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背影》
初中语文课文《背影》说课稿5篇
初中语文课文《背影》说课稿5篇初中语文课文《背影》说课稿5篇《背影》是朱自清早期的散文代表作品,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特定角度的背影去写父子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相怜相爱的感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课文《背影》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初中语文课文《背影》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背影》选自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作者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大家。
这一单元都是回忆性叙事散文,本文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异常真挚与至诚的亲子之爱。
2,、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①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学会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并赏析其在语言环境中的特殊意义和作用;领会文章情感。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自主合作探究。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并沟通个体体验,体会天下至情--亲情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
(2)教学难点:把握文中对父亲背影的细节描写,体味父子之间浓厚的深情。
4、课时安排:两课时二、说教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三、说学法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探究法: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背影》父亲语言赏析
《背影》父亲语言赏析父爱,没有母爱的唠叨,却比母爱粗犷;没有母爱的细腻,却比母爱厚重。
《背影》中父亲也就只有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五句话,却蕴含深刻的内涵。
每次分析这五句话,涉世不深的学生只能笼统地说出一个“爱”字,却很难读懂父亲丰富的言外之意。
这次,我尝试让学生“补充对话”迅速抓住文本信息。
1、“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祸不单行”的父亲还能有什么路?学生很快从“父亲要到南京谋事”一句中读出“我身体还行,我还可以到外面找点事做,你可以放心地去读书吧!”原句添上这句话,学生马上想到的是父亲的冷静和坚强,细一思索,父亲的“话中话”也很明显:父亲是在安慰我,让我安心在北京读书,不要为他担心。
面对家庭变故时首先想到的是儿子,我们感受的是如山般沉重的父爱。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怎么不要紧?他们去有什么不好?有学生说:“不要紧(我的事放放),他们去不好(我不放心)”加上“我的事先放放”本来事忙的父亲,放弃手头事务来送儿子,可见儿子在他心里比一切都重要,“我不放心”道出的是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对别人的不放心就是对对儿子的最大的关心。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买橘子干什么?”“你就在此地做什么?”“不要走动为什么?”学生略一思索,将这句话补充:“我买几个橘子去(你路上带着吃),你就地此地(照看好行李),不要走动(小心来往的车辆)”一心为儿子着想,一切是那样的顺理成章,一切是那样的理所当然。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走了,他要‘我’怎么样?”“到那边来信,告诉他什么?”学生补充“我走了(你不要挂念)”或“我走了(你要好好保重)”“到那边来信(别让我担心)。
”父亲对我的嘱托,对我的牵挂溢于言表。
5、“进去吧,里边没人。
”“我为什么不愿进去?里边没人要去干什么?”补充之后学生朗读:“进去吧(不要担心我),里边没人(照看好行李)”。
一个时刻为儿子着想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语言赏析”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恰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大难点,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语言的感受能力,多一点课堂智慧,多一点教学策略,我们的语文教学会才会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语文 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2.背影
朱自清
1
了解作者 朱自清及其作 品,理解并积 累生字、词。
2
整体感知 课文,把握文 章的线索,体 会父亲爱儿子 的深情。
3
学习抓住 人物在特定环 境下的一个形 象特征进行描 写。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 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现 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 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 散文集《欧游杂记》等,收 在《朱自清文集》里 。我们 在去年学过他的散文名篇 《春》,另外他还有其他散 文代表作品《匆匆》、《荷 塘月色》、《绿》等。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整体把握了文章的内 容和线索,了解了如何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 下叙事抒情,体会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 下一节课我们重点围绕“流泪”来体会儿子 对父亲的爱。
作业
1、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第一题。
2、学习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 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 的写作方法。描写一个人做某 事的过程和情景。
蹒跚
词语竞猜
精神不振作。文中指衰颓败落。
颓唐
词语竞猜
乱七八糟的样子。
狼藉
根据父亲的背影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 为四幅图排序,并为每幅图配上一个标题。
读
背
A
B
影
C
D
读背影
<D>惦记背影 <B>刻画背影 <C>惜别背影 <A>再现背影
品背影
1.思考:哪一次“背影”写得最具体、最感人?
2.合作探究:齐读第六自然段,请你在找出描 写父亲的相关语句。
读准字音
chāi 差使
xiè jí pán shān 交卸 狼藉 蹒 跚
suǒxiè zhù tuí 琐 屑 举箸 颓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课堂笔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课堂笔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的第二课是《背影》,以下是一些课堂笔记要点:
1. 文章主题:《背影》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朱自清通过回忆父亲送自己上火车并攀爬月台买橘子的场景,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思念和感激之情。
2. 文章结构: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开头,交代了家境和父亲的情况。
第二部分是主体,描述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过程。
第三部分是结尾,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3. 重点词语和句子:
词语:交卸、奔丧、狼藉、簌簌、典质、惨淡、赋闲、颓唐、触目伤怀。
句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思念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脆弱和感伤。
4. 人物形象:文章通过描述父亲的行动和外貌,塑造了一个充满爱和温情的父亲形象。
父亲的形象在儿子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反映出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5. 语言特色:朱自清的散文语言优美、质朴,表达真挚、自然。
他运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对父亲形象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6. 思想感情: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思念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脆弱和感伤。
这种感情是真诚而深沉的,让人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以上是一些关于《背影》的课堂笔记要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背影》
→ → → →
照看行李→ 送子上车→ 叮嘱儿子→ 为子买橘
3、本文几次写到“背影”? “背影”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第一次在开头; 第二次在浦口车站送别时; 第三次在车门话别; 第四次在结尾
第一次在开头,“最不能忘记的是 他的背影”。难忘背影,睹家思父。 开篇点题,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氛围 笼罩全文。
作业
回到家不仅要感恩妈 妈,也要感恩爸爸, 因为,他也为我们付 出了很多、很多
背影 我的父亲
父爱
3、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 下见面的?请从文中找出写见 面背景的句子。
祖母去世 父亲失业 家境惨淡 父子离别
合作探究
1、理清结构,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在送行中,父亲为“我”做了哪几 件事情? 3、本文几次写到“背影”?“背影” 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表现了作者什 么样的感情? 4、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 儿子真挚的爱?
③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 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
④进去吧,里边没人。 ——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 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 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 儿子着想。
归纳小结
祖母死了 父亲失业 悲哀之泪(见父亲 睹家境 想祖母) 感动之泪(望父亲买橘 父子离别) 感伤之泪(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伤心之泪(再现背影 泪光莹莹)
走近作者---朱自清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浙江绍兴 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他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抒情性的小品 文。 代表作品: 诗集《雪朝》 诗歌散文集《踪迹》 代表散文《绿》《背影》 《荷塘月色》《春》等。
听录音,给黑体字注音
xiè
交卸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初二下《背影》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初二下《背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通过讨论、分享,提升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培养孝顺父母的品质;(2)感悟生活中的美好,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3)培养孝顺父母的品质。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关爱;(2)如何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课文,如《背影》的作者、主题等;(2)简要介绍《背影》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学生自主查找生字词,理解词义;(3)学生自主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4.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培养孝顺父母的品质。
5.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2)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写一篇关于父母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否到位;2.学生是否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3.学生是否能够体会到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培养孝顺父母的品质。
五、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开展“我与父母的故事”主题活动,分享彼此与父母相处的美好时光;2.引导学生阅读更多关于亲情的文章,提升对亲情的认识和理解;3.邀请家长参加课堂活动,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教育子女。
六、教学资源1.课文《背影》;2.生字词表;3.课文结构分析;七、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2.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的能力;3.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和理解程度;4.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背影_课文分析
2. 背影内容分析本文是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文章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上学,父亲亲自送他到浦口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父亲替他买橘子攀爬月台时的背影。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思念父亲,最不能忘怀的是他的“背影”。
开篇点题。
第二部分(第2—6段):回忆往事,追述在浦口车站与父亲离别时的情景,表现父亲爱子的真挚感情。
这部分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2—3段):交代这次父子分别时的家庭情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第4—5段):写父亲送行前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做铺垫。
第三层(第6段):描写父亲过铁道去买橘子的“背影”,抒发真挚的感情。
第三部分(第7段):写别后对父亲的思念。
以在泪光中再现“背影”作结,直接抒发深切怀念之情。
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动人,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父亲的关怀和爱护,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背影》的思想意义在“父亲”普遍被声讨的年代里写了一个“好爸爸”(倪文尖)《背影》为什么……在当时就能脱颖而出、引人注目呢?海外现代文学研究名家李欧梵的意见是颇有启发性的。
他曾在一次讲学中说过:鲁迅在著名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所说,中国的“圣人之徒”“以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集中表达了“五四”一代人对于父辈的不满,“五四”是个反传统的年代,是个“打死父亲”的年代,“五四”文学的父亲形象都是负面的;而《背影》不同,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里,它第一次重点刻画了一位正面的父亲形象。
在“满街走着坏爸爸”的情况下,这一个“好爸爸”一下子激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
简而言之,《背影》生逢其时,在一个特殊的语境下获得了非凡的成功,大大提高了朱自清的声誉。
(节选自《〈背影〉何以成为经典》,《语文学习》2002年第2期)叶圣陶谈《背影》这篇文章把父亲的背影作为主脑。
《背影》教案(优秀9篇)
《背影》教案(优秀9篇)《背影》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词语;学习本文朴实而包含深情的语言。
(2)、能力目标学会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并赏析其在语言环境中的特殊意义和作用;抓住“背影”这一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研究课文特色,领会文章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并沟通个体体验,体会天下至情——亲情。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
(2)教学难点:把握文中对父亲背影的细节描写,体味父子之间浓厚的深情。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根据屏幕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谈一下对父亲的感受。
二、预习检测1、人们到这篇文章的评价有哪些?2、简介一下作者。
3、写作背景是什么?4、读准加横线的字音差使交卸狼藉簌簌踌躇迂栅栏蹒跚橘子举箸赋闲拭琐屑颓唐晶莹奔丧5、看意思说出相应的词语1、乱七八糟的样子2、纷纷落下的样子。
3、凄惨暗淡,不景气。
4、失业在家。
5、短时间停留。
6、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7、衰颓败落。
8、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9、感情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10、细小而繁多(的事)。
6、初读课文:用下列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第一部分:()开篇点题。
思念父亲,最难忘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部分:()回忆往事,追述车站离别情景,表现父亲爱子之情。
第一层()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为写“背影”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叙述父亲在送行时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
第三层()描写父亲艰难地穿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爱子之情。
这是全文的重点段。
第三部分:()别后思念,泪光中再现背影,抒发怀念父亲之情。
(2)不能理解的词语用横线,认为用得好的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和问号。
(5)这是一篇x,它以x为线索,表现父亲的x。
初二语文背影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初二语文背影课文原文及知识点背影课文原文: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遗忘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准备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观察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受,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其次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由于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生疏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一再叮嘱茶房,甚是认真。
但他最终不放心,怕茶房不稳妥;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最终打算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一再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慧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美丽,非自己插嘴不行,但他最终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外套铺好座位。
他嘱我路上当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顾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莫非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慧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原来要去的,他不愿,只好让他去。
我观察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渐渐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简单了。
八年级语文下册《背影》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背影》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愧疚之情。
2. 学习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分析与讨论: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细节,讨论作者的表达手法和情感。
3.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第二章:课文朗读与理解2.1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朗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2.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课文理解:学生通过课文朗读,回答相关的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章:分析与讨论3.1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细节,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3.2 教学内容1. 分析课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课文中的细节,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巩固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2 教学内容1.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课文内容。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教学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学习能力。
5.2 教学内容1. 评价方式: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和他评,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2. 评价内容: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第六章:课文深入分析6.1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象征手法。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父子情深和社会背景。
6.2 教学内容1. 主题分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课文的主题,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
2. 象征手法: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背影”的象征意义。
【最新整理版】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背影》ppt课件.ppt
第一部分(①): 开篇点题,点明自己对父亲的背影难以忘怀。 第二部分(②-⑥): 车站离别,望父买橘,刻画背影,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三部分(⑦): 写别后思念,泪光中再现父亲的背影,抒发怀念父亲之情。
②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赏析:父亲担心儿子路途是否平安,要儿子回到北京来 信报平安后,才能放心。 ③“进去吧,里边没人。” 赏析:父亲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他心里还是惦记着儿 子,依依不舍。他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 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7. 课文中对“我”的第二次流泪写得很详细,“我” 流泪 是因为什么原因?
2 背影
点击播放歌曲 父亲
父爱是拐杖,让我们在人生中少摔跟头; 父爱是良言,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父爱是阳光,让我们健康地成长; 父爱是音乐,让我们快乐地生活; 父爱是蜡烛,默默地为我们奉献着自己 …… 父亲就如一部大书,什么时候品读,都会收获不同的味道。
今天我们就跟随不同处境、不同年龄段的朱自清一起 去品读父亲的《背影》。
橘子买回来了,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 轻松似的”,这一个简单的动作,淡淡的描写,却十 分逼真地发掘出父亲完成自己的心愿后的某种心理上 的满足。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这正是一个父 亲临别前最重要的嘱咐;而走了几步又回头,叫儿子 “进去吧,里边没人”,更显出老人关怀留恋之情。
1.【难点探究】结合全文相关内容,说说题目“背影”有什么 作用。
【答案】(1)对父亲的感激:父亲不顾年事已高、行动 不便,为“我”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2)对父亲的 理解:父亲不放心茶房,亲往为“我”送行,千叮咛万嘱 咐,不厌其烦,表现出中老年人的“迂”,这都是对儿子 的怜爱之情,不是他人所能比的。(3)对父亲艰难生活 的同情:买橘子时的蹒跚艰难,一下子引发“我”的联想, 家庭生活的重压何时才能解除,父亲的这种艰难还得延续 支撑多久。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背影第1课时课件语文版
交卸( xiè ) 狼藉( jí ) 簌簌( sù ) 游逛(guàng) 妥帖( tuǒ ) 踌躇(chóu chú)
奔丧( sāng) 颓唐( tuí ) 琐屑( xiè ) 惦记( diàn) 迂腐( yū ) 蹒跚(pán shān) 拭( shì ) 栅栏( zhàlán) 不禁( jīn ) 搀 (chān)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 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家、 诗人、学者。
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 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 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散文 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春》 《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其他代 表作还有《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 人——上帝的骄子》。
写作背景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 大学任教。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往事。 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 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 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20岁,在北大 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 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 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 惜别。
悲伤。怀:心。
把“父亲”为“我”所做的事情 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并对其进行 赏析。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 ) A.狼藉( jí) 赋闲(fù) 簌簌( sù) 浦口(pǔ) B.琐屑(suǒ) 颓唐(tuí) 橘子( jú) 妥帖(tiě) C.掂记(diàn) 举箸(zhù) 差使(chāi) 奔丧(bēn) D.栅栏(zhà) 踌躇(chú) 蹒跚( măn ) 拭干(shì)
狼藉: 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 纷纷落下的样子。 变卖典质 :(把财产、衣物)出卖和典当出
八年级语文下册《背影》教案
一、教材分析《背影》是八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经典散文,作者朱自清。
本文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与父亲分别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沉关爱和无私奉献,教育我们要懂得感恩、珍惜亲情。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文章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亲情的伟大,学会珍惜和回报。
(2)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文章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3)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理解父亲深沉的爱意。
(2)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关爱家人。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2. 朗读教学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感受语言的美。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朱自清的照片,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2)简介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句子。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理解父亲的爱。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作者是如何表现父亲的爱的?(2)组间交流,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悟。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4. 是否有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疑问或困惑,需要进一步解答?5.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八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2背影课件 (共20张PPT)
走路的姿势: 蹒跚 不便。
年纪较大 腿脚
动作描写:爬月台
我看见他 戴 着黑布小帽, 穿 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 跚地 走 到铁道边,慢慢 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穿 过铁道,要 爬 上那边月台,就 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攀 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 缩 ;他肥胖的身子 向左微 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 快地 流 下来了。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积累词语;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 基础上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理清文章的线索,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 朴实的语言中饱含的深情。 3.珍视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继承中 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 征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学习难点:体会朴实的语言中饱含的深情。
写作背景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 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 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 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 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 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 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 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 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作 者 简 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 弦,号秋实,著名的散文家、诗 人、学者、民主战士。名篇有
《绿》《春》《背影》《荷塘月色》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收在 《朱自清全集》里。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 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 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 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 《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 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背影》教案(精选9篇)
《背影》教案(精选9篇)朱自清《背影》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品读文章朴实的语言,感悟文中蕴涵的浓浓的父爱。
2、仔细研读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诗意的语言诠释父爱的内涵。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酝酿情感。
同学们,谈及亲情,最先映入我们脑海的是谁?确实,母亲感情细腻,柔情似水,而父亲则是一部深奥厚重的书,年少的我们常读不懂,今天,让我们跟随着朱自清饱含深情的笔墨走近一位父亲,继而走近我们的父亲。
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背影》。
二、整体感知,品味父爱——父爱,是一首含蓄的诗。
1、昨天已让同学们预习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父亲为儿子送行,是一件很寻常的事,同学们从这次寻常的送别中品味到了一种怎样的情感?3、品读父爱,用诗意语言诠释父爱。
①老师示范:父爱,是簌簌落泪时一句“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的劝慰②展示品读要求:标出你感悟到的父爱的句子;用诗意的语言诠释父爱的内涵,每位同学至少写一句。
③同学朗读自创的诗歌。
三、品味细节,走近背影。
——父爱,是一幅感人的画。
赏析凝聚的感情最深重、最浓烈的画面——买橘子时的背影。
1、请同学们按要求来品味买橘子时的'背影的画面。
①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刻画这个背影的?②你从这些刻画中感受到了这是怎样的背影?采用“这不仅是买橘子时的背影,还是的背影”句式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明确:体态——肥胖的背影衣着——沉重的背影走姿——蹒跚的背影攀爬月台——艰难努力的背影③找出作者感受的句子。
④听电视散文朗诵,再一次感受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所聚集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父爱!四、激情碰撞,抒写赞歌——父爱,是一首悠远的歌。
回顾父亲曾为自己做的一些事,截取闪光的瞬间或典型的经历,写一个最感人的片段。
五、布置作业,感恩父母。
歌手屠洪纲曾在《感谢》中唱到:“感谢我的爸爸/感谢我的妈妈/感谢您们/当初决定把我生下/感谢您们让我/看到这个世界/还把我辛苦养大/还给我一个温暖的家!”课后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对我们的爸爸妈妈说一声:“谢谢您们,我爱您们!”《背影》教案篇二长久以来,上课、编制初中语文背影教案、辅导学生、业务学习是中小学教师日常职业生活的重要内容。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背影》PPT
用两手
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
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
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④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⑤也怕别
人看见。⑥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⑦过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些话含蓄着许多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意思)
3:请简要概括课文的中心意思。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背影》PPT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背影》PPT
导学达标
3、请简要概括课文的中心意思。 课文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于叙事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
我的眼泪又来了。
4、①句从哪两方面描绘了父亲的背影的形象?
C
( A、外貌 心)理
B、动作 语言
C、外貌 动作
D、语言 心理
①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②可是
他
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 。③他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背影》PPT
思考讨论
1、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我最不有忘记的是他的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背影》PPT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背影》PPT
思考讨论
2、“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什么时候? 什么地点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背影》PPT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背影》PPT
思考讨论
3、“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背影》教案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背影》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爱的深沉。
2.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关爱家人、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主题,感受父爱。
2.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体会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2.理解课文结尾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1.课文《背影》2.多媒体教学设备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课文作者朱自清,简介其生平和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背影》,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鼓励学生在自读过程中标注出生字词、重点语句。
3.课堂讲解讲解课文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字词的含义。
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主题。
4.精讲课文精讲课文第一段,让学生感受父爱的深沉。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背影”的象征意义。
分析课文结尾的含义,让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5.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阅读课文的心得体会。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亲情、友情、师生情等情感元素,让学生学会关爱家人、尊敬长辈。
6.课堂小结强调课文主题,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尊敬长辈。
7.课后作业让学生复述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主题。
具体教学步骤如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朱自清,简介其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背影》,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二、自读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鼓励学生在自读过程中标注出生字词、重点语句。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字词的含义。
2.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主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亲情、友情、师生情等情感元素。
二、精讲课文1.精讲课文第一段,让学生感受父爱的深沉。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背影”的象征意义。
3.分析课文结尾的含义,让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背影》说课稿(集锦15篇)
《背影》说课稿(集锦15篇)《背影》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朱自清的《背影》。
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中强调“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等,这些要求是展开本课教学的依据。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是一篇叙事性散文。
__就是通过特定环境下,一个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特写镜头,来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
学习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写法,为学生阅读现代文尤其是散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写作中如何写人记事进行必要的指导。
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背影》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
该单元是以“至爱亲情”为中心话题,每篇__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
__被选入第一课,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
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3、教学目标:见教学设计二、说教法根据新课程理念,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问题导学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朗读法——__的语言平实自然,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整体感知作品,获得心灵上的沟通和共鸣。
同时,在诵读中理清__的线索和行文脉络,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
三、说学法据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拟定以下学习方法。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通过勾画重点的词语和语句,培养学生读书的方法和习惯。
2、互动探究与学生展示法:以小组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课《背影》课件(31张PPT)
血 汗 , 以 透 支 的 生 命 为 儿 女
他 从 无 怨 言 , 默 默 地 用 点 点
感 , 沉 重 的 负 担 压 弯 了 脊 背 ,
坚 强 。 严 酷 的 现 实 扭 曲 了 情
父 亲 是 一 座 山 , 伟 大 而
你静静地离去 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 多想伴着你 告诉你我心里多么地爱你 花静静地绽放 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 多想告诉你 其实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 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 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 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 多想告诉你 你的寂寞我的心痛在一起
艰难努力的背影
基础过关一
1、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主要写谁? 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背影 父亲 父爱
基础过关二
2、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3、“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二年前的冬天,徐州
拓 展 延 伸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句描写父亲,反映 父爱的句子
“父爱像一把大伞,总在有雨的 日子里擎着!” “父爱是一座大山,挺拔伟岸; 父爱是一片汪洋的海,浓郁深远!” “父亲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 灯,在我迷路的时候,照亮我的 行程!”
一个关心体贴儿子的父亲、一个身处逆 境却不失坚强的父亲、一个不辞辛苦操 劳奔波的父亲、一个心细如发的父亲、 一个事事为儿子着想的父亲、一个爱子 极深的父亲、一个事必躬亲的父亲、一 个心甘情愿为子付出的父亲、一个朴实 无华的父亲、一个牵挂儿子的父亲、一 个让人感动的父亲、一个慈母般的父亲 ……
们 开 出 一 条 成 功 之 路 。
请 欣 赏 歌 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