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眼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关于“三农”问题的文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全国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人们讨论的主题。国家各种政策的出台,确实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因此在今年暑假期间我对我市关于新农村建设作了一下调查来完成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新农村新面貌

随着我县建设群众满意工程的稳步、顺利实施,我市农村发生着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革。

滕州在中央、山东省和枣庄市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突出发展农村生产力,强化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工业化,同步推进城镇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从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现代农业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展示新农村建设情况。

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近年来,滕州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明显,2006年实际利用市外资金96亿元,增长19.1%;开工建设过亿元重点项目45个,完成投资71亿元。开发区建设卓有成效,滕州经济开发区入区项目达到210个,总投资143.1亿元,154个项目建成投产。工业化进程加快,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0.8亿元、利税60亿元、利润35.4亿元,分别增长30.6%、38.9%、36.5%。民营经济发展迅速,2006年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168亿元,增长31.6%。城市规模档次不断提升,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0.5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41.8%。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促进了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2006年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2.2亿元,是2000年的3.1倍,年均增长25%;市财政支持“三农”的资金达2.1亿元,是2000年的14.8倍,年均增长71%;在全省率先全面取消农业税,4000多名村级“四职”干部工资由市级统筹发放。现代农业建设近年来,滕州市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培植壮大了粮油、蔬菜、畜牧、林果四大优势产业。2006年粮食播种面积150.5万亩,总产82.2万吨;蔬菜播种面积达90万亩,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60万亩;建设高标准养殖大棚308栋,年出栏肉鸡3700万只,肉免240万只;农机总动力87万千瓦,各种配套农具2.6万台(套),农业机械化程度达65%以上,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52%以上。滕州市先后被授予“中国马铃薯之乡”、“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全国第二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市)”、“全国畜牧生产先进县(市)”、“全国出口肉鸡标准化示范区”、“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试点县(市)”等荣誉称号。

农业产业化经营滕州按照“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要求,不断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品牌农业。2006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数发展到68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8家,枣庄市级22家,实现销售收入58.7亿元,利税3.73亿元。以盈泰集团、春藤食品为龙头的畜牧产业化,以东谷面粉、恒仁工贸为龙头的粮油产业化,以海风冠都、泰兴源食品为龙头的蔬菜产业化初具规模。全市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3557个,带动农户10万户。注册农产品商标23个,获得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9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7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滕州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农村面貌焕然一新。2006年,全市完成投资6.1亿元,完成各类村镇建设130万平方

米,新修道路180公里,新增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和客车,进一步增强了小城镇的聚集能力,建成文明生态村118个,其中枣庄市级文明生态村48个;全面启动工程总投资6700万元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确保两年内全市农民都可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2亿元,实施世行三期项目和湖东堤治理工程,改造中低产田8万亩,开发复垦土地3.3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99.6万亩。积极推广户用沼气,新发展农村户用沼气6690户,中小型沼气工程40处。滕州市到2010年,建设户用沼气池5万个、小型沼气工程500处。市委、市政府决定对每个户用沼气池补助600元,对每个小型沼气工程补助1万元,五年共投资3500万元。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滕州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重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成功创建了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农村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保持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8.6%,投资1450万元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和“三新工程”。进一步完善了镇村卫生院建设,75.9万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农村常住人口的78.3%。全市创建文化大院615个,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37.2%,百户拥有彩电100台、电冰箱23台,全市农村拥有小轿车3235辆。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滕州市在抓好物质文明的同时,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乡村移风易俗活动,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不断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治本之策,全面推行民主自治和村务公开制度,顺利完成了“村两委”换届。农村面貌和精神面貌明显改观。这些内容将呈现在照片中。

二、问题和不足

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试点村的面貌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主要体现在: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误区。一方面,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少数地方领导干部没有拿出足够精力来研究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无论从理论学习上、政策研究上,还是实践探索上,都缺少实际行动,表面的东西多,实际推进的措施少。有的是思路不清,到底怎么抓、抓什么心中没谱。同时,少数镇、村干部因对建设新农村认识模糊,遇到资金等困难时就产生畏难情绪,缺少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另一方面,农民主体作用没有真正发挥。有的示范村群众认为建设新农村是政府的事,认识不到自己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人,对一些惠及自身的项目存在依靠政府投入的问题,不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投工投劳,等靠要思想严重,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意识没有树立起来,出现上头热、下头凉的现象。

二是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尽管我市已建立了“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群众自助”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但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庞大工程,这些资金还远不能满足教育、文化、卫生、道路等方面的建设需求。与此同时,一些帮扶单位或因客观自身财力有限,或因主观积极性不高,工作被动应付,更有某些村领导班子腐败,成为啃噬人民的米虫!

三是农民素质普遍不高。当前,我市大多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都把重点放在了“村容整洁”上,而对“村风文明”投入甚少,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一方面,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另一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不足,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