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民族团结学考知识点
高中政治民族团结学考知识点
民族团结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政治生活》(第七课)1.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
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我国所有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各民族一方面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但由于历史形成和遗留下来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差距,却依然存在,且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
1)民族平等。
含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
依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各族人民都为祖国文明做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为体现这一原则的要求,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
2)民族团结。
含义: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重要性: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
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重要性: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4)三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中考时政热点专题民族团结复习
热点专题民族团结1.为什么要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的重要性)①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②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③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④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⑤加强民族团结也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稳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⑥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⑦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60多年来,新疆、西藏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原因是什么?(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③实行了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民族人民利益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党和政府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⑤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发扬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⑥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⑦新疆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等;3.新疆、西藏等自治区取得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②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④党和政府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4.怎么评价新疆4-23暴力恐怖案件?新疆4-23暴力恐怖事件,是一起有预谋、有组织的、严重侵害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破坏国家统一、制造民族分裂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其目的就是要破坏新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形势,破坏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血肉情谊,破坏新疆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最终是想把新疆从我们伟大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民族团结;5.新疆4-23暴力恐怖事件有什么危害?危害:①严重破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破坏社会稳定,边界安全和国家的长治久安;③引发民族矛盾、暴力冲突、给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④使国家敌对势力与民族分裂势力相勾结,对国家安全构成危害;6.“疆独”分子分裂祖国的目的能得逞吗?请你简述理由。
高中政治 民族理论民族团结常识学业水平指导知识分析
高中民族理论.民族团结常识学业水平考试辅导第一单元民族1、民族的含义: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2、民族的基本特征(1)共同历史渊源---------民族起源的族体渊源和地域渊源①族体渊源即共同族源,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共同具有氏族、部落等起源的共同性或同源性。
共同族源是民族精神联系的纽带,是民族内聚力、凝聚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②地域渊源也可称为共同地域,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共同生活居住的地区。
是形成民族的物质条件之一。
(2)共同生活方式①含义:民族的共同生产方式主要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经济活动方面的社会联系、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组织形式、联系形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②地位:是把人们聚拢在一起的纽带,也是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心理形成的物质基础条件。
(3)共同语言①含义: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交往联系所使用的语言。
②地位:它是稳定的、表露于外的最明显的特征。
(4)共同文化①含义: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内容和形式特点的文化。
②地位:是把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统一性和继承性的最显著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
(5)共同风俗习惯①含义: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风尚、习俗、惯例。
②地位:民族风俗习惯具有群众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是民族相互区别的明显标志。
(6)共同心理认可①含义: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相同的心理素质。
主要表现为对同一民族的自觉的归属感,包括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认同心理和民族成员之间的认同心理。
②地位:是团结本民族成员的重要的精神纽带,具有内聚性、向心性、自识性等特点。
3、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族体的成分和名称的辨别与确定。
我国共确认了55个少数民族。
4、我国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我国进行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包括民族特征、民族渊流、民族意愿及相近和就近认同四个方面。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民族团结部分材料考点解析
2012届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民族团结部分材料考点解析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1、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民族有四个特征,即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素质。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我国共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
3、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有着本土性、多元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和少数民族交错杂居。
4、我们伟大祖国是由各组人民共同缔造的。
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参加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创立了新中国。
5、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适合中国国情(理解)(P66-69)1、我国民族政策的客观依据?(1)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政策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我国民族政策的制定,既考虑到历史上处理民族关系的经验和新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又充分考虑了我国56个民族在发展水平和文化风俗上存在的差异。
(3)我国民族政策的实践,对保障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地位,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巩固国家统一,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2、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注意:民族政策不等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包括几方面的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坚持民族平等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高中政治政治第六课考点
高中政治政治第六课考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考点一:识记国家主权的含义、特征和基本内容】一、国家主权的含义国家主权是国家的中央政权机关所固有的处理国内国际事务的最高权力。
1、中央政权机关包括:全国人大(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委会国务院(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国家审判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中央军委(最高国家军事机关)2、行使国家对内对外职能的机构:权力机关――人大(及其常委会)行政机关――政府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军事机关――军队二、国家主权的特征1)对内:至高无上性。
特别是执政党,也只能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行动2)对外:独立性不受外国干预,即使是联合国(最大的国际组织)也不可以干预3)两者关系:密切相联,互为条件。
没有独立,就不可能至高无上;没有至高无上,也不可能独立。
三、国家主权的基本内容1、国家的政治独立。
国家在自己的领土范围内,行使最高统治权,独立自主地决定其对内对外事务。
2、国家的经济自主。
政治独立是经济自主的前提,经济自主是政治独立的保证。
3、国家的领土完整。
破坏国家的领土完整就是侵犯国家主权。
【考点二:运用国家主权的特征和基本内容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一、基本内容(必须掌握):国家主权的特征和基本内容(见考点一)二、维护国家主权的必要性1、国家主权以国家为范围,只有国家的中央政权机关才是行使国家主权的主体2、国家主权不能分割,国家的任何一个部分、一个地区,都不能享有独立的主权。
A、中国现状:我国是一个单一制国家(国家结构),只有一个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都是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都在中央政权机关的统一领导下。
3、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一切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各国平等交往的前提条件。
4、维护国家的主权,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B、当前现状: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安全包括领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人才安全。
高中政治有关民族的知识点记忆
高中政治有关民族的知识点记忆
高中政治有关民族的知识点
1.民族含义与特征
(1)含义: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2)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2.我国的民族关系: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重点)
(1)民族平等原则: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①原因:A、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各民族之间只有大小、强弱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优劣之分。
各民族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B、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
②具体表现:一、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二、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2)民族团结原则: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
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
①民族团结俄而重要性: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的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各民族的大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②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与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进行斗争,依法惩处煽动民族歧视的行为。
上海高考政治高二第六课(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考点知识汇编
第六章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家统一”部分一、(考纲一识记)国家主权的含义国家主权: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国家主权只能由国家中央政权机关行使)所固有的处理国内国际事务的最高权力。
(国家凭借这种最高权力,行使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注意:国家主权≠国家政权)二、(考纲二理解)国家主权的特征和基本内容1.特征至高无上性(对内)、独立性(对外)——两大特性紧密相连。
2.基本内容政治独立、经济自主、领土完整。
政治独立与经济自主的密切关系:政治独立是经济自主的前提,经济自主又是政治独立的保证。
领土完整与政治独立、经济自主的密切关系:国家在其领土内享有完整的、排他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管辖权。
破坏国家的领土完整就是侵犯国家主权。
三、(考纲三分析说明)维护国家主权1.国家主权的不可分割性(对内)国家主权以国家为范围;国家主权的实体:国家的中央政权机关。
(一个国家的任何一部分、任何一个地区,都不能享有独立的主权)2.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对外)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一切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各国平等交往的前提条件。
维护国家的主权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处理与其它国家关系时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四、(考纲四理解)“一国两制”方针的科学内涵1.概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科学内涵(1)坚持“一国”是前提和基础(特别行政区属于地方行政区域或地方政府,不带任何独立的主权实体的性质);(2)两种制度并存(两种制度在整个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的主体,体现了国家的性质并代表统一后国家发展的历史方向;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其发展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3)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财政独立,可同外国签订双边经济、文化、科技等协定,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
3.意义有利于:(1)实现祖国的统一;(2)推动大陆的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港澳台的稳定、繁荣和发展;(4)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高考政治《我国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团结》知识点回顾
高考政治《我国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团结》知识点回顾我国拥有56个民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为了实现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
本文将回顾与讨论我国的民族政策,以及它们对民族团结的意义和作用。
一、我国的民族政策1. 民族平等政策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保障各民族拥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根据宪法和相关法律,任何民族都享有平等待遇,不受歧视。
这一政策为各民族提供了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2.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少数民族地区授予自治权力。
这意味着少数民族可以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自主决策和管理。
自治政策旨在保护和发展民族特色,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3. 民族文化保护政策我国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文化遗产。
文化多样性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应得到尊重和保护。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民族文化保护区、修复古建筑、开展传统文化传承等,以保护和传承各民族文化。
4. 民族团结教育政策我国重视培养民族团结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教育和宣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团结意识。
同时,在社会宣传中,弘扬民族团结精神,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融。
二、民族政策对民族团结的意义和作用1. 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我国的民族政策为各民族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遇,保障了各民族享有平等的待遇。
这使得各民族可以在经济、教育、政治等领域良性竞争,实现共同发展。
2. 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民族政策的实施有助于缓解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和纠纷,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平等政策,我们建立了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使各民族都能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
3. 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民族政策为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文化遗产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
通过设立民族文化保护区、修复古建筑、开展传统文化传承等举措,我国保护了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其能够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并传承下去。
高考政治复习:民族团结专题
6、2009年7月5日,乌鲁木齐市发生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这是一起境外指挥、境内行动,有预谋、有组织的打砸抢烧事件,其目的就是要破坏民族团结,挑起民族对立,破坏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
我国政府以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严厉打击这一暴力犯罪行为,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维护了社会稳定。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和个人应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6、(1)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前提。
(2分)(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切实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依法打击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分裂势力和敌对分子。
(3分)(3)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调动各民族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分)(4)作为公民个人,要增强责任意识,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3分)7、针对新疆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事件,《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指出:我们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大力发扬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倍加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不传谣、不信谣、不受挑拨煽动、不参与违法活动,坚决同不法分子的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9分)7、①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2分)我们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大力发扬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维护民族团结。
(1分)②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性义务。
(2分)各族干部群众要倍加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民族团结知识点高一高二
民族团结知识点高一高二民族团结知识点在多民族国家中国,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繁荣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
而了解民族团结的知识点,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国家建设与发展,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高一高二阶段的民族团结知识吧。
1. 民族概念与特点民族是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经济和共同思想意识的一个群体。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目前共有56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语言、文化和传统,这是中国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
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是国家繁荣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只有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互相理解、和谐相处,才能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
民族团结不仅涉及到各民族间的关系,也与国内外民族关系密切相关。
3. 民族关系问题民族关系问题是指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等原因引发的民族矛盾和民族问题。
民族关系问题是中国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重视和解决。
宣传教育、经济发展、法律制度等多种途径都是解决民族关系问题的重要手段。
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少数民族群体的合法权益。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尊重了每个民族的独特性,同时加强了各民族间的交往和交流,促进了民族团结的发展。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就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典型例子。
5. 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是培养民族团结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宣传、家庭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民族团结的宣传和教育。
培养学生对各民族的尊重、理解和合作精神,是民族团结教育的核心目标。
6. 民族团结活动各类民族团结活动有助于增进不同民族间的交流和了解。
例如,民族文化节庆活动、民族文化交流展览、民族体育竞技等,都是促进各民族间交流的重要平台。
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增进了解,还能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重要支持。
7. 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是相互促进的。
只有实现良好的民族团结,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同样,只有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为民族团结提供良好的环境。
中考政治:知识点归纳之民族团结
中考政治:知识点归纳之民族团结1、我国形成了什么民族关系: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2.我国制定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党和国家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政策;③是少数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共同艰苦奋斗的结果;④有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
4、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繁荣我国应该怎么做?①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③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资金和人才支持力度。
④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
5.为什么要维护各民族的团结?①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②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③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④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青少年如何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②同各民族同学和睦相处;③积极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④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和分裂民族的行为作斗争。
7、请拟写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标语:①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②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③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④56个民族是一家,我们心相连。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9.请你列举国家加大对民族地区建设投入的一些具体措施。
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②修建青藏公路、铁路;③建设"西气东输"工程;④实施"援疆工程"。
10、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高中政治民族团结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民族团结知识点总结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七课p71-p81)整理者:赵元内容说明:1.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
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我国所有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各民族一方面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但由于历史形成和遗留下来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差距,却依然存在,且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
1)民族平等。
含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
依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各族人民都为祖国文明做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为体现这一原则的要求,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
2)民族团结。
含义: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重要性: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
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重要性: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4)三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公民的政治性义务:义务原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保卫祖国的需要维护民族团结意义:(1)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基本保证,是实现公民权利的重要保证。
(2)民族工作做好了,有利于国家的稳定;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3)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4)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5)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维护民族团结:(1)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加强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3)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当前妨害民族团结的因素:国际敌对势力的挑动;国内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的破坏;一些地方存在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相关高中政治知识点:遵守宪法和法律公民的政治性义务:义务原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保卫祖国的需要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遵守宪法是依法治国的基本保障。
我们中学生,要从小树立宪法意识,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权威。
维护宪法从我做起,从日常生活中做起。
我们青少年学生首先应当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再次要以各种形式想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捍卫宪法的尊严。
高二政治必考知识点整理
高二政治必考知识点整理高二政治必考知识点整理11、什么的中华民族精神?(重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重点)(1).团结统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进发出强大的力量。
使任何征服或-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2).爱好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勤劳勇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4).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3、爱国主义:(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在当代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重点)4、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重点)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是中华民族之灵魂。
高二政治必考知识点整理2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重点)(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重点)(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意义: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文化创新的途径(重点)(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高二《政治常识》知识、要求与训练:第六课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高二《政治常识》知识、要求与训练第六课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一、基本学习内容1.国家主权的涵义及特征国家主权是国家的中央政权机关这一特殊的社会政治组织所固有的,是国家处理国内国际事务的最高权力。
国家凭借这种最高权力,行使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
国家主权的特征:国家主权对内表现为至高无上性;国家主权对外表现为独立性。
国家主权的两个特性,是紧密相联的。
2.国家主权的基本内容(1)国家主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从基本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国家的政治独立。
即国家在自己的领土范围内行使最高统治权,独立自主地决定其对内对外事务。
第二,国家的经济自主。
就是自主地开发和利用国家领土内的自然资源,独立自主地发展本国的国民经济,国家的经济不受其他国家的控制。
国家的政治独立与经济自主密切相关。
政治独立是经济自主的前提;而经济自主又是政治独立的保证。
第三,国家的领土完整。
国家以一定的地域为其存在的基础和活动范围。
国家的领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领土完整与国家的政治独立、经济自主也是密切关联的,国家在其领土内享有完整的、排他的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管辖权。
(2)国家主权是以国家为范围的,只有国家的中央政权机关才是国家主权的实体。
因此,国家主权不能分割,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部分、任何一个地区,都不能享有独立的主权。
(3)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一切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各国平等交往的前提条件。
维护国家的主权,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处理与其他国家关系时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3.“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战略决策。
“一国两制”的政治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坚持“一国”是前提和基础。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民族只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即中国。
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只有一个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只有一个中央政府,即国务院。
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
2023年高考政治《中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与民族政策》知识点梳理
2023年高考政治《中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与民族政策》知识点梳理一、中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与民族团结进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是最大的民族。
保持国家的民族团结进步对于中国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1.多民族国家的特点多民族国家指的是国家内部有两个或以上的民族群体并存。
中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体现在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多元性。
2.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繁荣和长治久安的关键。
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发展进步,才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二、中国的民族政策中国长期以来积极实施民族政策,旨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各民族平等交往、互相尊重、和谐共处。
1.民族平等交往的原则民族平等交往原则是指不分大小、不分强弱、不分优劣,各民族彼此之间的交往应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相互尊重、平等对待。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
3.文化保护政策中国高度重视各民族的文化保护,积极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瑰宝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4.教育公平政策中国推行教育公平政策,注重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确保每个民族都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和发展空间。
5.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中国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弘扬民族团结的正能量,丰富民族文化,增强各民族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三、中国的民族团结进步成就中国长期以来积极推行民族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民族团结进步成就。
1.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许多地区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的转变。
2.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传承中国积极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许多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为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基础。
民族团结学考资料(新)
民族团结学考资料(新)民族团结学考资料(新)1.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①民族平等②民族团结③各民族一律平等三者的相互关系: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2. 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关系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优越性: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的实现③有利于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4.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5.弘扬科学精神: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我们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6.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四个认同: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7.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遗产:一是56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二是960多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国土和473万的海洋疆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有家园;三是异彩纷呈、相互包容的中华文化。
8.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的阶段:一是中华民族的自在发展阶段:①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②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各民族大融合③元明清时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渐趋稳定。
二是中华民族的自觉发展阶段。
三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的新发展。
9.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在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长期斗争中,中国各民族的国家意识、中华民族的自觉意识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成为各民族的普遍认同和共同归属。
高中政治民族知识点总结
一、民族概念民族是世界上最为复杂丰富的社会群体之一,它具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民俗和宗教等。
民族的构成因素主要有共同的居住地、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血统、共同的历史和共同的文化等。
二、民族的形成民族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民族的形成主要是由人口、地域和历史文化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汉字显示时,民族的形成既有区域文化的共同因素,也有历史文化的发展因素。
三、多民族国家多民族国家是指在一个国家内部存在多个民族,这些民族之间在语言、宗教、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中有着各自的利益追求。
多民族国家的实践表明,多民族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必须以民族团结为基础,促进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四、国家民族政策国家民族政策是指国家政府在管理和调和民族关系方面所采取的政策,目的是维护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五、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指在多民族国家内,各个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一种国家社会关系。
要维护民族团结,必须促进各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倡导和践行平等、团结、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民族关系。
六、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多民族国家内,为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发展,由国家政府依法给予具有其民族特色、居住地区内的民族以行使自治权的一种制度安排。
民族区域自治的建立有利于解决民族地区内部的民族问题,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共同利益,促进国家的和谐稳定。
七、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指以汉族为主体,包括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拉祜族、傣族、畲族、傈僳族等56个民族。
民族问题是多民族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解决好民族问题,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稳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保障各民族的生存权、发展权和政治权利,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民族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保障各民族的权利,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是国家治理的一项艰巨任务。
【推荐下载】高二政治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知识点
[键入文字]
高二政治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知识点
高二政治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知识点
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知识点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关系是完全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
互助、和谐的关系。
平等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石,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线,互助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保障,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的原则,是我们制定民族政策的法律依据。
①民族平等
②民族团结(加强民族团结,必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平等是
民族团结的前提。
)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核心是加
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团结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政治生活》(第七课)1.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
我国有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他 55 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我国所有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各民族一方面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但由于历史形成和遗留下来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差距,却依然存在,且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
1)民族平等。
含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
依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各族人民都为祖国文明做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为体现这一原则的要求,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
2)民族团结。
含义: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重要性: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
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重要性: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4)三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56 2. 识记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1)首先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各族人民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体验到的,要珍惜并巩固和发展它。
2) 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是一个国家的重大问题,也是人们面对的具体问题。
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要人人付诸行动。
3. 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前提:国家的统一领导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自治权:我国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核心内容)2)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国情的必然选择:①由历史特点决定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 我国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②由现实情况决定的。
“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新型民族关系。
③实践证明 :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4.识记我国的宗教政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多宗教国家。
我国信仰宗教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虽然不大,但绝对数字不小。
因此,正确处理宗教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它的存在有其深刻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有它自身的发生、发展、消亡过程。
我国现阶段,宗教存在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还没有消失,宗教还将长期存在。
这种现状决定了我们还不能用行政手段取消宗教,只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含义: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2)实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这说明,公民不论信教不信教,也不论信什么教,是公民自由选择的权利,谁也不得强加干涉。
3)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
4)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
4)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含义和目的是什么?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指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简单讲就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制渗透。
可见,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对立的,而是为了更好的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邪教不是宗教。
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旗号,神话首要分子,宣传迷信邪说,蒙骗群众,非法聚敛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邪恶势力。
其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
5)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我国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长期以来,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我国政府既要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又要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6)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
原因:是社会主义社会对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
我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都是国家的主人,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宗教团体是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宗教界成为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教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含义: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做贡献。
5.运用弘扬科学精神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体现了我国对待宗教问题的科学态度。
2)解决宗教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3)中学生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第二部分《中华民族大团结》1.识记“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马克思主义五观”1)“两个共同”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三个离不开”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3)“四个认同” :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4)“马克思主义五观” :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2.识记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遗产中华大地数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和中华民族数千年自强不息的奋斗,留给当代中国人的宝贵遗产有三项:一是56 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二是960 多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国土和473万平方千米的海洋疆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有家园;三是异彩纷呈、相互包容的中华文化。
3.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的阶段(详细解释见《中华民族大团结》第 5 页至第 7 页)1)中华民族的起源于孕育。
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民族。
中华民族的雏形是华夷五方之民。
2)中华民族的自在发展阶段。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各民族大融合;元明清时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渐趋稳定。
3)中华民族的自觉发展阶段。
4)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的新发展。
4.识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1) 1840 年以后,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亡国灭种的危机把中国各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从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进一步增强。
中国各族人民在反对外敌侵略的斗争中从自发的联合走向自觉地联合。
2)中日甲午战争后,孙中山在《兴中会章程》里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声音。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 1912 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启了近代中华民族国家构建的历程。
3)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规模侵华,中国各民族发出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怒吼。
在维护国家统一忽然领土完整的长期斗争中,中国各民族的国家意识、中华民族的自觉意识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成为各民族的普遍认同和共同意识。
5.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守边防;国家大力开发建设边疆地区;各民族政治平等,共商国是;彻底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先后完成了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使少数民族地区从不同的社会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实现了中华民族社会制度和国家管理制度的空前统一。
6.理解新疆各民族在融合中发展见(《中华民族大团结》第 7 页至第 8 页)7.识记中华民族的内涵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是中国各民族在历史、文化、社会、共同利益等方面密切结合、相互交融的多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各成员具有共同的民族认同;中华民族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中华民族内部不同层次的认同相互协调。
8. 识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点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中国各民族长期共处于统一的国家政治共同体之中,经过接触、杂居、联12. 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特征合和融合,同时也有分化和消亡。
形成了中华民族这个“我中有你、你中(详细解释见《中华民族大团结》第25 页)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多元”是指各兄弟民族都有其起源、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爱国主义的主题。
2)坚持对外开放,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文化具有多样性。
“一体”是指我国各民族已结合成相是当代爱国主义的内在要求。
3)个人利益与社会主义祖国利益紧密相连,互依存、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交融、相是当代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
4)紧跟时代节拍,改革创新,是当代爱国主互依存,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形成了既有个性又义的崇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