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二章细菌概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
1
第一章
微生物概述
.
2
一、微生物的概念及种类
• 1.什么是微生物?
• 微生物是一群存在于自然界中肉眼不能直 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 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观 察到的微小生物。
• 2.微生物有什么特点?
•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分布广 泛、种类繁多、容易变异等特点
菌 微需氧菌
.
34
细菌的方式与速度
• 细菌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 大多数20-30分钟繁殖一代 • 一般细菌培养8-18小时生长最旺盛,大小、
形态、生理特性等都比较典型
.
35
细菌的人工培养
• 1.培养基 用人工方法配制的适合于细菌 生长繁殖的营养物质,成为培养基。
• 分类: 液理化性状:液体、半固体、固体培养基
在细菌间传递
.
24
细胞质中其他重要结构
• 3.胞质颗粒:多数为细菌营养贮存物质 如:白喉棒状杆菌中的异染颗粒
.
25
核质
• 细菌是原核细胞,无核膜和核仁,故称核 质或拟核。
• 核质由一条双链环状DNA分子反复盘绕卷曲 而成,与细胞质界限不明显,多位于菌体 中央。
• 为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
26
细菌的特殊结构
通常采用化学方法消毒,用于消毒的化 学药品称为消毒剂。
一般消毒剂在常用的浓度下,只对细菌 的繁殖体有效,若要杀死芽孢则需要提高 消毒剂浓度并延长作用时间。
.
55
• 2.灭菌:指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 灭菌比消毒要求高,杀灭包括芽孢在内的全 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通常用物 理方法灭菌。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基本概念理解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在医学和公共卫生的重要性1.2 病原生物的定义和特点定义病原生物描述病原生物的基本特点1.3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免疫学解释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相互关系阐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章:细菌2.1 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描述细菌的基本结构解释细菌的特点和分类2.2 细菌的感染机制解释细菌如何进入宿主体内阐述细菌的感染过程和机制2.3 细菌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介绍细菌的免疫学检测方法解释细菌抗体的检测和鉴定方法2.4 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探讨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第三章:病毒3.1 病毒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描述病毒的基本结构解释病毒的特点和分类3.2 病毒的感染机制解释病毒如何进入宿主体内阐述病毒的感染过程和机制3.3 病毒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介绍病毒的免疫学检测方法解释病毒抗体的检测和鉴定方法3.4 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探讨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第四章:真菌4.1 真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描述真菌的基本结构解释真菌的特点和分类4.2 真菌的感染机制解释真菌如何进入宿主体内阐述真菌的感染过程和机制4.3 真菌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介绍真菌的免疫学检测方法解释真菌抗体的检测和鉴定方法4.4 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探讨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第五章:寄生虫5.1 寄生虫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描述寄生虫的基本结构解释寄生虫的特点和分类5.2 寄生虫的感染机制解释寄生虫如何进入宿主体内阐述寄生虫的感染过程和机制5.3 寄生虫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介绍寄生虫的免疫学检测方法解释寄生虫抗体的检测和鉴定方法5.4 寄生虫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探讨寄生虫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第六章:抗原和抗体6.1 抗原的定义和分类解释抗原的概念描述抗原的分类和特点6.2 抗原的识别和呈递阐述抗原如何被免疫系统识别和呈递6.3 抗体的结构和功能描述抗体的结构解释抗体的功能和分类6.4 抗原-抗体反应阐述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和特点第七章:免疫应答7.1 先天免疫应答介绍先天免疫应答的机制和特点7.2 适应性免疫应答解释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机制和类型7.3 细胞免疫应答阐述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和作用7.4 体液免疫应答描述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和作用第八章:免疫失调8.1 自身免疫病解释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和典型例子8.2 过敏反应描述过敏反应的机制和特点8.3 免疫缺陷病阐述免疫缺陷病的类型和原因8.4 免疫调节和治疗介绍免疫调节的机制和治疗方法第九章:疫苗和免疫接种9.1 疫苗的基本概念和类型解释疫苗的概念和分类9.2 疫苗的制作和应用描述疫苗的制作过程和免疫接种方法9.3 疫苗的免疫效果和评价阐述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和影响因素9.4 疫苗的不良反应和处理介绍疫苗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第十章: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实际应用10.1 病原生物检测和诊断解释病原生物检测的方法和诊断技术10.2 病原生物控制和预防阐述病原生物控制和预防的策略和措施10.3 免疫学治疗和免疫干预描述免疫学治疗的方法和免疫干预的应用10.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研究前景探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研究发展方向和前景《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第十一章:感染性疾病概述11.1 感染性疾病的定义和特点解释感染性疾病的概念描述感染性疾病的基本特点11.2 感染过程和感染类型阐述感染过程的阶段和特点解释不同类型的感染性疾病11.3 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介绍感染性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解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方法11.4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探讨感染性疾病的预防策略描述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第十二章:常见病原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12.1 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介绍常见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解释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12.2 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介绍常见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解释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12.3 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介绍常见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解释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12.4 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介绍常见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解释寄生虫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第十三章:免疫接种和免疫预防13.1 疫苗的基本概念和类型解释疫苗的概念和分类13.2 疫苗的制作和应用描述疫苗的制作过程和免疫接种方法13.3 疫苗的免疫效果和评价阐述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和影响因素13.4 疫苗的不良反应和处理介绍疫苗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第十四章:免疫学技术在临床应用14.1 病原生物检测和诊断解释病原生物检测的方法和诊断技术14.2 免疫学治疗和免疫干预描述免疫学治疗的方法和免疫干预的应用14.3 免疫学技术的临床应用实例介绍免疫学技术在临床治疗和诊断中的应用实例14.4 免疫学技术的未来发展探讨免疫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第十五章:全球公共卫生与病原生物控制15.1 病原生物对全球公共卫生的影响阐述病原生物对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性15.2 病原生物控制和预防策略解释病原生物控制和预防的策略和措施15.3 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探讨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15.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描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第十六章:实验技能与案例分析16.1 实验室技能介绍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室的基本技能16.2 实验数据分析解释实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16.3 案例分析提供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相关的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病原生物的基本结构、特点和分类;免疫学的基本概念、抗原和抗体的定义和分类;免疫应答的机制和类型;疫苗和免疫接种的应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免疫学技术在临床应用;全球公共卫生与病原生物控制等。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二章细菌概述练习题下复习课程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二章细菌概述练习题下病院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考纲要求:一、理解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概念二、理解常用物理灭菌方法及应用范围三、掌握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四、掌握细菌的感染途径及感染范围习题链接:一、名词解释1.消毒2.灭菌3.感染4.医院感染5.毒血症6.菌血症二、填空题1.细菌毒力由和构成。
2.荚膜本身没有毒性作用,但具有和的作用。
3.细菌的侵袭性物质包括和。
4.细菌的致病因素除了毒力外,还与和有关。
5.感染的来源(传染源)包括和。
6.传染病流行与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
7.显性感染根椐病情缓急不同,可分为和。
8.正常菌群转变为条件致病菌的特定条件有、、。
10.煮沸法消毒时加入碳酸氢钠是为了和。
11.紫外线杀菌的机理是。
12.用途最广,效果最好的化学消毒剂是。
三、单选题1.最常用最有效的消毒灭菌方法是()A.煮沸法B.间歇灭菌法C.高压蒸汽灭菌法D.巴氏消毒法2.人体中没有正常菌群存在的部位是()A.皮肤B.口腔C.结肠D.血液3.紫外线杀菌最有效的波长是()A.200~300nmB.265~266nmC.270~280nmD.250~260nm4.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不适用的是()A.手术衣B.牛奶C.纱布D.手术器械5.热力杀菌的原理是()A.氧化作用B.蛋白质变性凝固C.电解质浓缩D.细菌溶解6.高压蒸汽灭菌法最常用的方法是()A.620C,30minB.1000C,5minC.121.30C,15~20minD.1000C,1~2h7.用于皮肤消毒的乙醇浓度是()A.60~70%B.70~80%C.70~75%D.90~95%8.能治疗和紧急预防由外毒素引起的疾病的是()A.外毒素B.内毒素 C。
类毒素D.侵袭性酶 E.抗毒素9.毒性强,具有选择性毒害作用的是()A.荚膜B.菌毛C.鞭毛D.内毒素E.外毒素10.内毒素的毒性成分是()A.特异性多糖B.脂多糖C.脂质 AD.脂蛋白E.核心多糖11.能被甲醛脱毒成类毒素的物质是()A.外毒素B.内毒素C.透明质酸酶D.血浆凝固酶E.溶纤维蛋白酶12.病原菌致病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A.基本结构B.特殊结构C.毒力D.侵入门户E.侵入数量13.关于细菌外毒素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成分是脂多糖B.免疫原性弱C.毒性弱D.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作用14.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物质是()A.荚膜B.菌毛C.鞭毛D.芽孢E.侵袭素15.与内毒素作用无关的是()A.发热反应B.白细胞反应C.肌肉松驰性麻痹D.DICE.休克16.能产生细胞毒素的细菌是()A.白喉棒状杆菌B.破伤风梭菌C.霍乱弧菌D.产气荚膜梭菌E.肉毒梭菌17.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是()A.抗毒素B.类毒素C.内毒素D.外毒素E.抗生素18.能引起内毒素休克的细菌成分是()A.菌体抗原B.鞭毛抗原C.脂蛋白D.脂多糖 ,E.肽聚糖19.具有毒性作用,只有在菌体裂解后才能释放的物质是()A.外毒素B.内毒素C.类毒素D.细菌素E.抗毒素20.隐性感染者携带某些病原体,但不出现临床症状,称为()A.健康携带者B.恢复期携带者C.病人D.易感者E.不感染21.属于内源性传染的是()A.病人传染B.带菌者传染C.空气传染D.带菌的动物传染E.潜伏感染四、简答题1.简述常用的热力灭菌法2.简述全身感染的临床类型3.简述细菌感染的途径综合分析题毒素是细菌在代谢过程中合成的对机体有毒害作用的物质,包括内毒素和外毒素。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全文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9
• 三、机体的反应性
• 受基因控制,与年龄和健康状态也 有关。
• 四、其它
• 抗原进入体内的途径、剂量及是否 应用佐剂等有关。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0
第三节 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 一、抗原的特异性 • 既表现在免疫原性上也表现在抗原性上。 • 表现在免疫原性上:指某一抗原只能诱
• 交叉反应:由共同抗原决定基刺激机体 产生的抗体分别与两种抗原(共同抗原) 发生反应。
• 图2-1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4
图2-1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5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6
第四节 抗原的分类
• 一、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 1、异种抗原 • 2、同种异型抗原 • 3、自身抗原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0
6、机体对异物的移植排斥反应功 能称为:
• A、免疫监视 • B、免疫自稳 • C、免疫防御 • D、免疫识别 • E、免疫耐受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1
7、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死 亡细胞的能力称为:
• A、免疫监视 • B、免疫自稳 • C、免疫防御 • D、免疫识别 • E、免疫耐受
• B、肺炎支原体与肺组织 • C、父母的HLA与子女的HLA • D、化脓性链球菌M抗原与肾小球基底膜
及心肌 • E、外毒素与类毒素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中职)02 细菌概述通用课件
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菌繁殖速率很快, 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数代。
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
细菌通过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分 裂时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细菌的新陈代谢
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
根据细菌对能量的利用方式,可以分为化能自养型和化能异养型。
细菌的新陈代谢产物
细菌通过新陈代谢产生多种代谢产物,如水、二氧化碳、色素、抗 生素等。
03 总结词
球菌的大小通常在0.5-1微米之 间,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
04 详细描述
球菌的繁殖方式是通过分裂繁殖, 分裂后形成新的球菌。此外,球 菌的表面结构、抗原构造、抵抗 力等特点因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
杆菌
总结词
杆菌是另一类常见的细菌,其形态呈杆状或圆柱状。
详细描述
杆菌的大小通常在0.5-1微米之间,长度则可从数微米至数毫米不等。根据革兰氏染色法的结果,杆菌可以分为 革兰氏阳性杆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两类。常见的革兰氏阳性杆菌有炭疽芽孢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革兰氏阴性 杆菌有伤寒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等。
遵循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细菌种类和药 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控制用药剂量
按照抗菌药物的推荐剂量使用,避免 过量或不足。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注意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 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监测不良反应
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密切观察不 良反应的发生,及时处理。
05
常病原性菌
化脓性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常见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如疖、 痈、蜂窝织炎等,也可引起全身 感染如肺炎、脓胸、心内膜炎等。
表皮葡萄球菌
常寄生于皮肤表面,可引起皮肤和 软组织感染,也可引起败血症等全 身感染。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ppt课件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 1.土壤中的细菌 土壤是细菌良好的生活场 所
• 2.水中的细菌 水是细菌生存的天然环境, 不同的水源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 3.空气中的细菌
50
(二)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 1.正常菌群 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想 通的腔道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细菌, 这些细菌通常对人体无害,故称为正常菌 群。
39
• 2.毒素和侵袭性酶 • 毒素是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合成的对机体
有毒性的物质,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 • 侵袭性酶是某些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
的具有损伤机体组织、促使细菌侵袭和扩 散的致病性物质。
40
• 3.维生素 某些细菌能合成维生素 如 大肠埃希菌能合成维生素B和维生素K 4.抗生素 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
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异 • 遗传使细菌的种属性状保持稳定;变异可
使细菌产生变种和新种,有利于物种的发 展和变化
46
(一)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 1.形态结构的变异 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受外 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形态与结构可发生 改变。
• 2.毒力变异 毒力的增强和减弱 • 3.耐药性变异 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由敏感
一类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和肿瘤细胞 的物质称为抗生素。
41
• 5.细菌素 • 是某些细菌产生的仅对近缘菌株有抗菌作
用的蛋白质。 • 6.色素
色素分两类: (1)脂溶性色素 不溶于水,只存在于菌体,
而不扩散至含水的培养基中 (2)水溶性色素 能扩散至培养基或周围环
境中
42
铜绿假单胞菌
43
金黄色葡萄球菌
(3)半固体培养基 鞭毛
37
3.人工培养的意义
病原免疫教案(人卫第3版)
台山市敬修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表(教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NO:1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1.具有将病原生物与传染病等相关学科初步联系的能力。
2.掌握病原生物、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概念。
3.熟悉病原生物的特点。
4.理解免疫的功能。
5.能初步运用病原生物与免疫知识解释与之相关的临床现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教学法教具、挂图:多媒体、板书辅助考核(或提问):微生物有哪些特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哪些?复习旧课要点:无新课难点、重点与解决措施:重点1.病原生物、微生物、寄生虫的概念。
2.病原生物的特点。
3.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难点1.病原生物的特点。
2.免疫的功能。
解决措施联系以前学过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内容,加强理解,加深记忆。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一、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5分钟)二、病原生物的概念及特点(30分钟)三、免疫的概念与功能(20分钟)小结(10分钟)课外作业:P4 思考题课后记: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与寄生虫统称为病原生物。
微生物是一群肉眼不能直接看见的微小生物,它具有的特点是种类繁多、个体微小、繁殖迅速、分布广泛、结构简单和数量巨大。
寄生虫是居留在其他生物体并对其产生损害的低等动物,他包括蠕虫、原虫和节肢动物三大类。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护自身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免疫功能主要为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
台山市敬修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表(教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NO:2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1.建立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具有正确应用常用消毒灭菌法的能力。
2.掌握细菌的结构、生长繁殖、致病性及正常菌群、灭菌、消毒等基本概念。
3.熟悉细菌的形态、培养、分布、感染方式与类型及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4.了解细菌培养基的制备、接种、在培养基上的生长及变异现象;能判断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了解其临床意义及医院感染的预防。
5.学会细菌涂片、革兰染色法操作及结果判断;学会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养。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病原微生物的特点
体积微小
病原微生物体积微小, 一般需要通过显微镜才
能观察到。
结构简单
病原微生物结构简单, 一般由核酸和蛋白质组
成,缺乏细胞结构。
繁殖迅速
病原微生物在适宜的条 件下能够迅速繁殖,数
量呈指数级增长。
易变异
病原微生物容易发生变 异,产生新的毒株或变 种,导致疾病的流行和
3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NK细胞能够识别并杀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癌 细胞。
获得性免疫应答
T细胞免疫应答
T细胞能够识别特定的抗原并激活其他免疫细胞,促进细胞免疫 应答。
B细胞免疫应答
B细胞能够产生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应答。
免疫记忆
获得性免疫应答具有记忆性,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机体能够 快速并有效地发起免疫应答。
疫苗的设计与研发
疫苗类型
01
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
疫苗设计
02
基于病原微生物的特性,通过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技术手
段设计和构建疫苗。
疫苗研发流程
03
包括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疫苗候选株的筛选与构建、动
物实验与临床试验等步骤。
抗感染治疗与免疫调节治疗
抗感染治疗
针对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进行治疗。
03 病原微生物与免 疫系统的相互作 用
病原微生物的免疫逃避机制
01
02
03
抗原变异
某些病原微生物通过抗原 变异来逃避宿主的免疫应 答,使得免疫系统难以识 别并清除它们。
分子模拟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二章细菌概述
三、 细菌的遗传变异
v 1. 形态结构变异 :
v
v v v •
指细菌的形态结构在某些因素影响下发生的变异。
2. 菌落变异:肠道杆菌变异较为多见 3.毒力变异 : 指细菌在一定条件下毒力的减弱或增强。如卡介苗(BCG) 4. 耐药性变异 :指细菌对某一抗菌药物由敏感变为有抵抗力
•
5.抗原性变异:肠道杆菌的鞭毛抗原、菌毛抗原常发生变异。
•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 1、充足的营养物质:水、含碳化合物、含 氮 • 2、合适的酸碱度:多数病原菌生长繁殖的最适 pH为7.2~7.6 。 • 3、适宜的温度:多数病原菌最适宜的温度是 37℃。
化合物和无机盐是基本的营养成份。生长因子 。
• 4、必需的气体环境: 主要指氧和二氧化 碳。
细菌根据对氧的需要,可把细菌分为 四类: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凝固剂(多为琼脂)即成为固 体或半固体培养基。
3.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 象
• (1)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 象 • 菌落:把细菌接种到固体培养基
表面,一般经 37℃,18~24小时培 养,单个细菌就可以生长繁殖成肉眼可 见细菌集团,称之。不同细菌形成的菌 落大小、形状、颜色不同,即菌落特征,
• (二)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 1.病原学诊断:在实验诊断工作中,常遇到一些 变异菌株,其形态、毒力、生化反应或抗原性都不 典型,给细菌鉴定带来困难。如在有些使用抗生素 的患者体内可分离到L型细菌从而必须了解L型细菌 培养的特点以及如何使其返祖而恢复其典型形态与 菌落,做出正确的诊断。 • 2.疾病的预防:目前应用的减毒活菌苗如卡介苗 是十分成功的例子,此外还获得了预防鼠疫和布氏 菌的活菌苗。 • 3.治疗中的应用:耐药性菌株 • 4.基因工程方面:重组基因,获得用一般方法难 以获得的产品,如胰岛素、生长激素、干抗素等。 遗传工程技术还可应用于生产具有抗原性的无毒性 的疫苗,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新的途径。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第二章 细菌概述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细菌与外界环境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第四节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性
• 掌握:细菌的毒力、感染的概念、感 染的类型 • 熟悉:感染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 了解:细菌的侵入数量及侵入门户
第四节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细菌的致病性是指细菌侵入机体、生长繁 殖、破坏组织、引起病理变化的特征。 •细菌的致病性是指能引起机体疾病的性能 •具有致病性的细菌叫致病菌或病原菌。
全身性感染的几种常见病理表现
第四节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二、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3、带菌状态:在显性或隐性感染痊愈后,病菌未立即消 失,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仍在体内继续 存在并不断排出体外者,称为带菌状态。 处于带菌状态的机体称带菌者。 带菌者经常或间歇排出病原菌,成为重要传染源之一。
∴及时检出带菌者并进行隔离和治疗,对于控制传染病 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表面结构:指位于病原菌表面的、能帮助细菌发挥侵袭力 的菌体结构。表面结构包括荚膜、菌毛等。
荚膜:本身没有毒性,但它具有抵抗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 噬和消化作用,抑制体液中杀菌物质对细菌的破坏作用 ,保护细菌使其繁殖。 菌毛(类) :本身没有毒性,但它帮助细菌粘附(吸附) 与细胞表面,细菌感染的先决条件是要附着(固定)在 皮肤粘膜表面上。菌毛就像“苍子”的“毛刺”一样, 粘附(吸附)在衣服表面。
2、内毒素
概念:是G-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类脂A),只有当菌 体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后,才能释放出来。
内毒素特点: ⑴毒性较弱 ⑵选择性毒害不明显,引起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基本相同 。主要有:①发热反应,②白细胞反应,③内毒素血症 与休克,④DIC 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简称LPS),耐热,故不易被热、 蛋白酶等破坏。 ⑷主要是G-菌产生。 ⑸抗原性弱,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⑹内毒素免疫原性弱,经甲醛处理后不能制成类毒素。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重点
第二章细菌学概述1、细菌的计量单位是微米(1μm=1000㎜)2、细菌按其外形可分为:球形(球菌)、杆形(杆菌)、螺形(螺形菌)4.细菌特殊结构的特点与致病性关系①荚膜:有抗原性,在动物体内保护细菌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作用,因而与细菌毒力有关,使细菌对干燥和其他因素的侵害具有一定的抵抗力②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有粘附作用③菌毛:普通菌毛是细菌的粘附器官,具有粘附与宿主细毛膜表面的能力,构成细菌感染的第一步;性菌毛有致育性,传递某些致病物质,是雌性菌获得雄性菌的某些特性④芽胞:有很强的耐药性,通透性低,胞内含水量少,酶活性低,故蛋白质受热后不易变性,对干燥、高温、化学消毒剂及辐射有较强抵抗力。
5革兰染色:细菌学中最经典的染色方法,在鉴别细菌、研究细菌致病性和选择治疗药物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可将细菌分为格兰阳性菌和格兰阴性菌。
大多数格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及杆菌肽及龙胆紫敏感,而大多数格兰阴性菌对以上不敏感,对链霉素、碌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敏感6细菌对氧气需要的不同分为专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7热原质:许多细菌能合成一种物质,注入人体或动物体能引起发热反应8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①在液体培养集中的生长现象:大多数呈均匀混浊状态;少输入链状排列的细菌呈沉淀生长;专性需氧菌如枯草杆菌在液面形成菌膜液体澄清②在固体培养基中生长现象:单个细菌可繁殖成菌落,各种细菌在平板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各有特征,鉴别细菌③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生长:若具有鞭毛,能运动,则沿穿刺线向四周扩散,呈羽毛状或云雾状浑浊生长,穿刺线模糊不清;无鞭毛不能运动,仅沿穿刺线呈线型生长周围培养基透明澄清,用来检查细菌动力9人体的体表和外界相通的腔道,经常寄生着不同种类、数量的微生物,这些寄生在人体一般情况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称为正常微生物群或正常微生物丛10正常微生物群的生理作用:屏障作用、营养代谢、免疫效应、解毒作用11平时不致病,在一定条件下而引起疾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12消毒:指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常以化学方法为主,也可采用湿热或紫外线照射等物理方法灭菌:用理化方法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细菌的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防腐: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13高压蒸汽灭菌法条件:通常蒸汽压力102.969kPa,温度121.3℃,15~30min14细菌的侵袭力包括粘附因子、抗吞噬与扩散因子15 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第三章免疫学基础1人体免疫功能可概括为免疫防御功能、免疫稳定功能、免疫监视功能。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点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点第一章微生物基本概念、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微生物基本概念微生物是一类体形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无法被肉眼直接观察,需要使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看到。
微生物的种类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菌和病毒。
根据细胞结构和繁殖方式的不同,微生物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
第二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形态有球形、杆状和螺旋形,测量单位为微米。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包括质粒、核糖体和胞质颗粒)和核质。
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不同,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层较多,磷壁酸有,无外膜,较为坚韧,对青霉素敏感;而革兰阴性菌的肽聚糖层较少,磷壁酸无,有外膜,较为疏松,对青霉素不敏感。
细菌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鞭毛、菌毛、荚膜和芽孢等。
第二章细菌生理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pH值和气体环境。
细菌的生长繁殖方式为无性二分裂,大多数细菌20-30分钟分裂一次,而结核分枝杆菌则需要18-24小时分裂一次。
在培养基中,细菌会出现生长现象,如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和生长速度的变化。
本文介绍了细菌培养基和细菌产物的概念及其意义,以及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相关的知识点。
细菌培养基分为液体、半固体和固体三种。
不同类型的细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会呈现出不同的生长形态。
细菌产物包括热原质、抗生素、毒素、侵袭性酶、色素、维生素和细菌素等。
这些产物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正常菌群是指人体表面和腔道中存在的微生物群,对人体无害且有益。
条件致病菌在特定条件下会引起疾病,而菌群失调则是指正常菌群中微生物数目和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改变。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是导致菌群失调的常见原因。
生态制剂可以用于菌群失调症的治疗。
消毒和灭菌是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其中灭菌可以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
无菌操作是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中的操作方式。
护理专科《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及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授课对象为护理专业的学生。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主要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性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微生物学检查与特异防治的一门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学习本专业其他基础课和临床医学,特别是传染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奠定基础。
本课程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方面培养学生。
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无菌观念和预防观念;使学生能够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对临床有关疾病的发病、传播、特异性防治及常见微生物与免疫现象做出解释。
掌握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应用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防治感染性疾病和免疫相关性疾病打下基础。
病原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以及对病原微生物所致疾病进行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对学习临床医学、临床护理、口腔医学、医学检验、助产及医学影像等专业有重要的意义。
为学习护理相关课程以及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前后续课程的安排该课程的开设以所学的《高中生物》为基础,为后续进一步学习《病理学》、《药理学》等相关专业课程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以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为基础,以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和特异性防治为导向、以护理技能的培养为核心,以护理岗位需求为前提,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科学严谨态度。
(二)具体目标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一)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现代免疫的概念、免疫的基本功能;掌握人体寄生虫的概念分类;宿主、生活史、感染阶段等概念;2.熟悉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的组成与功能;3.了解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发展简史。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笔记
第一章微生物基本概念、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微生物基本概念【知识点】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当中的一类体形微小,结构简单,人类肉眼无法直接看见,必须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直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的种类: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菌、病毒3、三型微生物的特征: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膜;细胞器不完善,仅有核糖体;无核膜及核仁;无性二分裂方式繁殖;属于该型微生物的有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膜;细胞器完善;有核膜及核仁;以有丝分裂方式繁殖;属于该型微生物的有真菌。
3)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膜;无细胞器;无核膜核仁;以复制方式增殖;属于该型微生物的有病毒。
第二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知识点】1.细菌的三种形态及测量单位2.细菌基本结构的组成及意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胞浆重要颗粒性物质:质粒、核糖体、胞质颗粒)、核质致耐药性的传递,普通菌毛介导粘附,寄生于黏膜处的细菌大多有菌毛,避免被分泌液冲刷走;荚膜是某些细菌在营养丰富或侵入机体后为避免被吞噬或杀菌物质破坏而产生的粘液性物质将自己包裹起来;芽孢,某些革兰阳性菌的休眠形(不繁殖),当缺乏营养时(体外),细菌为减少代谢消耗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抵抗力强,一般消毒灭菌方法无法将其杀死,杀死芽孢最可靠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消毒灭菌时应以芽孢是否被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5.细菌革兰染色的步骤:龙胆紫-碘液-脱色液-稀释复红第二章细菌生理【知识点】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温度(37℃)、pH值(7.2-7.6)、气体(专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2.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无性二分裂3.细菌繁殖的速度:大多数20-30min分裂一次,结核分枝杆菌18-24h分裂一次。
4.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1)液体培养基(形成菌膜——专性需氧菌;沉淀生长——链球菌;均匀浑浊生长——兼性厌氧菌);2)半固体培养基(沿穿刺线生长——无鞭毛,云雾状生长——有鞭毛);3)固体培养基(菌落: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单个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落,菌苔——多个菌落融合成片为菌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粒
染色体外遗传物质,与遗传变异有关
胞质颗粒
异染颗粒等,可鉴别细菌
异染颗粒
质粒
细菌核蛋白体
电镜照片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1 .荚 膜 Capsule
化学组成: 多糖或多肽
功能: 抗吞噬作用 粘附作用 抗有害物质损伤作用
产汽荚膜杆菌
2 .鞭 毛 Flagellum
•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 1、充足的营养物质:水、含碳化合物、含 氮 化合物和无机盐是基本的营养成份。生长因子。
• 2、合适的酸碱度:多数病原菌生长繁殖的最适 pH为7.2~7.6 。
• 3、适宜的温度:多数病原菌最适宜的温度是 37℃。
• 4、必需的气体环境: 主要指氧和二氧化 碳。
细菌根据对氧的需要,可把细菌分为
肽聚糖含 占细胞壁干重 占细胞壁干重5%-
量
50%-80% 20%
磷壁酸 有
无
外膜
无
有
提问: G+ 、G-菌的肽聚糖结构有什么不同?
细菌L型(补充内容)
细胞壁缺陷细菌
形成条件
细胞壁中肽聚糖结构受理化或生物因素 的直接破坏或合成抑制而形成。
生物学特性
形态多形性
染色革兰阴性
培养高滲培养基 菌落油煎蛋样
G-菌肽聚糖仅1~ 3层,但有外膜。
G+菌肽聚糖含量 高,可达50层。
G+ 菌 肽聚糖结构
聚糖骨架 : N-乙酰葡萄胺 N-乙酰胞壁酸 四肽侧链 : L-丙、D-谷、L-赖、D-丙 五肽交联桥 :五个甘氨酸
G- 菌肽聚糖结构:
G G
四肽侧链
M
M
丙
丙
谷
G
谷
DAP
丙
G
DAP
丙
L-丙 D-谷
DAP D-丙
(一)细菌的大小
细菌体积微小,需放大 1000倍左右才能看到。
细菌测量单位:μm
(一)细菌的大小
Bacteria 细菌
Fungi 真菌
1-5 m 3-10m
Viruses病毒 0.02-0.2 m
(二)细菌的形态
螺形菌
球菌
杆菌
球菌
细菌的形态
双球菌
链球菌
杆菌
短杆菌
长杆菌
螺形菌
弧菌
四联球菌 葡萄球菌
与医学关系
仍有一定致病性,常发生在使用作用细胞 壁的抗菌素治疗过程中,临床上遇有症状明显 而常规细菌培养阴性者应考虑此菌感染。
细菌L型 菌落类型
电镜照片
临床分离葡萄球菌L型
葡萄球菌L型回复后
2、细胞膜
细胞壁内紧包细胞质,结构与真核细胞基本相同。
功 生物合成 能 物质转运
分泌呼吸
细胞膜电镜照片
载体蛋白
四类:
• 专性需氧菌:只能在有氧的环境下生长繁殖, 如霍乱弧菌;
• 微需氧菌:在低氧分压(5%~6%)环境中生长 最好,如幽门螺杆菌。
提几个问题: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具有什么特点?
特点
•小
•简 • Quickly(速) •广 •多 •变
什么是微生物?
细菌
病毒
真菌
什么是细菌?
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 壁的单细胞微生物。
探讨细菌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 进化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相互关系。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DAP:二氨基庚二酸
G+ 和G- 菌肽聚糖结构比较
G+
G-
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丙谷赖丙)和五肽交联 桥三部分组成,构成十分坚韧的三维立体结构。
革兰阴性菌者仅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丙谷DAP丙)两部分组成 (二维)。
溶菌酶能裂解
× β-1,4糖苷键,
← 破坏聚糖骨架,
引起细菌裂解。
青霉素和头孢
菌素能干扰五
肽交联桥的形
成,使肽聚糖
不能合成,细
×
胞壁出现缺陷, 导致细菌死亡
G+菌特殊组分:
磷壁酸
壁磷壁酸 膜磷壁酸
膜磷壁酸 壁磷壁酸
G-菌特殊组分:
特殊组分:
外 膜
脂多糖
脂质双层 脂蛋白
小结:
细胞壁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阳性菌
强度
较坚韧
较疏松
厚度
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 可多达50层 1-2层 数
三、 细菌的分类和命名
1.分类原则: 依据形态、生理生化特性、遗传特性及免
疫学特性进行系统分类。
2.分类单位: 界、门、纲、目、科、属、种。
如:大肠杆菌分类系统为 原核生物界→ 细菌门→分裂型细菌亚纲→真细菌目→肠杆菌 科→埃希氏菌属→大肠埃希氏菌种。
3.种、变种、型及株的含义
种(species):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指起源 于一个共同祖先,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 上差别微小,能适应一定的环境的一群个体。
脂质双层
细胞膜 模式结构图
3、中介体
部分细胞膜折叠形成的向内陷入细胞质中的囊状物
白喉杆菌 细胞膜与中介体
功
供 大 量 能 量 。
线 粒 体 , 为 细 菌 提
能
类 似 真 核 细 胞
4、细胞质
细胞膜包裹的溶胶状物质 有水、蛋白质、脂类、核酸及少量糖和无机盐组成
细胞质内含有许多重要结构,常见有
核糖体
化学组成: 鞭毛蛋白
功能:
单毛菌
运动器官 与致病有关 鉴定分类细菌
双毛菌
丛毛菌
周毛菌
3 .菌 毛 Pilus
化学组成: 菌毛蛋白
菌毛
种类与功能: 普通菌毛—与致病有关 性菌毛—与遗传变异有关
鞭毛
4 .芽 胞 Spore
脱水而成,为细菌休眠形式
功能与医学上意义: 对外界的抵抗力增加 可发芽成繁殖体有致病性 有鉴别作用 应以杀死芽胞为灭菌效果的指标
4.命名原则 拉丁文双名法。 前一字为属名,用名词,首字母大写, 后一字为种名,用形容词,首字母小写,
印刷时一律用斜体字。
中文名是种名在前属名在后
如Salmonella typhi 伤寒沙门菌
5.分类方法 (1)数值分类 (2)化学分类 (3)核酸分类
6.分类系统 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细菌学家伯杰 《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 五大类、30个组。
螺 菌
二、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质粒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
细胞壁是一种位于细胞外层,坚韧并具 有弹性的结构,能维持细菌固有形态, 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细胞壁主要成分: 肽聚糖
根据细胞壁结构不同 细菌
革兰阳性菌 G+ 革兰阴性菌 G-
变种(variety):某些特性表现与模式种不同,如 有毒细菌变异为无毒的变种。
型(type): 是同种之间在某些特殊性质上有区别 的细菌。“型”常用于变种以下的细分。血清
型 (serotype); 噬菌体型(phage type)和细菌素 型(bacteriocine type)。
株(strain):在不同地区或不同实验室分离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