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江苏学习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江苏学习心得体会
不枉此行,我们前进了一小步
——培训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领导给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与名家面对面学习的机会!
江苏师范大学紧张而充实的5天学习犹如弹指之间,但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特别是对教育教学理论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
下面我就简单说下这次培训的收获与体会:
当我踏上去江苏师范大学的列车时,我的内心已是无比激动。
因为江苏是教育理念的前沿阵地,我们终于有机会与名师面对面,倾听专家、名师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例,还有这么多的老师相伴一路相伴,真的是异常兴奋。
在江苏师大培训的5天时间内,我们没有缺过一节课,每次都早早地坐在授课大厅的第二排(第一排在是留给讲课老师坐的),边听、边记、边拍老师制作的幻灯片,忙的不亦乐乎?江苏师大专家们的授课异彩纷呈,我们认真聆听,用心感悟。
他们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灵活的教学方法,潜心的育人精神,执着的求知态度,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
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感悟,去效仿,去实践。
五天的学习生活虽说转眼即逝,但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却是记忆犹新。
对我印象较深的
一是魏本亚教授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做的阐述,
使我们懂得了教师要走专业化的道路,而专业化的道路在哪里?也就是教师发展的三个层次:合格教师、优秀教师、专家教师。
针对魏教授的讲述标准,我对照了自己,看来自己勉强是一位合格教师。
为了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由合格教师向高层次的教师奋进,而高层次教师必须具备高层次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特别是魏教授给大家诠释的“课题设计与论文写作”让大家真正近距离认识了“课题与论文”。
懂得了正规论文的书写格式、论文题目的确定及论文的写作方法;知道了搞课题并不是一件高深神秘,遥不可及的事情,掌握了课题设计的方法,即课题的选材、题目的界定、表格的填写、成果的呈现及报告的撰写等。
二是特级教师刘杰针对“从普通教师到特级教师”做了自己阐述,并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向我们道出了教师的成长要经历三个阶段:新手型教师、经验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成长公式:系统读书+实践反思+勤奋写作=教师成长之路。
她的观点是:1.读书,在书中解决困惑。
2.自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情怀,要走自己的的路,别人的成功之路不可复制。
4.点滴,小溪汇成江海。
另外刘老师与众不同之处还有两点:一是自己的课代表都是问题学生,这样跟他们接触的机会多,能深层次的了解学生,让他们备受老师关爱,有助于他们的成长。
二是做事善于总结。
总结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总结能成就梦想;总结是取得进步的源泉;总结是走向成功的基奠。
她的这些经验与成功之处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指明了航向,点亮了明灯。
收获最大的是:
7月9号这一天是我这次学习收获最大的一天,课程安排上午交流论文的设计,下午研讨课题的设计与实施,给我们数学做指导的是江苏师范大学的吴晓红老师和黄老师,他们面对面的客观公正地指点出我们所做的课题和所写论文的不足以及该怎样去修改。
他要求我们自报奋勇上台,先读自己的作品,然后由老师和下面的同事点评。
当刘淑萍老师和房凤芹老师读着他们的论文时,我的心砰砰直跳,当时我的内心很矛盾,想让老师给指点,不想错过难得的机会,但还感觉自己写的质量太差,愧对于观众。
在咱校老师的鼓励下,我终于鼓足勇气走到前台把自己的拙作读给大家听。
专家们点评着,我记录着,从选题到写作的方法、过程,都做了分析并给出了修改的建议与依据。
我的论文和课题被他们批的体无完肤,课下我给刘淑萍老师开玩笑说:“专家就是专家,他们看的真准,我论文与课题被批的面目全非,而你的
论文和课题还给留了一个大鼻子。
”虽然这样,但我们都很满足,很快乐。
当吴老师知道我们三个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时,她还表扬我们这个团队有积极进取、勇于上进的求知精神。
因为这样的机会太少了。
说真的,当时我感觉自己不懂的、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犹如井底之蛙,又像一位一年级的孩子站在博学多才的老师们面前,差距太大了。
这次面对面、手把手的指点批改活动,我是受益者。
1.我的课题和论文得到了名家的指点,2.给了我学习的动力,让我彻底觉醒自己知识的贫乏,今后一定要多读书,多思考,多记录,做生活的有心人。
3.锻炼了自己的心理素质。
一举三得,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收获吗?
培训时间虽短,但我们的收获丰厚。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专家、名师,高屋建瓴,他们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掌握教育的前沿问题,讲解的都是教学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他们讲的实例在我们的教学中都能使用。
我感觉这是培训最成功的一次,也是收获最大的一次,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感受,其他听课老师也有同感。
我们都希望像这样的培训要继续下去,让一线教师都能目睹、倾听、感悟名家的风采,受到名家指点、熏陶。
只有这样,老师的业务水平会才会提高,教学效果才会是另一番风景。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提升教学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用特级教师查晓红的话来结束我的发言,从现在开始要学会小步走路,一小步,一小步?? 最后我的疑问是
魏本亚教授给我们具体阐述了写论文时要处理好8个方面:1.题目怎样确定2.摘要怎样写3.关键词怎样找4.如何写好第一段5.第一个分论点怎样写6.课例怎样呈现7.五级标题要规范
“投稿时根据杂志的要求来写”。
论文到底如何写呢?
8.注释和文献怎样写。
最后魏教授还说:
这以前我们写的论文是否都不符合要求?魏教授所说的这些要求是否标准的论文格式?我们今后在写论文时是否根据杂志的要求,把这些内包含进去就行,不用一块一块很清晰的罗列出来?篇二:江苏学习心得体会
不枉此行,我们前进了一小步
——培训心得体会
濮阳市昆吾小学张素珍首先感谢领导给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与名家面对面学习的机会!
江苏师范大学紧张而充实的5天学习犹如弹指之间,但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特别是对教育教学理论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
下面我就简单说下这次培训的收获与体会:
当我踏上去江苏师范大学的列车时,我的内心已是无比激动。
因为江苏是教育理念的前沿阵地,我们终于有机会与名师面对面,倾听专家、名师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例,还有这么多的老师相伴一路相伴,真的是异常兴奋。
在江苏师大培训的5天时间内,我们没有缺过一节课,每次都早早地坐在授课大厅的第二排(第一排在是留给讲课老师坐的),边听、边记、边拍老师制作的幻灯片,忙的不亦乐乎?江苏师大专家们的授课异彩纷呈,我们认真聆听,用心感悟。
他们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灵活的教学方法,潜心的育人精神,执着的求知态度,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
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感悟,去效仿,去实践。
五天的学习生活虽说转眼即逝,但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却是记忆犹新。
对我印象较深的
一是魏本亚教授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做的阐述,
使我们懂得了教师要走专业化的道路,而专业化的道路在哪里?也就是教师发展的三个层次:合格教师、优秀教师、专家教师。
针对魏教授的讲述标准,我对照了自己,看来自己勉强是一位合格教师。
为了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由合格教师向高层次的教师奋进,而高层次教师必须具备高层次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特别是魏教授给大家诠释的“课题设计与论文写作”让大家真正近距离认识了“课题与论文”。
懂得了正规论文的书写格式、论文题目的确定及论文的写作方法;知道了搞课题并不是一件高深神秘,遥不可及的事情,掌握了课题设计的方法,即课题的选材、题目的界定、表格的填写、成果的呈现及报告的撰
写等。
二是特级教师刘杰针对“从普通教师到特级教师”做了自己阐述,并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向我们道出了教师的成长要经历三个阶段:新手型教师、经验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成长公式:系统读书+实践反思+勤奋写作=教师成长之路。
她的观点是:1.读书,在书中解决困惑。
2.自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情怀,要走自己的的路,别人的成功之路不可复制。
4.点滴,小溪汇成江海。
另外刘老师与众不同之处还有两点:一是自己的课代表都是问题学生,这样跟他们接触的机会多,能深层次的了解学生,让他们备受老师关爱,有助于他们的成长。
二是做事善于总结。
总结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总结能成就梦想;总结是取得进步的源泉;总结是走向成功的基奠。
她的这些经验与成功之处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指明了航向,点亮了明灯。
收获最大的是:
7月9号这一天是我这次学习收获最大的一天,课程安排上午交流论文的设计,下午研讨课题的设计与实施,给我们数学做指导的是江苏师范大学的吴晓红老师和黄老师,他们面对面的客观公正地指点出我们所做的课题和所写论文的不足以及该怎样去修改。
他要求我们自报奋勇上台,先读自己的作品,然后由老师和下面的同事点评。
当刘淑萍老师和房凤芹老师读着他们的论文时,我的心砰砰直跳,当时我的内心很矛盾,想让老师给指点,不想错过难得的机会,但还感觉自己写的质量太差,愧对于观众。
在咱校老师的鼓励下,我终于鼓足勇气走到前台把自己的拙作读给大家听。
专家们点评着,我记录着,从选题到写作的方法、过程,都做了分析并给出了修改的建议与依据。
我的论文和课题被他们批的体无完肤,课下我给刘淑萍老师开玩笑说:“专家就是专家,他们看的真准,我论文与课题被批的面目全非,而你的论文和课题还给留了一个大鼻子。
”虽然这样,但我们都很满足,很快乐。
当吴老师知道我们三个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时,她还表扬我们这个团队有积极进取、勇于上进的求知精神。
因为这样的机会太少了。
说真的,当时我感觉自己不懂的、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犹如井底之蛙,又像一位一年级的孩子站在博学多才的老师们面前,差距太大了。
这次面对面、手把手的指点批改活动,我是受益者。
1.我的课题和论文得到了名家的指点,2.给了我学习的动力,让我彻底觉醒自己知识的贫乏,今后一定要多读书,多思考,多记录,做生活的有心人。
3.锻炼了自己的心理素质。
一举三得,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收获吗?
培训时间虽短,但我们的收获丰厚。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专家、名师,高屋建瓴,他们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掌握教育的前沿问题,讲解的都是教学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他们讲的实例在我们的教学中都能使用。
我感觉这是培训最成功的一次,也是收获最大的一次,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感受,其他听课老师也有同感。
我们都希望像这样的培训要继续下去,让一线教师都能目睹、倾听、感悟名家的风采,受到名家指点、熏陶。
只有这样,老师的业务水平会才会提高,教学效果才会是另一番风景。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提升教学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用特级教师查晓红的话来结束我的发言,从现在开始要学会小步走路,一小步,一小步?? 最后我的疑问是
魏本亚教授给我们具体阐述了写论文时要处理好8个方面:1.题目怎样确定2.摘要怎样写3.关键词怎样找4.如何写好第一段5.第一个分论点怎样写6.课例怎样呈现7.五级标题要规范
“投稿时根据杂志的要求来写”。
论文到底如何写呢?
8.注释和文献怎样写。
最后魏教授还说:
这以前我们写的论文是否都不符合要求?魏教授所说的这些要求是否标准的论文格式?我们今后在写论文时是否根据杂志的要求,把这些内包含进去就行,不用一块一块很清晰的罗列出来?篇三:江苏学习心得体会
江苏盐城国培学习心得体会 121团第二中
参加这次国培的学习,我感觉真的很荣幸。
国培这一学习平台的铺设,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我们能相聚一堂,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是一次多好的再学习、再提高
的机会。
在这次的国培学习中,我收获的不仅仅有知识,更有精神上的收获与充实。
通过参与专家老师交流互动,和其他学员互动,使自己从中感悟到教育的快乐,感悟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职业的尊严,也感受到作为一个初中英语老师身上担子的沉重。
在学习期间,我完成了国培各项作业内容指标,在省辅导专家和老师的点评中,去认识不足,寻找差距,总结反思,汲取经验。
倾听他们对英语教学的理解,感悟他们的英语思想方法等,让我受益匪浅。
听完他们的展示课,心中很是赞叹和佩服;听完专家的点评和指导,更是让我茅塞顿开。
这次学习时间虽然很短暂,但却带给我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给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
从开班到结业,负责领导和老师亲临指导和督促,聘请资深专家为我们授课,介绍他们多年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以及平时工作中发现的好的做法及存在的共性问题。
尤为重要的是,他们组织我们参观了许多名校,让我们走进一线同行老师的课堂,让我们听了许多一线名师的现场课,这些让我深受鼓舞,也切身感受到了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以及自己在课堂教学方法,驾驽课堂技巧上的差距。
在这短短的15天培训中,我珍惜每一天学习的机会,认真学习培训的专题,认真听一线名师的现场课,做一些关键性的笔记,收获颇多,影响极深,把我对英语教学的观念改变了,对课堂主体的学生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我也开始剖析自己的课堂,怎样才能让我的课堂有实效,创高效。
我们参观学校一线老师对职业的积极态度和热情时刻感染着我,课堂的巧妙设计,调动学生如何参与课堂等对我的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本次培训给我许多思考,深刻的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
怎样成为一个受欢迎的英语老师呢?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能……?我认为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还需要自己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去学习。
一、更新教育理念
对于“待进生“的认识,我以前就有误区,听了教授的报告后,改进了我之前的认识。
待进生的形成有三个原因: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差、家庭教育差。
前两者不是差的原因,而是差的结果,他们都是可以通过教师的努力而改变的。
所以从某个意义上讲没有绝对的差生。
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
只要有了问题时及时处理,处理的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学生就会信任你,喜欢你。
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又要注意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对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我们老师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识到 1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
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
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二、增长了专业知识
三、结交了良师益友
这次培训,我认识了许多仰慕的专家,还接触了许多优秀的同行,他们中有全国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有经常在英语教育教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的老师。
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更被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所感动。
四、锻炼了意志品质
作为一线教师,我平时的教学任务繁重。
很少有机会到处参加培训,而有些培训是搞形式,没有实质作用。
从参加工作以来,这次培训是最严格的,我也是最认真的。
每天认真听讲座,写教学日志,写教学设计与反思,评论,发帖,作业按时按质完成撰写研修日志。
这次的学习让我如沐春雨,使我明白了许多。
此次的研修学习,形式多样,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在网上与专家与同仁互动式交流、评论,在交流、评论中教师共同探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大家的观点来得更直接、更朴素、更真实。
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得到快乐。
通过这些天的学习,
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英语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
通过这次学习我的意志品质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历练,使我在这短暂的学习中获得了一笔精神财富!十分感谢这次国培学习,我一定把这次国培学习所得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