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_方案
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
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优化方案一、优化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中医护理质量管理组二、优化内容及依据:(一)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优化1、中医护理技术项目增加:红光治疗、中药灌肠。
2、中医护理技术改良对穴位贴敷进行改良,即用子午流注纳支法指导。
通过文献查找发现,根据子午流注理论于子时(05:00~07:00)大肠经当令进行穴位贴敷可达到补足肺气、排便通畅作用。
(三)健康指导的优化在情志护理中加入中医特色:增加以其胜治之、五行相克原理:比如,以情治情的喜胜忧;移情解惑法;暗示法;药食法(逍遥散、甘麦大枣汤)对患者进行情志护理。
(四)效果评价优化1、疼痛评分:采用NRS疼痛评分法。
2、将主要症状分为重度、中度、轻度、无(消失),并赋予每个等级不同分值,护理效果评价根据症状改善的分值差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
3、依从性评价:制定依从性评价标准,作为临床判断的参考依据。
4、满意度评价:根据对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以患者评价的实际结果作为判断标准。
5、护理方案实用性评价:治疗前与治疗后得分差/治疗前得分百分比结果进行评价。
(五)结构优化1、取消中医护理方案中的护理难点2、护理效果评价表格进行优化(1)将主要症状及分级、辨证护理方法、中医护理技术、实施前后的分差、护理效果评价编制在同一表格区,提高临床护士评价效率。
(2)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和满意度评价结果与标准编制在同一表格区。
(3)中医护理实用性评价结果、标准、计算公式编制在同一表格区。
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湿热下注证: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
舌红、苔黄腻。
(二)正虚邪恋证:肛周瘘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
舌淡、苔薄。
(三)阴液亏虚证:瘘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
肛瘘中药坐浴操作方法
肛瘘中药坐浴操作方法肛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肛肠疾病,中药坐浴是其中的一种治疗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肛瘘中药坐浴的操作方法。
一、选择中药材1. 龙胆草: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2. 苁蓉: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3. 穿山甲: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4. 防风: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作用。
5. 黄连: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二、熬制中药坐浴汤药1. 取以上中药材适量(量比例为龙胆草:苁蓉:穿山甲:防风:黄连=2:3:1:1:1),洗净后放入砂锅中。
2. 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30分钟。
3. 将熬制好的中药坐浴汤药进行滗去渣滓,留下药液备用。
三、准备坐浴桶和椅子1. 肛瘘患者应准备一个尺寸适宜的坐浴桶,或者使用家庭中的塑料浴盆坐浴。
2. 在浴桶内注入温水,水量以盖过肛瘘部位为宜。
3. 在桶外准备一个坐椅,患者需要在坐椅上坐下,将臀部浸入坐浴桶中。
四、进行中药坐浴1. 患者坐在坐椅上,将臀部完全浸入坐浴桶中,使肛瘘部位充分接触药液。
2. 患者可选择不同姿势,如直坐、半蹲等,以便让药液更好地渗入肛瘘部位。
3. 坐浴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
初始治疗时可能会感到不适,可以逐渐增加坐浴时间。
4. 患者在坐浴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按摩,帮助药液更好地渗透,促进病情康复。
5. 注意保持坐浴时的姿势稳定,避免水溅出浴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6. 坐浴结束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肛瘘部位和臀部。
五、注意事项1. 中药坐浴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红肿、瘙痒、温热等不适症状,这是因为药液刺激了局部组织,正常现象。
不必过分担心,一般数小时后会自行缓解。
2. 在中药坐浴期间,患者应注意保持肛门和坐浴器具的卫生,避免感染。
建议使用独立专用的坐浴器具。
3. 坐浴期间,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均衡饮食,并增加蔬果摄入,保持大便通畅。
4. 中药坐浴治疗肛瘘期间,患者应遵从医生的指导,不要过度使用或延长坐浴时间,以免影响病情康复。
肛漏病(肛瘘)中医临床路径
肛漏病(肛瘘)中医临床路径一、肛漏病(肛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漏病(TCD编码:BWG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瘘(ICD-10编码:K60.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肛瘘诊断标准”。
2.疾病分类低位肛瘘:单纯低位肛瘘、复杂低位肛瘘。
高位肛瘘:单纯高位肛瘘、复杂高位肛瘘。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见附件)。
肛漏病(肛瘘)临床常见证候:湿热下注证正虚邪恋证阴液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见附件)。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漏病(肛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漏病(TCD编码:BWG050)和肛瘘(ICD-10编码:K60.3)的患者。
2. 单纯高位肛瘘者。
3.无手术禁忌证。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凝血功能。
(3)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肝功能、肾功能。
(5)血糖。
(6)心电图。
(7)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电解质、腹部超声、腔内超声、盆腔影像学检查(CT或MRI)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湿热下注证:予以清热利湿。
肛瘘中医治疗方法
肛瘘中医治疗方法肛瘘中医治疗方法本病的治疗,当注意攻、补的适宜,治实不忘补虚,补虚则当顾其实。
根据本病的特点,应注重内外兼治、整体与局部并重,初起寒热交作,大便坠痛,宜用轻剂解散。
已成内热,口干,大便秘结,脉沉实而有力者,当下之。
肛门肿痛,常欲便而下坠作痛者,导湿热兼泻邪火。
肛门焮肿疼痛,小便涩滞,小腹急胀者,清肝利小水。
出脓腥臭,疼痛不减,身热者,养血、健脾、更兼渗湿。
脾胃虚弱,不能收敛者,滋肾气、补脾胃。
一、内治法,辩证论治1.湿热下注治法:清热利湿,活血止痛。
方药:止痛如神汤或化毒除湿汤加减。
黄柏,银花,丹皮,赤芍,茯苓,生薏仁,苍术,归尾,枳壳,通草,生甘草。
若便秘者加大黄、火麻仁;痛甚者加元胡、防风。
2.正虚邪恋治法:扶正祛邪。
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或十全大补汤合五味消毒饮。
党参,黄花,当归,白术,茯苓,桔梗,银花,白芷,山甲,皂刺。
待腐肉去,肉芽生,食纳佳,二便调,神情自如时,投以八珍汤,补气补血。
3.阴液亏虚治法:清热养阴。
方药:秦艽鳖甲汤加减,秦艽克,鳖甲,银柴胡,地骨皮,全当归,青蒿,知母,乌梅,炙甘草。
二、单方验方1.土贝母、雄黄。
共研细末后,用桐油调成糊状备用。
适用于结核性瘘管,有脱腐生肌之作用。
2.露蜂房、白芷,或大腹皮、生大黄,将二味药煎水外洗,适用于肛瘘初起者,可缓解症状,有消肿止痛散瘀之作用。
3.防风、黄芩、龙胆草、苦参,鱼腥草、生大黄,加水煎汤熏洗或坐浴。
4.红粉,朱砂,加生石膏。
将上药制成油纱布条外用。
适用于瘘管术后,残留管壁未消及胬肉增生,有化腐生肌的作用。
5.鲜榆白皮、白糖各15克。
二味放入石臼内捣烂,搓条如针状,徐徐纳入瘘管,可使瘘管自行脱落。
每日上药一次,适用于肛瘘初起。
6.大黄、黄柏各,姜黄,白芷,川朴、陈皮、甘草、苍术、南星,天花粉。
上药共研细末,与凡士林配成20%软膏外敷。
适用于肛瘘发炎,有清热除湿,消肿止痛的作用。
7.大生地,黄连,黄柏、当归尾,紫草,黄蜡,香油。
肛瘘护理常规
第一节肛瘘护理常规【概述】肛瘘又称肛漏,是因为从肛门周围皮肤上的疮口反复地向外流脓或流血,甚至流出粪便,因而把此称做肛瘘。
【一般护理】1.舒适卧位,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2.清淡饮食,忌辛辣,多吃新鲜蔬果,多饮水。
【专科护理】术前护理1.入院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讲解手术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2.术前当日禁食3.做好术前准备,常规灌肠4.术前备皮、消毒手术区域术后护理1.嘱患者卧床休息,去枕平卧6小时,禁食禁饮6小时2.观察患者生命体征3.嘱患者术后6小时进软食或半流质2~3天4.观察患者肛周疼痛情况,可针灸止痛和适当使用止痛剂5.小便不能自解,可行物理诱导或针灸,必要时导尿6.大便干燥时,可服用麻仁丸等,以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灌肠7.每日行转科换药【健康指导】1.饮食要洁净:不洁饮食,可导致腹泻,极易造成肛门周围感染2.定时排便:防止大便干结,损伤肛管皮肤,造成感染3.保持肛周皮肤清洁4.检查软柔:防止暴力,以免损伤肛门5.及早治疗伴有其他内科疾病的患者,防止由此而加重的肛门感染第二节骨关节炎护理常规【概述】骨关节炎是指由于老年或其他原因如创伤,关节的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引起关节软骨的非炎症性退行性变及关节边缘骨赘形成,临床可产生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症状。
【一般护理】1.急性期协助其取舒适体位,局部制动,卧床休息为主,采取防止压疮及跌倒的措施2.饮食均衡,高钙,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脂肪,低胆固醇【专科护理】1.观察关节疼痛、疼痛性质、关节活动度、关节肿胀程度,皮温等变化2.注意理疗、中药外敷过程中的反应,若有不适(头昏、心悸、疼痛加剧、皮肤灼热不适、发疹等),调整或停止理疗,中药外敷等3.及时遵医嘱规范用药,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4.急性期卧床休息为主,局部制动、保暖,指导正确起居5.掌握病员心理状况,以整体观、因人制宜的原则,及时给予情志护理6.指导并协助关节功能锻炼,维持关节活动功能【健康指导】1.注意关节保暖,谨防寒湿侵袭2.劳逸结合,适当活动,减少对关节有损害的负重活动3.正确指导关节功能锻炼,适当进行散步、游泳、骑车等第三节骨折护理常规【概述】骨折是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
肛瘘的中医护理方案
肛瘘的中医护理方案肛瘘是指直肠与皮肤之间形成的异常窦道,常见于肛门周围。
中医认为,肛瘘是由于阳明经湿热郁结、脾虚湿困等因素引起的,治疗肛瘘应采取综合治疗的方式,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中药熏洗等。
下面为您介绍一种中医护理方案。
1.中药治疗应用中药可以改善阳明经湿热之气郁滞,清除体内湿热毒素,以促进肛瘘伤口愈合。
常用的中药有苍朮、黄柏、黄芩等。
可将药材煎煮后,用药汤进行清洗患处,也可口服药物。
中药治疗一般需要长期坚持,以达到理气通经、消炎止痛的效果。
2.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可以通过针灸刺激患处周围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伤口愈合。
常用的穴位有合谷、足三里等。
针灸治疗需要专业医师操作,治疗时应注意卫生,以避免引起感染。
3.中药熏洗中药熏洗是将中药煮沸后用蒸气熏洗患处,以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效果。
常用的药材有白芷、黄连等。
熏洗时应注意火候,避免烫伤皮肤。
熏洗一般每天进行1-2次,每次10-15分钟。
4.饮食调理饮食调理在中医护理中非常重要。
应采取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避免暴饮暴食,保持大便通畅,以减轻肛门压力。
5.心理疏导肛瘘患者常常因为病情影响生活质量而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中医护理中应重视心理疏导,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其调整心态,增强治疗信心。
总之,中医护理方案以中药治疗为核心,辅以针灸治疗、中药熏洗等方式,全面调理患者的身体状况。
同时,合理的饮食调理和心理疏导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坚持护理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肛瘘偏方 让你的肛门不再难受
肛瘘偏方让你的肛门不再难受肛瘘的症状肛瘘的症状主要包括肛门周围疼痛、排便不适、肛门流脓、肛门周围皮肤湿疹、肛门周围瘙痒等。
其中,肛门周围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疼痛程度因病情不同而异,有时会伴随着排便时的灼热感和刺痛感。
肛门流脓是由于脓液从瘘管中排出,通常是黄色或白色的,有时也会带有血丝。
肛门周围皮肤湿疹是由于脓液的刺激和瘙痒引起的,常常伴随着瘙痒感和灼热感。
肛瘘的治疗方法肛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肛瘘的主要方法,包括开放式切开术、闭合式切开术、局部切除术等。
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
但是,由于肛瘘病因复杂,病情不同,治疗方法也应因人而异,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治疗肛瘘的中医偏方中医治疗肛瘘的主要方法是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主,常用的中药有黄柏、黄连、黄芩、苦参、地榆、蒲公英、红花、玄参等。
其中,黄柏和黄连是清热解毒的药物,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黄芩和苦参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地榆和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尿排毒的作用;红花和玄参则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此外,中医治疗肛瘘还可以采用针灸、艾灸、拔罐等方法,以调节气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
肛瘘的注意事项肛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2、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等;3、避免长时间坐着或站着,应适当运动;4、保持局部卫生,避免感染;5、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
如何预防肛瘘肛瘘是一种常见的直肠肛管疾病,但是,通过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预防肛瘘的发生:1、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2、避免过度用力排便;3、避免长时间坐着或站着;4、避免过度劳累;5、保持良好的饮食惯,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6、保持局部卫生,避免感染。
可能是瘘管又有新的感染。
此时患者可能会感到瘙痒,需要经常清洗肛周皮肤。
3、疼痛肛瘘发作时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疼痛。
肛瘘的中医护理方案
肛瘘的中医护理方案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通常由于肛门周围的感染或炎症引起。
中医护理方案综合运用中医药的理论和疗法,能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本文将详细介绍肛瘘的中医护理方案。
一、中医理论基础中医认为,肛瘘一般是由于体内湿热毒素聚结,导致腑腑之间的协调失调所致。
湿热毒素会引起炎症、肿胀和疼痛,中医护理方案的目标是通过调理体内阴阳平衡,消除湿热毒素,恢复腑腑之间的协调,达到康复的效果。
二、中医护理方案1. 中药熏洗中药熏洗是中医治疗肛瘘常用的方法之一。
选择适合肛瘘病情的中药,如黄柏、苦参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草药,熬制成熏洗药水。
患者每天坐浴20分钟,将中药熏洗液用盆装好,将患侧体位于盆内,以蒸汽或热气进行熏洗。
2. 中药内服中药内服主要是通过调理体内湿热毒素的清除和调理脾胃功能来达到改善肛瘘的目的。
可选用白术、茯苓、瓜蒌等中药,煎汤或煮水去病。
3. 中药外敷中药外敷是将药物直接涂抹在肛门周围的皮肤上,能直接影响肛瘘疼痛部位,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青黛、冬葵叶等,将其研磨成粉末,用温开水调成糊状,涂抹在患处。
4.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于病症的影响,因此肛瘘患者在中医护理方案中需要进行饮食调理。
患者应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多食用养阴清热的食物,如绿豆、苦瓜、黄花菜等。
此外,还应注意充足的水分摄入,可饮用绿茶、菊花茶等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饮品。
5.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中医护理肛瘘的另一种常见方法。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燃烧艾草,产生的热力和艾草的药性能够渗透到深层,起到祛寒、活血、消肿止痛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关元、关羽、足三里等。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护理方案治疗肛瘘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注意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
2. 患者要避免过度用力排便,以免加重病情。
3. 避免长时间久坐,保持适度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4. 定期复诊,及时与医生沟通治疗效果等。
总结: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中医护理方案能够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肛瘘个案护理报告
肛瘘个案护理报告引言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疾病,一般由于脓肿穿破肛门直肠黏膜而形成,在临床上常见于肛门周围炎症、肛门括约肌功能异常等情况下。
肛瘘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适和疼痛,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因此,针对肛瘘患者需要进行有效的护理,本文将对肛瘘个案的护理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病情介绍患者张某,男性,45岁,因肛门疼痛、排便困难等症状就诊于我院。
经过临床检查和相关检验,确诊为肛瘘。
根据病情评估,患者属于初次发病,患者有既往括约肌功能障碍的病史。
护理目标1.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2.预防感染,促进患者伤口愈合;3.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护理措施1. 疼痛管理由于肛瘘会导致患者疼痛,护理师需要采取措施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具体护理措施如下:•给予患者常规疼痛评估,了解其疼痛程度;•根据疼痛评估结果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姿势,如俯卧位或侧卧位,避免压迫肛瘘部位;•提供冷热敷,缓解疼痛。
2. 伤口护理肛瘘伤口需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更换敷料,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具体护理步骤如下:•指导患者坐浴,用温水清洁肛门周围的皮肤和伤口;•将伤口周围的污物清洗干净,并用无菌纱布进行轻柔擦拭;•检查伤口周围的红肿、渗液等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敷料粘连伤口。
3.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肛瘘患者康复的重要方面。
护理师需要指导患者有规律地进食健康的饮食,并注意以下事项:•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姜等;•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饮食要均衡,包含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有助于伤口愈合。
4. 心理护理肛瘘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师要做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
具体护理方法如下:•听取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关怀和支持;•消除患者对手术和护理过程的恐惧,给予正确的解释和引导;•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提升自信心。
护理效果评估根据上述护理措施进行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缓解,能够正常排便,并且伤口也在逐渐愈合。
肛漏病(肛瘘)中医诊疗方案
肛漏病(肛瘘)中医诊疗方案肛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疾病,其症状包括肛周肿痛、流脓以及可能的发热。
局部检查可以观察到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
辅助检查包括探针检查、肛门直肠镜检查、瘘道造影、直肠腔内超声以及CT或磁共振成像。
肛瘘可以分为低位和高位,单纯性和复杂性。
中医治疗肛瘘的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和内治法。
一般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和减少发作,包括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大便规律、通畅,以及保持肛门清洁。
内治法则主要用于减轻症状和控制炎症发展。
辨证分型论治是中医治疗肛瘘的常用方法。
对于湿热下注证,可以使用清热利湿的方剂,如萆薢渗湿汤加减。
对于正虚邪恋证,可以使用扶正祛邪的方剂,如托里消毒饮加减。
对于阴液亏虚证(结核性肛瘘),则需要使用滋阴补液的方剂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黄柏、苍术、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萆薢、茯苓、栀子、XXX、白术、茵陈、生黄芪、当归、穿山甲、皂刺、川芎、白芍、熟地、甘草等。
病症表现为瘘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脓水清稀,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等症状,舌红少津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治疗方法为养阴托毒,常用方剂为青蒿鳖甲汤加减,药物包括青蒿、鳖甲、知母、生地、丹皮等。
外治法包括熏洗法和外敷法。
熏洗法适用于手术前后缓解症状,先熏后洗,能活血消肿、止痛。
肛瘘协作分组协定方包括野菊花、蒲公英、艾叶、苦参、黄柏、花椒、大黄、冰片等,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胜湿止痒,用法为每次用1袋,用沸水冲泡袋中药品,温度25℃~30℃,时间5~10分钟,先熏后洗(坐浴),便后或睡前使用,每日1~2次。
外敷法适用于肛瘘急性期局部肿痛者,可选用拔毒膏、金黄膏等,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手术治疗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
04
CATALOGUE
局部用药和特色技术操作指南
中药熏洗法操作规范
药物选择
根据肛瘘病情,选择具有清热解 毒、活血化瘀、收敛生肌功效的
中药进行熏洗。
熏洗方法
将中药煎汤后,趁热先熏后洗, 或用毛巾蘸药液趁热外敷患处, 每次15-30分钟,每日1-2次。
注意事项
熏洗过程中应注意药液温度,避 免烫伤;熏洗后应及时擦干患处
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 案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目 录
• 肛漏病概述与中医认识 • 中医护理原则与方法 • 常见症状及护理措施 • 局部用药和特色技术操作指南 • 饮食调养与营养支持方案 •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计划
01
CATALOGUE
肛漏病概述与中医认识
肛漏病定义及临床表现
定义
肛漏病,即肛瘘,是指肛管周围 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 、外口三部分组成,大部分由肛 周脓肿引起。
营养支持策略制定
评估患者营养状况
根据患者身高、体重、体质指数等指标,评估患 者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营养支持方案。
合理膳食搭配
根据患者营养需求和饮食偏好,制定合理的膳食 搭配,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
营养补充
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可适当补充营养素,如蛋 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以改善营养状况。
,保持清洁干燥。
敷贴法使用注意事项
1 2
敷贴选择
选用具有消炎止痛、去腐生肌作用的中药膏剂或 散剂进行敷贴。
敷贴方法
将药膏或药散均匀涂于患处,然后用无菌纱布覆 盖固定,每日换药1-2次。
3
注意事项
敷贴前应先清洁患处皮肤;敷贴后应密切观察患 处变化,如出现过敏、感染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 用。
肛瘘不开刀四种方法
肛瘘不开刀四种方法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因此,很多患者不愿意选择手术治疗。
那么,肛瘘不开刀有哪些方法呢?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四种肛瘘不开刀的治疗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中药熏洗。
中药熏洗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将中药煎煮后,用蒸汽熏洗患处,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这种方法对于一些轻度的肛瘘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需要长期坚持使用才能见到效果。
第二种方法是中药熏洗配合中药口服。
除了单纯的中药熏洗外,还可以配合中药口服,如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可以从内部调理身体,加速肛瘘的愈合。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第三种方法是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将中医的疗法与西医的治疗方法相结合,综合治疗肛瘘。
比如,可以采用中药熏洗、中药口服的方法,同时结合西医的局部药物治疗,如局部消炎、止痛的药物,加速肛瘘的愈合。
第四种方法是膏药贴敷。
膏药贴敷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的膏药,贴敷在患处,可以缓解肛瘘的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选择膏药时要选择正规的药品,避免使用劣质产品导致不良反应。
总的来说,肛瘘不开刀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法,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希望所有患者都能早日康复,摆脱肛瘘的困扰。
肛漏病(肛瘘)中医诊疗方案
肛漏病(肛瘘)中医诊疗方案漏肛病(肛痿)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要点1.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 ?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
浅部肛痿肛门周围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可大体评估肛门括约功能。
3.辅助检查:(1)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痿道的情况。
(2)肛门直肠镜检查:与双氧水或亚甲蓝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3)痿道造影: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痿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4)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痿痿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痿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5)CT或磁共振成像:用于复杂性肛痿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痿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4.肛痿的分类:(1)低位肛痿低位单纯性肛痿: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痿道通过外括约肌皮下部或浅部,与皮肤相通。
低位复杂性肛痿:有两个以上内口或外口,肛痿痿道在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
(2)高位肛痿高位单纯性肛痿: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痿道,走行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高位复杂性肛痿:有两个以上外口,通过痿管与内口相连或并有支管空腔,其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二、中医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和减少发作。
(1)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2)保持大便规律、通畅,防止腹泻或便秘,以减少粪便对肛痿内口的刺激。
(3)保持肛门清洁。
2、内治法:主要用于减轻症状、控制炎症发展。
辨证分型论治:(1)湿热下注证(肛痿急性期)证候:肛周有溃口,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代表方剂:萆薢渗湿汤加减。
常用药物:黄柏、苍术、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萆薢、茯苓、栀子、车前子、白术、茵陈等。
(2)正虚邪恋证(肛痿慢性期)证候:肛周痿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
肛漏病肛瘘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肛漏病肛屡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一、概述:肛瘦是肛周皮肤与直肠肛管之间的慢性、病理性管道,常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主要与肛腺感染有关。
肛瘦的发病率尚无确切统计,在肛肠疾病发病中占第三位。
中医称为“肛漏”,难自愈。
如手术不当可致肛门功能受损。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十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OOL7-94)O(1)肛漏系肛痈成脓自溃或切开后所遗留的腔道。
又称痔漏。
有肛痈病史。
病灶有外口、管道、内口可征。
(2)疾病分类低位肛瘦:单纯低位肛瘦:只有一条管道,且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
复杂低位肛瘦:具两条以上管道,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高位肛瘦:单纯高位肛瘦:只有一条管道,穿越肛管直肠环或位于其上。
复杂高位肛瘦:管道有两条以上,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肛瘦诊断标准”。
(1)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
浅部肛瘦肛门周围可触及索状物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
(3)辅助检查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瘦道的情况。
肛镜检查:与亚甲蓝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瘦道造影: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瘦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瘦瘦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瘦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CT或MRI:用于复杂性肛瘦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屡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二)证候诊断1、湿热下注证: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正虚邪恋证:肛周屡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下注证: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
舌红、苔黄腻。
(二)正虚邪恋证:肛周瘘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
舌淡、苔薄。
(三)阴液亏虚证:瘘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
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肛周溃口流脓
1.观察脓液的颜色、性质、量。
2.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3.遵医嘱中药熏洗。
4.遵医嘱中药外敷。
(二)肛周疼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协助患者变换舒适体位。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足三里、三阴交、承山、大肠俞、天枢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肛门、直肠、交感、神门、皮质下、三焦等穴。
5.遵医嘱中药熏洗。
6.遵医嘱物理治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2.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3.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4.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三)围手术期的中医护理
1.术后疼痛。
(1)可采用移情调志法。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直肠、大肠、上屏尖、脑、神门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关元等穴。
2.排尿困难。
(1)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
(2)热敷下腹部。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气海、关元、阴陵泉、三阴交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脑、肾、膀胱、交感、神门、皮质下等穴。
(5)遵医嘱药熨法,取气海、关元、阴陵泉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中极等穴。
(7)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等穴。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2.勿负重、远行,防止过度劳倦。
忌久坐、久立或久蹲,坐位时最好选用"O"型软坐垫。
3.术区结扎线完全脱落后指导患者行提肛运动。
方法:深吸气时收缩并提肛门,呼气时将肛门缓慢放松,一收一放为1次;每日晨起及睡前各做20~30次。
(二)饮食指导
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之品,忌生冷、辛辣、刺激、肥甘之品、戒烟酒。
1.湿热下注证:宜食健脾利湿的食品,如菜花、扁豆、冬瓜、粟米等。
食疗方:粟米粥。
2.正虚邪恋证:宜食扶正祛邪的食品,如大枣、木耳、藕、豌豆
等。
食疗方:大枣滋补粥。
3.阴液亏虚证:宜食养阴生津的食品,如百合、银耳、核桃等。
食疗方:百合银耳羹。
(三)情志调理
1.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
2.疼痛不适时可听音乐,看电视,或与家属、病友聊天,以分散注意力。
3.鼓励家属多陪伴,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湿热下注证□正虚邪恋证□阴液亏虚证□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