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爱国情

合集下载

张继禹:闵智亭道长是当代道教爱国爱教的典范

张继禹:闵智亭道长是当代道教爱国爱教的典范

张继禹:闵智亭道长是当代道教爱国爱教的典范*导读:闵智亭道长是我尊敬的师长,也是当代道教爱国爱教的典范,堪称当代道教的一代宗师。

闵会长是个非常有学识的人,特别是在改革开放……闵智亭道长是我尊敬的师长,也是当代道教爱国爱教的典范,堪称当代道教的一代宗师。

闵会长是个非常有学识的人,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道教青黄不接,闵会长以他的学识,在道教界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也是因为他的学识,他被中国道教协会请到北京主持中国道教的教育工作。

从开办道教知识专修班到后来道教学院的成立,他一直亲力亲为。

他当会长期间,还专门开会研究道教的教育工作,形成了中国道教关于教育的会议记录,对今天的道教教育工作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闵会长是个生活简朴、待人和蔼的人。

他来到北京后就住在一个小小的房间里,吃饭、办公、住宿都在一起。

他一日三餐都跟道友们一样,直到后来当选会长后依然如此。

他所穿道装干净、整洁,却不华丽,保持了道教界崇俭抑奢的作风。

当年我们都住在庙里,我们这些年轻人都喜欢到他那里坐一坐,听他讲道,跟他谈道,受益匪浅。

总之,回顾起闵会长,总是有很多话可以讲。

作为当代道教界的领袖,如何发扬道教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他对这方面的思考,对我们来说特别重要。

他说:我们道教徒首先是国家的公民,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是我们应该做出的贡献,关心国家大事,加强政治学习,爱国爱教,坚定不移的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这就是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这些言论对我们道教如何更好地发扬爱国的优良传统,做出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他把爱教跟爱国联系在一起,对我们当代道教徒来说,我们更要有这样的信念和作风。

*更多链接闵智亭大师羽化十周年纪念活动专题。

爱国爱教 奉道践道

爱国爱教    奉道践道

爱国爱教奉道践道略论陈莲笙大师的修持思想与弘道实践姓名:王正杰学号:09321242开题摘要:陈莲笙大师是当代推动中国道教发展的著名思想家和实践者。

在他十余年的修道弘道生涯中,具有很高的道行,不仅精通道教宗旨教义,有很高的理论修养,而且严于律己,刻苦修持,有一代高道宗师风范。

他在漫长的弘道实践中,始终坚持爱国爱教,奉道行事,通过不断的践行和积蕴,终于形成了中国道教必须适应时代发展为核心的道学思想体系,为当代道教的复兴和发展贡献甚巨,其思想之精湛,理论之丰富,而其修持思想与实践,对于当代道教的理论建设与弘道实践具有重要的羽化推动作用和深远影响。

值此大师羽化登真三周年之期,谨以此毕业论文作以纪念。

一代高道陈莲笙大师自幼生长在世代信奉道教世家,深受道教文化熏陶,七岁开始学道,十二岁正式拜师入道,熟读科仪经书,一心向道,经过严格训练和勤苦修炼,十八岁得见六十三代天师并得垂青,十九岁便获天师授给的“三五都功箓”,三十岁作为上海最年轻的高功法师参加了天师主持的罗天大醮并担任高功法师。

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上海道教界一致推举为上海道教协会筹备委员会秘书长并主持了上海道协的第一次会议,随后又被选举为上海市道教界代表参加中国道教协会筹备工作,出席了中国道教协会第一次代表会议,并被选举为中国道教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改革开放后,他全身心投入到上海道教事业发展中,历任上海市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会长和城隍庙主持,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等诸多重要教职,为上海道教事业的振兴和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是当代上海道教发展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陈莲笙大师实为中国道教发展的伟大思想家和实践者,在他八十余年的修道、弘道生涯中,具有很高的道行,不仅精通道教教理教义,有很高的理论修养,而且严于律己,刻苦修持,有一代高道宗师风范。

他在漫长的弘道实践中,始终坚持爱国爱教,奉道行事,通过不断的践行和积蕴,终于形成了中国道教必须适应时代发展为核心的道学思想体系,为当代道教的复兴和发展贡献甚巨,其思想之精湛,理论之丰富,而其修持思想与实践,对于当代道教的理论建设与弘道实践具有重要的羽化推动作用和深远影响。

道家文化对中国共产党精神的影响

道家文化对中国共产党精神的影响

道家文化对中国共产党精神的影响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当代道教要特别重视开展对于道教文化的整理和研究,大力弘扬道教优秀文化,积极阐扬道教思想精华,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增添新的时代价值,促进道教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正能量。

一、高扬道教爱国传统,为凝聚中华民族精神发挥正能量习近平主席指出: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

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道教悠久而光荣的历史传统。

在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中,就已经有了“助国”、“保国”的主张,彰显着一种无私的爱国行为。

此后的《老君音诵诫经》提出“佐国扶命”的思想,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

还有《太上洞玄灵宝真文》提出“兴国爱民,普济群生”思想,《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提出“国安民丰,欣乐太平”的主张,都表达了道教对赖以生存的国土的热爱。

此外,还有相当一批道教经典名称冠以“护国”二字,同样表达着强烈的爱国思想,而且这种爱国思想在历代道教经典中都有传承,彰显着强烈的爱国热情。

道教的这些爱国思想和传统,是道教优秀文化,彰显着绵延不断的爱国精神和情怀。

广大道教徒要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传承道教爱国的优良传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凝聚中华民族精神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正能量。

二、弘扬道教传统美德,为提高公民道德素养发挥正能量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道教是一种伦理道德型宗教,重视自律修持,深信天道承负,倡导“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长期以来,道教的道德伦理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如老子虚怀若谷、宽容谦让的思想,恬淡素朴、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等。

论陆游的道教信仰与爱国思想_卢晓辉

论陆游的道教信仰与爱国思想_卢晓辉

104 书中 ( 开禧 三年 ) [ 1] ( P1017) 。 从嘉 定年 间 的诗 歌 来 看, 陆游对道教的态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 道教典籍仍 不释手。 可见 , 陆游对道教、 道家典籍的颂读是终其一生 的自觉行为, 并非是逃避现实或精神寄托的需要。 其二 , 陆游以炼丹、 养生的方式追求神仙长生。 我们知道, 陆游是相信神仙的存在的, 并且相信 神仙是可以学而致之的。除却高祖陆轸的遇仙外 , 其祖母的遇 仙而病 除也坚 定其 神仙 存在 的观念。 老学庵笔记 卷五中就有详细的记载: 祖母楚国夫人, 大观庚寅在京师 , 病累月 , 医药莫效, 虽名医如石藏用辈 , 皆谓难治 。一日 有老道人状貌甚古, 铜冠绯氅 , 一丫髻童子操长 柄白纸扇从后。 过门自言疾无轻重 , 一灸立愈 。 先君延入, 问其术。 道人探囊出少艾 , 取一砖 , 灸之 。祖母方卧 , 忽觉腹间痛甚, 如火灼 。道人 自言九十岁 , 遂径去 , 追之疾驰不可及。 祖母是 时未六十, 复二十余年, 年八十三乃终。 祖母没 后, 又二十年, 从兄子楫监三江盐场 。偶饮于士 人毛氏, 忽见道人衣冠及童子 , 悉如祖母平日所 言。 方愕然 , 道人忽自言京师灸砖事, 言讫遽遁 去, 遍寻不可得。 毛君云 , 其妻病道人为灸 , 屋 柱十余壮 。 病脱然 愈, 方 欲谢之不 意其去也 。 世或疑神仙以为渺茫 , 岂不谬哉!
[ 1] ( P 31)
丹术甚至神仙学说有所怀疑 , 但这种怀疑只是一时 的感发 , 更多的是对炼丹成仙的留恋: 青城旧友频 相约, 归养金丹尚未迟。 当然, 直至最后, 陆 游也没有炼丹成功。实际上 , 即使有所谓的丹药炼 成 , 也未必敢服用。如北宋的苏轼对道教养生很感 兴趣, 但不服食丹药, 今有人惠大丹砂少许, 光彩甚 奇 , 固不 敢服。 因为 无论是前代还 是当时, 都有许多人因服丹药而暴亡的。 除了烧炼金丹外, 陆游更注重中草药、 食疗以及 内丹术等养生之道的修行。道教的内丹术在宋代士 大夫中是很流行的, 即使是反对释老的欧阳修对内 丹术也并不完全否认: 于是息虑 絶欲 , 炼精气、 勤吐 纳 , 专于内守 , 以养其神。其术虽本于贪生, 及其至 也 , 尚或可以全角而却疾, 犹愈于肆欲称情以害其生 者 , 是谓养内之术。 陆游对养生术的了解至少在乾 道二年就开始了, 因为此时所阅读的 司马子微饵松 菊法 、 坐忘论 等就是包含养生之术。入蜀之后, 陆游在与道士交往过程中注重学习长生之道: 久从 道士学踵息 [ 1] ( P146) 。陆游对养生的坚持是长久的: 受廛故里老为氓 , 三十余年学养生。 [ 1] ( P641) 在陆游 晚年归隐山阴时, 就有多首以 养生 为题 的诗歌。 除内丹术外 , 一些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也为陆游所 学习, 如其自谓: 张文潜有 食粥说 , 谓食粥可以延 年 , 予窃爱之

真正的中国本土宗教:乱世时下山救国,盛世时归隐深山

真正的中国本土宗教:乱世时下山救国,盛世时归隐深山

真正的中国本土宗教:乱世时下山救国,盛世时归隐深山人们的生活由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构成,在世俗琐事面前,有人沉迷于欲望之都,有人坚守着心灵净土。

那一片心灵净土,是人类避开万事纷扰,求得一方宁静的港湾。

精神世界需要信仰和信念来支撑。

在拥有几千年历史长河的中国,华夏子孙创造出了精彩绝伦的文化艺术和流传数千年的宗教习俗。

在中国社会之中存在着很多类型的宗教信仰,这些宗教大多来自外国传教士的传播,极少有发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从封建时代过渡到如今的和平盛世,道士们的行踪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与世无争的道教据史书记载,道教的创始人是生于东汉末年的张道陵,人称其为“张天师”。

张道陵身形高大,是一个挺拔魁梧的七尺男儿。

据相关记载,张道陵的额头宽且饱满,右脚掌上有七个黑痣,看起来如北斗七星一般。

他的臂力惊人,身手敏捷,在当时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

张道陵创立道教之初,就立下了“不争”的教义。

他表示,修道之人必须具备“不争”的基本素养,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道士。

除此之外,“自然无为”是什么样的思想呢?用我们如今的话来说,就是“佛系”思想,万事不争不抢,任由姻缘造化。

加入道教的人士,都有着朴素无为的人生态度和处事原则。

他们将自己的贪念扼杀于摇篮之中,不在世俗之中争名夺利,也不在红尘糜乱中迷失本心。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是修道士们一生的鲜明写照。

始成于东汉的道教,在唐朝时的地位空前提高。

由于李姓皇帝将老子奉为先祖,所以与老子处世思想相似的道教就在当时的社会宗教信仰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还一度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宗教发展格局。

渐渐到了明清之际,道教这一大教却渐渐衰落了。

乱世下山救世,盛世归隐山林清政府严格控制全国道观数量,大肆摧毁非在政府控制下的道观,还将那些不在政府名录的道士们发配边疆,流放宁古塔。

就这样,在清政府的大力整治下,道观数量锐减,道教教徒们四散。

自那时起,道教就渐渐衰微了。

不过,纵然时不我待,道教也曾经是中国的一大宗教。

爱国爱教的典范——王教化道长

爱国爱教的典范——王教化道长

作者: 周波;徐静
作者机构: NULL
出版物刊名: 中国道教
页码: 17-18页
主题词: 道长;王教化;紫霄宫;道教协会;玄门;全真龙门派;道教界;协会名誉会长;九二○;精神寄托
摘要:武当山有一位年届八旬的老道长,他历经三朝四代,晨钟暮鼓六十年。

他就是全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武当山道教协会名誉会长、丹江口市政协副主席王教化道长。

一九○一年九月二十六日,王教化生于河南郑州市郊一个穷苦农家。

他八岁丧父,十岁亡母。

十二岁即外出做工。

帮人放牛。

一九二○年,年仅十九岁的王教化来到了武当山。

在武当山下扛长工。

一九二六年秋,王教化身染重病,卧床不起。

困境中,祈祷真武神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

病愈之后,他决心皈依玄门,在紫霄宫拜郑合玉道长为师,被授混元宗坛谱牒,成为全真龙门派第十七代弟子。

王教化皈依玄门之后。

因其勤劳朴实。

不久即被委为紫霄宫司库,管理和收发宫观粮。

道教三爱四史演讲稿范文

道教三爱四史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道教三爱四史。

道教,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

三爱四史是道教的核心教义之一,它提倡热爱生命、关爱他人、关爱自然,倡导修心养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下面,我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道教三爱1. 爱生命道教认为,生命是宇宙间最宝贵的财富。

人应当珍惜生命,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提倡“仁爱”,道家则强调“道法自然”。

道家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尊重生命,关爱万物。

正如《道德经》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意味着,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生命的存在。

2. 爱他人道教强调“慈心为怀”,提倡关爱他人。

在道教教义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关爱的。

正如《太上感应篇》所说:“善人行善,天必佑之;恶人行恶,天必罚之。

”这告诉我们,关爱他人不仅能带来内心的喜悦,还能获得天地的庇佑。

3. 爱自然道教认为,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人应当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道教教义中,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类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正如《道德经》所说:“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告诉我们,人应当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让大自然永葆生机。

二、道教四史1. 修心养性史道教强调修心养性,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修心养性史是道教四史的核心。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佛家都有关于修心养性的论述。

道教认为,修心养性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通过修心养性,人们可以培养高尚的品德,实现人生的价值。

2. 修身齐家史道教提倡修身齐家,认为个人修养和家庭幸福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修身齐家史是道教四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则强调“无为而治”。

道教认为,通过修身齐家,人们可以培养良好的家庭关系,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3. 治国平天下史道教主张治国平天下,强调国家和社会的和谐。

8年抗战时道教的作为

8年抗战时道教的作为

8年抗战时道教的作为在抗日战争时期,武当道教以民族大义为重,积极投身到救亡图存的伟大行列中来。

他们对国家竞行忠孝,倾其所有,支持抗战。

一些道士和信徒挺身而出,一手拿香,一手拿枪,毅然战斗在抗日的最前线,实践着上马杀贼、下马学道的道教理念。

1945年春天,侵占湖北老河口的日寇组织特别挺进入斩队,偷袭设在武当山周府庵的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武当道教信徒和群众奋起抗击,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图谋。

道教在产生之初,就提出了“助国”、“保国”主张。

《太平经》谓修道者当“助国得天心”;该书还说“天乃与德君独厚,故为其制作,可以自安而保国者也。

”这里的“助国”、“保国”表示以某种方式来帮助国家治理,或者保护国家安全。

其前提就是爱国,因为只有具备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才能产生爱国行动。

《老君音诵诫经》说:“老君曰:吾汉安元年,以道授陵,立为系天师之位,佐国扶命。

”这里所说的“佐”即辅佐,就是辅佐国家治理。

“扶命”即扶持国家命脉的延续。

既然要辅佐国家治理与扶持国家命脉延续,其行为也就蕴含着爱国情感,没有爱国情感,不可能有“佐国扶命”的实际行动。

此后,道教中类似于“助国”、“保国”、“佐国”的言辞还有很多,《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中讲“兴国爱民,普济群生”;《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中讲“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国安民丰,欣乐太平”;《高上玉皇本行经髓》所讲的“精心恭奉,家国安宁”等,都以特有的方式表达道教对赖以生存的国土的热爱。

《老子想尔注》里有个说法,叫做道用之时,天下“竞行忠孝”。

意思是讲,大道流行的时候,普天之下的人们都能够奉行孝心、尽忠报国。

从这个说法中,可以看出道教对祖国倾注的热爱,体现了以道用世的理念,字里行间放射出强烈地爱国主义精神。

节衣缩食毁家纾难武当道教节衣缩食,毁家纾难,支援抗战的事例有很多。

这里有两份关于武当山重要道观周府庵的历史资料,从两份资料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实情。

资料一是《续修大岳太和山志》,其中记载:民国十一年(1922),武当山紫霄宫各山代表总道总徐本善组织统计的《太和山全山道士数目及现领田产一览表》。

南宋道教文学思想中的爱国情怀剖析探讨

南宋道教文学思想中的爱国情怀剖析探讨

关键词:道教;文学思想;爱国;新变摘要:南宋道教文学思想的基本内涵主要由两个极具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的代表诗人来表现,一个是陆游,一个是文天祥。

前者通过对自己渴望成仙的羡仙意识的描写蕴含着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复仇”情节;后者把道教信仰中道德伦理的“善”全面提升到爱国抗敌的民族情操上来,把道教的“理身”和宏大的“治国”统一起来,提出了“理身”就是“治国”、“治国”等同于“理身”的宗教与爱国一体的文学创作观念。

凡此种种,构成道教文学思想在南宋时期的质的新变。

The Patriotism of Taoist Literary Thought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Key words:Taoism;literary thought;patriotism;new changesAbstract: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literary thought for Taoism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is expressed by two poets who are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s of patriotism and nationalism. The two poets, one is Lu You, the other is Wen Tianxiang. Lu’s works contain revenge plots of killing enemies to serve the country and recovering the lost homeland by his awareness and desire for becoming an immortal. Wen raises the “kindness” in moral and ethic s from the Taoist beliefs to the national sentiment of patriotism against the enemy completely. He combines the “self-reflection” in Taoism and the great thought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nd he comes up with t he the concept of literary creation that “self-reflection” is “governing the country” and “governing the country” means “self-reflection”. This is a concept of literary creation that reflects religion and patriotic as one. All of those form the new changes for literary thought of Taoism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在南宋丰富多彩的道教文学思想中,闪烁着几缕国破之感家亡之痛的爱国情怀的璀璨光芒,许多富有民族气节的爱国志士在他们的道教文学作品里高唱出抗金复国、还我河山的激昂乐章,成为一股股堂堂正正、不可侵犯的英雄气概回荡在道教文学创作的万里晴空。

“生活道教”与爱国主义

“生活道教”与爱国主义

“生活道教”与爱国主义*导读:张继禹先生在《中国道教》2000年第1期的特载《祝福你,新千年》中,提出了生活道教的主张。

认……张继禹先生在《中国道教》 2000年第1期的特载《祝福你,新千年》中,提出了生活道教的主张。

认为道教的教义思想中包含着许多生活的哲理,对当代人的生活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提倡生活道教,就是要将古老道教中的文化精华和当代人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将道教的精神、道教的智慧从各个方面贯彻到人们的生活中。

一方面给人们提供一种生存的智慧,引导人们妥善处理好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而获得圆满的人生;另一方面也使古老道教在立足于生活、利益于生活、圆融于生活的过程中,不离生活又升华生活,从而使自身得到更新和发展。

生活道教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本文拟对生活道教及其与爱国主义的关系作一简要分析,以期发掘其中的积极内容,为社会服务。

*一、道教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生活张继禹先生认为,道教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生活。

确实如此,关注生活、贴近生活始终是道教一贯的优良传统。

从道教史的发展看,早期道教便具有民众宗教结社的性质,以救灾、济贫、疗病、劝善为宗旨,道众以劳苦民众为主体。

它仿照汉代的行政制度,吸收民间巫鬼道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宗教教团制度,有较浓的宗法政治的色彩。

陆修静《道门科略》渭:天师治治置职,犹阳官郡县冶理民物。

奉道者皆编户着籍,各有所属。

葛洪《神仙传张陵传》谓:陵与弟子入蜀,往鹄鸣山,得正一盟威之道,能治病,百姓奉之为师。

弟子户至数万,即立祭酒,分领其户,有如长官,并立条制,使诸弟子随事轮出半绢器物纸笔樵薪等。

领人修复道路,不修复者,皆使疾病。

陵又欲以廉耻治人,不喜施刑罚,使有疾病者皆疏记生身以来所犯之罪,乃手书投水中,与神明共盟约,不得复犯法,当以身死为约。

早期道教组织的这种宗法政治的色彩,和一般的宗教有所不同。

它除了是一个宗教(即道教)信仰者的团体之外,更是一个聚合社会阶层的、能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和行动的组织,这个组织的结构及功能随着当时社会形式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直接具有社会管理的职能,这便超出了一般的宗教团体的功能。

关于道家的经典,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内容

关于道家的经典,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内容

关于道家的经典,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内容道教道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核心之一,在进入21世纪后,如何更好、更充分的发挥它曾经在中国传统社会扮演过的角色与功能,与现代科技、知识经济、公民社会相促进并互补发展,是道教面对现代中国的最重大的课题。

解决的办法,就是要深入挖掘道教文化中的优秀理念,使之在现代社会中阐发其稳定自然与教化社会的新精神,以“天人合一”为代表的道教生命生态伦理观正是一种传统中国“旧邦新命”的自然、人文双重环境变迁下所需要新文明伦理基点。

道教认为“道”即是万物之宗,又是万物之始,更是万象之源,使天、地、人等宇宙万物在“道”中实现了生态自然的和谐统一。

老子把“自然”与“无为之道”融为一体,认为“道法自然”,更强调人和自然是一个整体,自然是生育天地万物的本原,人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协调阴阳,顺应自然,维护自然生态,保持和谐,才符合自然规律。

道教的上述“天人合一”学说,即是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德经》说“道法自然”,《太上感应篇》有“昆虫草木,犹不可伤”之说,都是在教育人们不要破坏自然生物,要与之和谐相处。

这一系列自成体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进步与发展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并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尤其重要的是,道教能够自觉地适应时代社会的发展,这一点早在汉代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中就已阐述得很清楚了,他说:道家(教)能“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与时迁移”和我们现在讲的“与时俱进”是同一意思。

历朝历代道教都能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今天也不例外,要构建和谐社会,提倡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正是道教经典中所提到的内容。

我们今天研究道教,就是要把这种对自然和谐的观点加以弘扬,加以扩大化,使人类的思想行为与自然万物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继续大力发扬道教的“尊道贵德”思想,可以弥补当代社会生活文明健康发展之不足。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发扬道教优良传统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发扬道教优良传统

作者: 闵智亭
作者机构: 中国道教协会 副会长
出版物刊名: 中国道教
页码: 7-8页
主题词: 爱国主义教育 道教徒 共产党 社会主义道路 宗教政策 中国共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道教信仰 广东罗浮山 党的领导
摘要: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华夏民族文化形成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宗教。

道教根植于中华大地。

从历史来看,道教命运与国家盛衰有着亲缘联系,每当国运昌盛时期,道教也随之而昌盛。

每当国运衰弱时期,道教也随之而衰弱。

道教在历史上与国运盛衰的同步关系,就在于道教的民族性。

道教徒深知,道教的坚强靠山是中华祖国、是祖国民族亲情。

国家不强盛、人民不富裕,道教就不能振兴。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句成语,确切而形象地道出了道教与祖国的亲密关系。

努力践行“中国梦”做爱国爱教道教徒——中国道教协会召开座谈会学习解读“中国梦”

努力践行“中国梦”做爱国爱教道教徒——中国道教协会召开座谈会学习解读“中国梦”

作者: 王婧
作者机构: 中国道教协会
出版物刊名: 中国道教
页码: 11-12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中国道教协会 中国梦 座谈会 爱国爱教 解读 学习 道教徒 副秘书长
摘要:4月2日,中国道教协会召开座谈会,就国家主席习近平所提出的“中国梦”进行学习解读,讨论如何发挥道教自身作用,更好实现“中国梦”。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黄信阳出席会议并讲话。

秘书长王哲一主持会议。

副秘书长冯正伟、李兆彩、孟至岭及各部室主任参加会议并发言。

张继禹副会长指出,习近平主席在刚刚闭幕的2013年全国两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

习近平主席阐释的“中国梦”以其清新的理念和亲和的风格迅速为整个中国社会所认同。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也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爱国爱教 济世千秋

爱国爱教  济世千秋

作者: 陈崇欣
出版物刊名: 中国道教
页码: 10-11页
主题词: 爱国爱教 社会主义大家庭 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社会公益事业 文明建设服务 道教 宗教教育 两个基本点 宗教法规 永恒主题
摘要: 爱国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发展的巨大力量,爱教是弘扬道教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为社会公德奉献的有力保证,这是千秋大业,是鼓舞宗教、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也是宗教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

温州市道教协会在中国道协的领导下和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具体指导下,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发的宗教法规,切实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济世为民,推动了三区、六县、二市道教界作出了应有的奉献。

道教的爱国主义思想文化传统

道教的爱国主义思想文化传统

道教的爱国主义思想文化传统詹石窗吉宏忠道教崇尚黄帝精神,实际上是树立了爱国的显明标志,而其大道化生学说和性命双修理论则在哲学思想上为爱国主义的教义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爱国主义是道教的一贯精神早在产生之初,道教就提出了“助国”、“保国”主张。

如《太平经》卷四十八《三合相通诀第六十五》谓修道者当“助国得天心”;《太平经》卷九十一《拘校三古文法第百三十二》则说:“天乃与德君独厚,故为其制作,可以自安而保国者也。

”这里的“助国”、“保国”表示以某种方式来帮助国家治理,或者保护国家安全。

其前提就是爱国,因为只有具备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才能产生爱国行动。

近30年来,许多著作和文章都论及道教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

然而,作为道教思想文化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道教的爱国主义理论依然有待深入探讨,诸如道教为什么具有爱国主义传统?道教爱国主义的主要思想内容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回答和做深入研究的.在早期道教中,爱国主义不仅表现为“助国”、“保国”,而且表现为“佐国扶命”。

《老君音诵诫经》说:“老君曰:吾汉安元年,以道授陵,立为系天师之位,佐国扶命。

”其中所谓“道”即正一盟威之道,作者指出正一盟威之道是以太上老君传授给张陵为肇始的。

而“佐”即辅佐,“佐国”就是辅佐国家治理,“扶命”即扶持国家命脉的延续。

既然要辅佐国家治理与扶持国家命脉延续,其行为也就蕴含着爱国情感,没有爱国情感,不可能有“佐国扶命”的实际行动。

自汉末张陵以来,道教中类似于“助国”、“保国”、“佐国”的言辞还有很多,如《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所讲的“安国育民”;《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所讲的“兴国爱民,普济群生”;《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卷一所讲的“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国安民丰,欣乐太平”;《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卷一所讲的“佐天行化,助国救民”;《高上玉皇本行经髓》所讲的“精心恭奉,家国安宁”等等,都以特有方式表达道教对赖以生存的国土的热爱。

在这些典籍中,爱国与爱民几乎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说明道教的爱国一直具有人民性。

道教的爱国情

道教的爱国情

道教的爱国情——纪念徐信有大师诞辰110周年座谈会有感2015年6月20日,我做为全真龙门派第27代俗家弟子有幸参加了纪念师爷许信有大师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与会的佛道大德和社会各界领导对师爷许信有大师的一生对于道教的传承、发展及弘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许信有大师的生平事迹,深深的触动着我,其一生奉习道教经典,习练道教内家武功,发扬道教爱国爱教、精忠报国,即便在最动荡的年代中,大师仍旧坚守道观,带领道众秉承益善、止恶、皈真、舍妄的教理教义护国佑民、济世利人,为后人保留下了无法估算的物质文化遗产。

他一生生活简朴、公私分明、执教有方,受到了广大道众及信众的拥护和尊崇,无愧为一代高道大德、千山道教中兴之祖。

这次座谈会于我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引发了我对当代道教的深深思索。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产物,其只有适应了社会的发展才能健康地生存发展下去。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宗教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宗教适应社会发展的历史,也记录和传承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信仰。

在我国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道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支柱之一,具有十分巨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总结了千年的民族智慧精华,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识。

这一点已为越来越多的学人所注意。

经过几代学者的悉心整理、探索,道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思维、传统道德以及中国文学史、科学史上的重要贡献不断被揭示出来,特别是它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人们肯定道教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一支,在形成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方面起着其他学说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中道教经典《道德经》也已经走入各知名大学课堂,千山佛道乐更是在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东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唯一被列为国家级保护项目的寺庙音乐。

师爷留下的遗训,一曰爱党爱国,二曰弘扬正道,三曰团结互助。

首先,就是要求我们后人热爱社会主义,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理念。

宣传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三自”方针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将爱国、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作为弟子们的思想原则之首。

道法爱国知识点

道法爱国知识点

道法爱国知识点道法爱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它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国家利益的统一。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可以从道法爱国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道法爱国的知识点。

第一部分:道道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也是道法爱国的起点。

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倡顺应自然、追求内心平和与自我修养。

道法爱国中的“道”指的是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要与国家的利益保持一致。

1.协调个体与集体的关系:道法爱国要求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国家和社会的利益,通过自身的努力去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2.追求和谐与平和:道家思想中的“道”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我修养,道法爱国中的“道”要求个体保持平和的心态,以和谐的方式与他人相处,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二部分:法法是指法家思想中的法律和秩序。

在道法爱国中,法律和秩序是实现国家有序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个体权益的重要手段。

1.遵守法律法规:作为一个公民,遵守法律是每个人的义务。

道法爱国要求个体遵守法律的同时,也要关注法律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积极参与法律制定和改革。

2.建设和谐社会:法律和秩序的存在可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促进国家的发展。

道法爱国中的“法”强调个体在行动中要遵循法律规定,不进行违法犯罪的行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部分:爱国爱国是道法爱国的核心内容,它强调个体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

1.培养爱国情怀:道法爱国要求个体培养爱国情怀,通过学习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加深对国家的认同和热爱,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

2.履行社会责任:道法爱国要求个体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积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国家的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3.爱国教育:道法爱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教育引导个体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培养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第四部分:道法爱国的意义道法爱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它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教的爱国情——
纪念徐信有大师诞辰110周年座谈会有感
2015年6月20日,我做为全真龙门派第27代俗家弟子有幸参加了纪念师爷许信有大师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与会的佛道大德和社会各界领导对师爷许信有大师的一生对于道教的传承、发展及弘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许信有大师的生平事迹,深深的触动着我,其一生奉习道教经典,习练道教内家武功,发扬道教爱国爱教、精忠报国,即便在最动荡的年代中,大师仍旧坚守道观,带领道众秉承益善、止恶、皈真、舍妄的教理教义护国佑民、济世利人,为后人保留下了无法估算的物质文化遗产。

他一生生活简朴、公私分明、执教有方,受到了广大道众及信众的拥护和尊崇,无愧为一代高道大德、千山道教中兴之祖。

这次座谈会于我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引发了我对当代道教的深深思索。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产物,其只有适应了社会的发展才能健康地生存发展下去。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宗教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宗教适应社会发展的历史,也记录和传承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信仰。

在我国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道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支柱之一,具有十分巨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总结了千年的民族智慧精华,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识。

这一点已为越来越多的学人所注意。

经过几代学者的悉心整理、探索,道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思维、传统道德以及中国文学史、科学史上的重要贡献不断被揭示出来,特别是它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人们肯定道教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一支,在形成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方面起着其他学说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中道教经典《道德经》也已经走入各知名大学课堂,千山佛道乐更是在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东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唯一被列为国家级保护项目的寺庙音乐。

师爷留下的遗训,一曰爱党爱国,二曰弘扬正道,三曰团结互助。

首先,就是要求我们后人热爱社会主义,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理念。

宣传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三自”方针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将爱国、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作为弟子们的思想原则之首。

其次,坚持以德为重,重视弟子道德素质的培养,弘扬正道。

当下市场经济的冲击影响了平静的宗教生活,少数宗教界人士存在着政治意识淡化、信仰不纯的现象。

师爷要求我们必须在宗教工作的实践中,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地探索、秉承修道人的真谛,以祖师训
严格要求自己,静心修行,严于律已,维护道教一方净土,从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更好地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再次,同修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信任,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在信息社会高度发展进步的今天,道教也要打破闭门修行的做法,打开国教大门,打破门派界限,将国教发扬光大。

在师爷的遗训中,最首当其冲的就是爱国,师父也曾多次教导我说,道教是中国国教,作为弟子第一条就要爱国。

多少人以为道士出家,只是为了避世,是为了有口饭吃。

然而,世人可还记得在中国革命史上多少道士们用生命谱写的篇章。

抗日战争时期,无数道士脱下道袍参加红军,武当山紫霄宫在徐道长的领导下与贺龙元帅合作,为红军提供饮食所需,救治伤员,还组织道众积极参与对敌战斗。

后因保护红军物资惨遭杀害。

茅山“三宫五观”的道士,也积极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之中。

山深林密的“三宫五观”也常常是新四军活动的地方。

茅山乾元观,还一度曾是新四军司令部的所在地。

陈毅元帅来茅山后,也常与地方名流会晤于乾元观,向社会各界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在日寇的“三光”政策下,茅山上到七十高龄的道长,下到十二三岁的道童,纷纷惨遭枪杀。

杭州玉皇山福星观香火旺盛,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这里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收容了7000余名难民。

时任监院李理山继承道教的优良传统,弘扬道教济世救人、匡扶正义、无私奉献、尽瘁事国的精神,有规模、有组织地进行抗日活动,在当时的影响力很大,被各界人士所称赞,成为江南道教全真派的领袖。

河北大同观、龙泉观的道士拥护反满抗日,庙宇充作抗日人员活动场所。

日军侵占本境后,将道观烧毁,大量道士被其杀害。

县城内西大街、西董铺均建有吕祖社,为道教支派,冬季多施舍粥饭,救济贫民。

日军侵入栾城,许多百姓入社避难,幸免于祸。

无量观也在师爷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抗日,配合红军运送物资,保护伤员。

在这场全民族的英勇抗战中,道长们面对日寇入侵,没有退缩,没有犹豫,纷纷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抗日战争中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不可战胜的民族气节和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谱写了一首首荡气回肠、流传千古的赞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