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教育课程行政【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圣才出品】

第2章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1.怎样解释下列概念?管理文化环境资源教育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答:(1)管理:管理是指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引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

管理具有两重性,它是非政治性与政治性的统一。

管理的这种属性,表现在管理必须也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

管理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①管理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为实现一定目标服务的;②管理都是对人、财、物、信息、时空的管理;③管理是一个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过程。

④每一种管理活动都是管理的主体和管理的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2)文化: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用来表达一定历史时代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也用来说明具体社会、部落、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的特点。

狭义的文化特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机构等。

文化是个有机系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统一的整体,其基础是物质生产的发展。

制度文化体现为一定社会的机构和制度,联结着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文化是社会现象,具有历史连续性。

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在阶级社会中,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具有阶级性。

文化还具有民族性,每个民族文化都有其特定的内涵。

(3)环境:环境是指人们生活的一切外部条件。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任何组织都是一个系统,它存在于一个更大的系统之中。

这个更大系统就是环境,它对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

环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环境,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另一类是特殊环境,主要指组织内部环境,或称工作环境。

(4)资源:资源泛指社会财富的源泉。

它既包括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也包括社会资源如资金、人才、信息等。

在诸多资源中,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对管理者来说最为重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教育计划)【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教育计划)【圣才出品】

第7章 教育计划7.1 复习笔记一、教育计划1.教育计划的起源一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教育计划,即作为教育行政管理学上的计划,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50年代至60年代产生并获得明显发展的。

有人把它称之为现代教育计划。

(1)教育计划的特点①综合性,即它的内容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校外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设想。

②长期性,是指它揭示了5年、10年或20年这样长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并以达成此目标为目的。

③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密切相接。

(2)教育计划产生与发展的背景①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战后重建和如何发展的问题。

②由于苏联早一步实施了计划教育,取得了以1957年卫星上天为标志的巨大成果。

这一计划教育的成功,对世界震动很大,影响和促进了世界教育的计划化。

③随着科技竞争而来的教育竞争的展开,使教育计划在各国迅速建立起来。

2.教育计划的定义(1)教育计划的定义教育计划是指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2)教育计划的特征①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计划的前提。

②教育计划是量化了的教育政策目标或教育发展目标。

③教育计划具有技术性。

教育计划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包含着对教育现状的分析、对未来发展的预测、战略上的决策,以及实施方案的建立等程序或步骤。

3.教育计划的类型(1)按照教育计划的规模可以分为教育事业规划和教育计划教育规划与教育计划的区别在于,规划是对较大范围、较大规模及较长时间内教育发展总方向、大目标、主要实施步骤及重大措施的设想。

计划相对规划而言,是指在规划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政策、任务做出的较短时间的具体安排和落实措施,计划的发展指标、措施步骤、时间安排都比较详尽、具体。

(2)按照计划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教育的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是相对而言的。

一般说来,中期计划是长期计划的中间站,短期计划则为实现中、长期计划的一个实际步骤。

从这种认识出发,一个完整的长期计划应包括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这几个相对部分。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教育行政组织及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教育行政组织及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圣才出品】

第5章教育行政组织及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1.教育行政组织的含义及特点是什么?答:(1)教育行政组织的含义教育行政组织是作为一类行政组织或者说国家行政组织的一个构成部分,是指依据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令以及规章制度等,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机构。

(2)教育行政组织的特点①教育行政组织是国家性质的社会组织,为国家权力所支持。

首先,教育行政组织的全部活动内容,体现着国家的教育意志,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在我国则为人民教育意愿的体现,人民利益的代表。

其次,教育行政组织是运用国家权力,行使行政权,管理教育事业的机构。

②教育行政组织具有严密的体系性。

世界各国虽然国家体制不尽相同,但作为管理政务、行使国家行政权的行政组织,都形成了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上下沟通、密切配合的层级式组织体系。

教育行政组织也不例外。

这是由于每一个教育行政组织都有一定的职权范围,承担一定的任务,在整个教育行政组织系统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同时每一个教育行政组织在实现其职能时,需要同上下左右的组织进行沟通与协调。

2.在教育行政管理中,为什么要重视教育行政组织的结构?答:行政组织结构是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

教育行政管理中要重视教育行政组织的结构是因为行政组织的结构模式对行政组织的效能发挥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合理的教育行政组织结构有助于信息的上传下达教育行政组织是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建立的,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上下沟通的密切配合的层级式组织体系。

因此,只有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才会使信息顺利地上传下达,以便及时地处理和解决各种问题,提高管理效率。

(2)合理的教育行政组织结构有助于人员的管理和资源的配置教育行政机构设置科学合理、权职明确,才可能合理地配置人员,进行人员管理以及相应的资源配置,从而避免人员过多、效率低下的情况。

可见,合理的教育行政组织结构对于教育行政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是开展各项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教育行政体制)【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教育行政体制)【圣才出品】

第4章 教育行政体制4.1 复习笔记一、教育行政体制及其类型1.教育行政体制的含义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是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

它主要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

教育行政体制是国家行政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国家行政体制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2.教育行政体制的基本类型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是指教育行政组织的形态。

根据教育行政权力的划分及行使方式的不同,教育行政体制可以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两种基本类型。

(1)集权制①含义: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其下属地方政府和下级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一切措施都必须以中央制定的法令和指示为准的教育行政体制。

集权制一般以法国为代表,我国的教育行政体制基本上也属于集权制。

②优缺点:优点在于有利于教育政策的统一,有利于统筹全局、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便于调节各地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有利于统一办教育的标准,保持全国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缺点在于易使教育行政缺乏弹性,难以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也常束缚下级机关办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分权制①含义: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和地方政府在其管辖的范围内有完全的独立权力,中央政府对其在权限内的事项不加干涉的教育行政体制。

分权制一般以美国为代表。

②优缺点:优点在于可以使教育行政管理具有弹性,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事业,还可以充分发挥地方、下级机关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缺点在于权力过于分散,会带来对教育事业在领导与管理上的政令不统一、地方各行其是等问题,造成教育发展上的盲目混乱、教育行政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

正确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是教育行政体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各国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做了许多尝试,一些国家在其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教育行政上的中央与地方合作制,这是一种介于集权与分权两者之间的制度。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教育政策与法律【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教育政策与法律【圣才出品】

第6章教育政策与法律1.什么是教育政策,教育政策过程包括哪些环节?答:(1)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种类型,是指为了解决教育领域所产生的公共问题,政党、立法机构、政府等所制定的教育方针、行动纲领、教育法规、条令条例等多种行为规范和活动过程的总称,是对教育工作的目的、策略和途径的总体规定。

教育政策的实质是对全社会内的教育资源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

(2)教育政策过程的环境(1)教育问题的感知教育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第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对教育提出新的需求,而教育却不能及时满足社会和人发展的新需求;第二,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教育的运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偏差或障碍,以至于影响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社会发展,这时,教育问题就会被社会公众所感知,人们就会提出解决教育问题的要求。

(2)教育政策问题的确认与议程建立教育政策的基本功能就是解决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

但只有那些比较紧迫的或可能造成长期负面影响的教育问题才能进入政党、政府议事日程成为教育政策问题。

这时,政党和政府才会动用行政资源、学术研究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研究政策问题的成因、范围和可能的影响,开始寻找解决教育政策问题的途径。

(3)提出和评估备选方案在界定教育政策问题基础上,政党和政府会就教育政策问题的解决,设定政策目标,提出多种行动方案,一般教育政策研究者也会对解决教育政策问题提出特定的解决方案。

到底选择哪种方案在当前的情境下才是最优的,需要对各种备选的教育政策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价,在评价时需要考虑到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发展现实,也要考虑到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

教育政策方案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政策结果的预测、方案的可行性、造成的社会成本与收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4)教育政策选择与政策合法化在政策评估的基础上,教育政策制定部门将从备选方案中进行优化选择。

通常,被选择的政策方案就将进入到立法机构、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经过审议后,形成政策草案,并公之于众,征求各种教育政策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教师人事行政【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教师人事行政【圣才出品】

第11章教师人事行政1.教师人事行政的含义及意义是什么?答:教师人事行政是指教育行政部门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制度和措施对教师的选拔任用、调配、培训、考核、工资、奖惩及福利待遇等事宜所实施的管理。

教师人事行政的根本目的是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质量高、数量足的教师。

教师人事行政是开发教师人才资源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人事行政具有重要的意义:(1)教师人事行政可以对教师实施综合管理和优化配置教师的选拔任用、培训等工作不仅注意教育的现实需要而且预测到未来的需要,不仅要注意现实的选拔还要为未来投资,不仅要对适用的教师个体进行分析还要对全国或地区的教师整体进行分析。

此外还要考虑各级各类教师之间的比例,优化组合与平衡发展的问题,以保证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的优化和教育人力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

(2)教师人事行政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实际承担者,是直接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人员,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说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

教师是教师人事行政工作的对象、客体,对教师进行人事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根据教育的发展制定教师需求预测和培养计划、制定师资的管理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形成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以实现教师人事行政的最终目的,即发展教育。

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2.你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的职业吗?为什么?答:根据学术标准衡量,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它需要经过专门的师范教育训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能、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

之所以说教师是专业性职业,主要原因如下:(1)教师职业资格的取得有严格的规定,在职前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

教师在正式上岗之前,一般都必须接受非常系统而长期的师范教育,学习有关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培训教学技能,在中小学校获得实际的教学经验。

对于没有接受系统的师范教育,要想成为一名教师,还必须经过专门的考试和资格认定,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12-19章)【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12-19章)【圣才出品】

第12章教育信息的管理与公开1.教育信息有哪些重要作用?答:教育信息,是指教育部门(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也包括相关政府机构),在从事教育管理活动中所产生、获取和拥有的信息。

教育信息管理,则是指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以及相关政府机构,对其所拥有的教育信息的管理。

教育信息的作用主要有:(1)为制定教育政策与决策提供信息基础信息是决策的基础,科学的决策是建立在准确可靠、全面系统的信息基础之上的。

决策者只有获得大量可靠的信息,在保证信息收集、传递的真实性和分析推理的无误性的情况下,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2)对教育工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对教育信息的分析有助于发现教育工作中的偏差,并及时向主管部门发出预警信息,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正常、协调发展。

(3)为日常的教育管理与研究提供信息咨询教育信息不仅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加强教育部门的科学管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为地方教育研究机构提供了分析的基础资料。

(4)用于各级学校的管理和提高质量学校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是微观教育过程,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对与学校水平评价有关的教育信息比较关注,如学生入学率、巩固率、辍学率、留级率、考试合格率、升学率、教师学历合格率、图书达标率、实验设备达标率、办学条件达标率、危房率等,这些信息与学校日常管理和改进措施有着比较直接的关系。

(5)促进社会公众了解、支持和监督教育教育信息的公开化,为促进社会各界了解、支持和监督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帮助和导向作用。

2.教育信息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答:教育信息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教育信息管理的主体来看,需要履行以下主要职能:收集与沟通、分析与解释、预测与引导、研究与开发、公开与保密。

(1)收集与沟通①信息收集收集信息是教育行政部门最基本的信息管理工作,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对教育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控,并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进行决策与规划提供信息基础。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教育行政部门在收集信息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信息服务的对象需要进一步拓宽。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教育行政体制【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教育行政体制【圣才出品】

第4章教育行政体制1.简述教育行政体制的含义及其在教育行政管理中的意义。

答:(1)教育行政体制的含义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

它主要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

(2)教育行政体制在教育行政管理中的意义①教育行政体制可以根据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教育的发展方向、速度、规模作出计划,以保证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②教育行政体制可以行使其组织职能是指为实现教育发展目标及教育计划所建立的组织机构体系,及通过组织机构的各种活动实现教育资源即人力、物力、财力的配置作用。

③教育行政体制可以发挥其管理职能,能对教育资源的管辖使用等进行管理,使教育事业顺利进行。

④教育行政体制可监控教育发展及教育行政的既定目标及计划,使教育活动及教育行政活动有秩序、有节奏地进行,并避免偏离目标,使其不断向前推进。

⑤国家教育行政体制可以为地方和学校提供诸如信息、咨询、协调、资助等服务项目,在决策环境和管理条件上对下级施以影响。

2.教育行政的集权制与分权制的利弊是什么?答: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其下属地方政府和下级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一切措施都必须以中央制定的法令和指示为准。

在教育上实行中央集权制的突出代表是法国。

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和地方政府在其管辖范围内,有完全的独立权力,中央政府对其在权限内的事项不加干涉。

实行分权制的典型代表是美国。

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与分权制各有利弊:(1)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有利于教育政策的统一,有利于统筹全局、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便于调节各地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有利于统一办教育的标准,保持全国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

但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又极易使教育行政管理缺乏弹性,难于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也常束缚下级机关办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育行政上的分权制最大的长处在于,可以使教育行政管理具有弹性,避免一刀切,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事业,可使教育适应各地的实际需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1.什么是教育管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答: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广义教育管理学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它是以中央或地方的教育法令、法规为指导,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对整个教育行政系统和各级各类学校组织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以实现管理目标优化的一门现代科学。

狭义的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构建学校和社区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立和健全学校组织及其运行机制,优化办学资源,调动全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的一门现代科学。

(1)教育管理学的性质①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中各个因素对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激励或制约的双重作用。

②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管理学就是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

研究如何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来管理教育,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各个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

③教育管理学的文化性。

世界各国的教育管理理论与方法有其共同的地方,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差异。

这些差异除了经济与物质条件上的差异之外,主要表现为观念形态和文化传统的差异。

(2)教育管理学的学科特点①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

教育管理学就应该是启迪思考、开阔眼界、增长智慧之类的科学。

②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

管理者如果只想从历史的文献、以及各种法令、法规中找到现成的答案来解决新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教育管理学就是叫人如何迎接挑战,同自己的困境做斗争的科学。

③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

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处理问题要经过三个阶段,识别信息、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每个管理者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体系,作为管理行为的准则。

④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

一切管理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教育信息的管理与公开)【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教育信息的管理与公开)【圣才出品

第12章 教育信息的管理与公开12.1 复习笔记一、教育信息及其分类1.教育信息教育信息,是指教育部门(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也包括相关政府机构),在从事教育管理活动中所产生、获取和拥有的信息。

教育信息管理,则是指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以及相关政府机构,对其所拥有的教育信息的管理。

2.教育信息的作用(1)为制定教育政策与决策提供信息基础信息是决策的基础,科学的决策是建立在准确可靠、全面系统的信息基础之上的。

决策者只有获得大量可靠的信息,在保证信息收集、传递的真实性和分析推理的无误性的情况下,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2)对教育工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对教育信息的分析有助于发现教育工作中的偏差,并及时向主管部门发出预警信息,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正常、协调发展。

(3)为日常的教育管理与研究提供信息咨询教育信息不仅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加强教育部门的科学管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为地方教育研究机构提供了分析的基础资料。

(4)用于各级学校的管理和提高质量的教育信息比较关注,如学生入学率、巩固率、辍学率、留级率、考试合格率、升学率、教师学历合格率、图书达标率、实验设备达标率、办学条件达标率、危房率等,这些信息与学校日常管理和改进措施有着比较直接的关系。

(5)促进社会公众了解、支持和监督教育教育信息的公开化,为促进社会各界了解、支持和监督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帮助和导向作用。

3.教育信息的分类(1)正面信息与负面信息按照信息反映的事件性质不同,可以把信息分为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两类。

①正面信息反映的是政府在教育领域当中所取得的成绩与良好的效果。

②负面信息反映的是教育领域中的失败或失误的信息。

(2)常规信息与危机信息根据信息所反映的事件发生的状态,可把信息分为常规信息与危机信息两类。

①常规信息是指正常教育工作中所产生的信息。

②危机信息反映的是突发事件中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这类信息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破坏性、不可预见性和不可控制性,并且容易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强烈的反应。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教育计划【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教育计划【圣才出品】

第7章教育计划1.说明现代教育计划的含义及特征。

答:一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教育计划,即作为教育行政管理学上的计划,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50年代至60年代产生并获得明显发展的。

人们把它称为现代教育计划。

(1)现代教育计划的含义现代教育计划是指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则、步骤、方法的总和。

(2)现代教育计划的特征①教育政策是制订教育计划的前提。

教育计划必须为权力所支持。

一般而言,教育政策是由国家权力所决定和支持着的关于教育的思想观念、意愿和行动准则。

这与个人、党派、社会团体等关于教育的意见、希望、提案等有着根本的不同。

当然,教育计划不同于教育政策,但教育计划是离不开教育政策的,它必须以教育政策为指导。

②教育计划是量化了的教育政策目标或教育发展目标。

它不是个人或团体对教育发展的某种愿望,而是以数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可能实现的教育目标。

从时间上看,它又是为实现某一教育目标而制定的时间一览表。

③教育计划具有技术性。

教育计划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它包含着对教育现状的分析、对未来发展的预测、战略上的决策,以及实施方案的建立等程序或步骤。

而教育现状的分析、教育预测、教育决策、教育计划实施方案的建立都具有一定的技术性,都需要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实现。

2.教育规划与教育计划的关系及异同是什么?答:教育计划是指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则、步骤、方法的总和。

(1)教育规划与教育计划的关系教育计划按照规模可以分为教育规划和教育计划。

近年来,在国际上使用的教育计划,主要是指与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密切相连的较长期的、综合的教育计划。

也就是通常所讲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简称教育规划。

在教育行政上所讲的教育计划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的,是相对于短期的实施计划而言的。

(2)教育规划与教育计划的异同①不同点。

教育规划与教育计划的区别在于,规划是对较大范围、较大规模及较长时间内教育发展总方向、大目标、主要实施步骤及重大措施的设想。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教育督导)【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教育督导)【圣才出品】

第8章 教育督导8.1 复习笔记一、教育督导的意义1.教育督导的含义教育督导也常被称作教育视导,是指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按照督导的原则和标准,使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行政工作和学校工作通过精密的观察、调查和考核,进而作出审慎的分析和评定,指出成绩和缺点,并提出积极改进意见,使教育工作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的活动。

它是教育行政的一个职能,是教育行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教育督导的性质(1)教育督导的实质是行政监督行政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内部,如行政领导机关或专门监督机关对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监督,其价值取向主要是秩序和效率。

这种监督实际上是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一种手段。

(2)作为行政监督的教育督导所具有的指令性、执法性和权威性①教育督导工作所具有的指令性是有限的行政指令性。

教育督导是上级对下级的、以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为前提进行的,因此具有指令性。

但由于教育活动的复杂性以及现代督导的专业性和民主性,通常情况下,教育督导机构或督学对被督导单位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是指导性的。

②教育督导工作具有执法性。

教育督导的执法性表现在教育督导机构与人员依法进行以引导被督导者给予重视并加以贯彻,达到保证执法的目的。

另一方面是通过各类督导活动的经常性的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其违法行为以达到有效实施法规的目的。

③教育督导工作的权威性。

作为行政监督的教育督导的权威性,与行政监督一样来自其凭借的职权和法纪。

现代教育督导活动越来越强调督导人员不仅依靠职权去影响被督导者,更要依据自然权力即个人所具有的知识、品行、性格魅力、领导艺术等引导被督导者。

3.教育督导的意义(1)建立教育督导制度是加强政府对教育宏观调控的重要途径;(2)建立教育督导制度是实现依法治教的需要;(3)建立教育督导制度是实现教育管理科学化的需要。

二、教育督导的基本职能与具体任务1.教育督导的两个基本职能——监督和指导教育督导的职能,是指教育督导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又指教育督导机关及人员为执行其任务所进行的职务活动。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流派【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流派【圣才出品】

第3章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流派1.对教育管理理论发生重大影响的管理流派有哪几个?答:有四个管理流派的理论对教育管理理论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分别是:(1)“科学管理”理论以泰勒为代表人物。

科学管理的目的和中心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管理人员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合理的日工作量标准;采取标准化管理;必须对工人进行岗位培训,为了鼓励工人打破定额,建立岗位标兵制度和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2)科层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是马克思·韦伯。

科层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职位分类、权力分层、法定资格、委其责任、遵纪守法、理性关系、固定工资。

(3)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是梅奥。

他实施的“霍桑试验”奠定了行为科学的基础。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以人性假设为出发点。

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的核心内容,领导行为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4)系统理论代表人物为切斯特·巴纳德、西蒙、卡斯特。

系统理论要求一切工作都要从整体目标出发,而不是从局部出发。

为了整体目标的实现,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

系统论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一些教育管理人员把系统理论作为一种价值观和方法论来研究和解决教育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2.科学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的哪些方面可以应用?哪些方面不能应用?答:“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以泰勒为代表。

此理论产生于对企业的管理,而学校不同于企业,因此,科学管理理论不能全部应用于教育。

(1)科学管理理论可以应用于教育的有如下方面:①科学管理的目的和中心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把这个方面应用在教育管理上可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避免管理上的浪费现象,使教育投入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

②在上岗前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

员工的素质关乎到产品的质量,而教师的素质则关系到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质量,因此,在教师任教之前必须要对其进行培训,以达到能够胜任教书育人的资格。

③建立岗位标兵制度和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为了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可以采用树立模范标兵的方法,并给予经济和精神上的奖励,在教师中间产生竞争意识,同时也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从而推进学校的发展。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教育督导【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教育督导【圣才出品】

第8章教育督导1.如何认识教育督导在教育行政活动中的意义?答:教育督导是指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按照督导的原则和标准,使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行政工作和学校工作通过精密地观察、调查和考核,进而作出审慎地分析和评定,指出成绩和缺点,并提出积极改进意见,使教育工作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的活动。

教育督导在教育行政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1)教育督导是教育行政过程的主要部分,也是教育行政的重要功能,它关系到整个教育行政系统(体制)的效能。

(2)教育督导的重要性在于能加强与提高教育行政的领导与管理,以保证教育方针政策的有效贯彻,推动教育工作的改进,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

(3)根据我国的现状与国外经验,建立起与决策、执行系统并行的相对独立的检查监督系统,是改革我国现行教育管理体制,提高教育管理效率与效益,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

2.怎样认识教育督导的性质?答:(1)教育督导的实质是行政监督行政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内部,如行政领导机关或专门监督机关对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监督,其价值取向主要是秩序和效率。

这种监督实际上是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一种手段。

(2)作为行政监督的教育督导所具有的指令性、执法性和权威性①教育督导工作所具有的指令性是有限的行政指令性。

教育督导是上级对下级的、以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为前提进行的,因此具有指令性。

但由于教育活动的复杂性以及现代督导的专业性和民主性,通常情况下,教育督导机构或督学对被督导单位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是指导性的。

②教育督导工作具有执法性。

教育督导的执法性表现在教育督导机构与人员依法进行督导活动中。

一方面是在编制督导评估指标时将有关的政策、法规的内容、精神纳入其中,以引导被督导者给予重视并加以贯彻,达到保证执法的目的。

另一方面是通过各类督导活动的经常性的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其违法行为以达到有效实施法规的目的。

③教育督导工作的权威性。

作为行政监督的教育督导的权威性,与行政监督一样来自其凭借的职权和法纪。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章节题库(教育行政组织及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章节题库(教育行政组织及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圣才出品】

第5章教育行政组织及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一、单项选择题1.行政组织中上下级层级关系是一种()的分配关系。

A.任务和职位B.权力和利益C.权力和责任D.责任和义务【答案】C2.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性质是()。

A.社会咨询机构B.社会福利机构C.国家公务机构D.国家政府机构【答案】C3.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改革,必须提高教育行政人员的素质,其最有效的途径应该是()。

A.合理流动B.合理使用C.培养进修D.选拔录用【答案】C4.公务员的奖励主要包括:嘉奖、()、授予荣誉称号。

A.表扬B.提拔C.奖励D.记功【答案】D5.提高教育管理效率的首要因素是()。

A.充足的经费B.现代化的设备C.充分调动起积极性的人D.良好的环境条件【答案】C6.教育管理的行政组织机构是以()为主进行设置的。

A.功能B.服务对象C.工作性质D.工作程序【答案】C7.教育行政组织机构中所设置的监督部门、信息反馈部门实质上是组织机构中的()部门。

A.控制B.决策C.质检D.功能【答案】A8.在一个组织中,管理的层次与幅度之间的关系是()。

A.递增关系B.递减关系C.正比关系D.反比关系【答案】D二、名词解释1.教育行政组织答:教育行政组织是指依据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令以及规章制度等,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机构。

教育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即按其行政主体或者按其所拥有的权限和所管辖的范围,可分为国家教育行政组织与地方教育行政组织。

其主要特征有:①教育行政组织是国家性质的社会组织,为国家权力所支持;②教育行政组织具有严密的体系性。

2.教育行政机关答:教育行政机关是指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专门从事教育行政管理的国家机关,它是国家行政机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中央一级的教育行政机关现为教育部,地方教育行政机关中,省一级为各地教育厅(局或教育委员会),地县两级为教育局(教育委员会)。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笔记及习题(教师人事行政)【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笔记及习题(教师人事行政)【圣才出品】

第11章教师人事行政11.1 复习笔记一、教师人事行政的含义与意义1.含义教师人事行政是指教育行政部门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制度和措施对教师的选拔任用、调配、培训、考核、工资、奖惩及福利待遇等事宜所实施的管理。

教师人事行政的根本目的是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质量高、数量足的教师。

2.意义教师人事行政是开发教师人才资源的重要手段。

教育活动需要人、财、物等多种资源的投入,而现代资源理论和人事管理新观念指出人是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资源,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开发,调动和开发人的潜能,就可以使其升值,进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1)教师人事行政可以对教师实施综合管理和优化配置教师的选拔任用、培训等工作不仅注意教育的现实需要而且预测到未来的需要,不仅要注意现实的选拔还要为未来投资,不仅要对适用的教师个体进行分析还要对全国或地区的教师整体进行分析。

此外还要考虑各级各类教师之间的比例,优化组合与平衡发展的问题,以保证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的优化和教育人力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

(2)教师人事行政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实际承担者,是直接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人员,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说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

教师是教师人事行政工作的对象、客体,对教师进行人事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根据教育的发展制定教师需求预测和培养计划、制定师资的管理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形成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以实现教师人事行政的最终目的,即发展教育,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教师职业的专业性1.专业的含义专业是指具有高度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职业,也称为专门职业,是相对于普通职业而言的。

从事专门职业的人员通常被称之为专业人员。

一般认为典型的专业人员是指医生、律师、工程师、建筑师等。

对于教师是否为专业工作者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专家学者持有不同的意见。

2.专业标准(1)专业工作是具有高度技术性的职业,必须运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13-19章)【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13-19章)【圣才出品】

第13章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13.1复习笔记一、学校效能概述1.学校效能的概念关于学校效能的界定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本质属性定义,二是操作化定义。

(1)本质属性定义本质属性定义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概括。

在学校效能的本质特征定义上,学者们的意见较为一致,大多数人认为:学校效能是学校选择目标的适宜程度及实现学校功能的程度。

(2)操作化定义操作化定义是为了便于研究操作而对事物本质特征的一种具体化表述。

在学校效能的操作定义上,学者们的分歧较大,不同的学者所强调的方面不同。

这一领域的主流研究主要关注了学校在促进学生学业成就提高上的贡献,但批评者则认为,应该涵盖范围更广的衡量教育目标实现情况的指标,如公众及服务对象对教育的满意度,学校对社区和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

2.学校效能模型由于学校效能研究视角的不同,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学校效能模型,划分了多种学校效能类型。

目前划分的标准主要有三种:一是学校系统的构成及投入-产出过程;二是学校的目标或功能;三是产生效能主体的层次。

(1)学校效能的社会系统模型这一模型是荷兰学者谢润斯从社会系统论的角度提出的,如图13-1所示。

社会系统模型,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重视学校的生产功能,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产出,将学校效能等同于学校质量效果,强调以较少的资源投入培养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学生。

图13-1学校效能研究的理论模型(2)学校效能的“功能-层次”模型香港学者郑燕祥从学校在现代及未来社会应承担和发挥的功能出发,划分出了25种学校效能。

如表13-1所示。

表13-1五层面、五类别的学校效能“功能-层次”模型此外,这25种功能还可以表现为时间长度上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被分为长期功能和短期功能。

长期功能是指学校长期所产生的持续功能。

短期功能是学校短期内产生的外显功能。

由于学校效能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因此,不同研究所强调的学校效能常常并不相同,此外,就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不同效能之间的关系也并不很清楚,一种效能高并不一定保证其他效能也高,一种效能在某一层面上高,也并不保证其在其他层面上也高,同一效能在不同层面上的表现有时还是相互冲突的。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4~7章)【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4~7章)【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圣才电子书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4章教育行政体制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行政的中心问题是()。

A.教育行政机构B.学校管理C.教育行政体制D.制度的完善【答案】C2.教育体制是()。

A.教育制度的简称B.教育组织的根本制度C.教育机构的统一体D.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的结合体【答案】D3.教育体制的子体制是指学校教育体制与()。

A.学校运行体制B.教育管理体制C.学校评价标准D.教育法律制度【答案】B4.决定各国教育行政体制形式不同的根本点,在于()。

A.对教育行政权力的划分与行使的方式不同B.政体不同C.文化背景不同D.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答案】A5.社会主义国家教育行政管理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是()。

A.实施民主集中制B.党对教育行政的领导C.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D.人民享有参与管理的权利【答案】B6.处理好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主要是指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其核心是()。

A.提高投入B.简政放权C.制定政策D.加强协调【答案】B7.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

A.分级管理、以省为主B.分级管理、以市为主C.分级管理、以县为主D.分级管理、以乡为主【答案】C8.我国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更接近于()。

A.中央集权B.地方分权C.学校自治D.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答案】D9.在教育管理职能方面,地方分权制的国家更强调()。

A.计划监督B.行政监督C.法律监督D.社会监督【答案】C10.教育管理体制包括()。

A.教育行政体制和学校管理体制B.学校教育体制和校外教育体制C.教育行政体制和学校教育体制D.学校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答案】A二、名词解释1.教育行政体制答: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

它主要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圣才出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圣才出

第2章 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2.1 复习笔记一、管理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1)管理的产生管理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特有的一种现象,也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人类一刻也离不开管理。

(2)管理的职能①组织和开发生产力的职能管理可以把处于分散状态的生产力诸因素进行合理组合,对生产运行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这样就可以达到扩大再生产的目的。

②协调和控制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职能马克思把这种管理职能称作“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

他分析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资产者通过管理来实现其对雇佣劳动者的统治、奴役和剥削,榨取他们的剩余劳动。

③管理具有两重属性:a.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同社会生产力联系在一起的属性,它具有组织共同劳动、协调生产过程的作用,是超越一切生产关系而存在的。

b.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同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来决定的。

在有阶级的社会里,管理的社会属性的核心是为一定阶级利益服务的,它是有阶级性的。

(3)管理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也就越来越高。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习型组织和虚拟现实技术在管理上的应用,使管理科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管理是观念形态的文化,管理行为是受着某种价值观所支配的(1)文化文化是与“自然”相对应的概念。

它是人类在长期的改造自然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观念定势、思维定势和价值定势,具有民族性。

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

(2)组织文化文化不仅体现在各个民族之中,它还表现在各个不同的社会群体之中,形成了各自的群体文化,也就是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反映了组织精神和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由三个部分组成:①组织在物质环境和物质条件中的文化氛围;②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③组织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教育课程行政
1.什么是教育课程?其构成内容有哪些?
答:教育课程一般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目的、范围和进程的总和。

简言之,教育课程的基本涵义是指学校的课业内容及其进程。

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行政关心和作用的重要领域。

教育课程的构成内容包括:(1)教学计划
①教学计划的涵义
教学计划是学校教育课程的总体规划。

它不仅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而且是课程的重要内容。

从教育行政上讲,教学计划形式上是国家的关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指令性或指导性计划;内容上是国家制定的学校教育教学标准,编制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依据,督导和评估学校教学工作的依据;性质上是教育行政法规性文件,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法律约束作用。

②教学计划的内容
教学计划作为学校教育课程的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构成是:学校培养目标;列出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各学科的教学时数和教学顺序;各学年的教学时数及学期划分、假期时间;学校的各种活动诸如生产劳动、体育活动、自学活动的安排。

通过包含以上内容的课程规划,不仅可以直接把学生和学校生活连接起来,而且间接地把学校与国家培养各种规格的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意志,社会发展中的教育需求结合起来。

(2)教学大纲与教科书
教学大纲与教科书都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对学校里所教学科内容的规定。

①教学大纲的内容:主要由说明和本文两部分构成。

前者扼要说明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指导思想及有关教法的原则性建议等。

后者具体列出本学科教材的篇章、节目、内容要点、上课时数、作业的内容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时数等。

此外有的教学大纲还列出教师参考用书、教学仪器、直观教具等。

②教科书的内容一般由目录、本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附录等部分构成。

本文是其主要部分,这部分内容通常分篇、章、节、目或者一课一课地编排,系统、简明、通俗地叙述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科内容即最基本的事实、概念、原理、公式等。

2.说明教育课程行政的含义。

答:课程行政是指教育行政对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审定与管理。

课程行政的主要内容是有关课程的决策者和决策方式,它对学校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教育行政的重要内容。

课程行政体制是教育行政体制的一部分,受国家政治体制的制约。

根据国家对课程干预的程度,课程行政体制可分为中央集权型和分权型两种。

课程行政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三个方面:
(1)教学计划又称课程计划,是学校课程的总体规划,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关重要的教育文件和不同层次与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关于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或指令性文件。

其主要内容包括培养目标、学习年限、所设学科、各学科教学时间安排和课程说明等。

(2)教学大纲又称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它以纲要的形式,从整体上规定某一学科的性质、目的、任务、内容、结构、授课时数、教学进度和教学法建议等,是有关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和评估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

一般由说明部分和本文部分组成。

(3)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不同于教材,但却是教材的主体。

国际上对基础教育教科书的行政管理制度一般分为国家制、审定制、选定制和自由制四种。

3.教育课程的修订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由于影响课程的各种因素包括外部的和内部的诸因素,都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因此,教学计划在实施一段时间后,需应社会的变迁与时间的推移,进行相应的整调、修改和再编订。

要使修改和再编订工作富有效率和科学精神,必须注意把握好课程及影响它的内外部因素的关系,即遵循好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适应性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学计划必须依据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和修订其内容。

(2)民主原则:该原则是指在修订教学计划过程中,要创造多种机会,让有关人员能介入该项活动,并努力营造民主气氛,让参与者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3)弹性原则:该原则是指要使教学计划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以适应各地区、各学校的不同情况。

(4)系统组合原则:该原则是指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必须根据课程各要素的特点和发
展以及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调整建立课程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沟通和配合,以获取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实现教学计划修订的目标。

4.阐述教育课程实施指导的途径和方法。

答:教育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或者说是把官方课程转化为运作课程的过程。

教育课程实施指导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1)咨询建议
课程实施是一件专业性非常强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目标、教育观念更新、课程理论的发展与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教材等方面,还与教师、学生、学校管理人员相关。

因此,有效地实施课程是不容易的。

通过咨询可以使课程实施者获得有关的信息、建议以及建立在对实践中问题诊断基础上的专业性建议,使课程实施走向成功。

(2)经费援助
在现代教育指导行政中,经费援助这一手段备受青睐,在课程实施指导中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它虽不是对课程的直接限制,却能有力地控制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向。

(3)教师
教师是最直接的课程实施者,也是影响教学水平诸因素中的主导因素。

一般讲,每一个课程计划都是对原有课程计划的扬弃。

实施新的课程,要求实施者努力适应新课程标准,即要求实施者(主要是教师)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教学方法、内容安排以及教学组织方式要有所改变,而这些改变首先来自于教师的新认识、新观念,其次是新的行为方式。

组织指导各级各类的教师培训是对课程实施指导的根本内容。

(4)课程实施的交流
课程实施的交流,从参与者来讲主要是课程编制者与实施者之间的交流及实施者之间的交流。

从内容上讲,课程编制者可以向实施者讲述隐含在课程中的一些基本假设、价值取向,可以提供有利于实施的咨询和建议,可以传递其地区和学校课程实施的情况。

课程实施者之间,通过交流,可以交换实施课程的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值得借鉴的做法,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5)课程实施的交流
合作是指就课程实施中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课程编制者、督导人员、有关的专职研究人员及实施者共同进行探索研究和实验。

合作研究和实验都不是一时一事的行为而是一个有确定目标、有组织有计划的较长时间的共同行为。

通过共同研究和实验,可以获得课程及课程实施理论的深化与创新,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创造出新的课程实施的方法与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