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儿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忆儿时》课件河大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忆儿时》课件河大版
běn :亏损本钱。
点缀(zhuì ): ①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姊(zǐ)妹:对年辈相当的女性的通称。
桑葚(shè n):桑树的果实。味甜可食。
轧(zhá )脱 :“辗也”。
囡囡(nān): 吴方言。对小孩儿的昵称。 寂寥(liá o):空虚;寂静。
杀虐(nǜe):杀害,虐待。 赦(shè)免:免除或减轻刑罚。 忏(chàn)悔 :坦白自己的过错、求容忍宽恕之意。 晚酌(zhuó):倒酒;喝酒。 盛(chéng)饭 抉剔(tī): 搜求挑取。 蟹螯(áo):螃蟹的第一对脚。状似钳﹐用以取食或自卫。
蛹可以炒着吃这两件事情,作者并没有吃过蚕蛹, 但喜欢那时家里的“非常的空气”,新鲜有趣。
归纳大意

第5段:简写丝做好后一切恢复如前,作者虽然感到
“兴尽的寂寥”,但对于这种变换依然觉得新奇而有趣。

第6段:写作者回忆养蚕之事依然神往,祖母等人的
形象也遥远亲切,这虽是甜美的回忆,可作者因为养蚕做 丝包含着“生灵的杀虐”而“觉得不好”。

第7段:简写祖母、父亲与诸姊弟相继死亡,家道衰
落,幸福的儿时也随之过去,家中不复养蚕,所以作者对
于养蚕的回忆既神往又忏悔。
第一件事:详写养蚕,写了蚕落 地铺时走跳板的快乐,采茧做丝 时无功也享受吃食的快乐,养蚕 期间家里被“非常的空气”笼罩 的快乐等等,最后抒写了家道衰 落和对杀生取乐的忏悔。
归纳大意
丰 子 恺
作者介绍
丰子恺(1898.11.9-1975.9.15)原名丰润, 曾用名丰仁,号子恺,字仁。浙江桐乡石门镇人。 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 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 文艺大师。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 家的艺术家”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 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漫画有《子恺画全集》。 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主要有《缘缘堂随笔》等。 译著有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俄国屠 格涅夫的《初恋》和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 等。

忆儿时教案

忆儿时教案

忆儿时教案简介这是一堂关于回忆儿时的教案,适用于小学三年级五至六岁的学生。

这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回忆和分享他们的儿时经历,以及通过故事和游戏加强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回忆并描述自己的儿时经历。

2. 分享自己的回忆并听取他人的故事。

3. 使用简单的过去时来叙述和描述事件。

4. 增强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班级照片或幼时照片(需要提前收集学生们的照片)。

2. 大纸张和彩色笔。

3. 图书馆中关于儿时的故事书籍。

4. 一个假日相册或儿时回忆录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儿时经历。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展示班级照片或幼时照片1. 准备一些班级照片或学生们的旧照片,并将其贴在墙上。

2. 让学生观察照片,询问一些问题来引导他们回忆,比如:“你认识这些人吗?”、“这个人是谁?”、“你小时候和他们做了什么?”等。

主体活动:分享个人的儿时经历1. 通过示范向学生们分享您的儿时经历,可以使用一个假日相册或儿时回忆录来辅助讲述。

2. 鼓励学生们向您提问并分享自己的故事和回忆。

3. 在大纸张上画下学生的故事和回忆,鼓励他们使用简单的过去时叙述事件。

拓展活动:阅读儿时故事书籍1. 带领学生们去图书馆,让他们选择一本关于儿时的故事书籍。

2. 召集学生们坐在一起,选择一本学生们选的书来朗读。

3. 阅读过程中,提问学生们关于故事的问题,比如:“你小时候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等。

总结活动:回顾学到的内容1. 提醒学生们本节课学到了关于儿时的回忆和故事。

2. 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并分享他们最喜欢的故事和回忆。

3. 鼓励学生们使用简单的过去时来叙述和描述他们的故事。

评估方式评估学生在分享和描述儿时经历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使用简单过去时的正确性。

评估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问题的回答来进行。

丰子恺《忆儿时》教案

丰子恺《忆儿时》教案

丰子恺《忆儿时》教案一目标要求:1 学习作者展现纯朴无邪的童真和童趣,以及刻画本色天成的人物的能力。

2 理解作者既有沉湎与神往,又有悲悯与忏悔的情感,多种情感丰富了文章内涵。

二教法学法:1 这篇散文是丰子恺写的,选自《丰子恺作品精选》,是一篇很质朴,很感人的文章。

丰子恺回忆儿时,说了三件事不能忘却,一是养蚕。

二是中秋赏月,三是钓鱼。

2 读丰子恺的散文,常常会想到他的漫画。

对儿童纯洁真诚的由衷赞美与渴望。

三作者介绍:丰子恺(1898-1975),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

浙江崇德(现属桐乡)人。

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绘画。

1921年东渡日本,学西洋画。

回国后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和上海立达学园任教。

1925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漫画。

1928年任开明书店编辑。

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

后出版有《丰子恺文集》(7卷)。

四生字注音:蚀(shì)本点缀(zhuì)姊(zǐ)妹桑葚(shèn)轧(zhá)脱囡囡(nān)寂寥(liáo)杀虐(nǜe)赦(shè)免忏(chàn)悔晚酌(zhuó)盛(chéng)饭抉剔(tī)蟹螯(áo)茹(rú)素相偕(x ié)叮嘱(zhǔ)渔樵(qiáo)煽(shān)惑五解释生词:无功受禄: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

忏悔:佛教仪式。

原为对人坦白自己的过错、求容忍宽恕之意。

佛教制度规定,出家人每半月集合举行诵戒,给犯戒者以说过悔改的机会。

后成为专以脱罪祈福为目的的宗教仪式。

煽惑:煽动蛊惑。

蚀本:亏本。

茹素:吃素。

六归纳大意:第1段:作者总写自己回忆儿时有三件事情是不能忘却的,从而领起全文。

第2段:主要写“蚕落地铺”之乐。

第3段:写因采茧、做丝而享受到口食之乐。

第4段:写七娘娘告诉作者不可走近丝车以及蚕蛹可以炒着吃这两件事情,作者并没有吃过蚕蛹,但喜欢那时家里的“非常的空气”,新鲜有趣。

丰子恺《忆儿时》教学设计

丰子恺《忆儿时》教学设计

丰子恺《忆儿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素:1. 教学目标:a. 了解丰子恺及其作品《忆儿时》;b. 掌握文章的关键词汇和句型;c. 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d. 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e.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 教学内容:a. 丰子恺及其作品《忆儿时》;b. 文章的主题和情感;c. 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教学方法:a. 教师讲授;b. 小组合作;c. 阅读理解;d. 创意写作。

4. 教学过程:a. 导入(10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丰子恺的相关视频,介绍他的生平和作品,激发学生对他的兴趣;- 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根据提示来回答一些与《忆儿时》主题相关的问题,了解学生对儿时的回忆和情感。

b. 阅读(20分钟):- 教师让学生每人读一遍《忆儿时》,并提前标记关键词汇和句型,尽量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朗读,注意节奏和表达方式;- 学生小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和情感,挑选代表进行汇报;-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丰子恺的写作技巧。

c. 合作学习(15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文字进行朗读和分析,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学生讨论并订正分析结果,合并各组的分析内容;-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丰子恺和他的朋友之间的对话,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d. 写作训练(25分钟):- 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的儿时回忆的文章,使用丰子恺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学生交换作文,进行互评和修改;- 学生选取优秀作文进行朗读和分享。

e. 拓展延伸(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丰子恺作品的研究,选择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 学生进行小组报告,分享他们对丰子恺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5. 教学评价:a. 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度;b. 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能力;c. 学生对文章主题和情感的理解程度;d. 学生对丰子恺作品的研究和发表的能力。

〖2021年整理〗《拓展阅读忆儿时丰子恺》优秀教案

〖2021年整理〗《拓展阅读忆儿时丰子恺》优秀教案

忆儿时丰子恺我回忆儿时,有三件不能忘却的事。

第一件是养蚕。

那是我五六岁时,我祖母在日的事。

我祖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

不但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就是养蚕,也每年大规模地举行。

其实,我长大后才晓得,祖母的养蚕并非专为图利,叶贵的年头常要蚀本,然而她欢喜这暮春的点缀,故每年大规模地举行。

我所欢喜的,最初是蚕落地铺。

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统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

蒋五伯挑了担到地里去采叶,我与诸姊跟了去,去吃桑葚。

蚕落地铺的时候,桑葚已很紫而甜了,比杨梅好吃得多。

我们吃饱之后,又用一张大叶做一只碗,采了一碗桑葚,跟了蒋五伯回来。

蒋五伯饲蚕,我就以走跳板为戏乐,常常失足翻落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

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许我再走。

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是有趣。

这真是一年一度的难得的乐事!所以虽然祖母禁止,我总是每天要去走。

蚕上山之后,全家静默守护,那时不许小孩子们噪了,我暂时感到沉闷。

然过了几天要采茧,做丝,热闹的空气又浓起来了。

我们每年照例请牛桥头七娘娘来做丝。

蒋五伯每天买枇杷和软糕来给采茧、做丝、烧火的人吃。

大家似乎以为现在是辛苦而有希望的时候,应该享受这点心,都不客气地取食。

我也无功受禄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与软糕,这又是乐事。

七娘娘做丝休息的时候,捧了水烟筒,伸出她左手上的短少半段的小指给我看,对我说:做丝的时候,丝车后面是万万不可走近去的,她的小指,便是小时候不留心被丝车轴棒轧脱的。

她又说:“小囝囝不可走近丝车后面去,只管坐在我身旁,吃枇杷,吃软糕。

还有做丝做出来的蚕蛹,叫妈妈油炒一炒,真好吃哩!”然而我始终不要吃蚕蛹,大概是我爸爸和诸姊不要吃的原故。

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气。

日常固定不动的堂窗、长台、八仙椅子,都并垒起,而变成不常见的丝车、匾、缸,又不断地公然地可以吃小食。

丝做好后,蒋五伯口中唱着“要吃枇杷,来年蚕罢”,收拾丝车,恢复一切陈设。

丰子恺忆儿时教案

丰子恺忆儿时教案

丰子恺《忆儿时》教案(三教时)一目标要求:1 学习作者展现纯朴无邪的童真和童趣,以及刻画本色天成的人物的能力。

2 理解作者既有沉湎与神往,又有悲悯与忏悔的情感,多种情感丰富了文章内涵。

二教法学法:1 这篇散文是丰子恺写的,选自《丰子恺作品精选》,是一篇很质朴,很感人的文章。

丰子恺回忆儿时,说了三件事不能忘却,一是养蚕。

二是中秋赏月,三是钓鱼。

2 读丰子恺的散文,常常会想到他的漫画。

对儿童纯洁真诚的由衷赞美与渴望。

三作者介绍:丰子恺(1898-1975),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

浙江崇德(现属桐乡)人。

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绘画。

1921年东渡日本,学西洋画。

回国后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和上海立达学园任教。

1925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漫画。

1928年任开明书店编辑。

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

后出版有《丰子恺文集》(7卷)。

四生字注音:蚀(shì)本点缀(zhuì)姊(zǐ)妹桑葚(shèn)轧(zh á)脱囡囡(nān)寂寥(liáo)杀虐(nǜe)赦(shè)免忏(chàn)悔晚酌(zhuó)盛(chéng)饭抉剔(tī)蟹螯(áo)茹(rú)素相偕(xié)叮嘱(zhǔ)渔樵(qiáo)煽(shān)惑五解释生词:无功受禄: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

忏悔:佛教仪式。

原为对人坦白自己的过错、求容忍宽恕之意。

佛教制度规定,出家人每半月集合举行诵戒,给犯戒者以说过悔改的机会。

后成为专以脱罪祈福为目的的宗教仪式。

煽惑:煽动蛊惑。

蚀本:亏本。

茹素:吃素。

六归纳大意:第1段:作者总写自己回忆儿时有三件事情是不能忘却的,从而领起全文。

第2段:主要写“蚕落地铺”之乐。

第3段:写因采茧、做丝而享受到口食之乐。

第4段:写七娘娘告诉作者不可走近丝车以及蚕蛹可以炒着吃这两件事情,作者并没有吃过蚕蛹,但喜欢那时家里的“非常的空气”,新鲜有趣。

《忆儿时》教学设计

《忆儿时》教学设计

《忆儿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难以忘却的儿时往事。

细细体味朴素自然的语言。

2.通过朗读,学习围绕中心选择典型事件的方法。

3.体会作者对童年既怀念又忏悔的复杂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想象、诵读、开放性表述等方法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通过换词比较、选词填空、揣摩推敲等方法体会文章朴实自然的语言特点教学重难点1.理解作者表达感情。

2.怎样理解作者表达的忏悔之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

当我们一天天长大,挥手告别了童年,但童年的往事,却总也挥之不去,萦绕心头,成为我们记忆星空里那一颗颗闪亮的小星星。

今天,老师就要领着大家,一起来摘星星——学习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的童年回忆《忆儿时》。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本文作者丰子恺: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

1925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漫画。

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后出版有《丰子恺文集》。

(出示教学目标)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解决文中字词。

点缀(zhuì)轧(zhá)脱囡囡(nān)杀虐(nǜe)抉剔(tī)蟹螯(áo)煽(shān)惑叮嘱(zhǔ)渔樵(qiáo)2.思考:文中讲了哪三件事?养蚕、吃蟹、钓鱼3.通过这三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表达了对儿时趣事的神往和怀念,另一方面又表达了对儿时趣事的遗憾和忏悔。

三、精读赏析老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本文写的第一件事“养蚕”。

思考:1、这一部分写了我的哪三件乐事?走跳板,吃点心,陈设的变化;2、我是怎样走跳板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写出了养蚕之多)你能想象出一个什么样的小孩站在你面前?(顽皮,天真)“我常常失足翻落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大人生气吗?有没有挨罚?“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许我再走”。

这说明了什么?祖母很宠爱我。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第1课《忆童年》教学案例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第1课《忆童年》教学案例 语文版

忆读书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众:喜欢)“大家喜欢读什么样的书?”“我喜欢读科幻的。

”“我喜欢读侦破的。

”“我喜欢读人物传记。

”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纵览古今,横观中外,许多名人都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诗人汪国真说过:“最优秀的读者,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作家,最优秀的作家必定是最优秀的读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忆读书》。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多媒体:冰心不同时期的照片)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收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生:“我在图书馆查到的资料,冰心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我上网查到,冰心在1921年出版了《繁星》、《春水》两个诗集,后赴美留学,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结集为《寄小读者》。

”一学生又补充一些:冰心有许多散文作品,如《樱花赞》、《小橘灯》等,还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如泰戈尔的《园丁集》、《泰戈尔剧作集》等。

师:同学们能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获取信息,非常好。

(出示多媒体)我们来看一下冰心的简历。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冰心是文学界的长青树,从19岁成名到晚年仍在创作,她之所以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是与她热爱读书分不开的,让我们看看她对读书有什么见解。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篇课文我们学什么呢?生1:结合单元提示,学习本文应提取文章要点。

生2:我认为要抓住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

师:那我们学习这课就理出文章的内容要点。

大家同意吗?生:同意!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提出的问题。

师:读完课文,文中哪句话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因为可以指导我读书。

”“我也同他一样对这句话印象深刻,因为它是作者对自己一生的读书经验的总结,给我启迪。

”师:请同学们解释“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的意思。

“我理解‘读书好’就是读书有好处、有益处。

”“我认为‘多读书’就是读书的数量要多。

七下第三单元:组文阅读课___“童年的滋味”忆儿时等课件

七下第三单元:组文阅读课___“童年的滋味”忆儿时等课件
了躯壳。形容精神恍惚。
活动二:从标题入手,概述故事知内容
请用标题扩展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忆 儿时》《童年里的游戏》《滋味》所叙童年趣 事。
温馨提示: 在……(作者)的《……》一文里,作者 依次讲述了……的童年趣事。
答案示例
在丰子恺的《忆儿时》一文里,作者依次 回忆了儿时养蚕带给“我”的快乐和父亲中秋 赏月吃蟹和隔壁豆腐店里的王囡囡交游钓鱼三 件童年趣事。
捞鱼摸虾 诱饵 烟熏火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陀螺 箴zhēn言
烟熏火燎:烟和火熏烤,比喻酷热或干燥。
箴言:形容规谏劝诫的话。
《滋味》生词: 一篓 蒂 瞌睡 嘟哝 睡眼蒙胧 允诺 嚅动 嗤 蹿腾 心神不定 魂不守舍 睡眼蒙胧:要睡或者刚睡醒的时的呈朦胧神态的
眼睛。 心神不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魂不守舍:舍:住宅,比喻人的躯壳。灵魂离开
作业布置
请阅读“童年印记”中其他的文章,找找 文中的特别之处,熟读精思,做好批注,体悟 作者情感。
童年的滋味 快乐与忏悔 快乐与自由
焦急、渴望、苦苦等待
活动一:默读,圈点批注写收获
(1)将“发现的生词”用实心点标注出来,并 借助工具书理解含义。
(2)将“带给你最初心灵震颤的一见钟情”的 句子用波浪线标画下来。
(3)利用眉批、旁批和尾批将你发现的特别之 处写下来。
答案示例
《忆儿时》生词: 蚀本 点缀 囡囡 寂寥 晚酌 盛饭 相偕 叮嘱
姊妹 杀虐 抉剔 渔樵
答案示例
这里的“非常”是不同寻常之意,指的是 做丝时家中热闹的气氛。
2.“因此这回忆一面是我永远神往,一面 又使我永远忏悔”,句中的“神往”和“忏悔” 矛盾吗,为什么?
答案示例
从文中所写内容看,“我”永远神往的是 儿时欢乐的生活,但这种欢乐却是建立在虐杀 生灵的基础上,因而感到难过,所以忏悔,表 现作者善良慈爱的思想情感。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忆儿时》学案 冀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忆儿时》学案 冀教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忆儿时》学案冀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忆儿时》学案冀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忆儿时》学案冀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7课《忆儿时》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教学重点】1。

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用时】三课时【预习作业】诵读课文,生字注音,依据注释,【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忆儿时》学案 冀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忆儿时》学案 冀教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忆儿时》学案冀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忆儿时》学案冀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忆儿时》学案冀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7课《忆儿时》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教学重点】1。

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用时】三课时【预习作业】诵读课文,生字注音,依据注释,【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忆儿时》教学设计

《忆儿时》教学设计

《忆儿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难以忘却得儿时往事。

细细体味朴素自然得语言。

2.通过朗读,学习围绕中心选择典型事件得方法。

3.体会作者对童年既怀念又忏悔得复杂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想象、诵读、开放性表述等方法理解作者复杂得感情。

通过换词比较、选词填空、揣摩推敲等方法体会文章朴实自然得语言特点教学重难点1.理解作者表达感情。

2.怎样理解作者表达得忏悔之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得童年,童年就是充满纯真与情趣得时光,也就是令人留恋与难以忘怀得时光。

当我们一天天长大,挥手告别了童年,但童年得往事,却总也挥之不去,萦绕心头,成为我们记忆星空里那一颗颗闪亮得小星星。

今天,老师就要领着大家,一起来摘星星——学习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得童年回忆《忆儿时》。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本文作者丰子恺: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

1925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漫画。

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后出版有《丰子恺文集》。

(出示教学目标)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解决文中字词。

点缀(zhuì) 轧(zhá)脱囡囡(nān) 杀虐(nǜe) 抉剔(tī)蟹螯(áo) 煽(shān)惑叮嘱(zhǔ) 渔樵(qiáo)2.思考:文中讲了哪三件事?养蚕、吃蟹、钓鱼3、通过这三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得思想感情?一方面表达了对儿时趣事得神往与怀念,另一方面又表达了对儿时趣事得遗憾与忏悔。

三、精读赏析老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本文写得第一件事“养蚕”。

思考:1、这一部分写了我得哪三件乐事?走跳板,吃点心,陈设得变化;2、我就是怎样走跳板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写出了养蚕之多)您能想象出一个什么样得小孩站在您面前?(顽皮,天真)“我常常失足翻落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大人生气吗?有没有挨罚?“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许我再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忆儿时教案 冀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忆儿时教案 冀教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 忆儿时教案冀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 忆儿时教案冀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 忆儿时教案冀教版的全部内容。

《忆儿时》教案一目标要求:1 学习作者展现纯朴无邪的童真和童趣,以及刻画本色天成的人物的能力.2 理解作者既有沉湎与神往,又有悲悯与忏悔的情感,多种情感丰富了文章内涵。

二教法学法:1 这篇散文是丰子恺写的,选自《丰子恺作品精选》,是一篇很质朴,很感人的文章.丰子恺回忆儿时,说了三件事不能忘却,一是养蚕。

二是中秋赏月,三是钓鱼。

2 读丰子恺的散文,常常会想到他的漫画.对儿童纯洁真诚的由衷赞美与渴望。

三作者介绍:丰子恺(1898—1975),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

浙江崇德(现属桐乡)人。

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绘画。

1921年东渡日本,学西洋画。

回国后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和上海立达学园任教。

1925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漫画。

192 8年任开明书店编辑。

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后出版有《丰子恺文集》(7卷)。

四生字注音:蚀(shì)本点缀(zhuì)姊(zǐ)妹桑葚(shèn)轧(zhá)脱囡囡(nān)寂寥(liáo)杀虐(nǜe) 赦(shè)免忏(chàn)悔晚酌(zhuó)盛(chéng)饭抉剔(tī) 蟹螯(áo) 茹(rú)素相偕(xié) 叮嘱(zhǔ)渔樵(qiáo)煽(shān)惑五解释生词:无功受禄: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忏悔:佛教仪式。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忆儿时》学案冀教版剖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忆儿时》学案冀教版剖析

【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用时】三课时【预习作业】诵读课文,生字注音,依据注释,【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yì熠生辉。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则》。

二、作家、作品简介《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忆儿时》学案 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忆儿时》学案 冀教版

【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用时】三课时【预习作业】诵读课文,生字注音,依据注释,【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yì熠生辉。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则》。

二、作家、作品简介《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

初中忆儿时教案

初中忆儿时教案

初中忆儿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学会从文中抓住关键信息,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恩亲情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童年时光,勇于面对生活的困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3)分析课文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从文中提炼中心思想,感悟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呢?现在请你们打开课本,阅读《忆儿时》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冰心是如何回忆她的童年时光的。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文的主题思想。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引导学生从文中抓住关键信息,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他们对童年时光的回忆,分享自己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珍惜童年时光,勇于面对生活的困境。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要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并学会从文中抓住关键信息,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时光的短文,字数不限。

忆儿时导学案2

忆儿时导学案2

《忆儿时》导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丰子恺的有关资料
2.能准确读出课内出现的词语,并能理解重点词义
3.整体把握课文结构
4.初步感悟作者的复杂情感
第二课时
【温故互查】
【合作探究】
(一)默读课文,总结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详写养蚕:
第二部分,详写吃蟹:
第三部分,详写钓鱼:
(二)思考:
第一部分:
1.作者重点回忆了哪两个方面的快乐生活?
2.这真是一年一度的乐事中“这”指的
3.“非常的空气”指的是
4.文中有一个字是串起全文的线索是
5.最后一段写得好吗?
第二部分:
1.父亲吃蟹的一系列动作,说明父亲是怎么样的人?
2.找出作者吃蟹的动作,表现他什么样的感情。

3.吃蟹的美好滋味都包含了哪些内容?
第三部分:
1.与邻家互助的暖暖人情,具体体现在“我”身上的是哪几件事
2.“我”在钓鱼中体会到的兴味有哪些?
(三)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儿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难以忘却的儿时往事。

细细体味朴素自然的语言。

2.通过朗读,学习围绕中心选择典型事件的方法。

3.体会作者对童年既怀念又忏悔的复杂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想象、诵读、开放性表述等方法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通过换词比较、选词填空、揣摩推敲等方法体会文章朴实自然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表达感情。

2.怎样理解作者表达的忏悔之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

当我们一天天长大,挥手告别了童年,但童年的往事,却总也挥之不去,萦绕心头,成为我们记忆星空里那一颗颗闪亮的小星星。

今天,老师就要领着大家,一起来摘星星——学习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的童年回忆《忆儿时》。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本文作者丰子恺: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

1925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漫画。

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后出版有《丰子恺文集》。

(出示教学目标)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解决文中字词。

点缀(zhuì)轧(zhá)脱囡囡(nān)杀虐(nǜe)抉剔(tī)
蟹螯(áo)煽(shān)惑叮嘱(zhǔ)渔樵(qiáo)
2.思考:文中讲了哪三件事养蚕、吃蟹、钓鱼
3.通过这三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表达了对儿时趣事的神往和怀念,另一方面又表达了对儿时趣事的遗憾和忏悔。

三、精读赏析
老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本文写的第一件事“养蚕”。

思考:1、这一部分写了我的哪三件乐事走跳板,吃点心,陈设的变化;
2、我是怎样走跳板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写出了养蚕之多)你能想象出一个什么样的小孩站在你面前(顽皮,天真)“我常常失足翻落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大人生气吗有没有挨罚“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许我再走”。

这说明了什么祖母很宠爱我。

我上有6个姐姐,全家人都很宠爱我。

3、“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气。

”这里“非常的空气”怎么理解
“非常的空气”既指家里“日常固定不动的堂窗、长台、八仙椅子,都收拾去,而变成不常见的丝车、匾、缸”,也指孩子“又不断地公然地可以吃小食”。

这是弥漫在家中的忙碌、快乐的气氛,大人忙小孩乐,用具的变换、食物的自由取食都给孩子带来新奇感,小孩喜欢热闹。

轻松和自由的心情用“只是”“非常”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难怪“收拾丝车”时“我感到一种兴尽的寥落”。

4、我和祖母在养蚕这件事上的乐趣一样吗不一样。

因为祖母养蚕是为了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使晚年生活变得有趣,有意义,而我养蚕是为了采桑葚,走跳板,为了玩和吃。

5、作者回忆儿时养蚕,有什么感想文中“安得人间也发明织藕丝的丝车,而尽赦天下的春蚕的性命!”表现作者怎么样的情感
表现作者善良慈爱的思想情感。

这一部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充满着时过境迁的感伤和对已逝亲人的怀念之情。

“七岁上祖母死了”,“不久父亲与诸姐弟相继死亡”,“家道衰落了”,这些都给我的童年生活染上了一层悲剧色彩,祖母去世使家里失却了喧腾热闹的气氛,父亲早逝,9岁便失去父爱,独木难支的母亲无力养活大群子女,在作者从童年到青年、中年的二十几年的成长经历中,五个姐弟先后死亡,读出作者对离世亲人的无限伤怀、辛酸的感情,也有对幸福儿时
生活的向往。

可适机穿插作者的背景资料:
1902年 7岁父中举。

祖母去世。

1906年 9岁父患肺病去世。

1906—1920年四位姐弟相继去世。

1927年 30岁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与佛教结缘。

第二部分吃蟹
问1、吃蟹这一部分主要是写谁的父亲。

2、父亲是怎样吃蟹的
父亲吃蟹的情景:
父亲说:吃蟹是风雅的事,吃法也要内行才懂得。

先折蟹脚,后开蟹斗……脚上的拳头(即关节)里的肉怎样可以吃干净,脐里的肉怎样可以剔出……脚爪可以当作剔肉的针……蟹螯上的骨头可以拼成一只很好看的蝴蝶……父亲吃蟹真是内行,吃得非常干净。

所以陈妈妈说:“老爷吃下来的蟹壳,真是蟹壳。


这段话中一是点拨父亲吃蟹的动词,“折”“开”“剔”“拼”等动词写出了父亲吃蟹的风雅与艺术,说明了父亲是位颇有生活情趣的人。

二是点拨陈妈妈评价的话,两处“蟹壳”意义不同,前者是吃得干净的蟹壳,后者的蟹壳是原义,包含着陈妈妈对父亲极度赞扬之情。

朗读时突出“真是”一词的重音和运用升调来读出感情。

3、细细揣摩句中三处“滋味”的含义并有感情地朗读。

现在回想那时候,半条蟹腿肉要过两大口饭,这滋味真好!自父亲死了以后,我不曾再尝这种好滋味。

现在,我已经自己做父亲,况且已经茹素,当然永远不会再尝这滋味了。

第一处的“滋味”是指蟹的好味道,11段“我”小时吃蟹时的动作“积存”“剥”“放”“拌”就充分体现作者儿吃蟹时是多么地津津有味。

朗读时要联系生活经验,读出满足的心情。

第二处的“滋味”是指儿时与父亲一起吃蟹时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如今父亲不在了,回忆这种“滋味”时的心情更多的是哀伤与怀念。

第三处的“滋味”是作者“茹素”后不再尝蟹的味道,作者对生灵带有忏悔之情。

4、蟹肉好吃,那仅仅是因为好吃吗其中蕴含着对父亲的怀念,对家中其乐融融的温馨氛围
的怀念。

师小结:
同学们,丰子恺父亲早逝,他对父亲感情深厚,在他的不少作品里,都蕴含着对父亲的怀念。

下面一段是丰子恺《辞缘缘堂》中一段话,我们齐读一下“我又梦见父亲晚酌的光景”“桌上照例是一壶酒,一盖碗热豆腐干,一盆麻酱油,和一只老猫。

父亲一边看书,一边用豆腐干下酒,时时摘下一粒豆腐干来喂老猫,那时我们得在地板间里闲玩一下。

”)父亲如此孤单与落寂是因为“中了举人之后,科举就废,他无事在家,每天吃酒看书”,饮酒吃蟹也是末代举人赋闲家居的无奈的聊资消遣的方式。

文中没有华丽的描写、没有直抒胸臆的句子,但父亲的性情、作者的深情却力透纸背,这不能不赞叹作者白描式的写法,这种平淡朴素的语言颇见作者的功力,这就是丰子恺先生的写作风格“平易琐细寓深意,淡泊飘逸见真情”。

(三)钓鱼片段的要点:
1、第三件事是钓鱼,我是怎样钓鱼的用了哪些动词
2、我喜欢钓鱼,仅仅是因为好玩吗表现了我的孝顺和懂事,体贴家人,帮家人分担。

四、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这个句子“因此这件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
师小结:童年的三件事都“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重复出现的句子既是作者的感情线索,也是文章的文眼。

丰子恺既是一个有着赤子之心的人,又是一个深受佛教思想影响的人。

他有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所以文章中多次抒写了自己对杀生取乐、生灵杀虐的遗憾和忏悔。

2、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开篇简洁,统领全文;叙事之后有议论总结,点名中心。

五、拓展迁移
丰子恺的文章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的“诗心”“童心”“佛心”三味具全。

他不仅散文随笔写得有特点,画的漫画也著名艺坛,他的许多漫画也是充满童趣的。

观看丰子恺的几幅童趣漫画(内容:放风筝、玩家家、搭积木、穿大人衣服)。

要求模仿课文,选取自己的童年往事说几句话,或者说说回忆童年往事时的心情。

学生习作示例: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美的,有趣的,当然我也不例外。

一回想起5岁的时候,就觉得那时的我真是太可笑了。

不信你听:
那是我5岁的时候,妈妈买了一只小公鸡,小公鸡长得可漂亮了。

一天,我听说妈妈要杀小公鸡,急忙说:“不要杀,我要它陪我玩。

”妈妈笑着说:“好,不杀它可以,但它必须下蛋。

”我一听说下蛋,就赶紧喂小公鸡食物。

过了几天,见小公鸡还没下蛋,于是我偷偷地跑进厨房,从碗里拿了个蛋,喊着:“小公鸡下蛋了。

”妈妈说:“好,今天就用这个蛋做菜吃。

”我想,这下子它就不用死了。

正想着妈妈拿了鸡蛋,“啪”,蛋壳碎了,蛋清、蛋黄流不出来,原来是个熟鸡蛋。

妈妈笑了,决定把小公鸡留下。

从那以后,每当我看见别人家的公鸡,就忍不住哈哈大笑几声。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品味了丰子恺这位名家的童年往事,从中也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童真而温润有情的童年丰子恺,也看到了一个敦厚、仁爱、有一颗慈悲心的丰子恺,收获了许多人生感悟,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因为有了这些回忆,才会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追求,不断成长,同学们,让我们留住这些美好的回忆,它们是我们人生的一笔财富。

五、布置作业:
必做:巴尔扎克说:“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

”人生如果没有儿时,就没有纯粹的快乐,没有儿时的沉淀,就没有长大的灿烂。

用我们的笔给儿时生活保存一份鲜活美好的记忆,把课堂上的口述内容修改润色成文字片段,题目为《忆儿时》。

板书设计
忆儿时
丰子恺
养蚕
吃蟹怀念
钓鱼忏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