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门诊用药临床经验

合集下载

借鉴西医临床药学经验开展中医临床药学

借鉴西医临床药学经验开展中医临床药学

借鉴西医临床药学经验开展中医临床药学王又红 陈天朝 潘灏白(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450000) 我院是一所综合型中医教学医院,自1989年成立临床药学以来,我们根据中医院特点,借鉴西医临床药学对开展中医临床药学进行了探索。

1 深入临床开展有中医特点的临床药学走向临床、解决临床用药的实际问题既是临床药学的目的,又是其求得发展的源泉。

目前中医的现状已不再是单纯的辨证治疗,它结合了西医的辨病治疗,并利用了许多中药的现代研究成果,中西药合用已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

针对这一特点,我们从中西医结合着手,重点对临床疑难病、急重病,以及长期用药患者进行T DM (治疗药物监测)。

如1989年一儿童因食用鱼肉哮喘不止住院,医师在使用中药汤剂、成药情况下,又加用西药舒喘灵、喘息定及氨茶碱,可症状仍不能控制。

经临床查询及血浓测定,认为该患儿用药量不足,尽管用药品种较多,但均不能达到治疗浓度。

为此,建议停用其他药物,加大使用氨茶碱的量,当天其症状即有所改善。

最后结合血浓测定,制定了口服氨茶碱100mg、q.8h 的用药方案。

在深入临床中,一方面向医生学习临床知识,另一方面利用我们所掌握的药学知识,结合实验室工作,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如红霉素在pH4以下效价下降,临床常将其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对我院自制5%葡萄糖注射液pH值进行测定发现,其pH值仅3.8~4.0。

经实验100ml5%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5%碳酸氢钠溶液0.3m l,可将其pH值调至5~8,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方便。

中医的合理用药涉及范围很广,如地道药材的选用,规范炮制,合理的制备工艺及中医传统的用药习惯等。

我们针对中医90%以上处方配用甘草这一传统习惯,写出了“中药甘草制剂的T DM”,提出以血钾作为其T DM的监测指标,为临床合理使用甘草制剂,避免可能造成的醛固酮增多症(尤其与利尿药合用)提供了素材。

2 借鉴西医临床药学经验开展中医临床药学2.1 大量收集医学情报,为开展用药咨询服务提供素材。

中西医结合治疗纳差的临床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纳差的临床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纳差的临床经验摘要】纳差从现代医学上讲只是一个临床症状,其病因众多,临证时应辨明病因,根据不同的病因不同的临床症状而施治。

其常见的病因有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脾胃气虚,应相应的予以清热化湿、健脾助运,养阴益胃、调中消痞,益气健脾、和胃调中的治疗方法,另外还有肝气范胃、脾胃虚寒、脾胃阳虚、伤食等病因,治疗上针对不同的病因给予对应的治疗方案。

重视疾病的检验,切莫耽误治疗。

【关键词】纳差;清热化湿、健脾助运;养阴益胃;益气健脾和胃【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6-0183-01纳差,顾名思义,就是食纳差劲,食欲差,通俗点说就是吃不好饭,没有什么胃口。

常伴有倦怠少气、面色欠华、大便异常等。

在多种疾病上可表现出来,有急性病,亦有慢性病的表现,主要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习惯性便秘、感染性疾病、胃炎、消化道肿瘤、维生素B1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病因[1-4]。

由于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再加上发病率低,故诊断率不高[5]。

今笔者就从业来的实际临床观察及工作经验,浅谈一二。

1.充分检查,明确病因纳差从现代医学上讲只是一个临床症状,导致其发生的病因众多,有一过性机体功能低下随即改善的,亦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在机体上反映的。

如小儿食积;消化系统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急性胆囊炎;血液系统疾病如异常血红蛋白病、资深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程长者皆可引起,故需明确病因,指导后续诊疗的开展。

理由有两点,一是针对不同的疾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如小儿食积可予以助消化药;病毒性肝炎应抗病毒治疗;肝硬化、肝癌则在相应治疗的同时予以营养支持。

二是不同的病因其预后也大相径庭,小儿食积其预后良好,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预后不同,甲肝以急性为主,预后好;多数戊型肝炎的预后也良好。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临床经验总结和评估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临床经验总结和评估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临床经验总结和评估摘要:本文旨在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临床经验,并对其进行评估。

通过文献综述和临床经验总结,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胃肠道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评估方法包括中医证候学调查、胃肠功能等相关指标的检测等。

胃肠道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症状包括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在胃肠道疾病的治疗中各有优缺点。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旨在发挥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本文将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临床经验,并对其进行评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胃肠功能,但在优化治疗方案和深入研究其作用机理方面仍需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胃肠道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疾病;临床经验中医认为胃肠道疾病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治疗时多采用调理脾胃、疏肝理气等方法。

西医则多采用抗炎、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等药物进行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西药和针灸等。

中药汤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具有个体化的特点,但煎制麻烦且口感不佳。

中成药具有服用方便、口感好的优点,但种类相对较少且部分药物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

西药治疗针对性强,但往往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

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在胃肠道疾病治疗中也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多作为辅助治疗使用。

[1]一、临床经验总结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疾病具有一定的效果。

首先,在症状缓解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

例如,对于胃溃疡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发作频率。

其次,在治疗效果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胃肠道疾病的治愈率和好转率。

腹痛分类诊断及中西医治疗经验方

腹痛分类诊断及中西医治疗经验方

腹痛分类诊断及中西医治疗经验方腹痛分类诊断及中西医治疗经验方腹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也是促使患者就诊的原因。

腹痛多由腹内组织或器官受到某种强烈刺激或损伤所致,也可由胸部疾病及全身性疾病所致,急性腹痛又称急腹症,具有变化多、发展快的特点,一旦延误诊断,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引起死亡;慢性腹痛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有时诊断颇为困难。

腹痛 - 概述腹痛腹痛证名,出自《素问.举痛论》。

包括脘腹、胁腹、脐腹、少腹等部位。

《症因脉治》卷四:“痛在胃之下,脐之四旁,毛际之上,名曰腹痛。

”《医宗必读》卷八:“腹痛分为三部,脐以上痛者,为太阴脾;当脐而痛者,为少阴肾;少腹痛者,为厥阴肝及冲脉、大小肠。

”《医学举要》卷三:“腹痛一证,分无形、有形。

……大抵在脏者,以肝脾肾为主;在腑者,以肠胃为主。

”《万病回春》卷五:“腹痛有寒、热、食、血、湿、痰、虫、虚、实九般也。

”另有蓄血、症瘕等亦可引致腹痛。

《景岳全书.杂证谟》:“痛有虚实,……但当察其可按者为虚,拒按者为实;久痛者多虚,暴痛者多实;得食稍可者为虚,胀满畏食者为实;痛徐而缓、莫得其处者多虚,痛剧而坚,一定不移者为实;痛在肠脏中,有物有滞者多实,痛在腔胁经络为实,不干中脏而牵连腰背,无胀无滞多虚。

”腹痛(abdominalpain)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外脏器的病变,而表现为腹部的疼痛。

腹痛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

病因极为复杂,包括炎症、肿瘤、出血、梗阻、穿孔、创伤及功能障碍等。

腹痛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其病因复杂多数为器质性也可为功能性;多为腹腔内器官病变起也可为腹腔外器官病变所致因此在诊断时要全面考虑详细分析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1]。

病因极为复杂,包括炎症、肿瘤、出血、梗阻、穿孔、创伤及功能障碍等。

腹痛 - 简介腹痛(abdominal pain)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也是促使患者就诊的原因。

腹痛多由腹内组织或器官受到某种强烈刺激或损伤所致,也可由胸部疾病及全身性疾病所致,此外,腹痛又是一种主观感觉,腹痛的性质和强度,不仅受病变情况和刺激程度影响,而且受神经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运用旋覆代赭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经验

运用旋覆代赭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经验

甘肃医药2020年39卷第11期Gansu Medical Journal ,2020,Vol.39,No.11病案1,患者,女,43岁,主诉:嗳气伴胸闷、气短十余年。

患者于十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嗳气,多处寻求诊治未见明显好转,遂就诊于我院门诊,刻下症见:嗳气严重,不能自行停止,严重时呕吐,伴胸闷、下肢浮肿,左胁沉重感,不思饮食、左少腹痛,大便偏稀,小便减少,表情淡漠,舌紫,苔白,脉涩。

西医诊断: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诊断:嗳气。

证型为痰气交阻,血瘀下焦,中医治疗:化痰开郁降逆,兼以理气化瘀。

方药:旋覆代赭汤合桃核承气汤。

具体用药如下:桃仁10g ,桂枝10g ,酒大黄6g(后下),炙甘草6g ,芒硝6g (冲服),旋覆花10g (包煎),党参10g ,生姜6g ,代赭石15g (先煎),姜半夏10g ,大枣10g ,3剂,水煎服,一日一剂,一日两次。

二诊:服用此方3剂后,患者诸症皆有缓解,反酸症状消失,但仍有舌质发紫,舌体偏胖,伴有齿痕,脉象虚弱。

效不更方,在原方基础去芒硝,继服7剂。

三诊:服药后余症消失。

仍见胸闷,左少腹不适,双下肢浮肿。

行妇科彩超提示:宫颈那波氏囊肿。

舌淡紫减轻,胖大,齿痕,脉弱,此为痰瘀交阻之证,用小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半夏厚朴汤加减以调畅气机以善后。

药后随访,病愈。

按:患者为中年女性,有十多年的病史,疾病长期消耗损伤脾胃,不能运化饮食,脾不升清,胃不降浊而出现嗳气不能自行停止,严重时则会出现呕吐,情志不舒则胸闷、左侧胸胁沉重不适,日久淤血形成则少腹疼痛,脾胃不能运化水液则聚生痰湿而浮肿,大便稀、小便少,为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水不走膀胱反趋肠道所致,舌紫,脉涩为淤血内停所致。

方中代赭石降逆和胃;旋覆花降气化痰,降逆止呕,二药寒温并用,以降逆止呕和胃为主,兼顾化痰,故为首选药,桃核活血祛淤,大黄泻下淤热,使脏腑久积淤血消散,生姜一可化痰降逆止呕,二可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三可制约代赭石寒凉之性,桂枝助桃仁通利血脉,芒硝助大黄泻下,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人参、甘草、大枣益脾胃,补气虚,扶助已伤之中气,兼可防诸药伤正气[1]。

全科医生临床处方用药经验

全科医生临床处方用药经验

全科医生临床处方用药经验写一下我治面瘫吧:我用简单的方法,治好了许多面瘫患者。

一、常规的抗病毒,抗炎治疗。

我常用青霉素800万,利巴韦林0.6静脉滴注。

二、早期应用激素,加地塞米松10mg静滴3-5天。

三、神经营养支持,维生素B1,B12口服或肌注。

四、针灸治疗。

取患侧阳白,四白,攒竹,迎香,下关,地仓,颊车,翳风,健侧合谷穴,每日一次,留针二十分钟。

五、局部热敷。

这么简单的治疗,专门少的钞票,一样可在十天到十五天痊愈。

在临床中治疗痛经都喜爱用什么药来治疗?-----------由于痛经者多有情绪.我多釆用颅通定用于痛经而止痛.(对症处理)---------- 临床中治疗痛经我喜爱用口服药(一样不肌注):元胡止痛片4#PO去痛片1#PO 较剧烈或对上述药无效者:曲马多1#PO------------------------------痛经病人用消心痛片舌下含化,也可用CO氨基比林肌注。

--------------------------我来讲一下痛经的治疗体会:大多数痛经我用下方肌注:庆大霉素8万2 ML氨基比林(上海) 2ML654-2针10毫克一日一次即可止痛,必要时候能够两次.病人不愿肌注的口服用下方:颠茄2片地巴唑2片双氯灭痛2片元胡止痛片4片一日三次,大多数轻症病人一日即好.关于难治疗的,我常用中药来辨证,差不多方如下:当归15克红花15克乌药30克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香附18克益母草30克其他的随证加减。

--------------------------痛经的处理是:硝苯地平舍下含服,是甜的,成效专门好也专门快,加消炎痛一片口服。

-----------------------痛经,我爱用元胡止痛片3片,注射一只VitK3。

在临床中对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慢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常用什么药缓解疼痛?------------ 对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慢性腰扭伤,常用双氯芬酸钾缓解痛疼.25mg~50mgtidpo对坐骨神经痛常用骶管注射缓解痛疼.-------我喜爱用曲马多1#Tid p.o扑热息痛1#Tid p.o如此对病人的胃肠道刺激小、价钞票比较低、成效还行。

基层卫生院门诊西医使用中成药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基层卫生院门诊西医使用中成药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基层卫生院门诊西医使用中成药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目的:对基层卫生院门诊西医使用中成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门诊西医医师开具的中成药用药处方760张,对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总结避免出现用药问题的改进对策。

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后发现,在760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有71张,占全部处方的9.34%,其中用药不适宜的有46张(64.79%),超常用药的有25张(35.21%)。

结果:在基层卫生院中存在着一定的中成药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对基层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使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到提高,保障基层卫生院的用药合理性。

关键词:基层卫生院;不合理用药;中成药引言中成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材料加工、配制而成的一类药物,其相较于传统的中医方剂具有使用方便,便于贮存等优势,但在用药的灵活性有所降低。

由于中成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因此在该类药物的使用上也应当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随着目前中成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不少的西医医师也会向患者开具中成药的处方。

但由于其在中医理论上存在的不足,导致临床上中成药的应用经常会发生一些问题。

为了对基层卫生院门诊西医使用中成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门诊西医医师开具的中成药用药处方760张作为研究对象,对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

统计所选取的760张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数量,并对造成不合理用药的原因进分析,并总结出避免出现不合理用药的对策。

不合理用药的判断标准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相关标准进行,包括(1)用药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重复用药、配伍禁忌、禁忌症用药;(2)超常用药:无适用症用药、超说明书用药、同时使用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的中成药。

2.结果通过对基层卫生院的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760张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有71张,不合理用药率为9.34%。

加味丹栀逍遥散治疗郁证的经验介绍

加味丹栀逍遥散治疗郁证的经验介绍

加味丹栀逍遥散治疗郁证的经验介绍摘要:目的:总结云南省中医医院脑病科林亚明教授运用加味丹栀逍遥散治疗郁证(肝郁气滞证)的部分临床治疗经验。

方法:通过亲自参与2021年5月-2022年3月林老师门诊就诊的郁证200例病例的诊治过程,并收集,整理,分析临床资料,观察疗效,通过典型病例的举例,总结分析。

结果:病例160例(80%)显效,20例(10%)有效,10例(5%)无效。

结论:加味丹栀逍遥散治疗郁证(肝郁气滞证)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加味丹栀逍遥散郁证名师经验郁证是临床脑病科的常见病症,是由于气机不畅、情志抑郁引起,具体表现为心情抑郁、胸胁满闷、胁肋部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有异物梗塞等的症状。

丹栀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疏肝解郁、清热、补气养血、健脾的作用,有明确抗抑郁作用。

笔者西学中学习期间,有幸跟导师林亚明教授,林老师在脑病科疾病郁证方面研究并治疗多年,根据其多年治疗郁证的经验,他认为郁证的主要病因为情志病所致,情志所伤,气机郁滞,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其主要病机主要为肝郁气滞。

从西医学认识来看,郁证多归属为抑郁伴焦虑状态,焦虑伴抑郁,双相情感障碍。

林师善用加味丹栀逍遥散治之,其主方为丹栀逍遥散,根据病人的各自临床症状加减,临床疗效显著。

1.发病机制郁证的名称最早见于医学正传,但有关郁证之记录很早在(内经)中有,如素问·本病论“人或恚怒,气逆而上不下,即伤肝也”认为郁证的发生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郁证的病机主要为气机郁滞,肝喜条达而主疏泄,长期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引起五脏功能失调。

由于本病起始于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故以气滞为先。

气郁则湿聚、酿痰、化热、积食而见湿、痰、热、食诸郁;气郁日久,血行不畅而致血郁,但均以气机郁滞为病理基础。

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

2.导师临床治疗经验在现代医学认为,抑郁症是以明显而持续的心情低落为主要的临床症状的一种常见的心里障碍, 且是精神状态的的忧郁,其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兴趣缺失以及精力缺失,在此基础上常常伴有其他认知、生理及行为障碍,如注意力不能集中、失眠、反应迟钝、行为活动减少以及疲倦感[2] ,并且此病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残率的特点[3] 。

喻斌教授应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证经验

喻斌教授应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证经验

基金项目:临床医疗技术创新引导项目(2018SK51201)。

作者简介:宁状状(1994-),女,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

E-mail:1197617487@qq com通信作者:喻斌(1965-),男,汉族,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

E-mail:yubin410@163 com喻斌教授应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证经验宁状状1 喻 斌21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摘 要】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一种缺乏解剖、生化、病理学改变依据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感、早饱、腹痛、腹部烧灼感等一种或多种症状。

西医治疗FD多采取抑酸护胃、调节胃肠动力、保护胃粘膜等方法,但临床疗效欠佳。

喻斌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从虚实辨证论治FD,强调“脾虚不运”为本,遵循标本兼治、健脾为主、兼以祛湿原则,运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FD,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参苓白术散;经验【中图分类号】R249 2/ 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1-0085-03SummaryofProfessorYuBinsClinicalExperienceonTreatingFunctionalDyspepsiawithShenlingBaizhuPowderNINGZhuangzhuang1 YUBin21 Hunan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Changsha410208,China;2 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Hunan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Changsha410007,ChinaAbstract:Functionaldyspepsiareferstoakindofdigestivetractdisease,whichlacksthebasisofanatomical,biochemicalandpathologicalchanges Functionaldyspepsiamainlyshowsoneormoresymptomssuchaspostprandialfullness,earlysatiety,andab dominalpain,abdominalburningsensationandsoon WesternmedicinetreatmentFDmostlytakethemethodsofinhibitingacidandprotectingstomach,regulatinggastrointestinalmotilityandprotectinggastricmucosa,buttheclinicaleffectisnotgood Combinedwithyearsofclinicalexperience,ProfessorYuBindiscussedthetreatmentoffunctionaldyspepsiafromthetheoryofsyndromedifferentiationofdeficiencyandexcess,emphasizedtheprincipleof“spleendeficiencyleadstopoorfunction”,followedtheprincipleoftreatingbothsymptomsandroots,andusedShenlingBaizhupowdertotreatfunctionaldyspepsia,tonifyingspleenandremovingdampness TheclinicaleffectofthetreatmentisremarkableKeywords:FunctionalDyspepsia;ShenlingBaizhuPowder;Experience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又称消化不良,是由胃、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功能性胃病,通过检查可排除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餐后饱胀感、早饱、腹痛、腹部烧灼感等一种或多种症状,间或伴有上腹胀气、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病程可长达数月[1]。

门诊部医生的常见处方解读与用药指导

门诊部医生的常见处方解读与用药指导

门诊部医生的常见处方解读与用药指导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门诊就诊成为人们获取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途径。

门诊部医生承担着解读处方和提供药物使用指导的重要职责,对患者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常见的门诊处方为例,深入探讨医生在解读处方和提供用药指导时应注意的要点。

一、常用的处方类型门诊部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可能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采用不同的处方类型。

常见的处方类型包括:1. 中药处方:中药处方通常由中药师或中医医生开具,其中包含了中药的种类、用量、服用方式等信息。

2. 西药处方:西药处方常由西医医生开具,其中包含了西药的名称、剂量、用法等信息。

3. 配方处方:配方处方是指同时包含了中药和西药的处方,常见于综合治疗的情况下。

二、解读处方要点门诊部医生在解读处方时应注意以下要点,以确保患者正确理解和使用药物:1. 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在解读处方之前,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更好地解读处方。

2. 准确理解药物名称与用量:医生需要仔细辨认处方上的药物名称,并核对药物的用量。

在解读处方时,医生应确保患者对处方中的药物有正确的认识。

3. 解释药物的作用与效果:医生应向患者解释药物的作用和预期效果,包括治疗疾病的机制和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这有助于患者理解药物的用途,并提高对药物的合理使用。

4. 强调用药注意事项:医生应向患者强调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用药时间、禁忌症、不良反应等。

这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5. 解答患者的疑问:医生应耐心回答患者对处方和药物的疑问,提供专业的建议和解释。

这有助于患者消除疑虑、对治疗方案更有信心。

三、用药指导要点除了解读处方,门诊部医生还需要给予患者详细的用药指导,以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并提高治疗效果。

1. 确保合理用药: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确保药物的种类、剂量和使用频次等均合理,以提高疗效并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损害。

湿疹(湿疮)中西医临床及用药总结

湿疹(湿疮)中西医临床及用药总结

湿疹(湿疮)- 中西医临床及用药总结所谓湿疹,缘于本病损害处具有渗出潮湿倾向之征,故名。

该病可称得最常见的皮肤病,在部队中也不乏此种患者。

中医文献有数十种病名与现代医学称为湿疹的表现很相似,如浸淫疮、湿癣、四湾风等。

湿疮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

以多形性皮损,对称分布,易于渗出,自觉瘙痒,反复发作和慢性化为临床特征。

本病男女老幼皆可罹患,而以先天禀赋不耐者为多。

一般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湿疹。

中医古代文献无湿疮之名,一般依据其发病部位、皮损特点而有不同的名称,若浸淫遍体,滋水较多者,称浸淫疮;以丘疹为主者,称血风疮或栗疮;发于耳部者,称旋耳疮;发于乳头者,称乳头风;发于手部者,称瘸疮;发于脐部者,称脐疮;发于阴囊者,称肾囊风或绣球风;发于四肢弯曲部者,称四弯风;发于婴儿者,称奶癣或胎症疮。

临床表现湿疹临床症状变化多端,但根据发病过程中皮损表现不同,可将本病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兹分述如下:一、急性湿疹本型湿疹可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但往往较易见于头部,四肢屈侧、阴部、手足背等部位。

常呈对称分布,一般为局限在某些部位,而全身泛发性湿疹甚少见。

皮肤损害表现为多形性,即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脱屑等各种皮疹可互见。

也就是说,在同一病变处,于同一时期内,可出现上述3~4种以上损害。

患处炎症反应通常较明显,尤其中央部位更为显著,往往伴有糜烂、渗出、。

但病损境界不清楚,肿胀也较轻。

自觉痒甚,其瘙痒程度与发病部位,个人耐受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痒以夜间尤甚,症情厉害,可影响睡眼。

还有因搔痒而易并发细菌感染,从而引发毛囊炎、疖肿、脓疱疮、淋巴管炎、淋巴腺炎等化脓性皮肤病。

急性湿疹如经妥当处置可获痊愈,但易复发。

临床上也时常观察到由本型湿疹移行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

二、亚急性湿疹当急性湿疹炎症反应缓解、红肿、渗出明显减轻。

整个病变以丘疹为主,间有轻度糜烂,少量渗液、且伴有少许结痂或鳞屑、则可称之为亚急性湿疹。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指南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指南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指南尊敬的读者:作为医疗领域的从业者,我们深知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性。

中西医结合综合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在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为了帮助广大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我们特别推出了这本《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指南》。

本指南是一本资料类的文章,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可供阅读后下载,进一步应用于实践的相关资料。

它涵盖了临床实用的各个方面,包括疾病诊断与治疗、中西医结合的原理与方法、常用中药与西药的应用指南等。

第一章:中西医结合的原理与方法本章介绍了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包括概念、历史演变、理论基础等内容。

通过阐述中西医结合的原理和方法,使医务人员了解如何借鉴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形成独特的诊疗模式。

第二章:常见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本章重点介绍了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方法在各个常见疾病中的应用。

从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多个方面,结合案例分析和临床经验,详细说明了中西医结合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具体方法。

第三章:中西医结合常用药物指南本章主要介绍了中西医结合常用药物的应用指南。

详细介绍了不同中药和西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配伍禁忌、使用注意事项、剂量与给药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阐述药物使用的规范,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运用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治疗方法。

第四章: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南本章主要探讨了中西医结合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通过介绍康复理论、康复评估与计划等方面内容,帮助医务人员了解中西医结合在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性和方法。

同时,还针对不同康复需求,提供了一些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案。

第五章:中西医结合实践经验分享本章通过医务人员的实践分享,介绍了中西医结合在临床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和技巧。

涉及到诊断思路、治疗方案、患者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医务人员在实践中更加得心应手。

希望这本《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指南》对于广大医务人员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请点击以下链接进行下载:[文件下载链接]我们将持续更新和完善这本指南,使其能够与时俱进、贴近实践。

中西医比较临床经验笔谈

中西医比较临床经验笔谈
某种局 限和不足 。中医理 论虽有笼 统含糊的弱点 , 而 中 然
1 西医理论 精确 , 中医经验肯定
医千百 年一直重视 临床诊治 , 所以积 累的实用经验 却是 丰 富而肯定的 。不 能因为其 理论 学说不 精 细便 对这 种 实用 经验加以怀疑 和否 定 , 相反 , 却应该 对这 种经 验蕴 涵 的医 学真理加 以研究 , 示其本 质和规 律。中 医古代有 重 实用 揭 的传统 , 对不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 的基础 问题不 感兴趣 , 但 是对解决临床病证则 十分重 视。正是 这种传统 , 然导 致 虽
关键 词 : 医; 医; 中 西 临床 经 验
中图分类号 : 2—01 R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2— 32 20 )4 0 4 2 10 2 9 (02 0 —00 —0 有物 , 经得起重 复检验 。相对 于 西医 而言 , 中医 的理 论就 显得粗 浅 , 而且 还有很 多的神 秘 性。气 血 阴 阳, 腑 经络 脏
中医和西 医是 我国 目前并存 的两大医学体 系 , 在诊 治 疾病 中有理 论认识 、 疗方 法和基 本观 念 等 的种种 不 同。 诊
笔者作 为临床 医生 , 中西 医之 长短 也有 若 干切身 体验 , 对
分述如 下 。
等等 , 只能去理 解 , 不能加 以实验验 证 , 都 却 这不能不 说是
维普资讯

d ・
AC MP. u u t 0 2, o . 0, . A g s .2 0 V 1 3 No 4
中西 医 比 较 临 床 经 验 笔 谈
刘小平 常存 库 ,
(. 1 伊春市光明集团卫生所 , 黑龙江 伊春 130 ;. 5002 黑龙江 中医药大学 , 黑龙江 哈尔滨 104 ) 5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总结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总结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阅历总结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病,其病因复杂,病程长,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提高治疗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大量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观察与治疗,我总结出了一些阅历。

在此进行总结,以期对于医生及患者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有所启发。

起首,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防止食用辛辣、烟熏、油炸等刺激性食物,同时要注意进餐的规律性和定时性。

少食多餐,防止暴饮暴食。

此外,要尽量防止吸烟和饮酒,这些都会加重病情。

其次,应进行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治疗。

中药方剂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有一定的疗效,且不会带来明显的副作用。

例如,芩连柴胡汤对于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有良好的缓解效果。

同时,西药如质子泵抑止剂、抗胃酸药等也可以缩减胃酸的分泌,保卫胃黏膜,加速溃疡的愈合。

此外,中西医结合的针灸疗法也值得推广。

针灸可以调整胃肠的蠕动,改善胃肠功能,缓解胃部不适感。

选用适当的穴位进行针刺可以达到疏导气血、调理脾胃的功效。

胃俞穴、足三里、中脘等是常用的穴位。

另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平时生活中应该防止情绪波动。

情绪不稳定会引发胃炎的急性发作,因此要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心情幸福的状态。

合理的生活规律、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也有助于缓解胃炎症状。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饮食调理、药物治疗和针灸疗法等的综合应用,可以达到缓解症状、改善胃肠功能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是不同的,治疗方案应依据个体化状况进行调整,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信任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不息推行和探究的深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会逐渐提高,给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草药、西药和针灸疗法等综合应用可以缓解症状、改善胃肠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36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36例临床观察
3 疗 效 观 察
笔者采用 中西 医结合方法治疗复发性 尿路感染 3 , 9例 疗效
较 好 , 3 1 疗效 判定 标准 治愈 : . 临床及实 验室 观察指标 均 正
常, 停药半年 以上无尿路感染 复发 ; 有效 : 临床 观察指标及
尿细菌培 养均 正 常 , 常规 偶 见 白细胞 出现 异 常 , 尿 3~1 0 个/ P 无效 : H ; 治疗期 间( 半年 内) 出现发作性 尿路感染 、 尿 细菌 培养 间断 异 常 、 常 规 白细胞 持 续 异 常 高 于 1 尿 0个
周。 两组 总有效率 比较 疗效 差异 具有 统计 学意义( 0 0 ) 且能缩短疗程。结论 : P< .5 , 中西 医结合治疗 复发 性尿路感 染可以显
著 提 高疗 效 , 显 缩 短 疗 程 。 明 .
关键词 : 复发性尿路感染 ; 清利湿热 ; 培补脾 肾; 中西 医结合疗法
中 图分 类 号 : 6 13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0— 16 2 1 )5—0 2 0 R9 . B 10 7 5 (0 2 0 0 7— 2
治疗组在此 基础 上加 用 口服 中药。药用 : 篇蓄 、 麦 瞿 各 2 , 0g 山栀 、 蒲公英 、 黄柏 各 1 , 0g 车前草 、 芯草各 1 , 灯 5g 白茅根 2 。肾 阴虚者 可酌情加 用山药 、 0g 枸杞子 、 女贞 子、
对照组 1 , 4例 疗程平 均为 ( 7±5 周 ; 照组治 愈 时间 比 2 ) 对 治疗组要长 , 可见中西药联用还 具有 明显缩短总疗 程的优
2 08: 4 —1 2 9. 0 12 6 7
[ 张亚琦 .尿路感染 的中医研究概 况[ ] 2] J .江苏中医药 ,0 0, 2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临床经验总结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临床经验总结

c r n cp l n r e r ie s ei t g a i eme i i e h o i u mo a y h a t s a ei t e r t d cn d n h n v
刘新 志
( 湘潭县人 民医院 ,湖 南 中图分类号 :R 4 .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17 .8 0( 0 0 20 9 —2 证型 :GB 51 5 6 47 6 2 1 )2 .0 50 D 【 摘
结合治疗慢性肺 源性 心脏 病疗效显著 ,值得 临床推广。
【 关键 词 】 中 西 医结 合 ;肺 心 病 ; 疗 效 [ btat O jcieT vsg t o e l i l f c d to fran ho ip l n r erdsaente nert e A src] bet : oi et a nt i c f t n h d t t gcrnc umo ayha i s t av v n i e h c n a e e a me o ei t e ihi g i
me i i e M eh d T e c n r l r u sn s m d cn o v n in l h rp fa t i f ci e c r i cd u e i, n i a mo i sh d cn . t o : h o to o pu i g we t me ii ec n e t a e a y o n i n e t , a d a i r t a t p s d ca t ma g e o t — v c s a d t i t i t r n lcr l t a a c , h r ame t r u sn u a g Da s e y n CM e o t n b s d o o t l r u , o n oma n an wae d ee toy e b l n e t ete t n o p u i g F f n n h n e a d T a g d c ci a e n c n r o p t o o g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一) 湿疹1(徐×希,男,30岁,简易病历,初诊日期1971年4月12日。

主诉:身上起红疙瘩,瘙痒流水已半个多月。

现病史:半个月前腹部出现红色疙瘩,瘙痒,晚间尤甚,搔后皮疹增大,流黄水,局部皮肤大片发红,逐渐延及腰部、躯干等处,诊断为急性湿疹。

曾服“苯海拉明”、静脉注射“溴化钙”,用醋洗,均未见效。

大便干,小便黄,口渴思饮。

检查:胸、背部皮肤轻度潮红,有散在红色小丘疹,自米粒大至高粱米粒大,下腹部及腰部呈大片集簇性排列,并掺杂有小水疱,部分丘疹顶部抓破,有少量渗出液及结痂,臀部也有类似皮疹,脉沉细稍数,舌苔薄白,舌质正常。

西医诊断:急性湿疹。

中医辨证:湿热蕴久化热,发为急性湿疡,热重于湿。

治则:清热凉血利湿。

方药:胆草、黄芩、栀子各9g,生地黄30g,地肤子、茅根、赤芍、茵陈各15g,紫草根12g,生甘草6g。

上方服21剂后,皮疹逐渐消退,疹色变淡,腹部、股内侧偶尔出现红色小丘疹,兼见有风团样损害。

按前法佐以养血凉肝之剂:胆草、黄芩各9g,女贞子、生地黄各30g,赤芍、茵陈、刺蒺藜各15g,旱莲草、当归各12g,生甘草6g。

上方继服15剂,皮损消失,临床治愈。

2(郭×鉴,女,48岁,初诊日期1972年1月18日。

主诉:皮肤刺痒起疙瘩已二三年,近2个多月加重。

现病史:自幼皮肤易起红丘疹,痒,搔抓后流水,每于冬季加重,近2个多月来加重。

检查:颜面前额、鼻尖、鼻翼两侧皮肤潮红,表面粗糙落屑,有抓痕血痂,颊部皮肤有脓疱样损害,躯干四肢均有散发红斑、鳞屑样损害,双胭窝有局限性皮肤肥厚。

脉弦滑数,舌苔白腻。

西医诊断:慢性湿疹急性发作。

中医辨证:内蕴湿热,兼感外邪化热,热重于湿。

治则:清热除湿,解毒止痒。

方药:泽泻、龙胆草各6g,黄芩、车前草、金银花各9g,栀仁、川黄连各4(5g,鲜茅根、生地黄各15g,白鲜皮12g,羚羊粉0(6g,分4次冲服,2次,日。

外用龙胆草搽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医门诊用药临床经验
(2012-03-03 22:38:02)
转载▼
标签:
育儿
南昌
硫酸镁注射液
分类:龙氏医疗
氨茶碱注射液
西医
杂谈
我的行医心路和西药的应用(一)
很多网友问我:“您是全科医生?(本人是江西省2007年第五期全科医生班的还是小小的“官”班长哦!)全科医师不是什么都病要看比如:内外科,儿科,妇科等要看一点,中西医都要懂吧?(哈哈!全科医师就是个万金油,什么病都要有一点经验,因为社区卫生站,什么病都有啊,就是技术不精通哦)而不是现就单单用中医方法治疗病人,您就不用西药治疗了吗?”这个问题可真是“小孩没娘,说起来话长”。

其实我并不反对西医的各种治疗手段,但是我更喜
欢用中医的辩证方法治疗病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是经历了一段心理变化过程的。

就从我做医生的经历开始谈起吧。

因为我家是中医世家,到我这里已经是第十三代了。

在这个环境中,我从小耳濡目染。

在爷爷和父母的影响下,我懵懵懂懂地知道了一点中医常识,在读小学的时候就开始给自己和小朋友看一些例如扭伤、出血、毛毛虫叮咬等小病,治疗时运用中草药和一些小手法,效果不错。

当时得到了同学、老师和邻居们的赞扬,被称作“小神医”。

由此,我也换到了不少学习用品和零食。

之后,虽然我经常用到我的中医常识来帮助别人,但是对于中医来讲我还是没有进入殿堂的门外汉。

后来,我就学中医学院系统学习。

学习完以后更有一点不知所措,参加工作到在我30岁时开设了诊所。

在此期间,我也曾经轻信过或者怀疑中医的“无用论”,认为中医古老的治疗方法有些过时,不适合治疗现代人的病。

之后,我机缘巧合的来到了南昌,并开设了桃苑社区卫生服务站。

开设服务站期间,因为自己的思想主导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再加上病人的要求,绝大多数时候都会用西医治疗门诊病人,比例大概是90%左右。

在我40多岁的时候,门诊中碰到了一些疑难杂症,用西医治疗效果不好,我这才认认真真地去向父亲虚心求教,重读中医四大经典。

然后才开始运用中医方法治疗那些使用西医手段治疗无效的病人,临床治愈率也大大提高。

那时候,看到了中医的疗效,我又片面地认为西医不好。

以后,我阅读、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收集到的各种医学文献。

经过了三到五年的反思,现在,我认为中医和西医一样重要,都是保护人体健康的技术,就像火车铁轨必须并行、缺一不可一样。

根据个人经验,我认为西医的优势在于以下三点:
第一:输液。

在病情严重不能服药的情况下,可以帮助病人将药快速带入体内,达到治疗的效果;
第二:手术。

可以将发作病灶阻断或者清除。

这是中医用药难以在短时间达到的即时效果;
第三:各种仪器检测,也是一大优势,能清晰地看到人体内的病灶和病情的发展过程。

如果古时的华佗、张仲景等前辈看到这样的手段,我想他们也会喜欢西医检查的直观并推崇的。

下面介绍一下我在门诊中用西药的经验。

这些临床效果不错的用药经验和方法都是从老师、书本和网络学来的。

(在此先感谢一下各位老师~~)我将在博客中分篇六步来介绍西医在门诊中的应用,这些也都是我用过的、疗效确切的方法(也是用来赚饭钱的工具,感激~~感激~~上天的福佑)。

今天为第一篇,西医的常见病治疗——感冒(呼吸道感染)。

西医一般分成五种,一:一般感冒;二:病毒性的咽炎和喉炎;三:疱疹性咽炎;四:咽结膜热;五:细菌性咽炎、扁桃体炎。

但是我将其简化为两种: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

一、对于病毒性感染,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性药可言,病毒挫和阿昔洛韦临床可以治疗用,但疗效都不确切。

而我喜欢用病毒唑滴入鼻子,一天三到六次,效果不错;还可以用潘生丁0.1g,每日2到3次口服,适当休息,保暖多饮水。

如果病人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可用复方阿司匹林每次0.5mg,每日3次或布洛芬0.2g,每日2到3次。

如果鼻塞流涕可服用扑尔敏4mg,每日3次,给予1%麻黄素滴鼻,效果也好。

二、细菌性感染的治疗。

首选青霉素肌肉静脉注射。

化脓性扁桃体感染:用消毒棉蘸碘酊擦拭化脓的扁桃体表面。

内服诺氟沙星,300~600mg,一日三次。

治疗5到7天。

对于身体比较虚弱的,可用转移因子1 支注射,三日一次,10 支为一个疗程。

连续两个疗程,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

用此方法,我曾治疗了多个三年甚至三年以上久疾的扁桃体炎,治愈达到90%(如果配合玉屏风散等中成药效果更佳)。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轻者口服氨苄青霉素、头孢拉定,一日四次,或左氧沙星片,每日两片。

严重时用上面的药进行肌肉注射或者静脉点滴。

咳嗽:止咳可用咳必清25~50mg,每日3次。

干咳剧烈时可用可待因15~30mg,每日3次。

联邦止咳露10ml,每日3次。

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可选用祛痰剂,如必咳平16mg,每日3次,沐舒坦30mg,每日3次。

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基本也是用上面的药。

西医对此没有特效方法。

今天我公布一个感冒初愈遗留干咳的治疗方剂。

这个方法我是在部队医院实习时请老师喝酒“掏来”学到的(我为什么在治疗门诊时候病人多,就是靠这个治疗好多别人医生效果不好的病人,病人都传“治疗不好的病人都找龙医生看,我咳嗽几个月,天天打点滴,就是一点点咳嗽不好,吃了龙医生几包小药片就好了”)用在临床上效果非常显著。

方剂名称为我取叫“久咳四联”:咳必清
50mg,氨茶碱100mg,扑尔敏4mg,谷维素20mg,一日三次,一般三到五天可愈。

在临床中,我还会根据病人的情况做中医诊断,如果病人风寒重的会加午时茶冲剂或者小柴胡冲剂再加一点生姜,一天三次,每次二包,送服以上的西药片(这是成人量,小孩减量按说明书服用)。

咽炎性的咳嗽:甘草片3~4片,咳必清2片,扑尔敏1片,用中成药瓜子金冲剂一包,一次一包,一日三次送服。

我还告诉大家一个经验:有的感冒病人如果不方便打针吃药,也可以用氯霉素眼药滴鼻,效果也不错。

使用方法如下:每眼1~2 滴,然后滴鼻2~3滴,每日4~5次,婴幼儿慎用。

或用棉球浸润后,抬头后仰,然后把棉球塞入鼻内,让药液沿着鼻腔壁向下流渗,直至咽喉部感觉到药味,每日2~4次,连续1~3天。

对于鼻塞、流涕、咽喉症状等上呼吸道感染非常有效。

下面我再介绍一种用针剂组合的方式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法:
组方一:25% 硫酸镁注射液10ml
维生素K3 注射液20mg
氨茶碱注射液0.5g
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
用法:上述药混合后,静滴,每日1次,20滴/分,5日一疗程。

常规综合治疗如吸氧,解痉,平喘,抗感染等继续使用。

组方二:盐酸多巴胺注射液10mg
硫酸镁注射液 2.5g
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
用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本复合液治疗。

静滴,10滴/分~20滴/分,每日1次,直至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3天~5天后停用。

再介绍一个外用方法。

这是在点滴效果不好的时候我喜欢加的一种灌肠方法,也可以说是西药中医的用法:
组方:氨茶碱注射液0.25g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
10%水合氯醛液15ml
用法:上述药混合后进行保留灌肠,其他疗法如吸氧、使用支气管扩张剂、静脉抗生素等可继续进行。

呼吸道疾病就介绍到此。

作为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对于像肺炎、肺脓肿、呼吸道真菌病、肺结核病、肺寄生虫病、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和肺部肿瘤这些疾病,在门诊中很少碰到。

即使碰到了我们也不敢治疗。

(怕啊,现在的医患关系,想一想就心惊胆颤。

我的同学有一句话说的妙:医生担的是卖白粉心,赚的是卖白菜的钱~~笑谈也!)这些病应该到大的医院去治疗,本人也没有经验,故不敢班门弄斧。

但是对于以上这些病症,我用中医治疗过不少,今后有机会再做介绍。

以上只是本人对西医用药的一些经验,如有不足,请大家斧正,虚心接受大家指教!
之所以将自己以上的经验介绍出来,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我已经五年没有用西医治疗过任何疾病,期间基本上都是用中医治疗。

现在在门诊中经营,都是我请来的医生在为病人治疗(故,我主要是学习和天天玩哦)我已经把这些方法教给了他们,以后我也可能不会再用以上的方法。

故,现在毫无保留将自己的诊疗经验介绍给大家,希望日后对大家的诊疗有所帮助!
二是因为本人可能在近一年左右离开南昌回家休养读书和研究中医。

估计再也不会用到上面的这些药,目前我完全可以用中医的方法治疗这些病,故在这里全盘托出,谨供大家参考。

(也是我前几天去拜访老师,老师说的,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可以帮助的人,让别人因为自己存在得到好处!我的中医治疗技术才会越来越好,如果早在几年前,我是不会讲滴哦!)
本篇博客介绍到此,以后会陆续分另外五篇来介绍西医的临床治疗,计划如下: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和代谢病,风湿性疾病等。

(当然,要看大家的喜欢,如果超过一千以上的点击率,我就再写下一篇)顺祝大家晚安!但愿世间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我要去打坐了!
附注:以上方剂是专业医生使用,不在医生指导不要用啊!如果产生任何副作用本人慨不负责!切记!切记!阿弥陀佛!希望我好心得到好报啊!不要因为大家不是医生拿来就用产生不良的效果!我就罪大了!阿弥陀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