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运维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系统漏洞管理系统规定
企业单位信息系统运维安全管理规定(范文)
信息系统运维安全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XXXXX信息系统运维的安全性,维护网络及信息的安全稳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XXXXX相关规章制度,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XXXXX信息系统运维的安全管理范围涵盖网络安全管理、操作系统安全管理、用户访问授权管理、密码管理、防病毒管理、系统补丁管理、介质管理、信息交换管理、安全监控和审计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管理、日常运行维护管理以及监督检查等方面。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XXXXX信息系统运维中的各项安全管理活动。
第二章网络安全管理第四条信息中心负责XXXXX网络架构的统一规划,并根据安全风险情况部署相应的安全设备,以确保网络及信息的安全。
第五条网络管理员需对网络拓扑结构进行统一管理,确保拓扑结构图与当前网络运行环境的一致性,包括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的型号、名称及与链路的连接情况等。
第六条网络管理员需维护所有网络设备的物理连接情况,对网络接口的使用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第七条网络管理员需实时监控网络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现影响较大的网络故障,必须立即向XXXXX信息中心报告。
第八条通信链路及带宽资源管理应遵循合理分配、高效使用的原则,禁止利用网络传输非业务需要的内容。
第九条未经许可,禁止在网络中随意使用无线网络通讯设备进行访问。
第十条未经许可,任何计算机、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均不得随意接入网络。
第十一条外部人员在接入互联网前,须经部门领导的审核批准,并指定IP 地址进行记录,按照《人员安全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第十二条对于网络区域中的非法访问,应部署相应的检测和审计措施,确保安全事件的可监控、可追踪和可审计。
第十三条对于网络中重要的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应开启审计功能,记录设备配置变更的操作。
第十四条网络安全管理应建立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以确保网络的统一管理,包括信息资产管理、网络拓扑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网络异常流量管理、安全事件监控管理、安全策略管理、安全预警管理等。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规定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规定1. 引言信息系统是企业日常运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及时维护以及安全管理,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旨在明确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的职责、要求及流程,确保信息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安全高效地发挥作用。
2.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规定2.1 信息系统运行1.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解决系统故障、延迟和中断。
2.监控信息系统的性能,及时采取优化和调整措施以提高系统性能和响应速度。
3.日常维护工作,包括系统备份、日志管理、硬件设备检查等,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4.定期进行系统升级和补丁安装,以保持系统的功能完善和安全性。
2.2 信息系统维护1.保持信息系统软件和硬件设备的完善性,定期检查和维护,并对系统进行周期性的修复、更新和优化。
2.自动化工具和监控系统的使用,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的问题,并提供系统的监控和报告。
3.维护系统的文档和操作手册,确保系统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得到记录和传承。
2.3 信息系统备份与恢复1.定期进行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位置。
2.对备份数据进行定期测试和恢复,确保备份数据可用。
3.对系统进行灾难恢复计划的制定和测试,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灾难事件。
3.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规定3.1 信息系统安全策略1.制定信息系统安全策略,并确保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对关键信息资产进行分类和保护,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3.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包括对数据、系统和网络的安全防护措施。
3.2 信息系统安全培训1.定期对系统运维人员进行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对技能。
2.加强对用户的信息安全教育,确保他们正确使用系统和遵循安全管理规定。
3.3 信息系统安全监测1.建立信息系统安全监测机制,对系统中的异常行为、攻击和漏洞进行及时监测和处理。
2.定期进行安全事件的审计和分析,提高安全管理能力和反应速度。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制度(五篇)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制度为了规范工作流程、明确责任、保证erp系统的顺利运行,特拟定以下系统运行管理制度,要求各单位操作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自觉遵守。
一、系统管理员配置总部安排一名系统管理员,对系统运行全权负责;斜胶胎和子午胎分厂分别指定一名熟悉业务,具备一定计算机应用基础、接受能力强的人员为本单位的系统管理员,负责本核算单位下属所有账套的设置工作。
二、管理员职责1.核算单位财务负责人规范本单位的业务,制止不规范业务的发生。
负责本单位反结账的处理,此操作只能由负责人或本单位管理员进行。
根据本核算单位的需求,____相关人员编制非公司下发的报表格式和公式。
1____2____3____2.核算单位普通操作人员(各岗位)1____2____3____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操作、不越权操作、不做违规业务。
保证自己的____不____(所有财务人员都应遵守),定期更换____。
依照及时性和准确性原则,当天发生的经济事项当天录入单据,需要审核的单据录入后必须进行审核。
4____5____6____7____8____及时核对自己所属业务的单据、列表和报表,确保业务的正确性。
不允许库存数为负数,不允许零出库。
在公司规定的时间内将正确的报表传送到上级单位。
每月按时打印相关帐表。
需要协调其他部门修改或者更改某些业务,首先和其他部门沟通完毕,由有权限的操作人员进行相关修改。
三、基础数据维护制度1、存货和物料清单资料的维护制度1)在开发进入正常生产阶段,开发部门要及时将所开发的产品的清单输入计算机系统中,其中包括:所有自制和外购件的存货编码、名称及物料清单等相关信息;2)如果各个部门在运行过程中,发现未存在的料品代码,需要进行增加料品代号的,要填写《存货编码增加申请表》,把表格及时传递给开发部门的存货及清单负责人,进行存货及相关信息的增加;2、供应商和客户资料的维护制度为了使公司的供应商和客户的资料在系统中保持一致,要求所有的供应商资料有采购部门进行维护,客户的资料应由市场部的应收会计负责进行添加。
信息系统运维安全管理规定
人员考核与奖惩
考核标准:工作表现、技能水平、责任心等 考核周期:每月/每季度/每年 奖惩措施:优秀员工奖励、不合格员工处罚 培训与发展:提供培训机会,鼓励员工提升技能和素质
安全人员能力提升与培训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人员的技能和意识 制定安全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和内容 邀请业内专家进行授课,分享最佳实践和经验 鼓励安全人员参加专业认证,提高自身竞争力
模板学院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防火墙升级:提高防护能 力,防止外部攻击
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控 网络流量,及时发现异常 行为
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 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泄 露
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加 强用户身份验证,限制用 户权限,防止非法访问
安全审计和日志管理:记 录系统操作日志,便于追 踪和审计
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 工安全意识,防止内部攻 击和疏忽大意导致的安全 风险
PART 1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ART 2
信息系统运维安全概述
信息系统运维安全的重要性
防止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
遵守法律法规,降低法律风 险
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保护企业声誉和客户信任
信息系统运维安全管理的目标
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防范网络攻击、病毒感染等安 全风险
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提高信息系统的抗灾能力,确 保业务连续性
设立运维安全管理岗位,负责日 常运维安全管理工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制度(3篇)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公司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需要,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
第三条信息系统运维管理是指针对公司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进行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四条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公司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
第五条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原则是合规性、高效性、持续性、专业性。
第二章职责与权限第六条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制定与完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二)负责信息系统的日常运维工作,包括硬件设备维护、系统软件更新、应用程序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等;(三)制定与实施信息系统安全策略和措施,防范和应对各类安全风险;(四)监控信息系统的性能和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五)配合其他部门进行系统需求分析和技术支持;(六)定期评估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七)组织开展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培训和技术交流。
第七条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权限包括以下内容:(一)拟定、修改和废止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二)制定和实施信息系统安全策略和措施;(三)调配人员进行信息系统运维工作;(四)调配和使用信息系统的相关资源;(五)提出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改进意见。
第三章运维工作流程第八条信息系统运维工作的流程如下:(一)接收问题---根据用户反馈和系统监控数据,接收信息系统问题;(二)分析问题---对接收到的问题进行分类、分析和解决方案的制定;(三)处理问题---根据解决方案和工作安排,及时处理问题;(四)验收问题---处理完问题后,进行问题的验证和验收;(五)记录问题---将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问题的原因、处理方法和效果等;(六)总结经验---根据记录的问题和处理过程,总结经验并形成知识库。
第九条在执行信息系统运维工作流程时,需遵循以下原则:(一)问题优先---优先处理对公司运营产生较大影响的问题;(二)时间敏感---及时处理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确保系统稳定运行;(三)问题回溯---对影响公司运营的重大问题进行回溯,找出问题根源,并提出长期解决方案;(四)资源合理分配---根据不同问题的紧急程度,合理调配人员和资金。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定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一、为规范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切实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使信息系统更好地服务于生产运营和管理,特制订本管理办法;二、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及其分支机构的信息系统,各分支机构和各部室可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三、信息系统的维护内容在生产操作层面又分为机房环境维护、计算机硬件平台维护、配套网络维护、基础软件维护、应用软件维护五部分:1.计算机硬件平台指计算机主机硬件及存储设备;2.配套网络指保证信息系统相互通信和正常运行的网络组织,包括联网所需的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和局域网内连接网络设备的网线、传输、光纤线路等;3.基础软件指运行于计算机主机之上的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等公共软件;4.应用软件指运行于计算机系统之上,直接提供服务或业务的专用软件;5.机房环境指保证计算机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的基础设施,包含机房建筑、电力供应、空气调节、灰尘过滤、静电防护、消防设施、网络布线、维护工具等子系统;四、运行维护管理的基本任务:1.进行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维护管理,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态,保证系统各类运行指标符合相关规定;2.迅速而准确地定位和排除各类故障,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确保所承载的各类应用和业务正常;3.进行系统安全管理,保证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和信息的完整、准确;4.在保证系统运行质量的情况下,提高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5.本办法的解释和修改权属于信息化办公室;第二章运行维护组织架构一、运行维护组织1.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遵循在统一的领导下,分级管理和维护的模式;作为信息化办公室,牵头组织实施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原则上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应逐步集中;2.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分两个层面:管理层面和操作层面;在管理层面,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全处范围内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和考核;在操作层面,信息化办公室就是实体的维护部门或维护人员;信息化办公室直接对处信息化党政领导小组负责,并接受信息化党政领导小组的业务指导和日常管理;3.信息化办公室应对工程处信息化建设制定技术规范、作业计划、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方案、培训教材等,各部室应积极配合;二、信息化办公室运行维护职责1. 信息化办公室管理职责1贯彻国家、行业及监管部门关于工程处信息系统技术、设备及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规定,组织制定信息系统的维护规程、维护管理办法和维护责任制度;2负责全处范围内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监督检查和质量考核评定工作,掌握运行质量情况,制定质量指标,并对各部门综项和部门网站定期检查考核;3信息系统发生较大三级或以上故障时,负责必要的资源协调和处理工作,并在事后组织分析总结,制定防范措施并执行;4对信息系统进行定期巡检,巡检包括对信息系统及设备性能测试、维护人员日常维护作业计划执行情况检查、机房环境检查等;5负责组织信息系统维护技术培训、技术交流等,组织维护人员参加各种信息技术认证培训和考试,提高维护人员管理和技术水平;6负责组织落实各项技术安全措施,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7负责对全处范围内信息系统故障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版本管理、配置管理等流程规范性和相关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8负责全处范围内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和验收工作;2.信息化办公室维护职责1负责全处范围内信息系统的计算机硬件平台、基础软件、应用软件、配套网络和监控,OA系统日常维护工作,制定日常维护作业计划并认真执行,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2对于系统的所有维护包括日常作业计划、故障处理、系统改进、数据变更、数据的备份与恢复、功能完善增加都必须制定维护记录,定期向部门领导进行维护汇报;3负责所辖范围内信息系统数据的备份与恢复,负责落实系统安全运行措施;4负责所辖范围内信息系统档案资料的存档,及时更新有关资料;5严格按照信息系统故障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版本管理和配置管理等相关制度、流程和规程;6每年至少有一次全处范围内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巡回检查,全面检查各维护作业计划管理、技术档案和资料管理、备份及日志管理、机房管理、安全保密管理等制度的落实情况;该检查可以和设备技术巡检同时进行;7负责机关财务ERP软件环境设置;8负责对OA平台系统的各项工作管理:OA的数据的备份管理、各部门的OA平台上的工作流提供培训、维护等技术支持、OA系统不定期的升级与各功能的维护;9协同各相关部门对工程处综合项目管理软件各项目部录入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并按文件评分汇总,最后按汇总对全处通报;10保障工程处信息系统安全运行,防范计算机病毒与黑客的攻击;11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维护规程和系统安全运行措施,负责制定所辖范围内的信息系统维护管理实施细则;12及时查阅上级领导部门下发的文件,按时完成上级领导部门交办任务,并向上级领导部门反馈执行结果;13负责组织和编制系统优化、升级需求,上报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审核;获得批准后,参与实施;14跟踪研究信息技术的发展,并根据相应发展制定工程处信息化系统及硬件升级计划,审核通过后,具体实施;三、维护界面划分1.信息系统设备现场、物理环境的维护工作由所属机构的信息系统维护部门或维护人员负责;2.信息系统的市电电源由物业管理中心负责维护;3.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全处信息系统的监控和维护工作包括日常作业计划、故障处理、系统改进、数据变更、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维护和更新相应操作规范和技术文档;第三章运行维护工作基本制度一、突发事件管理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等因素,将突发事件分为攻击类事件、故障类事件、灾害类事件三个类型;具体标准参见工程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当系统出现突发事件时,信息化办公室维护人员应在第一时间根据事件类型,启动工程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对事件进行处理并及时向上级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汇报;二、信息系统故障解决要求1.信息系统出现无法进行本地解决的,应向上级领导及上级部门进行申告故障;对无法解决的故障,应立即向软硬件最终提供商、代理商或维保服务商以下简称厂商提出技术支持申请,督促厂商安排技术支持,必要时进行跟踪处理,与厂商一起到现场进行解决;2.如果故障问题比较严重并牵扯到相关部室,在解决故障期间应给相关部室进行通知,提前做好备份工作;3.厂商技术人员现场处理故障时,当地维护人员应全程陪同并积极协助,并在故障解决后进行书面确认;4.故障解决后,维护人员应对故障的产生原因、解决方案填写详细记录,对以后如果出现类似问题可以有个参考方案;5.对于系统隐患或暂时不能彻底解决的故障应纳入问题管理,每月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踪分析;三、信息系统变更管理1.信息系统变更包括硬件扩容、冗余改造、软件升级、OA系统升级及模块更改、搬迁、数据维护等工作以及电子表格模板、文档模板、安全策略、部署的改变等;2.信息化办公室应保证在线系统的软件版本及硬件设备的稳定,未经过审批通过的方案,不得自行对系统软件版本及硬件设备进行任何变更及调整;3.变更包括紧急变更和普通变更;紧急变更指由于故障处理等的迫切需求而引起的,目的是保持或者恢复正常工程,无法进行书面请求和审批;普通变更指非紧急变更,例如综项评分表单的更改、OA系统模块的更改;对于普通变更,应有执行人员根据变更影响的范围和深度通知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经审核同意后进行变更;变更前应制定相应的执行措施,如出现错误如何回退等情况;4.原则上,变更必须在夜间非主要工作时间进行,维护人员可以在备用服务器上进行先期模拟变更,对变更中出现的问题,对其解决方案应有备案;5.对于紧急变更需求,允许口头申请、审批后组织具体实施;事后,对变更的后的系统及硬件设备进行一定时间的测试,确认无误后,向上级领导进行汇报;并完成相关文档资料的更新工作;四、维护作业计划管理1.信息化办公室应按工程处实际情况制订维护制度,保障工程处网络的正常使用;2.维护制度要求在每次维护结束后填写维护记录,对维护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并解决;出现重大问题的时候应及时上报有关领导和上级相关部门;3.维护时间,原则上应在晚上或非工作时间进行;如果出现紧急情况应对受影响的部室通知后,进行解决;4.数据备份、存储和管理应根据软件与资料管理制度制订作业实施步骤;五、信息化检查管理信息化办公室每年至少一次对全工程处范围信息系统相关的机房环境、计算机硬件、配套网络、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进行一次检查;信息系统的检查的具体实施:1.制定技术检查计划,列出检查重点、内容、要求,形成固定检查表格;2.收集设备运行故障和隐患;根据年度检查重点、内容,调查设备近期运行情况,统计出各类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曾出现的故障;对反馈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做好相应的技术准备;对一些需要厂家解决的问题列出清单,及时与厂家沟通,制定解决方案,以供检查过程中实施、解决;3.检查完毕后应对本次检查填写详细记录和问题汇总;4.组织相关人员对信息化检查中暴露的问题进行解决,牵扯到相关部门的,应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后进行处理;六、技术档案和资料管理1.信息化办公室负责技术档案和资料的管理,应建立健全必要的技术资料和原始记录,包括但不限于:1信息系统相关技术资料;2机房平面图、设备布置图、ip地址分布图;3网络连接图和相关配置资料;4各类软硬件设备配置清单;5设备或系统使用手册、维护手册等资料;6上述资料的变更资料;2.软件资料管理应包含以下内容:1所有软件的介质、许可证、版本资料及补丁资料;2所有软件的安装手册、操作使用手册、应用开发手册等技术资料;3上述资料的变更记录;以上详细参考软件与资料管理制度;七、备份及日志管理1.原则上,应对各项操作均应进行日志记录,内容应包括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等详细信息;维护人员应定时对操作日志、安全日志进行审查,对异常事件及时跟进解决,并形成日志审查汇总意见报上级维护主管部门审核;安全日志应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1对于应用系统,包括系统管理员的所有系统操作记录、所有的登录访问记录、对敏感数据或关键数据有重大影响的系统操作记录以及其他重要系统操作记录的日志;2对于操作系统,包括系统管理员的所有操作记录、所有的登录日志;3对于mysql数据库系统,包括mysql数据库登录、库表结构的变更记录;2.信息化办公室应针对所维护系统,依据数据变动的频繁程度以及业务数据重要性制定备份计划,经过上级维护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3.备份数据应包括系统软件和数据、业务数据、操作日志;4.维护人员应定期对备份日志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补救;5.信息化办公室应按照实际维护工作相关要求,根据业务数据的性质,确定备份数据保存期限,应根据备份介质使用寿命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恢复性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具体措施参照数据保密及数据备份;八、机房管理原则上,机房环境应达到或者接近国家标准 GB50174-2008描述的C类机房标准;具体要求如下:1.安装服务器等重要设备的主机房具备有效的防火、防水、防雷、防静电、防有害生物、应急照明等措施和设备;2.机房电源环境应该有UPS供电,且必须占用单独的电源插座,不得多台设备共用电源插板;主备用机器的电源、同一台设备的主用和冗余电源必须分离;3.电源线和网线布放情况应顺直不凌乱,避免交叉混放,设备配置排放要求整齐清晰,设备连接线缆应顺直不凌乱;4.原则上,机房面积不得小于15平方米;5.机房应安装独立空调来保证机房温度、湿度,15平方米机房可采用普通空调;6.机房内均应有经消防认证的消防设施,机房的消防采用二氧化碳灭火装置;7.无关人员未经管理维护人员的批准严禁进入机房;非机房管理人员进出机房由管理人员陪同,做好访问时间、目的、人数等详细记录;8.机房内严禁吸烟、饮食、睡觉、闲谈等,严禁携带易燃易爆、腐蚀性等污染物和强磁物品及其它与机房工作无关的物品进入机房;9.管理人员统一管理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完整保存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驱动程序、保修卡及重要随机文件;10.当机房的交流供电系统停止工作时,维护人员应立即向相关领导及部门报告并采取可靠措施尽快恢复;无法及时恢复的情况下,维护人员在计算UPS蓄电池的工作电压降至最低前,应通过正常操作及时关机;11.雷雨季节应加强对机房内部安全设备、地线、信号线及防护电路的检修;具体措施参照机房管理制度及布局图;九、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1.信息安全应满足国家、集团和公司各级监管部门和关于信息安全保密的各项规定及要求;2.应按工程处实际情况制订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3.若发生系统信息泄密事件,应及时向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进行汇报,并按照工程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开展补救工作;4.在外网设备上设定病毒与木马拦截,路由管理帐号禁止透漏给非信息管理人员,设定非工作需求的网络软件禁止联网,禁止非允许的网络设备、软件连接工程处信息系统;5.设备管理和维护人员都应熟悉并严格遵守和执行信息安全保密相关规定;6.对于操作系统、数据库、业务系统,系统网络管理员密码使用习惯应严格遵循如下要求:系统网络管理员不定期更换一次密码,密码的长度不小于8位、且同时包含数字和字母等字符,不得使用最近一次使用过的密码等;7.重要系统和敏感数据应存放于单机环境,由使用人员设定密码保护,防止非授权人员进行访问,密码位数必须在6位以上;如果存放在文档服务器上,需由信息系统维护部门建立文档服务器访问控制措施,并指定系统管理员;运行参考请参照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系统运维管理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系统运维管理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是指由系统运维部门制定与执行的一系列规章和措施,旨在保障公司的网络系统安全、数据安全以及信息安全。
以下是一个关于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的综合文档,包含了相关的政策、流程和控制措施。
一、背景和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网络系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为正常的运营和业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然而,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的频发,对企业的稳定运营和商业信誉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为了保障公司网络系统和信息安全,制定并执行一套科学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网络系统,并包括所有涉及公司数据和敏感信息的网络设备、应用程序和服务。
三、责任与授权1.系统运维部门负责制定、修订和执行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2.各部门负责遵守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使用网络系统。
3.系统管理员负责监控网络系统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安全事件。
四、网络安全政策1.网络系统采用适当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安全认证措施,保障外部网络入侵的风险。
2.禁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和修改网络系统、设备和信息资源。
3.禁止使用未经授权的软件和工具,防止病毒、恶意代码和非法软件的传播。
4.禁止通过公司网络传输、复制、存储、发布任何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共道德的信息。
五、安全审计与监控1.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审计,发现漏洞和弱点,并及时修复。
2.定期对网络系统的日志进行监控和审计,发现异常行为并采取相应措施。
3.对员工和管理员的网络行为进行监控,发现违规操作并进行必要的处罚。
六、数据安全保障1.确保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的有效性,及时备份重要数据,并定期进行恢复测试。
2.采用加密技术保护重要数据的传输和存储过程。
3.禁止未经授权的数据传输和存储,包括使用个人设备、云存储等。
七、员工培训与意识教育1.对员工进行网络安全培训,提高他们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意识。
信息系统运维安全管理规定(包含日志管理)v1.0
信息系统运维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信息系统持续、稳定、安全运行,加强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和监控管理,明确各工作角色及工作职责,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XXX工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以及信息系统中各承建商及服务商等系统管理或运维的相关人员。
第二章网络安全管理第一节基本安全管理第三条网络整体的拓扑结构需进行严格的规划、设计和管理,一经确定,不能轻易更改。
第四条网络管理员应定期对网络进行漏洞扫描,并与系统管理员、安全管理员一起进行扫描结果的分析。
如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应立即上报。
第五条网络管理员进行漏洞扫描前需提出申请,详细描述扫描的技术、范围、时间及可能得影响性,在获得部门领导审批后,方可执行。
第六条对重要网段要进行重点保护,要使用防火墙等安全设备以及VLAN或其他访问控制方式与技术将重要网段与其它网段隔离开。
第七条网络结构要按照分层网络设计的原则来进行规划,合理清晰的层次划分和设计,可以保证网络系统骨干稳定可靠、接入安全、便于扩充和管理、易于故障隔离和排除。
第八条网络管理员定期对网络的性能分析,以充分了解系统资源的运行情况及通信效率情况,提出网络优化方案。
第九条网络设备的安装、配置、变更、撤销等操作必须严格走流程。
第十条按照最小服务原则为每台基础网络设备进行安全配置。
第十一条网络连接管理过程中,需明确网络的外联种类,包括互联网、合作伙伴企业网、上级部门网络和管理部门网络等,根据外联种类确定授权与批准程序,保证所有与外部系统的连接均得到授权和批准,并具备连接策略及对应的控制措施。
第十二条未经网络管理员授权,员工内严禁拨号上网。
经授权的拨号上网,必须首先与内部网络断开。
第十三条网络互连原则:(一)与互联网的连接中,在互连点上的防火墙上应该进行IP地址转换,保护内部接口机或代理服务器真实的IP地址。
(二)任何单位不得自行建立新的信息平台,如确有需求,需经由相关部门认证批准后实施。
(三)互联网接入必须有防火墙等安全防范设备。
信息系统运维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单位的信息系统运维安全管理,保障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信息系统运维工作,包括网络、硬件、软件、数据等方面的运维。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信息系统运维工作流程,提高运维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成立信息系统运维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实施和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第五条设立信息系统运维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本制度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一)制定和修订信息系统运维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二)组织、指导、监督运维人员的安全培训和考核;(三)检查、督促、评估运维人员的安全行为;(四)协调、处理信息系统安全事件。
第三章运维人员安全管理第六条运维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二)熟悉信息系统运维技术,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三)通过信息系统运维安全管理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第七条运维人员应遵守以下规定:(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运维工作,不得擅自修改系统配置;(二)不得泄露、窃取、篡改、破坏信息系统数据;(三)不得利用信息系统进行非法活动;(四)不得随意使用运维工具,确保工具安全可靠。
第四章网络安全与硬件设备管理第八条网络安全:(一)加强网络安全设备配置,确保网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二)定期检查网络设备安全漏洞,及时修补漏洞;(三)严格控制网络访问权限,防止非法访问;(四)监控网络流量,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第九条硬件设备:(一)对硬件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二)对报废或重用的硬件设备进行完全清除或安全覆盖;(三)对重要硬件设备进行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第五章软件与数据管理第十条软件管理:(一)加强软件管理,确保软件版本合规、安全;(二)对软件进行定期更新,及时修复安全漏洞;(三)严格控制软件安装、卸载权限,防止恶意软件入侵。
国家 信息系统运维 管理要求
国家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要求国家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要求【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系统在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管理、军事安全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保证国家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国家对于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第一部分:国家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背景】1.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是指对信息系统进行规范的运营、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 信息系统是国家各个部门和机构的重要工具,其正常运行关乎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防安全等方面的利益。
2. 国家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现状和挑战- 各个国家部门和机构的信息系统庞大且复杂,管理难度较大。
- 信息系统运维面临着不断增加的运维成本和维护风险。
- 面对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等安全风险,信息系统运维管理需要更加注重安全防护和灾备措施。
【第二部分:国家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要求】1. 系统规划与建设- 信息系统应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满足国家部门和机构的需求,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 信息系统建设应遵循统一规范和标准,确保系统的兼容性和互联互通。
2. 运营与维护管理-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应建立科学的运营和维护机制,对系统的正常运行进行监控和管理。
- 运营与维护管理要包括硬件设备的巡检与维护、软件系统的更新与维护、网络的状态和性能监测等方面。
3. 安全防护与灾备管理-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要注重安全防护和灾备管理,加强对系统的安全性监测、漏洞修复和风险评估。
- 安全防护与灾备管理要包括信息系统的备份与恢复、灾难性事件的应对措施和安全意识教育培训等方面。
4. 数据管理与合规管理-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要重视数据管理和合规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存储和合法使用。
- 数据管理与合规管理要包括对数据的分类和分级、数据备份和恢复、合规性审计和合规性培训等方面。
【第三部分:国家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建议】1. 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和标准- 国家应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机构,负责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规定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规定一、总则为了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信息系统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保障业务的正常开展,特制定本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工作。
二、运维管理组织与职责(一)设立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小组,负责统筹协调信息系统的运维工作。
小组成员包括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等。
(二)系统管理员负责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包括系统的安装、配置、升级、监控等工作,及时处理系统故障,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三)网络管理员负责网络的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保障网络的畅通和安全,防范网络攻击和病毒入侵。
(四)数据库管理员负责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包括数据库的备份、恢复、优化等工作,确保数据库的安全和数据的完整性。
三、系统运维流程(一)日常巡检每天对信息系统进行巡检,检查系统的运行状态、资源使用情况、日志记录等,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二)故障处理当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时,运维人员应立即响应,按照故障处理流程进行排查和解决。
对于重大故障,应及时上报,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紧急处理。
(三)变更管理对于信息系统的任何变更,包括硬件升级、软件更新、配置修改等,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变更管理流程。
变更前应进行充分的测试和评估,变更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和备份,变更后应进行验证和跟踪。
(四)安全管理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修复,安装和更新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制定和执行安全策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四、系统监控与预警(一)建立完善的系统监控体系,对信息系统的性能、可用性、安全性等进行实时监控。
监控指标包括 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磁盘空间、网络流量等。
(二)设置预警阈值,当监控指标超过阈值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预警方式包括短信、邮件、系统弹窗等。
(三)定期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系统运行的规律和趋势,为系统优化和改进提供依据。
五、数据备份与恢复(一)制定数据备份策略,明确备份的频率、范围、方式和存储位置。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系统运维管理规定
XXXX有限公司系统运维管理规定2017年12月版本控制1.若此文档需要日后更新,请创建人填写版本控制表格,否则删除版本控制表格。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X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XX”)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管理,确保XXXX有限公司计算机、网络系统平稳、可靠地运行,更好为XXXX的各种经营管理活动服务,保证XXXX业务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XXXX计算机硬件、软件及网络与安全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
第三条XXXX的信息技术人员应根据授权,处理本规定中所涉及的业务事项。
第二章主机、服务器及数据库系统的管理第四条根据应用需求,主机、服务器及数据库系统的配备和安装、以及系统资源的使用等由XXXX有限公司平台研发部统一规划。
第五条应指定专人作为系统管理员(系统工程师)和数据库管理员,对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和安全负责,并按照有关规定负责系统和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第六条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应定时对系统进行监控和定期的健康性检查,分析系统运行和资源使用状况,并进行必要的优化、调整和修正,及时消除隐患。
如系统设置发生变化,或重新安装系统,或安装了新软件,应在此后15个工作日内对系统进行密切跟踪。
第七条及时解决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和软硬件故障,并采取必要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系统资源和数据资源。
第八条对于重大软硬件系统故障,应立即通知部门领导,协调服务商,使系统尽快得以恢复运行;对于应用系统引发的系统异常或故障,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并协同解决处理。
第九条应定期对生产系统主机/服务器/数据库进行一次停运维护,其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其他非正常性停运(故障引发的除外),应提出书面申请,并经部门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
同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业务操作带来的影响。
第十条具有系统操作或管理权限的人员调离工作岗位或离职,应立即从系统中删除该用户;如该人员掌握超级用户口令,应立即更换口令。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文(3篇)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文以下是六大系统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本的示例:1.信息安全管理系统(ISMS)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本:- 确立信息安全政策和目标- 进行信息资产清单及风险评估- 确保信息安全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 实施信息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 设立信息安全控制措施和技术保障- 定期进行信息安全审核和持续改进2.质量管理系统(QMS)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本:- 确立质量方针和目标- 制定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 定义质量管理流程和程序- 设立质量记录和档案管理体系- 进行过程控制和不良品处理- 实施内部审核和持续改进3.环境管理系统(EMS)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本:- 制定环境方针和目标- 进行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的遵守- 设定环境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 实施环境风险评估和措施- 建立环境数据收集和监测系统- 进行环境内部审核和外部认证审核4.安全生产管理系统(SMS)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本:- 确立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设立安全生产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 实施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 制定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计划- 建立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机制- 进行安全生产内部审核和外部监督检查5.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S)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本:- 制定人力资源策略和目标- 设立人力资源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 确保招聘、培训和绩效管理流程- 建立员工信息记录和档案管理体系- 确保薪酬福利、劳动法规的遵守- 进行人力资源内部审核和外部监督检查6.项目管理系统(PMS)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本:- 制定项目管理方法和流程- 设立项目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 进行项目目标和进度的规划与控制- 确保项目风险评估和控制- 建立项目质量和成本控制机制- 进行项目评估和经验总结这些是建设六大系统的一般性标准和管理制度范本,具体的标准和制度还需根据不同行业、组织和国家的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文(2)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和管理制度模板可能会因各个行业和组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系统运维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和维护管理规范
信息服务管理规范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和维护管理规范前言信息服务管理规范依据ISO/IEC20000:2005“信息技术——服务管理”标准,及其它国家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制订;本规范为信息服务资费标准的引导性文件; 信息服务管理规范分为10部分:第一部分:总则第二部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管理规范第三部分: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和维护管理规范第四部分:软件服务管理规范第五部分:数据加工和处理管理规范第六部分:内容和增值服务管理规范第七部分:数据库服务管理规范第八部分:电子商务服务管理规范第九部分: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第十部分:其它专业类服务管理规范目录第三部分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和维护管理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提供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和维护服务的各类组织实施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和维护服务管理的范围、目的、性质和原则;本规范适用于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和维护服务活动涉及的各类组织;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信息服务管理规范第一部分:总则3 定义和术语信息服务管理规范第一部分:总则确立的以及下列定义和术语适用于本部分;服务台信息服务单位设置的与用户之间的接入点,负责记录、分解、监控运营维护中的事件;受理投诉、意见、建议;与用户沟通,提出事件的处理和解决方案及意见反馈等;事件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故障等情况;问题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的各种需要解决的疑难、缺陷等;突发事件突然发生的、未曾预防的、需要立即处理的紧急事件、灾害事故等;4 要求本部分遵循信息服务管理规范第一部分:总则的一般原则和要求,重点描述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和维护服务类型、服务内容以及运营和维护管理等;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和维护服务的一般原则和要求,参照信息服务管理规范第一部分:总则执行;在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和维护服务中,应同时使用信息服务管理规范第一部分:总则和本部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和维护服务中,应根据信息服务管理规范第一部分:总则确立的原则和要求,制订服务等级协议,划分服务等级;5 运营和维护服务类型基础服务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营,必须提供的基础性的保障和维护工作;性能优化服务计算机信息系统在运营过程中,各项应用硬件基础平台、系统平台、存储平台、应用系统平台、安全平台等、各项业务的性能、效能的优化、整合、评估等服务;增值服务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的高效能、高效益,最大限度的保护并延长已有投资,在原有基础上实施进一步的应用拓展业务;6. 运营和维护服务内容基础服务内容物理环境管理和维护Ⅰ.机房管理和维护为保证机房内所有设备的安全、稳定、无故障运行,监控机房的环境、监测并定期检查电源、通风、接地等所有机房设施的工作状态,发现并报告问题和提出变更建议; a电源管理:将电源有效分配到系统中不同的设备组件;应考虑电源设备参数对设备的影响,如过压、过流、浪涌、短路等;b等电位管理:应设置配电系统、各类电子设备及附属设施、防雷等的等电位体,并考虑静电防护、感应雷电可能形成的电磁脉冲和过电压的干扰和毁坏等;c设备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可靠性评价;d环境管理:应考虑机房内通风、温度、湿度、灰尘、灯光等的配置;考虑机柜放置与冷却效率和制冷单元热点的关系;以及可能因功能扩大引起的冷却效率问题等; e灾害预防:应考虑物理和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制定应急预案;Ⅱ.其它管理和维护a布线系统管理和维护:监控、诊断、分析设备间、弱电井等区域配线设备、线缆、信息插座等设施,及网络通信线路的工作状态和可能的故障状态,发现并报告问题,提出维护建议,保证系统运行的高可靠性和维护的高效率;b监控系统管理和维护:监控、诊断、分析门禁系统、各类监控设备等的运行状态、参数变化、提示信息等,发现并报告问题,及时变更、维护,保证监控系统的可靠性;网络基础设施管理和维护为保证路由设备、网络交换设备等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扩展性,保证网络结构的优化,定期评估网络基础平台的性能,制定故障维护预案,及时消除可能的故障隐患,制定应急预案,保证网络基础平台的高可靠性、高可用性;数据存储设施为保证数据存储设施,如服务器设备、集群系统、存储阵列、存储网络等,以及支撑数据存储设施运行的软件平台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保证存储数据的安全,定期评估存储设施及软件平台的性能,确认数据存储的安全等级,制定故障应急预案,及时消除故障隐患,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持续运行;系统平台管理为保证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其它支撑系统应用的软件系统及网络协议等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定期评估系统平台的性能,制定系统故障处理应急预案,及时消除故障隐患,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持续运行;应用系统管理和维护保证在系统平台上运行的各类应用软件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定期评估应用软件系统的性能、功能缺陷、用户满意度等,及时或与开发商沟通消除应用系统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威胁、根据需求更新或变更系统功能;数据管理和维护数据管理是系统应用的核心;为保证数据存储、数据访问、数据通信、数据交换的安全,定期评估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可靠性;制定备份、冗灾策略和数据恢复策略,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威胁;Ⅰ.数据安全性管理和维护a安全评估;应对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可用性和保密性等要素进行评估,制定数据管理和数据恢复策略,保证数据的安全;b数据访问控制:应制定数据访问控制策略、访问权限控制策略、非授权访问处理策略,防止未经授权的数据访问、修改、移动、删除、毁损等;c数据存储与冗灾:应制定数据存储、数据冗灾策略,评估数据存储的安全性,保证数据存储的完整性、可靠性;制定数据存储事件处理预案;d数据通信安全:应评估数据通信的安全性,制定数据通信的安全策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保密性和不可抵赖性;制定数据通信应急处理预案;Ⅱ.媒介安全性管理和维护应制定媒介管理、权限策略,制定媒介泄露的处理策略,明确责任,保证数据保管的安全;安全管理和维护保证物理环境和系统运行的安全,物理环境安全包括机房监控、门禁系统、灾害预防、等电位系统、消防系统等等;系统运行安全包括风险评估、安全策略、安全机制、安全级别、病毒防护、补丁管理等等;定期检查和评估可能的安全隐患、缺陷和威胁,制定安全恢复预案;Ⅰ.风险评估应对系统的安全威胁、脆弱性、漏洞进行评估,对安全管理进行评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风险处理机制,及时消除或弱化风险,并将残余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Ⅱ.安全策略应制定物理环境、基础平台、数据、应用软件、事件管理等的信息安全策略,实行信息安全教育,明确责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实施安全策略的综合管理;Ⅲ.安全级别应根据GB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评估安全等级,定义安全级别;Ⅳ.安全机制定义不同的安全机制,包括加密机制、访问控制机制、身份认证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数字签名机制等,制定事件处理流程和机制,避免安全威胁和隐患;Ⅴ.数据交换应规划建设数据安全交换平台,保证内、外网络之间数据交换的安全;应制定数据安全交换、交换过程,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安全性策略;制定数据交换事件处理预案,评估数据交换事件的影响;Ⅵ. 病毒防护应制定病毒防护和恢复策略,定期评估病毒影响,采取相应的病毒防护措施;制定病毒事件处理预案;Ⅶ.个人信息保护应建立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机制,制定个人信息保护策略,对工作人员进行个人信息保护宣传和教育;制定个人信息保护事件处理预案;子网管理和维护子网是构成系统的要素;定期评估子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消除可能存在的故障和安全隐患及对系统的威胁;桌面管理个人计算机终端及环境的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管理;日常操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性能优化服务内容系统平台性能评估评估系统整体架构的合理性、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可扩展性,以及系统健壮性评估等;应用系统性能评估评估支撑软件、应用软件及其它应用系统性能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和功能缺陷等;数据存储和通信安全评估评估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不可抵赖性;数据通信的安全策略;访问控制策略,以及、安全隐患评估、数据交换安全性评估等;系统整体安全性能评估风险评估及应对策略、系统脆弱性检测、非传统安全隐患评估及应对策略等;系统安全平台性能评估评估安全防护体系架构的合理性、安全防护体系自身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及存在的风险;安全管理体系的合理性、可用性等;业务整合评估用户的业务系统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现状和改进措施;规划管理主要包括:信息系统总体发展架构;信息系统中长期建设、应用、发展规划;资源整合和规划;IT治理模式;IT服务规划;标准建设等;可用性管理优化、设计、提高系统基础架构包括硬件基础平台、系统平台、安全平台、数据管理平台等的可用性、可靠性,降低系统TCO值;核心应用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核心技术、高端技术的应用、部署、管理;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的深层分析;安全防护体系、安全管理体系的优化、设计等;投资保护信息系统建设的投资分析、TCO分析,根据规划管理,制定投资策略等;系统运营策略和应用拓展分析系统需求影响和运营效能,制定获得最大效能的系统运营策略、分析系统潜在的增值服务的可能性等;7 服务台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和维护服务支持,由服务台根据服务内容实施;服务台功能服务台依据用户需求、服务水平管理定义、服务能力定义、服务类型等,实施运营和维护的日常管理;主要功能应包括:a响应用户服务请求;b事件处理的管理和协调;c服务相关信息的发布;d与用户的沟通、协调;e意见反馈;服务台流程a服务优先级确定;b事件识别、分类;c事件解决方案和处理;d事件状态追踪和沟通;e事件处理结果确认;f用户满意度评估;g意见反馈;服务台的服务水平,应根据以下三项评价:a可用性事件响应、事件处理、人员素质等;b技术能力事件处理的服务能力;c用户满意度事件处理的服务质量;优先级根据事件的影响和程度,确定事件处理的顺序;优先级分类应根据以下二项分类:a影响:根据事件对业务的影响一般业务与关键业务,一个部门与多个部门等;b程度:业务运行与恢复的紧急度;优先级确定应根据以下三项确定:a优先级识别、分类、定义、排队;b依据定义、排队人为判断;c不同优先级事件的响应时间定义;8 运营和维护管理体系应构建运营和维护管理体系,整合、协调各类资源,提升运营和维护服务能力,保障计算机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管理体系应包括:a目标和基本原则b管理策略和流程c人员、资源、技术管理d过程模式e业绩跟踪与评估f服务满意度评估9. 运营管理运营管理目标优化信息服务成本,分散系统风险,确保跨厂商、跨平台、异构系统的运营效率,满足业务需求的增长和发展;需求分析应识别、整合各类资源,分析、检测系统性能,确定业务系统的需求,保证信息系统运营与业务系统需求的一致;运营计划应根据运营管理服务需求、业务需求、服务水平管理、服务能力管理,制定运营管理计划,确定管理流程,建立运营管理体系,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可靠、高效、合理成本运营;过程管理在运营管理服务中,应采用过程模式,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过程;协调与沟通在运营管理服务中,应经常与用户沟通和交流,听取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协调服务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服务交付运行交付计算机信息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营前,应通过测试、验收,并经过试运行,保证交付信息服务单位运营管理的系统安全、可靠、可用、稳定;过程交付服务过程中或过程后交付用户运营时,应:a完整的管理文档交付;b完整的管理流程交付;c管理培训完成;d系统安全、可靠、可用、稳定;服务评价应分阶段评价运营服务过程,并在服务结束后,整体评价运营管理服务;10 维护管理维护管理目标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检测、监控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分析、优化系统性能,及时发现故障、处理故障,保证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需求分析识别、整合、定义、分类各类资源,检测、分析系统性能,确定维护服务需求和范畴;维护计划应根据维护服务需求、业务需求、服务水平管理、服务能力管理,制定维护计划,确定管理流程,建立维护体系;沟通与协调在维护服务中,应随时与用户沟通、交流,了解可能的需求变更,听取用户的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过程;问题管理问题识别应监测、记录、识别、分析系统出现的或潜在的问题,建立问题处理流程,查找引起问题的原因,降低系统运营的风险;问题控制应根据问题的性质分类,确定问题的影响和程度,按照优先级定义排队,定义问题解决方案;问题跟踪应跟踪问题处理流程,及时改进和完善;协调管理在问题管理中,应协调服务台、变更管理和问题管理,促进问题的预防、解决和管理;维护方式需求确定依据用户需求,确定计算机信息系统维护服务的类型、内容,明确维护服务的目标,和对服务能力的要求,建立维护服务管理流程;维护支持依据用户需求,服务类型、服务内容和服务管理流程,采取不同层次的维护服务和技术支持:a定期与非定期维护;b远程维护;c现场维护;维护周期应实时、快速响应用户的维护请求;维护确认维护工作完成后,经用户评价、确认,签署维护完成确认书;维护跟踪应在维护工作完成后,跟踪、监测维护效果,及时改进、弥补各类缺陷、不足;11 突发事件管理评估与分类应识别、判断、分析、检测突发事件,根据事件的特点、性质明确分类;突发事件处理a制定突发事件预防预案;b制定突发事件恢复预案;c根据突发事件类别判断事件处理优先级;d执行突发事件预案;e建立协调、沟通机制,有效处理突发事件;f对突发事件处理实施跟踪;12 管理机制在运营和维护服务中,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应包括:a工作制度;b人员规范;c现场操作规程;d安全制度;e员工培训计划;f其它相应的管理规范。
IT安全管理部门关于信息安全和系统运维的规章制度
IT安全管理部门关于信息安全和系统运维的规章制度尊敬的各位员工,为了保障公司信息安全和系统运维的正常进行,确保公司业务的稳定运营,特制定以下规章制度,望各位认真遵守。
一、信息安全管理1.1 密码规定1)员工在使用公司电脑及相关系统时,必须设置强密码,并定期更换。
2)严禁共享密码,不得将密码泄露给他人,包括同事、家人或朋友。
3)禁止将密码以明文形式保存在电脑文件、纸质文件或其他媒介上。
4)若密码遗失或泄露,应立即向IT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并进行密码重置。
1.2 数据安全保护1)员工在处理公司业务时,必须严格遵守数据安全相关规定,绝对禁止将公司内部数据洩露给外部。
2)员工不得私自复制、移动或删除公司重要数据,如发现数据错误或问题,应立即向IT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并配合处理。
3)所有敏感信息必须妥善保管,包括客户信息、财务数据和公司机密等,严禁私自外传。
1.3 网络安全1)在公司内网或外网进行上网时,员工禁止浏览、下载、传输非法、淫秽、恶意软件、病毒等违法内容。
2)在接收到可疑邮件、链接或附件时,切勿随意点击或下载,应立即报告给IT安全管理部门进行处理。
二、系统运维管理2.1 系统日常维护1)员工需按照规定的时间对公司电脑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
2)禁止私自安装或卸载软件、插件或驱动,如需进行任何操作,请事先与IT安全管理部门沟通并获得授权。
2.2 软件和系统安装规定1)员工在安装软件或系统前,必须向IT安全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按照指引进行操作。
2)严禁使用盗版、破解或未经授权的软件和系统,并禁止私自修改或删除相关系统文件。
2.3 硬件设备管理1)禁止私自更换或拆卸公司硬件设备,包括电脑、服务器、交换机等。
2)硬件设备损坏或出现故障时,请及时向IT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并等待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三、违规处理对于违反上述信息安全和系统运维规章制度的行为,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1)第一次违规:口头警告,并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制度一、引言信息系统是现代组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产,它的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组织的业务运转和信息安全。
为了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制定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旨在规范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确保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周密管理。
二、运维管理原则1.稳定性原则:信息系统的稳定性是运维管理的基本要求,保证系统的可持续运行和稳定性是运维管理的核心目标。
2.可靠性原则:信息系统运维管理需要确保系统的可靠性,防止因故障导致的服务中断和数据丢失。
3.安全性原则: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要求维护系统的安全性,包括对系统的安全漏洞进行修补、对访问权限进行合理控制等。
4.效率原则: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要求高效运作,提高运维工作效率,缩短故障修复时间,减少对业务的影响。
三、运维管理流程1. 问题报告与分类•用户可以通过统一的问题报告系统提交故障或问题;•运维团队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2. 故障诊断与修复•运维团队负责对报告的故障进行诊断,分析根本原因;•针对不同的故障类型,确定相应的修复方案;•在修复过程中,及时进行沟通和协调,并保证故障修复的有效性。
3. 变更管理•任何对信息系统的修改或更新都必须经过变更管理流程;•变更管理的步骤包括变更申请、评审、测试、批准和实施;•变更管理旨在减少由于不恰当的变更引起的风险和故障。
4. 日常维护与监控•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巡检,包括硬件、软件和网络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监控系统性能指标,包括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硬盘空间等,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解决;•对系统进行安全巡检,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5. 应急响应•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对可能的系统故障和安全事件进行预案编制和演练;•对于突发事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进行有效的应急响应。
四、运维管理责任分工1. 运维团队•负责日常的系统运维工作,包括故障排除、系统维护、系统升级等;•负责系统性能监控和安全巡检;•参与变更管理流程,确保变更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信息系统运维与安全管理
信息系统运维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企业、组织和个人来说,信息系统的运维与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信息系统运维和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两个方面来探讨相关的内容。
一、信息系统运维1. 信息系统运维的定义与作用信息系统运维是指对已经建立的信息系统进行日常维护、监控和管理的工作。
它的主要作用包括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升级系统功能和保护系统数据等。
2. 信息系统运维的流程与方法信息系统运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流程:- 系统监控与故障排除:通过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性能指标,及时发现并解决系统故障。
- 日常维护与数据备份: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定期进行系统维护和数据备份。
- 系统更新与升级:根据业务需求和技术发展,及时更新和升级系统的功能与性能。
3. 信息系统运维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信息系统运维中经常面临的挑战包括系统故障、性能瓶颈、数据丢失等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引入自动化工具:利用自动化监控、故障检测和故障修复工具,提高运维效率和准确性。
-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建立紧急联系人和应急响应流程,及时处理系统故障和安全事件。
- 加强培训与知识管理:定期组织运维人员的培训和知识分享,提升运维团队的综合能力。
二、信息系统安全管理1.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安全策略、控制措施,保护信息系统免受各种威胁和攻击的管理活动。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于维护系统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
2.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措施与方法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和方法来实施:- 访问控制:建立严格的用户权限管理和权限审计机制,限制未授权访问系统资源。
- 加密技术:通过加密算法和证书管理系统,保护系统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 安全审计与日志管理:记录和监控系统的安全事件和操作日志,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
(完整版)系统运维管理-信息安全漏洞管理规定
信息安全漏洞管理规定版本历史编制人:审批人:目录目录 (2)信息安全漏洞管理规定 (4)1.目的 (4)2. 范围 (4)3. 定义 (4)3.1 ISMS (4)3.2 安全弱点 (4)4. 职责和权限 (5)4.1 安全管理员的职责和权限 (5)4.2 系统管理员的职责和权限 (5)4.3 信息安全经理、IT相关经理的职责和权限 (6)4.4 安全审计员的职责和权限 (6)5. 内容 (6)5.1 弱点管理要求 (6)5.2 安全弱点评估 (8)5.3 系统安全加固 (8)5.4 监督和检查 (9)6. 参考文件 (9)7. 更改历史记录 (9)8. 附则 (9)9. 附件 (9)信息安全漏洞管理规定1.目的建立信息安全漏洞管理流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公司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整体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水平,保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营,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在公司安全体系框架下,本策略为规范公司信息资产的漏洞管理(主要包含IT设备的弱点评估及安全加固),将公司信息资产的风险置于可控环境之下。
2. 范围本策略适用于公司所有在生产环境和办公环境中使用的网络系统、服务器、应用系统以及安全设备。
3. 定义3.1 ISMS基于业务风险方法,建立、实施、运行、监控、评审、保持和改进信息安全的体系,是公司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3.2 安全弱点安全弱点是由于系统硬件、软件在设计实现时或者是在安全策略的制定配置上的错误而引起的缺陷,是违背安全策略的软件或硬件特征。
有恶意企图的用户能够利用安全弱点非法访问系统或者破坏系统的正常使用。
3.3 弱点评估弱点评估是通过风险调查,获取与系统硬件、软件在设计实现时或者是在安全策略的制定配置的威胁和弱点相关的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相应分析,在此基础上,识别、分析、评估风险,综合评判给出安全弱点被利用造成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影响程度的观点,最终形成弱点评估报告。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制度范文(5篇)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制度范文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是为了规范和管理公司信息系统的运维工作,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提高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和效率。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所有信息系统运维工作。
三、运维组织架构1. 设立信息系统运维部门,负责信息系统的运维工作;2. 设立信息系统运维经理,负责信息系统运维部门的管理和协调工作;3. 设立信息系统运维工程师,负责信息系统的日常运维和维护工作。
四、运维工作流程1. 日常运维工作- 监测和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 定期备份关键数据,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维护硬件设备,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配置和安装软件、系统补丁等;- 管理用户账号和权限,保护系统的安全性。
2. 应急和故障处理- 建立应急预案,确保在系统故障或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 及时排查和修复系统故障,确保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记录和分析系统故障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五、安全管理1. 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保护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2. 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及时修复发现的安全漏洞;3. 严格控制系统管理员权限,确保权限的合理和安全使用;4. 建立安全事件管理机制,保护系统的安全和敏感数据的保密。
六、绩效评估1. 设立绩效考核指标,定期对信息系统运维人员进行绩效评估;2. 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对运维人员进行奖惩或培训。
七、宣传和培训1. 定期组织培训,提高信息系统运维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2. 定期向员工宣传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制度,增强员工对制度的认识和遵守情况。
八、报告与汇报1. 定期向公司领导报告信息系统的运维情况和各项运维工作的进展;2. 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系统故障和安全事件的处理情况。
九、违纪处罚对违反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制度的人员,将依公司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如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停职、降职、解雇等。
十、附则本制度由信息系统运维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经公司领导审批后生效。
系统运维和监控安全管理规定-第十四册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第十四册系统运维和监控安全管理规定)系统运维和监控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本单位信息系统持续、稳定、安全运行,加强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和监控管理,明确各工作角色及工作职责,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各有关单位系统维护人员以及信息系统中各承建商及服务商等系统管理或运维的相关人员。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三条本规定由本单位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完善和补充。
第四条为了更好的维护本单位重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切实合理使用运维平台进行监控,使其持续、稳定、安全的运行,合理的人员角色划分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第五条运维平台将按照角色进行职能划分,角色定义为:系统运维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厂商技术支持人员。
第六条若人员有限,系统运维人员与系统管理人员角色可以复用。
第七条系统运维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一)受理各种系统的监控需求,负责系统监控功能的增加、删除、修改等服务变更申请,并跟踪变更进度,确认变更结果;(二)定期对系统的各种统计信息做总结并生成报告,以便及时了解网络整体的运行情况;(三)负责被管对象接入、删除、修改、监控项配置等日常管理工作;(四)负责运维平台系统运行状态监控、记录事件、处理告警,或告警升级通知相关人员处理事件;(五)负责各指定系统的日常巡检、基本故障处理等工作。
第八条系统管理人员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等。
系统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一)提出所负责系统、数据库的监控需求,负责系统监控功能的增加、删除、修改等服务变更申请,并跟踪变更进度,确认变更结果;(二)负责处理系统运维人员所不能解决的告警或故障,进行问题分析及解决,协调相关人员进行会诊解决,直至告警或故障解决;(三)处理所负责系统、数据库的告警,根据告警的内容进行告警定位、告警调研,通过各种途径制定可行的告警解决方案,并尽快解决告警,恢复服务。
第九条厂商技术支持人员由系统集成商、系统承建商、设备原厂商及其它第三方机构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安全漏洞管理规定
版本历史
编制人:
审批人:
目录
目录 (2)
信息安全漏洞管理规定 (3)
1.目的 (3)
2. 范围 (3)
3. 定义 (3)
3.1 ISMS (3)
3.2 安全弱点 (3)
4. 职责和权限 (4)
4.1 安全管理员的职责和权限 (4)
4.2 系统管理员的职责和权限 (4)
4.3 信息安全经理、IT相关经理的职责和权限 (4)
4.4 安全审计员的职责和权限 (5)
5. 内容 (5)
5.1 弱点管理要求 (5)
5.2 安全弱点评估 (6)
5.3 系统安全加固 (7)
5.4 监督和检查 (7)
6. 参考文件 (7)
7. 更改历史记录 (7)
8. 附则 (8)
9. 附件 (8)
信息安全漏洞管理规定
1.目的
建立信息安全漏洞管理流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公司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整体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水平,保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营,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在公司安全体系框架下,本策略为规范公司信息资产的漏洞管理(主要包含IT设备的弱点评估及安全加固),将公司信息资产的风险置于可控环境之下。
2. 范围
本策略适用于公司所有在生产环境和办公环境中使用的网络系统、服务器、应用系统以及安全设备。
3. 定义
3.1 ISMS
基于业务风险方法,建立、实施、运行、监控、评审、保持和改进信息安全的体系,是公司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3.2 安全弱点
安全弱点是由于系统硬件、软件在设计实现时或者是在安全策略的制定配置上的错误而引起的缺陷,是违背安全策略的软件或硬件特征。
有恶意企图的用户
能够利用安全弱点非法访问系统或者破坏系统的正常使用。
3.3 弱点评估弱点评估是通过风险调查,获取与系统硬件、软件在设计实现时或者是在安全策略的制定配置的威胁和弱点相关的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相应分析,在此基础上,识别、分析、评估风险,综合评判给出安全弱点被利用造成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影响程度的观点,最终形成弱点评估报告。
4. 职责和权限
阐述本制度/流程涉及的部门(角色)职责与权限。
4.1 安全管理员的职责和权限
1、制定安全弱点评估方案,报信息安全经理和IT相关经理进行审批;
2、进行信息系统的安全弱点评估;
3、生成弱点分析报告并提交给信息安全经理和IT相关经理备案;
4、根据安全弱点分析报告提供安全加固建议。
4.2 系统管理员的职责和权限
1、依据安全弱点分析报告及加固建议制定详细的安全加固方案(包括回退方案),报信息安全经理和IT相关经理进行审批;
2、实施信息系统安全加固测试;
3、实施信息系统的安全加固;
4、在完成安全加固后编制加固报告并提交给信息安全经理和IT相关经理备案;
5、向信息安全审核员报告业务系统的安全加固情况。
4.3 信息安全经理、IT相关经理的职责和权限
1、信息安全经理和IT相关经理负责审核安全弱点评估方案、弱点分析报告、安全加固方案以及加固报告。
4.4 安全审计员的职责和权限
1、安全审计员负责安全加固后的检查和验证,以及定期的审核和汇报。
5. 内容
5.1 弱点管理要求
通过定期的信息资产(主要是IT设备和系统)弱点评估可以及时知道公司安全威胁状况,这对及时掌握公司主要IT设备和系统弱点的状况是极为有重要的;通过评估后的安全加固,可以及时弥补发现的安全弱点,降低公司的信息安全风险。
5.1.1 评估及加固对象
a) 公司各类信息资产应定期进行弱点评估及相应加固工作。
b) 弱点评估和加固的信息资产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i. 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及其他网络设备的操作系统及配置安
全性。
ii. 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全补丁、账号号口令、安全配置、网络服务、权限设置等。
iii. 应用系统:数据库及通用应用软件(如:WEB、Mail、DNS等)的安全补丁及安全配置,需应用部门在测试环境测试通过后方可在正式环境中进行安全补丁加载。
iv. 安全设备:VPN网关、防火墙、各类安全管理系统等设备或软件的操作系统及配置
安全性。
5.1.2 评估及加固过程中的安全要求
a) 在对信息资产进行弱点评估前应制定详细的弱点评估方案,充分考
虑评估中出现的风险,同时制定对应的详细回退方案。
b) 在对信息资产进行安全加固前应制定详细的安全加固方案,明确实
施对象和实施步骤,如涉及到其他系统,应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应对
措施,并与关联部门和厂商沟通。
c) 对于重要信息资产的弱点评估及安全加固,在操作前要进行测试。
需经本部门经理的确认,同时上报信息安全经理和IT相关经理进行审批。
d) 对信息资产进行弱点评估和加固的时间应选择在业务闲时段,并保留充裕的回退时间。
e) 对信息资产进行安全加固后,应进行总结并生成报告,进行弱点及加固措施的跟踪。
f) 对信息资产进行安全加固完成后,应进行业务测试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加固实施期间业务系统支持人员应保证手机开机,确保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处理。
g) 安全加固完成后次日,系统管理员及业务系统支持人员应对加固后的系统进行监控,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h) 弱点评估由IT相关经理和安全管理员协助进行,安全加固由系统管理员执行。
如由供应商或服务提供商协助实施安全加固,则应由系统管理员确保评估和加固的有效性并提交信息IT信息安全经理和IT相关经理进行评定。
5.2 安全弱点评估
5.2.1 公司每季度进行一次弱点评估工作,信息资产的弱点评估由安全管理员负责。
5.2.2 在进行信息资产弱点评估时应采用公司认可的扫描工具及检查列表,弱点评估计划需由 IT信息安全经理和IT相关经理进行确认和审批。
5.2.3 信息安全经理和IT相关经理弱点评估完成后,相关IT人员参考弱点评估报告编写安全加固方案,并进行系统安全加固工作。
5.2.4 安全管理员在各系统完成安全加固后,组织弱点评估复查,验证加固后的效果。
5.2.5 所有安全弱点评估文档应交付信息安全经理和IT相关经理备案。
5.3 系统安全加固
5.3.1 安全加固
a) 公司每次完成安全弱点评估后,各系统管理员应根据弱点评估结果确定需要加固的资产,针对发现的安全弱点制定加固方案。
b) 安全加固前,加固人员应制定详细的加固测试方案及加固实施方案(包括回退方案)
并在测试环境中进行加固测试,确认无重大不良影响后才可实施正式加固。
c) 在完成安全加固后,加固人员应根据加固过程中弱点的处理情况编制加固报告。
安全管理员应对加固后的信息资产进行弱点评估复查,评估复查结果作为加固的措施验证。
d) 所有加固文档应交付信息安全经理及IT相关经理备案。
5.3.2 紧急安全加固
a) 当安全管理部发现高危漏洞时,提出紧急加固建议,通知相关IT人员进行测试后进行紧急变更实施加固并事后给出评估报告。
5.4 监督和检查
5.4.1 安全审计员负责对信息安全弱点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可通过安全漏洞扫描和现场人工抽查进行审计和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弱点评估和安全加固的执行情况及相关文档记录。
6. 参考文件
无
7. 更改历史记录
IT-007-V01 新版本发布
8. 附则
本制度由信息技术部每年复审一次,根据复审结果进行修订并颁布执行。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信息技术部。
本规定自签发之日起生效,凡有与该规定冲突的,以此规定为准。
9. 附件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