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考点、实用)
《咏怀古迹》(其三)
▪
“
“
沉
落
鱼
雁
”
”
——
——
西
王
施
昭
君
▪
▪
“ 闭 月 ”
“ 羞 花 ”
——
——
貂 婵
杨 玉
环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 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 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 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 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 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 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 。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 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 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 代称。
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赴” 在此作者用拟人的手法
把连绵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 活了,诗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 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 人物形象,为下文展现出昭君的 胸襟做铺垫。
三探:
为何前人评价 此诗时说杜甫是 “悲昭君以自悲 也”?
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昭君 绝代佳人, 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 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 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诗人 才华横溢, 入朝
见妒 不分忠佞, 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 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总结主旨
借咏王昭君的事迹,对 王昭君寄予深厚的同情, 抒发了诗人自己漂泊异地 ,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 展的怨恨。
作业:
1.背诵并默写整首诗歌。
教学课时:
1课时Biblioteka 初读:整体感知,读懂内容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其三千古名句
咏怀古迹其三千古名句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山峦和山谷通向荆门,还有一个村庄是明朝王妃生长的地方。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一幅画,认识春风,穿上天空,回归月夜的灵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名句赏析: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山水归荆门”,这是一幅多么壮丽的画啊!山峦起伏,绵延不绝;水流穿过成千上万的山谷和溪流,直奔荆门山。
“去”是一个普通的词,但在这里,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望无际的山峦和山谷,既有飞翔的姿势,也有变换的姿势。
清朝人吴占泰认为,诗人要用巍峨的山川之气来衬托和升华昭君的“秀美”,写出惊天动地的诗篇。
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从咏江山的奇观中引出了咏美之美。
这是其中之一。
第二,在介绍昭君之前,作者特意用了这样一句意蕴深厚的话作为缓冲,这也表明在作者心目中,在这里长大的昭君不仅是一个眼睛明亮、牙齿明亮、头发美丽、肌肉冰冷的弱小女子,而且是一个性格坚强如山的优秀女子。
因此,这幅画的背景色不是阴柔美丽,而是阳刚雄伟,更加和谐。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2.如果花花公子不饿死,许多儒家皇冠就会失去他的身体。
“献给魏作成方丈的22首诗”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4.新鲜的余开复、军医宝参军。
《追忆春天的李白》5、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兵车行》6.弓要结实,剑要长。
先射马后射人,先抓王后抓贼。
《来自边疆的九首歌》7、朱门九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8.感受时,花儿会洒下眼泪,恨对方的心。
春天的希望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10.是江南的美景在落花季节再次与你相遇。
“李贵在江南的每一年”11、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12.胡安与穿过休闲窗帘的蝴蝶和在急流下飞翔的轻鸥玩耍。
“在一艘冷藏小艇上”1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高》14.一望无际的倒下的树木沙沙作响,一望无际的长江滚滚而来。
咏怀古迹_其三_
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一个 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 闭 月 ” 貂 婵 ——
“ 羞 花 ” 杨 玉 环 ——
“ 沉 鱼 ” 西 施 ——
“ 落 雁 ” 王 昭 君 ——
汉 留历 缠 素 大苍 唯命 惹 就 前玉 古 书 了史 绕 手 漠天 昭, 人 史 三环 有 。 青风 了 拨 孤神 君玉 怜 册 人, 四 冢尘 古 弦 烟明 ,肌 惜 上 倾昭 大 向。 今 几 一, 抛枉 , 的 了君 美 黄 , 下 侧下 却然 亦 艳 天 人 昏 如 , ,不 了生 是 名 下 , 花 一 黄负 一了 佳 。 , 博 容 曲 沙百 生白 人 是 始 西 了 颜 琵 漫姓 ,骨 绝 红 得 施 青 沉 琶 天黎 上。 代 颜 鲜 , 名 淀 幽 飞民 不 却 似 血 貂 照 了 丝 扬。 负 薄 水 染 蝉 , ,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去”对“独留”,“一”与“独” 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 寂,写得入骨三分。可见,昭君是多么孤 独!“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 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对 “向”, “连”字写出塞万里之景,“向” 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 “朔漠”对 “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 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指 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 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
在这首诗当中,你读 出了昭君怎样的心事?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诗眼:“怨恨”: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的幽怨。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及汉元帝的
昏庸糊涂的怨恨。
如何理解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年 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 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 这两句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对她 的赞扬,又有对她的同情。读到这里,我 们的耳边好像又响起了那深沉、幽怨的琵 琶声!
《咏怀古迹其三》(经典实用)
诗歌开篇不写王昭君,却描绘了 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
• 写景是为引出歌咏对象,地灵 人杰,好山好水好姑娘,衬托 昭君美好形象。
• 咏江山之壮丽、奇绝引出咏佳 人之奇美。
一、品读意象
1、这首诗颔联写了哪些典型意象? 2、这些意象有何特点? 3、写这些意象有何作用?
意象:紫台、朔漠、青冢、黄昏
意象特点:萧瑟、荒凉、凄清
昭君的确很不幸,但她的不幸究竟是怎样造成的? 那么美的昭君,元帝怎舍得让她远嫁匈奴?
颈联上句“画图省识春风面”对此做了交待。 这句诗用了一个典故。
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 样两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 毛延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 意是:毛延寿这个小人之所以奸计得逞, 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自 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 宫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选之 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可见,昭 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西施、 貂蝉、 王昭君 、 杨贵妃
(沉鱼) (闭月 ) ( 落雁 )
•
( 羞花)
《咏怀古迹》简介 : 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这五首诗是诗人
游江陵、夔州一带,访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 蜀先主庙、武侯祠,因古迹怀古人并自我伤感而作, 一气贯成,为一组诗。第一首写庾信。诗人一直是赞 美庾信的,诗中由庾的遭遇联系起自己的境况。第二 首写屈原弟子宋玉,既表明诗人崇拜他的词章,又深 感同样的悲凉寂寞,感慨中对国运的兴衰怀有讽喻。 第三首写王昭君,全诗从“怨”字落墨,并使发出无 穷怨恨之声的琵琶作为昭君的化身,别具一格。第四 首通过老百姓对刘备驾崩地的四时祭祀之勤,表达了 对刘备和孔明君臣的崇敬,同时对诗人的飘泊生活不 胜感慨,将荒凉的景象写得分外有情。第五首是对诸 葛亮更高的评价,艺术感染力极强。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 ” 在此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 连绵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化 静为动,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
赴
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 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 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 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清人吴瞻泰认为:诗人就是要借 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 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 天动地。可见,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 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这是其一 。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 了这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做铺垫, 也说明了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长在这 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 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 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课堂小结: 学会鉴赏咏史诗
怀古(含咏史)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 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 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 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 作。
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 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 接点。
课堂小结: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 (弄清史实)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体悟感情) ●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
你能按照刚刚所讲的鉴赏咏史诗歌的方 法来谈谈你对《蜀相》这首诗的理解吗?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怀古迹(其三)(实用版)
“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提示:可惜;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 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背诵全诗
再见!
注音
万壑(hè) 赴(fù)荆门 明妃(fēi) 朔(shuò)漠 青冢(zhǒng)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感知大意
首联:引出歌咏对象昭君。 颔联: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颈联:由咏史转向了抒情与议论, 揭示了昭君悲剧的根源. 尾联:点明昭君的怨恨.
结合下面诗句概括出王昭君的形象。
画图省识春风面 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夜月魂 分明怨恨曲中论
王昭君的形象特点
画图省识春风面——美丽 独留青冢向黄昏——孤独 环珮空归夜月魂——思乡 分明怨恨曲中论——怨恨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西京杂记》: “元帝后宫既多,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 。宫人皆赂画工;昭君自恃其貌,独不肯与。画工 乃丑图之,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帝按 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帝悔之 ,而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 毛延寿弃市。”(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 )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恨
寄寓了对王昭君的深厚同情,也 暗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 展的怅惘不平之情。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 以自悲也”
怀古咏史诗:
咏史诗是以吟咏和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 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 发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歌。 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描写对 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 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
《咏怀古迹(其三)》
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造成的,她对元帝持 何态度?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昭君怨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 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 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诗人在此时深深怀念昭君不是偶然的,他的遭遇跟 昭君太相似了: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见妒;昭君 “一去紫台连朔漠”,他“飘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 迹•其一》);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 念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其二》)。更 何况这一年他已有55岁了,“美人迟暮”之感与日俱增, 但他不敢怨君,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 引出歌咏对象,地灵人杰,好山好水 好姑娘,衬托昭君美好形象。
诗中哪些诗句体现了昭君的不幸遭 遇?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月夜魂。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 月魂空归,思念故乡
心情:幽怨
画图省识春风面
——对画师无耻行为的怨恨
诗歌中运用历史事实的写法 ,属于什么手法? ——用典
拓展延伸:
• 《过华清宫》 •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用 典),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 ,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 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淫侈。
• 《赤壁》 • 杜牧 •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 寿那般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 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 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你皇上一人 受用,你连亲自挑选的力气都不肯费,也未 免太过分了。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 昏庸糊涂造成的。
咏怀古迹(其三)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悲 剧 凄 凉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作胡语:王昭君在匈奴曾作“怨思之 歌”,感叹在汉宫受到的冷遇。 曲中论:曲中的怨诉。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 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总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 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 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 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 “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 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主旨: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 君相似,借史抒情——作者在咏叹昭 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 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表达 了自己深沉的怨恨。但他不敢明说, 所以此诗借昭君遗恨绝域,来抒写自 己的悲愤,寄托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 曲折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复不得施 展的怅惘。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 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 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 题“咏怀”二字不符?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 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 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 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 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昭君 诗人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 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 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 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 “悲昭君以自悲也”
《咏怀古迹·其三》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咏怀古迹·其三》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咏怀古迹·其三》原文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其三》原文翻译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咏怀古迹·其三》作品赏析 首联即点出昭君故乡。
诗人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相伴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的雄奇壮丽的图景,进而想象距夔门数百里外的荆门府王昭君生长的小村子。
诗歌起句非凡、气象雄伟。
着一“赴”字,便令“千山万壑”如骏马奔驰,会聚荆门,大有惊天动地之势。
这样雄壮的景象,本该用在英雄人物的出生之地,而诗人却把笔落在了小小的昭君村。
可见,诗人是在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做背景,烘托这位远嫁异域的女子,赞美她的英雄气魄,表示对她的无限怜惜和钦敬。
颔联概括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诗人仿佛看到远嫁匈奴而离汉宫的场面,看到了朔漠荒凉寂寞的生活。
在那远方,留下的只是一方青冢,面对着黄昏时空旷的原野给人以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感慨。
这一联,诗人巧用对比,“一去”,生不。
咏怀古迹其三(实用 )
在? 4、中间两联,对仗工整,主要运用了什么 表现手法,概括了王昭君的悲剧。 5、王昭君的悲剧究竟是谁造成的? 6、《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 面只写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 这不是与标题“咏怀”不符?
诗 歌 鉴 赏
诗眼
王昭君“怨”什么?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 向黄昏。” “环佩空归月夜魂。”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 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 “画图省识春风面”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
昭君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诗人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诗 歌 小 结
群山万壑赴荆门, 引出歌咏对象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概述悲剧一生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揭示悲剧根源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点明昭君之怨 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 其三
杜甫
释 题
《咏怀古迹》简介 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2、时间: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 元年的秋天。 3、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 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4、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一生漂 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诗 歌 朗 诵
学 习 提 纲
1、找出诗眼。 2、王昭君“怨”什么? 3、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目的何
• (1)第一个画面写秦始皇墓气势宏大 却无人凭吊,表现对秦始皇的嘲讽、 鄙视之情;第二个画面写汉文帝陵 普普通通而路人纷纷跪拜,表现对 汉文帝与民休养生息、清俭自律的 敬仰。
• (2)全诗主要通过对比手法,用秦始皇 的“势人浮云亦是崩”与汉文帝的 “路人唯拜汉文陵”两种情景的对比 来抒发情感。这样写的好处是通过对 比,使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更加鲜明 地表达出来,使全诗更有表现力和感 染力 。
杜甫诗词《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译文赏析《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唐代: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夜月一作:月夜环佩一作:环珮)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地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皇宫离开去到那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赏析】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
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
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
”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
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
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
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这首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
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
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
这是一个有趣的对照。
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而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
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
”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
咏怀古迹(其三)
• 一种情况是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 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 另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 并不置身其中。
咏史(怀古)诗鉴赏方法
•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时怎样的。(清楚 史实) • 2、描写这段史实的原因,诗人在诗中的态 度。(体会情感) 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 时世或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课外作业:以相同的方法鉴赏同为咏史诗的 《马嵬(其二)》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唐皇不分忠佞
咏明妃,为千古负才不偶 者十分痛惜—金圣叹 昭有国色,而入宫见妒;公亦 国士,而入朝见嫉正相似也, 悲昭以自悲也—王嗣奭
了解题材为咏史(怀古)的相关内容。
•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 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 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法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 实的原因或者当时触发感慨的媒介。 • 诗人咏史怀古,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
本课积累
• 词语积累:壑、紫台、朔、青冢 • 文化常识积累:避讳 (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 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 • 典故积累:按图召幸(汉元帝、毛延 寿、王昭君)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 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 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 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三翻译及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翻译及赏析《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
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长江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
唐代: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地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皇宫离开去到那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
”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
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
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
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此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
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
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
这可说是一个有趣的对照。
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
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
”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
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则又是另一种看法。
他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
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
”意思是说,杜甫正是为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
咏怀古迹(其三)
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
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 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一旦离 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 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 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 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 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 恨之情。
注:据《史记》载,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 后,困于会稽,派大夫文种贿赂吴国太宰伯嚭, 送宝器,美女(西施在其中)到吴国求和,从 此越王勾践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其后终于 灭掉了吴国。
1、两首诗都针对“红颜祸水”这一 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反案,但立 意有深浅之别。请作简要分析。 崔道融的诗同情西施,为西施 个人鸣不平,立意较浅。 罗隐的诗写出了“家国兴亡自 有时”的自然规律,立意较深。
这首 诗给我们 塑造了一 个什么样 的人物形 象?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昭君怨恨 什么?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月夜魂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 归,思念故乡的幽怨。
画图省识春风面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
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 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 两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 延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 是:毛延寿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 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 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 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选之劳都不 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可见,昭君的悲 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咏怀古迹(其三)》
杜 甫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
密的七言律诗,共五首,每 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 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 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 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唐诗三百首之《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唐诗之《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咏怀古迹·其三》即《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咏怀古迹五首》的第三首。
此诗吟咏王昭君,并对王昭君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在写作手法上,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解1、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州相近。
2、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古迹之意。
3、一去句: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
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
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
紫台稍远,关山无极。
”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4、画图句:意谓元帝对着画图岂能看清她的美丽容颜。
5、环佩句:意谓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归,只有她的'魂能月夜归来,故曰“空归”。
应上“向黄昏”。
环佩:妇女装饰品,指昭君。
6、千载两句:琵琶本西域胡人乐器,相传汉武帝以公主(实为江都王女)嫁西域乌孙,公主悲伤,胡人乃于马上弹琵琶以娱之。
因昭君事与乌孙公主远嫁有类似处,故推想如此。
又《琴操》也记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后人名为《昭君怨》。
作胡语:琵琶中的胡音。
曲中论:曲中的怨诉。
译文千山万壑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赏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
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知识讲解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题解《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是杜甫在夔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陆续写成。
此为第三首,是杜甫离开夔州东下、途经荆州府归州(今湖北秭归)东北四十里的昭君村时所作。
有人认为,“咏怀”、“古迹”本是两题,后人误合为一,如果并读,则不成话;有人则认为,借古迹以咏怀,咏古即咏怀,一题而兼有二义。
从诗的内容主旨说,这两种看法都有道理,但就语义而言,将“咏怀古迹”解释为“歌咏怀抱、古迹”,“咏”字下有两个宾语,一为“怀”,一为“古迹”,读起来很别扭。
而将“咏怀古迹”直接解释为借古迹以咏怀”,用以解释诗的内容主旨是确切的,但用以解释题目含义,则不免牵强。
实际上,“咏怀古迹”就是“怀古”,“咏怀”二字都是动词,意为歌咏怀念,题目之义就是歌咏和怀念古迹。
句解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三峡之中,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相依相连,一齐奔向荆门。
就在那一带,还保留着生长明妃的山村。
首联点出昭君村所在位置和环境。
“荆门”,指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荆门以西多山岭。
今湖北秭归有昭君村,在与巫峡相连的荆门山里,传说是昭君出生的地方。
“明妃”,即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湖北秭归人,汉元帝时宫女。
竟宁元年(公元前33),昭君被遣,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后死于匈奴。
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也称明妃。
交待地点,本来是很平常的起头,却写得极有气势。
一个“赴”字突现了三峡和荆门那种山连岭接、雄奇生动的走向和动势,所以《唐宋诗醇》评为“破空而来,势如天骥下坂,明珠走盘”。
读者的视线一下子被吸引到荆门这个点上,进而定格在昭君村。
昭君虽为女流,但她身行万里,心与故国同在,芳名万古长传。
其人其事,有一种悲壮的色彩,仿佛正如她生长的地方那样,气象不凡。
《咏怀古迹》(其三)高考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咏怀古迹》(其三)高考理解性默写
16.《咏怀古迹》(其三)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17.《咏怀古迹》(其三)中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5.《咏怀古迹》运用悲戚的想象,表现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以及人生悲剧根源的句子
是,。
6.《咏怀古迹》中运用拟人,借山水形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诗句是,。
7.《咏怀古迹》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诗人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
是,。
8.《咏怀古迹》中凝练地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
是,。
(二)《咏怀古迹(其三)》
1.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2.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3.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4.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其三)》最新完美实用课件!资料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 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 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 咏怀”二字不符? 诗人的遭遇跟昭君十分相似: 1、都不受赏识,怀才不遇。 2、都滞留异乡,有家难回。 3、命运悲剧的根源,都是皇帝的昏庸。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 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 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 自悲也”。
• 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 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省 识,是略识之意。说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 际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 塞外的悲剧。下句是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 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 父母之邦。
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王安石认为:“意态由来画不成, 当时枉杀毛延寿”。 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 :毛延寿那般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 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没 有识人之明造成的吗? 昭君的悲剧根本上是由元帝的昏庸 糊涂造成的。
• “春风面”、“月夜魂”,将生前 的青春美貌和死后的月下幽魂 比照着写。一状姿容秀美,一 写冷月孤魂。同一个昭君,今 昔对比,明暗相伴,有声有色 ,情景交融。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 尾联——正面写昭君的怨恨,点 明全诗主旨。 • 昭君虽死,其怨难平,千年以 来,胡地琵琶曲中倾诉的分明是 她的满腔怨恨。“怨恨”,就是怨 自己命运不能自主,任人摆布, 有家难回,客死异乡。 • “千载”,则点出乐曲流传时间之 长,以见昭君怨恨之深。
题解及背景介绍
《咏怀古迹》是一个系列,它一共 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 、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是一 组七律诗组,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这 一年,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国家 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吟 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的同时,诗人也 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昭君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诗人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 “悲昭君以自悲也”
寄寓昭君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思念故土、 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怨 恨,那写的是什么?
“群山万壑赴荆门”
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有合作 ——明人胡震亨《杜诗通》 从地灵说入,多少郑重——杨伦《杜诗镜铨》 你同意哪一个人的观点,为什么?
昭君昭君虽是一女子,但身行万里, 冢留千秋,心与祖国同在,名随诗乐长存。
赴 “群山万壑赴荆门”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 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 的“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 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 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边境民族团结友好使者的形象、女 中豪杰
一回望月一回悲,望月月移人不移。 何时得见汉朝使,为妾传书斩画师。 —— 崔国辅《王昭君》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 ——白居易《王昭君》
心怀怨恨、心念旧主的小女子形象
杜甫《咏怀古迹》中昭君是一个充满怨恨的小女 子形象,杜甫为什么要赋予昭君这样的艺术特点 呢? 写作背景: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琯 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自己一片赤诚,尽 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 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咏怀古 迹》,显然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 慨自己的不幸,以昭君自比,悲叹自己仕途的 不得志。
小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一 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 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 “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 感情推向高潮。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 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 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慨。
感情的词语)
昭君怨恨什么?
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昭君怨恨什么?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月夜魂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 的幽怨。
画图省识春风面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 及汉元帝的昏庸糊 涂的怨恨。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昭君墓碑文 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 千秋青冢在,犹是汉宫春。 ——(明)莫止《昭君曲》
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 后来诸家.总不能及 ———清人李子德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欧阳修 《再和明妃曲》
“ 沉 鱼 ” 西 施 ——
“ 落 雁 ” 王 昭 君
——Βιβλιοθήκη “ 闭 月 ” 貂 蝉 ——
“ 羞 花 ” 杨 玉 环 ——
• 《咏怀古迹》是 一组结构严密的 七言律诗,共五 首,每首各咏一 古迹,依次是庾 信故居、宋玉故 居、昭君村、先 主庙、武侯庙, 都是借古迹抒发 诗人的身世之感。
答题步骤:
• 第一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 法(释含义、明手法) • 第二步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 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 • 第三步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 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 境/表感情/谈作用)
• “一去”对“独留”:生前寥落、死后孤寂 • “紫台”对“青冢”:富丽繁华;荒凉冷落 • “朔漠”对“黄昏”:和北方无边的大漠连在一 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空旷凄清! • “黄昏”又可以做空间解释: • “黄”——漫漫黄沙;“昏”——一旦黄沙扬起, 大漠昏暗在昏天暗地中,“独留”的“青冢”更 显凄凉、孤寂,让人同情。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hè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shuò zhǒng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xǐng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在这首诗中, 你读出了昭君 怎样的心事? (找出其中点明
仔细揣摩,本诗中你认为还有哪些 字用得好?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独
“独”实写青冢,虚写昭君远离故 土的境遇,更写出了昭君远离故土后 心灵的孤独之情。
“环珮空归月夜魂” 空
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葬于塞 外,不能归汉,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 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 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 的故乡,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 强烈啊!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 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