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状况及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作业
体育教育训练学丛鹏 1032010935008
影响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因素及对策研究
摘要目前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供需矛盾已显现突出。通过调查研究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关对策。为拓展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缓解体育教育专业的就业压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
引言近年来高等院校连续的扩招以及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致使高等院校的毕业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因其专业的局限性,在就业市场竞争中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越来越大。体育教育专业是我国体育院校开设最早的体育类专业,也是我国与体育院校中规模最大的骨干专业。因此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的如何,对今后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和体育院系的发展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在目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下,研究分析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并寻求对策,对体育院系今后的发展和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现状分析
高校的扩引发的就业危机已经显现。目前据统计,我国现有体育教育专业190多个,社会体育专业106个,运动训练专业54个,民族传统体育专业33个,运动人体科学专业24个,在校学生40000余名,每年毕业学生近10000名。其中体育教育专业每年毕业生近5000名。1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逐步转到大众化教育。教育部门没有过多的考虑到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市场供求关系,过多地批准各高校开设体育专业,使原本就应经饱和的体育专业毕业生更加拥挤供求矛盾更加突出。2致使大量体育毕业生涌向工作稳定,工资不断提高的教师岗位,造成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雪上加霜。
2影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2.1社会就业制度的变革
我国在1985年以前实行的是“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计划经济体制下与之相适应的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难以适应新形势,于是,就业制度开始发生变化,国家提出通过人才劳务市场,自主择业就业的办法,并最终决定逐步建立和健全全国宏观管理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条件下的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3毕业生需要转变观念及时适应就业制度的变革。
2.2 毕业生个人因素影响就业
2.2.1 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目前很多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只盯着高等院校、
大中城市以及富裕地区,不考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有关专家通过调查得出社会对体育教师资源的需求为,从农村→城镇→城市需求值逐级减小;且从小学→中学→大学需求值也呈同一趋势。需求值分别为0.81、0.51、0.16。从中反映出城市学校以及大学对体育教师的需求已近饱和,城镇中学也日趋饱和,而农村及偏远地区中学尚处“空缺”或“待补”状态。4目前的这种状态正是由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过高,就业观念没有转变造成的。
2.2.2 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部分学生在校期间不认真学习,专业能力不强,
综合素质不高,从而导致在应聘过程中表现平平失去工作机会。毕业生的自身综合素质高低逐渐成为影响就业的关键因素。用人单位的选材标准在不断的提高,他们希望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能够多样化合综合化。在毕业生眼中,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61. 23% ),其远远领先于其他条件;其次是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社会经历”(26. 93% );而“学校名气”(21. 62% )排在第三位.可见当代大学生已清醒的认识到没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没有全面的综合素养,就难以在今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5.
2.3 体育院(系)改革力度不够影响毕业生就业
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继承和保留了科学、严谨、系统化等优良传统,然而重技、能轻能力和素质培养,造成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下降。课程结构单一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学生知识面相对狭窄的状况急需改变。教育实习的时间过短,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不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被理解成毕业生毕业时或择业时的临时性工作,没有以全局观点系统考虑,对自身工作的宣传明显不够,工作效果也不明显,缺乏专业职业辅导员。
3 缓解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生就业难的对策
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仅是高校一方面的事情,它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包括社会、家庭和学生本人等诸多因素。体育院校应该积极的研究和分析就业形势,不断地开拓就业渠道。
3.1 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力度
对于高校来讲,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统。很多院校只在大四的时候才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的形成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不能把它看作是毕业生教育的一个阶段,应该把它纳入高等教育整体当中,使就业指导课程贯彻高等教育的始终。6实现就业指导的全程化,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临时性的工作。就业教育要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代阶段应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立志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第二个阶段要使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当前就业的市场需求、以及就业的形势,选择就业、创业或者继续深造,树立健康的职业观、择业观;第三个阶段是使学生掌握好求职的本领,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礼仪、自荐和面试、竞争及诚信意识等的培养,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就业心理教育和就业竞争的指导。7
的指导。
3.2 更新毕业生就业思路,拓宽就业渠道
培养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成才观。要帮助毕业生全面了解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和正面分析就业形势,转变计划经济下毕业生就业的陈旧观念,加强对毕业生的正确宣传和教育,调整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树立“行行出状元”和大胆自主创业、多元就业的意识。8鼓励学生到基层工作。
3.3 加强教育改革力度、提高教育质量
3.3.1加强体育专业建设适应社会和人才市场需求面对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的多
样化,要保持体育教育专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对现行的专业结构进行调整。下大功夫改造传统专业,强化特色专业,巩固年轻专业,要有计划的缩减体育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适当扩充体育康复保健专业、体育社会专业,开创和培植体育经济、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体育传媒等专业,以技能培养为主,使学生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形成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同时,在课程结构的层次配置上要逐渐转变“重实践轻理论,重术科轻学科,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重传统竞技项目轻非竞技项目,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课程深度轻广度,重必修课轻选修课,重直接经验轻间接经验”的传统观念。
3.3.2 建立实习实践基地,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许多用人单位在录用人才
的时候,都提出有相关工作经验或有相关工作经历者优先考虑,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重视实践能力。然而本科生在校期间,只有通过实习才能增加工作经验。现阶段大多数的教育实习都安排在大四学期6-8周的实习时间。过短的实习时间很难满足现实的需要。很显然这种实习时间安排不甚合理。需要在现行的师范教育体制下,增加实习时间。就业实习的内容和时间系统规划,统筹安排,理论学习同实践锻炼交替进行,互相促进。学校应尽量加大对学生实习阶段的监督力度,延长实习时间,改革实习方式,可采用校内校外互相结合,见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也可分阶段几次进行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教育观摩与教育实践要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增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9
3.3.3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实施创业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指出: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新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水平的重要方面。10然而目前体育院校仍然以知识灌输为主要教学手段,因此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缺乏创新意识的培养。体育院校的教育要引导学生的创业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可增设体育创业指导课程,把创业综合性知识和所需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增设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课程。同时,对教学内容也要做相应调整,减少空洞的说教,增添应用性强的内容,实施案例教学。
3.4加大就业信息收集力度,创新就业服务手段
现今社会飞速发展和进步,体育有了更大的应用空间,也产生了许多交叉学科和工作岗位,体育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体育产业、体育服务行业等新的体育应用领域。再者,由于人们越来越关心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所以除了传统的体育岗位和相对集中的竞技体育工作之外,在全民健身领域,体育也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11利用网络优势,建立网上就业服务体系,向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和用人岗位信息,向社会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信息。广泛收集毕业生资源和绣球信息,完善毕业生供需网建设,尽快建立就业信息收集反馈机制,及时掌握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信息,进一步扩大就业信息渠道。
4结论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限制,近年来的就业形势严峻,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