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但产业发展急需获得进一步扶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施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但产业发展急需获得进一步扶持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具体体现,是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必然选择,是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近日人民银行通化市中心支行对辖区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显示:我市设施农业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但同时也存在着资金短缺严重、建设模式和结构不科学等问题亟待解决。

一、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扶持措施

近年来,通化市立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通过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生产能力、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创新调控保障机制等措施,着力建设了一批稳产安全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小区、龙头加工企业和农副产品批发零售市场,推动设施农业建设稳定发展。截止2010年末,全市已建成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基地面积5.6万亩,设施农业从业总人口达到10万余人,年总产蔬菜20万吨、食用菌2万吨、人参6400吨、瓜果10万吨,设施农业总投入3亿元,亩均年收入3万余元,年总产值达5亿元,总增加值1亿元,设施农业产业已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一)切实强化组织保证

一是切实加强的组织领导。我市设施农业工作在市、县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建设任务,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和积极步骤,给予领导、政策、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的倾斜,全力支持设施农业产品的生产和开发。二是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在充分调研基础上,依据我市的特点与资源禀赋,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规模生产与科技创新同举、深度加工与环境保护协调的原则,有效引导设施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三是建立合作发展机制。在建设中,农业、财政、物价、土地、水利、商务、发改等部门各负其责,通力配合,在设施农业建设与规划、市场衔接、项目申报、基金应用等方面加强协作,形成建设合力,全力推动设施农业各项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二)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我市政府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争取力度,切实增加对设施农业生产的专项资金投入,几年来全市共争取建设基金5069.9万元,市本级筹措投入蔬菜温室、大棚建设扶持资金7021万元。同时,各县级政府依据财政收入情况,逐年加大扶持力度。2010年,仅辉南县和东昌区就从本级财政资金中拿出750多万元,用于对新建温室和大棚进行补贴。为减少上年特大洪涝灾害对我市蔬菜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又积极

争取省政府水毁棚膜修复及蔬菜毁种专项补贴资金1469万元,占全省补贴总数的1/3。

(三)稳步提高生产能力

市、县两级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科技、良种投入,推进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建设模式,稳定设施农业生产面积,逐步增大棚膜生产面积。目前全市现已建成省级蔬菜示范基地7个,面积1570亩。蔬菜生产面积发展到30.6万亩,其中,棚膜蔬菜发展到5.6万亩,比“十五”末期增加2.6万亩,年均增长13%。

(四)扎实开展项目建设

按照“项目兴业,产业兴农”的发展思路,我市各级政府在项目的谋划和运作上,积极向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倾斜,带动农村优势种养业科学发展。同时,市政府制定出台了《通化市农业项目评估暂行办法》,加大设施农业项目建设扶持力度。近年来,全市累计完成设施农业建设项目189个,完成投资58.7亿元,累计争取国家和省项目资金5.8亿元。2010年总投资3.6亿元的龙头1.5万亩现代农业园区125栋棚膜蔬菜建设项目启动建设,该项目已被省农委认定为“吉林省园艺特产示范(通化)园区”。总投资2亿元的通化县“都赶线棚膜经济示范区”1150亩棚膜蔬菜生产基地已基本建成,目前,多数棚膜已投入生产使用。

二、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设施农业的健康发展,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民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从该产业发展的长远来看,还面临着许多不足和问题,需获得进一步扶持,主要表现在:

(一)设施农业建设资金短缺,导致发展后劲不足

设施农业建设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除去通水、通电等费用,建设1亩蔬菜大棚至少需要投入资金10万元左右,虽然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为农民筹措资金,但对于投入较多的设施建设来说,资金不足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此外受到我市农民收入水平低,资本积累有限,大部分资金需要农民自筹,再加上生产资料涨价,农民在棚室建设投入上存在着很多困难。同时,如果群众贷款发展设施农业,也受到当前贷款手续繁琐,贷款担保抵押难以落实以及最终信贷资金投入有限等不利因素制约,使资金短缺问题成了今后发展设施农业中亟待解决的最大难题。

(二)建设模式和结构不科学,导致反季生产能力低

受到我市部分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和结构不科学因素制约,导致设施农业比重不高且冬季生产能力低。以棚膜蔬菜为例,我市棚膜蔬菜目前生产面积5.6万亩,约占全市菜田总面积的18.3%,日光温室和大棚面积4万亩,约占全市菜田总面积的13%,但受到我市气温较低,部分棚室建设模式和结构不科学,个别地方建棚方式还不适应冬季生

产要求,冬季蔬菜供应严重不足,市场占有率只有5%左右。

(三)经营分散,没有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由于设施农业的种植经营和管理人员均为个体承包户,所以目前通化市90%以上的农业设施为分散经营,个体之间的结合和联系不是很紧密,没有形成组织,所以在这种规模还不大的同时,组织化,专业化的程度也不高,产业链条短,管理技术落后,信息不畅,没有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一旦市场销售不畅,将遭受很大的经济损失。

(四)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制约设施农业效益的提高目前个别温室大棚道路不便、排水不畅、用电不稳等问题个别依然存在,挫伤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导致用水时没有水电,以致错过育苗期和移栽期、浇水期;有的没有覆盖物,移栽后的种苗不能及时遮阴,导致移栽种苗成活率低,影响收获株数和收获产量;道路不畅使设施农业产品不能及时向外送出,影响了农户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五)土地流转难度大,集中连片的发展模式受到影响

由于二轮承包土地体制问题,设施农业建设只有上规模、集中连片发展,形成区域化专业生产,才能以规模优势参与市场竞争。调查中发现,我市部分年龄偏大的农民接受新事物较难,对发展设施农业认识不够,不愿在自己的承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