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汇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国学阅读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国学阅读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https://img.taocdn.com/s3/m/d9ca220be53a580217fcfe67.png)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9.《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https://img.taocdn.com/s3/m/cfd623d384868762cbaed50e.png)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9.《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三年上册的古诗
![三年上册的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6edaef9e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c.png)
三年级上册古诗
1、《寻隐者不遇》--贾岛唐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小儿垂钓》--胡令能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夜书所见》--叶绍翁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望天门山》--李白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cc3f2addccda38366baf3c.png)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读: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包含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原文】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鉴赏】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
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
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
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
’”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已整理排版,可直接打印)
![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已整理排版,可直接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1ad3531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7.png)
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已整理排版,可直接打印)三年级必背古诗1、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6、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牛郎织女家。
7、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江楼感旧【唐】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9、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0、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1、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3、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4、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5、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6、画鸡【明】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17、丰乐亭游春【宋】欧阳修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8、淮中晚泊犊头【宋】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三年级古诗三首 上册
![三年级古诗三首 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3175b6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f.png)
三年级古诗三首上册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诗文如下: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教材解析:本课3首古诗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色《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千古传的佳作。
诗的大意是: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
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生机盎然的。
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山势的高而缓。
”有人家”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一驱寒山清冷之意,又照应了上一句的”石径”,将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停车欣赏的原因,这林晚景使他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并从中悟得了”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勉励诗。
诗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残菊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朋友,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哇!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
前两句写景,”荷尽”“菊残”描绘出秋天的景象。
诗人面对”荷尽已无擎雨盖”时,并无伤秋悲秋之感,笔锋一转,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花霜斗寒的形象在”已无”与”犹有”的强烈对比中跃然纸上。
后两句议景,揭示了赠诗的目的。
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秋景。
诗人一反常情,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以勉励。
《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大意是: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逗蟋蟀,不禁思今J山、起自己的家乡。
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汇总
![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c682fe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9.png)
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汇总一、山居秋暝【作者】王维【朝代】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属于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吴萸,王孙自所余。
译文注释空旷的群山洗澡了一场新雨,夜晚来临并使人深感已就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飞舞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青草上涌。
竹林喧响王经洗衣姑娘启程,莲叶轻摇想要就是上闲逛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何不出任随其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子市。
赏析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倾注着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崇尚。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明写下存有浣女渔舟,诗人怎文辞说道就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茂盛,掩饰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踪影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不料有人事,世中眺望空云山”(《桃源行》),通常人自然无人知晓山中有人了。
“空山”二字点出来此处犹如世外桃源。
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就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爽,景色之奇妙,可以记起。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天色已暝,却存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胡,却存有青松例如砌。
山泉清冽,淙淙沁入于山...【注释】:1、螟:夜色。
2、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3、春芳:春草。
4、歇:干枯。
二、返乡偶书二首其一【作者】贺知章【朝代】唐少小离家大哥回去,乡音并无改为鬓毛衰。
儿童相逢不相恋,苦笑问客从何处去。
译文注释我在年少时返回家乡,至了迟暮之年才回去。
我的乡音虽未发生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频密。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赏析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72e7f302768e9951e738fa.png)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1)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赏析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2)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坐:因为。
译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3)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小学三年级必背古诗词大全
![小学三年级必背古诗词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4e07be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7.png)
【导语】诗词是中⽂独有的⼀种⽂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诗按⾳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律⾓度来划分的。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必背古诗词⼤全》,希望帮助到您。
【篇⼀】 1、春⽇ 宋朱熹 胜⽇寻芳泗⽔滨,⽆边光景⼀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万紫千红总是春。
2、乞巧 唐林杰 七⼣今宵看碧霄,牵⽜织⼥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穿尽红丝⼏万条。
3、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
4、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云间,⼀⽚孤城万仞⼭。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门关。
5、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下, 天似穷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
【篇⼆】 1、九⽉九⽇忆⼭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处,遍插茱萸少⼀⼈。
2、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童挑促织,夜深篱落⼀灯明。
3、望天门⼭ 唐李⽩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东流⾄此回。
两岸青⼭相对出,孤帆⼀⽚⽇边来。
4、饮湖上初晴后⾬ 宋苏轼 ⽔光潋滟晴⽅好,⼭⾊空濛⾬亦奇。
欲把西湖⽐西⼦,淡妆浓抹总相宜。
5、咏柳 唐贺知章 碧⽟妆成⼀树⾼,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春风似剪⼑。
【篇三】 1、游⼦吟 唐孟郊 慈母⼿中线,游⼦⾝上⾐。
临⾏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草⼼,报得三春晖。
2、别董⼤ 唐⾼适 千⾥黄云⽩⽇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知⼰,天下谁⼈不识君。
3、江南春 唐杜牧 千⾥莺啼绿映红,⽔村⼭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寺,多少楼台烟⾬中。
4、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枝红杏出墙来。
5、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人大附小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汇总(陪伴诵读)
![人大附小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汇总(陪伴诵读)](https://img.taocdn.com/s3/m/0044bcc6daef5ef7bb0d3c08.png)
人大附小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汇总(28首)1.垓下歌/项羽(汉)2.蝉/虞世南(唐)3.山中留客/张旭(唐)4.秋思/张籍(唐)5.咏蝉/骆宾王(唐)6.十五夜望月/王建(唐)7.次北固山下/王湾(唐)8.离思五首(其四)/元稹(唐)9.黄鹤楼/崔颢(唐)10.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唐)11.秋登万山寄张五/孟浩然(唐)12.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唐)13.菊花/黄巢(唐)14.题都城南庄/崔护(唐)15.渔父/李煜(五代)16.绝句/释志南(宋)17.夜直/王安石(宋)18.蚕妇/张俞(宋)19.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三)/欧阳修(宋)20.初秋行圃/杨万里(宋)21.舟夜书所见/查慎行(清)【刘禹锡(唐)】22.竹枝词二首(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23.竹枝词九首(其二)·山桃红花满上头24.竹枝词九首(其七)·瞿塘嘈嘈十二滩25.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26.乌衣巷27.石头城2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垓下歌(汉)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蝉(唐)虞世南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jiè)秋风。
山中留客(唐)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咏蝉(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离思五首(其四)(唐)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小学三年级古诗词大全
![小学三年级古诗词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5f599a9284ac850ad02423f.png)
注:有的省份是小学五年,初中四年,而有的省份则是小学六年,初中三年,本页面仅以小学六年进行小学古诗归纳。
且各省教材有所不同,仅以“人教版”为参考标准。
小学三年级古诗共计8篇,上册4篇,下册4篇。
上册:《夜书所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宋代诗人)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唐代诗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作者:李白(唐代诗人)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苏轼(宋代诗人)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下册:《咏柳》《春日》《乞巧》《嫦娥》
《咏柳》作者:贺知章(唐代诗人)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作者:朱熹(宋代诗人)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作者:林杰(唐代诗人)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作者:李商隐(唐代诗人)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汇总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43bcef076a20029bd642dd9.png)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所见【朝代】清【作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山行【朝代】唐【作者】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朝代】宋【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朝代】宋【作者】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望天门山【朝代】唐【作者】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朝代】宋【作者】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早发白帝城【朝代】唐【作者】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采莲曲【朝代】唐【作者】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日积月累必会词语1. 表示动作的词语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2. 形容秋天的词语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习习一叶知秋金桂飘香层林尽染五谷丰登果实累累春华秋实3. 形容四季的词语春:暖和春光明媚草长莺飞桃红柳绿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夏:炎热烈日炎炎绿树成荫骄阳似火狂风暴雨秋:凉爽秋高气爽瓜果飘香秋风送爽五谷丰登冬:寒冷北风呼啸雪花飞舞银装素裹寒风刺骨4. . 带数字成语百发百中四面八方七上八下百战百胜四通八达七嘴八舌百依百顺四平八稳七手八脚5. . ABB词语懒洋洋慢腾腾颤巍巍兴冲冲静悄悄空荡荡乱糟糟闹哄哄6. . 关于道理的名言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7. . 关于团结合作的名言人心齐,泰山移。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8. “ 得”小家伙摔得还挺重。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41b1e63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04.png)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以下是一些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书中常见的古诗:
1.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 《悯农(其二)》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7.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8. 《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9.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以上只是部分古诗,并不包含所有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书中出现的古诗。
如果您想了解更详细的内容,建议查阅相关的教辅练习或直接查阅教材。
三年级必背古诗词汇总表上册
![三年级必背古诗词汇总表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e73be46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b1.png)
三年级必背古诗词汇总表上册1.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6. 悯农(其一)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7. 悯农(其二)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8.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9.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0.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1. 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2. 夜泊牛渚怀古杜甫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13.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4. 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5.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上为三年级必背古诗词汇总表上册的内容,这些古诗涵盖了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和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和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料。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词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30e4d94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25.png)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词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今天就与大家分享小学语文三班级上册古诗词,仅供大家参考!小学语文三班级上册古诗词11、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
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
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2、草/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唐人的咏物诗,往往仅在最后一句才能见到的本意。
白居易一向提倡作诗要通俗易懂,但也不反对用隐喻的办法。
《古原草》这首诗题目标有“送别”二字,很显然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篇。
而通篇几乎都在写草,实是借草取喻,以草木之茂盛显示友人之间依依惜别时的绵绵情谊。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古诗汇总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古诗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d519a9004a1b0717ed5dd29.png)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汇总(五首)夜书所见饮湖上初晴后雨宋叶绍翁宋苏轼萧萧梧叶送寒声,水光潋滟晴方好江上秋风动客情。
山色空蒙雨亦奇。
知有儿童挑促织,欲把西湖比西子,夜深篱落一灯明。
淡妆浓抹总相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小儿垂钓唐王维唐胡令能独在异乡为异客,蓬头稚子学垂纶,每逢佳节倍思亲。
侧坐莓苔草映身。
遥知兄弟登高处,路人借问遥招手,遍插茱萸少一人。
怕得鱼惊不应人。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列宁)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毛泽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宋庆龄)语文园地三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语文园地四?正月菠菜才吐绿,二月栽下羊角葱,三月韭菜长得旺,四月竹笋雨后生,五月黄瓜大街卖,六月葫芦弯似弓,七月茄子头朝下,八月辣椒个个红,九月柿子红似火,十月萝卜上秤称,冬月白菜家家有,腊月蒜苗正泛青。
语文园地五? 十二属相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语文园地六? 写景名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甫)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
(王安石)语文园地七? 八字成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语文园地八?? 三字经(节选)?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三年级上册古诗汇总(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古诗汇总(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382d135727a5e9856a61a5.png)
三年级上册古诗汇总(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古诗汇总(人教版)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三年级上册古诗汇总
![三年级上册古诗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565a310f705cc17542709a6.png)
三年级上册古诗汇总(人教版)之阳早格格创做夜书籍所睹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收热声,
江上春风动客情.
知有女童挑促织,
夜深篱降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正在同城为同客,
每遇好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下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视天门山
唐李黑
天门中断楚江启,
碧火东流至此回.
二岸青山相对于出,
孤帆一片日边去.饮湖上初阴后雨
宋苏轼
火光潋滟阴圆好,
山色空受雨亦偶.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浓抹总相宜.小女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教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脚,
怕得鱼惊没有该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古诗复习
1、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书:写《夜书所见》:写自己夜间所见到的景象。
萧萧:风声。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篱落:篱笆。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抒发了诗人客居他乡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情感。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九月九日:重阳节。
古人有在重阳节登高、佩戴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忆:想念。
山东:华山以东,诗人的家乡。
独:独自一人。
异乡:家乡以外的地方。
异客:在他乡作客。
逢:遇到佳节:美好的节日。
遥:远。
遍:全,都。
诗人独自流落他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会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
这时候我想远方的弟兄们一定登上了高处。
他们身上都佩带了茱萸,只是少了我一人。
体现出深深的思乡情怀。
3、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望:看,往远处看。
楚江:即长江。
开:断开,撞开。
至:到。
此:这里。
回:回旋。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悠悠驶来。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歌颂之情。
4、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饮:喝。
酒湖上:在西子湖畔。
初晴后雨:先是晴天,后来下起了雨。
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濛:云雾迷茫的样子。
方:正当、恰好。
亦:也。
欲:如果,想要西子:西施。
淡妆:淡雅的装束。
浓抹:浓艳的打扮。
相宜:适宜。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耀着耀眼的金光,晴天的西湖景色是多么好。
山中云雾迷茫,雨中的西湖又显出别一番奇妙的景致。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是那么合适。
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