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
康-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题之一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题第一章排水系统概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容量2、排水体制二、填空1、污水按照来源不同,可分为_______ 、 ____ 、_____ 3类。
2、根据不同的要求,经处理后的污水其最后出路有:_、_________ 、____ 。
3、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 ___ 和 ____ 两种类型。
三、简答题1、污水分为几类,其性质特征是什么?2、何为排水系统及排水体制?排水体制分几类,各类的优缺点,选择排水体制的原则是什么?3、排水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用途是什么?4、排水系统布置形式有哪几种?5、排水工程基建程序分为几个阶段?第二章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一、填空题1•污水在管道中的水深h和管道直径D的比值称为(),当h/D=1时称为();h/D<1时称为()。
2. 污水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为()。
3. 给定设计充满度条件下,管径越大,相应的最小设计坡度值越()。
4. 管道定线一般按()、()、()顺序依次进行。
5. 管道衔接的方法通常有()和()两种。
二、名词解释1. 日变化系数、时变化系数、总变化系数2. 设计流速3. 不计算管段4. 覆土厚度、埋设深度5. 本段流量、传输流量、集中流量三、简答题1. 污水管段定线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是什么?2. 何谓污水管道系统的控制点?通常情况下如何确定其控制点的高程?3. 当污水管道的埋设深度已接近最大允许埋深而管道仍需继续向前埋设时,一般采取什么措施?4城市污水回用工程的意义?回用系统的组成?四、计算题1、下图为污水设计管道示意图,已知1-2管段生活污水设计流量为501/s,工厂集中流量q=30l/s, 2-3管段生活污水本段流量为401/s,求2-3管段的污水设计流量。
2、某肉类联合加工厂每天宰杀活牲畜258t,废水量定额8.2m3/t活畜,总变化系数1.8,三班制生产,每班8h。
最大班职工人数560人,其中在高温及污染严重车间工作的职工占总数的50%,使用淋浴人数按85%计,其余50%的职工在一般车间工作,使用淋浴人数按40%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题第一章排水系统概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容量答:污水的最终处置或者是返回自然水体、土壤、大气;或者是经过人工处理,使其再生成为一种资源回到生产过程;或者采取隔离措施.其中关于返回到自然界的处理,因自然环境具有容纳污染物质的能力,但具有一定界限,不能超过这种界限,否则会造成污染。
环境的这种容纳界限称环境容量。
2、排水体制答: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中通常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
这些污水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做排水系统的体制(简称排水体制)。
二、填空1、污水按照来源不同,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
2、根据不同的要求,经处理后的污水其最后出路有:排放水体、灌溉农田、重复使用。
3、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三、简答题1、污水分为几类,其性质特征是什么?答:按照来源的不同,污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生活污水是属于污染的废水,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如蛋白质、动植物脂肪、碳水化合物、尿素和氨氮等,还含有肥皂和合成洗涤剂等,以及常在粪便中出现的病原微生物,如寄生虫卵和肠西传染病菌等。
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中所排出的废水,来自车间或矿场。
由于各种工厂的生产类别、工艺过程、使用的原材料以及用水成分的不同,使工业废水的水质变化很大。
降水即大气降水,包括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一般比较清洁,但其形成的径流量较大,则危害较大。
2、何为排水系统及排水体制?排水体制分几类,各类的优缺点,选择排水体制的原则是什么?答: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中通常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这些污水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
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做排水系统的体制(简称排水体制).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从环境保护方面来看,如果采用合流制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全部截流送往污水厂进行处理,然后再排放,从控制和防止水体的污染来看,是较好的;但这时截流主干管尺寸很大,污水厂容量增加很多,建设费用也相应地增高.分流制是将城市污水全部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但初雨径流未加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对城市水体也会造成污染,有时还很严重,这是它的缺点。
排水工程 上课后习题&答案
(二)排水管网习题第一章排水系统概论一、名词解释1.排水体制2.区域排水系统3.排水系统4.分流制排水系统5.合流制排水系统二、问答题1. 排水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用途是什么?2. 排水体制分几类,各类的优缺点,选择排水体制的原则是什么?3. 排水系统有哪些常见的布置形式,各有什么特点,其适用条件是什么?4. 如何理解工业企业排水系统和城市排水系统的关系。
5. 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应考虑哪些问题?6. 试述排水系统的建设程序和设计阶段。
7. 试述区域排水系统的特点。
第二章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一、名词解释1.设计充满度2.总变化系数3.污水设计流量4.控制点5.设计管段6.非设计管段7.管道埋设深度8. 本段流量9.转输流量10. 管道定线11. 设计流速12. 最小设计坡度二、简答1.污水管道中污水流动的特点。
2.确定污水管道的最小覆土厚度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3.什么叫设计管段,每一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可能包括那几部分。
4.为什么污水管道要按非满流设计。
5.污水管道的衔接方法有哪几种,各适用于那些情况。
6.控制点的位置如何确定,在条件不利时,如何减少控制点处管道埋深。
7.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为什么随着污水平均流量的增加而相应的减少。
三、问答题1. 试比较排水体制各类型的特点。
2. 试述平行式、正交式、截流式排水管渠布置特点及适用地形条件。
四、计算题1、下图为污水设计管道示意图,已知1-2管段生活污水设计流量为50l/s ,工厂集中流量q=30l/s ,2-3管段生活污水本段流量为40l/s ,求2-3管段的污水设计流量。
3 22. 某肉类联合加工厂每天宰杀活牲畜258t ,废水量定额8.2m 3/d 活畜,总变化系数1.8,三班制生产,每班8h 。
最大班职工人数560人,其中在高温及污染严重车间工作的职工占总数的50%,使用淋浴人数按85%计,其余50%的职工在一般车间工作,使用淋浴人数按40%计。
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和计算
4.确定各排水流域的平均径流系数值 5.确定设计重现期P、地面集水时间t1 6.求单位面积径流量q0 7.列表进行雨水干管的设计流量和水力计算, 8.绘制雨水管道平面图及纵剖面图。
5 雨水管渠设计计算举例
定线 划分管段并编号 划分汇水面积 计算径流系数ψ=0.5 确定P=1a、t1=10min 确定起点埋深h=1.30m 确定暴雨强度公式,算q0 计算
I=0.0028 V=1.02
例2 已知:n=0.013,Q=400L/s,该管段地面坡度为i= 0.002 求:D、v、i
v=1.4 I=0.004 D=600
v=1.0 I=0.0018 D=700
例3 已知:n=0.013,Q=500L/s,上游如例2 求:本段D、v、i
5 3 2
9
10
11 12
16
17
18
19 3
1
3.划分并计算各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 各设计管段汇水面积的划分应结合地形坡度、汇水 面积的大小以及雨水管道布置等情况而划定。 地形较平坦时,可按就近排入附近雨水管道的原则 划分汇水面积; 地形坡度较大时,应按地面雨水径流的水流方向划 分汇水面积。 将每块面积进行编号,计算其面积的数值注明在图 中。 汇水面积除街区外,还包括街道、绿地。
V=1.0 I=0.0015 D=800
明渠和盖板渠的底宽,不宜小于0.3m。 无铺砌的明渠边坡,根据不同的地质按下表采 用;
用砖石或混凝土块铺砌的明渠可采用1:0.75—1:1 的边坡
4 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水力计算
步骤: (1)管道定线:根据地形特点,布置雨水管渠,雨水 应以最短的距离尽快排入水体。 (2) 划分干管和支管的服务面积,进行编号并计算 出面积的大小。 (3) 确定干管和支管的检查井位置和编号,并计算 设计管段长度和管渠总长度。 (4) 列表计算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地面径流系 数、暴雨强度和集水面积的乘积。 (5)列表进行水力计算。 (6) 图纸绘制:根据管道定线结果绘制平面图;根 据水力计算最终结果,绘制的纵断面图。
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
01
02
03
设计流量计算
根据气象水文资料和设计 规范,计算管道材质、管径等因 素,计算水力坡降,确定 管道埋深。
水力模型建立
利用水力计算软件,建立 雨水管渠系统的水力模型, 模拟水流情况。
方案比选与优化
方案初步设计
01
根据现场勘查和水力计算结果,进行雨水管渠系统的初步设计。
组成部分及功能
雨水口
收集地面径流的装置,通常设置在道路边沟或低洼地带,将雨水引入 雨水管道。
连接管
连接雨水口和雨水干管的管道,负责将雨水从雨水口输送到雨水干管。
雨水干管
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的主干管道,负责输送和排放雨水。根据地形和排 水要求,雨水干管可布置成树枝状、环状等不同形式。
出水口
将雨水从雨水干管排放到受纳水体的装置,通常设置在河流、湖泊等 水域附近。
通过雨水管渠系统的合理设计,可以实现 雨水的收集、储存和利用,提高水资源的 利用效率。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促进城市规划与发展
雨水管渠系统不仅具有排水功能,还可以 通过绿化、渗透等措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与城市规划和发展密 切相关,其合理布局和规划可以为城市的 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设计原则与规范
设计原则
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应遵循重力流原则,确保雨水能够顺畅地流入管道并排放 到受纳水体;同时要考虑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以及城市规划、环境保 护等要求。
设计规范
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如《室外排水设计规 范》、《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等。这些规范对雨水管渠系统的布局、设计 参数、施工和验收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
雨水是宝贵的水资源,通过合理设 计雨水管渠系统,可以实现雨水的 收集、利用和保护。
第三节雨水管渠水力设计
为什么选择最大的?
10、坡降(表格里13列) =i·L=0.0016×200=0.32m
11、高程 先确定起点埋深
6-5
2.98
5-4
?
5-4管段起端的管底高程: 5-4管段终端的管底高程:
6-5段 起点管底高程 3.50m iL=167×0.0031=0.52 末端管底高程3.50-0.52=2.98
步骤1:从管道系统图中量得各管段的长度L列入第2项
步骤2:根据排水面积的划分,将各管段的沿线面积列入第3项
步骤3:各管段的排水面积列入第4项 步骤4:从图中读出数据列入第14、15项
步骤5:根据各管段的假定流速,算出集流时间t,比流量q0, 设计流量qv,而后从水力学算图上选定管径D与坡度I,并确定相 应的流速v,当所确定的流速v与假定流速有出入时,再调假定
t2
L v 60
167 0.75 60
3.71min
t=10+2×3.71=17.42 min
5、降雨强度
i
(t
14.6 7.17 )0.767
代入t=17.42min,i=1.252mm/min
6、本段雨水管段的比流量
q0 q 167i
q0=167×0.61×1.252=127.5(L/s·ha)
8、查图 已知设计流量qv=130.7L/s,最小流速v=0.75m/s
查图得:管径D=400mm 流速v=0.95m/s 管底坡度i=0.0032
由图得流速0.95m/s与设计流速0.75m/s相差不是 太多,但仍需进行调整。
9、流速v取0.95m/s计算降雨历时和设计流量
t2
L v 60
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的规划设计
4、
根据城市规划布置雨水管道.
通常应根据建筑物的分布、道路布置、街区内部的地
形等布置雨水管道。 雨水管道的平面布置与竖向布置应考虑与其它地下构
筑物的协调配合。
5、合理设置雨水口,保证路面雨水排除畅通.
雨水口应根据地形以及汇水面积确定。 一般来说,在道路交叉口的汇水点、低洼地段、道路直
线段一定距离处(25~60m)均应设置雨水口
任务:及时地汇集并排除暴雨形成的地面径流。
雨水管渠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1、确定当地暴雨强度公式;
2、划分排水流域,进行雨水管渠的定线,确定可能设置的调节池
、泵站的位置; 3、根据当地气象与地理条件,过程要求等确定设计参数;
4、计算设计流量和进行水力计算;
5、确定每一个设计管段的断面尺寸、坡度、管底标高及埋深; 6、绘制管渠平面图和纵剖面图。
建筑很稀的居住区
0.4~0.6
0.3~0.5
三、集水时间t的确定
集水时间由地面集水时间t1和 管道内雨水流动的时间t2两部分 之和组成
t=t1+ mt2
式中:t1——地面集水时间;指雨水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流到第
一个雨水口a的时间.
m—— 折减系数; t2——雨水在管道内流行时间。
1、地面集水时间t1的确定
如果汇水面积由不同的地面组合而成,整个汇水面积上的平 均径流系数可按以下公式来求: Ψ=∑Ai · Ψi / A
在工程设计中,经常采用城市综合径流系数近似代替平均径流系数
城市综合径流系数 区域情况 建筑稠密的中心区 建筑较密的居住区 区域综合径流系数值 0.6~0.8 0.5~0.7
建筑较稀的居住区
1、雨水管渠水力计算的控制数据
2、雨水管渠水力计算的方法 3、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步骤 4、雨水管渠系统设计计算举例
第3章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1-2资料
2.降雨历时
是指连续降雨的时段,可以指一场雨 全部降雨的时间.也可以指其中个别的 连续时段。
用t表示,以min或h计,从自记雨量记 录纸(如图3-1所示)上读得。
3.暴雨强度 是指某一连续降雨时段内的平均降雨量, 即单位时间的平均降雨深度,用i表示。
i H (mm / min) t
在工程上,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 q(L/(s·ha))表示。 q与i之间的换算关系是将每分钟的 降雨深度换算成每公顷面积上每秒钟的降雨体积.即;
t渗终 ~ t雨终 I<<μˊ 全下渗,无径流
2.流域上汇流过程
通常将雨水径流从流域的最
远点流到出口断面的时间称
为流域的集流时间或集水时 间。
b
图3—3(2)是一块扇形流域汇 水面积,其边界线是ac,ab 和bc弧,a点为集流点(如雨 水口,管渠上某一断面)。
假定汇水面积内地面坡度均
等,则以a点为圆心所划的 圆弧线de,fg,hi,…称为等 流时线.
雨强I
死水
径流 入渗率μˊ
t=0
无雨水,无渗流
0~t余始
I=μˊ 无径流,全下渗,植物截留
t余始 ~ t径始 I>μˊ 余水积于洼地
t径始 ~ tmax I>μˊ 径流且逐渐增大
tmax ~ t等径点 I>μˊ径流且逐渐减小
t等径点 ~ t径终 I<μˊ 地面积水,植物截水参与径流
t径终 ~ t渗终 I<μˊ 死水下渗,降雨全下渗
第3章 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
雨水管渠系统:是由雨水口、雨水管渠、 检查井、出水口等构筑物所组成的一整 套工程设施。
雨水管渠系统的任务:就是及时地汇集 并排除暴雨形成的地面径流,防止城市 居住区与工业企业受淹,以保障城市人 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生产的正常秩序。
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极限强度理论旳内容
当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旳雨水达集流点时, 全方面积汇流,雨水管渠旳流量最大。 当降雨历时等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旳雨水 达集流点旳集流时间时,雨水管道旳雨量 最大。
道路上平均间隔30~80m应设置一雨水口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有条件时应尽量采用明渠排水
城郊或新建工业区、建筑密度低旳地域及交通 量小旳地域
尽量采用道路边沟排水以降低管道用量
设置排洪沟排出雨洪径流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雨水管渠水力计算旳设计参数
设计充斥度 管道设计充斥度按满流考虑 明渠超高≥0.20m 街道边沟超高≥0.03m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立体交叉道路排水
尽量缩小汇水面积 取用较高旳排水设计原则 雨水口旳布设位置要便于拦截径流 管道布置应于其他市政管道综合考虑 合适加大管道断面 设置排水及降低地下水位旳措施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排洪沟旳设计与计算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tc :相应于Qmax时旳设计降雨历时(s)
:下游干管设计流量旳降低系数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调整池下游干管设计流量计算
Q Q max Q
Q’:调整池下游干管汇水面积上旳雨 水 设计流量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校核调整池旳放空时间
放空时间按照水力学中变水头下旳非稳定流进行 计算,不得超出24h ,然后按照调整池放空时间要 求校核选用旳出水管管径是否满足
第三章-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PPT课件
.
21
• 极限强度理论承认:
•
暴雨强度随降雨历时的延长而减小的规律性;
•
汇水面积随降雨历时的延长而增长的规律性;
•
汇水面积随降雨历时的延长而增长的速度比暴雨
强度随降雨历 时的延长而减小的速度更快。
.
22
t﹤ τ0时,只有一部分面积参与径流。与t=τ0时 相比较,此时暴雨强度大于t=τ0时的暴雨强度,但汇 水面积小。根据公式计算得来的雨水径流量小于t=τ0 时的径流量。
Ψav=∑Fi ·Ψi / F
.
17
在工程设计中,经常采用区域综合径流系数近似代替平均径流系数
区域情况 城市市区 城市郊区
区域综合径流系数 区域综合径流系数值 0.5~0.8 0.4~0.6
国内各地区采用的综合径流系数见教材74页的表3-5
.
18
二、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
.
27
习题
•
某雨水干管如图所示布置,各街区面积均为2.5ha,
假定设计流量均从设计管段起点进入。已知当重现期
为p=1a时,该地区的暴雨强度公式为 ,若径流系数
自动雨量计所记录的数据一般是每场雨的累积降雨量和降雨时间之间 的对应关系。
以降雨时间为横坐标、以累积降雨量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称为降雨 量累计曲线。 ①在城市暴雨的推球过程中,经常采用的降雨历时为:
5min 、10min、15min、20min、30min、45min、60min、 90min、120min,特大城市可以用到180min
教材附录3-2收录了我国若干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或参见《给水排水
设计手册》第五册),可供计算雨水管渠设计流量时采用。
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163页PPT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雨水管渠系统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排水管网-第3章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
2. 流域上汇流过程
自然流域中,地面径流沿着坡面汇流 至低处,通过沟、溪汇入江河。城镇中, 雨水径流由地面顺坡流至雨水口,经雨 水管渠汇入江河。通常将雨水径流从流 域的最远点流到出口断面的时间称为流 域的集流时间或集水时间。
Hale Waihona Puke 由上分析可知:各条等流时线上的雨水不可 能同时到达a点,离a点越近,则越早到达;反之, 同时到达a点的雨水并不是同时降落的。
那么,到达a点的雨水量何时达到最大?
① 汇水面积内坡度均等,且坡向a点;
② 降雨强度随历时的增长而减小;
③ 汇水面积的增长与降雨历时t 成正比,而且面 积随t 增长的速度比i 随t 增长而减小的速度更快。
5、降雨的频率和重现期 P
① 暴雨强度的频率Pn
等于或大于该值的暴雨强度i 出现的次数m 与观测资料总项数n之比的百分数。
m Pn n 100%
m ——等于或大于某特定暴雨强度值的暴雨强度
出现的次数,如将样本按从大到小排列的话,则
共排成几项,M 即某一暴雨强度值所对应的序号。 n ——观测资料总项数,即降雨观测资料的年数N 与每年选入的平均雨样数M 的乘积,n=N×M
• (5)排洪沟的设计与计算。
重点
• (1)雨量分析的几个要素,暴雨强度曲线, 暴雨强度公式;
• (2)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径流系数 的确定,设计重现期、地面集水时间、管渠内 流行时间的确定;
• (3)雨水管渠平面布置的特点,雨水管渠水 力计算的设计数据和水力计算方法;
• (4)雨水管渠的设计步骤与方法。
③ 年最大日降雨量:多年观测所得的一年中 降雨量最大一日的绝对量。
雨水管渠系统设计
溢流堰末端堰顶标高为: 18.320-0.167=18.153 m
此值高于河流平均水面标高17.500m,故河水不会 倒灌。
设计管 段编号
管长 L
汇水 面积F
管内雨水流行时间
∑t2
t2
单位面积 径流量q0
设计 流量
管径 D
坡度 I
1~2 150 1.69
0
3.29 55.97 94.58 400
2.1
2~3 100
4.07 3.29
40.29 163.98 500 1.9
流速 v
管道输 水能力 Q’
坡降 I·L
设计地面标高 起点 终点
街区面积编号 工业废水量 (L/s)
F1
20
街区面积编号 工业废水量 (L/s)
F4
90
F2
30
F5
35
F3
90
[解] 计算方法及步骤如下: (1)划分并计算各设计管段及汇水面积,见下表
(2)根据地形图读出各检查井处的设计地面标高见下表
(3)计算生活污水比流量qS
qs
n
86400
100 280 86400
(n0 1)Qh (31) 91.94 367.76L/s
将此值列入表中第11项。 4)5~6管段的旱流流量为4~5管段的旱流流量和 5~6管段本段的旱流之和。即:
91.94 35 0.69 127.63L/s
5)5~6管段的本段旱流流量和雨水设计流量均按起 始管段进行计算。
(8)溢流井的计算 经溢流井溢流的混合污水量为:
例2 某市一小区域的截流式合流干管的平面布置如 下图所示。
第3章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1-2
10000 1000 i q 167 i 1000 60
4.降雨面积和汇水面积 降雨面积是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 汇水面积是指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面积。 用F表示,以公顷或平方公里为单位(ha或 km2)。
3. 公式推导:P 70-72
3.雨水管段的设计流量计算
上图中,假设: FA=FB=FC 集水时间均为τ1(min) (1)汇水面积随降雨历时的增加而均匀的 增加; (2)降雨历时t等于或大于汇水面积最远点 的雨水流达设计断面的集水时间τ ; (3)径流系数ψ为确定值,为讨论方便假定 其值等于1。
按满流时的设计流速计算所得的雨水流 行时间小于管渠内实际的雨水流行时间。 苏林系数:大多数雨水管渠中雨水的流 行时间比按最大流量计算的流行时间大 20% ,因此用大于 1 ( 1.2 )的系数乘以用 满流的流速计算出的管内雨水流行时间。
当任一管段发生设计流量时,其他管段 都不是满流(特别是上游管段),所以可设 想利用此上游管段存在的空隙容积,使 —部分水量暂时贮存在此空间内,而起 到调蓄管段内最大流量的作用,从而可 以削减其高峰流量,减小管渠断面尺寸 ,降低工程造价。——管道调蓄利用系数 折减系数m实际是苏林系数与管道调蓄利 用系数两者的乘积。
一般情况下采用下面两式计算年频率和 次频率 年频率: 次频率:
(2)暴雨强度的重现期 某特定值暴雨强度的重现期是指等于或 大于该值的暴雨强度可能出现一次的平均 间隔时间,单位用年(a)表示。 重现期P与频率互为倒数。 即;
相应可得:
对于年频率式:
对于次频率式:
雨水管渠系统设计
雨水管渠系统设计前言:总图专业排雨水设计中涉及到雨水口的布置和雨水沟的选择问题,目前,我们只能根据经验从图集上进行定性的选择,没有进行定量的计算和选定后的验算和复核。
本次对雨水管渠设计方法的学习,希望可以在日后的项目中推广,并作为计算和验算的方法,使设计更准确,形成通过定量的分析确定结论的设计过程,也起到节省投资的作用。
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差异很大,年降雨量分布很不均匀,大体上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但就是长江以南年降雨量均在1000mm以上的多雨地区,在同一面积上全年雨水总量不过和生活污水总量相近,而沿地面流入雨水管渠的雨水径流量还不到雨水量的一半。
但是,全年雨水的绝大部分常在极短时间内倾泄而下,形成大量的地面径流,若不能及时排除,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雨水管渠设计的任务就是及时的排除暴雨形成的地面径流。
雨水管渠系统是由雨水口、雨水管渠、检查井、出水口等构筑物组成的整套工程设施。
我们下面主要讲述雨水设计流量的计算及雨水管渠的设计步骤、方法。
一雨量分析任何一场暴雨都可以用两个基本数值:降雨量和降雨历时表示其降雨过程。
雨量分析的目的就是找出表示暴雨特征的降雨历时、暴雨强度与降雨重现期之间的相互关系。
1 雨量分析的几个要素1)降雨量降雨量是指降雨的绝对值,即:降雨深度。
单位以mm计。
也可以用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表示。
年平均降雨量:多年观测所得的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
月平均降雨量~~年最大降雨量~~2)降雨历时是指连续降雨的时段,可以指全部降雨的时间,也可以指其中个别的连续时段。
用t表示,以min或h计。
3)暴雨强度是指某一连续降雨时段内的平均降雨量。
用i表示。
在工程上,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上的降雨体积q表示暴雨强度。
q= 10000 x 1000i = 167i1000 x 604)降雨面积和汇水面积降雨面积是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
汇水面积是指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面积。
用F表示。
现实中降雨是非均匀分布的。
在小汇水面积上降雨不均匀分布的影响较小。
市政工程规划 第3章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流速过大,使干管受到严重冲 刷或跌水井过多。
二、城市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
(4)分区式布置
• 概念:在地势高低相差很大的地
区,当污水不能靠重力流流至污 水处理厂时,可采用分区布置形 式,分别在高、低区敷设独立的 管道系统。高区污水以重力流直 接流入污水厂,低区污水则利用 水泵抽送至高区干管或污水厂。
城市污水排放系数 城市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 城市工业废水排放系数
二、城市污水量预测和计算
1)城市污水排放系数应根据城市综合生活用水量与工业用 水量之和占城市总用水量的比例确定。
2)城市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应根据规划城市的居住水平 、给水排水设施完善程度与城市排水设施规划普及率, 结合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确定。
三个目标——治污、排涝、 合流制、截流式合流
综合利用。 四个方面
制、不完全分流制, 逐步向完全分流制过 渡。
– 环境保护方面 – 基建投资方面
• 要因地制宜,一个
城市有两种或两种以
– 维护管理方面
上的排水体制是很正
– 建设施工方面
常的。Βιβλιοθήκη 、国内大城市排水系统的特点• 历史欠账多,弱点明显 • 涉及地域大,问题复杂 • 雨污合流多,污染较大 • 水系破坏重,排涝困难 • 发展不均衡,混接较多 • 综合利用少,有待加强 • 经济实力强,发展较快
三、城市排水管道系统的布置
(一)污水管道系统平面布置 2.城市污水管道系统平面布置的一般形式
• 污水干管的布置的形式按污水干管与等高线的关系分
为平行式和正交式两种。 (1)平行式布置的特点:污水干 管与等高线平行,而主干管则 与等高线基本垂直,适用于地 形坡度较大的城市,既减少管 道埋深,改善管道的水力条件, 又避免采用过多的跌水井。
第三章雨水管渠系统设计
附录3-2收录了我国若干城市的暴雨强度 公式,可供选用
但尚有一些城镇无该公式,可选附近城区 的公式
或根据气象台收集自记雨量记录,做出暴 雨强度曲线
第2节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
3.2.1 污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Q=ΨqF
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 Ψ——径流系数,其数值小于1; F——汇水面积,公顷; q——设计暴雨强度,.公顷。
➢ 虹吸式雨量计
➢ 是可连续记录降水量和降 水时间的仪器。
➢ 当雨水经过漏斗导入量筒 后,量筒内的浮子将随水 位升高而上浮,带动自记 笔在自记纸上划出水位上 升的曲线。
➢ 雨量桶内雨量一旦达到10 毫米,便利用虹吸原理自 动抽一次水
2.降雨历时:是指连续降雨的时段 可以指一场雨全部降雨的时间,也可以指其中个别的连 续时段。 用t表示,单位为或h。从自计雨量记录纸上直接读得
在推求暴雨强度公式时,常采用5、10、15、 20、30、45、60、90、1209个时段
自记雨量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表示降雨过程 中任一瞬时的强度,称为瞬时暴雨强度
斜率越大,?越?
4 降雨面积和汇水面积
• 降雨面积: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
• 汇水面积:指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面积
流往断面的汇水面积,即 为断面与该山谷相邻的山 脊线的连线所围成的面积 (图中虚线部分)。
3.雨水管段的设计流量计算
A、B、C为三块互相毗邻的区域,设面积,雨水从 各汇水面积上最远点分别流入雨水口 a、b、c的地面 集水时间均为τ1,并假设:
1)汇水面积随集水时间的增加而均匀增加;
2)降雨历时t等于或大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的雨水流 达设计断面的集水时间τ1;
雨水管渠的设计PPT.
随降雨历时增长而减小的速度更快
➢ 当t<τ0时,部分汇流。t增大,q减小,F增 大,Q增大;
➢ 当t= τ0时,全面积汇流; ➢ 当t>τ0时,t增大,F不变,q减小,Q减小
极限强度理论的内容
当汇水面积上最远点的雨水达集流点时, 全面积汇流,雨水管渠的流量最大。 当降雨历时等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的雨水 达集流点的集流时间时,雨水管道的雨量 最大。
Ψ——径流系数,其数值小于1;
F——汇水面积(ha)
q——设计暴雨强度( L/(s·ha) )
雨水径流成因
地面点上的产流过程
降雨
植物截留 土壤渗流
余水
地面径流
流域上的汇流过程
流域: 地面径流
沟、溪 低洼处
城市:
雨水管渠 地面径流 雨水口
江河 江河
极限强度法原理
➢ 承认降雨强度随降雨历时的增长而减小 的规律性
➢ 对雨量资料进行统计 ➢ 根据p—i—t关系求解b、n、A1、c各个
参数,得到当地暴雨强度公式 ➢ 计算抽样误差和暴雨公式均方差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
“我们认为你德语不流利是个缺陷,因为德国将我们公司的主要市场。”
➢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极限强 有了客户以后,我们还要确定开发客户的优先等级。例如,一个客户上个星期购买一辆车后,他的朋友觉得他所购买的车不错,也想
雨水管渠系统的任务
及时地汇集并排出暴雨形成的地面径流。 以保障城市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及工农 业生产的正常进行,达到既合理又经济的 要求。
雨水管渠的主要设计内容
收集基础资料 确定当地的暴雨强度公式 确定设计参数 划分排水流域 雨水管渠的定线 计算设计流量和进行管渠的水力计算 绘制管渠的平面图及纵剖面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暴雨强度的频率:
Pn=m /(n+1) ×100%
①n 越大,参与统计的数据越多,根据上面公式计算来的经验频率就 越能反映其真实的发生概率。
故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在编制暴雨强度公式时,必
须具有10年以上的自计雨量记录,且每年选择6~8场最大暴雨记录,计 算各历时的暴雨强度值。
将各历时的暴雨强度按照大小排列成数列,然后不论年次,按照由
i与q两种表示方法的换算关系如下: q=167i
1mm/min=10-3(m3 /m2)/min= 10-3(103L /m2)/min =1(L/ m2)/min=1(L/min)/m2=10000(L/min)/hm2=10000/60 (L/s.hm2) =167 (L/s.hm2)
暴雨强度和降雨历时的关系
6、暴雨强度的频率:
是指在多次的观测中,等于或大于某值的暴雨强度出现的次数 m与观测资料总项数n之比的百分数。即:Pn=m / n ×100% 式中: Pn=某值暴雨强度出现的频率 m:将所有数据从大到小排序之后,某值暴雨强度所对应的序号 n :降雨量统计数据的总个数 n=N, Pn=m/n×100%=m/N×100 %为年频率; n=NM, Pn=m/n×100% =m/NM×100% 为次数频率。 因此,水文计算常采用的公式为: Pn=m /(n+1) ×100%
• 极限强度理论包括两部分内容:
•
•
1、当汇水面积上最远点的雨水流达集流点时,全 面积产生汇流,雨水管道的设计流量最大。
2、当降雨历时等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的雨水流达 集流点的集流时间时,雨水管道需排除的雨水量最大。
Q qF
在使用该式时,随着计算管段位置的不同,管渠的Ψ值不同;汇水
面积不同;从汇水面积最远端到计算断面处的集流时间τ0是不同的, 从而,相应于τ0时的暴雨强度也是不同的。
及时排除,会造成危害。
雨水系统:雨水口、雨水管渠、检查井、出水口。 任务:及时地汇集并排除暴雨形成的地面径流。 雨水管渠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1、确定当地暴雨强度公式; 2、划分排水流域,进行雨水管渠的定线,确定可能设置的调节池、泵站的 位置; 3、根据当地气象与地理条件,过程要求等确定设计参数;
绘制管渠平面图及剖面图
§3-1 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公式
一、雨量分析的要素
1、降雨量: 指单位地面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降雨的雨水体积。又称在一 定时间内的降雨深度。
用H(mm)表示,也可用单位面积的降雨体积(L/ha)表示。
常用的降雨量统计数据计量单位有以下几种: 年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所得的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mm/a) 月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所得的各月降雨量的平均值(mm/月) 年最大日降雨量:指多年观测所得的一年中降雨量最大一日的 降雨量(mm/d)
0.32
19:04
21:04
4、降雨面积: 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 5、汇水面积: 指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面积。单位 常用hm2或km2。
区域 3 区域 1 F1 区域 2 F3 F2
任意场暴雨在降雨面积上各点的暴雨强度是不相等的,但是雨 水管渠的汇水面积较小,因此可假设降雨在整个小汇水面积内的分 布是均匀的。这样,雨量计所测得的点雨量资料可以代表整个小汇 水面积的面雨量资料。
一般情况下,低洼地段采用的设计重现期大于高地;干管采用的大于 支管;工业区采用的大于居住区;市区采用的大于郊区。
重现期的最小值不宜低于0.33年,一般选用0.5~3年。重要的干道、 区域,一般选用2~5年。
二、暴雨强度公式
暴雨强度公式是反映暴雨强度q(i)、降雨历时t、重现期P三者 之间的关系,是设计雨水管渠的依据。
167A1 (1 c lg P) (t b) n
三、流域上的汇流过程
b
从流域上最远一点的雨水
流至出口断面的时间称为流域 的集流时间或集水时间τ0 当流域最边缘线上的雨水达到 集流点A时,在A点汇集的流量其 汇水面积扩大到整个流域,即全部 流域面积参与径流,此时在A点产 生最大流量。
τ0 t3 t2 t1 C E G c
大到小的方向选择年数的3~4倍的个数作为统计的基础资料。
②某个暴雨强度的频率越小时,该暴雨强度的值就越大。
7、暴雨强度的重现期:
是指在多次的观测中,等于或大于某值的暴雨强度重复出现的平均时 间间隔P。单位用年(a)表示。 重现期与频率互为倒数,即 P=1/Pn ①某一暴雨强度的重现期等于P,是指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序列中, 大于等于该暴雨强度的暴雨平均出现的可能性是1/ P。 ②重现期越大,降雨强度越大。 在排水管网的设计中,如果使用较高的设计重现期,则计算的设 计排水量就越大,排水管网系统的设计规模相应增大,排水通畅,但 排水系统的建设投资就比较高;反之,则投资较小,但安全性差。 确定设计重现期的因素有: 排水区域的重要性、功能、淹没后果严重性、地形特点和汇水面积 的大小等。
F D B A
当全流域参与径流时, A点产生的最大流量来自τ0 时段内的降雨量
极限强度理论:
在雨水管道的设计中,采用的降雨历时t=汇水面积
最远点的雨水流达集流点的集流时间τ0,此时暴雨强度、
汇水面积都是相应的极限值,根据公式确定的流量应 是最大值。这便是雨水管道设计的极限强度理论。
• 极限强度理论承认:
• • • 暴雨强度随降雨历时的延长而减小的规律性; 汇水面积随降雨历时的延长而增长的规律性; 汇水面积随降雨历时的延长而增长的速度比暴雨 强度随降雨历 时的延长而减小的速度更快。
t﹤ τ0时,只有一部分面积参与径流。与t=τ0时 相比较,此时暴雨强度大于t=τ0时的暴雨强度,但汇 水面积小。根据公式计算得来的雨水径流量小于t=τ0 时的径流量。 t﹥ τ0时,全部流域面积参与径流。与t=τ0时相 比较,此时汇水面积没有增加,而暴雨强度小于t=τ0 时的暴雨强度。根据公式计算得来的雨水径流量小 于t=τ0时的径流量。
径流量 1 降雨量
降雨量 < 地面渗水量,雨水被地面吸收 降雨量 > 地面渗水量,余水(两者之差)在地面 开始积水,产生地面径流
3、径流系数Ψ的确定
地面径流系数的值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汇水面积上的地面材料性质、地形地貌、植被分 布、降雨历时、暴雨强度以及暴雨雨型有关。 目前,在雨水管渠的设计中,通常按照地面材料 性质确定径流系数的经验数值。
自动雨量计所记录的数据一般是每场雨的累积降雨量和降雨时间之 间的对应关系。 以降雨时间为横坐标、以累积降雨量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称为降 雨量累计曲线。 ①在城市暴雨的推球过程中,经常采用的降雨历时为:
5min 、10min、15min、20min、30min、45min、60min、 90min、120min,特大城市可以用到180min
上课了啦!
上课了啦!
上课了啦!
第三章 雨水管渠系统设计
中国地域辽阔,降雨量、空分布不均。东南沿海 年平均降雨1600mm,西北内陆200mm以上。据推算, 长江以南全年降雨量在同一面积上和全年的生化污水 总量相近,而沿地面流入雨水管渠的雨水径流量仅约 为降雨量的一半。降雨多集中在夏季,时间短,若不
§3-2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
• 一、地面径流与径流系数
• 1、 产流过程: 参见图示。
地面渗水量 1 时间 余水量 余水率 时间 入渗率
降雨强度q大,地面径流量也大 降雨强度q=入渗率,余水率=0, 由于地面积水, 仍有地面径流。
一、地面径流与径流系数
2、径流系数: 地面径流量与总降雨量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Ψ, 其值小于1。
2、 降雨历时: 是指连续降雨的时段,可以指一场雨全部降雨的时间,也可以 指其中个别的连续时段。用t表示,单位为min或h 3、暴雨强度: 决定雨水设计流量的主要因素
是指某一连续降雨时段内的平均降雨量,即单位时间的平均降 雨深度,用i(mm/min)表示 ;i=H/t
在工程上,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q(L/s.公顷) 表示
我国排水设计规范中有关径流系数取值的规定见 下表:
不同地面的径流系数Ψ值
地面种类 径流系数Ψ
各种屋面、混凝土和沥青路面
大块石铺砌路面和沥青表面处理的碎石路面 级配碎石路面 干砌砖石和碎石路面
0.9
0.6 0.45 0.40
非铺砌土地面
公园或绿地
0.30
0.15
如果汇水面积由不同的地面组合而成,整个汇水面积上的平
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规定,我国采用的暴雨强度公式 的形式为:
167A1 (1 c lg P) q (t b) n
式中: q——设计暴雨强度,L/s.公顷; P——设计重现期,年; t——降雨历时,min; A1,c,b,n——地方参数,根据统计方法或参见《给水排 水设计手册》第五册),可供计算雨水管渠设计流量时采用。 目前,我国尚有一些城镇无暴雨强度公式,当这些城镇需要设计雨水 管渠时,可选用附近地区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
习题
• 某雨水干管如图所示布置,各街区面积均为2.5ha,
累 积 降 雨 量
60 20 10
1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t (h)
最大平均暴雨强度(教材P 65的表3-1)
降雨历时t (min)
降雨量H (mm)
6 10.2 12.3 15.5 20.2
暴雨强度I (mm/min)
1.2 1.02 0.82 0.78 0.67
所选时段
起 19:07 19:04 19:04 19:04 19:04 止 19:12 19:14 19:19 19:24 19:34
5 10 15 20 30
45
60 90
24.8
29.5 34.8
0.55
0.49 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