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https://img.taocdn.com/s3/m/d35a6609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0.png)
第二章耳鼻喉的应用解剖和生理第一节鼻的应用解剖与生理一、外鼻1、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组成。
2、外鼻皮肤黏附性:上松下紧,上薄下厚,富含丰富皮脂腺、汗腺。
3、外鼻动脉源自眼动脉和颌外动脉分支,静脉汇入面静脉及内眦静脉。
由于内眦静脉经眼上、下静脉与海绵窦相通,且面静脉无瓣膜,血液可上下双向流通,故上唇及外鼻区域(又称危险三角区)感染如治疗不恰当或误加挤压,可循此途径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严重时)。
轻微时为蜂窝织炎。
二、鼻腔(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1、固有鼻腔:前起鼻内孔,止于后鼻孔,有内、外、顶和底四壁。
(1)、内壁,即鼻中隔。
利特尔动脉丛:在鼻中隔前下方的黏膜内,动脉血管汇聚成丛。
并有克氏静脉丛,此即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2)、外壁:3个鼻甲,3个鼻道。
下鼻甲:为一独立的骨片,粘膜富含丰富的血管、血窦组织。
后端距咽鼓管咽口仅10~15mm.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近下鼻道附着处是上颌窦穿刺冲洗的最佳进针位置。
中鼻甲:是鼻内镜筛窦手术内测界限的重要解剖标志,术中尽量保留。
窦口鼻道复合体:中鼻甲、中鼻道及其附近区域解剖结构。
2、嗅区粘膜:中鼻甲内侧面游离缘以上及其相对应的鼻中隔部分。
三、鼻窦分为前后两组。
前组有上颌窦、额窦和前组筛窦,窦口均位于中鼻道;后组鼻窦有后组筛窦和蝶窦,前者开口于上鼻道,后者开口于上鼻道后上方的蝶筛隐窝。
上颌窦是鼻窦中最大的一对,上壁肌眶壁,底壁为牙槽突。
鼻的生理:鼻腔有呼吸、保护、嗅觉和共鸣功能。
第二节咽的应用解剖与生理一、咽的分部: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1、鼻咽咽隐窝为鼻咽癌好发部位,首选放疗。
腺样体:位于鼻咽顶壁和后壁交界处。
8~10岁后消失。
2、口咽咽峡是由悬雍垂、软腭游离缘、腭舌弓、腭咽弓和舌背围成的环形狭窄部分。
食物易停留的地方:舌根组织、腭扁桃体、会厌软骨和梨状窝。
咽的淋巴内环:腭扁桃体、腺样体、舌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二、咽的生理:呼吸、吞咽、共鸣、调节中耳气压、防御和保护、免疫功能。
中西医耳鼻喉科学练习题
![中西医耳鼻喉科学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2897547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6c.png)
中西医耳鼻喉科学练习题一、基础知识部分1. 喉的解剖结构主要包括哪几部分?2. 中医认为,耳鼻喉疾病与哪些脏腑功能失调有关?3. 西医治疗慢性鼻炎的常用药物有哪些?4. 请列举三种中医治疗耳鸣的方法。
5. 常见的耳鼻喉科检查方法有哪些?二、临床病例分析1. 患者男性,30岁,反复鼻塞、流涕3年,近期加重,伴有嗅觉减退。
请根据症状初步判断可能的疾病。
2. 患者女性,45岁,右侧耳鸣、听力下降2个月,伴头晕、失眠。
请分析可能的病因。
3. 患者儿童,8岁,声音嘶哑1周,伴有咳嗽、发热。
请给出初步诊断及治疗建议。
三、中医辨证论治1. 患者男性,55岁,鼻衄(鼻出血)反复发作,舌质红,苔黄,脉数。
请给出中医辨证及治法。
2. 患者女性,40岁,慢性咽炎,咽部异物感,咽干咽痒,舌红少津,脉细数。
请给出中医辨证及方药。
3. 患者儿童,5岁,扁桃体炎,发热,咽喉疼痛,咳嗽,舌红苔黄,脉浮数。
请给出中医辨证及治疗原则。
四、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1.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2. 鼻咽癌的西医治疗手段有哪些?3. 喉炎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哪些方面?4. 请简述扁桃体切除术的适应症。
五、预防与康复1. 如何预防慢性鼻炎的发生?2. 耳聋康复训练的主要方法有哪些?3. 常见的耳鼻喉科健康教育措施有哪些?六、案例分析1. 患者女性,65岁,左侧鼻翼出现一肿块,逐渐增大,无痛。
请分析可能的疾病及诊断方法。
2. 患者男性,50岁,声音嘶哑半年,近期加重,伴有吞咽困难。
请给出可能的诊断及进一步检查建议。
七、诊断技术与应用1. 耳鸣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哪些检查?2. 鼻内镜检查在耳鼻喉科中的应用有哪些?3. 声带息肉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是什么?4. 请描述纯音听阈测试的步骤及临床意义。
八、中医特色疗法1. 耳针治疗耳聋的常用穴位有哪些?2.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鼻炎的操作方法是什么?3. 请列举三种中医治疗慢性咽炎的外治法。
4. 中医推拿治疗儿童扁桃体炎的手法有哪些?九、跨学科知识1. 耳鼻喉科疾病与免疫系统的关系是什么?2. 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哪些耳鼻喉科问题?3. 颈椎病与耳鼻喉科疾病有哪些联系?4. 请简述糖尿病对耳鼻喉科疾病的影响。
成医大中西医结合临床耳鼻咽喉科学习题及答案04气管食道头颈
![成医大中西医结合临床耳鼻咽喉科学习题及答案04气管食道头颈](https://img.taocdn.com/s3/m/a7fb0d19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08.png)
气管食道头颈习题选择题【A1型题】(最佳选择题)A1型题题干在前,选项在后。
共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一个为最佳答案,其余选项为干扰答案。
考生须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最佳答案),并按考试规定的方式将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的字母涂黑。
1、甲状腺峡部于颈前越过气管第几环A.1~2环B.2~4环C.4~5环D.5~6环E.6~7环2、成年人无名动脉横过气管前面第几环A.8~9环B.9~10环C.9~11环D.9~12环E.10~12环3、成人气管下端在4~5胸椎水平处分为左右主支气管,两主支气管间的夹角是:A.20°~25°B.40°~60°C.25°~40°D.60°~85°E.40°~90°4、关于气管解剖错误的说法是:A.气管具有12~20个不完整的透明软骨环B.隆凸居于正中,致左右支气管粗细一致C.气管始于环状软骨下缘,止于气管隆嵴D.气管全长10~12cmE.自切牙至气管分叉处平均长25~27cm5、软骨环包埋于气管壁的哪一层结构里B.黏膜下层C.肌纤维软骨环层D.外膜层E 以上都不是6、食管最狭窄的部位是:A.环咽部狭窄B.主动脉弓处狭窄C.支气管处狭窄D.横隔处狭窄E.贲门处狭窄7、下面哪一层不是食管壁的结构:A.黏膜层B.黏膜下层C.肌层E.浆膜层8、呼吸道分泌中主要的免疫球蛋白是:A.SIgAB.SIgBC.SIgC/zhuyuan/D.SIgDE.SIgE9、属于支气管异物的X线征象的是:A.纵隔摆动B.阻塞性肺气肿C.阻塞性肺不张D.肺炎E.以上均是10食管异物最易嵌于食管的哪个部位A.食管入口B.食管中段第二狭窄C.食管中段第三狭窄D.食管下段第四狭窄E.以上均不是11、最常用的取食管异物的方法是:A.纤维食管镜B.经硬质食管镜C.电子食管镜D.颈侧切开E.Foley管法12、食管酸性腐蚀伤后不能使用的中和剂是:A.氢氧化铝凝胶B.氧化镁乳剂C.牛奶D.蛋清E.苏打水13、对于食管严重腐蚀伤,疑有食管穿孔者,不宜使用的药物是:A.抗生素B.糖皮质激素C.止痛药D.镇静剂E.输血输液14、气管异物不应有的临床表现是:A.剧烈呛咳、憋气B.异物拍击音C.哮鸣音D.双肺呼吸音不一致E.症状可暂时性缓解15、食管癌的早期临床表现是:A.咽下食物哽咽感B.呼吸困难C.消瘦、脱水D.持续性胸痛E.声音嘶哑16.不属于颈部体表标志的是:A.胸锁乳突肌B.胸骨上窝C.锁骨上小窝D.锁骨上窝E.环状软骨17.关于颈部神经的描述,错误的是:A.颈丛由颈神经1~4的前支组成B.膈神经由臂丛肌支发出C.臂丛由颈5~8和胸1的前支组成D.迷走神经在舌骨大角处发出喉上神经E.副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穿出18.关于颈部肿块正确的说法是:A.炎性肿物最多见B.80%是恶性的C.较少为转移癌D.最常见的是良性肿瘤E.以上都不对19.颈淋巴结肿块最多见的是:A.淋巴结炎B.淋巴结结核C.淋巴瘤D.淋巴结转移癌E.以上都不是20.不属于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的颈清扫分类是:A.根治性颈清扫B.改良性颈清扫C.分区性颈清扫D.扩大性颈清扫E.治疗性颈清扫21.以下哪个是呼气性呼吸困难的特点:A.肺部充气过度B.吸气时间延长C.吸气时喉鸣D.吸气时三凹征E.多为咽喉及颈段气管病变引起22.以下哪些是吸气性呼吸困难的特点:A.肺部充气过度B.呼气时间延长C.呼气时喉鸣D.呼气时三凹征E.严重时气管切开效果显著23.以下哪个不是吸气性呼吸困难的特点:A.肺部充气过度B.吸气时间缩短C.吸气时喉鸣D.吸气时三凹征E.多为咽喉及颈段气管病变引起24.以下哪个不是呼气性呼吸困难的特点:A.肺部充气过度B.呼气时间延长C.呼气时哮鸣D.气管切开可迅速改善症状E.多为细小支气管狭窄引起25.气管切开对那种情况效果最明显:A.肺不张B.肺气肿C.严重的呼气性呼吸困难D.严重的吸气性呼吸困难E.一侧喉返神经麻痹参考答案1-10 BADBC AEAEA11-20 BEBDA CBBDE21-25 AEBDD气管食道头颈案例分析题1、小儿,男,3.5岁,反复发热,咳嗽两个月。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湖南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湖南中医药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946ab34e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58.png)
第一章测试1.最早记载耳鼻咽喉病证的古籍是()。
A:《甲骨卜辞》B:《礼记》C:《黄帝内经》D:《金匮要略》答案:A2.最早记载手术方法治疗喉病的古籍是()。
A:《肘后备急方》B:《淮南子》C:《金匮要略》D:《山海经》答案:B3.最早描述咽鼓管自行吹张法的古籍是()。
A:《淮南子》B:《灵枢》C:《山海经》D:《保生秘要》答案:B4.《神农本草经》载耳鼻咽喉疾病专用药76种。
()A:对B:错答案:B5.《济生方》创苍耳子散等专科名方。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青少年鼻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
A:鼻中隔后上部B:中鼻甲前端C:鼻中隔中上部D:鼻中隔前下部答案:D2.鼻腔后部出血多为()。
A:青年患者,利特尔动脉丛出血B:老年患者,利特尔动脉丛出血C:青年患者,鼻—鼻咽静脉丛出血D:老年患者,鼻—鼻咽静脉丛出血答案:D3.下列因素中与萎缩性鼻炎有关的为()。
A: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B:营养不良C:鼻腔手术时下鼻甲切除过多D:内分泌功能紊乱答案:ABCD4.急性鼻炎与变态反应性鼻炎的共同症状有()。
A:发热B:鼻塞C:喷嚏D:头痛答案:BC5.关于急性鼻窦炎的治疗,下述正确的是()。
A:预防并发症B:急性炎症控制后可行上颌窦穿刺冲洗C:保持鼻窦引流通畅D:控制感染答案:ABCD6.变应性鼻炎实际上是急性鼻炎反复发作。
()A:对B:错答案:B7.变应性鼻炎属Ⅰ型变态反应。
()A:错B:对答案:B8.上颌窦穿刺冲洗的最佳进针部位在中鼻道外侧壁。
()A:错B:对答案:A第三章测试1.喉痹一词最早见于()。
A:《肘后备急方》B:《五十二病方》C:《金匮要略》D:《黄帝内经》答案:B2.引起急性扁桃体炎的主要致病菌为()。
A:葡萄球菌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C:大肠杆菌D:肺炎双球菌答案:B3.治疗急性扁桃体炎首选的抗生素为()。
A:青霉素B:庆大霉素C:卡那霉素D:红霉素答案:A4.下列属于急性扁桃体炎并发症的是()。
耳鼻喉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分析
![耳鼻喉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8a3ec9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7.png)
耳鼻喉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分析案例一:鼻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A,女性,40岁,主诉鼻塞、流涕、嗓子发痒2年余。
经耳鼻喉科检查,确诊为慢性鼻炎。
治疗期间先采用中药草药蒸汽吸入、鼻内洗涤清洁等传统中医疗法。
同时,结合西医药物治疗,包括鼻内喷剂、抗组胺药物等。
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的鼻塞、流涕和嗓子发痒症状逐渐缓解,体检结果也显示炎症指标下降。
这个案例说明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慢性鼻炎中的应用。
中医草药蒸汽吸入和鼻内洗涤清洁可以改善鼻腔的湿润度,舒缓炎症,而西医药物可以迅速减轻症状,达到快速缓解的效果。
案例二:中西医结合治疗耳聋患者B,男性,50岁,主诉耳通不畅、听力减退1年余。
经耳鼻喉科检查,确诊为耳硬化症。
治疗期间综合运用中医针灸治疗和西医药物治疗。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耳部组织供血,从而改善耳通不畅的症状。
西医药物治疗则采用对症处理,包括利尿剂、降血压药等,以减轻耳硬化症的病程。
经过6个月的治疗,患者的耳通不畅症状明显改善,听力也有所恢复。
这个案例显示了中医针灸与西医药物的联合治疗在耳硬化症患者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案例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扁桃体炎患者C,女性,30岁,反复发作咽喉疼痛、发热、吞咽困难。
经耳鼻喉科检查,确诊为扁桃体炎。
治疗期间采用中医汤药煎煮后温水漱口,以杀灭咽部的细菌感染,缓解炎症。
另外,结合西医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消炎药等。
治疗4周后,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体温也恢复正常。
这个案例说明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扁桃体炎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中医药物通过研究制定的草药煎煮后漱口,可以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病变部位,而西医药物则起到了迅速杀灭细菌感染的作用。
综上所述,耳鼻喉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分析表明,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结合中医和西医的优势,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的草药疗法和针灸疗法可以改善病人的体质,增强免疫力,起到调理作用;而西医的药物治疗则具有迅速控制病情的优势。
中医耳鼻喉科学
![中医耳鼻喉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2d5fc9db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e.png)
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简介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一门研究人体耳鼻喉器官疾病的学科,也是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研究内容涉及耳鼻喉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耳鼻喉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之一,负责声音的接收和转化、味觉的感受、空气的过滤以及咽喉食物的吞咽等功能。
耳鼻喉疾病的发生与人体内外环境、遗传因素、生活习惯、情感状态等有关,其中尤以内外环境影响最为显著。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发展历程中医耳鼻喉科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尚书大医谷正岐,《黄帝内经》中也有关于耳聋、鼻塞、喉痛等疾病的阐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耳鼻喉科学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诊疗方法,代表性的医家有张仲景、王叔和、李时中等。
在现代医学发展之初,中西医学相继传入中国,一度对中医耳鼻喉科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然而,随着中医理论的深入研究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耳鼻喉科学逐渐走出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独特理论和诊疗方法中医耳鼻喉科学的理论和诊疗方法,主要源自于中医经典理论和古代医家的实践经验。
其基本理论可以概括为以气血、精神、五脏六腑等为中心的全身系统观察,包括:1. 气机升降学说气机升降是指人体生理过程中通过气机升降的运动来实现调节的过程。
气机升降学说认为,耳聋、鼻塞、喉痛等疾病与人体的气机升降不畅、阻滞有关。
所以,中医治疗这些疾病首先要解除气机升降的障碍。
2. 虚实辨证学说虚实辨证学说是中医诊断方法的基础,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
它认为人体生理状态和疾病症状的变化可以分为虚实两种情况。
因此,中医治疗耳鼻喉疾病要根据实际情况辨证施治,如实施扶正祛邪、补虚泻实等治疗方法,以达到良好的疗效。
3. 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中医治疗耳鼻喉疾病的重要理论,它认为人体经络是血气运行的通道,是整个脏器、器官及组织的联系和调节中枢。
中医治疗耳鼻喉疾病常常采用调理经络的方法,如针灸、推拿、按摩等。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PBL教学初探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PBL教学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d02d6e44f7ec4afe04a1dff7.png)
虱 | — 睚 囡 圈同
21 年 8 01 月第 9 第 2 期 卷 2
・管理 ・ 育 ・ 教 教学 ・ 3 5 9
中西 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P L B 教学初探
丁 玲 李 丽 申 琪 ( 河南 中医学 院第一临床医学 院五官学科 ,河南 郑 州 4 0 0 ) 5 0 8
【 要 】 近 年 来 , 耳鼻 咽 喉 疾 病 的 发 病 率 逐 年 上 升 ,耳 鼻 咽 喉 科 学成 为 中西 医院 校 的 非 常 重 要 的课 程 ,本人 对 以 问题 为基 础 的 学 习 摘 (rb m—ae a ig B ) 中西 医结合 耳 鼻咽 喉科 学 临床 教 学 中的 应 用进 行 了初 步探 索 ,从 中 西 医结合 耳鼻 咽喉 科 学总 论 与各 论 的 Po l b sdl r n ,P L 在 e en 关 系、 中西 医结 合耳 鼻 咽喉各 论各 疾 病的 关 系等方 面探讨 了中西 医结合 耳 鼻咽 喉科 学 P L教 学的运 用以及 应 用中存 在的 问题 。 B 【 键词 】F L i 关 B ;t床教 学 ;中西 医结合 耳鼻 咽喉 科 学 盏
PL B 是以问题为 中心的教学方法 ,由美 国的神经病学教授 Br w ao s r 在加拿大 的麦克马斯 特大学首创 。是 目前发达 国家乃至全球 流行 的一 种 新颖 教学方 法…,并逐渐 成为 中国医学教 育模 式改革 的趋势 。该 1 模 式通过 问题 “ 触发 ”学 生进行独 立思考 ,使学生在 提 出问题 、解决 问题 以及寻找 答案的过程 中获取知 识,培养能力 。它的基本特点 是打
中医耳鼻喉科学心得
![中医耳鼻喉科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ac1a302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f.png)
中医耳鼻喉科学心得
作为一位中医耳鼻喉科医生,我深刻地体会到中医学在治疗耳鼻喉疾病中的独特优势。
首先,中医注重整体观察和个体化治疗。
中医强调人体的整体平衡和脏腑的相互关系,认为听觉、嗅觉和咽喉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在诊断和治疗耳鼻喉疾病时,我们会对患者的整个身体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分析,尤其是与耳鼻喉疾病相关的其他脏腑病变。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法,能够更准确地找出病因,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中药治疗。
其次,中医重视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的平衡息息相关。
耳鼻喉疾病往往与体内的阴阳失衡有关,比如耳鸣、鼻塞等症状常常与肝肾阴虚有关。
因此,在中医治疗中,我们会通过调整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作息和心理状态等方面来达到阴阳的平衡,从而改善耳鼻喉疾病的症状。
此外,中医注重疾病的预防和调理。
中医强调病从口入,讲究饮食调理和增强体质,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对于一些慢性耳鼻喉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中医常常采用中药调理的方法,通过长期的调理和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发作和复发。
综上所述,中医在耳鼻喉科学中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通过整体观察和个体化治疗、调整阴阳平衡以及注重疾病的预防和调理,中医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缓解耳鼻喉疾病的症状,并提
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我相信,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下,中医耳鼻喉科学会有更大的优势和发展空间。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b86f0413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6.png)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6
7
8
咽喉结核(喉癣)测验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6
A
B
C
D
7
8
9
10
咽炎(喉痹)作业
1
扁桃体炎(乳蛾)作业
1
扁桃体周围脓肿(喉关痈)作业
1
喉炎(喉喑)作业
1
喉阻塞(急喉风)作业
1
咽喉神经官能症(梅核气)作业
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鼾眠)
A
B
C
D
26
A
B
C
D
27
A
B
C
D
28
A
B
C
D
29
A
B
C
D
30
A
B
C
D
31
A
B
C
D
32
A
B
C
D
33
A
B
C
D
34
A
B
C
D
35
A
B
C
D
36
A
B
C
D
37
A
B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https://img.taocdn.com/s3/m/36850810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69.png)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余洪猛;顾瑜蓉;杭伟;黄新生;黄昱;姜彦;李吉平;李艳青;刘锋;刘环海;刘蓬;刘全;刘琢扶;赖玉婷;娄鸿飞;卢永田;吕威;邱前辉;瞿申红;史丽;时文杰;宋西成;孙希才;唐旭霞;王德生;王欢;王丽;汪银凤;王振霖;王宗贵;许昱;薛涛;杨婧艺;杨玉成;叶菁;余少卿;张立强;张华;张剑宁;赵长青;朱冬冬【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年(卷),期】2024(32)2【摘要】嗅觉在人们生活的多个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包括营养健康、日常安全、人际交往等。
觉障碍是患者对气味感知异常。
嗅觉通路出现器质性或/和功能性病变,导致对气味的觉察、传导和中枢整合信息异常。
嗅觉与神经系统障碍之间存在广泛联系。
焦虑、抑郁及其他负面情绪均与嗅觉降低相关。
嗅觉障碍诊疗在各研究领域都有长足进展,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是我国耳鼻喉科治疗嗅觉障碍的特色及优势。
但中西医结合诊疗觉障碍仍缺少高水平的循证医学证据,且如何规范化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尚无统一的规范,基于此,我们组织了全国在嗅觉障碍诊疗中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医和西医的专家,针对嗅觉障碍相关的各个方面制定了中西医结合嗅觉障碍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以供临床医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诊疗嗅觉障碍时参考。
【总页数】20页(P81-100)【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余洪猛;顾瑜蓉;杭伟;黄新生;黄昱;姜彦;李吉平;李艳青;刘锋;刘环海;刘蓬;刘全;刘琢扶;赖玉婷;娄鸿飞;卢永田;吕威;邱前辉;瞿申红;史丽;时文杰;宋西成;孙希才;唐旭霞;王德生;王欢;王丽;汪银凤;王振霖;王宗贵;许昱;薛涛;杨婧艺;杨玉成;叶菁;余少卿;张立强;张华;张剑宁;赵长青;朱冬冬【作者单位】不详;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天津市环湖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耳鼻咽喉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海长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海口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浙江省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喉科头颈外科;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咽喉科;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喉科头颈外科;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耳鼻喉科头颈外科;中国医学科学院内镜下鼻颅底肿瘤外科治疗技术创新单元(2018RU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相关文献】1.第十五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喉咽喉科杂志编委会的通知2.第十五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议纪要3.201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三次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第十一次学术年会在浙江省嘉兴市隆重举行4.第十五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喉咽喉科杂志编委会的通知5.201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三次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第十一次学术年会在浙江省嘉兴市隆重举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临床应用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eca91f6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6.png)
中医耳鼻喉科学的临床应用有哪些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耳、鼻、咽喉等部位的疾病进行诊治。
中医耳鼻喉科学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为许多患者解除了病痛。
一、耳部疾病的治疗1、耳鸣、耳聋中医认为耳鸣、耳聋的发生与肝胆火旺、肾精亏虚、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
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方法,可以起到清肝泻火、补肾填精、益气养血的作用,从而改善耳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缓解耳鸣、耳聋的症状。
例如,对于肝胆火旺型耳鸣、耳聋,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以清泻肝胆实火;对于肾精亏虚型,常用耳聋左慈丸加减,以补肾益精;对于气血不足型,常用归脾汤加减,以益气养血。
2、中耳炎中医将中耳炎分为风热侵袭、肝胆湿热、脾虚湿困等证型。
针对不同的证型,采用中药内服、外用滴耳等方法进行治疗。
在风热侵袭型中耳炎的治疗中,银翘散可疏风清热;肝胆湿热型则常用龙胆泻肝汤清利肝胆湿热;脾虚湿困型可用参苓白术散健脾利湿。
二、鼻部疾病的治疗1、鼻炎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中医根据其症状和病因分为多种类型,如风寒鼻炎、风热鼻炎、气虚鼻炎等。
风寒鼻炎多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等,治疗常选用辛温解表的药物,如麻黄汤;风热鼻炎则以清热疏风的药物为主,如桑菊饮;气虚鼻炎常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
2、鼻窦炎鼻窦炎在中医中属于“鼻渊”范畴,多由肺热、胆热、脾湿等引起。
治疗时,根据不同的病因和证型,选用清肺泻火、清胆泻热、健脾利湿等方法。
如黄芩汤可用于肺热型鼻渊,龙胆泻肝汤用于胆热型鼻渊,参苓白术散用于脾湿型鼻渊。
三、咽喉部疾病的治疗1、咽喉炎咽喉炎常见的有急性咽喉炎和慢性咽喉炎。
中医认为急性咽喉炎多由外感风热或热毒所致,慢性咽喉炎则与阴虚火旺、肝郁气滞等有关。
对于急性咽喉炎,常用银翘散、普济消毒饮等清热解毒;慢性咽喉炎则根据不同证型,如阴虚火旺型用养阴清肺汤,肝郁气滞型用逍遥散等进行调理。
绪论(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
![绪论(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6be6db3d312b3169a451a496.png)
清窍清阳学说始于金元时代,在《内经》有关胃气、 清阳、清阳出五窍等认识基础上逐步成形,后经历代 医家充实拓展、现代系统整理研究,已构建了清阳出 上窍论、清阳升降失调论、升清降浊论等基本观点。
三、专科证治体系的 形成与发展
《周礼》时代出现医学分科制度,从九窍变化诊察脏腑疾 病之法开始运用于临床。
《外科大成》《疡科心得集》《外科证治》《外科证治全 书》等倡导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痰散结、滋补扶正 肿瘤诸治法,至今在临床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王清任的通窍活血汤、会厌逐瘀汤也仍为当代临床广泛应 用。
清代(1744〜1902)曾四度大流行白喉、疫喉柄等传染病,促进 了喉科学快速发展,面世不少喉科学专著,并发展了一些喉科 专用检查器械。
如《喉科指掌》载压舌板检查法;《喉科心法》绘压舌板图形; 《喉科秘要》有与当今耳鼻咽喉科所用额镜反光原理相近的光 源临床应用描述,谓“于病人脑后先点巨蜡,再从迎面用灯照 看,则反光而患处易见矣”。在治法方面,不少专著主张辛凉 透表、苦寒泄热、甘寒救液的疫喉系列治疗法则,并强调忌用 辛温升托。
四、专科外治体系的 发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IntegrativeOtorhinolaryngology),是 应用中西医结合医学(简称结合医学)(IntegrativeMedicine,IM) 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体耳鼻咽喉头颈部诸器官和气管、食管的 结构、功能特点及其与全身的相关性,探讨这些局部器官与自 然和社会环境大系统的相互作用,以事前主动干预为基点 (PrecisionHealth理念),着力于该区域器官健康维护和疾病防 治的临床学科。其发展方向为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头颈科学。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2c350184431b90d6c85c7e6.png)
教学 的附 属 , 验 内 容 以验 证 理 论 为 主 要 任 务 的 教 学 方 式 , 实 严 重 制约 了学 生 实 践 能 力 的 培 养 和 创 新 能 力 的培 养 。按 照 新 的 耳 鼻 咽喉 科 专 业 中 西 医 医学 系 列 课 程 体 系 , 验 教 学 与 实 理论 教学 必 须 密 切 结 合 , 不 能 附 属 于 某 门 理 论 课 程 中 , 又 实 验教学应 独立开设课程 , 自成 体 系 。基 于上 述 认 识 , 个 系 整 列 课 程按 理 论 教 学 和 实 践 教 学 两 条 线 , 据 中 医 、 根 中西 医 结 合 专 科 和 本科 培养 要 求 分层 次设 计 。因 此 , 们 教 学 内 容 和 我
西 医 学分 层 教 学 的模 式 , 教 学 内容 与 课 程 体 系和教 学 方 法 与 教 学手 段 进 行 了讨 论 , 出新 编 中西 医结 合 从 提
耳 鼻喉 科 的 文 字教 材 是 立 体 化 教 材 体 系的 基础 。
[ 键 词 ] 中 西 医结 合 耳 鼻 咽 喉科 ; 学 模 式 ; 革 关 教 改
的优势, 探讨 立 体 化 教 材 建 设 n 。 J
一
、
我 国 中 西 医结 合 耳 鼻 咽喉 科 发 展 历 史 教 学 模 式 的现
状
我 院 耳鼻 喉 科 专 业 中 西 医 医 学 系 列 课 程 是 根 据 面 向 中
( ) 医耳 鼻 喉 科 专 业 的 建 立 。 一 中 15 9 4年 , 京 、 州 、 京 、 海 、 都 5所 中医 学 院 有 了 北 广 南 上 成 医、 中西 结 合 二 个类 别 来 定 位 的 。鉴 于多 年 来 实 验 作 为 理 论
中医耳鼻喉科学与西医耳鼻喉科的异同
![中医耳鼻喉科学与西医耳鼻喉科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3eeefe6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6b.png)
中医耳鼻喉科学与西医耳鼻喉科的异同人的五官中,耳朵、鼻子和咽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这些部位出现问题时,我们往往会寻求医疗帮助。
在医学领域,中医耳鼻喉科学和西医耳鼻喉科都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但它们在理论基础、诊断方法、治疗手段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异同。
中医耳鼻喉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耳鼻喉与五脏六腑通过经络相互联系。
比如,肾开窍于耳,肺开窍于鼻,咽喉则与脾胃等脏腑关系密切。
因此,当耳鼻喉出现病症时,往往反映了体内脏腑的失衡。
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等,综合判断病因病机,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相比之下,西医耳鼻喉科则更注重局部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它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如显微镜、影像学检查等,对耳鼻喉的组织结构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
西医认为,疾病的发生通常是由于病原体感染、物理化学因素刺激、免疫功能异常等导致局部组织的损伤或功能障碍。
在诊断方面,中医主要依靠传统的四诊方法,即望、闻、问、切。
望诊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五官形态等;闻诊包括听声音、嗅气味;问诊则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发病过程、生活习惯等;切诊主要是通过触摸脉象来判断病情。
例如,对于耳鸣患者,中医会询问耳鸣的声音特点、发作时间、是否伴有头晕、失眠等其他症状,结合脉象和舌象,判断是肾精不足、肝胆火旺还是气血亏虚等原因引起的。
西医则更多地依赖各种先进的检查设备和实验室检查。
比如,对于耳部疾病,会进行听力测试、耳内镜检查、耳部 CT 或 MRI 等,以明确耳部的结构是否异常、是否存在炎症或肿瘤等病变。
对于鼻部疾病,可能会进行鼻内镜检查、鼻窦 CT 扫描、过敏原检测等,以确定鼻腔的情况和病因。
对于咽喉部疾病,可能会进行喉镜检查、血常规、咽拭子培养等。
在治疗手段上,中医有着丰富多样的方法。
中药治疗是中医的重要特色之一,根据辨证结果开具相应的方剂。
此外,还有针灸、推拿、艾灸、拔罐等中医疗法。
耳鼻喉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如何
![耳鼻喉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如何](https://img.taocdn.com/s3/m/75392a59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e.png)
耳鼻喉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如何在现代医学的领域中,耳鼻喉科疾病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些疾病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能影响其日常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逐渐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方式。
那么,对于耳鼻喉科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究竟如何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
比如,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炎症,可能导致听力下降、耳痛和耳鸣等症状;鼻炎则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等;咽喉炎可能引起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问题。
这些疾病的病因多种多样,可能与感染、过敏、环境因素、自身免疫等有关。
中医对于耳鼻喉科疾病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耳鼻喉的疾病往往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畅、经络阻滞等有关。
例如,中耳炎可能是由于肝胆湿热上扰所致;鼻炎可能是肺气虚弱、卫表不固,或者是脾胃湿热等原因引起;咽喉炎可能与肺热、阴虚火旺等有关。
在治疗方面,中医常采用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方法。
中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开具个性化的方剂。
比如,对于肝胆湿热型的中耳炎,可能会使用龙胆泻肝汤来清热利湿;对于肺气虚弱型的鼻炎,可能会用玉屏风散来益气固表。
针灸则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可以舒缓局部的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
西医在治疗耳鼻喉科疾病方面,通常采用抗生素、抗过敏药物、手术等方法。
对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如急性中耳炎、急性咽喉炎等,抗生素能够迅速控制感染;抗过敏药物则对过敏性鼻炎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而在一些严重的情况下,如鼻中隔偏曲、腺样体肥大等,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选择。
那么,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以慢性中耳炎为例,西医的抗生素治疗可以在急性期控制炎症,但对于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的患者,往往难以根治。
此时,结合中医的调理,通过中药改善患者的体质,增强免疫力,调节体内的湿热平衡,能够减少疾病的复发。
再比如过敏性鼻炎,西医的抗过敏药物可以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
如何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疾病
![如何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2c9aadd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54.png)
如何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疾病耳鼻喉疾病是一类常见且复杂的疾病,包括耳部的中耳炎、耳鸣、耳聋;鼻部的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喉部的咽喉炎、声带息肉等。
这些疾病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能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为耳鼻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耳鼻喉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失调有关。
例如,耳部疾病多与肾、肝胆有关;鼻部疾病常与肺、脾有关;喉部疾病则多与肺、胃、肾相关。
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来调整人体的整体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治疗是中医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舌脉象,中医师会开出相应的方剂。
比如,对于中耳炎伴有流脓、耳痛的患者,可能会使用龙胆泻肝汤来清肝泻火、利湿通窍;对于耳鸣、耳聋属肾精亏虚的,可能会用耳聋左慈丸来滋肾降火、收摄精气。
中药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还能调节全身的气血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针灸在耳鼻喉疾病的治疗中也有显著的效果。
通过针刺耳部、鼻部、喉部周围的穴位,如耳门、听宫、听会、迎香、印堂、廉泉等,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
此外,艾灸、拔罐等中医疗法也可根据具体病情酌情选用。
西医在耳鼻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借助先进的检查设备,如耳内镜、鼻内镜、喉镜等,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病变部位的情况,为准确诊断提供依据。
在治疗上,西医常用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方面,针对感染性疾病,如中耳炎、鼻窦炎等,会使用抗生素来控制炎症;对于过敏性鼻炎,会使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来减轻过敏反应;对于耳部的突发性耳聋,可能会使用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的药物。
手术治疗则在一些严重的耳鼻喉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鼻息肉、声带息肉等通常需要通过手术切除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严重的中耳炎可能需要进行鼓膜修补术或听骨链重建术。
成医大中西医结合临床耳鼻咽喉科学课件02鼻骨骨折
![成医大中西医结合临床耳鼻咽喉科学课件02鼻骨骨折](https://img.taocdn.com/s3/m/50d3a15e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e.png)
➢诊断
二、诊断
✓结合病史、临床检查,鼻骨正侧位X线平片
结合病史、临床检查,鼻骨正侧位X线平片
➢处理原则 ✓鼻外有伤口者与一般外科处理相同。视情况考虑注射 破伤风抗毒素和抗生素。
✓鼻骨单纯性骨折 无移位者不需处理外鼻畸形者,须在肿胀发生前或消 肿后进行鼻骨复位 ,最好在受伤后2~3小时内或10天 之内进行。
鼻骨骨折
概述
鼻骨特点 中医范畴
➢病因 ➢ 临床表现 ➢诊断 ➢中西医治疗
Company Logo
➢病因 外力作用与鼻部
➢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一、临床表现
受伤后,立即出现鼻梁下陷或歪斜,局部疼痛、肿胀,
数小时后,因软组织发生肿胀或血肿,畸形反不明显 。
✓特殊表现:
鼻出血
皮下气肿
鼻中隔偏曲、脱位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开放性鼻骨骨折,应争取一期完成清创缝合与鼻骨骨折
的复。位等。
✓鼻额筛眶复合体骨折:以开放复位为宜
➢中医处理
初期: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活血止痛汤加减。 中期:行气活血,和营生新。正骨紫金丹加减。 后期:补气养血,坚骨壮筋。人参紫金丹加减。
➢鼻中隔血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