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数据存储与安全管理
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数据安全管理,确保公司数据的安全、完整和可用,防止数据泄露、篡改、丢失等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处理、传输、销毁等活动的部门和个人。
第三条公司各部门应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工作,加强数据安全意识教育,落实数据安全责任制,确保数据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章数据安全责任第四条公司董事会负责制定公司数据安全战略,审批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对数据安全工作负总责。
第五条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负责贯彻执行公司数据安全战略,审批数据安全政策,对数据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
第六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数据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确保本部门数据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第七条数据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公司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对数据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三章数据分类分级第八条公司数据根据其重要性、敏感性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数据、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三级。
第九条数据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数据分类分级标准,并定期组织各部门进行数据分类分级工作。
第十条各部门在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处理、传输、销毁等环节,应严格按照数据分类分级标准执行。
第四章数据安全管理第十一条数据收集:各部门在收集数据时,应确保数据来源合法、合规,不得收集与业务无关的数据。
第十二条数据存储:公司应建立数据存储管理制度,确保数据存储安全、可靠、可追溯。
第十三条数据使用:各部门在数据使用过程中,应遵守数据使用规范,不得擅自泄露、篡改、删除数据。
第十四条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应遵循最小化原则,确保数据处理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定。
第十五条数据传输:数据传输应采用加密技术,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第十六条数据销毁:数据销毁应采用物理或技术手段,确保数据无法恢复。
第五章数据安全技术保护第十七条公司应建立数据安全技术保护体系,包括但不限于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数据加密等。
数据管理制度文件
数据管理制度文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公司的数据管理行为,规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数据管理是指我公司针对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传输和安全保护等行为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内所有涉及数据管理的部门和人员。
第四条我公司各部门应根据本制度的规定,建立并不断完善数据管理制度,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第五条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理和处罚。
第二章数据管理的基本原则第六条数据管理应遵循合法、规范、安全、及时和有效的原则。
第七条数据管理应根据需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可靠性和保密性。
第八条数据管理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利用数据从事违法活动。
第九条数据管理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保障数据安全。
第十条数据管理应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做到勤勉尽责。
第三章数据管理的主要内容第十一条数据的采集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十二条数据的存储应分类存储,制定有效的存储策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第十三条数据的处理应采用合适的方法和工具,确保数据的处理结果准确可靠。
第十四条数据的传输应采取加密等安全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第十五条数据的分析应建立有效的模型和算法,准确预测数据的发展趋势。
第十六条数据的安全保护应建立健全的安全保护措施,加强对数据的保密和权限管理。
第四章数据管理的责任和义务第十七条数据管理人员应按照公司规定履行数据管理的职责和义务。
第十八条数据管理人员应保守公司的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公司的数据给外部人员。
第十九条数据管理人员应对不符合规定的数据管理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理。
第二十条数据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数据的保护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第五章数据管理的监督和检查第二十一条公司应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监督和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十二条公司应对数据管理进行定期的内部审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六章数据管理的违规处理第二十三条对违反本制度规定的数据管理行为,公司应给予相应的处理和处罚。
操作系统原理第5章 存储管理
• ⑶最佳适应算法
• 最佳适应算法的空闲链是按空闲区从小到大顺序排 列。为进程选择分区时总是寻找其大小最接近进程 所要求的存储区域。所谓“最佳”是指每次为进程 分配内存时,总是把能满足要求、又是最小的空闲 分区分配给进程,避免“大材小用”。
• 因为每次分配后所切割下来的剩余部分总是最小的, 这样将加速碎片的形成。
• ①如果被回收空闲分区没有空闲伙伴分区,那么保留该分区为一 个独立的空闲分区,否则执行②;
• ②合并回收分区及其伙伴分区,从而得到一个尺寸(2I+1)更大的 回收空闲分区,转移到①;
一个伙伴系统内存分配与回收的例子
• 伙伴系统克服了固定分区和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技术的缺陷。但是伙伴 系统存在一个问题,即内存空间需要不断地进行分裂和合并,频繁的 伙伴分区合并操作会浪费很多时间。
• ③内存分配原则,以页帧为单位来分配内存,将进程若干个逻辑上连续的 页面装入若干个离散的页帧中,由页表提供进程的页号到存储空间帧号的 映射。
5.2.4伙伴系统
• 其实现原理如下: • 一个伙伴系统内存的用户可用空间为2U。进程申请存储空间时,
系统总是为其分配大小为2I的一个空闲分区。其中S≤I≤U,2S是系 统允许的最小分区尺寸。在实际操作系统中,最小分区尺寸一般 为212。 • 如果进程申请的存储空间大小为K,且2I-1<K≤2I,则将整个2I大小的 分区分配给该进程;否则,该分区被分割成两个大小相等的伙伴 分区,大小为2I-1;再判断K是否满足条件:2I-2<K≤2I-1,若满足条件, 则将两个伙伴中的任何一个分配给该进程。否则,将其中一个伙 伴又分成两个大小相等的伙伴分区;此过程一直继续进行,直到 产生的分区满足条件I-J≥S并2I-J-1<K≤2I-J,将2I-J大小的分区分配给该 进程;当I-J-1<S时,系统不再分割成两个大小相等的伙伴分区,将 2S大小的分区分配给该进程。 • 当进程执行完毕,释放一个尺寸为2I的分区时,系统用下面的算法 回收该分区。
互联网企业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互联网企业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确保互联网企业数据的安全与保护,有效地防范各种信息安全风险,提高企业数据管理水平和保密工作能力,制定本《互联网企业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章保密责任1. 互联网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密工作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保密责任和义务。
2. 各部门和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保守企业秘密,不得泄露不应对外公开的数据信息。
第三章数据安全管理1. 数据分类与分级1.1 数据按照敏感程度和重要性进行分类,并分为不同级别。
1.2 对不同级别的数据,采取对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和权限管理,并进行定期评估和检查。
2. 数据存储与备份2.1 互联网企业应当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系统,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2.2 对重要数据进行定期备份,并进行存储介质的安全保护和监管。
3. 数据传输和共享3.1 互联网企业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应采用加密等安全措施,防止数据被窃取、篡改或丢失。
3.2 对外共享数据应事先进行严格的安全审查和授权,并采取合适的方式和权限控制。
4. 数据使用和访问4.1 互联网企业应建立健全用户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机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使用和访问数据。
4.2 根据数据敏感程度和使用需要,设置合理的权限和访问控制,避免数据被恶意操作或滥用。
5. 数据销毁和清理5.1 互联网企业应建立规范的数据销毁和清理制度,定期对不再使用的数据进行删除和销毁。
5.2 数据销毁和清理要采用安全可靠的方法,确保数据无法恢复。
第四章数据安全事件应急响应1. 数据安全事件的定义1.1 数据安全事件包括数据泄露、数据被篡改、数据丢失等各种可能导致数据损害和风险的事件。
1.2 对于任何数据安全事件,互联网企业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置和应急响应。
2. 数据安全事件的处理2.1 互联网企业应设立专门的数据安全应急处理小组,负责数据安全事件的处置和处理工作。
2.2 对于数据安全事件的处理,应根据事件的不同级别和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和修复方案。
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数据采集与应用指南
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数据采集与应用指南第一章: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概述 (3)1.1 设备简介 (3)1.2 发展历程 (3)1.3 发展趋势 (3)第二章:可穿戴设备数据采集原理 (4)2.1 数据采集方式 (4)2.2 数据采集流程 (4)2.3 数据采集注意事项 (5)第三章:数据预处理与清洗 (5)3.1 数据预处理方法 (5)3.1.1 数据整合 (5)3.1.2 数据转换 (5)3.1.3 数据填充 (6)3.1.4 数据降维 (6)3.2 数据清洗策略 (6)3.2.1 错误数据清洗 (6)3.2.2 重复数据清洗 (6)3.2.3 异常数据清洗 (6)3.3 数据预处理与清洗工具 (6)3.3.1 Python库 (7)3.3.2 R语言 (7)3.3.3 SQL (7)3.3.4 Excel (7)第四章: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7)4.1 机器学习算法 (7)4.2 深度学习算法 (8)4.3 自然语言处理 (8)第五章:可穿戴设备数据存储与管理 (9)5.1 数据存储方式 (9)5.1.1 本地存储 (9)5.1.2 云端存储 (9)5.2 数据管理策略 (9)5.2.1 数据分类 (9)5.2.2 数据清洗 (9)5.2.3 数据加密 (10)5.2.4 数据分析 (10)5.3 数据安全性 (10)5.3.1 设备认证 (10)5.3.2 用户认证 (10)5.3.3 数据加密 (10)5.3.4 数据备份 (10)5.3.5 安全审计 (10)第六章:数据挖掘与分析 (10)6.1 数据挖掘方法 (10)6.1.1 分类方法 (10)6.1.2 聚类方法 (10)6.1.3 关联规则挖掘 (11)6.1.4 序列模式挖掘 (11)6.2 数据分析技术 (11)6.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11)6.2.2 可视化分析 (11)6.2.3 相关性分析 (11)6.2.4 因子分析 (11)6.3 数据挖掘与分析工具 (11)6.3.1 R语言 (11)6.3.2 Python (11)6.3.3 SQL (12)6.3.4 Tableau (12)6.3.5 Hadoop (12)第七章:人工智能在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12)7.1 心率监测 (12)7.2 血压监测 (12)7.3 睡眠监测 (12)第八章:人工智能在运动辅助中的应用 (13)8.1 运动数据分析 (13)8.2 运动建议与指导 (13)8.3 运动辅助工具 (14)第九章:人工智能在情感识别中的应用 (14)9.1 情感识别技术 (14)9.2 情感分析应用 (15)9.3 情感识别工具 (15)第十章:人工智能在智能交互中的应用 (15)10.1 语音识别 (15)10.2 手势识别 (16)10.3 智能 (16)第十一章:可穿戴设备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7)11.1 数据安全策略 (17)11.2 隐私保护技术 (17)11.3 法律法规与政策 (18)第十二章: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前景与挑战 (18)12.1 发展前景 (18)12.2 技术挑战 (19)12.3 产业挑战 (19)第一章: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概述1.1 设备简介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是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各种穿戴设备中,通过智能化的数据处理和交互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
门店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制度(四篇)
门店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制度1. 系统安全管理1.1 硬件安全管理门店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安全管理是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的重要环节。
硬件包括计算机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
为确保硬件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需要制定以下管理制度:1.1.1 设备管理:门店计算机系统的设备应统一标识、编号,并建立设备档案。
每个设备都应有专人负责,负责设备的保管、维护和定期检查。
设备应放置在安全的地方,防止丢失和被损坏。
1.1.2 定期维护:门店计算机系统的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检修,包括清洁、更新驱动程序、检查硬盘和内存等。
维护工作应记录在维护日志中,以备查验。
1.1.3 数据备份:门店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备份是防止因设备故障或人为错误导致数据丢失的重要保障措施。
应定期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并将备份存储在安全的地方。
备份数据应定期检查并更新。
1.2 软件安全管理门店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安全管理是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的重要环节。
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防病毒软件等。
为保障软件的安全,需要制定以下管理制度:1.2.1 软件安装和升级:门店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应由专人安装和升级。
不得随意安装未经授权的软件,以免带来安全隐患。
软件的安装和升级应记录在软件安装和升级清单中。
1.2.2 软件授权管理:门店计算机系统的软件使用应有授权手续,不得使用盗版软件。
应建立软件授权档案,并定期检查软件的使用情况。
1.2.3 防病毒管理:门店计算机系统应安装并定期更新防病毒软件,以确保系统的安全。
防病毒软件的病毒库应随时保持最新。
1.3 网络安全管理门店计算机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是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保障网络的安全,需要制定以下管理制度:1.3.1 网络拓扑设计:门店计算机系统的网络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拓扑设计,确保网络的通畅和安全。
1.3.2 访问控制管理:门店计算机系统的网络应设置访问控制,分配用户权限和密码,并定期更新密码。
单位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单位数据安全管理,确保数据安全、完整、可靠,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破坏等风险,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数据、纸质数据、图像数据、音频数据、视频数据等。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 分级管理,责任到人;3. 依法合规,技术保障;4. 保密安全,高效便捷。
第二章数据分类与分级第四条数据分类1. 按照数据重要性、机密性、敏感性等因素,将数据分为公开数据、内部数据、机密数据和绝密数据四类。
2. 公开数据:公开程度较高,可对外发布的数据。
3. 内部数据:内部使用,不得对外公开的数据。
4. 机密数据:涉及单位核心利益,泄露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数据。
5. 绝密数据:涉及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数据。
第五条数据分级1. 按照数据风险程度,将数据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三级。
2. 低风险数据:对单位业务运营影响较小,泄露风险较低的数据。
3. 中风险数据:对单位业务运营有一定影响,泄露风险较高的数据。
4. 高风险数据:对单位业务运营影响较大,泄露风险极高的数据。
第三章数据安全管理职责第六条单位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数据安全工作负总责。
第七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数据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
第八条数据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以下工作:1. 制定和实施数据安全管理制度;2. 监督和检查数据安全措施落实情况;3. 组织数据安全培训和教育;4. 处理数据安全事件。
第四章数据安全措施第九条数据收集与存储1. 收集数据时,明确数据来源、用途和存储方式;2.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分级,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3. 数据存储采用物理隔离、加密存储等技术手段,确保数据安全。
第十条数据使用与处理1. 数据使用前,明确数据用途和权限,确保数据使用符合规定;2. 数据处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数据安全操作规范,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破坏;3. 数据传输采用安全通道,确保数据传输安全。
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5篇)
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安全是指通过各种策略保证公司计算机设备、信息网络平台(内部网络系统及ERP、CRM、WMS、网站、企业邮箱等)、电子数据等的安全、稳定、正常,旨在规范与保护信息在传输、交换和存储、备份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为加强公司信息安全的管理,预防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使用新合程计算机设备、信息系统、网络系统的所有人员。
1.计算机设备安全管理1.1员工须使用公司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特殊情况的,经批准许可的方能使用自已的计算机),不得私自调换或拆卸并保持清洁、安全、良好的计算机设备工作环境,禁止在计算机使用环境中放置易燃、易爆、强腐蚀、强磁性等有害计算机设备安全的物品。
1.2严格遵守计算机设备使用、开机、关机等安全操作规程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任何人不允许私自拆卸计算机组件,当计算机出现硬件故障时应及时向信息技术部报告,不允许私自处理和维修。
1.3员工对所使用的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安全负责,如暂时离开座位时须锁定系统,移动介质自行安全保管。
未经许可,不得私自使用他人计算机或相关设备,不得私自将计算机等设备带离公司。
1.4因工作需要借用公司公共笔记本的,实行“谁借用、谁管理”的原则,切实做到为工作所用,使用结束后应及时还回公司。
2.电子资料文件安全管理。
2.1文件存储重要的文件和工作资料不允许保存在C盘(含桌面),同时定期做好相应备份,以防丢失;不进行与工作无关的下载、游戏等行为,定期查杀病毒与清理垃圾文件;拷贝至公共计算机上使用的相关资料,使用完毕须注意删除;各部门自行负责对存放在公司文件服务器P盘的资料进行审核与安全管理;若因个人原因造成数据资料泄密、丢失的,将由其本人承担相关后果。
2.2文件加密涉及公司机密或重要的信息文件,所有人员需进行必要加密并妥善保管;若因保管不善,导致公司信息资料的外泄及其他损失,将由其本人承担一切责任。
2.3文件移动严禁任何人员以个人介质光盘、U盘、移动硬盘等外接设备将公司的文件资料带离公司。
信息系统数据安全管理规定
欢迎阅读信息系统数据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工作,真实、有效地保存和使用各类数据,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口令。
数据清理周期等。
第八条 数据备份管理人员必须仔细检查备份作业或备份程序的执行情况,核实备份数据的有效性,确保备份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第九条 数据备份管理人员定期对各类数据进行安全备份:(一)对最近一周内的数据每天备份:周一至周日对数据进行全备份(对于大存储量的数据,可进行增量备份);(二)对最近一月内的数据,每周保留一个全备份;(三)对最近一年内的数据,每月保留一个全备份;(四)每年至少保留一个全备份。
第十条对于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网络设备的参数配置,在每次做过更确性。
防止存储介质过期失效。
第十六条数据存储介质的存放和运输要满足介质对环境的要求。
异地存放备份数据的场所应具备防盗、防水、防火设施和一定的抗震能力。
第五章数据的清理和转存第十七条为了提高系统性能,降低运行成本,必须定期对数据量庞大和增长速度较快的数据库、表、文件进行数据清理,回收利用率极低的存储空间。
数据清理前必须对数据进行备份,在确认备份正确后方可进行清理操作。
历次清理前的备份数据应按不同的数据类型进行定期保存或永久保存。
第十八条数据的保留期限和清理周期应根据系统性能、存储容量、数据量增长速度等因素分别制定。
数据的清理必须制定清理方案,经审批后进行。
第六章数据的保密第十九条信息办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数据被非法使用、窃取、请单》。
数据存储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单位数据存储安全管理,确保数据安全、完整、可靠,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涉及数据存储的设备、系统和人员。
第三条数据存储安全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优先:将数据安全放在首位,确保数据不被非法访问、篡改、泄露、丢失。
2. 防范为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防范数据安全风险。
3. 依法依规: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数据存储安全管理。
4. 责任明确: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数据存储安全管理中的职责,确保责任到人。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数据存储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单位数据存储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数据存储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 制定数据存储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2. 组织开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演练;3. 监督检查数据存储安全管理工作;4. 处理数据安全事件。
第六条各部门职责:1. 信息技术部门:负责数据存储设备、系统和软件的安全配置、更新和维护;2. 审计部门:负责对数据存储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审计;3. 法务部门:负责提供数据存储安全管理的法律支持;4.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织数据存储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第三章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第七条数据分类分级管理1. 根据数据的重要性、敏感性、影响范围等因素,将数据分为一般数据、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2. 对不同级别的数据进行分类管理,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
第八条访问控制1. 实施严格的用户身份验证和权限控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数据;2. 定期审查用户权限,及时调整和撤销不必要的权限。
第九条数据加密1. 对存储和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非法访问;2. 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加密算法和技术。
第十条数据备份与恢复1. 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确保数据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恢复;2. 建立备份管理制度,明确备份周期、备份介质和备份存储位置。
医院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数据安全管理,保障患者隐私和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部门、科室、工作人员及涉及医院数据安全的相关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明确医院数据安全管理责任,规范数据采集、存储、使用、传输和销毁等环节,确保医院数据安全。
第二章数据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第四条医院设立数据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医院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第五条数据安全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1. 负责制定医院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2. 负责组织医院数据安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数据安全意识;3. 监督检查医院各部门、科室数据安全工作;4. 负责处理医院数据安全事件,协调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和处理;5. 定期向医院领导汇报数据安全工作情况。
第三章数据安全管理要求第六条数据分类与标识1. 医院数据分为公开数据、内部数据、敏感数据和保密数据四类;2. 根据数据类别,对数据进行标识,确保数据分类清晰。
第七条数据采集与存储1.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医院相关规定采集、存储数据;2. 采用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和保密数据进行存储,确保数据安全;3. 定期对存储设备进行安全检查,防止数据泄露。
第八条数据使用与传输1. 严格限制数据使用范围,确保数据使用符合法律法规和医院相关规定;2. 采用安全传输技术,保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3. 对数据传输过程进行监控,防止数据泄露。
第九条数据销毁1. 数据销毁前,应进行数据分类和标识,确保数据销毁符合法律法规和医院相关规定;2. 采用物理或技术手段,确保数据销毁彻底,防止数据泄露。
第四章数据安全培训与考核第十条医院定期组织数据安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数据安全意识。
第十一条医院对工作人员进行数据安全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员工绩效考核依据。
第五章数据安全事件处理第十二条发生数据安全事件时,数据安全管理部门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调查和处理。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工业大数据应用方案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工业大数据应用方案第一章工业互联网平台概述 (3)1.1 工业互联网平台概念 (3)1.2 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 (3)1.3 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趋势 (3)第二章平台建设基础 (4)2.1 平台建设需求分析 (4)2.2 平台技术选型 (5)2.3 平台安全体系建设 (5)第三章网络设施建设 (6)3.1 工业网络架构设计 (6)3.1.1 网络层次划分 (6)3.1.2 网络拓扑结构 (6)3.1.3 网络协议选择 (6)3.1.4 网络安全设计 (6)3.2 工业网络设备选型 (6)3.2.1 功能指标 (7)3.2.2 设备兼容性 (7)3.2.3 设备可靠性 (7)3.2.4 设备安全性 (7)3.2.5 交换机 (7)3.2.6 路由器 (7)3.2.7 光纤收发器 (7)3.3 工业网络运维管理 (7)3.3.1 网络监控 (7)3.3.2 故障处理 (7)3.3.3 网络优化 (7)3.3.4 安全防护 (8)3.3.5 设备维护 (8)3.3.6 人员培训 (8)第四章平台数据采集与整合 (8)4.1 数据采集技术 (8)4.2 数据整合方法 (8)4.3 数据清洗与预处理 (9)第五章工业大数据存储与管理 (9)5.1 存储技术选型 (9)5.1.1 分布式存储技术 (9)5.1.2 NoSQL数据库 (9)5.1.3 关系型数据库 (9)5.2 数据管理策略 (10)5.2.2 数据清洗与转换 (10)5.2.3 数据安全与权限管理 (10)5.3 数据备份与恢复 (10)5.3.1 数据备份 (10)5.3.2 数据恢复 (10)第六章工业大数据分析与挖掘 (10)6.1 数据分析方法 (10)6.2 数据挖掘算法 (11)6.3 分析与挖掘应用场景 (11)第七章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开发 (12)7.1 应用开发框架 (12)7.2 应用开发流程 (12)7.3 应用案例分享 (13)第八章平台运维与优化 (13)8.1 平台运维策略 (13)8.1.1 运维组织架构 (13)8.1.2 运维流程规范 (14)8.1.3 运维工具和平台 (14)8.1.4 运维培训和认证 (14)8.2 平台功能优化 (14)8.2.1 硬件资源优化 (14)8.2.2 软件功能优化 (14)8.2.3 数据存储优化 (14)8.2.4 网络功能优化 (14)8.3 平台故障处理 (14)8.3.1 故障分类 (14)8.3.2 故障监测 (14)8.3.3 故障处理流程 (15)8.3.4 故障应对措施 (15)8.3.5 故障总结与改进 (15)第九章工业大数据应用方案 (15)9.1 产品质量优化 (15)9.1.1 概述 (15)9.1.2 数据采集与处理 (15)9.1.3 数据分析方法 (15)9.1.4 应用案例 (15)9.2 生产效率提升 (16)9.2.1 概述 (16)9.2.2 数据采集与处理 (16)9.2.3 数据分析方法 (16)9.2.4 应用案例 (16)9.3 设备健康管理 (16)9.3.1 概述 (16)9.3.3 数据分析方法 (16)9.3.4 应用案例 (17)第十章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大数据应用展望 (17)10.1 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趋势 (17)10.2 工业大数据应用前景 (17)10.3 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产业融合 (18)第一章工业互联网平台概述1.1 工业互联网平台概念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指在工业领域,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工业生产、运营、管理和服务等环节的数据资源,实现工业全要素、全流程、全生命周期互联互通、协同优化的网络平台。
数据存储的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数据存储安全,确保数据不被非法获取、篡改、泄露或丢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数据存储的部门、岗位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备份、恢复等环节。
第三条公司数据存储安全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防范为主,安全第一;2. 全面覆盖,责任到人;3. 技术保障,管理协同;4. 依法合规,持续改进。
第二章数据分类分级第四条公司应将数据按照重要性、敏感性、业务影响等进行分类分级,分为一般数据、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
第五条数据分类分级标准如下:1. 一般数据:对业务影响较小,可公开的数据;2. 重要数据:对业务有一定影响,涉及公司内部管理、客户信息等;3. 核心数据:对业务影响极大,涉及公司核心机密、国家秘密等。
第三章数据存储安全措施第六条公司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 数据加密:对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进行加密存储,确保数据在存储过程中的安全;2. 访问控制:建立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限制非授权人员访问数据;3. 身份认证:采用多因素认证、生物识别等技术,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性;4. 入侵检测与防御:实时监测数据存储系统,防止非法入侵和攻击;5. 网络安全: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保障数据传输安全;6. 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进行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恢复。
第七条公司应建立数据存储安全管理流程,包括:1. 数据采集:对数据来源进行审查,确保数据合法合规;2. 数据存储:按照数据分类分级要求,选择合适的数据存储介质和设备;3. 数据访问:对访问数据进行权限控制,确保访问权限与实际需求相符;4. 数据传输:采用加密传输协议,保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5. 数据备份: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性;6. 数据恢复: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及时恢复数据。
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0930
附件1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依据】为了规范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处理活动,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的工业和电信数据处理活动及其安全监管,应当遵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要求。
第三条【数据定义】工业数据是指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消费品工业、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民爆等行业领域,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平台运营、应用服务等过程中收集和产生的数据。
电信数据是指在电信业务经营活动中收集和产生的数据。
工业和电信数据处理者是指对工业、电信数据进行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数据处理活动的工业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和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等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各类主体。
第四条【监管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对工业和电信数据处理者的数据处理活动和安全保护进行监督管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地区工业数据处理者的数据处理活动和安全保护进行监督管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以下统称地方通信管理局)负责对本地区电信数据处理者的数据处理活动和安全保护进行监督管理。
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通信管理局统称为行业监管部门。
第五条【产业发展】行业监管部门鼓励数据开发利用和数据安全技术研究,支持推广数据安全产品和服务,培育数据安全企业、研究和服务机构,壮大数据安全产业,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促进数据的创新应用。
工业和电信数据处理者研发提供数据开发利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应当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符合社会公德和伦理。
网络安全产业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建设方案
网络安全产业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建设方案第一章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概述 (3)1.1 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定义 (3)1.2 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架构 (3)1.2.1 硬件设施层 (3)1.2.2 网络架构层 (4)1.2.3 系统软件层 (4)1.2.4 数据资源层 (4)1.2.5 安全管理层面 (4)1.3 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目标 (4)1.3.1 预防安全风险 (4)1.3.2 提高安全功能 (4)1.3.3 保障业务连续性 (4)1.3.4 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4)1.3.5 持续改进 (4)第二章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5)2.1 网络安全威胁类型 (5)2.2 网络安全风险识别 (5)2.3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 (5)第三章安全策略制定与执行 (6)3.1 安全策略制定原则 (6)3.1.1 合规性原则 (6)3.1.2 实用性原则 (6)3.1.3 动态调整原则 (6)3.1.4 风险可控原则 (6)3.2 安全策略内容 (6)3.2.1 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6)3.2.2 系统安全防护策略 (6)3.2.3 数据安全策略 (7)3.2.4 信息安全策略 (7)3.2.5 安全教育与培训策略 (7)3.2.6 应急响应与处理策略 (7)3.3 安全策略执行与监督 (7)3.3.1 安全策略执行 (7)3.3.2 安全策略监督 (7)第四章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 (7)4.1 防火墙技术原理 (7)4.1.1 数据包过滤 (8)4.1.2 状态检测 (8)4.1.3 应用层代理 (8)4.1.4 虚拟专用网络(VPN) (8)4.2 防火墙部署策略 (8)4.2.2 DMZ部署 (8)4.2.3 多层防火墙部署 (8)4.2.4 防火墙规则配置 (8)4.3 入侵检测系统技术 (8)4.3.1 基于特征的入侵检测 (8)4.3.2 基于行为的入侵检测 (9)4.3.3 混合型入侵检测 (9)4.3.4 异常检测与正常行为建模 (9)4.4 入侵检测系统部署 (9)4.4.1 网络关键节点部署 (9)4.4.2 多层部署 (9)4.4.3 系统集成 (9)4.4.4 持续监控与更新 (9)第五章安全审计与日志管理 (9)5.1 安全审计内容 (9)5.2 安全审计流程 (10)5.3 日志管理策略 (10)5.4 日志分析与处理 (10)第六章数据加密与安全存储 (11)6.1 数据加密技术 (11)6.1.1 对称加密 (11)6.1.2 非对称加密 (11)6.1.3 混合加密 (11)6.2 加密算法选择 (11)6.2.1 安全性 (11)6.2.2 功能 (11)6.2.3 兼容性 (11)6.2.4 标准化 (11)6.3 安全存储解决方案 (12)6.3.1 硬盘加密 (12)6.3.2 数据库加密 (12)6.3.3 云存储加密 (12)6.3.4 加密密钥管理 (12)6.3.5 安全存储策略 (12)第七章网络安全防护设备与管理 (12)7.1 防护设备选型 (12)7.1.1 选型原则 (12)7.1.2 设备选型 (13)7.2 设备部署与配置 (13)7.2.1 设备部署 (13)7.2.2 设备配置 (13)7.3 设备监控与管理 (13)7.3.1 设备监控 (13)第八章安全防护体系评估与优化 (14)8.1 安全防护体系评估方法 (14)8.2 安全防护体系评估指标 (14)8.3 安全防护体系优化策略 (15)第九章网络安全应急响应与处置 (15)9.1 应急响应组织架构 (15)9.1.1 组织架构设计 (15)9.1.2 职责分工 (16)9.2 应急响应流程 (16)9.2.1 预警与监测 (16)9.2.2 应急响应启动 (16)9.2.3 应急处置 (16)9.2.4 后期恢复与总结 (17)9.3 应急处置措施 (17)9.3.1 技术手段 (17)9.3.2 管理措施 (17)9.3.3 法律法规 (17)第十章网络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18)10.1 培训对象与内容 (18)10.1.1 培训对象 (18)10.1.2 培训内容 (18)10.2 培训方式与效果评估 (18)10.2.1 培训方式 (18)10.2.2 效果评估 (18)10.3 安全意识提升策略 (19)第一章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概述1.1 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定义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是指在一定的网络环境中,通过对网络基础设施、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及用户行为进行全面监控、防护和管理,以防范和应对各类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保证网络正常运行和信息安全的一种综合体系。
公司数据管理规定(三篇)
公司数据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数据管理行为,保护公司数据安全,提高数据利用效率,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和员工,包括全职员工、兼职员工、实习生等。
第三条公司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员工个人信息、企业客户信息、合作伙伴信息、营销数据、财务数据、研发数据等。
第四条本规定的目的是确保公司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和合规性。
第五条数据管理的原则是合法合规、分级管理、责任明确、全面审计、及时更新。
第六条公司高层管理层应当重视数据管理工作,制定并发布相关数据管理政策,指导和推进数据管理工作的落地执行。
第二章数据分级管理第七条公司所有数据应按照重要性和敏感性进行分级管理,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第八条数据的分级应考虑以下因素:数据的价值、使用频繁程度、对保密性的要求、对完整性的要求。
第九条分级管理方案应明确每个级别的权限和责任,确保数据访问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第十条数据分级方案应定期评估和调整,跟进业务发展和安全风险变化的需要。
第三章数据安全保护第十一条公司应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护体系,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第十二条公司员工应遵守以下数据安全保护措施:(一)严禁随意外传或泄露公司数据,包括禁止在非授权设备上储存、处理或传输公司数据。
(二)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和应用程序处理公司数据。
(三)定期备份公司数据,确保数据可恢复和安全。
(四)设置合理的密码策略,对关键数据进行加密,定期更换密码。
(五)定期进行数据安全演练,提升员工应对数据安全事故的能力。
第十三条公司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保护数据安全:(一)建立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防止未授权访问和攻击。
(二)使用加密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和存储,防止数据被窃取和篡改。
(三)制定合理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
(四)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安全审计,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和安全事件。
第四章数据使用和共享第十四条公司员工应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使用公司数据。
信息中心数据保密及安全管理制度(5篇)
信息中心数据保密及安全管理制度近年随着数据中心职能的转变,网络的管理中心已逐步过渡到数据的集散中心,最后成为决策的支持中心即信息中心。
确保信息中心、数据中心机房重要数据安全保密已成为____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
因此为保障我市信息中心数据保密及安全管理,特制订如下相应规定:1、明确信息中心工作职能,落实工作责任。
进出数据中心执行严格记录,门禁口令定期更换和保密制度,数据中心管理人员对数据中心综合环境每日监测。
并对数据中心中应用系统使用、产生的介质或数据按其重要性进行分类,对存放有重要数据的介质,应备份必要份数,并分别存放在不同的安全地方,做好防火、防高温、防震、防磁、防静电及防盗工作,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密保管制度。
2、做好机房内重要数据(介质)的安全保密工作。
保留在机房内的重要数据(介质),应为系统有效运行所必需的最少数量,除此之外不应保留在机房内。
对入网(公网、专网)pc机(网卡、ip、硬盘)必须进行登记、定期升级杀毒软件,使用前先进行病毒和恶意软件扫描再进行操作的流程。
3、根据数据的保密规定和用途,确定使用人员的存取权限、存取方式和审批手续。
4、重要数据(介质)库,应设专人负责登记保管,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挪用重要数据(介质)。
5、在使用重要数据(介质)期间,应严格按国家保密规定控制转借或复制,需要使用或复制的须经批准。
6、对所有重要数据(介质)应定期检查,要考虑介质的安全保存期限,及时更新复制。
损坏、废弃或过时的重要数据(介质)应由专人负责消磁处理,____级以上的重要数据(介质)在过保密期或废弃不用时,要及时销毁。
7、____数据处理作业结束时,应及时清除存储器、联机磁带、磁盘及其它介质上有关作业的程序和数据。
8、____级及以上____信息存储设备不得并入互联网。
重要数据不得外泄,重要数据的输入及修改应由专人来完成。
重要数据的打印输出及外存介质应存放在安全的地方,打印出的废纸应及时销毁。
工厂流水线数据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厂流水线数据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数据质量,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工厂所有流水线数据的管理,包括生产数据、设备数据、物料数据、质量数据等。
第三条数据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规范化:数据收集、存储、处理、传输等环节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 真实性:数据应真实反映生产实际情况,不得篡改、伪造。
3. 准确性:数据应准确无误,确保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性。
4. 完整性:数据应全面、系统,覆盖生产、设备、物料、质量等各个方面。
5. 安全性:数据应保密,防止泄露和非法使用。
第二章数据收集第四条数据收集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1. 明确数据收集范围,包括生产数据、设备数据、物料数据、质量数据等。
2. 制定数据收集计划,明确收集时间、方式、责任人等。
3. 采用多种方式收集数据,如手动记录、电子采集、自动化设备等。
4.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整理,确保数据完整、准确。
第三章数据存储第五条数据存储应遵循以下要求:1. 选择合适的存储设备,如数据库、文件服务器等,确保存储容量、速度和安全性。
2. 建立数据备份机制,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3. 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分类管理,便于查询和使用。
4. 设置数据访问权限,确保数据安全。
第四章数据处理第六条数据处理应遵循以下要求:1. 根据生产、经营、决策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分析。
2. 采用先进的统计分析方法,挖掘数据价值,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3. 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第五章数据传输第七条数据传输应遵循以下要求:1. 采用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如VPN、加密传输等,确保数据安全。
2. 明确数据传输时间、频率、责任人等。
3. 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六章数据应用第八条数据应用应遵循以下要求:1. 将数据应用于生产、经营、决策等方面,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数据库安全管理规定(5篇)
数据库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天津中诚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数据库管理,保障评级数据库正常、有效运行,确保数据库安全,使数据库能更好地服务于评级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公司系统管理员负责评级数据库的日常维护和运行管理。
第三条公司总经理负责对数据库使用者进行权限审批。
第二章数据的录入第四条各业务部门的评级分析师负责评级数据库的数据录入工作,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评级业务数据录入工作的责任人。
第五条评级项目组负责人是其负责项目的评级信息录入工作的责任人。
评级项目组在现场考察和访谈结束后____个工作日内,应将该评级项目的相关评级信息输入评级数据库。
跟踪评级时资料有更新的,应在跟踪评级工作结束前将更新资料录入数据库。
在资料归档前,评级项目负责人应对录入的数据资料进行格式和内容核查。
第六条录入的数据源主要包括宏观经济信息、行业信息、发行人基本信息、证券的基本信息、发行人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数据等,其中发行人基本信息和财务数据是必须录入的数据。
第七条数据库数据应严格按系统管理员下发的录入模板标准进行采集和录入。
第三章数据库的使用第八条根据评级业务对数据库用户管理的要求,公司应制定数据库用户管理制度和数据库操作规程。
第九条根据公司总经理授权,数据库用户权限级别分三种:普通用户、录入用户、高级用户。
第十条普通用户拥有查询、浏览、使用数据库中公开发布的各类数据的权利。
第1页共3页天津中诚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数据库管理制度第十一条录入用户除拥有普通用户权限外,拥有录入数据和修改本人录入的数据的权利。
第十二条高级用户除具有录入用户的权限外,经授权还具有修改本部门数据的权限。
第十三条根据工作需要经公司总经理批准用户权限级别可变更。
特殊用户的权限设置应由公司总经理批准。
第十四条系统管理员负责按审批规定办理具体用户的授权、变更权限和注销等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用户的密码管理应遵循如下规定:用户密码必须通过复杂性检验,位数不少于____位,并不得以数字开头;密码应定期更改;用户名和密码为个人专用,不得泄露给他人,特殊情况需要他人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数据库时,应取得部门负责人同意,并在工作完成后及时修改密码。
公司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公司监控系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司的安全和正常运营,加强对公司监控系统的有效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监控设备及相关系统的使用、维护和管理。
第二章监控系统的安装与布局第三条监控系统的安装应根据公司的实际需求和安全风险评估进行规划,确保覆盖重要区域和关键部位。
第四条监控设备的布局应遵循合理性、隐蔽性和有效性原则,避免盲区,并尽量减少对员工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
第五条新的监控设备安装前,需由相关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批通过后,由专业人员进行安装和调试。
第三章监控系统的使用第六条监控系统的使用仅限于公司授权人员,授权人员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不得滥用监控权限。
第七条监控系统的使用目的主要为保障公司安全、监督工作流程、调查事故和违规行为等。
第八条监控数据的查看应遵循审批流程,非授权人员不得随意查看监控内容。
第四章监控系统的维护与保养第九条公司指定专人负责监控系统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条定期对监控设备进行检查、清洁、调试和软件更新,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
第十一条维护人员应建立维护档案,记录设备的维护情况、故障处理情况及维修费用等。
第五章监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第十二条监控数据应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存储,存储设备应具备足够的容量和安全性。
第十三条监控数据的保存期限根据公司的需求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重要数据应长期保存。
第十四条对监控数据的访问应进行严格的权限管理,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篡改。
第六章安全与保密第十五条监控系统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属于公司机密,未经授权不得向外部人员透露。
第十六条接触监控数据的人员应签署保密协议,承担保密责任。
第十七条如发现监控数据泄露或存在安全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向上级报告。
第七章违规处理第十八条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公司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解除劳动合同等处罚。
第十九条因违规使用监控系统导致公司损失的,相关责任人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份策略 完全备份 增量备份
差异备份
优点
缺点
完整复制数据,如果需要恢复系统, 完全备份包含冗余数据,因为备份时 拥有完整的数据副本;快速访问备 将未发生更改和发生更改的数据都进 份数据,不必在多个磁带中搜索要 行了复制,备份需要时间较长 还原的文件,
节省时间,备份过程较短,因为只 有上次完全备份或增量备份以来被 修改或被创建的数据才会被复制, 由此,也节省了备份的存储空间。
– 最小特权原则:任何实体(如用户、管理员、进程、应用程序或系统)仅 享有该实体需要完成其任务所必须的特权
– 选用成熟技术:成熟的技术提供可靠性、稳定性保证,采用新技术要重视 其成熟的程度
– 防火墙中用到的主要技术: • 包过滤:通过在网络间相互连接的设备上加载允许、禁止来自某些特 定的源地址、目的地址、TCP端口号等规则,对通过设备的数据包进行 检查,限制数据包进出内部网络。 • 状态检测:对新建的应用连接,状态检测检查预先设置的安全规则, 允许符合规则的连接通过,并在内存中记录下该连接的相关信息,生 成状态表。对该连接的后续数据包,只要符合状态表,就可以通过。 • 代理服务:代理服务是运行于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主机(堡垒 主机)之上的一种应用。
第5章数据存储与安全管理
5.2 数据安全管理 • 定义:
– 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和信息等受到全面保护,免于由于无意或者有意的原 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密或丢失,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 和可控性。
• 数据安全的基本特征:
– 保密性 – 完整性 – 可用性 – 可控性 – 可审查性
第5章数据存储与安全管理
第5章数据存储与安全管理
• 数据签名技术
– 定义 • 附加在数据单元上的一些数据,或是对数据单元所作的密码变换,这 种数据和变换允许数据单元的接收者用以确认数据单元来源和数据单 元的完整性,并保护数据,防止被人(例如接收者)进行伪造
– 原理 • 将要传送的明文通过一种函数运算(Hash)转换成报文摘要(不同的 明文对应不同的报文摘要),报文摘要加密后与明文一起传送给接受 方,接受方将接受的明文产生新的报文摘要与发送方的发来报文摘要 解密比较,比较结果一致表示明文未被改动,如果不一致表示明文已 被篡改。
• 威胁数据安全的因素:
– 自然灾害 – 系统管理以及维护人员的误操作 – 计算机设备故障 – 病毒感染造成的数据破坏 – “黑客”攻击 – 内部用户的蓄意破坏
第5章数据存储与安全管理
• 数据安全防范技术
– 身份认证技术 – 访问控制技术 – 数据加密技术 – 防火墙技术 – 数字签名技术 – 安全审计 – 安全监控 – 安全漏洞检测
– 安全监控技术以探测与控制为主,起主动防御的作用。
第5章数据存储与安全管理
• 安全漏洞检测技术
– 定义: • 指利用已知的攻击手段对系统进行主动的弱点扫描,以求及时发现系 统漏洞,同时给出漏洞报告,指导系统管理员采用系统软件升级或关 闭相关服务等手段避免受到这些攻击。
– 常用的技术:
• 基于应用的检测技术 • 基于主机 的检测技术 • 基于目标的漏洞检测技术 • 基于网络的检测技术
第5章数据存储与安全管理
• 对象存储
– 由于基于块的存储设备管理的是不透明的数据块,因此存储设备对实际使 用它们的用户和应用一无所知。
– 优势 • 能够理解存储设备上块与块之间的部分关系,并能利用这些信息更好 地组织数据和预估需求,实现基于策略驱动的自动化,以适应生产者 和消费者在性能方面的变化。
第5章数据存储与安全管理
– 磁带 • 优点: – 存储容量大; – 备份成本低; – 抗病毒能力较强。 • 缺点: – 顺序存取; – 存储不便且速度不高。
第5章数据存储与安全管理
• 智能存储管理
– 定义 • 美国先进数字信息公司(ADIC):更加灵活、高效、可靠地保护、管 理和访问日益增长的关键业务数据。
• 数据安全存储技术
– 容灾系统:数据同时保存在两个物理距离相对较远的系统中,一个系统由 于意外灾难而停止工作,另外一个系统会将工作接管过来 。
– 高可用群集系统:解决由于网络故障、应用程序错误、存储设备和服务器 损坏等因素引起的系统停止服务问题 。 • 三种策略: –Share Memory Strategy –Share Storage Strategy –Share Nothing Strategy
• 体系结构多样化 • 接口协议多样化 • 存储介质多样化 • 存储规模越来越大 • 设备体积越来越小 • I/O速度越来越快
第5章数据存储与安全管理
• 存储系统
– 磁盘阵列 • 定义: – 将多个类型、容量、接口,甚至品牌一致的专用硬盘或普通硬盘 连成一个阵列。 • 目的: – 实现以某种快速、准确和安全的方式来读写磁盘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从而达到 提高数据读写速度和安全性的一种手段。 • 优点: – 成本低 – 功耗小 – 传输速率高 – 具备数据校验功能 – 价格相对低
• 访问控制技术
– 目的: • 为了限制访问期间主体(或称为发起者,是一个主动的实体,如:用 户、进程、服务等),对访问客体(需要保护的资源)的访问权限, 从而使计算机系统在合法的范围内使用。
– 访问控制的两种主要类型 • 任意访问控制 • 强制访问控制
第5章数据存储与安全管理
• 防火墙技术
– 防火墙:指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网) 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
– 核心工作 • 物理存储设备到单一逻辑资源池的映射,通过虚拟化技术,为用户和 应用程序提供了虚拟磁盘或虚拟卷,并且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对它进行 任意分割、合并、重新组合等操作,并分配给特定的主机或应用程序, 为用户隐藏或屏蔽了具体的物理设备的各种物理特性。
第5章数据存储与安全管理
– 存储虚拟化技术 • 虚拟的位置 • 虚拟的层次 • 虚拟的方法
– 智能存储技术 • 分级存储 • 虚拟存储 • 集群存储
第5章数据存储与安全管理
• 分级存储
– 定义: • 分级存储:根据不同数据对存储服务需求不同的原理,利用不同存储 系统提供不同的服务,整合了多种存储技术的优势,消除了单一存储 系统的不足。 • 分级存储系统:在物理上是由多个存储设备组成一个分散结构,通过 特定反馈机制实现数据在存储系统中适当层次之间的自动移动。其基 本原则是将使用频繁的数据储存在高性能的存储层,以提高I/O性能; 而把很少访问和价值降低的数据迁移到大容量存储层,以保证信息能 够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成本提供给应用程序。
第5章数据存储与安全管理
• 数据安全备份与安全存储
– 安全备份 • 目的: – 最大限度降低系统风险,保护最重要的资源--数据,在系统发生灾 难后,能提供一种简捷、有效的手段来恢复整个系统(不仅仅包含 数据,而且包含系统参数,环境参数等),它不仅备份系统中的数 据,还备份网络中安装的应用程序、数据库系统、用户设置、系 统参数等信息。 • 策略: – 完全备份 – 增量备份 – 差异备份
– 视域网: • 视域网能够通过标准网络,利用任何计算设备实现对高级可视化系统 的统一访问。 • OpenGL VizServer是关键的支持软件 – 基于OpenGL API应用的用户从世界上任何地方单独地或者以协作 性用户社区的形式与可视化超级计算机交互。 – 分散于世界各地的研究小组看到数据并与数据交互,而这一操作 不需要复制数据,也不需要在每个地点都安装可视化超级计算机。
•高可用集群系统
续
性
•智能存储
低 •短
•备份系统
系统恢复时间
长
第5章数据存储与安全管理
• 原则
– 如果企业对业务连续性的要求不高,强调数据不丢失,业务可以暂停,用 户可以选择简单的备份方案,即单纯构建一个备份系统。
– 如果企业对业务连续性的要求比较高,可以构建高可用群集系统或高用群 集系统+备份系统。
– 智能存储系统:帮助企业在进行数据备份、数据采集、数据挖掘和灾难恢 复时不会影响业务系统的连续性
– 备份系统:无法实现业务系统的连续性,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数据的丢 失
第5章数据存储与安全管理
• 容灾系统 • 高可用群集系统
第5章数据存储与安全管理
• 数据安全存储技术选择
高
•
业 务
•容灾系统
的 连
– 如果企业对业务连续性的要求非常高,此时需要构建容灾系统+高可用群集 系统+备份系统。
– 如果企业不但对业务连续性的要求很高,用户需要构建的是智能存储系统+ 容灾系统+高可用群集系统+备份系统。
第5章数据存储与安全管理
• 数据安全管理遵循的原则
– 分权制衡原则:减小未授权的修改或滥用系统资源的机会,对特定职能或 责任领域的管理职能执行功能实施分离,独立审计,避免操作权力过分集 中
– 主要技术 • 分级存储管理 • 多级协议存储架构 •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第5章数据存储与安全管理
• 存储虚拟化
– 定义 • 国际存储网络工业协会(SNIA):通过将一个(或多个)目标服务或功 能与其它附加的功能集成,统一提供有用的全面功能服务。虚拟化是 作用在一个或者多个实体上的,而这些实体则是用来提供存储资源或 服务的。 • 目的:使实际存储资源与逻辑存储资源相互独立。
第5章数据存储与安全管理
• 安全审计
– 定义: • 全审计通过对网络上发生的各种访问情况记录日志,并对日志进行统 计分析,从而对资源使用情况进行事后分析。
– 对象: • 操作系统 • 应用系统 • 设备 • 网络应用
第5章数据存储与安全管理
• 安全监控技术
– 对入侵行为的及时发现和反应,利用入侵者留下的痕迹来有效地发现来自 外部或内部的非法入侵,同时能够对入侵做出及时的响应,包括断开非法 连接、报警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