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范文
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范文
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导游,往往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是我们引导游览时使用的讲解词。
那么什么样的导游词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各位游客:现在你们脚下的这块黄土地,便是3000多年前:古蜀国的都城所在地。
而现在,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
在这个遗址中,近几十年来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各类文物,特别是1986年7月至9月,两个大型祭祀坑的相继发现,上千件地坑宝藏的出土,如平地春雷,石破天惊,震惊了全国,轰动了世界。
之后,我们在遗址的一角,建起了这座大型的现代历史博物馆,就是为了让这批中华古代文明的瑰宝,能够得到充分展示。
让来自五洲四海、四面八方的朋友领略这批人类文化遗产的璀璨光彩。
现在,请大家随我步入这座融原始意味和现代气息于一体的艺术殿堂,去回顾一次古蜀历史,去作一次美的巡礼。
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
在中国浩如烟海蔚为壮观的文物群中,属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且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之一,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也应属于顶尖级别的范畴。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及三星堆文物的出土,确凿无疑地证明了三千年前古蜀国的存在;使自古以来真伪莫辨的古蜀史传说,因此而成为信史。
古蜀史的源头及古蜀国的中心,亦因三星堆而得到确认。
三干多年以前的古蜀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落后于中原地区,也有了确切的实证。
本陈列的主旨便是发掘文物内涵,再现历史真实。
序展则是陈列的前奏和序言。
这里我们使主体展品“人面鸟身”青铜立雕造像和置于其后的三星堆遗址的巨幅航拍照片有机组合,来反映“土地与人民”、“人民与文化”的深刻命题。
而以这个人首鸟身像作为典型器物徽标,置于开端,藉以表现万物有灵,人神互通,天人合一的古蜀时代特征。
博物馆陈列要表现的主题之一就是——人与神。
第一单元三星伴月——灿烂的古蜀文明第一组雄踞西南(古城、古国)本组陈列旨在粗略勾勒古蜀历史的大体轮廓,说明时空框架及纵向关系。
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范文
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范文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这次四川之行的导游,荣幸地带领各位亲临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三星堆遗址博物馆。
本次旅游的重头戏,是带大家一起走进这座博物馆,感受着3000 多年前年轻而伟大的古蜀文明的魅力。
首先我们隆重介绍下遗址的概况。
三星堆遗址是四川省广汉市境内的一处古代文化遗址,距今已有4000 多年的历史。
这里遗留着丰厚的古文明遗产,它代表了亚洲新石器革命的里程碑。
为了表达这座遗址的重要性,它在1990 年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06 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在遗址中,最让人惊叹的是千年历史的青铜铸品。
这里有大量的金银铜器、裸女装饰、躯干祭器、太阳神鸟等器物。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神秘的金杖。
这距今已有3500 年的金杖,高 1.32 米,在全球范围内属罕见的青铜铸品。
金杖的顶端是用黄金打造的,独特的视觉效果,让我们不禁叹服古代文明的惊人智慧。
三星堆遗址还保留着大量深具文化代表性的文献和心脏骨片。
根据孩子的脸谱和装饰形式,证实三星堆遗址的生产形态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物走向人文化的方式。
而在遗址的山下,还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蠕虫祭坛的遗址。
这里的祭坛高约70米,是古代文明的一种意象,代表了肥沃的土地和众志成城。
三星堆遗址还遗留着大量的青铜器箭尖和刀剑、玉器、陶器和青铜灯。
这些物品不仅表达了古代文明的工艺水平,也掀开了古代文明中的信仰、艺术和贸易的神秘面纱。
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明的起始时期,探寻那个盛世的精髓。
最后给大家提几点小建议:首先,一定要顺从导游的安排,依次前往展馆各个区域。
这样不仅可以较为详细的了解遗址的历史和背景,还可以更好的欣赏文物。
其次,不可触碰、摸摸古物。
作为文明人,对于青史留传下来的文明遗产,我们应该尊重和爱惜。
最后,大家要合理安排好游览时间,认真对待学习的机会。
虚度时光绝对是不值得的!感谢大家选择本次旅游,希望大家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
德阳三星堆导游词
德阳三星堆导游词三星堆博物馆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东北角,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广汉城西鸭子河畔,南距省会成都约40公里,北离新兴工业城市德阳26公里,博物馆于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落成开放。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德阳三星堆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德阳三星堆导游词1各位旅客朋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我们__旅行社的全体人员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感谢大家对我们旅行社的支持和信任。
我叫__X,是四通旅行社的导游员,大家叫我小刘好了。
坐在前方驾驶位置上的是我们的随队司机张师傅。
张师傅的驾驶经验非常丰富,相信大家在乘车的途中一定会感到既舒适又安全的。
今天能担任本团的导游工作,认识这么多的教师朋友,我觉感到很荣幸,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么困难和要求,请您及时地提出,我将竭尽全力地为您服务。
也希望大家能积极地支持和配合我的工作。
在这里我预祝大家旅途愉快,能够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开场白比较口语化,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语言习惯自己来编写,相信各位考生的手里都有规范的教材,可以参照相关说明和模板)。
沿途导游词参考前两篇所讲的技巧,设计好路线,重点讲解广汉市的城市介绍、文化、地理、人文等特点,以及下榻酒店的情况。
景点导游词三星堆遗址距今约502019年~282019年,总面积12平方公里,是目前四川境内发现面积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将古蜀历史的渊源从春秋战国时期向前推进了约2019年;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
三星堆遗址总面积为12平方公里,其中心区域是一座由东、西、南三面城墙包围着的古城,北面是鸭子河,城区面积近4平方公里。
3000多年前如此宏大规模的城市,在全国范围内都很少见,据考证这里曾经是古蜀国的国都所在地。
狭义的三星堆特指遗址内的三个黄土堆,它与北面犹如一弯新月的月亮湾,隔着古老的马牧河南北相望,“三星伴月”由此得名,并在很早以前就成为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
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范文
( 四川导游词)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YB-BH-031866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范文Model text of tour guide words of Sanxingdui site in Sichuan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范文三星堆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约1200公顷)。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范文各位游客,大家好!你们已经来到了位于四川省广汉市的三星堆古文化遗址。
现在我即将带领大家参观三星堆博物馆。
“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陈列”为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一共有8个陈列单元,向大家展示了蔚为壮观的文物。
其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6米的青铜神树,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珍品。
现在出现在你们面前的,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金杖。
金杖并不是一根纯金的手杖,而是由金条捶打成金皮后,再包卷在木杖上的。
它全长1.42米,净重500克,上端有46厘米长的纹饰图案,内容为鱼、鸟、人物等。
这些到底代表什么意思,科学家正在研究。
各位游客如果有什么发现,也可以在我们的游客留言簿上写下心得哟!: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范文三星堆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40公里,东距广汉市区7公里,是一座由众多古文化遗存分布点所组成的一个庞大的遗址群。
三星堆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40公里,东距广汉市区7公里,是一座由众多古文化遗存分布点所组成的一个庞大的遗址群,1988年1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学家将该遗址群的文化遗存分为四期,其中一期为早期堆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二至四期则属于青铜文化。
三星堆遗址导游词
三星堆遗址导游词【篇一:导游词++三星堆】导游词三星堆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非常荣幸成为大家的导游,同时我十分乐意竭诚为大家服务。
我们今天参观三星堆博物馆现在我们来到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坐落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的东北角,位于广汉市南兴镇鸭子河、马牧河的台地上。
三星堆遗址分布范围达12平方公里,是目前四川境内发现的面积最大,时间最早,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并且没有任何文字记载的古蜀文化遗址。
说到这里,大家知道三星堆这个名字是怎么得来的吗?这位朋友说对了。
在广汉市城西马牧河两岸,自古就有三个高于地面的土堆,当地的人们传说这是玉皇大帝从天上撒下来的,也有人说这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三颗星星,因此把这三堆黄土称为了“三星堆”。
其实,这是三段古城墙的废墟遗址。
三星堆遗址,最初于1929年发现,1980年正式发掘,直到1986年才大规模发掘,出土了房屋、城墙以及个祭祀坑。
在这个两个祭祀坑中出土的器物十分丰富,震惊世界。
两个土坑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青铜器、金器、玉器、陶器、海贝和象牙等珍贵文物上千件。
这些出土的器物都是第一次在川西平原被发现,它使远古时期的古蜀王国从朦胧中渐渐显露出来。
两个祭祀坑的朝向一致,埋藏的器物具有传承关系。
两个坑中的器物都遭到过人为的破坏和焚烧。
因而有专家认为这两个祭祀坑掩埋的器物是古蜀国同一王朝统治集团内部,在不同时期改朝换代的结果。
在掩埋的过程中毫无疑问的进行了带有浓厚祭祀氛围的大型宗教活动。
而坑内器物所遭到破坏和焚烧,正是在祭祀活动使用了“碎物法”和“燔燎法”两种祭祀的结果。
这些经过考古工作的研究,祭祀坑的文化遗存所表明的时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距今约4740年——407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第二时期,距今约4070年——3600年,属于夏代或商代的前期;第三个时期,距今约3600年——3200年,相当于商代中后期;最后一时期距今3100年——2875年,相当于商代末到西汉初。
三星堆导游词
陶盉é——一般认为它是温酒器,大多高三四十厘米。
陶盉下部的三只中空袋状足既可以加大陶盉容量,又可生火加温,设计极为合理。
在遗址的一个土坑中,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现一件陶盉与20多件瓶形杯放置一处,可见这些酒器是配套使用的。
学术界认为三星堆古蜀国可能与传说中第三代蜀王鱼凫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大批鸟头勺把就是非常重要的依据之一。
三星堆的陶器以朴实无华的特质,再现了古蜀人日常生活的生动画卷,并对三星堆遗址年代的测定及三星堆文化的分期起到了巨大作用。
第四单元
以玉通神—三星堆玉石器
玉石器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自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我国的制玉业就很发达,这一时期以良渚文化玉石器为代表,至商代则以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石器最为著名,而三星堆蔚为壮观的玉石器群,又把人们的眼光吸引到神秘的三星堆古蜀国。
这个时期的陶器以宽沿平底器、镂孔圈足器等为主,制作方法多为手制,生产工具以石制的斧、锛、凿为主,器型小,同时出现了玉璧、玉圭ī、玉环等小型礼仪用品。
遗址内发现了许多建筑遗迹,这些建筑多为干栏式建筑,其优点是材料易得,而且防风防潮性能良好。
房屋面积一般为二、三十平方米,最大的一处建筑面积达200平方米左右,估计是公共性质的建筑。
陶器取材容易,制作简便,具有不透水,而且可以经受高温烧烤,因此成为各个农业民族的生活用品。
三星堆古蜀国的制陶业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境界。
三星堆出土了数量巨大的小平底和尖底的罐、钵、杯、盏等,它们是蜀地陶器的典型器物。
这种尖底器,底部小到呈圆锥状,根本放不稳,遗址中出土了一种类似器座的器物,估计是和尖底器搭配使用的。
2020年四川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文档6篇
2020年四川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文档6篇Guide words of Sanxingdui site in Sichuan Province in 2020编订:JinTai College2020年四川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文档6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四川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20xx年5川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文档2、篇章2:20xx年5川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文档3、篇章3:20xx年5川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文档4、篇章4:20xx年5川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文档5、篇章5:20xx年5川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文档6、篇章6: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文档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20xx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
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下面是小泰收集整理的20xx年5篇四川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篇章1:20xx年5川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文档各位游客,现在你们脚下的这块黄土地,便是3000多年前:古蜀国的都城所在地。
而现在,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
在这个遗址中,近几十年来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各类文物,特别是1986年7月至9月,两个大型祭祀坑的相继发现,上千件地坑宝藏的出土,如平地春雷,石破天惊,震惊了全国,轰动了世界。
四川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范文
四川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范文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欢迎来到著名的四川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文化是中国史前文化中的一支,出现于距今约
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它的代表性物品是青铜器,其
中最为著名的是神秘的“神树铜棒”,被誉为“中国青铜器的巨
无霸”。
首先,让我们走进三星堆博物馆,来一探三星堆文化的奥秘。
博物馆所有展品均由考古队伍自行发掘,充分反映了三星堆文化的特点和历史。
在这里,您可以看到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例如大型青铜神树、神树铜棒、青铜神教面具和人像、青铜神兽和器具等。
通过这些文物,您可以深刻理解三星堆文化的信仰、生产方式以及物质文化方面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来到遗址区,不得不提的是三星堆遗址区非常大,包含了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考古发掘已经进行了数十年,现存遗址面积280万平方米。
建筑工程历时近七年的“三星堆
博物馆”建筑,是全球最大、最为壮观的博物馆之一,坐落在
三星堆文化遗址南侧,建筑外形独特,融入了深厚的巴蜀文化元素。
在这里,您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壮观和伟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星堆文化和古巴蜀文明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每个角落,从遗址区到博物馆,再到城市建筑、饮食文化、服装设计,都可以看到其影响。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强
大而古老的中国文化,并为其所带来的精神和文化贡献而感到自豪。
最后,让我们一起细心品味古代文明的瑰宝,同时也憧憬着未来的辉煌。
感谢您的观赏,祝您愉快!。
三星堆导游词
三星堆导游词三星堆导游词篇⼀:三星堆遗址导游词三星堆遗址导游词各位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三星堆遗址,它位于四川省⼴汉市西北的鸭⼦河畔,南距成都四⼗公⾥,是⼀座由众多⽂化遗存分布点所组成的庞⼤遗址群,在进⼊景区之前⾸先提醒⼤家注意安全,爱护景区环境卫⽣,接下来我们将依次游览景区的第⼀展馆,第⼆展馆,祭坛,然后穿过森林公园到景区⼤门集合,景区游览时间为两个⼩时,请⼤家跟紧团队。
三星堆因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三个黄⼟堆⽽得名,⽽三星堆⽂明则是由1929年⼴汉当地农民燕道诚在挖⽔沟时发现的⼀坑精美⽟器⽽拉开序幕,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到了五千年前,确凿⽆疑的证明了古蜀国的存在,也使⾃古以来真伪莫变的古蜀史传说因此⽽成为信使。
三星堆博物馆于1997年⼗⽉正式开放,属全国重点保护单位,也是⾸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更是因张爱萍将军的题词“沉睡数千年,⼀醒惊天下”⽽将三星堆的灵魂展现天下。
在这个遗址中,近⼏⼗年来出⼟了数以万计的各类⽂物,特别是1986年7⽉⾄9⽉两个⼤型祭祀坑的相继发现,上千件地坑宝藏的出⼟,如平地春雷,⽯破天惊,震惊了全国,轰动了世界,下⾯我们就⼀起步⼊这座融原始意味和现代⽓息于⼀体的艺术殿堂去回顾⼀次古蜀历史。
⼤家看,伫⽴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三星堆⽂物中最为宏伟壮观和⽆⽐神奇的极品_通天神树,它⾼3.95⽶,由底座,树,及树上的龙组成,底座呈龚窿形,树分三层,每层三枝,共九只,每⼀层的三枝是靠后⼀枝,左右两只呈对称布局,左右树枝上分别有⼆果枝,⼀果枝朝上,⼀果枝下垂,向上的果枝上各有⼀鸟,共九鸟,树⼲上嵌铸⼀条绳⾝马⾯龙,龙头有⼀对基⾓,龙⾝有⼑状⽻翅,前⽖匍匐于树座,⾝尾串联于树⼲,造型怪异,匪夷所思。
根据《⼭海经》“扶桑⼗⽇”和“后翌射⽇”的神话传说,这棵树上应该栖息着⼗只太阳鸟,他们是天地曦和的⼉⼦,曦和派⼗个⼉⼦轮流值班,飞到天上给⼤地和⼈类带来光明,可是有⼀天⼗只太阳鸟因为调⽪全部飞出去了,这使得天下⼤乱,到处烈焰熊熊,民不聊⽣,这时有⼀个叫后翌的英雄⼒⼤⽆⽐,拉起神⼸和神箭便射落了其中九只,这才使天下恢复了正常秩序。
广汉三星堆导游词
广汉三星堆导游词【篇一:三星堆景点导游词】口试景点讲解——三星堆通天神树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带领大家参观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距广汉城区五公里。
我们的游览路线是序厅、一至六展厅。
首先,参观时请大家注意安全,带好随身物品。
其次,我们的集合时间是中午12点,地点是景区正门口咱们三星堆博物馆于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正式开放,主馆面积是7000多平方米,体现的是馆园结合的特点。
大家有没有想过她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有人说,她是玉皇大帝从天上撒下的三堆土,也有人认为它是天上掉下的三颗星星。
她真的像传说的这样这么神秘吗?事实上,她是四川地区、目前所知、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观”。
这就是她的景点特色,就连当代学者余秋雨先生也说:中国的历史过于清晰,缺乏神秘感,索性我们还有三星堆。
好了,现在我就给大家讲讲咱们眼前的这棵通天神树。
对于神树而言,想必大家都知道,北欧神话的宇宙树,古埃及的天树,西印度的宇宙树,他们都体现了古人精神的追求、信仰和崇拜,但都限于图腾崇拜,唯有咱们古蜀人把她造成这棵青铜实物——通天神树。
她残高3.95m,重达500多公斤,是全世界体积最大的青铜制品。
由底座,树,及龙三部分组成。
底座呈穹窿形,象征着一座神山。
古人认为山是离天最近的地方,在神山上矗立一棵能到达天堂的神树,无疑象征了神树具有通天的功能。
树分三层,每层三支,共九支,每个枝头都有一只鸟儿,共有九只鸟,由于树的顶部残缺,现已无法考证是否还有第十只鸟儿咯!鸟啊,在上古时候鸟是太阳的象征,相信大家都知道“金乌西坠,玉兔东升”这个成语是吧!直至今日我们仍然以“金乌”来称呼太阳。
所以神树上的鸟代表的是太阳。
这样看来,这棵树似乎还影射了著名的神话传说“后羿射日”。
请大家仔细看,这里还有一条龙附在树干上。
头朝下,尾朝上,马面形龙头虽接近底座,但仰首向上,能够想象它腾空飞天时,所向披靡的壮阔景象。
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精选8篇)
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精选8篇)四川三星堆遗址篇1各位游客,大家好!你们已经来到了位于四川省广汉市的三星堆古文化遗址。
现在我即将带领大家参观三星堆博物馆。
“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陈列”为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一共有8个陈列单元,向大家展示了蔚为壮观的文物。
其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6米的青铜神树,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珍品。
现在出现在你们面前的,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金杖。
金杖并不是一根纯金的手杖,而是由金条捶打成金皮后,再包卷在木杖上的。
它全长1.42米,净重500克,上端有46厘米长的纹饰图案,内容为鱼、鸟、人物等。
这些到底代表什么意思,科学家正在研究。
各位游客如果有什么发现,也可以在我们的游客留言簿上写下心得哟!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篇2三星堆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40公里,东距广汉市区7公里,是一座由众多古文化遗存分布点所组成的一个庞大的遗址群。
三星堆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40公里,东距广汉市区7公里,是一座由众多古文化遗存分布点所组成的一个庞大的遗址群,1988年1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学家将该遗址群的文化遗存分为四期,其中一期为早期堆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二至四期则属于青铜文化。
遗址群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上下延续近20xx年。
三星堆遗址群规模巨大,范围广阔,古文化遗存大多分布在鸭子河南岸的马牧河南北两岸的高台地上,遗址群平面呈南宽北窄的不规则梯形,沿河一带东西长5~6千米,南北宽2~3千米,总面积约1200公顷,是四川古代最大最重要的一处古文化遗存,是四川境内目前探明的范围最广、发生时间较早、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
已确定的古文化遗存分布点达30多个,其中以南部的“三星堆”,中部的“月亮湾”、“真武宫”,北部的“西泉坎”,东部的“狮子堰”,西部的“横梁子”,以及向西延续的“仁胜村”、“大堰村”等遗址最为重要。
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范文_1
( 四川导游词)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YB-BH-010569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范文Model text of tour guide words of Sanxingdui site in Sichuan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范文三星堆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约1200公顷)。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范文各位游客,大家好!你们已经来到了位于四川省广汉市的三星堆古文化遗址。
现在我即将带领大家参观三星堆博物馆。
“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陈列”为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一共有8个陈列单元,向大家展示了蔚为壮观的文物。
其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6米的青铜神树,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珍品。
现在出现在你们面前的,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金杖。
金杖并不是一根纯金的手杖,而是由金条捶打成金皮后,再包卷在木杖上的。
它全长1.42米,净重500克,上端有46厘米长的纹饰图案,内容为鱼、鸟、人物等。
这些到底代表什么意思,科学家正在研究。
各位游客如果有什么发现,也可以在我们的游客留言簿上写下心得哟!: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范文三星堆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40公里,东距广汉市区7公里,是一座由众多古文化遗存分布点所组成的一个庞大的遗址群。
三星堆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40公里,东距广汉市区7公里,是一座由众多古文化遗存分布点所组成的一个庞大的遗址群,1988年1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学家将该遗址群的文化遗存分为四期,其中一期为早期堆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二至四期则属于青铜文化。
三星堆导游词
三星堆导游词篇一:三星堆导游词第一展馆三星伴月——灿烂的古蜀文明观众朋友:您好,欢迎您到三星堆参观游览!三星堆遗址距今约5000年~2800年,总面积12平方公里,是目前四川境内发现面积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将古蜀历史的渊源从春秋战国时期向前推进了约2000年;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
三星堆遗址总面积为12平方公里,其中心区域是一座由东、西、南三面城墙包围着的古城,北面是鸭子河,城区面积近4平方公里。
3000多年前如此宏大规模的城市,在全国范围内都很少见,据考证这里曾经是古蜀国的国都所在地。
狭义的三星堆特指遗址内的三个黄土堆,它与北面犹如一弯新月的月亮湾,隔着古老的马牧河南北相望,“三星伴月”由此得名,并在很早以前就成为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
1929年的春天,当地农民燕(yan1)道成在自家院子附近挖水沟时偶然发现了400余件具有浓郁古蜀地方特色的玉石器,引起了中外考古学家的高度重视。
从30年代开始,几代考古学人便在此发幽探微。
1986年7月至9月,两个大型商代祭祀坑的相继发掘,上千件精美文物横空出世,广汉三星堆从此名扬天下。
第一单元雄踞西南—古蜀2000年沧桑史古史传说记载,蜀人的远祖出自黄帝,古蜀国有五代蜀王。
第一代蜀王叫蚕丛,他最大的功绩是教民种桑养蚕;第二代蜀王名叫柏灌,关于他的具体记载几乎没有,只知道“柏灌”是一种水鸟;第三代蜀王叫鱼凫。
“凫”就是鱼鹰,三星堆发现了大量鸟的造型,其中鱼鹰的形象最多,一般认为,与三星堆关系最为密切的便是鱼凫王。
第四代蜀王叫杜宇,杜宇就是杜鹃鸟。
相传他“教民务农”,倍受爱戴,但却无力治理蜀地的水患,而)巫师的人士,除了自己笃信神灵,也把”神”作为一种统治手段,藉神施法来统驭下民.祭祀成了第一等的国家大事.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政教合一的神权政体.而三星堆古蜀国,正是这种典型的神权色彩极重的早期政权之一.第四组通天神树本组陈列将展品与博物馆的建筑相结合,在螺旋形结构的中央天井安置了三星堆文物中最为宏伟壮观和无比神奇的极品——神树.这神树是原件放大3.5倍后的精美仿制品.由底座,树及树上的龙组成,底座呈穹窿形.树分三层,每层三枝,共九枝.每一层的三枝是靠后一枝,左右两枝,呈对称布局.左右树枝上分别有二果枝,一果枝朝上,一果枝下垂.向上的果枝上各有一鸟,共九鸟.树干上嵌铸一条绳身马面龙,龙头有一对犄角,龙身有刀状羽翅,前爪匍匐于树座,身尾串连于树干,造型怪异,匪夷所思.全器结构合理,布局严谨,表现出炉火纯青的技艺和极高的艺术境界.三星堆神树是中国”宇宙树”最具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伟大实物标本,是一棵代表古蜀先民宇宙观念的神树.它反映了古蜀人对太阳和太阳神的崇拜,神树枝头的九只立鸟,正是金乌——太阳的写照.太阳及太阳神崇拜是人类诸神崇拜中的主神崇拜,三星堆神树正是太阳及太阳神崇拜的产物.同时,神树在古人的神话意识中,还具有通灵,通神,通天的功能,巫师藉此神树,连接天地,沟通人神.第三单元千裁蜀魂——奇绝的文物精华在本单元陈列中,我们向各位朋友展示三星堆遗址所出全部文物中的精华之最.单元标题”千载蜀魂.”我们藉”魂”字象征蜀人自古不泯的精神,又意指与世永在的三星堆文物.第一组天降斯神——戴冠纵目面具。
三星堆导游词
四期的陶器以小平底罐和尖底器为主。
在这个时期,某种因素使宏大的三星堆古城被突然废弃,三星堆文明中断了在本地的发展进程。
2001年初,随着成都金沙遗址的发现,古蜀国的踪迹才显清晰。
金沙遗址的时代约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晚于三星堆遗址,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遗址内发现了许多建筑遗迹,这些建筑多为干栏式建筑,其优点是材料易得,而且防风防潮性能良好。
房屋面积一般为二、三十平方米,最大的一处建筑面积达200平方米左右,估计是公共性质的建筑。
1997年,在三星堆西城墙外的仁胜村发现了29座长方形土坑,坑中出土有玉器、石器、陶器、象牙等。
其中,玉锥形器的形制、风格和江浙一带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墓葬中所出土的玉锥形器极为相似,说明了成都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很早就有了文化联系。
据考证,先秦时期就已经开通了以成都平原为起点,连接古代中国与南亚、中亚、西亚以及东南亚的南方丝绸之路。
虽然我们无法知道古代蜀人在崎岖的山道上究竟走了多久,但是我们能体会到的是古蜀人坚忍不拔的精神与毅力。
正是这种精神与毅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蜀文明,也打开了中国通往世界的窗口。
第单元
化土成器—三星堆陶器
三星堆古蜀国并没有因为蜀道难而与其他地区不相往来,遗址中出土的玉戈、玉璋ā、陶盉é、铜牌饰、铜尊等与江苏、河南、安徽等地出土的器物极为相似;在四川彭县竹瓦街发现了商末周初属于中原的铜觯ì和铜尊,很可能是蜀国的军队参加了灭商的斗争周王赏赐给蜀王的战利品;中原甲骨文中也不乏有征蜀、伐蜀、蜀射三百等记载……种种迹象都向我们说明了古代蜀国是充满开放精神的。
相传他教民务农,倍受爱戴,但却无力治理蜀地的水患,而来自川东荆楚地区的开明氏,由于治理了水患,受到人民的拥戴,取代了杜宇而成为第五代蜀王。
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范文
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范文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导游,往往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是我们引导游览时使用的讲解词。
那么什么样的导游词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各位游客:现在你们脚下的这块黄土地,便是3000多年前:古蜀国的都城所在地。
而现在,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
在这个遗址中,近几十年来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各类文物,特别是1986年7月至9月,两个大型祭祀坑的相继发现,上千件地坑宝藏的出土,如平地春雷,石破天惊,震惊了全国,轰动了世界。
之后,我们在遗址的一角,建起了这座大型的现代历史博物馆,就是为了让这批中华古代文明的瑰宝,能够得到充分展示。
让来自五洲四海、四面八方的朋友领略这批人类文化遗产的璀璨光彩。
现在,请大家随我步入这座融原始意味和现代气息于一体的艺术殿堂,去回顾一次古蜀历史,去作一次美的巡礼。
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
在中国浩如烟海蔚为壮观的文物群中,属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且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之一,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也应属于顶尖级别的范畴。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及三星堆文物的出土,确凿无疑地证明了三千年前古蜀国的存在;使自古以来真伪莫辨的古蜀史传说,因此而成为信史。
古蜀史的源头及古蜀国的中心,亦因三星堆而得到确认。
三干多年以前的古蜀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落后于中原地区,也有了确切的实证。
本陈列的主旨便是发掘文物内涵,再现历史真实。
序展则是陈列的前奏和序言。
这里我们使主体展品“人面鸟身”青铜立雕造像和置于其后的三星堆遗址的巨幅航拍照片有机组合,来反映“土地与人民”、“人民与文化”的深刻命题。
而以这个人首鸟身像作为典型器物徽标,置于开端,藉以表现万物有灵,人神互通,天人合一的古蜀时代特征。
博物馆陈列要表现的主题之一就是——人与神。
第一单元三星伴月——灿烂的古蜀文明第一组雄踞西南(古城、古国)本组陈列旨在粗略勾勒古蜀历史的大体轮廓,说明时空框架及纵向关系。
三星堆导游词
三星堆导游词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星堆的导游词,欢迎大家的阅读。
三星堆导游词一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德阳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四川广汉南兴镇北,古老的马牧河蜿蜒淌过,在三星堆村形成一月牙般弯道———月亮湾,河南岸是三个起伏相连的黄土堆与之相望,此即清《嘉庆汉州志》记载的“三星伴月堆”。
这里就是古蜀先民生息繁衍之地———闻名中外的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广阔,是四川境内目前所知一处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
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纯属偶然,但对三星堆遗址的发掘研究却数十年持续不断。
1929年的一个春天,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掏水沟时发现一坑精美的玉石器,因其浓厚的古蜀地域特色引起世人广泛关注。
1933年,前华西大学美籍教授葛及其助手林名均首次对三星堆进行发掘,其发掘成果得到当时旅居日本的郭沫若先生的高度评价。
由此拉开了对三星堆半个世纪的发掘研究历程。
以后40、50、60年代,四川考古界持续不断地在三星堆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探赜索隐。
1980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系联合对三星堆遗址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揭露出大片房屋遗址并进行了航拍。
但真正使三星堆名扬四海的则是1986年7~9月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两坑上千件国宝重器的轰然显世,震惊了世界。
英国《独立报》撰文说三星堆的发现“比有名的中国兵马俑更要非同凡响。
”后不久,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先生亲临三星堆遗址考察并将其定性为“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
前—长张爱萍将军在参观了三星堆两坑出土文物后,更是满怀热情地挥笔题下了“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颂词。
三星堆导游词
三星堆导游词三星堆导游词一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德阳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四川广汉南兴镇北,古老的马牧河蜿蜒淌过,在三星堆村形成一月牙般弯道———月亮湾,河南岸是三个起伏相连的黄土堆与之相望,此即清《嘉庆汉州志》记载的“三星伴月堆”。
这里就是古蜀先民生息繁衍之地———闻名中外的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广阔,是四川境内目前所知一处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
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纯属偶然,但对三星堆遗址的发掘研究却数十年持续不断。
1929年的一个春天,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掏水沟时发现一坑精美的玉石器,因其浓厚的古蜀地域特色引起世人广泛关注。
1933年,前华西大学美籍教授葛及其助手林名均首次对三星堆进行发掘,其发掘成果得到当时旅居日本的郭沫若先生的高度评价。
由此拉开了对三星堆半个世纪的发掘研究历程。
以后40、50、60年代,四川考古界持续不断地在三星堆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探赜索隐。
1980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系联合对三星堆遗址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揭露出大片房屋遗址并进行了航拍。
但真正使三星堆名扬四海的则是1986年7~9月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两坑上千件国宝重器的轰然显世,震惊了世界。
英国《独立报》撰文说三星堆的发现“比有名的中国兵马俑更要非同凡响。
”后不久,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先生亲临三星堆遗址考察并将其定性为“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
前—长张爱萍将军在参观了三星堆两坑出土文物后,更是满怀热情地挥笔题下了“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颂词。
1989年,四川考古部门对三星堆进行解剖,证明系由人工夯筑而成;1990年,发掘东城墙局部并获确认,同时发现3000多年前的土坯砖;1992年,试掘西城墙并获确认;1994年,发现并发掘南城墙。
至此,确证三星堆古城的存在,其东、西、南被三面城墙包围,北以鸭子河为天然屏障,其面积超过3平方公里,这样大的古城在中国同时期文化中也是罕见的。
四川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范文5篇
四川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范文5篇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
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川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四川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范文5篇(一)各位游客,现在你们脚下的这块黄土地,便是3000多年前:古蜀国的都城所在地。
而现在,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
在这个遗址中,近几十年来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各类文物,特别是1986年7月至9月,两个大型祭祀坑的相继发现,上千件地坑宝藏的出土,如平地春雷,石破天惊,震惊了全国,轰动了世界。
之后,我们在遗址的一角,建起了这座大型的现代历史博物馆,就是为了让这批中华古代文明的瑰宝,能够得到充分展示。
让来自五洲四海、四面八方的朋友领略这批人类文化遗产的璀璨光彩。
现在,请大家随我步入这座融原始意味和现代气息于一体的艺术殿堂,去回顾一次古蜀历史,去作一次美的巡礼。
序展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
在中国浩如烟海蔚为壮观的文物群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且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之一,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也应属于顶尖级别的范畴。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及三星堆文物的出土,确凿无疑地证明了三千年前古蜀国的存在;使自古以来真伪莫辨的古蜀史传说,因此而成为信史。
古蜀史的源头及古蜀国的中心,亦因三星堆而得到确认。
三干多年以前的古蜀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落后于中原地区,也有了确切的实证。
本陈列的主旨便是发掘文物内涵,再现历史真实。
序展则是陈列的前奏和序言。
这里我们使主体展品“人面鸟身”青铜立雕造像和置于其后的三星堆遗址的巨幅航拍照片有机组合,来反映“土地与人民”、“人民与文化”的深刻命题。
介绍三星堆遗址导游词范文
介绍三星堆遗址导游词范文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星堆遗址导游词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三星堆遗址导游词范文1四川广汉南兴镇北,古老的马牧河蜿蜒淌过,在三星堆村形成一月牙般弯道———月亮湾,河南岸是三个起伏相连的黄土堆与之相望,此即清《嘉庆汉州志》记载的“三星伴月堆”。
这里就是古蜀先民生息繁衍之地———闻名中外的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广阔,是四川境内目前所知一处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
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纯属偶然,但对三星堆遗址的发掘研究却数十年持续不断。
1929年的一个春天,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掏水沟时发现一坑精美的玉石器,因其浓厚的古蜀地域特色引起世人广泛关注。
1933年,前华西大学美籍教授葛维汉及其助手林名均首次对三星堆进行发掘,其发掘成果得到当时旅居日本的郭沫若先生的高度评价。
由此拉开了对三星堆半个世纪的发掘研究历程。
以后40、50、60年代,四川考古界持续不断地在三星堆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探赜索隐。
1980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系联合对三星堆遗址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揭露出大片房屋遗址并进行了航拍。
但真正使三星堆名扬四海的则是1986年7~9月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两坑上千件国宝重器的轰然显世,震惊了世界。
英国《独立报》撰文说三星堆的发现“比有名的中国兵马俑更要非同凡响。
”后不久,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先生亲临三星堆遗址考察并将其定性为“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
前-长张爱萍将军在参观了三星堆两坑出土文物后,更是满怀热情地挥笔题下了“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颂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范文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导游,往往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是我们引导游览时使用的讲解词。
那么什么样的导游词才是好的呢?以下是xx帮大家整理的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各位游客:现在你们脚下的这块黄土地,便是3000多年前:古蜀国的都城所在地。
而现在,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
在这个遗址中,近几十年来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各类文物,特别是1986年7月至9月,两个大型祭祀坑的相继发现,上千件地坑宝藏的出土,如平地春雷,石破天惊,震惊了全国,轰动了世界。
之后,我们在遗址的一角,建起了这座大型的现代历史博物馆,就是为了让这批中华古代文明的瑰宝,能够得到充分展示。
让来自五洲四海、四面八方的朋友领略这批人类文化遗产的璀璨光彩。
现在,请大家随我步入这座融原始意味和现代气息于一体的艺术殿堂,去回顾一次古蜀历史,去作一次美的巡礼。
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
在中国浩如烟海蔚为壮观的文物群中,属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且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之一,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也应属于顶尖级别的范畴。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及三星堆文物的出土,确凿无疑地证明了三千年前古蜀国的存在;使自古以来真伪莫辨的古蜀史传说,因此而成为信史。
古蜀史的源头及古蜀国的中心,亦因三星堆而得到确认。
三干多年以前的古蜀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落后于中原地区,也有了确切的实证。
本陈列的主旨便是发掘文物内涵,再现历史真实。
序展则是陈列的前奏和序言。
这里我们使主体展品“人面鸟身”青铜立雕造像和置于其后的三星堆遗址的巨幅航拍照片有机组合,来反映“土地与人民”、“人民与文化”的深刻命题。
而以这个人首鸟身像作为典型器物徽标,置于开端,藉以表现万物有灵,人神互通,天人合一的古蜀时代特征。
博物馆陈列要表现的主题之一就是——人与神。
第一组雄踞西南本组陈列旨在粗略勾勒古蜀历史的大体轮廓,说明时空框架及纵向关系。
首先,遗址全景模型向大家清楚地显示出三星堆遗址的全貌。
其中有东、西、南三面城墙和北面的鸭子河所围成的中心区域——城区,城区里有的人文景观三星堆和月亮湾;有举世瞩目的一、二号大型祭祀坑……其后,由一批能够反映时代序列的陶器组合和大量的辅助照片,图板和翔实的考古资料,雄辩地证明了这里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古蜀历史曾在这里展开过无比辉煌灿烂的一叶。
最后,陈列通过与同时代中原地区相比较,三星堆遗址规模之宏大,出土器物之精美,足以证实三星堆一带,是人类早期文明社会初始阶段在西南地区所建立的一座古城,乃至古代王国。
第二组物华天府本组陈列主要反映三星堆古蜀国在农业和商业方面的重要成就。
在各位面前所展示的这一大批陶质容器,客观地真实地说明这一点。
大量的家养动物遗骨和塑造乖巧的家养动物造型,说明当时的家畜饲养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而这正是农业发展兴旺的标志之一。
而大陶盆、大陶缸、大陶罐等粮食容器和形制各异,用途不一的酒器,则直接表明了当时农业的发展达到了较高的生产水平和收入水平。
酿酒的出现,说明已经有了粮食剩余。
再从大量海贝、象牙的出土,雕花漆品的发现和衣饰繁复的青铜雕像等情况来看,当时已存在比较明细的社会分工,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发展,达到了较高的程度。
第三组镂石琢玉三星堆的玉石器群,与青铜器变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三星堆文明及其文化艺术的成就。
各位观众,在你们眼前“矗立”的,由三块巨石垒成的这座“玉山”,请大家用手去感受一下上面这些清晰的切割痕迹,这便是三千多年前古代留下的手迹了。
我们展柜里光彩烨然,晶莹剔透的玉石器,就是取材于这种原料。
现在,请大家浏览展柜中蔚为大观的玉石器集群。
先请欣赏这件硕大无朋的边璋,它宽约22厘米,长度将近米,上下端还有残损,估计应再加几十厘米。
器身有镂刻的线条纹饰。
这么大的边璋,目前一件,堪称“边璋”了。
再请欣赏这件大石壁,直径约70厘米,厚近7厘米,重达百斤以上,两三个人搬起来也很吃力。
这么大的石壁实属罕见,可谓“石壁之最”了。
总的说来,三星堆遗址包括两坑出土的数以百计的玉石器,大致可分为礼器、兵器、用具、乐器、杂器、饰品以及人物及动物造型等类别,其中以礼器及具礼仪用途的兵器和属于祭祀用品的工具居多。
三星堆蔚为大观的玉石器群的发现,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中国的西南地区,引向了充满神秘色彩的三星堆古蜀国。
第四组化土成器本组陈列展示三星堆古蜀国在制陶工艺方面取得的成就。
观众们,请仔细观看这一大批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的陶器。
无论是小型的动物造型,器皿盖纽,还是形体硕大的陶尊,陶缸等。
都可以看到三星堆无名工匠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制作工艺。
从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意义上讲,陶器是测定年代和分期以及确定某文化体系的重要标尺。
蜀地陶器的基本组合是高柄豆、小平底罐和鸟头形把勺等。
专业人员就是依据这些典型器物及其基本组合来确定蜀文化内涵及承传关系的。
第五组烈火熔金如果说三星堆玉石器群的发现已令世人瞩目,那么,三星堆伟大的青铜器群轰轰烈烈、洋洋洒洒地横空出世,则更令全中国、全世界震惊了。
中国青铜时代最为光辉灿烂时期,是商周时期。
尤以商代后期的各类青铜器最为壮观、最有气势、魅力。
而三星堆的青铜集团军,正属这一时期中国西南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
本组陈列有流光溢彩的金叶,有虎虎生威的铜虎,有造型奇特的龙形饰,有气宇轩昂的大雄鸡,更有造型优美无比、林林总总的铜铃……请大家仔细观赏。
三星堆的金器纯度高达85%左右。
另外的15%是银,其它少许微量元素可以忽略不计。
金器的铸造过程大致为:采用原始方法淘洗沙金,再使用熔融法冶炼成合金,经人工锤打和碾压而成金带、金皮、金箔等。
三星堆青铜器的合金组成,可分为五个类型,其中以铅锡铜这种三元合金构成的青铜器最多。
三星堆青铜器的含铅量普遍较高,古代匠师意在利用铅的易流动性和柔软性,追求青铜器造型的繁复和优美。
接下来,请朋友们凝神专注这一大堆铜眼睛和眼珠。
众多的眼睛,可以列出一大阵势,这些林林总总的眼睛群像,或圆睁大跟,或闭目冥思,正清楚地表达一种意象——古蜀先民不懈地追求着对天地、自然、宇宙的认识。
而在数千年之后,我们用自己的眼睛,透过这些青铜的眼睛,看到了古蜀先民的灵魂和精神,想象出他们对宇宙、人生的.理解和思索。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打破了以往橱窗式单一陈列的传统手法,以全景式的陈列方式,设置了四个大型场景组合,意图揭示古蜀先民的社会结构和精神世界,再现一个久已消逝的上古社会的轮廓。
请看:第一组两坑奇观本组陈列以两个祭祀坑初揭状态下的实景模型为主体展品。
模型大体忠于原样,比例略有缩小。
一号坑呈长方形,坑有左、中、右三条通道与坑口呈“品”字形分布。
坑内共出土铜器、金器、玉器、石器、骨器、象牙器等400余件。
还出土了数百枚海贝和约三立方米的烧骨。
闻名天下的金杖便出于此坑。
二号坑与一号坑相比,不仅更大、更深,而且出土的文物无论在种类上还在数量上都要丰富得多,不包括数千枚海贝,总共出土各类文物800件左右。
其中,神树、大立人像、大型纵目面具、戴冠纵目面具、太阳轮、金面人头像、人文玉璋等文物都堪称稀世珍宝。
坑道的存在,两坑朝向的一致性,两坑器物的承传关系,两坑器物均遭到人为的破坏和焚烧,这种种因素,使我们能大致得出以下结论:两坑的掩埋是三星堆古蜀国同一王朝统治集团内部,在不同时期改朝换代的结果;在掩埋过程中毫无疑问地举行过带有浓厚祭祀意味的大型宗教活动,而器物所遭到的破坏和焚烧,正是在祭祀活动中应用了“碎物祭”和“潘燎祭”两种祭法的结果。
两坑的性质应定为“广义的祭祀坑。
”第二组神巫群像本组陈列以三星堆文物中宗、最富有研究价值的三星堆青铜雕像群为主体,以全方位立体陈列手法,来表现三星堆古蜀国“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及社会形态。
两个祭祀坑共出土人头像50多件,面具20多件以及全身人像十余件,一个遗址,出土如此庞大的青铜偶像群,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这个庞大的青铜兵团中,有“王者之风”的青铜大立人像;有栗眉大眼、高鼻阔口的各类人头像;有呲牙咧嘴、形象诡谲的青铜兽面;还有形式各异的各型跪坐人像……硕大无朋的青铜纵目面具有一双呈柱状外凸的“千里眼”和一对宽宽的“顺风耳”,俨然像一位威严的蜀人老祖宗,正率领着它的部众子孙,摆出这青铜军阵,欢迎来到这里的每一位朋友。
这些雕像无疑是一批受人顶礼膜拜的偶像,既象征着天神、地祗、祖先等亦折射出人间社会的群体结构,代表着国王及巫师一类世俗领袖;而王、巫同时也是精神领袖。
一般认为,大铜立人像代表的是统治者,其他人头像代表的是统治集团的高级成员,所谓纵目面具等代表的是神灵,而具王者身份的巫师在下民眼中亦为神。
总而言之,王与巫、人与神,在此复合交融,莫辩彼此。
可谓王巫合一,人神一体。
它们生动地反映了古蜀先民的原始宗教意识,形象地说明了古蜀先民的群体关系。
第三组祭祀大典本组陈列试图通过模拟的祭祀大典场景,演绎古礼,揭示古蜀先民的精神世界,表现当时的时代特征。
陈列借鉴成都羊子山祭台原形,制作了一座三级祭台,祭台四周摆放着根据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中人物造型仿制而成的阵势浩大的拜祭人群,祭台正中放置的就是本组的中心展品——青铜神坛。
这件神坛是根据原件放大六倍后的仿制品。
神坛共分三层,第一层为圆座及两个怪兽;第二层是圆座及四面而向、双手持杖的立人;第三层,先是山形座,再上面是呈方斗形的神殿,神殿分四面,顶部四角饰有立鸟,方斗上额铸有人首鸟身像。
整座神坛构思奇特、神异诡秘。
它应是当时神庙中的重器。
三千多年前的人们在这件神器面前该是何等的虔诚,怎样的膜拜!在那个相信万物有灵的年代,人们渴求丰产和丰收,希望神灵能赐福禳灾,他们通过巫师为中介,把祭品献给天地和诸神,祈求神灵的保佑。
而统治集团也就是那些领袖兼巫师的人士,除了自己笃信神灵,也把“神”作为一种统治手段,藉神施法来统驭下民。
祭祀成了第一等的国家大事。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政教合一的神权政体。
而三星堆古蜀国,正是这种典型的神权色彩极重的早期政权之一。
第四组通天神树本组陈列将展品与博物馆的建筑相结合,在螺旋形结构的中央天井安置了三星堆文物中最为宏伟壮观和无比神奇的——神树。
这神树是原件放大倍后的精美仿制品。
由底座、树及树上的龙组成,底座呈穹窿形。
树分三层,每层三枝,共九枝。
每一层的三枝是靠后一枝,左右两枝,呈对称布局。
左右树枝上分别有二果枝,一果枝朝上,一果枝下垂。
向上的果枝上各有一鸟,共九鸟。
树干上嵌铸一条绳身马面龙,龙头有一对犄角,龙身有刀状羽翅,前爪匍匐于树座,身尾串连于树干,造型怪异,匪夷所思。
全器结构合理,布局严谨,表现出炉火纯青的技艺和极高的艺术境界。
三星堆神树是中国“宇宙树”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伟大实物标本,是一棵代表古蜀先民宇宙观念的神树。
它反映了古蜀人对太阳和太阳神的崇拜,神树枝头的九只立鸟,正是金乌——太阳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