷)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

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A.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C.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D.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2.(2022年广东卷)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

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

XX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XX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XX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XX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24.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朝相较,字数愈来愈多,语句也越发格式化。

这些铭文多数记叙个人业绩,追颂先人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说明西周时A.制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峻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整理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因此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大体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仿照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以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小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绩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期选择的一起作用D.朝代更替阻碍艺术评判标准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转变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现在“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转变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进展B.政府踊跃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趋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提倡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利用“集体”“膨胀”“舞台”“阻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全然目的在于A.抗击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保护传统的意识形态30.图4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精选]2020年历史高考全国III卷(解析版)

[精选]2020年历史高考全国III卷(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商周贝币春秋战国布币汉五铢钱图5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25.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

“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26.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

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27.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28.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

这表明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29.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

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

”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30.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三卷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三卷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三卷一、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三卷概述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三卷以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为主要目标,试题内容丰富,涵盖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世界史等多个领域。

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史料分析、历史解释、历史论证等。

整体而言,试题难度适中,有利于选拔具有扎实历史基础和分析能力的考生。

二、试题分析与评价1.试卷结构合理,题型多样。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三卷包括选择题、非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等题型,全面考查考生的各种历史素养。

2.注重考查主干知识,强调历史逻辑。

试题以历史学科主干知识为依托,注重考查知识之间的联系和逻辑性,使考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形成系统的历史观念。

3.试题凸显历史学科特点,突出素质教育。

试题以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切入点,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认识历史,培养考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关注现实,联系生活。

试题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引导考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现实生活和国家发展服务。

三、应对策略与建议1.扎实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历史学科的学习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考生应通过系统学习,对历史知识形成体系化的认识。

2.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考生应在学习中注重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如史料分析、历史解释、历史论证等,以应对高考历史试题的考查。

3.关注历史热点问题。

结合现实,关注历史热点问题,提高自己的历史敏锐度,有助于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4.加强历史素养的培养。

通过阅读历史书籍、参观博物馆等多种途径,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总之,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三卷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点和教育价值,对于选拔具有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的考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考生要想在历史科目中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关注历史热点问题。

全国III卷高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全国III卷高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全国III卷高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

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

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

”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30.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31.图4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

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4.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商周贝币春秋战国布币汉五铢钱图5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25.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

“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26.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

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27.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28.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

这表明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29.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

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

”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30.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

这说明,当时A.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B.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C.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D.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31.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

全国卷Ⅲ文综历史高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

全国卷Ⅲ文综历史高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全国卷3)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地址上。

2.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定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定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地区内相应的地址;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尔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够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地理:1-11 36 37 43 44历史:24-35 41 42 45 46 47政治:12-23 38 39 40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吻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吻合要求的。

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很多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图7A.铁制农具获得宽泛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亲近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响社会发展程度25.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响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益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体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拟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朝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系统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碰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27.明朝中期今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初版个人著作之风流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新课标2024_2025年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02古代中国的经济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

新课标2024_2025年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02古代中国的经济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

02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2024·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全部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乎其微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清代江南的租佃制【解析】“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可看出个体租佃经营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故选C项;“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不涉及土地全部权的变迁,解除A项;“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没有涉及农业生产的利润问题,而佃农的普遍,客观上说明地主有利可图或者说明利润丰厚,解除B项;“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这里的信息没有说明农产品的动向问题,不能说明商品化的程度,解除D项。

【答案】C2.(2024·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需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忱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汉代土地兼并与自耕农经济【解析】重农抑商的政策始于商鞅变法时期,封建社会基本沿用这一政策,故A项错误;由材料“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货币税收加重了富商大贾对自耕农的剥削,因而影响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税收状况而非农夫的生产热忱,故C项错误;由材料“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可知富商大贾操纵物价而非税收,故D项错误。

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新课标卷解析 课件--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新课标卷解析 课件--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摘编自徐世澄主编《帝国霸权与拉丁美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的原因。(11分)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国同东南亚各国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时期。1997年,东南亚地 区爆发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对缓解危机、稳定东南亚地区经济乃至世界 金融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东盟各方面关系全面加强:政治互 信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硕果累累,人文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 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发展”目标高度契合。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广泛共识 。2021年11月,习近平指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我们摆脱冷战阴霾, 共同维护地区稳定。我们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让20多亿民众过上 了更好生活。”
31.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 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 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这一规定 ( ) A.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 B.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 C.标榜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 D.规范了埃及对尼罗河流域的统治
【答案】D 【解析】题干时间处于清末新政时期。题干中湖南谘议局的做法冲击了清廷权威, 排除A项;“架空了”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总督仍然是地方最高长官,排除B项; 题干中湖广总督瑞澂的做法体现了他仍然听命于中央,排除C项;在清末预备立宪 背景下,地方各省纷纷成立谘议局,接受新思想熏陶的士绅多加入其中。题干中 湖南士绅阶层的做法体现了士绅阶层积极参政,民主意识增强,故D项正确。
29.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湖南谘议局致电军机处 ,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瑞澂。瑞 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 这表明 ( ) A.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 B.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 C.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 D.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

人教版全国全部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全国全部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全国全部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1.选择题第1题.有学者指出:以古之制,治古之天下,而未可概之今日者,君子不以立事;以今之宜,治今之天下,而非可必之后日者,君子不以垂法。

这一认识意在说明()A: 社会是逐步进化的B: 法律有其发展规律C: 治国亦需因时而变D: 礼法兼施的合理性【答案】C【解答】材料言论意在强调人类社会是发展的,治国之法亦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言论的核心意思不符,而且材料没有进化之意,排除;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C。

第2题.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

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这一举措()A: 削弱了王国势力B: 形成郡国并行制度C: 导致了七国之乱D: 形成藩镇割据局面【答案】A【解答】由题干中的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可知这是指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推恩令,这一措施削弱了王国势力,A项正确。

BCD三项与题干举措无关,排除。

故选A。

第3题.如图是汉代画像石《梁节姑姊》,它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注:梁节姑姊,战国时魏国妇人,因家中发生火灾,其进入火场本欲救兄弟之子却误救出自己的孩子,于是跳入火海以示其诚。

)A: 妇女家庭地位低下B: 雕塑水平的高超C: 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 重义的价值取向【答案】D【解答】第4题.明朝中后期,全世界白银产量中的1/2流向了中国,明朝成了名副其实的白银帝国。

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步由节俭变为追求享受,一些原本只能由皇室、贵族和官员享受的衣食住行也逐渐走向商业化和世俗化。

江南地区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妇女,甚至农村居民也参与到旅游的浪潮之中。

这些现象说明,当时中国()A: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 经济结构出现质的变化C: 拜金享乐为社会普遍认同D: 出现了社会转型的契机【答案】D【解答】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图7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2.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3.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4.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5.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6.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

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7.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这反映了当时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8.表2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表2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9.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

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10.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

这表明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11.表3 1929~据表3可知,当时美国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12.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

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二、非选择题:共52分。

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15、16、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

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

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材料二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

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

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

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

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

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

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

(10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6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表4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4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二)选考题:共15分。

请考生从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19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

清代社会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

近代湖南治安尤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

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

根据《湖南保卫局章程》,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即总局、分局、小分局。

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局被清廷裁撤。

——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近代警察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前的治安机构有何不同。

(7分)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

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

1939年11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

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教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

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

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

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

——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

(6分)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

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

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

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

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

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

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

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