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成语故事
适合一年级小朋友讲的成语故事
适合一年级小朋友讲的成语故事1.适合一年级小朋友讲的成语故事篇一得过且过:【只要勉强过得下去,就过一天算一天,比喻做事敷衍塞责﹐没有长远的计划。
例:他在学习上得过且过﹐只要及格就满意了。
】传说,五台山上有一种鸟叫寒号鸟,有四只脚,两扇肉翅。
每当盛夏季节,它的身上长满了五彩灿烂的羽毛,因此自鸣得意地叫:”凤凰不如我,凤凰不如我?”等到深秋,它的羽毛全脱落了,像刚出壳的幼鸟一样,在寒风中瑟索发抖。
它无可奈何地叫道:”得过且过,得过且过?”天气转暖,寒号鸟又继续跳着叫着,忘却了冬天的威胁。
2.适合一年级小朋友讲的成语故事篇二狐假虎威:在一个森林里,住着一只老虎,有一天老虎的肚子很饿了,想找个小动物当点心,他在路上走着走着,遇见一只瘦小的狐狸。
于是老虎就扑了上去,没想到狐狸大喊一声:“哼,森林里大家都知道我是大王,大家都怕我,你敢吃我?”老虎看狐狸又瘦又小,不相信他说的话,可是看狐狸说得那么认真,又怕他说的是真的。
于是,狐狸说:“你以为我在骗你呀?要是你不信,你就跟在我后头瞧瞧吧。
我走到哪儿,大小动物见了我,就会吓得跑走的。
”老虎想:“我得去瞧一瞧。
”于是狐狸仰着头在前面走,老虎跟在狐狸后面。
山上的鹿呀羊呀,一看见狐狸后面跟着一只大老虎,都吓得跑走了。
老虎看了,还以为他们害怕狐狸,不知道他们害怕的是自己,老虎吓得再也不敢吃狐狸了。
3.适合一年级小朋友讲的成语故事篇三东山再起:【从东山再出来,比喻隐居后再出来任职或失败后卷土重来。
例:在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事情是很多的。
】东晋时,有个名叫谢安的人,年轻时就很有才气,名声很大。
朝廷屡次召他做官,他都回绝了。
他隐居在会稽的东山,经常与王义之等人游山玩水,写诗做文。
后来,征西大将军桓温请谢安作司马,他不得已才答应出山任职,此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
在谢安出征的时候,朝中文武百官都来送行,有人同他开玩笑说﹔”你过去高卧东山,多次违背朝廷旨意,不肯出来做官,想不到,今天到底出来了。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3篇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3篇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1三国时期,刘备统率大军前去攻打汉中。
汉中的守将夏侯渊得到消息后,马上派人通知上司曹操,曹操听说后大吃一惊,立刻亲自率兵四十万前往抵御刘备的**。
夏侯渊知道曹操的'援军马上就到,便派夏侯尚带兵进攻。
刘备的将领黄忠见曹军前来挑战,就派大将陈式去迎战。
夏侯尚和陈式交战了几个回合之后,夏侯尚便假装战败想要逃走,陈式乘胜追击。
谁知走到半路,山上突然滚下来很多大木头,砸中了陈式,夏侯渊便生擒了陈式。
黄忠听到部下的报告后,连忙去和谋士法正商量。
法正说:“夏侯渊这个人很浮躁,有勇无谋。
我们可以采取步步为营的办法,激励**向前推进,然后引诱夏侯渊来战,从而捉住他,这就是反客为主的战法。
”黄忠采纳了他的建议,将阵地稳步向前推进。
夏侯渊见蜀汉**不断向自己这边推进,便**人马进行反击,派夏侯尚率军出战。
结果,夏侯尚与黄忠一交手就被活捉了。
夏侯渊非常生气,**包围了黄忠的**,还破口大骂。
可是,任凭夏侯渊怎么辱骂,黄忠就是不出战。
时间慢慢过去,曹军越来越疲惫。
这时黄忠突然出战,夏侯渊来不及防范,被黄忠一刀砍成了两段,曹军大败。
后来人们就用“反客为主”来表示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2商朝末年,国君商纣王暴虐无道,任用奸臣,残杀忠良,激起了民愤,就连诸侯王也都觉得他不是一个明君。
当时,有一个西伯侯名字叫姬昌,他主张实施仁政,反对纣王的*。
纣王便把他抓了起来,关在羑(yǒu)里这个地方。
后来姬昌被**,他更加实施仁政,**清明,国力日渐强大,其他诸侯王开始纷纷归顺他。
姬昌去世后,他的儿子姬发继位当了诸侯王。
姬发起兵讨伐商纣王,得到了其他诸侯的响应。
大军向东渡过黄河,向商朝的国都进发,最后在牧野这个地方与纣王的**交战,打了一场大仗。
纣王**中的战士也对纣王心怀不满,所以在交战的时候纷纷调转武器,进攻纣王。
纣王见大势已去,便**了,商朝由此**。
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5篇
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5篇1.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自食其力好齐国有个人上无片瓦, 下无立锥之地, 自己又无一技之长, 没有谋生的手段, 每天只有靠在城里乞讨度日, 生活十分困窘。
那时的城市又不大, 他天天走的都是那几条街巷, 讨的总是那几户人家。
开始, 人们出于一种同情心, 还给他一点残菜剩饭;时间长了以后, 人们就觉得他来的次数太多了, 令人生厌, 于是谁也不愿意再给他一些食物了。
为此, 他只有忍饥挨饿的份了。
恰在此时, 有个姓田的马医因活太多, 忙不过来, 需要找一个帮手。
这个乞丐便主动找上门去, 请求在马厩里给马医打打杂工, 以此换取一日三餐。
这样, 他再也不用沿街乞讨, 晚上也不必漂泊流浪, 安定的生活使他的日子变得充实起来, 干活也格外卖力。
可是, 又有人在一旁取笑他了: ”马医本来就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职业, 而你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 就去给马医打杂、当下手, 这不是你的莫大的耻辱吗?”这个昔日的乞丐平静地回答: ”依我看, 天下的耻辱莫过于寄生虫, 靠乞讨度日。
过去, 我为了活命, 连讨饭都不感到羞耻;如今能帮马医干活, 用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 这又怎么能说是耻辱呢?”这个齐国人的生活态度是正确的, 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在任何情况下, 都是自食其力好。
2.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三人成虎魏国大夫庞恭和魏国太子一起作为赵国的人质, 定于某日启程赴赵都邯郸。
临行时, 庞恭向魏王提出一个问题, 他说: ”如果有一个人对您说, 我看见闹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只老虎, 君王相信吗?”魏王说: ”我当然不信。
”庞恭又问: ”如果是两个人对您这样说呢?”魏王说: ”那我也不信。
”庞恭紧接着追问了一句道: ”如果有三个人都说亲眼看见了闹市中的老虎, 君王是否还不相信?”魏王说道: ”既然这么多人都说看见了老虎, 肯定确有其事, 所以我不能不信。
”庞恭听了这话以后, 深有感触地说: ”果然不出我的所料, 问题就出在这里!事实上, 人虎相怕, 各占几分。
一年级必备的成语故事33篇
一年级必备的成语故事33篇一年级正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时候,学习成语故事有助于他们学习成语。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一年级必备的成语故事3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们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们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们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们。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们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一年级成语故事680例
一年级成语故事井底之蛙:从前有一只青蛙住在井里。
它觉得井就是整个世界,直到有一天,一只海鸥告诉它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这告诉我们,不要只看到自己的一小片天地。
亡羊补牢:一个人丢了羊,邻居劝他修羊圈,他不听。
第二天又丢了羊,他赶紧修了羊圈。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这告诉我们,出了问题要及时改正。
守株待兔:有个农夫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根上的兔子,之后他就每天守在树根旁等兔子,不再耕作。
这告诉我们,不能靠运气生活,要勤奋努力。
揠苗助长:一个人希望他的禾苗快点长高,于是就把禾苗往上拔。
结果禾苗都死了。
这告诉我们,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叶公好龙:叶公声称自己非常喜欢龙,但当真龙出现时,他却吓得逃跑。
这告诉我们,有些人只是表面上喜欢某样东西。
画蛇添足:有人比赛画蛇,一个人画得很快,还想给蛇添上脚,结果反被嘲笑。
因为蛇本来就没有脚。
这告诉我们,做事不要多此一举。
狐假虎威: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其他动物。
这告诉我们,有些人仗势欺人。
自相矛盾:一个人卖矛和盾,他说他的矛能刺穿所有盾,又说他的盾能挡住所有矛。
这明显是自相矛盾的。
这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刻舟求剑:有人在船上丢了剑,他在船上刻下记号,想等船靠岸后按记号找回剑。
但船在移动,剑却不会跟着移动。
这告诉我们,做事要灵活变通。
掩耳盗铃:一个小偷盗铃,以为掩住自己的耳朵就能让别人听不到铃声。
这告诉我们,有些人只看到自己,忽视了他人。
胸有成竹:做事前已有详细计划。
水落石出:事情真相大白。
半途而废:做事中途放弃。
对牛弹琴: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
鹤立鸡群:形容人高贵出众。
雪中送炭:在困难时给予帮助。
惊弓之鸟:受过惊吓,遇事胆怯。
三心二意:心思不专一。
铁杵成针: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滥竽充数:无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
四面楚歌:处于四面受敌的困境。
卧薪尝胆:形容人刻苦自励,不忘国仇家恨。
完璧归赵:原物完整归还。
指鹿为马:故意颠倒黑白。
纸上谈兵:空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
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10篇)
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10篇)1.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篇一画蛇添足:在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贵族举行宴会,邀请了许多宾客。
宴会上,主人准备了一壶美酒作为奖品,打算分给宾客们。
但是酒只够一个人喝,于是主人想出了一个主意:让宾客们比赛画蛇,谁画得最慢,谁就喝这壶酒。
宾客们纷纷拿起笔来画蛇,有的人很快就画好了,有的人还在慢慢地画。
其中一个人画得非常快,他看到其他人还在画,就得意地说:“我可以在蛇身上再添上几只脚。
”于是,他开始给蛇画脚。
但是,就在他画脚的时候,另一个人也画好了蛇,并且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为什么要给它画脚呢?”结果,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因为多此一举而输掉了比赛,那壶美酒被另一个画得快的人喝掉了。
2.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篇二掩耳盗铃: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偷想要偷别人家的铃铛。
他知道铃铛一动就会发出声音,所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棉花把自己的耳朵塞住,这样他就听不到铃铛的声音了。
小偷悄悄地来到铃铛旁边,开始偷铃铛。
他一边偷,一边想:“我把耳朵塞住了,听不到铃铛的声音,别人也听不到。
”可是,当他拿起铃铛的时候,铃铛还是发出了清脆的响声。
小偷被主人发现了,最后被抓住了。
3.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篇三拔苗助长: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农夫,他种了一片稻田。
农夫非常着急,希望稻子能快点长大,好让他能早点收获。
一天,农夫看着稻田里的稻苗,心里想:“稻苗长得太慢了,我得帮帮它们。
”于是,他决定把每一棵稻苗都往上拔高一点,这样它们就能长得更快了。
农夫开始一棵一棵地拔高稻苗,累得满头大汗。
当他把所有的稻苗都拔了一遍后,心里非常高兴,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聪明的事情。
第二天,农夫来到稻田,想看看稻苗长得怎么样了。
可是,他惊讶地发现,所有的稻苗都枯萎了。
原来,拔苗助长不但没有帮助稻苗生长,反而害了它们。
4.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篇四望梅止渴:东汉末年的一个夏天,曹操率领军队行进时,路上缺水,士兵们都很口渴,快要走不动了。
适合一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5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简意赅。
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素材。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适合⼀年级⼩学⽣成语故事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适合⼀年级⼩学⽣成语故事 ⼀箭双雕: 南北朝时,北周有⼀个智勇双全的⼈叫长孙晟。
具有百发百中的射箭技艺,⽆⼈敢与他相⽐。
北周的国王为⼦安定北⽅的少数民族突厥⼈,决定把⼀位公主嫁给突⽟摄图。
为了安全起见,派长孙晟率领⼀批将⼠护送公主前往突厥。
历经千⾟万苦,终于到了突厥。
摄图⼤摆酒宴。
宴请长孙晟。
酒过三巡,按照实晟⼈的习惯要⽐武助兴。
突厥王命⼈拿来⼀张硬⼸,要长孙晟射百步以外的铜线。
只听得“格勒勒”—声,硬⼸被拉成弯⽉,⼀枝利箭“嗖”地⼀声射进了铜钱的⼩⽅孔。
“好!”⼤家齐声喝采。
从此摄图对长孙晟⾮常敬重,留他在突厥住了⼀年,并经常让他陪着⾃⼰⼀块⼉去打猎。
有⼀次,他俩正在打猎,摄图猛抬起头,看见天空中有两只⼤雕在争夺⼀块⾁。
他忙送给长孙晟两枝箭说:“能把这两只射下来吗?”“⼀枝箭就够了!”长孙晟边说边接过箭,策马驰去。
他搭上箭,拉开⼸,对准两只厥打得难分难解的⼤雕。
“嗖”的⼀声,两只⼤雕便串在⼀起掉落下了。
【篇⼆】适合⼀年级⼩学⽣成语故事 出奇制胜: 战国时,燕国国君昭王派⼤将乐毅率兵攻打齐国。
乐毅⾜智多谋,很快就打下了齐国的七⼗多个城。
只有即墨城和吕城未被攻下。
即墨城居民推选⼀个叫⽥单的⼈担任守城指挥。
这时燕昭王已去世,他的⼉⼦惠王继承了王位。
⽥单想,燕军强⼤,光凭勇敢是难以取胜的。
于是他就派⼈到燕国,散布乐毅看不起惠王的流⾔。
惠王得知后,⾮常⽣⽓,撤换了乐毅。
⽥单利⽤这⼀时机,袭击燕军。
他征集了⼀千多头⽜,在它们的背上披上画有龙纹的红绸,在⽜的⾓上绑上锋利的尖⼑,在⽜的尾巴上扎上⽤油浸泡过的芦苇。
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成语故事
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成语故事1.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成语故事篇一铁杵成针:相传,大诗人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还没完成功课呢,就偷偷跑出去玩儿了。
他来到了一条小溪边,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在磨着一根粗粗的铁棍子。
李白十分好奇,就上前询问。
原来呀,老奶奶想把铁棍子磨成一根绣花针。
李白惊讶极了,这怎么可能呢?老奶奶说:“只要肯下功夫,铁杵也能磨成针哪!”李白听后大受感动,于是回去认真读书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下定决心,肯下功夫,多么困难的事情都是可以办到的!2.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成语故事篇二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3.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成语故事篇三闻鸡起舞:晋代有一位年轻人,名叫祖逖,他和好朋友刘琨相约一起练武,共同报效祖国。
有天半夜,祖逖被鸡叫声吵醒,于是,他喊醒了刘琨一起起床练武。
从此以后,两人每天半夜鸡叫之后就起床,练武更加勤奋了。
后来,他们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一定要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4.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成语故事篇四一衣带水: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5.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成语故事篇五鹤立鸡群:草地上有一群鸡。
其中一只大公鸡,夸耀自己强壮,羽毛金黄亮丽,最为出众。
另一只芦花大公鸡不以为然,说自己打起鸣来,声音嘹亮,才是秀的。
一年级必学成语故事5则
一年级必学成语故事5则成语故事既能开阔视野、增长学问,又能懂得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更能熬炼人的语言表达实力.以下是我给大家精选整理的一年级成语故事精选,欢送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望尘莫及南朝时期,宋国有个叫吴庆之的人,很有才学。
当时的扬州太守王义恭对吴庆之特殊赏识,便请他出来担当类似秘书的幕僚工作。
王义恭在办公务时遇到什么问题,都向吴庆之请教之后才做确定。
后来王义恭因公事被皇帝杀害,吴庆之觉得很惭愧,认为是自己的才能缺乏,辅佐不力,才导致这种不幸的结果。
于是就找了个地方隐居起来,过着躬耕田亩、诗书自娱的日子,决心以后不再出来做官。
不久之后,有个叫王琨的人就任吴兴太守。
他早就听说过吴庆之的贤名,便确定请他出来,担当“功曹”的官职。
可是,吴庆之不愿再参与政治活动。
所以,尽管王琨开出的条件特别优厚,都没能劝服他。
王琨不甘心轻易放弃,找时机又与吴庆之谈起来做官这件事。
吴庆之对王琨说:“我一向资质鲁钝,实在不懂什么官场规则,只因为从前有个太守看得起我,所以,才强求出来替他奔跑了一段时间。
假如你还是要我,那简直是蓄鱼于树,栖鸟于泉(把鸟放在水里,把鱼养在树上)!”吴庆之说完后,连告辞都没说一声拔腿就跑。
王琨连忙跟在后面追逐。
但是,出门以后,只见前面扬起漫天的尘土,吴庆之已经跑得不见踪影了。
另据《后汉书赵咨传》记载:赵咨受命为“东海相”,上任时经过荥阳。
荥阳县令曹嵩等候在路口,专诚迎接他,因他俩原本相识,想请他在荥阳稍事停留,彼此谈谈。
但赵咨见了曹嵩,连车也不下就走了。
曹嵩想送他到城外的十里长亭,不料赵咨的车子走得挺快,一会儿就“望尘莫及”了。
兼听那么明偏信那么暗魏征从小丢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宠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产过道士。
后任宰相之职,为唐朝贞观名相。
话说玄武门之变以后,唐太宗李世民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
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
一分钟成语故事一年级
一分钟成语故事一年级摘要:一、一分钟成语故事简介二、成语故事清单1.守株待兔2.画蛇添足3.亡羊补牢4.掩耳盗铃5.杯弓蛇影三、如何运用成语故事教育孩子四、结语正文:一分钟成语故事一年级一、一分钟成语故事简介成语是汉语中独特的表达方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典故。
一分钟成语故事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向孩子们介绍成语的来源、意义和运用场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成语。
本文为一分钟成语故事一年级篇,精选了五个适合一年级孩子的成语故事,让我们一起学习吧!二、成语故事清单1.守株待兔春秋时期,有一个农夫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根上,便放弃了耕作,坐在树根旁等待更多的兔子来撞死。
然而,这只是一件偶然的事情,再也没有兔子撞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指望运气,要勤奋努力。
2.画蛇添足有人举办了一场画蛇比赛,奖励给画得最快的人。
一个人为了炫耀,提前画好了蛇,却在尾部添了一双脚。
结果,这个人反而失去了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要画蛇添足,多余的动作反而会坏事。
3.亡羊补牢有一个养羊的人,羊圈破了洞,却不去修补。
结果,狼钻进了羊圈,咬死了好几只羊。
养羊人后悔不已,赶紧修补羊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出了问题要及时改正,避免更大的损失。
4.掩耳盗铃有一个人想偷铃铛,却担心铃铛声响。
于是,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就听不到铃铛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欺欺人无法解决问题,要勇敢面对现实。
5.杯弓蛇影一个人在屋里喝水,看到杯子里映出了弓箭的影子,误以为是蛇。
他害怕得把杯子摔碎,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错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自己吓自己,要理性看待问题。
三、如何运用成语故事教育孩子1.通过成语故事,让孩子了解历史典故,丰富知识储备。
2.引导孩子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价值观。
3.让孩子复述成语故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4.和孩子一起讨论故事背后的道理,帮助他们更好地应用于日常生活。
四、结语一分钟成语故事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趣味中学习,增长知识。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六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简意赅。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成语故事(六篇)》,希望帮助到您。
⼩学⼀年级成语故事篇⼀:⼤逆不道 秦朝灭亡以后,刘邦和项⽻展开了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
有—天项⽻在阵前向刘邦喊话,要与他决⼀雌雄。
刘邦回答说:“我开始与你都受命于楚怀王,约定先定关中的为王。
但是我先定关中后你却负约,让我到巴蜀去当汉王。
这是你第⼀条罪状。
你在去救援赵军途中,杀死上将军宋义,⾃称上将军,这是你第⼆条罪状。
你违抗怀王命令,擅⾃劫持各诸侯的兵马⼈员,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
”接着,刘邦⼜揭露项⽻烧毁秦宫、掘开秦皇坟墓,搜刮财物,杀死投降的秦王⼦婴,活埋⼆⼗万秦国百姓,杀害义帝等罪状。
在讲到第⼗条罪状时,刘邦说:“你作为⾂⼦⽽杀死君王,⼜杀害已经投降的⼈,为政不平,对订⽴的约定不讲信义,为天下所不容,属于重⼤的叛逆。
你犯下如此⼗条⼤罪,我兴仁义之兵来讨你这个逆贼,你还有什么⾯⽬向我挑战!” 项⽻听了刘邦的话,⽓得浑⾝发抖,命令⼸箭⼿向刘邦放箭。
结果,⼀箭射中刘邦前胸,汉军只好迟兵。
⼩学⼀年级成语故事篇⼆:楚⼸楚得 据《说苑·⾄公》记载:“楚共王出猎⽽遗其⼸,左右请求之。
共王⽈:‘⽌!楚⼈遗⼸,楚⼈得之,⼜何求焉?’”《孔⼦世家·好⽣》:“楚⼈失⼸,楚⼈得之,⼜何求焉?”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这样⼀个故事。
春秋时期,楚共王有⼀张宝贵的“乌号之⼸”。
据传说这把⼸是黄帝遗留下来的,尽管此说难以让⼈相信,但它⽆疑是⼀张绝好的⼸。
楚共王很爱打猎,经常带着⼀批随从⼈员,骑着快马,拿着⼸箭,在⼭野⾥猎取各种飞禽野兽。
有⼀次,他骑马追逐⼏只野兽,眼看快要追上了,他想拿出⼸箭向野兽射去。
不料,⼸已不知去向。
原来他跑得太快,在颠簸中把⼸给丢了。
丢了⼀张制作得⾮常精美的好⼸,随从⼈员都觉得⾮常可惜。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五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简意赅。
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素材。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成语故事【五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年级成语故事 ⼋仙过海的故事 解释: ⽐喻各⾃有⼀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
传说吕洞宾等⼋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
吕洞宾提议各⾃投⼀样东西到海⾥,然后各显神通过海。
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在⽔⾯过海;韩湘⼦以花蓝技⽔⽽渡;吕洞宾、蓝采和、张果⽼、汉钟离、曹国舅。
何仙姑也分别把⾃⼰的萧、拍板、纸驴、⿎、⽟版、⽵罩投到海⾥,站在上⾯逐浪⽽过。
⼋位神仙都靠⾃⼰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仙过海”根据这个传说⽽来。
⼜叫做“⼋仙过海,各显神通”。
2.⼩学⼀年级成语故事 程门⽴雪的典故: 北宋时期的,在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学者程颢门下。
杨时从⼩就聪明伶俐,四岁⼊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岁就能作赋,⼈称神童。
他⼗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榜。
他⼀⽣⽴志著书⽴说,曾在许多地⽅讲学,倍受欢迎。
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书院,潜⼼攻读,写作教学。
有⼀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步深造。
有⼀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个正确答案,他俩⼀起去⽼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
他们⾏⾄半途,塑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
他们把⾐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
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杨时⼆⼈不敢惊动打扰⽼师,就恭恭敬敬侍⽴在门外,等候先⽣醒来。
这时,远⼭如⽟簇,树林⼊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的素装。
杨时的⼀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
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成语故事【5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简意赅。
以下是整理的《适合⼀年级⼩学⽣的成语故事【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适合⼀年级⼩学⽣的成语故事 呕⼼沥⾎ 唐朝的诗⼈李贺,七岁就开始写诗做⽂章,才华横溢。
成年后,他⼀⼼希望朝廷能重⽤他,但是,他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把这苦闷的⼼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
他每次外出,都让书童背⼀个袋⼦,只要⼀有灵感,想出⼏句好诗,他就马上记下来,回家后再重新整理、提炼。
母亲总是⼼疼地说:“我的⼉⼦已把全部的精⼒和⼼⾎放在写诗上了,真是要把⼼呕出来才罢休啊!” 李贺在他短暂的26年⽣涯中,留下了240余⾸诗歌,这是他⽤毕⽣的⼼⾎凝成的。
唐代⽂学家韩愈,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刳肝以为纸,沥⾎以书辞。
”即是说挖出⼼肝来当纸,滴出⾎来写⽂章。
后来⼈们常⽤“呕⼼沥⾎”⽐喻极度劳⼼苦思。
2.适合⼀年级⼩学⽣的成语故事 两虎相争 战国时期,韩国和魏国打了⼀年多还不分胜负,秦惠王想出兵⼲涉,楚国使者陈轸给秦惠王讲卞庄⼦利⽤两虎相争必有⼀伤的道理,得到它们两败俱伤时⼀举打死两只⽼虎,劝秦惠王采取坐⼭观虎⽃的计策,等待时机再消灭这两国。
卞庄⼦发现两只⽼虎,⽴即拔剑在⼿,准备刺杀。
⾝旁的⼩僮劝阻他说:“您看两只⽼虎,正在共⾷⼀⽜,⼀定会因为⾁味⽢美⽽互相搏⽃起来。
两虎相⽃,⼤者必伤,⼩者必死。
到那时候,您刺杀伤虎,就能⼀举两得" 卞庄⼦觉得⼩僮说得很有道理,便站⽴等待。
过了⼀会⼉,两只⽼虎为了争⾁,真的嘶咬起来,⼩虎被咬死,⼤虎也受了伤。
卞庄⼦突然跳出去,挥剑猛刺伤虎,果然不费⼤⼒,就刺死伤虎,⼀举获得两虎。
“两虎相争”,意思是指⽐喻两个强者互相搏⽃,必然有⼀⽅要遭到严重损害。
3.适合⼀年级⼩学⽣的成语故事 趾⾼⽓扬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屈瑕的将军,是个专门重视外貌,不学⽆术的⼈,只要稍有点成就,就很骄傲、⾃满。
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5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简意赅。
以下是整理的《⼀年级⼩学⽣读的成语故事【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年级⼩学⽣读的成语故事 运筹帷幄 刘邦当皇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设酒宴,招待⽂武官员。
刘邦说:“诸位不要瞒我,都要说真⼼话,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项⽻⼜是为什么会失去天下的呢?”有两位头领马上回答说:“项⽻待⼈轻慢⽽且好侮辱⼈,陛下仁厚⽽且爱护别⼈。
陛下派⼈攻打城池,夺取⼟地,所攻下和征服的地⽅就分封给⼤家,跟天下⼈同事利益。
⽽项⽻妒贤嫉能,有功的忌妒,有才能的怀疑,打了胜仗不给⼈家授功,夺得了⼟地不给⼈家好处。
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 刘邦摇摇头,说:“你们只知其⼀,不知其⼆。
如果说在军帐中出谋划策,决定胜负在千⾥之外,我⽐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
我⽐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不上韩信。
这三个⼈都是⼈中的俊态,我却能够使⽤他们。
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才下的原因,项⽻虽然有⼀位重要的谋⼠范增,但他却不信任。
这就了被我攻灭的原因。
” 2.⼀年级⼩学⽣读的成语故事 ⼀丝不苟 出处:《儒林外史》见世叔—丝不苟,升迁就在指⽇。
【释义】:连最细⼩的地⽅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好细。
【故事】:明朝时候,皇上下令禁⽌宰杀耕⽜,就是信奉回教的⼈也不例外。
⼀天,乡绅张静斋与举⼈范进相约去拜访⾼要县知县汤奉。
汤知县置酒招待他们。
席间有位⽼者给汤知县送来了他与其他⼏个信回教的⼈拼凑起来的五⼗⽄⽜⾁。
汤知县⼀向贪赃受贿,⽽且他也是信奉回教的⼈,但是上⾯有禁令,⼀时也不知该不该收下这份礼。
于是问张静斋:“你是做过官的,有关禁⽌宰杀耕⽜的事正该与你商量。
刚才有⼏个信奉回教的⼈为了开禁,送来五⼗⽄⽜⾁,请求我对他们稍微宽松些。
你看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张静斋摇头道:“这可千万使不得。
小学生一年级看的成语故事_成语故事大全
小学生一年级看的成语故事故事源远流长,经过历代人们的笔录口传,千锤百炼,语言简练,结构严谨,寓意深刻,涵义精辟,从形式到内容都日臻完备和成熟,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小学生一年级看的成语故事。
小学生一年级看的成语故事1:虚左以待魏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王的异母弟弟。
昭王死后,安王即位,封公子无忌为信陵君。
他为人仁爱且尊重人,不管是才高八斗还是资质平平,他都而礼貌地与他们结交,不因自己身份高贵而傲慢待人。
所以方圆几千里内的人士都争着归附他,他门下的食客竟有三千多人。
因信陵君贤能,且门客本领高强,诸侯国有十几年不敢兴兵谋魏。
魏国有个隐士名叫侯嬴,七十多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城夷门的守门人。
信陵君听说了这个人,前往邀请,想送他厚礼,侯嬴不肯接受,说:“我几十年重视操守,决不会因贫困而接受公子的钱财。
”于是信陵君摆酒大宴宾客。
宾客就座之后,信陵君带着车马,空出左边的座位,亲自去迎接夷门的侯嬴。
侯嬴撩起破旧的衣服,径直登上车,坐在左边的上位,并不谦让,他想用这一举动来观察信陵君的反应。
信陵君手执辔头,表情愈加恭候。
侯嬴又对信陵君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上的肉铺里,能不能委屈您的车马顺路拜访他呢?”信陵君便驾着车马进入街市,侯嬴下车拜见他的朋友朱亥,斜着眼睛偷看信陵君,故意久久站着与朋友闲谈,暗中观察信陵君的表情。
信陵君的脸色更加温和。
这时,魏国的将相、宗室等宾客坐满了厅堂,等待信陵君开宴,而此时街市上的人们都看到信陵君手拿着辔头等人,随从的人都偷偷地骂侯嬴。
侯嬴看信陵君的脸色始终没有变化,才辞别朋友上车。
到了信陵君家中,信陵君引侯嬴坐在上座,把宾客一个个介绍给他,宾客们都惊讶于信陵君的举动。
酒兴正浓的时候,信陵君起身,到侯嬴面前祝酒。
侯嬴对信陵君说:“今天我已经为您做了很多事情。
我本是夷门的守门人,您却屈尊去迎接我,在大庭广众之下,我本不应该有访朋友的要求,但您却特意地同我去访问朋友。
我侯嬴是为了成就您的名声,才故意使公子的马车久久地站在街市里,我借访问朋友来观察您,您的态度却愈加恭敬。
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成语故事10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简意赅。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适合⼀年级⼩学⽣的成语故事10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适合⼀年级⼩学⽣的成语故事 ⼀事⽆成 唐朝的时候,有⼀个⼈当了省郎的官,因官运不怎么亨通,不管做甚么事情,往往都不如他的⼼意,所以时时出去,想藉游玩散散⼼。
有⼀天,他到了京国寺,游倦了,就寄宿在寺⾥。
晚上做了⼀个梦;他梦中⾛到⼀处岩⽯下,碰到⼀位⽼和尚;在⽼和尚的⾯前,有⼀个极⼩⾹炉,炉檀⾹烟袅袅上升。
⽼和尚对省官说道:“这⼩⾹炉中的⾹烟还是你许愿时留存下来的,现在你已做了三世⼈了。
你⼀世你是唐⽞宗时代的剑南安抚巡官;第⼆世你是宪宗时候的西蜀书记,第三世就是现在的省郎官。
”他听了⽼和尚这番话,恍然有点觉悟,彷佛记忆三世所做的官,都是庸庸碌碌,⼀事⽆成。
于是,再也不愿意在宦海⾥浮沈,对⼈⽣似乎恍然彻悟。
⼜王中的诗句,也有“⼲⼽未定欲何之,⼀事⽆成两鬓丝”的感叹语。
现在上了年纪的⼈,事业上要是没有成就的话,通常都是拿⼀事⽆成来感叹。
有时年纪不⼤的⼈,你问他事业做得怎样,他也会说“⼀事⽆成”呀! 2.适合⼀年级⼩学⽣的成语故事 打草惊蛇 唐朝的时候,有⼀个名叫王鲁的⼈,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
有⼀天,有⼈递了⼀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
王鲁⼀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平⽇的违法⾏为⼀模⼀样。
王鲁⼀边看着状纸,⼀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吗? 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
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的蛇⼀样,可是被⼤⼤的吓了⼀跳了! 后来,⼤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伸为打草惊蛇这句成语。
3.适合⼀年级⼩学⽣的成语故事 下笔成章 曹植,字⼦建,⾃幼聪明伶俐,喜欢诗、辞、歌、赋⼗⼏岁时就能诵读名篇数百,⽽且也⾮常会写⽂章。
适合小学一年级的成语故事5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简意赅。
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素材。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适合⼩学⼀年级的成语故事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适合⼩学⼀年级的成语故事 断织劝学 孟⼦是战国时期墨家代表⼈物,姓孟名轲,由于赏识渊博,道德⾼尚,被后世誉为“亚圣”。
孟⼦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的地位,与他幼年所受的教育有关。
孟⼦年幼时,他的母亲⾮常注重对他的教育。
有⼀次,孟⼦由于贪玩⽽没有上学,他母亲知道后,⾮常⽣⽓,当即拿起剪⼑,割断正在织布的织线。
孟⼦孝敬母亲,看到母亲如此⽣⽓,既害怕⼜难过。
孟母看到⼉⼦有悔改之意,就语重⼼长地对⼉⼦说:“你废弃学业像我剪断布线,⼀个⼈要专⼼读书,才会有知识,如果现在不⽤功读书,将来就⼀事⽆成。
”从此以后,孟⼦发奋苦读,终于成为⼤学者。
2.适合⼩学⼀年级的成语故事 画饼充饥 三国时候,魏国有个⼈叫卢毓。
他⼗岁就成了孤⼉,两个哥哥⼜先后去世。
在兵荒马乱中,他⾟勤努⼒养活著寡嫂和侄⼉,⽇⼦过得很艰难。
他的为⼈和学问受到了⼈们的称赞。
后来卢毓做了官。
他为官清正,任职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议,魏明皇帝很信任他。
那时选拔官吏,⼀般是凭⼈推荐,⽽推荐者往往只推荐有名的⼈物,这些名⼈多数只重清谈,不务实际,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满意。
在选拔中书郎时,魏明帝就下令说:"这次选拔,要由卢毓来推荐。
选拔的⼈不要只看名声。
名声就像在地上画个饼⼀样,其实是不能吃的啊!" "画饼充饥"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产⽣的。
现在往往⽤来⽐喻⽤空想来作⾃我安慰,或者⽤来说明虚名是没有实际⽤处的。
还有个成语"望梅⽌渴",意思和它相近。
3.适合⼩学⼀年级的成语故事 苏秦刺⾻ 古时候,有⼀个学者叫苏秦。
小学一年级简单成语故事10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简意赅。
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素材。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简单成语故事10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年级简单成语故事 ⼩时了了 汉朝末年(东汉),北海地⽅出了⼀个很博学的⼈,名叫孔融,宇⽂举,是孔⼦的⼆⼗世孙。
他从⼩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年纪,已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
他⼗岁时,跟他⽗亲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县。
洛阳是历代帝王的陪都,因位于长安之东,称为东都),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才名的⼈。
如果不是名⼈去访,守门的⼈照例是不通报的。
年仅⼗岁的孔融,却⼤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
他到府门前,对守门⼈说: “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下。
” 守门⼈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
李元礼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和你家的祖先伯阳(指⽼⼦,⽼⼦姓李名⽿,字伯阳)有师资之尊(孔⼦曾向⽼⼦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李⽒和他的宾客对孔融的这⼀番话都很惊奇。
其中有⼀个中⼤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随⼝说道:“⼩时了了,⼤未必佳。
”聪明的孔融⽴即反驳地道:“我想陈⼤夫⼩的时候,⼀定是很聪明的。
”陈韪给孔融⼀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见“世说新语”)。
后来的⼈便引⽤这段故事中的两句话,将“⼩时了了”引成成语,来说明⼩孩⼦从⼩便⽣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
但因为下⽂有“⼤未必佳”⼀语,故这句成语的意思便变成了:⼩时虽然很聪明,⼀到长⼤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
故表⾯上虽是赞扬的话,⾻⼦⾥却是讥诮⼈、轻蔑⼈的。
所以我们应⽤时便不能将它来称赞别⼈,否则将被⼈误解你有⼼讥剌、轻视⼈了。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局部,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才智的结晶,它的构造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洁的故事中表达。
下面为大家细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欢送查阅。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1东汉末年,刘表拥兵十万,称雄荆州。
他外表儒雅,但内心多疑。
当时曹操和袁绍都想拉拢刘表,但刘表却不知道该归顺谁。
有一天,刘表的属下韩嵩说:“曹操他一旦击败了袁绍,就会移兵进攻我们,那时将军您就难以反抗了。
所以归附曹操乃是万全之策。
”刘表说:“如今日下大乱,未知所定,我也难以适从。
目前曹操住在许昌,你替我前去探一下他们的虚实如何?”韩嵩说:“我是您的臣下,自当为您效劳,就是赴汤蹈火,我也勇往直前,在所不辞。
假如将军已作出归顺曹公的决策,那么派我进京是完全正确的。
假如您办法未定,就派我进京,天子封我一官,我就是天子之臣,按道义就不能再为将军效劳了。
那时,将军就不要犯难我了。
”刘表敷衍其辞地要他去一趟再说。
韩嵩到了京城后,受曹操限制的汉献帝封他为零陵太守。
刘表得知后,认为这是韩嵩对自己的叛逆,打算等韩嵩回来后就杀了他。
韩嵩一进门,刘表大骂:“韩嵩逆贼,竟敢叛我!”韩嵩说:“我早已有言在先。
今日是将军辜负我,不是我辜负将军!”刘表张口结舌。
刘表的妻子见此情景,便静静地劝谏道:“韩嵩是本地颇有影响的人物,况且他义正词严,诛杀他恐难以服众。
”刘表自知理屈,只得下令赦免了韩嵩死罪。
后来,人们就用“赴汤蹈火”来形容即使面对滚烫的热水和熊熊大火,也勇往直前,譬如不避艰险。
汤,热水。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2“开卷有益”这那么成语的意思是翻开书本,总有好处。
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得益。
这个成语来源于《渑水燕谈录》,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
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
一年级的成语故事大全
一年级的成语故事大全1. 纸上谈兵从前有个叫小明的一年级学生,他非常喜欢看书。
有一天,小明读到了一个词语叫做"纸上谈兵"的成语,他有点不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
于是,小明去问他的老师,老师告诉他,"纸上谈兵"是指只在纸上、口头上谈论战争或者其他事情,而没有实际行动或经验。
小明听了老师的解释后,觉得有点明白了。
于是,他下定决心不光是纸上谈兵,而是要积极参与到实际行动中,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 一箭双雕小明是一个热爱冰球运动的一年级学生,有一次,他参加了学校的冰球比赛。
比赛中,小明看到自己的队友和对方球员正打得难解难分。
小明决定利用一次射门机会,帮助他的队友得分。
小明拿着冰球飞快地向对方球门射去,他的球经过了一个对方球员的杂耍,然后准确无误地进入了球门,同时也撞开了对方球门门框。
小明一箭双雕,既进球,又打开了比赛的胜利之门。
小明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成语"一箭双雕"的意思,就是在一次行动中同时实现了两个目标。
3. 守株待兔在一个乡村的农场里,有个叫小明的一年级学生,他父亲是个农夫。
有一天,小明的父亲告诉他一个有趣的故事。
故事里,有一位愚蠢的农夫,他一直用一个破旧的锄头在一个地方独自耕种,他不愿意尝试新的办法或者改变。
有一天,这个愚蠢的农夫在耕地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只受伤的兔子被追赶着从他的锄头旁边跑过。
农夫觉得兔子一定是撞到了他锄地时掘起的树根,于是他决定在同一个地方等待,希望可以再次捕捉到受伤的兔子。
然而,这个愚蠢的农夫却没有注意到,兔子受伤的原因并不是因为锄头,而是因为追赶它的捕食者。
他的守株待兔的行为,让他错失了更多的机会和收获。
小明通过这个故事明白了成语"守株待兔"的含义,就是指固守一点观念或者方法,不愿意改变或尝试新的东西。
4. 画蛇添足小明的一年级班级里有一次绘画比赛,他决定参加。
小明的绘画技巧很不错,他画了一幅非常逼真的蛇,他觉得这幅画已经完美无缺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成语故事
【半途而废】
东汉时,河南郡有一位贤慧的女子,人们都不知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是乐羊子的妻子。
一天,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
妻子说:“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因为它的名字令人厌恶;也不吃别人施舍而呼唤过来吃的食物,宁可饿死。
更何况拾取别人失去的乐西。
这样会玷污品行。
”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非常惭愧,就把那块金子扔到野外,然后到远方去寻师求学。
一年后,乐羊子归来。
妻子跪着问他为何回家,乐羊子说:“出门时间长了想家,没有其他缘故。
”妻子听罢,操起一把刀走到织布机前说:“这机上织的绢帛产自蚕茧,成于织机。
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有一寸长;一寸寸地积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
今天如果我将它割断,就会前功尽弃,从前的时间也就白白浪费掉。
”
妻子接着又说:“读书也是这样,你积累学问,应该每天获得新的知识,从而使自已的品行日益完美。
如果半途而归,和割断织丝有什么两样呢?”
乐羊子被妻子说的话深深感动,于是又去完成学业,一连七年没有回过家。
【举一反三】
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方面,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几个方面,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要可以灵活地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论语·雍也》有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在这里,孔子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
从教学方面而言,孔子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作法。
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
【画饼充饥】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名叫卢毓(yù)的人,他是前朝东汉名臣卢植的小儿子。
卢毓为人忠厚,学识渊博,魏文帝把他提拔为侍中。
在职三年,卢毓对魏文帝曹丕提出过很多好的建议,魏文帝最初不太高兴,但是后来见他忠心耿耿、踏踏实实,就提拔他做了吏部尚书。
接着,魏文帝要卢毓推荐一个与他自己差不多的人接替侍中的职务,卢毓推荐了郑冲。
魏文帝说:郑冲这个人你不推荐我也知道,你重新推举一个我不知道的人吧。
卢毓推举了阮(ruǎn)武和孙邕(yōnɡ)二人。
后来,魏文帝选择孙邕担任了侍中。
有一次,魏文帝对卢毓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就
在你了。
选拔人才,不要只看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像在地上画的饼一样,是不能吃的。
卢毓回答说:靠名声不可能得到真正有才能的人,只能发现一般的人才。
我以为好的办法是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真有才学。
现在废除了考试法,全靠名誉提升或降职,所以真伪难辨,虚实混淆。
魏文帝采纳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法,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