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

合集下载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体育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作为培养体育教育人才的重要环节,其改革和完善对于提升体育教育质量、适应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识别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际体育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

本文首先对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内涵进行界定,明确其构成要素和功能定位。

随后,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梳理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历史演变,总结现行课程体系的特点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分析国际上先进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提炼其成功经验,为我国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参考。

本文的核心部分是对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教学,增加跨学科课程,提升教师素质,以及建立动态的课程更新机制。

每一项建议都基于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旨在解决当前课程体系中的实际问题,推动体育教育专业的持续发展。

本文对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施路径和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已成为业内外关注的焦点。

众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形成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

从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来看,学者们普遍认为,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

随着全民健身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体育教育领域的不断拓展,传统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必须对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以提高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在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改革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实践环节课程
教育实习
安排学生到中小学进行教育实习,提高学生的 教育教学能力。
社会实践
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 适应能力。
毕业论文
要求学生完成一篇与体育教育相关的毕业论文,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讲解法
通过语言描述,向学生传授知 识、技能和技巧,使学生了解
04
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组织
课外体育活动安排
日常锻炼
组织学生参加日常体育锻炼,如晨跑、课间操等,以提高学生的身 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体育俱乐部
成立各类体育俱乐部,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由学生自主管理 ,定期组织活动,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
体育文化节
定期举办体育文化节,展示学生的体育成果,如运动会、篮球赛、足 球赛等,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
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
3
个性化教学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 法和手段,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教学评价
过程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 习效果等方面。
终结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包括考试成绩、比 赛成绩等方面。
综合评价
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对学生进 行全面评价。
包括运动训练学原理、运 动训练方法等,培养学生 的运动训练理论素养。
专业技术课程
田径类课程
包括田径运动技术、田径 运动训练等,培养学生的 田径运动技能。
球类课程
包括篮球、足球、排球等 球类运动技术、战术等, 培养学生的球类运动技能 。

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通知

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通知

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公布日期】1991.06.27•【文号】教体厅[1991]15号•【施行日期】1991.06.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通知(教体厅[1991]15号1991年6月27日)现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印发给你们。

该计划从1992年秋季开始施行,请结合各单位具体情况,做好实施的准备工作,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和意见告我委学校体育卫生司。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体育教育和科研工作的中等学校体育教师。

具体要求如下: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逐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具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坚决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自觉地为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

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掌握教育规律、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和从事体育活动时身心变化的规律以及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科学方法;能够从事体育教学,组织与指导课外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及竞赛工作,具有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并具有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的初步能力。

具有健全的体魄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成为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的楷模。

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

二、时间安排4年8个学期。

各学期时间分配见表一。

三、课程设置(一)公共必修课(693学时)占总学时的23.15%。

1.政治理论课(240学时)占总学时的8%:中国革命史(68学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70学时)、马克思主义原理(72学时)、法律基础(30学时)。

2.教育理论课(105学时)占总学时的3.5%:心理学(54学时)、教育学(51学时)。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4.12.29•【文号】教体艺[2004]12号•【施行日期】2004.12.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教体艺[2004]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进一步深化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学校音乐教育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我部委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组研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

课题组在对国内外普通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情况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根据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起草了《课程方案》。

现将经广泛征求意见和我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审议后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方案》说明印发给你们,《课程方案》从2005年秋季开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含综合大学、师范院校、艺术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中实施。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高校要加强对实施工作的领导,及时总结经验,对《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研究解决,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及时告我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请将本通知转发给本地区设有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点的所有普通高等学校。

二00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附件: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说明附件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智慧树答案学校体育学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智慧树答案学校体育学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绪论1.20 世纪 50 年代初,__________ 成为我国体育教育“三基”(即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掌握)指导思想形成的基础()。

答案:《苏联体育教育理论》2.2003年,教育部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明确规定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

答案:“学校体育学”和“体育教学论”3.2018 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体育学类本科专业采用“3 + X”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模式。

就体育教育专业而言,三门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哪些()?答案: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学校体育学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4.“学校体育学”课程更加强调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注重哪些方式相结合()?答案: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5.1992 年,国家教委组织编写《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十一门课程基本要求》,标志着“学校体育学”正式成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答案:对第一章1.明确将“培养具有体育素养的人”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的是()。

答案:《K-12体育教育国家标准》2.毛泽东针对旧中国遗留下的学生健康问题,先后两次致信给原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并做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指示,是在()。

答案:1950年和1951年3.2017年美国实施了“综合性学校体育活动计划” (Comprehensive School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 CSPAP),其主要内容包括()。

答案:校内外体育活动;教职工体育参与;优质的学校体育课程 ;家庭和社区参与4.2017年底,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哪几个方面作为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答案:体育品德;运动能力 ;健康行为5.为了推行军国民主义教育,清政府特意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

()答案:错第二章1.学校体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身体发展、心理发展以及()。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北京体育大学教务处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北京体育大学教务处

专业代码:040201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从2012年起执行)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扎实的体育教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良好的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课余体育锻炼、学校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并可承担体育科学研究和体育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作为体育教师所必备的运动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科研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所需的教育科学、运动科学、心理科学、社会科学和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教学训练中所必需的讲解、示范、保护帮助、分析纠正错误、组织、制订相关文件的技能与方法;3.具有体育教师所必备的教学、训练、竞赛、科研、学校体育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家有关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学校体育工作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6.具有一定的批判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7.专项技能达到二级运动员等级标准或二级运动员水平。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一)主干学科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

(二)主要课程体育概论、教育学、学校体育学概论、体育教学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教育心理学、运动项目教学训练实践与理论等。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训练、毕业论文、教育实习、创新实践活动(教学技能实践、说课、创新创业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公益活动或志愿服务)等。

五、修业年限、学分和授予学位(一)修业年限四年。

(二)学分140学分。

(三)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六、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类型、学时和学分分配、开课时间、课外实践安排等见表1。

七、课外实践要求(一)毕业论文/设计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评审通过、修改通过者,准予获得4学分。

论文评审不通过者,不予获得学分。

允许在毕业后1年之内对论文进行修改,修改后论文评审通过者,准予获得4学分。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本科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本科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大学体育课程类别:公共课适用专业:本科各专业一、课程性质大学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公共课程,是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徐盛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办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通知教体艺[200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体育教育人才,我部专门组织课题组,对国内外普通高校体育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深入的分析论证,根据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起草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

现将经广泛征求意见和经我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后修订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和《课程方案》说明印发给你们,并决定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含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体育院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中施行。

希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高校,加强对施行工作的领导,对《课程方案》施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总结经验,认真研究解决,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及时告我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本通知转发给本地区设有体育教育专业点的所有普通高等学校。

教育部二○○三年六月十九日附件: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doc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说明.doc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二、培养规格(一)领会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掌握学校体育教学、健康教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实践解读与分析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实践解读与分析

革人手, 促进教学管理体制从学年学分制过渡到完全学分制。 的 内 容有明 确限 定, 但是既 没有 分配学时, 也没 有给出相 应的 学 课程 设置内 容的变化主要 体现 在: 1 . 将必修课划分为主干 课程 分, 这容易 造 成在实际 中 实践 性环节的 设置 与完成流于 形式、 操 和一 般必 修课程; 2 . 在选 修课中 分为 分方向 选修( 限 选) 和 任意 选 修; 3 . 单独列出 实 践性环节; 4 . 不具 体规定各项课程内 容必 需开 设的 课程门 数, 而 是通 过学时、 学分或建 议开设的门 数来控 制课 程门 数总 量。 5 . 《 课程 方案》 中 列举了 许多 可以 选择开 设的 课程。 这 些变 化不仅 为体 育教育 本科 专业适应 社会与时代的 发展给出
育 教育 人 才。 l 1 ’
2 研究方法
本文 采用 文献 资 料法、 专 家 访谈法、 比 较法、 逻辑分 析法、 数 理统 计法, 对 《 课 程方 案》 的内 容进 行了 分析, 归 纳各高等院 校专
业 课程开 设过 程中 实际 遇到 和出 现的 问 题, 并 提出 相 应的 建 议。
3 专业课程 设置内 容分析
3 . 1培 养目 标分 析 课程 是教 学的主要内 容, 也是培养目 标得以实现的依托。 专业 课程的设置是围 绕培养目 标的完成而制订与开设的。 因
r 社会 实践
实践 性 环 节{ 教 育实 践
从图1 中 可以 看到: 《 课程方 案》 在课程内 容体系设置上较 能胜 任学 校体 育教育、 教学、 训练和竞赛工作, 并能 从事学校体 往几 次的 课程 方案 修订 有较大 地变化, 其基 本特点是: 增大学 育科 学研究、 学校 体育管理及社会体 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 以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纲要》自2002年新学年开始先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施行,以取得经验。

2003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所有普通高校中施行。

各地、各校在施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告我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已经施行《纲要》的学校即不再施行教体〔1992〕11号文件。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在总结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纲要。

本纲要是国家对大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

一、课程性质第一条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第二条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第三条基本目标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体育课程体系

体育课程体系

从科学型体育课程到休闲型体育课程 (1970年代-)
70年代以后,终身教育和终身体育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 重视,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终身体育是为学龄前 儿童、青少年劳动者、家庭妇女、高龄人和残疾人等没有机会 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提供机会。” 日本在1978年后的第三次课程改革中,将保健体育课程目 标改为“生涯体育”以及“发展个性和能力”。1989年,又将 “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新的保健体育课程大纲的首要目 标。日本学校体育界人士称:日本中学的体育将由学校向“生 活体育”发展。即改变学校体育限制过多、形式过多、要求统 一和活动呆板的格局,重点培养学生爱好体育的习惯、能力和 态度,同时增强深的体质,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发展。


第四,要不断改革、更新教学方法、手 段,制作与采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 段。 第五,教师不但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积极参加教学、科学研究与相关的学术活 动,还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就近地区 的中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及相关的学术活 动。


第六,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 是起主导作用的,而学生是受教育 者、教学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要确立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相 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正 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二)文艺复兴时期到资本主义初期 的学校体育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灵肉一元” 人文主义教育兴起 学校体育体育得到恢复
代表人物:
夸美纽斯:“近代学校体育之父”
洛克:教育分德智体三育
卢梭:
《爱弥尔》自然主义教育和体育思想 斯宾塞:体育与民族的关系 符合自然规律的人体养护与锻炼内容
校体育的发展概况和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 标。 第二篇,学校体育教学。主要阐述体育教 学目标、过程与基本规律;体育教学内容 与手段;发展学生体能;体育知识与运动 技能教学;思想品德教育与发展个性;体 育课堂教学和学校体育教学文件等有关内 容

体育类专业学分制本科培养方案

体育类专业学分制本科培养方案

体育类专业学分制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总体培养目标:我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体育教育专业试点按专业大类招生培养,实施“宽口径、厚基础、大平台”的专业教育,培养思想素质好、学科基础知识宽厚、专业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学生应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胜任各类体育活动组织管理、经营开发、体育教学与训练、俱乐部管理和体育航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本专业培养掌握社会体育专业要求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接受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经营管理、运动康复、体育休闲、航模制作的实际工作能力。

能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经营开发、咨询指导、竞赛裁判或体育航模制作、研发等方面从事具体的各项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素质、知识和能力:1、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理论联系实际、实干创新的精神和勤奋、团结协作的品质与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2、掌握社会体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经营开发、健身指导和初、中级航空模型的制作工艺能力;3、掌握体育锻炼、健身、训练与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4、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7、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达到大学生健康体质标准;8、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二)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本专业培养掌握体育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在中小学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教学训练、业余体育训练、竞赛组织、竞赛裁判等工作或体育航空模型科技活动指导等实际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
(6)承担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应具有相关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行业企业工作经验。
(7)新办专业须有同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20人以上。其中,应有具备从事本专业教学 资格的教授职称者2人、副教授职称者4人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人以上。
(1)有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用房,并配备具有现代化多媒体设备的专用教室。综合性大学和师范类院校的体 育院(系)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5000元,体育类院校不低于4000元。
1993年,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原体育教育(专业编号师范0022、体育 0101)合并,更改为体育教育(专业代码),属教育学专业 。
1998年7月6日,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将体育教育的专业代码更改 为,属教育学专业。
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202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目录(2020年版)》中,物理学专业为教育学门类专业,专业代码为,属教育学类专业,授予教育学学士学 。
(1)围绕各质量保障目标要求,制定质量保障实施规范,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和调控改进机制。成立教学指导 委员会,建立日常管理、定点管理和定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建立领导巡查制度、专家听课制度、教学指导 委员督导制度、同行评议制度、学生评教制度。
(2)开展常态化和制度化的质量评估。定期开展自查、自评,并形成自评报告;组织评估专家组通过听取专 业教学工作情况专题汇报、召开师生座谈会、检查各种教学档案、实地考察实践教学等方式开展现场评估,确保 对教学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监控。
(1)专业类基础课程
专业类基础课程是专业必修课程,是体育学类本科专业均须开设的课程,包括体育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 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7门课程,总学分不少于16学分。每门课程 的学分可以根据专业、学校特点设定。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掌握教学基本功,具备分 析解决教学、训练中实际 问题的能力。
02
课程设置必修课程来自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介绍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 法,培养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全面理解 。
运动生理学
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变化, 帮助学生了解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和作 用机制。
体育心理学
研究体育运动中的心理活动和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体育教 学问题的能力。
评估方式
通过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等方式进行 ,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评估结果
根据评估结果,为教师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他 们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社会反馈
反馈内容
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和需求,以及毕业 生在就业市场上的表现等。
反馈收集
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就业数据等方式收集社会反馈 信息。
04
评估与反馈
学生评估
01
评估内容
学生的体能状况、技能掌握、理 论知识、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等 。
评估方式
02
03
评估结果
通过日常观察、测试、考试、实 践等方式进行,确保评估的客观 性和准确性。
根据评估结果,为学生提供针对 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 步提高。
教师评估
评估内容
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课堂组织能力、教 学效果等。
学质量。
教师科研能力
科研经验
01
具备一定的科研经验,能够独立或合作开展体育教育相关的研
究工作。
学术论文发表
02
能够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提高学术影响力。
学术交流
03
能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共同推动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 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 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通知(教体艺[2003]7号)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体育教育人才,我部专门组织课题组,对国内外普通高校体育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深入的分析论证,根据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起草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

现将经广泛征求意见和经我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后修订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和《课程方案》说明印发给你们,并决定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含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体育院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中施行。

希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高校,加强对施行工作的领导,对《课程方案》施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总结经验,认真研究解决,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及时告我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本通知转发给本地区设有体育教育专业点的所有普通高等学校。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二、培养规格(一)领会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掌握学校体育教学、健康教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三)了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具有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四)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等级和计算机二级等级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多能一专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一)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二)掌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体育锻炼、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具有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四)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运用计算机基本技能,并达到规定的大学英语四级等级和计算机二级等级的要求;
(五)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较扎实的营养卫生知识,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和较好的心理素质;
(六)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

三、专业课程及课时分配
四年制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各类课程课内总学时为2600~2800,除公共课约720学时(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外,按1900~2100学时,110~125学分安排专业课程,每门课时可按下面的时数浮动±10%。

(一)必修课程(1126学时、63学分)
1. 主干课程
必修课程中主干课程总学时约846学时,总学分约47学分。

各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可根据下列所提供的7个领域自主地开设和组合各领域的课程。

课程名称参考学时参考学分
体育人文社会学 126 7
运动人体科学 162 9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 144 8
田径与户外运动 126 7
球类与游戏 126 7
体操与健美运动 90 5
民族传统体育 72 4
2. 一般必修课程
各院系可从下列课程中选择开设一般必修课4~5门(球类课程除篮球、排球、足球外),约280学时,16学分,亦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其它课程设置置换其中的1~2门课程或可自主开设1~2门具有特色的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课程名称参考学时参考学分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导论 72 4
体育统计学 54 3
运动训练学(Ⅰ) 54 3
体育科学导论 36 2
顶点课程 72 4
球类 36 2
艺术体操(Ⅰ) 36 2
地域性运动项目(Ⅰ) 36 2
(二)选修课程(880学时,53学分)
1. 专业方向选修课程(约530学时,31学分)
学生须选修第一方向课程270学时,15学分;第二、三、四、五方向选修课各院系可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和本校具体情况各选2~3门,总共约260学时,16学分。

建议开设的方向选修课程如下:
(1)体育锻炼手段与方法
主项提高课(7门)
课程名称参考学时参考学分田径教学理论与实践 216 12
篮球教学理论与实践 216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