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5(夏商周考古:周代墓葬制度、青铜器铁器、手工业)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资源拓展试题新人教版
第5 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能力1.位于甘肃的哪个遗址出土了距今约4000 年的铜镜( )A.半坡遗址B.良渚文化遗址C.齐家文化遗址D.二里头遗址2.(2019 山东潍坊潍城开发区中学期中)关于商周时期青铜器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青铜器最早出现于商周时期B.商代后期的四羊方尊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C.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生产方面用得较少D.有不少青铜器上刻着甲骨文3.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十分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4.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它是指在“殷墟”发现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B.它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C.研究甲骨文便于了解商朝社会状况D.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等5.识读下列图片:请回答:(1)图1 是哪一朝代青铜器的代表?该文物反映了当时哪一行业已发展到较高水平?(2)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两幅图片,指出青铜器在这一时期有何特点。
(3)观察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得到什么认识?三年模拟1.(2019 广西桂林灌阳期中,9,★★☆)下列有关甲骨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B.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C.它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D.经过文字学家的努力,所有的甲骨文我们都已经释读2.(2019 山东滨州六校联考期中改编,10,★★☆)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②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③甲骨文是研究商朝、周朝历史的重要资料④甲骨文最早出现于商朝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3.(2018 北京丰台期末,6,★☆☆)文物遗存能反映一定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
周代丧葬制度
周代丧葬制度是我国古代丧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等级分明、形式繁缛的特点;周代的丧葬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丧葬礼仪:周代的丧葬礼仪遵循着贵贱有仪、上下有等的的原则。
根据《周礼》的规定,不同等级的人葬礼规格有所不同,如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随葬的礼器也有明确规定,如天子、国君九鼎,卿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
2. 丧服制度:周代的丧服制度是根据死者身份和亲属关系来规定的。
丧服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等不同等级,各级丧服的穿戴时间、款式和材质都有严格规定。
3. 丧葬用品:周代丧葬用品包括棺椁、墓碑、墓志、殉葬品等。
墓碑和墓志主要用于记录死者的姓名、身份、事迹等信息,殉葬品是为了陪葬死者在阴间的生活所需,如陶器、玉器、铜器等。
4. 丧葬禁忌:周代丧葬禁忌包括诸多方面,如死者禁忌、丧事禁忌、丧葬地点禁忌等。
这些禁忌体现了周人对死亡的敬畏和对死者亡灵的尊重。
5. 丧葬祭祀:周代丧葬祭祀分为丧事祭祀和葬后祭祀。
丧事祭祀主要包括设奠、吊丧、踊哭等仪式,葬后祭祀主要包括墓祭、庙祭等。
祭祀活动旨在祈求死者安宁、保佑生者平安。
6. 丧葬建筑:周代丧葬建筑主要有墓室、墓道、陵墓等。
墓室是死者遗体安放的地方,墓道是通往墓室的通道,陵墓是贵族和皇帝的葬地。
这些建筑体现了周代丧葬制度的等级性和豪华性。
周代丧葬制度是一种严格遵循等级和礼仪的制度,它反映了周代社会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的特点。
在周代,丧葬不仅是对死者的安葬,更是对生者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维护。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知识点总结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一、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1.夏、商、西周:以青铜制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春秋战国: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3.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陶、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位置。
4.历史地位:明中叶前,官营手工业为主导地位,代表最高水平,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二、冶炼技术1.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冶铜技术。
2.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3.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这一领域众多的发明创造,如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三、制瓷业1.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2.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3.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5.宋朝: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器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你哥一定要参军)。
6.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
江西景德镇市著名的瓷都。
四、丝织业1.商朝: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2.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3.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4.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5.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6.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使用花楼机。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一、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历程:1.春秋战国和秦汉:发展。
2.魏晋南北朝:遭受摧残。
3.隋唐:恢复和发展。
4.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
《夏商周考古》习题与答案
《夏商周考古》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大致年代为公元前1900年至前1600年左右,是夏朝时期的主要考古学文化,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代表,发现了大型宫殿基址、铜器作坊及绿松石龙形器等重要遗存,被认为是早期国家形态的雏形。
2. 商代甲骨文:商代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体系,刻写在龟甲或牛羊等动物肩胛骨上的卜辞和记事文字,主要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记录了商朝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研究商代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3. 青铜礼器:青铜礼器是指中国古代青铜时代用于祭祀、宴飨、礼仪等活动中的器具,如鼎、簋、甗、卣、斝、觚、爵等。
在夏商周时期,青铜礼器不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还与当时的等级制度和社会秩序密切相关,被誉为“国之重器”。
4. 西周金文:西周金文是指镌刻在青铜器上的西周时期的铭文,又称钟鼎文。
内容包括记载王室贵族的世系、功绩、册命、征伐、土地分配、法律诉讼等,是研究西周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语言文字以及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
5. 春秋战国车马坑:春秋战国车马坑是指这一时期贵族墓葬中专门埋藏殉葬车马的遗迹,往往反映出墓主人生前的地位和财富,同时也是研究古代车辆制造技术、丧葬习俗以及社会等级制度的重要实物证据。
二、填空题1. 夏商周时期的重要考古遗址有河南的________、陕西的________和山西的________。
答案:殷墟,周原,陶寺遗址2. 商代晚期最重要的青铜器代表作品是________。
答案:司母戊大方鼎3. 被誉为“中国第一都”的是________,它揭示了夏王朝的存在。
答案:二里头遗址4. 商周时期使用的占卜材料主要是________。
答案:龟甲和牛肩胛骨5. 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体现在青铜器上的________,其中记载了诸侯受封的内容。
答案:铭文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个遗址最能反映夏朝文明?(C )A. 河南仰韶遗址B. 山东龙山文化遗址C. 河南二里头遗址D. 陕西半坡遗址2. 下列哪项不属于商代甲骨文的主要用途?(D )A. 占卜吉凶B. 记录重大事件C. 祭祀活动记录D. 商业交易记录3. 下列哪种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国家政权的象征?(A )A. 鼎B. 觚C. 爵D. 卣4. 在西周时期,哪一类青铜器常被用来作为册命和赏赐的载体?(B )A. 铜镜B. 编钟C. 簋D. 鉴5. 下列哪一项不是春秋战国时期车马坑的考古意义?(D )A. 反映古代交通工具的发展水平B. 揭示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C. 了解古代丧葬习俗的变化D. 推测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遗址属于夏商周时期的考古发现?(ABCDE )A.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B.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C. 陕西宝鸡斗鸡台遗址D. 山东曲阜鲁国故城遗址E.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2. 商代青铜器的主要特点包括(ABCE )。
考古学 夏商周文档
一、夏商周考古概论1、夏商周考古概念:指夏、商、西周、春秋这一阶段的考古,大约自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
2、阶段考古特点①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甲骨文、金文为代表的成熟文字体系;大量珍贵历史文献②社会大变革时期: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转变③城市及大型建筑的兴起:规模宏大、布局复杂、功能齐全④青铜文化:中国青铜时代大约自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社会生产力发生质的变革3、夏商周考古分期(1)初期奴隶社会①年代:自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约相当于夏代②代表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③特征a.开始出现青铜器b.农业与手工业存在一定分工c.开始出现商品生产和作为货币的贝币d.对立阶级:奴隶主与奴隶e.国家政权已形成f.产生奴隶社会的礼制(2)中期奴隶社会前段①年代: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3世纪,约为商代前期②代表遗址:黄陂盘龙城早期、殷墟一期、二里岗上下层等③特征a.青铜器进一步发展,出现陨铁与青铜的复合武器b.手工业与农业分工扩大,产生手工业内部分工c.商品生产发展d.奴隶制的礼制发展,阶级矛盾加深,人殉普遍(3)中期奴隶社会后段①年代: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中叶,约为商代后期和西周早期②代表遗址:殷墟文化2、3、4期;沣西、东西周早期③特征a.青铜器制作到达高峰b.手工业内部分工与协作发展到新阶段,商品生产规模扩大,商业交换得到发展,普遍使用贝币c.人殉、人祭盛行,不断兴建宫殿陵墓;礼器增多;大量甲骨文发现d.宗法等级关系形成,国家机器日益完善(4)晚期奴隶社会前段①年代:公元前10世纪中叶至公元前7世纪中叶,约为西周中晚期至春秋初期②代表遗址:沣西、东中晚期遗址、虢国墓地等③特征a.青铜冶铸技术衰退,发现铁器材料b.礼制出现僭越现象c.人祭、人殉减少d.奴隶制开始动摇,封建性的政治势力开始出现(5)晚期奴隶社会后段①年代:公元前7世纪中叶至公元前5世纪中叶,约为春秋中晚期②代表遗址:侯马东周遗址早期、中州路东周墓2、3期、东周及列国遗址和墓葬等③特征a.冶铁技术发展,出现铁制工具b.东周王室逐渐没落,列国兴起c.新兴城市出现,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金属铸币产生,青铜礼器普遍出现僭越现象d.奴隶社会“礼崩乐坏”局面已经出现二、夏代文化1、夏: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1)夏文化的界定:夏王朝时期夏民族的文化(2)相关地区:颍水上游;伊河、洛河下游;汾水下游;涑水下游2、二里头文化(1)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和分布①命名: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现而命名②分布a.位置:偃师县商城西南b.包含部分:二里头、圪垱头、四角楼、寨后村、辛庄5个自然村c.分布地区:河南中西部和山西南部d.重要遗址:偃师二里头、洛阳东干沟、临汝煤山、郑州洛达庙和山西夏县东下冯等e.类型第一,二里头类型:豫西地区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遗存第二,东下冯类型:晋南地区以东下冯遗址为代表的遗存(2)二里头文化的文化内涵①年代分期:公元前2010至公元前1625,介于河南龙山文化与郑州二里岗文化之间,一般分为四期②居民文化a.农业经济为主(粟作+稻作)b.农具主要为石器c.饲养猪狗牛羊马鸡等家畜d.盛行饮酒之风③陶器(分4期)a.一二期器形多为折沿、鼓腹、小平底:第一期褐陶为主,磨光黑陶占一定比,纹饰篮纹为主;第二期黑陶数量减少,细绳纹为主b.三四期陶器颜色多为浅灰,绳纹为主:第三期沿用鼎、甑等,局部有变化,出现鬲、斝等;第四期出现更多新器物④居住a.半地穴式、地面式、窑洞式三种b.附近有灰坑、窖穴、水井等遗迹c.出现大型宫殿建筑⑤墓葬a.分类第一,墓室稍大,随葬品中有青铜器,墓主为新兴奴隶主第二,墓室小,随葬品只有陶器,墓主为平民第三,没有随葬品,多无墓坑,墓主为奴隶b.与同一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葬制的区别第一,开启用青铜礼器随葬之先河第二,随葬的陶器组合中酒器占了很大比重第三,无墓圹无随葬品,葬式凌乱的死者数量增多⑥青铜器a.种类:兵器、容器、工具、铜饰件b.特点:数量种类不多,质量较差,铜锡合称,形式固定,制作粗糙,多素面三、商代文化1、商代文化的年代与分期(1)年代: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2)分期①早商文化(二里岗期文化)a.命名:河南郑州二里岗遗址命名b.分布:河南最密集,还见于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c.分期第一,早期以二里岗下层为代表,陶器壁薄,器形有鬲、斝、甗、豆等;铜容器少见;卜骨或有灼无钻,或有灼有钻第二,晚期以二里岗上层、济南大辛庄早期为代表,陶器壁厚,多折沿,刻纹白陶开始兴起;常见成套青铜礼器,个别陶器、骨器上有文字;卜骨大多有灼有钻②晚商文化(小屯文化)a.早期第一,以殷墟第二期为代表,绝对年代约为武丁、祖庚、祖甲时代。
周朝的墓葬制度与祭祀风俗
周朝的墓葬制度与祭祀风俗周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它的墓葬制度和祭祀风俗影响深远,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就周朝的墓葬制度和祭祀风俗展开论述。
一、墓葬制度1.1 丰富多样的墓葬形式周朝的墓葬形式丰富多样,不仅有地下墓葬,还有地面墓葬和地穴墓葬。
地下墓葬主要分为坑墓和墓室,坑墓是将棺木葬在地洞中,墓室则是将棺木安置于墓穴内。
地面墓葬则表现为棺木直接安葬在地表上。
地穴墓葬则是将棺木埋藏于地下,但不进行封闭。
1.2 社会地位与墓葬等级在周朝的墓葬制度中,社会地位对墓葬等级有着直接的影响。
贵族墓葬在规模和装饰上往往比一般平民的墓葬要豪华多样。
贵族墓葬多面向东方,布局和建筑采用格局严谨的方式,常有殿堂、门楼、祭祀场所等,彰显着其显赫的地位。
1.3 祭祀设施与陪葬品周朝的墓葬制度重视祭祀,在陪葬品方面非常丰富。
墓葬中常见的陪葬品有玉器、青铜器、陶器以及各类乐器等。
此外,墓中还设有祭祀设施,以便后人进行祭奠活动。
二、祭祀风俗2.1 尊重祖先、重视家族周朝的祭祀风俗体现了对祖先的尊重和重视家族的观念。
每到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祭祀活动常常包括献祭、奠酒、祈福等环节。
2.2 祭祀方法与祭器周朝的祭祀方法多种多样,常常采用祭祀神坛或祭祀台进行。
祭祀时,要献上牲畜的祭品,如牛、羊、猪等。
同时,祭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常见的祭器有铜鼎、铜爵等。
祭器的材质和制作工艺往往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文化与艺术水平。
2.3 在宗族中传承祭祀周朝的祭祀风俗强调祭祀的传承,在宗族中进行。
家族成员相互间会传授祭祀的相关知识和技巧,以确保祭祀活动能够代代相传。
同时,祭祀活动还能够加深宗族成员的联系与凝聚力。
三、周朝祭祀与墓葬的意义周朝的墓葬制度和祭祀风俗在当时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体现了尊重祖先的文化传统,也体现了封建社会中的等级关系和社会秩序。
墓葬制度的等级差异和陪葬品的奢华展示了贵族的特权地位,也加强了统治者的统治合法性。
夏商周考古问题
夏商周考古的特征:夏、商、西周和春秋四个历史时代,既是中国的青铜器时代,也是中国的奴隶制时代。
其年代,约自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
夏商周考古上承新石器时代考古,下接铁器时代考古。
一、两次考古时代的更替和两次社会制度的变革(一)两次考古时代的更替1、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度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时期已开始出现少量的铜器,到齐家文化时期出土铜器的地点骤增,冶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黄河中游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中发现的铜器地点也很多。
中国的黄河流域在龙山文化时期已普遍制造铜器,铜器的种类,既有红铜,又有青铜;铜器的制作,既有冷锻,也有铸造。
到二里头文化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出现了种类繁多的铜器,铜器的铸造工艺已相当进步,既有多合范的整体浇铸,又有采用分铸和接铸法,并开始铸造细密的纹饰。
2、青铜器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中国黄河流域在青铜时代的鼎盛时期,铁器就开始出现了。
1972年在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墓葬(M112)中出土一件铁刃铜钺。
人类最早使用的铁器大多是用陨铁锻打制成的。
铁在生产中发挥巨大作用是在铁矿石的冶炼技术发明以后。
中国在春秋时期开始冶铁和使用冶铸的铁器,中国最早的人工冶铁的铁器是甘肃灵台的一座春秋早期墓中出土的铜柄铁剑。
战国中期以后,铁工具在农业、手工业中逐步取得支配地位,在社会生产中发挥巨大作用。
商代和西周,青铜主要用来制造礼器、兵器和装饰品。
春秋战国之交,随着铁器冶铸技术的提高,铁器取代了石器,成为生产工具的主体,在整个社会生产中才起重大作用。
(二)两次社会制度的变革1、从原始公社制演变为奴隶制,又从奴隶制演变为封建制。
二、文字的产生和使用(一)汉字的先河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迄今所发现的文字或符号,上限为距今7000年左右的老官台文化时期,下限为商代中期的二里冈期文化(二)文字的出现与使用商周的文字有陶文、玉石文、金文和甲骨文等,以甲骨文的数量最多。
一、城市的产生和发展黄河流域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便出现了几座规模较小的城堡,如河南登封王城岗等商早期甚至更早产生较大规模的、有防御设施的城市。
夏商周考古(本)大纲细目
夏商周考古教学大纲(本)(2005·9-10)第1周概论:一、夏商周考古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二、年代与分期三、夏商周考古简史第一章:夏文化探索一、问题的提出二、夏文化的含义三、探索夏文化的途径第2周四、二里头文化介绍1、发现与命名2、分布与类性3、分期与特征五、夏文化探索的回顾与现状第二章:商代前期一、早商文化的确定二、分期、分布与特征三、城址第3周四、墓葬五、考古材料反映的政治经济状况六、早商文化的来源——先商文化探索第三章:商代后期一、商代后期都城——殷墟1、有关殷墟的文献记载2、殷墟的发现与发掘3、殷墟文化分期4、殷墟范围与分布5、墓葬及相关问题第4周6、宫殿基址及相关问题二、其他重要发现三、考古材料反映的社会制度四、商代青铜器1、商代青铜器的铸造、分类2、商代青铜器的分期、特征第5周第四章:西周时期一、西周年代与文化分期二、西周城址与宫室建筑三、西周埋葬制度四、西周铜器分期与特征第6周五、周文化来源——先周文化探索第五章:东周时期一、东周考古分期二、主要封国的考古工作第7周三、埋葬制度及其变化四、青铜器的分期与特征五、冶铁术的发明与早期铁器的出现六、考古材料反映的社会经济状况第8周第六章、夏商周边区青铜文化一、夏商周边区青铜文化的分布二、北方地区的青铜文化三、西部地区的青铜文化第9周四、东部地区的青铜文化五、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的青铜文化六、西南地区的青铜文化教材与参考书/参考资料●考古论著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
个人论著。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商周组编著:《商周考古》,文物出版社,1979年。
教材。
李伯谦:《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科学出版社,1998年。
个人论著。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中国考古学·夏商卷》、《中国考古学·两周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004年●考古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偃师二里头》(1959——1978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
考古学概论(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考古学概论导言: 原始社会的考古夏商周时期的考古春秋战国(东周)时期的考古秦汉时期的考古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考古一、考古学的意义及其研究对象 : 1]考古学的意义:考古学一词是从希腊文中翻译过来的,英文为“Archeaology”,它出自于古希腊字“Dpycos”(古代)和“Aolyos”(科学),意为“古代的科学”。
在国外有“古迹学”、“古物学”等一些译法,我国将之译为“考古学”。
何谓考古学呢?简而言之,考古学就是根据实物的历史材料研究人类历史过去的科学。
2]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 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必须是物质,而且主要是社会物质,只有少量的自然物质。
具体来讲,一类是人类本身的化石、遗骨,以及与当时人类共存的动、植物遗骸,二是经过人类制造或加工的物质,即物质史料,它是考古学研究对象中最主要、数量最多的一部分,但有一些物质史料不属于考古学研究的范围,如太平天国的武器、印玺以及一些革命文物。
在我国,考古学研究的历史范围上迄原始社会,下至于元代,明清不属于考古学研究的范围,这是因为明清留下的遗址、遗物相当多,记载周详,有史可查、有物可证,但是明清的瓷器又属于考古学的范围,明清的有些遗物也要视其价值的高低来确定其是否属于考古学的范围,如陵墓。
3]考古学的分类: 考古学的分类方法很多,至今无法统一。
按物质形态分,可分为石器时代的考古、青铜器时代考古、铁器时代考古;按社会形态分,可分为原始社会考古、奴隶社会考古、封建社会考古;同时为了研究的方便,考古工作者往往将考古学分为普通考古学和专门考古学,前者包括考古学通论以及各方面材料和考古方法的一般知识等,后者为较深一步的考古学研究,它又分为众多的种别,如铭刻学、古钱学、印章学等等。
二、考古学与历史科学的关系及学习考古学的必要性: 1.考古学为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考古学可以订正历史文献资料之谬误三、考古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 1.考古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2.考古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3.考古学与应用技术及工艺的关系四、中国考古学发展概况: 1.中国考古之发生至以金石学为主要部门的考古时代 2.西方考古学者来华时期 3.科学考古学的建立和发展4.中国考古之发生至以金石学为主要部门的考古时代:1].中国考古行为的原始时代:自商周之际开始,经过两周秦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约千余年长久时间方始具规模,人们称之为考古学的发生时代。
夏商周考古考研复习
夏商周考古考研复习一、名词解释1、三星堆: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文化遗存分为四期,其中一期为早期堆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二至四期则属于青铜文化。
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
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具有内聚性和外衍性。
其出土的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
文物有青铜大立人、青铜面具、青铜神树、金杖等。
2、妇好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于1976年被考古工作者发掘,是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
该墓五米多长,约四米宽,七米多深,无墓道,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
据说享堂原是商王武丁为祭祀妻子妇好而修建的宗庙建筑,尊其庙号为“辛”。
妇好墓虽然墓室不大,但保存完好,随葬品极为丰富,共出土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质地的文物1928件。
3、斗鸡台墓地:先秦及西周时期墓地,随葬品以陶器最常见,另有铜器、铁器。
提示了周人、秦人物质文化的一些特点,对探索周、秦文化的渊源有一定意义。
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斗鸡台。
1933—1935年发掘。
清理墓葬56座,皆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
随葬品以陶器最常见,另有铜器、铁器。
4、琉璃河燕国墓地:西周时期燕国贵族墓地。
位于北京市房山县,面积约5万平方米。
1973年起进行发掘。
这一发现为研究燕国的早期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墓葬形制墓葬的排列甚有规律,长方形土坑竖穴,单人葬,有木质葬具,头向朝北。
葬式大多为仰身直肢,主要随葬品多放在墓主人头前。
按墓葬的形制与规格可分为大、中、小型墓3种。
随葬品主要是陶质明器,青铜器、玉石器、漆木器和陶器等。
墓葬有早晚之分,早期墓随葬陶器多以鬲、簋、罐为组合;晚期墓随葬陶器以鬲、罐为主。
古代中国的各个时期的坟墓和陵墓有哪些特点
古代中国的各个时期的坟墓和陵墓有哪些特点1.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
这些坟墓多为土葬,墓主人通常是部族首领或贵族。
墓葬中常有陶器、玉器、石器等随葬品。
2.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夏朝的贵族墓葬、商朝的墓葬和周朝的墓葬。
墓葬形式多样,有土葬、木葬、石葬等。
随葬品种类丰富,包括青铜器、陶器、玉器等。
3.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诸侯国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多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更加丰富,出现了金银器、玉器、漆器等。
4.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秦朝的陵墓和汉朝的陵墓。
秦朝的陵墓以秦始皇陵为代表,采用地宫式结构,规模宏大。
汉朝的陵墓以汉武帝陵为代表,采用宝城式结构,墓室装饰华丽。
随葬品种类繁多,包括陶器、铜器、玉器、金银器等。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三国时期的君主墓葬、两晋时期的贵族墓葬和南北朝时期的陵墓。
墓葬形式以土葬为主,结构简化,随葬品种类减少。
6.隋唐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隋朝和唐朝的君主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丰富,包括陶器、瓷器、玉器、金银器等。
7.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五代十国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较小,结构简单,多采用土葬。
随葬品种类较少,以陶器、铜器为主。
8.宋朝: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宋朝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适中,结构简洁,多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以瓷器、玉器、铜器为主。
9.元朝: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元朝的君主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丰富,包括瓷器、玉器、金银器等。
10.明朝: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明朝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丰富,包括瓷器、玉器、金银器等。
11.清朝: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清朝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采用砖石结构。
夏商周考古
名词解释:1、金石学:中国考古学的前身。
它是在尚未进行科学发掘的情况下,以零星出土的古代铜器和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
“金”,主要指商周时期的铜器和铭文。
“石”,主要指秦汉以后的石刻。
金石学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希图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
金石学形成于北宋时期,金石学著作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古代铭刻材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缺陷是未曾进行深入的研究,故未能发展成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2、考古图现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
北宋吕大临著,共10卷。
书中收录青铜器210件,玉器13件。
其中除官府收藏者外,并集37家私人藏器。
书中对每件器物,先绘图形,次摩铭文,并记录器形大小、容量、出土地点、收藏人家以及铭文字数,并加以考证说明。
此书为后来著录青铜器开创了一典型体例。
3、《宣和博古图》现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之一。
北宋王黼著,共20卷。
书中共收器物839件。
除沿用《考古图》体例之外,王黼把古代器物进行了分类,并定名,沿用至今。
4、甲骨四堂”是指对甲骨学做出重大贡献的4位专家,因他们的名字(号)中都带有“堂”字,故称。
具体是: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雁堂,又作彦堂5、夏商周断代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是学术界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兼用历史学、文献学、古文字学、数学、天文学、现代科技手段等。
对夏、商、周三个王朝进行断代探索的大型工程,为20世纪末中国最大的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1.起因)① 20世纪初,国内学术界存在“疑古学派”,对司马迁的《史记》所载三代历史持怀疑态度,认为夏禹是神话人物或动物,甚至否定夏王朝的存在。
②国外学术界相当多的学者否定夏王朝的存在。
③文献缺乏有关共和元年以前的编年记载。
(2. 主要研究成果)①确定武王伐商的年代为公元前1046年。
②确定了懿王元年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899年4 月21日。
③确定了商代后期和西周诸王的年代。
④推定了夏、商年代的框架。
6.前八后五商王朝政治中心变迁的次数。
中国考古学 两周卷
漆器的制作
5 第五节骨器、
蚌器、牙器和 角器的制作
第一节新发现的西周 甲骨文
第二节新出金文所见 史实
第三节金文历谱与西 周王年
第四节音乐与艺术
第二节东周王城
第一节东周时期城 市特点
第三节晋国与韩国、 赵国、魏国都城
0 1
第四节燕国 都城与中山 国都城
0 2
第五节齐国 与鲁国都城
读书笔记
先周文化,是指武王克商建立周王朝以前周人创造的文化。 需要指出的是,“夏商周斷代工程”的陳譜是一項多學科聯合攻關的項目,所以該譜和天文學,考古學,碳 十四測年的研究成果是互洽的。 铜器的比较分析要养成习惯,从纹饰、器型两处入手,然后再进一步结合时代分期。 应该是属于说明文体裁,大略看了几章,基本上都是摆数据,讲事实,不是特别感兴趣。 这书真好,脉络清晰、有图有“真相”,就是有点贵,得攒上3周的书币。 自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王朝,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王朝,史称周代。青铜制品中有不少惊 世之作,还出现了人工冶铁业。 通史断代类似的书籍需要比较才能明确优缺点。所以如果只是单纯想要了解两周时期的考古材料,社科院的 书籍值得第一入选。 考古,一般被人戏称为“历史的掘墓人”。国家将夏商周远古时代的历史研究夏商周断代工程,是意义非凡 的。
上层文化
5 第五节玉皇庙
文化
第六节桃红巴 1
拉文化
第七节毛庆沟 2
文化
3 第八节杨郎文
化
4 第九节巴蜀文
化
5 第十节云南地
区的青铜文化
作者介绍
这是《中国考古学·两周卷》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中国考古学·两周卷》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夏商周青铜器如何分类
夏商周青铜器如何分类?艺术演进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崭露头角的夏青铜器;商代前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初步发展时期,青铜器也渐趋繁盛;商代后期是先秦历史上的重要阶段,商代后期青铜文化的分布范围较商代前期更广更发达;西周奴隶制继续发展,不但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政治制度和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而且完善了礼乐制度,由于礼乐制度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使青铜器在西周的时候全面鼎盛。
夏商周青铜器繁多,为了清楚地区别性质和作用,按照用途和形制特征大致分为五代类:具有宗教礼乐性质的容器、乐器和实用工具、兵器、装饰品。
礼制性质的青铜容器主要有食器和酒器两大类,五个器类酒器爵、角、盉食器鼎。
一、食器。
包括炊煮器、盛食器和取食器。
主要有鼎*、鬲、甗、簋、盨、簠、敦、豆、匕等。
鼎:古代炊器,有烹煮肉食或盛放鱼肉的用途。
鼎是青铜礼器中的主要食器,在古代社会中它被当作“明尊卑,别上下”,即统治阶级等级制度和权力的象征。
二、酒器。
饮酒器、盛酒器和提取酒的器皿统称酒器。
包括爵、角、斝、觚、觯、尊、觥、卣、盉、方彝、罍、壶、勺等。
三、水器。
水器中绝大部分用于盥洗,故亦称之为盥器,大致可分为承水器、注水器、盛水器和挹水器四种,包括盘、匜、盂、鉴、缶(fou)、瓿(bu)等。
四、乐器。
包括铙、钟、钲、鼓等。
五、兵器。
包括戈、矛、戟、镞等。
六、杂器。
包括生活用具、车马器、货币、玺印等。
艺术演进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
一、形成期古文献上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龙二、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
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
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
三、转变时期一般指战国末年至秦汉末年这一时期。
传统的礼仪制度已彻底瓦解,铁制品已广泛使用。
到了东汉末年,陶瓷器得到较大发展,把日用青铜器皿进一步从生活中排挤出去。
初一历史《夏商周的青铜文化》知识点解析
初一历史《夏商周的青铜文化》知识点解析夏商周的青铜文化,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大亮点。
青铜文化不仅令人叹为观止,更是对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
下面将对初一历史课程中有关夏商周的青铜文化的知识点进行解析。
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这三个朝代的青铜文化发展各具特色。
首先我们来了解夏朝的青铜文化。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它的青铜文化以酒器、乐器和兵器为主。
夏朝的青铜器形制主要有鼎、簋、斝、觚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四羊方尊”。
这件青铜器用来祭祀祖先,具有重要的宗教和礼仪意义。
接下来我们进入商朝的青铜文化。
商朝在青铜文化方面的发展更加繁荣,青铜器的数量和种类相对较多。
商朝的青铜器主要以礼器为主,如爵、觚、簋、觯等。
商代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非常精湛,装饰图案丰富多样,往往融入了动物、人物和纹饰等元素。
商朝的青铜文化不仅展示了当时人民的生活方式,更为后世的青铜器制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最后我们来看周朝的青铜文化。
周朝的青铜文化在商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青铜器的制作技术更加成熟。
周朝的青铜器主要以礼器、农具和兵器为主。
周朝的青铜文化在艺术和制作工艺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创新,青铜器的装饰更加精细,纹饰更加丰富,代表作品有“司母戊鼎”和“四羊尊”。
这些青铜器既具备实用功能,又体现了周朝社会的等级和仪式性。
夏商周的青铜文化不仅是青铜器本身的艺术价值,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表现。
通过青铜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制度、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青铜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通过对初一历史课程中与夏商周的青铜文化相关的知识点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和发展趋势。
夏商周的青铜文化不仅令人瞩目,更是对于后世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章结束)。
河南科技大学2024年研究生自命题大纲 706考古学综合考试大纲
河南科技大学2024年硕士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明栏里加备注。
河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古学综合》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706 考试科目名称:考古学综合一、考试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文物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本科目涵盖考古学概论、田野考古学、考古学史、史前考古、夏商周考古、战国秦汉考古、魏晋隋唐考古、宋元考古等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考古学基础知识与理论概念、田野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史前及历史时期考古学文化。
要求考生系统地理解并掌握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了解最新考古发现、研究方法及学术动态,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考试形式考试形式为笔试。
三、考试内容考古学的对象和任务;考古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考古学的发展简史;史前及历史时期考古学文化特点;田野考古的理论与方法;考古年代学;考古类型学;考古遗存分析;考古与古代社会研究;考古与思想文化研究;考古与环境、资源和经济研究;遗址保护与公共考古。
四、主要参考教材(参考书目)《中国考古通论》(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考古学概论(第2版)》(《考古学概论》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五、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中国考古通论约100分考古学概论约5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8小题,共40分简答题:5小题,共50分论述题:2小题,共60分六、考查范围中国考古通论考查目标(一)系统掌握考古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目的。
(二)了解史前时期和历史时期中国考古学文化的主要特征。
(三)了解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动态。
考查内容(一)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早、中、晚期文化(二)新石器时代1.新石器时代诸文化因素的关系、区系2.黄河上、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3.长江上、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三)夏商周考古1.二里头文化2.商代文化3.西周文化4.春秋文化(四)战国秦汉考古1.都城2.墓葬制度3.货币和度量衡(五)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1.城址2.墓葬3.遗物4.佛教遗存(六)隋唐五代考古1.城址2.陵墓3.陶瓷(七)宋元考古1.城址2.陵墓3.陶瓷(八)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动态主要参考书张之恒主编:《中国考古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夏商周考古
典型遗址有:河南安阳殷墟、信阳地区晚商墓,山东滕州前 掌大商墓、苏埠屯大墓等。
第4期:西周早期
(前11世纪中叶—前10世纪中叶)
文化面貌与商代后期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新的 发展。表现在:
1.建造大型宫殿,仍然流行人殉制,青铜礼器普遍使用。
2. 与商代不同的是,西周早期宗法等级关系日趋形成,
夏商周考古的特点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大转变时期。
在社会发展阶段上,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原始社会向奴隶
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 在生产工具方面,则分别是由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 由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的阶段。
这个时期,大规模农业与各种手工业的兴起与繁荣, 城市的广泛修筑,大型宫殿的建造,文字的形成等 等,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古代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 史的最早一段。
封建藩属遍及全国,国家机器日益完善。 3.甲骨文继续使用,金文大量出现,长篇铭文增多。
典型遗址有:陕西周原(扶风、岐山之间)、丰镐, 北京琉璃河(西周燕都),山西曲村—天马遗址 (曲沃、翼城交界处)。
第三阶段:西周中晚期至春、战之交
(公元前10世纪中叶—前5世纪中叶)
青铜文化趋向衰落,开始走向铁器文化;奴
2.郑州商城及小双桥遗址的发掘。
郑州商城的发现与发掘找到了比殷墟文化更早的商 代前期文化(二里岗文化)和商代前期都城遗址。
1989年至1998年郑州小双桥遗址的发掘,提供了丰富的商代中
期白家庄期文化遗存,为探寻仲丁隞都提供了珍贵材料。
发表材料有《郑州二里岗》(1959年) 《郑州商代城遗址发掘报告》(《文物资料丛刊》第1期) 《郑州商城》(2001年)等。 重要的研究成果有《论郑州新发现的殷商文化遗址》(邹衡《夏商周考古学
历史考研复习重点讲义( 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社会的确立与发展)
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社会的确立与发展夏商西周( 一)考点解析1.对夏、商、西周三族的起源发展,夏、商、西周朝代更替的过程、背景、影响有基本了解。
2.重点掌握三个朝代国家制度的架构、制度,如以名词解释形式出现的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工商食官”等。
3.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尤其是甲骨文、金文以及这一时期文化遗址考古发掘情况。
如二里头文化以名词解释形式出现。
一、夏代奴隶社会的确立(考研知识点:夏朝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址)1.夏王朝的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标志着我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文明时代。
其活动区域主要早中原地区。
(1)1959 年,在河南偃师发现了二里头遗址,六十年代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
后来在豫西和晋西南地区又发现了数十处遗址,主要有偃师二里头、登封望城岗、夏县东霞冯、临如煤山、洛阳矬李等。
这些文化遗址的类型基本相同,而以偃师二里头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统称为二里头文化。
这种文化遗存的时间,据碳一14 测定,约在公元前1900 年左右,属于夏代纪年的范围内。
(2)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发掘出许多小件的青铜器:小刀、钻、锥、凿、锛、鱼钩等,说明当时各地都能冶炼青铜,铸造技术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并作为贡赋献给夏王朝。
亦有兵器和礼器出土,兵器和礼器的出现,是国家确立的重要标志。
此外,还发现有制造骨器的作坊和陶窑遗址,出土的陶器有鼎、盆、盘、罐等,器皿上的纹饰有云雷纹、曲折纹、叶脉纹及动物形纹,在大口尊内发现有二十多种刻画符号,在形制、纹饰和器物群的组成方面,都具有比较明显的特征。
(3)遗址发现的农业生产工具大多是用石、骨、蚌制作的铲、斧、刀、镰、耒等,在一些房基、灰坑和墓葬的壁土上留有用木质耒掘土的痕迹。
出土的陶制酒器甚多,说明当时的粮食产量较高。
二里头遗址发现的长方形圆角、中间鼎立三个柱穴的房基比较特殊,说明房屋建造技术已有很大进步,房屋基址已采用夯筑技术。
二里头遗址还发现了贝,应当是作为货币用的,说明交换也有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蚁鼻钱(鬼脸钱)
思考题:
1.目前关于夏文化的探索有哪些不同认识?如何评价? 2.试比较商周城与春秋战国列国城市。 3.试析商周时期墓葬制度的演变及其原因。 4.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各有什么特点? 5.如何从考古资料看关于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
会”分界问题的讨论?
张光直:《中国青铜器时代》,三联书店,1999年。 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三联书店,1963年。 俞伟超:周代用鼎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1978年1、2期,1979年1期。 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 高明《古文字学通论》 李伯谦:《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科学出版社, 1998年。
中山王陵平面图
中山王陵享堂正立面剖面图
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墓室全景(由北向南)
平 山 (战 由国 东中 北山 向王 西墓 南墓 )内 积 石
平山中山王墓M1平面和剖面图
兆域图
-已知我国最早的一幅用正投影法绘制的工程图。
-方向为上南下北;尺寸采用“尺”和“步”两种单 位表示,比例尺约为1:500。 -外绕两圈长 方形墙垣,内 为长方形封土 台。 -台上并列五 座方形享堂, 分别祭祀王、 二位王后和二 位夫人。
大冶铜绿山东周矿冶遗址Ⅳ号矿体 采矿遗址发掘现场
大冶铜绿山矿冶遗址炼铜竖炉复原示意图
大冶铜绿山矿冶遗址出土采掘工具
1963年侯马铸铜遗址发掘现场
侯马铸铜遗址出土的饕餮纹陶模及线图
侯马东周铸铜遗址出土文物
四
龙
人
纹
形
当
纹 范
卢 模
2.周代青铜制造业的特点
-规模大、数量多、种类全。
-日用器皿增加,如铜镜、带钩。
二、墓葬制度反映的宗法制度
-宗法制是周代因血缘关系建立的等级制度,采嫡长子 继承制,分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不同等级。
-宗法制在墓葬上反映为严格的棺椁、鼎簋制度。
1.棺椁制度 -棺与椁。套棺与重椁。 -《礼记·檀弓》:“天子之棺四重”。郑玄注:“诸
公三重,诸侯再重,大夫一重,士不重”。 -天子当为五棺二椁、诸侯三棺二椁、大夫二棺一椁、
大量增加,皆由生产工具演化而来。 -布币:似铜铲,流行与三晋地区。 -刀币:似铜削,流行于齐燕赵地区。 -圜钱:似纺轮、玉璧,战国晚期开始流通各国。 -鬼脸钱:贝币的一种,流行于楚国。 -颖爰:扁平的金块,流通于楚国。
各国货币
齐刀币: -上有铭文:齐建邦缶(宝)
化(货)等。
宋子三孔布: -赵国货币,山西平朔出土。 -面上“宋子”(地名),背
夏商周考古参考书目
罗振玉编著《三代吉金文存》 (1937年影印,中华书局1983年 重印) 容庚《商周彝器通考》(1941年哈佛燕京学社铅印本)。 容庚《殷周青铜器通论》 (1958年科学出版社)。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科学出版社,1956年。 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1955年9期至1956年3期在《考古 学报》上连载)。 郭宝均遗著,邹衡、徐自强整理《商周青铜器群综合研究》, (1981年文物出版社)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 杜廼松《中国古代青铜器简说》 马承源《中国青铜器》 李学勤主编:《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的起源》,云南人民出 版社,1997年。 王宇信、杨升南主编:《甲骨学一百年》,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1999年。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商周组编:《商周考古》,文物 出版社,1979年。 邹衡:《夏商周考古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4年。
士为一棺一椁。
2.鼎簋制度 -“器以藏礼”,周代流行以食器随葬,基本组
合为鼎、簋、盘、匜、壶等。 -鼎用奇数:一鼎士,三鼎特殊士,五鼎大夫,
七鼎卿大夫,九鼎天子和诸侯。 -簋用偶数:如天子九鼎八簋。
西周鼎簋制度图示
三门峡虢国墓地
三门峡虢国墓地M2001全景与线图
虢国墓地列鼎列簋
虢季列鼎 通高25.4厘米—39厘米 虢季列簋 通高23.2厘米
晋侯墓地M93平面、剖面图
晋侯墓地青铜器
晋侯墓地青铜器
猪尊
兔尊
晋侯墓地青铜盉与青铜钟
晋侯酥钟
晋侯墓地玉器
晋侯墓地玉器
三、战国礼制破坏在埋葬中的反映
1.河南辉县固围村M1 -大夫墓。用九鼎。
积石积碳。
河南辉县固围村M1出土文物
2.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
-1978年发掘。 -岩坑竖穴木椁墓,平面呈多边形,无墓道,墓坑 21×16.5 米, 深 13 米。 -1椁2棺,9鼎8簋。木 椁周围填充木炭及青膏泥。 -椁分四室,墓主居东室。 漆棺,由多层丝织物包裹。 -殉人共21 个,各配木棺, 均为13 ~ 25 岁的女性。
产工具,进入铁器时代早期。
河北藁城台西出土的铁刃铜钺
玖、周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一、制陶业 1.战国窑炉的发现 2.周代陶器组合的变化 3.原始青瓷的发明
河南新郑冯庄东周制陶遗址发掘全景
河南新郑冯庄东周制陶遗址 发现的春秋晚期陶窑
河南新郑冯庄东周制陶遗址发现的堆满次品 的战国晚期灰坑打破的战国中期制坯作坊
铜版兆域图摹本
中山王墓出土文物
刻铭铁足铜鼎
刻铭龙饰铜壶
铜鼎与铜壶线图
中山王墓出土文物
青铜山字形器
(高119厘米,推测为建筑构件)
中 山 侯
铜
钺
圆 形 大 帐 复 原 示 意 图
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
中山王墓出土文物
错金银双翼铜神兽
错金银铜牛屏风插座
错金银铜神兽
错金银铜虎噬鹿屏风插座 错金银铜犀牛屏风插座
虢国墓地青铜器
虢国墓地随葬品
三 门 峡 虢 国 墓 地 出 土 的 玉 柄 铁 剑
天马—曲村遗址远景
晋侯墓地墓葬分布示意图
晋侯墓地M64青铜器出土情况
晋侯墓地M63玉器出土情况
晋侯墓地M62、M63、M64 全景
晋 侯 墓 地
M64
晋侯墓地M91墓室全景
晋侯墓地M93椁室的随葬器物
-由厚重向轻薄发展。
-技术上进步。出现分铸、焊接。使用失蜡法、错 金银装饰技法。
-地方特色明显。《周礼·考工记》:“郑之刃、 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迁乎其地而不能为 良,地气然也。”
二、铁器的发明和使用
1.我国最早的铁器 -石家庄藁城台西墓葬发现铁刃铜钺。 -铁的特点:矿石多、熔点高(1545度)。 2.战国铁器的发展 -种类:农具、手工工具、兵器、生活用具。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取代青铜器成为了主要的生
内棺西侧壁花纹图案局部
内棺东侧壁花纹图案局部
-出土文物1.5万件。乐器即有钟、磬、鼓、瑟、 琴、笙、Fra bibliotek箫、篪 8 种。
-成套编钟多达 65 件,并有 2800 多个铭文。
编钟架局部装饰
曾侯乙墓出土的编磬
曾侯乙墓出土的镈钟(左)与钮钟(右)
曾侯乙墓出土的其他乐器
建 鼓
排箫
笙
曾侯乙墓出土的漆器
-颜色鲜艳,并镶嵌蚌片、铜、金银等。
-种类繁多,如豆、耳杯、家具、妆奁器、乐器、兵器、 棺、镇墓兽、虎座鸟架鼓等。
三、度量衡 -新石器时代应有度量衡。 -春秋晚、战国时期逐渐成熟,但各国名称不
一。秦的量器有斛、斗、升、合、龠;度器 有尺;衡器有石、斤、两、锱、铢。
两诏铜方升与“重卅斤”铜权
五、金属铸币 -商周时期出现金属货币(如铜贝),战国金属铸币
随 县 擂 鼓 墩 战 国 曾 侯 乙 墓 中 室 的 随 葬 器 物
随 县 曾 侯 乙 墓 平 面 和 剖 面 图
曾侯乙主棺
-木质外棺。以铜柱和铜 钮扣合。
-黑漆为地,上施朱彩。
-棺身上共施20组图案, 为漩涡纹、勾连纹。
-据铜器铭文,墓主为曾 国的国君,名乙。下 葬年代433BC或稍晚。
内棺头档(左)与足档(右)花纹图案
柒、周代埋葬制度的演变
一、公墓和邦墓
-新石器时代已出现氏族墓地和家族墓地。 -西周开始形成严格的“族坟墓”制度,以昭穆制排列葬位。分
公墓和邦墓两类。 -公墓:国君、王室贵族及其子孙的墓地。“冢人掌公墓之地,
辨其兆域而为之图,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凡诸侯居 左右以前,卿大夫、士居后,各以其族”。 -邦墓:凡邦中之墓地,万民所葬之地。“墓大夫,掌凡邦墓之 地域为之图,令国民族葬而掌其禁令,正其位,掌其度数。”
小帐与屏风复原示意图
中山王墓出土文物
磨光压划纹黑陶鸭型尊
(酒器,高41.2厘米)
磨光压划纹黑陶鼎
(炊器,高27.8厘米)
中山王墓出土文物
捌、青铜器的发展和铁器的出现
一、青铜制造业的发展 1.矿业遗址 -湖北大冶铜绿山遗址
(右图:铜草花、冶炼 工具)。 -山西侯马铸铜遗址。
大冶铜绿山东周矿冶遗址采矿遗址全景
九连墩大墓
错金银铜壶
九连敦大墓出土文物
九连敦大墓出土文物
一
号
铜
墓
人
出
擎
土
灯
的
方
壶
4.河北平山县 中山王陵(灵
山上) -中山国为鲜虞 人所建国。陵园 未完工。 -1974-78年发掘 其中2座。M1为战国 时期中山国王错墓。 -有高大封土、巨大 台榭式享堂。
陵园鸟瞰复原 享堂复原
中山王兆域复原鸟瞰图
彩漆木雕梅花鹿
鸭形漆盒
彩漆二十八星宿天文图衣箱
失蜡法:
-用蜡制模,模外作范,加热将蜡熔化,形成空腔, 浇入铜水,冷却后成型。春秋出现,战国成熟。
曾侯乙墓出土的尊盘
曾侯乙墓出土的鑑缶
九连墩大墓
3.九连墩大墓
-湖北省枣阳市。2002年发掘2座。 -战国中后期、楚国鼎盛时期的墓葬。
2号车马坑7号车
洛阳北窑西周墓地出土的原始青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