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八单元 【第二课时】 搭配例2 》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第二课时】搭配例2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理解搭配的概念,知道什么是搭配的意思。
2.能够运用搭配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够学会分析问题,理清思路,有效运用搭配方法解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搭配的概念和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搭配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教材、黑板、彩色粉笔、实物道具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内容,准备好课堂所需学习工具。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知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引出搭配的概念,让学生猜测什么是搭配。
第二步:讲解搭配概念
•通过实物或图片等形象化的方式介绍搭配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搭配的含义。
第三步:搭配例2讲解
•以教材中的搭配例2为例,详细讲解解题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搭配方法解决问题。
第四步:操练与训练
•给学生一些相关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堂上尝试运用搭配方法解决问题,并在解答过程中进行指导和帮助。
第五步:师生互动
•老师与学生互动,纠正错误,解答疑惑,加深学生对搭配方法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内容,强调搭配的重要性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搭配练习题目,巩固加深学生对搭配方法的理解,督促学生复习。
七、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加深对搭配方法的理解,
提高解题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图形与几何”的第2课时,内容为简单的组合。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理解组合的概念,学会将简单的图形进行组合,并能描述组合后的图形特征。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命名基本的几何图形,理解组合的概念,并能够将简单的图形进行组合。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学生能够发展空间想象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难点1. 学生对组合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在组合图形时的空间想象和操作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图形组合的动画或图片。
2. 学具:学生自备基本的几何图形模具,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简单的图形组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 新授:讲解组合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图形的组合,并引导学生尝试自己组合图形。
3.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尝试用基本的几何图形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图形,并描述组合后的图形特征。
4. 讨论:每组分享自己的组合成果,全班讨论组合的方法和组合后的图形特征。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强调组合的概念和组合图形的方法。
板书设计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展示本课时的重点内容,包括组合的定义、组合图形的示例以及组合图形的特征。
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用基本的几何图形进行组合,形成一个新的图形,并描述其特征。
2. 家长参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造不同的组合图形。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时的教学,观察学生在组合图形时的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以及对组合概念的理解程度。
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教案旨在通过严谨的教学设计和流畅的段落衔接,确保学生在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第2课时关于简单组合的学习中,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并有效克服教学难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减法练习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减法练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训练学生进行减法运算的能力。
难点1.一些复杂的减法算式的运算过程。
2.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提示,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教具。
2.学生练习册或工作纸。
3.班级黑板和粉笔。
4.教师准备的减法练习题。
5.学生练习用的计算器(根据需要)。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减法练习课》2.教学方法:–导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减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减法的作用和意义。
–讲解:介绍减法的基本概念,给出减法运算的步骤和方法。
–练习:让学生进行减法练习,逐步提高难度,检验他们的掌握程度。
–讲评:对学生进行减法练习题的讲评,指出他们的错误并加以纠正。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享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讲解:简要介绍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步骤,让学生对减法有基本的了解。
3.练习:安排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减法练习,帮助他们熟练掌握减法运算方法。
4.引导:逐步增加练习的难度,引导学生解决一些较复杂的减法问题。
5.讲评: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评,指出常见的错误和解题思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减法运算。
6.总结: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减法的重要性和学习要点。
六、教学反馈1.利用课堂小测或问答环节,检查学生对减法的掌握情况。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七、作业布置1.布置一定数量的减法练习题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八、教学效果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
2.批改学生的作业,查看他们的减法运算是否正确。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掌握数字0-1000的读写
2.能够灵活运用千位数、百位数、十位数、个位数表示数字
3.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包括进位和退位
4.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
1.数字0-1000的读写
2.千位数、百位数、十位数、个位数的表示和运用
3.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
4.进位和退位的概念和运用
5.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数字0-1000的读写
2.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难点:
1.进位和退位的概念理解
2.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老师通过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0-1000的数字,并让学生用卡片组合出不同数字。
2. 理解千百十个位数
老师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千位数、百位数、十位数、个位数的概念,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概念表示数字。
3. 加法和减法基本运算
老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包括进位和退位的操作,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
4. 实际问题解决
老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
能力。
五、教学反馈
老师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复习。
下节课老师将进行针对性
的讲解和指导。
六、教学资源
1.教科书
2.数字卡片
3.实物和图片
4.练习册
以上为本节课教案内容,希望全面涵盖了教学内容和过程。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 搭配(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认识、掌握有关数学搭配的相关概念,理解并能运用搭配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逻辑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搭配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数学搭配的概念和基本方法。
•运用搭配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2. 教学难点•简单问题的搭配方法运用。
•深入理解搭配对数学问题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好课件,辅助教学。
2.学具:准备好教学所需要的学具。
3.作业:准备针对本节课内容的作业。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引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扩展到数学搭配的意义。
2.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数学搭配的概念。
第二节:概念讲解1.讲解数学搭配的基本概念,如何解决搭配问题。
2.举一些简单例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第三节:练习环节1.给学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收集学生的答案,讲解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第四节:拓展应用1.提供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概念。
2.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一起解决问题。
第五节: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
2.强调数学搭配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中的作业题目。
2.思考如何将数学搭配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写下自己的想法。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活动设计合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较高,但在练习环节发现了部分学生对数学搭配的理解存在偏差,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指导。
下节课将着重加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搭配的方法。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学习内容:课本第100~103页例1、例2和做一做。
学习目标:①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②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③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学习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
学习难点:估计物体的质量。
学习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通过用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
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做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出示课件:100页主题图。
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二、自主学习(1)教学例1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出示课件:101页例1①认识、感知1克1克有多重呢?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
②掂一掂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将硬币发给大家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载心里,可以吗?开始吧。
③展示交流说一说:有什么感觉?(非常轻)找一找:虽然1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克的物品,盘子里就有一些,请找一找,掂一掂,你找到了什么?(2)课本第101页做一做先说是什么物品,再判断比1克轻还是重。
(3)教学例2计量比较中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①理解“净含量”出示课件:课本102页例2明白“净含量”是指桶里、箱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②认识、感知1千克1千克有多重呢?1袋盐的质量是500克。
2袋盐的质量是1000克,也可以说是1千克。
③克和千克的关系1千克=1000克④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秤是一个大家族,家族中你还认识谁?在哪见过它?给大家介绍一下。
会认读秤:指针指着几,就表示所秤的物品有多重。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分数的认识》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几分之一分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2.分数的简单计算3.分数的简单应用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三、编排特点1.合理确定认识分数的起点,逐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分数意义的理解是多维度的。
在分数概念的多个含义中,“部分-整体”概念处于基础地位。
因此,教材编排既考虑到分数概念的发展基础,又兼顾学生建构概念的认识特点,在本单元第一次认识分数时,借助几何直观和操作,从“一个物体作整体”到“多个物体作整体”,循序渐进地加深对分数所表达的“部分-整体”关系的认识。
而且所有内容的安排全部围绕这一基本含义展开,无论是比较大小还是简单的分数计算,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加深对分数含义的认识。
2.加强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增加了第3小节“分数的简单应用”。
安排了“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获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的教学内容(例1),加深了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接着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问题(例2),让学生利用刚刚掌握的“分数的含义”结合已有的整数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不仅沟通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
3.结合生活经验,借助直观和操作认识分数分数概念具有双重性,既有“数的特征”,也有“形的特征”。
只有从两个方面认识分数,才能很好地理解并掌握它的本质意义。
教材借助不同的实物模型(月饼、苹果等)、面积模型(长方形、正方形、圆等)等,数形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分数形的特征。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主要内容是三位数减一位数。
学生在学习了千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减法、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千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知识,对数的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进行三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时,可能会对退位操作和借位运算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退位减法的运算过程,以及借位运算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引入课题,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运算的乐趣,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例题、练习题和游戏等。
2.教学道具:小卡片、小动物图片等。
3.学习用品:练习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数学问题。
通过解答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位数减一位数。
2.呈现(10分钟)讲解三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掌握计算步骤。
同时,强调退位和借位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注意这两个操作。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难度可适当调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如“算术接力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轮流进行计算,最快完成的小组获胜。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 搭配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搭配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简单的搭配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1. 教学简单的搭配问题。
2. 学习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简单的搭配问题。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实物,发现其中的搭配问题。
二、新课导入1. 讲解简单的搭配问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搭配的概念。
2.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动手操作1. 让学生分组进行搭配游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课堂练习1. 设计一些简单的搭配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五、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搭配问题的理解。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六、作业布置1. 布置一些与搭配问题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搭配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其他学科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够理解和掌握搭配问题。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以上就是对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搭配人教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最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八单元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有了感性的认识 ,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的知识 ,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 ,初步建立 1克和1千克的概念 ,知道 1千克 =1000 克。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 ,已经明确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
学生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培养估测意识。
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概念。
让他们获得一些估量的经验并巩固质量观念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 ,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概念,知道 1千克=1000 克。
2.引导学生学习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1.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 ,提供熟悉的生活情境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 ,引出质量单位 ,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 ,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概念。
3. 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 ,让学生形成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 ,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 象,就可以正确进行估测或实测 ,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 , 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
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 ,帮助学生建 立 1 克和 1 千克的概念 ,我们可以借助 1 个 2 分硬币和 1 袋 500 克的盐让学生掂一掂 ,感知 1 克和 1 千克有多重 ,让学生说出大约重 1 千克的物体有哪些 ,帮助学生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 念。
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验物品的机会 ,以此巩固质量观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
第8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简单的排列和简单的组合。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使学生了解发现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在发现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恰当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初步感受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方法,发现3个不同数字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3个数字两两求和的组合数,初步渗透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策略1. 注重运用多种形式表征思维过程,帮助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
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应处理好学生动手实践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如:可以写一写,也可以画一画,还可以列举;然后通过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明晰排列、组合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感受怎样才能进行有序、全面的思考,并逐步学会这种思考方式。
2. 以说理助思考,感受有序。
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抽象性,而小学生通常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学中不但要组织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脑想,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动口说,如:引导学生交流摆卡片的体会,交流有序排列的理由,使学生在说理中进一步体会到全面、有序思考的好处,同时在说理中使探索性得到开拓,创新性得到发展。
3. 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推理等方法找出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推理归纳的能力。
4. 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
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引导学生采用罗列、列表、连线等方式找出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渗透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方法的数学思想。
人教版2023-2024二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教学计划(;共2课时)
人教版2023-2024二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搭
配(一)》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搭配,能够正确组合物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和游戏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
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各种类型的搭配物品,如穿搭、食物搭配等。
2.学生准备:学生书、铅笔、橡皮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搭配
1.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搭配:让学生观察衣服、颜色、食物等的搭
配方式。
2.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自由搭配不同的物品。
3.组织展示:让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搭配,讨论每种搭配的优缺点。
第二课时:实践操练
1.游戏环节:设计各种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进行实践操练,如穿衣服
比赛、食物搭配游戏等。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游戏中的策略和经验。
3.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思考搭配的重要性及应用。
四、课堂练习
1.查看图片,分析不同的搭配方式。
2.完成搭配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五、作业
1.完成搭配练习册上的作业。
2.向家长展示今天学习的搭配技能,并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实践。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和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搭配,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多结合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上为《数学广角——搭配(一)》教学计划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搭配的概念。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1. 数字和图形的简单排列组合2. 利用排列组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教学难点: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物品,如衣服、鞋子、帽子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排列组合方式。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的排列组合有什么规律吗?二、探索新知1. 分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用数字卡片或图形卡片进行排列组合实验。
2.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排列组合的规律。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排列组合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件衣服和2条裤子,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三、巩固练习1. 出示一些数字和图形,让学生找出它们的排列组合规律。
2. 让学生用排列组合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小红有4个玩具,她想要给每个玩具找一个朋友,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四、总结提升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排列组合的规律。
2.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排列组合的知识?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让学生用数字卡片或图形卡片进行排列组合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2. 让学生用排列组合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小华有5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分成3份,一共有多少种分法?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作业的层次性,既要有基础题,也要有提高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5篇)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5篇)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5篇)无限!再也没有其他问题如此深刻地打动过人类的心灵。
宇宙的伟大建筑是现在开始以纯数学家的面目出现了。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精选篇1)课题: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计算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
1.口算24+832-63618947-1037+52874647-25492.计算24+8-636947-21+52876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探究新知。
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
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
1.教学例1(1)板书:47-12+5教师提问:观察算式发现什么?引导学生明确:算式中只有减法和加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教师讲述: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还设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边说边板演)教师板书:47-12+5=35+5=40(2)学生试算:48+16-375497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订正时再强调书写格式。
2.教学例2(1)板书:63+5050-63教师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_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教学内容人教二年级下册教材第100~102页的例1、例2及第103页“做一做”、第105页练习二十的第2、6题。
内容简析例1 认识质量单位“克”。
教材借助一包口香糖、一包菊花茶和一袋瓜子这些常见、带有质量标示的物品,使学生直观认识克的作用——用来计量比拟轻的物品的质量。
例2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与例1编排思路一样,同样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质量单位千克的作用——计量比拟重的物品的质量。
教学目的1.通过调查和交流,使学生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及计量工具,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理论活动中,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才能和合作意识。
3.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质量单位与生活的亲密联络,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在理论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浸透数学模型思想。
教法与学法1.本课时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帮助学生通过数学的加工整理,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到达懂得使用数学的语言描绘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开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体验学习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亲自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等一系列理论操作方法来学习克和千克,建立数学模型思想。
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课件展示法:课件出示主题图中超市水果区域的情境,特别要突出标签上的钱数和500克、1千克等。
请学生结合自己买东西的经历,说一说在图中发现的数学信息。
师生交流:我们在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的质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
像图中的水果,都是按500克或1千克多少钱来标价的。
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老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品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常见的计量单位,激活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数学思维。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简单的排列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简单的排列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了解排列的概念,能够简单的进行排列问题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1.排列的基本概念2.简单的排列问题的解决方法三、教学难点1.排列问题的灵活应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小组合作游戏来引入排列的概念,让学生体会排列的乐趣。
2. 概念讲解1)排列的定义:排列是将若干不同的事物按规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结果。
2)排列的表示方法:n个不同的事物按一定顺序排成一排的方法数用n!表示,读作n的阶乘。
3. 案例分析讲解一个简单的排列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通过案例演示如何计算排列数。
4. 练习与训练让学生进行几个简单的排列问题练习,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师生互动,巩固所学内容。
5. 拓展应用提出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排列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尝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顾排列的概念,巩固知识点。
同时引导学生反思在解决排列问题中的策略和方法。
五、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排列问题的练习题作为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认真核对答案。
六、板书设计•排列:概念、表示方法•案例分析:简单的排列问题•练习与训练:巩固所学内容•拓展应用:更具挑战性的排列问题•总结反思:排列的策略与方法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认识排列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与学生互动,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深度。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范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范文教案与教学设计进行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是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教学设计的根本转折点,今天我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多形式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总结并熟练掌握和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名山大川更是让世人心驰神往。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近几个美丽的风景区,在领略美丽风光的同时学到一些数学知识。
二、(出示情景图)。
1、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
2、根据情境图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1)谁?谁最低?(2)比较黄山和泰山谁高?(3)恒山和华山比较,哪座山比较高呢?三、自主学习根据提出问题选择一到二个问题,小组讨论学习。
四、汇报学习情况板书:位数不同直接比位数相同,比首位首位相同,依次比五、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一填吗?( )( )( )( )六、提高训练我们都是两个数两个数地比较,你们敢不敢一次比较6个数,把6个数从小到大的排列?1、(课件演示题目)387,809,1752,345,99和4300。
2、独立思考解决,思考用什么符号连接排序。
3、小组讨论:这么多数,怎样能很快从小到大排列呢?4、汇报讨论结论。
生可能会把这些数分成了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三类。
指导学生一起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
七、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1、收玉米。
2、比较大小八、课堂总结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板书设计:比一比位数不同直接比位数相同,比首位首位相同,依次比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范文2教学内容:新课标北师大版第四册铅笔有多长;教材P40、P41。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搭配教案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第1课时)教学内容:搭配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学会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教学难点: 学会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数学活动课,你们喜欢吗?出示课题:数学活动2、我们先来做一个拼图游戏:小朋友每人的桌子上有三张图,请你任选两张拼一拼看看是什么?先和同桌说一说。
3、交流反馈。
用不同的图可以拼出不一样的效果,如果老师给你数字卡片,你能拼出什么数呢?学习目标:会简单的进行排列二、动手操作,探索规律1、用1和2两张卡片摆数。
(1)自己动手摆一摆,看一看谁最爱动脑筋,谁的小手最巧。
(2)独立动手摆,然后在班内说一说自己用这两张卡片摆了那些数。
展示大家看。
2、用、1、2、3三张卡片摆数。
教师激励学生动脑摆一摆:从数字卡片中任选两张卡片,你能组成什么数?可以与小组同学讨论,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拿出卡片,自己动手摆一摆。
引导学动脑,找规律去摆,我们比一比谁摆的数朵而不重复。
3、学生摆完后,小组交流,组长把成员摆的数记下来,并总结摆数的方法。
4、小组汇报。
师生总结,指明学生说一说。
给你们推荐一种最好的方法,叫排头法:先用最小的数字1来做头,即摆在十位,个位摆2是一种,再换成3成为另一种。
然后选数字2排在十位,个位上依次选1,3.最后用数字3摆在十位,个位上依次选1,2.便得到了6个两位数。
三、小组合作,巩固发展(1)三人做握手的游戏。
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几次。
(2)小组汇报,三人到台上有规律的握手,得出结论。
(3次)2、师:我这由三本练习本卖5角钱可以怎样付钱。
请同学们拿出你的人民币,动手试一试。
谁想来卖?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到台上来卖。
板书学生的方法。
3、衣服搭配出示两件不同的上衣和两条不同的裤子图:请看这里有几种搭配方式?试一试。
交流反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全单元教学设计
意思?得数有几种可能是什么意思?2.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猜一猜,有几种可能?师:有不同意见了,那么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动起手来验证一下。
摆一摆、画一画、利用表格都可以。
你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
学生活动,摆一摆、画一画或写一写,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3.交流方法。
(1)同桌交流,组内交流。
师:得数有几种可能呢?同桌先交流一下,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然后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想法。
(2)全班展示交流。
师: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让大家分享你的精彩吧!学生代表到台前讲解,教师配合板书。
预设1:我写出了6个算式,5+7=12,7+5=12,5+9=14,9+7=16,5+9=14,9+5=14,其中得数有3种可能。
预设2:我用画一画的办法连线。
4.回顾与反思,突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想到了几种好办法?谁再来为大家说一说?教师配合学生的叙述,运用课件带领学生回顾过程。
5.对比分析,初步理解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两个问题(同时出示)。
观察这两道题,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排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可以摆6个数,而两数求和时却只有3个和。
师:是啊,都是从5、7、9这3个数中选2个数,怎么一个能组成6个两位数,一个得数却只有3种可能呢?为什么呢?预设1:摆数可以交换位置,而求和交换位置没意义。
预设2:摆数与顺序有关,求和与顺序无关。
教师随学生回答用课件配合演示。
[设计意图:借鉴例1的活动经验,通过圈一圈、说一说、摆一摆、写一些、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找到例2的组合数,进而通过比较,体会排列问题与组合问题的差别。
]【环节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智慧屋里逛一逛:1.完成教材第98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猜猜看,再四个人为一小组,三个人握手,一个人记简单的组合教学反思与改进。
实验学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简单的排列》教案
实验学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简单的排列》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排列的概念。
2.能够进行简单的排列操作。
3.能够用排列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掌握排列的定义。
2.能够进行简单的排列操作。
教学难点1.理解排列中的顺序问题。
2.运用排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课件。
2.教师准备学生参与的互动环节。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子引入排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排列。
2. 讲解排列的定义(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排列的定义,说明排列中元素的顺序很重要。
3. 进行简单的排列操作(15分钟)教师让学生上台做简单的排列操作,巩固排列的概念。
4. 实例分析(15分钟)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排列的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排列。
5. 拓展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课后巩固和练习排列的知识。
6. 总结(5分钟)教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排列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排列有了基本的认识,但是在实际解决问题时还需要加强练习,增加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尝试设计自己的排列问题,让同学互相交换解答。
2.可以用游戏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排列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
小结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掌握了排列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能够简单地解决排列问题,并且了解到排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接下来需要学生多加练习,巩固和拓展排列的知识。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学习,对排列有更深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教学内容: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教材分析:数学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学习数学还可以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
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传统的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这部分内容,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是本册教材新增的内容之一,教材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实物。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排列一、教学内容:教材第97页。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经历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全过程。
四、教学难点:培养有序排列的思想。
五、教学准备:、数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币、实物、练习本。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数学活动课,你们喜欢吗?出示课题:数学活动2、我们先来做一个拼图游戏:小朋友每人的桌子上有三张图,请你任选两张拼一拼看看是什么?先和同桌说一说。
3、交流反馈。
用不同的图可以拼出不一样的效果,如果老师给你数字卡片,你能拼出什么数呢?二、动手操作,探索规律1、用1和2两张卡片摆数。
(1)自己动手摆一摆,看一看谁最爱动脑筋,谁的小手最巧。
(2)独立动手摆,然后在班内说一说自己用这两张卡片摆了那些数。
展示大家看。
2、用、1、2、3三张卡片摆数。
教师激励学生动脑摆一摆:从数字卡片中任选两张卡片,你能组成什么数?可以与小组同学讨论,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拿出卡片,自己动手摆一摆。
引导学动脑,找规律去摆,我们比一比谁摆的数多而不重复。
3、学生摆完后,小组交流,组长把成员摆的数记下来,并总结摆数的方法。
4、小组汇报。
师生总结,指明学生说一说。
三、小组合作,巩固发展(1)三人做握手的游戏。
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几次。
(2)小组汇报,三人到台上有规律的握手,得出结论。
(3次)2、师:我这由三本练习本卖5角钱可以怎样付钱。
请同学们拿出你的人民币,动手试一试。
谁想来卖?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到台上来卖。
板书学生的方法。
3、衣服搭配出示两件不同的上衣和两条不同的裤子图:请看这里有几种搭配方式?试一试。
七、课堂小结:这节课玩的有趣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八、作业:练习册板书设计:排列1 2 1 2 312 12 13 2321 21 31 32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组合一、教学内容:教材第98页例2。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情的组合数。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自主探索事物组合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探索简单事物的组合规律。
四、教学难点:理解排列和组合的不同。
五、教学准备:、数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复习排列用数字卡片1、2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2)引出组合讨论:如果把这把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相加,和会有几种?学生讨论汇报。
小结:因为是求两张卡片的和,調换位置和都是3.和不会变化,得数只有一种。
这种不受影响的方式叫组合。
二、探索新知(1)、三个数的组合:5、7、9例2.有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几种。
A、要求:同桌两人互相合作,一人摆数卡,一人负责记录。
比一比哪个小组得的和最多、方法最好。
B、汇报自己组的方法和结果。
大家采用各种方法都得到了3种和。
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指名生说。
(2)比较“摆列”与“组合”的不同。
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摆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字可以摆出6个两位数,求和时3个数却只能求出3种和,这是怎么回事?小结:摆数与顺序有关,摆数交换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求和与顺序无关,位置换一下求和的还是这两个数,只能算一次。
三、巩固新知1、打乒乓球每两个人打一场比赛,那么三个人至少要打几场呢?分别是谁和谁比的?2、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小结:这个问题其实就是组合问题。
3、做“做一做”的第2题。
七、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八、作业:练习册板书设计:组合5 7 9排列 57 59 75 79 97 95组合 5+7=12 5+9=14 7+9=16相同:不重复、不遗漏,有序的思考方法。
不同:排列要考虑顺序。
组合不要考虑顺序。
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数学广角练习课一、教学内容:教材第99页。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探索简单事物的组合规律。
四、教学难点:理解排列和组合的不同。
五、教学准备:、语文、数学、英语、数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一、游戏一:故事导入:森林王国要举行运动会,入场时要组织一个花束队,鸡大婶让蓝猫和非非准备一束花,鸡大婶说:“他们拿的分别是红花和蓝花。
”蓝猫说:“我拿的不是红花。
”鸡大婶说:“请同学们猜一猜,蓝猫和非非分别拿的是什么花?”今天有许多这样的问题等着同学们去猜,大家要比一比谁最爱动脑筋。
二、游戏二:(1)出示第一组图让学生注意观察。
让学生猜一猜他们拿的是什么书?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小组活动4人一组,两名同学分别拿语文数和数学书,其中一名同学说:“我拿的是什么书。
”另外两名同学比赛看谁猜得快。
交换进行。
(3)同桌活动。
拿出准备好的动物卡,又一名同学操作,左(右)手拿的是(不是)什么,另一名学生猜,交换进行。
三、游戏三:1、找三名同学配合,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小组活动A、师:把猜一猜的游戏规则说一说。
4人一组轮流进行,每人至少猜一次。
B、进行活动。
教师不做任何规定,让学生撇开思维,自己去猜。
C、小组交流,向全班汇报活动过程。
七、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在游戏中都学会了什么?单元测试两课时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
复习共分为5个部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认识时间。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复习、系统训练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
教学重难点: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米尺、实物图、口算卡片、乘法口诀表。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01、103、104页。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笔算的方法;实际运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五、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1、问: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反馈,归纳小结。
4、巩固练习,第101页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二、发展练习1、完成103页第1、2题。
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完成第3题:做题时,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里能填几。
(补充练习题)5 □ 7 5 7 5 4 □+□ 6 - 3 □ - 3 □ +2 57 □ 4 □ 3 □ 6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学生能填出几种就几种,都应予以肯定。
三、实际应用1、完成104页第6题。
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几下?(2)、小明和小红一共跳了几下?(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
六、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到底复习,相信同学们的计算会更熟练,在计算时只要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相信大家会很棒﹗七、作业:练习册第二课时、“表内乘法”的复习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01、103、104页。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
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过程与方法: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
2、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乘法口诀表。
五、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1、同桌互相背乘法口诀。
2、交流反馈:你的同桌1~9的乘法口诀背得熟练吗?还存在什么问题?3、教师抽查。
4、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五()六九()()四十二二、发展练习。
1、完成101页的第2题。
2、交流反馈。
3、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103页第4题。
三、实际应用1、独立完成104页第7、题。
先在小组内轮流提出问题并解决。
全班交流反馈。
(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机会。
)2、104页地8题:(1)、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同桌合作。
(3)、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方法的多样性。
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题意进行描述,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六、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对乘法进行了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七、作业:练习册。
第三课时、“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02、104、1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