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下古诗文经典赏析之蒹葭
蒹葭赏析(通用6篇)
蒹葭赏析蒹葭赏析蒹葭赏析(通用6篇)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蒹葭赏析(通用6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蒹葭赏析1蒹葭先秦:佚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赏析《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是255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
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
《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
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
今人苏东天在《诗经》辨义冲阐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
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脐'、'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
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低'。
'水中让,意思是治国有希望。
二是招贤说。
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
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
三是爱情说。
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亭、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
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
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由于此诗之本事无从查实,诗中的伊人所指亦难征信,故而以上三说均难以最终定论。
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
《蒹葭》属于秦风。
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
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 》
7、如此艰辛的追寻,我们似乎听到了主人公划船的喘气声,这是一幅有声有色
的画面,更是有温度的画面。请以“我从
句中,感受到了
感情。”
句式,说出你的感受。
①我从“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中,感受到了主人公炽热的情感;
②我从“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中,感受到主人公追寻的艰辛。
③我从“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中,感受到主人公奋力
音乐美 建筑美 含蓄美
5、思考这首诗中的三节诗有什么特点?
1.韵脚
苍、霜、方、长、央 萋、晞、湄、跻、坻 采、已、涘、右、沚
2.叠词
苍苍、萋萋、采采 还有“所谓伊人…”“溯
洄从之…”“溯游从之…”
3.诗人用了不同的字眼,对景物的形态和变化,反复进行了描绘。
不同形态 不同时间 不同地点 路途艰难 伊人所在地
本诗在虚实结合方面运用恰当,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 起,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诗中实写蒹葭、小洲、河流等,而所谓“伊人” 则是虚写。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宛在”一 转,似乎“她”就在面前。显然,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而这一想象,这 一虚幻之景的出现,却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位痴情者的心理状态,用想象描 绘出了他对恋人的强烈思慕渴求之情。
在水之涘。 涘:水边。
【译文】芦苇长得非常茂盛,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完。我所怀念的心 上人啊,她就站在河那边。
诗歌释义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右:向右迂曲。
溯游从之,
。 宛在水中沚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弯曲。顺流而下去追寻 她,她好像站在水中的陆地上。
诗歌释义
学生齐读诗歌译文,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初中语文 文言文《蒹葭》拼音版(含译文及赏析)(通用)
《蒹葭》拼音版(含译文及赏析)诗经蒹葭拼音jiān jiā蒹葭《诗经·国风·秦风》jiān jiācāng cāng bái lùwéi shūang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sǔo wèi yīrén zài shuǐyīfāng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sùhuícóng zhīdào zǔqǐe cháng溯洄从之,道阻且长;sùyóu cóng zhīwǎn zài shuǐzhōng yāng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jiān jiāqīqībái lùwèi xī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sǔo wèi yīrén zài shuǐzhīméi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sùhúi cóng zhīdào zǔqǐe jī溯洄从之,道阻且跻;sùyóu cóng zhīwǎn zài shuǐzhōng chí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jiān jiācǎi cǎi bái lùwèi yǐ蒹葭采采,白露未已,sǔo wèi yīrén zài shuǐzhīsì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sùhúi cóng zhīdào zǔqǐe yòu溯洄从之,道阻且右;sùyóu cóng zhīwǎn zài shuǐzhōng zhǐ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全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初中语文文言文诗经《蒹葭》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诗经《蒹葭》原文与译文(含赏析)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赏析】《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属于十五国风,是首爱情诗,旨在抒发诗人思念秋水伊人而终不得见的思想感情。
诗人在一个深秋的早晨,来到一条长着芦苇的大河边,访寻他心爱的人,而那人却使人感到行踪不定、可望而不可即。
于是他找呀找呀,从“白露如霜”的黎明,找到“白露未晞”,“白露未已”的午前,在长着芦苇的秋水边奔波,徘徊了好几个小时,通过这种访求过程的描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一往深情,而且写出了他的欲见不得的焦急和怅惘的心情。
诗中描绘的那条阻隔于诗人与伊人之间的秋水,既是眼前之景,又显然别有含意,如果仅仅一水之隔,那他完全可以到达彼岸,见到伊人,何况诗人的追求又是那样的执着和热烈。
因此我认为这条秋水实际上象征着一种社会的阻力。
正是这种阻力,才把牛郎和织女阻隔在银河的两岸,使他们“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全诗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时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不得的心情。
全诗回旋三迭,往复歌咏,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
诗中写“苍苍”,“萋萋”,“采采”的蒹葭,既是用来起兴而怀“伊人”,又是用来烘托抒情主人公的。
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之《蒹葭》 原文、译文及诗歌赏析
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之《蒹葭》原文、译文及诗歌赏析蒹葭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说明《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它原称为《诗》或《诗三百首》,到了西汉初期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称为《诗经》。
《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分为“大雅”、“小雅”有诗一百零五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十篇。
在《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和“小雅”的小部分属于民歌。
这些作品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它们无论是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方面衡量,都是极有价值的,是《诗经》的精华所在,“大雅”和“颂”里面的诗则基本上是贵族阶级的作品,其中不少作品都是祀神祭祖的宗教诗,有着浑厚的承天受命的宗法意识和宗教色彩。
其特点可用宋人郑樵的话来概括就是“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诗经》的表现手法运用了“赋”、“比”、“兴”三种。
所谓“赋”就是铺陈途述的意思,是一种直接叙事物而不假比兴的表现手法;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用彼一事物来比喻此一事物,以使事物的特征更鲜明突出,使读者获得更深刻的印象;所谓“兴”,就是起兴的意思,诗人借助别的事物作个开头,以引起下面的所咏之词。
诗经蒹葭原文及赏析
诗经蒹葭原文及赏析《蒹葭》是《诗经· 秦风》中的一篇。
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
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及,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诗经蒹葭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作】蒹葭——《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蒹葭(jiānjiā):此处即指芦苇蒹。
蒹荻,像芦苇。
葭,芦苇。
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思念的。
伊人:这个人或那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溯洄(s&ugra一ve; 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走向上游去寻找她。
溯洄,逆流而上。
从,追,追求。
阻:险阻,难走.溯游从之:顺流而下寻找她。
游,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
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
宛,仿佛,好像。
凄凄:茂盛的样子。
现在写作“萋萋”,与下文“采采”义同。
晞(xī):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ī):升,高。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小岛。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采,同“彩”。
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
涘(s&igra一ve;):水边。
右:迂回,向右拐弯,这里是(道路)弯曲的意思。
沚(zhǐ):水中的沙滩。
【古诗今译】河畔的芦苇碧绿苍翠,深秋的露水凝结成了冰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佳人,就在河的那边。
我要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艰险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追寻她,她好像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的芦苇非常茂盛,清晨的露水还没有晒干。
我那深深思念的佳人,就在河睡的岸边。
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好像就在河中的小岛上。
专题14 诗词赏析(《关雎》+《蒹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
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 的左右两边求取。那文 静美好的女子,日日夜 夜都想要追求她。追求 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 总思念着她。思念之情 绵绵不尽,叫人翻来覆 去难以入睡。
赏析
内容理解:第一章四句,以水鸟和鸣起兴, 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 写作手法:开篇即以关雎和鸣引出男女相思 之情,比兴手法的运用切合诗意,自然流畅 ,显现了婉曲动人的艺术魅力。
一、“诗词赏析”考点梳理 《蒹葭》
原文
课下注释
参考译文
①〔蒹葭(jiān jiā)〕芦苇。
蒹葭①苍苍②,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③, 在水一方④。 溯洄从之⑤, 道阻⑥且长。 溯游⑦从之, 宛在水中央⑧。
②〔苍苍〕茂盛的样子。 ③〔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④〔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⑤〔溯洄(sù huí)从之〕逆流而上去追寻。 溯洄,逆流而上。洄,逆流。从,跟随、追 寻。之,代“伊人”。 ⑥〔阻〕艰险。 ⑦〔溯游〕顺流而下。 ⑧〔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
一、“诗词赏析”考点梳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原文
课下注释
参考译文
赏析
①〔城阙辅三秦〕意思是三
秦辅卫着长安。城阙,指长
安。三秦,指关中地区。项
炼字:“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
羽灭秦后,把秦故地分封给 三秦辅卫着长安, 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
城阙辅三秦①, 风烟望五津②。
秦王朝的三名降将,故称“ 三秦”。
芦苇十分茂盛,清早露 水变成了霜。所爱的人 她在哪,正在水的另一 边。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艰险而且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 像在水的中央。
相距不远却无法接近。
蒹葭萋萋⑨, 白露未晞⑩。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⑪。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⑫。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蒹葭知识点汇总
2020年春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蒹葭》一览表项目《〈诗经〉二首·蒹葭》相关内容题目解说蒹葭,在古书上指芦苇。
《关雎》和《蒹葭》都是用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的。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作品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蒹葭》这首诗是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
陈子展《诗三百解题》说:“《蒹葭》一诗,无疑地是诗人想见一个人而竟不得见之作。
背景资料《关雎》选自《国风·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诗经》的创作背景: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
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
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初中语文文言文《蒹葭》拼音版(含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蒹葭》拼音版(含译文及赏析)诗经蒹葭拼音jiān jiā蒹葭《诗经·国风·秦风》jiān jiācāng cāng bái lùwéi shūang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sǔo wèi yīrén zài shuǐyīfāng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sùhuícóng zhīdào zǔqǐe cháng溯洄从之,道阻且长;sùyóu cóng zhīwǎn zài shuǐzhōng yāng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jiān jiāqīqībái lùwèi xī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sǔo wèi yīrén zài shuǐzhīméi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sùhúi cóng zhīdào zǔqǐe jī溯洄从之,道阻且跻;sùyóu cóng zhīwǎn zài shuǐzhōng chí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jiān jiācǎi cǎi bái lùwèi yǐ蒹葭采采,白露未已,sǔo wèi yīrén zài shuǐzhīsì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sùhúi cóng zhīdào zǔqǐe yòu溯洄从之,道阻且右;sùyóu cóng zhīwǎn zài shuǐzhōng zhǐ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全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古诗原文及翻译
《蒹葭》古诗原文及翻译《蒹葭》古诗原文及翻译《蒹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的。
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蒹葭》古诗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蒹葭》(选自《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茂盛貌。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苍苍:茂盛的样子3、为:凝结成。
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6、一方:那一边。
7、溯洄: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从:追寻。
9、阻:险阻,(道路)难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水中高地。
14、坻(ch):水中的沙滩15、涘(s):水边。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滩。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浅析】:《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
可能是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表现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情。
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蒹葭》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
《蒹葭》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班级:姓名:《蒹葭》【原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作者】《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
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后来被尊为儒家的经典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叙事抒情)“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引出)】【背景】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国势渐衰。
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蒹葭》注释及赏析
《诗经·蒹葭》注释及赏析《蒹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的。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经·蒹葭》注释及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1、蒹(音尖jiān):草本植物,芦苇一类的草,又名荻。
葭(音加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貌。
《传疏》:“蒹葭,即萑(环huán)苇之未秀者。
” 《毛传》:“苍苍,盛也。
”为:此处指凝结成。
2、所谓:所念。
伊:是、这人、那个彼。
方:边。
在水一方:就是说在水的另一边。
3、溯(音素sù):逆水而行。
洄(音回hui):水流回旋,此处指弯曲的河道。
从:就。
阻:难。
4、游:水游。
宛:可见貌,犹言“仿佛是”。
5、萋萋:犹“苍苍”。
晞(西xī):干。
6、湄(梅méi):水草相接之处,即岸边。
7、跻(音积jī):上升,指道路陡起。
8、坻(音迟chí):露出水面的小沙洲。
9、采采:茂盛的样子。
一说鲜明的样子。
10、涘(似sì):水边。
11、右:古读为“已”,迂回弯曲。
12、沚(音址zhǐ):水中小块沙洲。
【译文】: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一边。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一、阅读《诗经·蒹葭》,完成(1)—(3)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
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答: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
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二、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 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窈窕淑女。
3.《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4.《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
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
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蒹葭》诗文鉴赏及考点新人教版
专题20《蒹葭》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同学们,有人听过《在水一方》这首歌吗?它是根据《蒹葭》改编而成,改编者是台湾作家琼瑶,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
二、目标1、分析意象特点,感知“伊人”的形象,领会人物情感,感受“可望而不可即”的意境。
2、再次体味重章叠句的艺术效果。
3、领会古人纯朴而丰厚的情感,欣赏简单却不直白的美丽,提升审美品味。
三、原文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四、注释《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蒹葭: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溯洄:逆流而上。
洄,逆流。
阻:艰险。
溯游:顺流而下。
从:跟随、追寻。
宛:好像、仿佛。
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接近。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跻:(路)高而陡。
坻:水中的小块高地。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未已:没有完,还没有干。
涘:水边。
右:向右迂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五、诗意一片芦苇很茂盛,露水珠儿结成霜。
所爱的人,正在水的对岸。
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艰难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站在水中央。
一片芦苇又密又繁,露水珠儿不曾干。
所爱的人,正在那岸边。
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又高难。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站在水中高地上。
一片芦苇密茫茫,露水珠儿还没有完。
所爱的人,正在那水边。
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又曲折。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站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六、赏析1、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一方,难于追寻。
第二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湄,难于相见。
《蒹葭》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
蒹ji ān 葭ji ā[先秦] 诗经蒹ji ān 葭ji ā苍c ān ɡ苍c ān ɡ,白b ái 露l ù为w éi 霜shu ān ɡ。
所su ǒ谓w èi 伊y ī人r én ,在z ài 水shu ǐ一y ì方f ān ɡ。
溯s ù洄hu í从c ón ɡ之zh ī,道d ào 阻z ǔ且qi ě长zh ǎn ɡ;溯s ù游y óu 从c ón ɡ之zh ī,宛w ǎn 在z ài 水shu ǐ中zh ōn ɡ央y ān ɡ。
蒹ji ān 葭ji ā凄q ī凄q ī,白b ái 露l ù未w èi 晞。
所su ǒ谓w èi 伊y ī人r én ,在z ài 水shu ǐ之zh ī湄m éi 。
溯s ù洄hu í从c ón ɡ之zh ī,道d ào 阻z ǔ且qi ě跻j ī;溯s ù游y óu 从c ón ɡ之zh ī,宛w ǎn 在z ài 水shu ǐ中zh ōn ɡ坻ch í。
蒹ji ān 葭ji ā采c ǎi 采c ǎi ,白b ái 露l ù未w èi 已y ǐ,所su ǒ谓w èi 伊y ī人r én ,在z ài 水shu ǐ之zh ī涘。
溯s ù洄hu í从c ón ɡ之zh ī,道d ào 阻z ǔ且qi ě右y òu ;溯s ù游y óu 从c ón ɡ之zh ī,宛w ǎn 在z ài 水shu ǐ中zh ōn ɡ沚。
古诗蒹葭的原文、翻译译文讲解、注释解释及赏析
古诗蒹葭的原文、翻译译文讲解、注释解释及赏析《蒹葭》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中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古诗《蒹葭》的原文、翻译译文、注释解释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蒹葭先秦·无名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翻译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
她/他就在河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注释解释】1.蒹葭(jiān jiā):芦荻,芦苇。
2.蒹:没有长穗的芦苇。
3.葭:初生的芦苇。
4.苍苍:茂盛的样子。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5.为:凝结成6.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
7.伊人:那个人。
8.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9.溯洄(sù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向上游去寻找她。
10.溯洄:逆流而上。
从,跟随,这里指“追寻”的意思。
11.阻:险阻,难走。
12.溯游:顺流而涉。
游,通“流”,指直流。
13.宛:仿佛。
14.萋萋:茂盛的样子,文中指芦苇长的茂盛。
人教版为“萋萋”,苏教版为“凄凄”。
15.晞(xī):晒干。
16.湄(méi):水和草交接之处,指岸边。
17.跻(jī):升高,这里形容道路又陡又高。
18.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缱绻的苦恋,魅力的诗篇《蒹葭》艺术赏析
缱绻的苦恋,魅力的诗篇——《蒹葭》艺术赏析缱绻的苦恋,魅力的诗篇——《蒹葭》艺术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墨香萦绕枕畔,卧榻惊闻寒蝉。
夜晚读书,眼前见到的是一个充满了魅力的名词,欣赏到的是一个情思缠绵的诗篇。
《蒹葭》,不知你有何魅力,竟然让挑剔的教材编写者钟情于你,好像有一个默默的约定一样,让你出现在各种版本中,而和你携手的,竟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
而诗中所写的内容却是如此的揪人心肠:一位苦情的青年男子,想要执伊人之手,共度美好年华。
可是,不知道那位含蓄的美丽的女子心中在想些什么,对痴情的青年男子若即若离,爱与不爱,让人无法捉摸。
而青年男子却对他的伊人痴情不改,不管你身处何方,不管你身在何地,我对你的爱永不改变。
即使有一泓秋水阻隔,也无法泯灭我对你的爱的执着。
青年男子爱得虽然艰辛,但他的感受不是痛苦,而是幸福。
读诗的时候,我在想,现实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痴情的男子,爱得是如此的痛苦,却仍然痴心不改。
他那位心中的伊人,那位窈窕的淑女,如果她也爱,为何让爱人受这么大的爱的折磨;如果不爱,为何却又在男子的生活中时时地出现,撩拨着男子那颗钟情的心灵。
我想,这只能是梦,一位现实生活中苦恋的男子在梦中对心仪的伊人追爱的过程。
而这种过程多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通过蒙太奇的手法出现,而每一个画面都再现了男子爱的艰辛:晨曦微露,冷风习习。
苍青茂盛的芦苇上的露珠由于天气的寒冷凝结成霜。
我爱的人,你站在对岸的家门前。
看到你,在寒冷的早晨我的心中泛起了阵阵的暖。
爱人,你在河上游,我在河下游,即使逆流而行,我却想来到你的身边。
撑杆前行,逆流而上,河草丛生,芦苇挡路。
篙拨芦草,取道上行,终于来到了你的门前,而你,却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
佛就在水中洲。
注释
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茂盛貌。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苍苍:茂盛的样子。
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一方:那一边。
溯洄: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从:追寻。
阻:险阻,(道路)难走。
宛:宛然,好像。
晞(xī):干。
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跻(jī):水中高地。
坻(chí):水中的沙滩
涘(sì):水边。
右:迂回曲折。
沚(zhǐ):水中的沙滩。
意境
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辞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
“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们可能经常受到从追求的兴奋。
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礼,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读者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
意境的整体象征,使嫌夜)真正具有了难以穷尽的人生哲理意味。
王国维曾将这首诗与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相提并论,认为它二“最得风人情致”,这显然是着眼于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征意蕴。
事实的虚化、意象的空灵和意境的整体象征,是一个问题的三个层面。
从事实虚化到意象空灵,再到整体象征,这大致上就是象征性诗歌意境的建构过程。
赏析二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
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好诗都能创造意境。
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
“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
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由此看来,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
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
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
如此说来,古人把蒹葭解为劝人遵循周礼、招贤、怀人,今人把它视作爱情诗,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仪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执其一而否决其他,因为它们都包蕴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之中。
自然,当我们处在与“在水一方”类似的境遇时,应当欣赏的是它的锐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观失望。
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
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
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
诗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体现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
她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
寻找不到,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正如蚂蚁爬一般痒,又如刀绞一般痛。
就像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感”,这种美感因距离变得朦胧,模糊,不清晰。
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发显得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
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
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的心境。
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
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
情”的作用。
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
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
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蒹葭》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浇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了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体现。
总之,《蒹葭》诗的丰富美感,不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创作的角度,颇值得我们重视和予以认真探讨。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很大。
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不可得而作。
《蒹葭》属于《秦风》。
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