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民族团结文化力维护各民族大团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民族团结文化力维护各民族大团结

摘要:通过对中国民族团结发展史的客观角度出发,审视和研究民族文化在维护民族团结中的作用和意义,提炼、概括并阐释了民族团结文化力的涵义、特征和作用,指出了全面打造民族团结文化力的具体办法和主要措施,以维护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关键词:民族;团结;文化力;民族区域自治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维护各民族大团结是促进改革发展和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系统工程。民族团结文化力作为维系民族团结和谐的精神纽带,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强大动力。维护民族团结,必须重视发挥民族团结文化力的重要作用,强化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简称“三个离不开”,下同),为民族团结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武器。

一、民族文化在民族团结发展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民族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所有政治问题的焦点、热点和敏感点。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党注重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就十分注意民族团结,尊重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自由,坚持各项民族平等团结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同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建设

和改革开放事业。经过六十多年的奋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取得了历史性进步,民族地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族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在提高各族群众文明素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作为中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和各族人民的一个伟大创举。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提出了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开启了中国民族团结事业的新篇章。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先后在条件具备的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建立民族自治地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推动民族文化取得了极大的发展。

3.在新形势下民族团结事业还面临许多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当前,经济文化利益格局的调整变化会产生民族间的矛盾,某些不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感情心理会引起民族间的摩擦,治安、贫困、失业等社会问题会折射到民族问题上而产生纠纷,境内外敌对势力文化渗透活动等还比较严重,这些都在文化层面上极大地影响到了民族团结。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民族团结文化健康发展,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领民族地区思想文化阵地。

二、民族团结文化力的含义、特征和作用

1.民族团结文化力的内涵。民族团结是指民族之间在共同利益一

致的基础上结成的平等互助、友好合作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方面。民族团结文化力,简言之,是一种基于民族团结文化积淀上的精神力量,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不断推动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民族团结文化力体现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2.民族团结文化力的主要特征。民族团结文化力有以下主要特征:一是在形成上具有长期性。民族团结文化力的形成是与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形成的对中华民族的共同归属感和认同感。二是在作用上具有强大性。人的民族属性主要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社会属性中,民族团结文化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民族团结文化力,才能内化为人内心的精神力量,才能转化为维护民族团结的强大物质力量。三是在心理上具有稳定性。民族团结文化力一旦形成,即在各族人民中形成长期稳定的心理作用,进而形成对中华民族的向心力,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的根本动力。

3.民族团结文化力的作用。民族团结文化力在维护民族团结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一,民族团结文化力是发展民族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根本要求。没有各民族群众的凝心聚力、团结奋斗,没有各民族人民内心的认同和对团结稳定和谐的共同愿景,就不可能有经济的腾飞跨越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第二,民族团结文化力是抵制国际敌对势力对中国进行渗透、颠覆和破坏的迫切需要。国际敌对势力往往利用民族地区作为突破

口,利用各种渠道、手段和方法,鼓吹和煽动民族分裂,挑拨民族关系,破坏国家统一。因而,我们要通过民族团结文化力形成各族人民共同坚持社会主义,进行反渗透、反分裂斗争的坚强堡垒。第三,民族团结文化力是由民族地区的状况和特点决定的。民族地区大都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需要我们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防止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侵蚀群众思想,科学妥善处理好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

三、把民族团结文化力作为维护民族团结的有力武器

1.充分发挥民族团结文化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面向各族干部群众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文化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依托村、社区等基层,把民族团结教育做好做实,做到千家万户,特别是抓好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体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之中,通过开设民族团结教育相关课程等方式,使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紧密结合各民族文化特点和群众的思想实际,运用各民族喜闻乐见的形式,多开展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利用重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同时,要发挥爱国爱教宗教人士的积极作用,把教育开展到寺庙中、开展到信教群众中去。

2.积极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地区文化大繁荣。要高度重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和“西新”工程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把党的声音和先进知识传送到千家万户,不断丰富民族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用先进文化抢占民族地区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思想文化阵地。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先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事业,保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注重加强对民族类重点网站、少数民族文字网站和新兴传播载体管理、引导和扶持。

3.统筹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使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互动互促。由于民族地区历史起点低,过去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发展层次较低,发展差距在短时间内难以弥合。要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不断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使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力量,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对国家的向心力。重点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注重提高素质、改善结构,使他们成为群众致富的领路人和民族团结的“桥梁”,成为构建民族团结文化力的使者。

参考文献:

[1]李春耕.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若干重大课题解读[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