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复习材料

合集下载

毛邓复习资料

毛邓复习资料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重要意义内涵:1.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很好地结合起来2.途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同中国历史相结合,同中国文化相结合。

3.预期目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就是要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

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道路:在中共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体系:就是你、包括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三、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内容、指导意义条件: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时间,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毛邓复习资料

毛邓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或者说就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形成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中国的特殊国情,不能照搬别国的经验]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时必然产生新的实践经验,将其总结提炼,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使中国人民广泛接受;清理传统文化]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是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一战、十月革命、二战和两大阵营的对立]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同各种错误思想(如教条主义)作斗争,在实践中反复比较]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换成和平与发展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代背景: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信息科技的发展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加入世贸组织等]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毛邓复习全资料整理版

毛邓复习全资料整理版

(第一章)单选题1、将思想确定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党的( C )决定的。

A、“五大”B、“六大”C、“七大”D、“八大”2、思想形成的标志是( C )。

A、实事B、会议C、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D、新主义革命的理论3、“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 D )正式提出的。

A、1982年党的“十二大”B、1987年党的“十三大”C、1992年党的“十四大”D、1997年党的“十五大”4、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 D )。

A、武装斗争B、统一战线C、党的建设D、实事5、( D ),同志在南方谈话中,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

A、1989年B、1990年C、1991年D、1992年6、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B )。

A、结束了“文化大革命”B、时代主题的转换C、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D、经济全球化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 A )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A、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B、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C、东剧变D、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8、以人为本就是以( A )为本。

A、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C、所有人的根本利益D、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利益9、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 B )。

A、实事B、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 ABCDE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思想C、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E、科学发展观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ABC )结合起来。

A、中国实践B、中国历史C、中国文化D、中国政治E、中国经济3、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ACE )。

A、实事B、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C、群众路线D、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E、独立自主4、在理论中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 AB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解放思想B、实事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E、对立统一5、“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 CDE )”。

毛邓三复习提纲

毛邓三复习提纲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复习提纲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3.如何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的、协调的、均衡的发展,强调统筹坚固,那么科学发展观有没有重点?(围绕“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发展观与重点发展观的辩证统一”展开),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相互关系,以人为本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

第二章第三章1、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大革命时期有人提出“天然领导权”思想,请分析这种观点并且说明无产阶级领导权主要内容。

【材料1】大革命时期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在普通形势之下,国民革命的胜利,自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国民革命成功后,在普通形势之下,自然是资产阶级握得政权。

所以中国农民运动,必须国民革命完全成功,然后国内产业勃兴,然后普遍的农业资本化,然后农业的无产阶级发达集中起来,然后农村间才有真的共产的社会革命之需要。

——摘自陈独秀《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1923年12月1日)【材料2】彭述之关于中国无产阶级是国民革命天然领导者的观点。

在四大召开的前夕,彭述之写了《谁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一文。

在这篇文章中,他虽然肯定无产阶级应当领导革命,同时又认为“各个阶级,除开游民无产阶级外,差不多是和无产阶级接近的。

容易受工人阶级的暗示和领导的”,所以这个领导权是“天然”地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身上,用不着去争取.【材料3】然而这种革命,已经不是旧的、被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的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而是新的、被无产阶级领导的、已在第一阶段上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建立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问题1:分析材料1和材料2中的错误观点。

问题2:结合材料3说明毛泽东提出的正确观点。

【答案要点】(1)材料1中的观点错误在于“二次革命论”,没有认识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间硬插进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必然导致放弃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从而实际上取消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邓复习资料

毛邓复习资料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3)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4)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什么?无论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它们的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

(2)实事求是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逻辑起点。

4.为什么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这是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国情所决定的。

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为什么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一.原因:(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大力弘扬与时惧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体现时代性是前提,把握规律性是核心,富于创造性是目的。

二.理解理论创新应该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最全最新的毛邓三考试试题 毛邓三复习资料大全

最全最新的毛邓三考试试题 毛邓三复习资料大全

最全最新的毛邓三考试试题毛邓三复习资料大全1.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一,首先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特殊国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要把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

对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就会创造出新的东西,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

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历史文化结合,使之得以生长和繁荣。

概括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2. 怎样认识和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的又一理论成果,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深化。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是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它的基本要求。

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把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的发展统一起来;坚持“四个文明”(物质,精神,政治,生态)全面发展,坚持五个统筹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要统筹区域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3. 正确理解和把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事实求是的思想路径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毛邓综合复习资料

毛邓综合复习资料

马克思毛邓一.选择题: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主要由下列要素构成:A,B,C,D,E、A.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C.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D.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E.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2.毛泽东思想创立的社会条件是:A,B,C,D,EA.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

B.近代工业的出现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其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D.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

E.同党内错误倾向特别是教条主义倾向做斗争并取得胜利3.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的主要内容有:A,B,C,DA.中国革命战争在长时期内的主要作战形式是游击战和带游击性质的运动战。

B.人民军队作战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C.人民军队战胜敌人的最好方法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D.随着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战争发展的进程,实行军事战略的转变。

E.党指挥枪的原则。

4.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其原因和主要表现是:B,C,DA.我国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基础上,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后,社会生产力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提高和根本性的改变C.低下的社会生产力又直接决定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完善的地方D.生产力不发达和生产关系不完善,还决定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上层建筑方面还不成熟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在发育过程中5.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A,B,CA.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B.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进行革命和建设。

D.武装斗争。

E.统一战线。

6.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A,B,C,D,EA.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B.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C.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D.推进司法体制改革E.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这是因为:A,B,C,D,EA.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处的历史时代决定了它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它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

毛邓复习经典提纲

毛邓复习经典提纲

复习提纲1、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答:探索的过程:(1)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第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也是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

(2)1956年4月,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3)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

(4)1957年8月,毛泽东又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样政治局面,以利于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思想。

(5)1958年,他又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6)1958年11月以后,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中的失误,认识到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并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7)从1960年底开始,开展纠“左”和恢复国民经济工作,指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处在必然王国,制定分两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初步形成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具体政策。

(8)此外毛泽东还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

补充资料:二、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经济上的探索是提出“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政治上的探索沿着:整风→反右→反右倾→四清→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⑴根本原因: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理论的系统化并被提高到指导思想的地位。

⑵直接原因:对形势的错误估计。

⑶集权体制和个人崇拜的恶性循环,是“文化大革命”得以发生,并难以制止的重要原因。

⑷苏联领导人挑起的中苏论战所产生的恶劣影响,是“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另一重要原因。

毛邓期末复习资料

毛邓期末复习资料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党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
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人是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股份制:
是资本集中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集中起大量资本,弥补个别资本积累和积累的不足,环节个别资本积累的有限性同发展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巨额资本之间的矛盾。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它不等于公有制,也不等于私有制,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主要内容:
1、人民民主专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毛邓复习资料重点

毛邓复习资料重点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B.十月革命C.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D.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2.全党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重要性是在A.党成立以后B.八七会议以后C.遵义会议以后D.延安整风运动以后3.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的是A.邓小平B.毛泽东C.周恩来D.刘少奇4.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确立为自己指导思想的会议是党的A.一大B.七大C.十五大D.十六大5.毛泽东讲,马克思列宁主义要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其内涵是适合中国国情的A.革命道路的探索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C.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探索D.市场经济道路的探索6.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是在A.建党时期B.大革命时期C.土地革命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7.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是在A.大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前期C.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8.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A.新科技革命B.世界经济的发展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世界和平的实现9.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是在党的A.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十二大上C.十三大上D.十四大上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A.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B.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C.科技革命的发展D.经济全球化11.我党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命题是在党的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C.精通马克思主义D.相信马克思主义1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C.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D.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1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A.坚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与时俱进C.执政为民D.立党为公1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于A.坚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与时俱进C.执政为民D.立党为公 1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于A.坚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与时俱进C.执政为民D.立党为公17.在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A.二中全会B.三中全会C.四中全会D.五中全会18.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A.经济社会全面发展B.经济社会协调发展C.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D.人的全面发展19.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以人为本B.全面发展C.协调发展D.可持续发展20.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A.开始萌芽B.初步形成C.达到成熟D.继续发展2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认识B.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的认识C.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认识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2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公平B.正义C.发展D.协调23.以人为本的“人”是指A.个体的人B.广大人民群众C.抽象的人D.公民2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A.以人为本B.发展C.公平D.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5.江泽民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是在A.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B.2000年广东考察工作时C.2001年的“七•一”讲话中D.党的十五大报告中26.改革开放特别是()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A.十二届三中B.十二届四中C.十三届三中D.十三届四中27.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邓复习材料汇总

毛邓复习材料汇总

毛邓复习材料汇总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客观需要。

第三,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正反两个方面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和各自回答的基本问题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所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建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5、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的界定“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毛邓复习

毛邓复习

毛邓三复习材料第一章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的来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的实践、中国历史,中国的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具体化。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标: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

4、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实现了两次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的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在革命胜利后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我国经验和研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8、毛泽东思想理论形成的1)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2)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关于毛邓三的复习资料

关于毛邓三的复习资料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各自形成的时代背景与实践基础。

答:P13、14: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P22.、23:和平和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时代主题的转换时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一来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P27 、28:有三个方面:1)党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向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世情:国际格局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3)国情: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P33: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我国在新世界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答:历史进程:党在幼年时期,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甚了解,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同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使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出现严重的曲折。

遵义会议后,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些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邓三复习资料

毛邓三复习资料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复习资料1、简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贡献。

答: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总结实践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的基础上,于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这一理论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卢纶的奠基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体制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

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种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的分配制度是什么?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①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3、现阶段如何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答:第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a、社会主义必须走共同富裕之路,但怎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

毛邓复习大纲资料

毛邓复习大纲资料

毛邓复习大纲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依据、内涵及意义。

依据: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实际需要。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条件与理论主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1、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二、主题:1、在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主题是"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怎样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主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1、时代的主题逐步由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据和现实根据。

二、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1、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毛邓复习资料

毛邓复习资料

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52(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党的思想路线,是由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从理论结构上看,这四个基本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补充的统一整体,但它又不是不分主次的并列关系。

“实事求是”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相统一的概括,它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等内容,因而是其它三个基本点的核心,但它并不能代替其他三个基本点。

4、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毛邓三复习资料

毛邓三复习资料

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2、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1)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主要基本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主要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2)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三个代表关系:(1) 三者是统一整体,互相联系,互相促进;(2)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前提;(3)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思想保证;(4)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是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最终归宿。

4、科学发展观1)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指导意义(1) 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1)整风运动中,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其《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对实事求是做了马克思主义界定,提到了有没有党性的高度。

经过延安整风到党的七大,实事求是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2)邓小平在十一届五中全会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3)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党永葆生机的法宝;4)胡锦涛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毛邓40道复习题

毛邓40道复习题

1,为什么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①毛泽东之所以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没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捉升为理论。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保证。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是什么?第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第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地理学:是地理学与生物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生物的分布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

生态因子:在环境因子中给与生物影响的因子。

生存条件:在生态因子中,决定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必不可少的外界因素。

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落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依据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地形。

生物因子包括:植物,动物,人为。

生态因子的作用: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的作用3、阶段性作用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生态幅度:自然界中每种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都有不同的适应范围(耐受范围或耐受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趋同进化:又称趋同适应,指生物亲缘关系较远,但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并产生了相似的外貌及其特征,乘为趋同进化。

趋异进化:(趋异适应)指起源相同或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而产生了不同的形态结构特征。

辐射进化:(辐射适应)起源相近或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在各种生活环境下沿着不同的生活适应途径进化,称为辐射进化。

光合有效辐射:绿色植物的光和作用是在可见光区的大部分波段中进行的,即从380—710 nm波长的辐射,称为光和有效辐射。

光质对生物的影响:1、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在日光的全光谱下进行,不同光质对植物的影响不同,红橙光对叶绿素的形成有促进作用有利于碳水化合物合成,蓝紫光有利于蛋白质合成,光质不同也影响植物光合强度。

2、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行为、形态、体色等,有显著影响,如:昆虫对紫外光有趋光反应,草履虫对它为壁光反应。

根据各种植物对光照强度适应程度不同,可将植物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荫性植物三种类型;1、阳性植物:凡是在强光环境中,生长健壮,而在弱光条件下发育不良的植物。

2、荫性植物:指在较弱的关照条件下比在强光条件下生长良好的植物。

3、耐荫性植物:在较强的阳光下发育良好,但也能在忍受一定的荫蔽条件的植物。

根据植物对光照时间长短不同,可分为长日照植物(14—17h/day)短日照植物(8---12)中间性植物。

根据光照时间的长短可将动物的节律分为:昼夜节律,季节性节律。

昼夜节律:动物的活动表现出每24小时循环一次的现象。

季节性节律:生物对低温的适应:贝格曼定律:同种恒温动物,分布在较冷地区的比较暖地区的体型要大。

阿伦定律:在较冷地区的哺乳动物,四肢,尾和耳廊明显趋于收缩。

黑瑟定律:在寒冷地区生活的动物,其心脏的体积与重量的均比温暖地区的同种动物明显增大。

所有动物可以为三类:恒温动物(常温动物)变温动物异温动物。

根据植物对水分的需求状况,将陆生植物分为3中类型:1、湿生植物(生长在过度潮湿地区)2、中生植物(生长在中等湿度地区)3、旱生植物(生长在干旱地区)土壤酸碱度(ph):一方面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土壤动物的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影响矿质盐类的溶解度和微生物的活动性等,间接影响植物的营养和土壤动物的分布。

根据各种植物对土壤PH值的适应范围,可将植物分为三大类:1、酸性土植物(PH<6.5)碱性植物(PH>7.5)中性植物(PH6.5---7.5)水对生物的意义:1、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任何一种生物,当体内水分含量低到一定程度时,生命活动便不能正常进行,甚至死亡。

2、水是一种溶剂,生物体内一切生物化学过程必须在水中进行。

3 、水是动植物生活所必须的无机盐的载体。

4、水是生物的整个生命过程大都在水中进行,因此水体的理化性质对水生生物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沉没在水中的程度,将水生植物分为:1、沉水植物(植物体完全沉默在水中)2、浮水植物(浮在水面)3、挺水植物(下部沉于水,上部露出水面)水的理化性质对水生动物的影响表现:(重要意义)1、溶解于水中的气体对水生动物的影响2、溶解盐类对水生动物的影响3、水流对水生动物的作用生物之间的特殊联系:1、寄生: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一方得利而另一方受害的关系。

(外寄生,内寄生,巢寄生)2、共生:凡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并产生一定联系的都可以称为共生。

a、偏利共生: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并不产生有害影响b、原始合作:对共生双方都有利,但不非不能离开c、互利共生:对共生双方都有利,并彼此间完全依赖,必然的。

3、附身:一种生物附在另一种生物体上,相互之间并无营养关系。

4、绞杀:一种生物将另一种生物绞杀致死,5、群栖:许多植物,许多动物或者许多动物与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6、竞争:指生活在某一地区的同种或异种生物‘为了争取有限的生存空间,光线,水分和其他营养条件等而产生的对抗性的相互作用。

(种间竞争,和种内竞争)生物群落:指生活在某一地段上各种生物有机体的有规律组合。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1、具有一定的群落外貌;2、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3、具有一定的优势现象,4、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5、具有一定的群落环境,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7、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生物群落的构成:种类组成,数量状况、物种多样性,种间关联、结构群落数量状态:1、多度:指某种物种在群落中个体数量的多寡。

2、盖度:可分为:投影盖度:指植物的枝叶所覆盖地表的面积基部盖度:指植物基部所占的面积。

3、密度:指单位面积上的某个物种的个体数。

4、频度:指群落内某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即小样地区的出现的频率。

5、重要值:指以综合数值来表示群落中不同种的相对重要性。

根据植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可分为:优势种,建群种,伴生种。

1、优势种: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一般处于每层中个体数最多,且有最大盖度的种类。

2、建群种:指群落重要层中的优势种类,在个体数上不一定最多,但有最大盖度和最大生物量,且在形成群落的环境中起最主要的作用。

3、伴生群:指在群落任何层次中都处于次要地位的种类,个体数和盖度较小,形成群落环境的作用也不大。

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一是表明群落所含物种的多寡或丰富度,另一方面表明群落中各个种的相对密度,也称为群落的异质性。

群落的种间关联:正关联,负关联群落结构:1、层片:植物群落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它包括一个生活型或几个至少相近生活型的植物,在群落占据一定的空间,称为层片。

2、垂直结构:指群落在空间上垂直分化,或称成层现象。

3、水平结构:指不同生物在水平方向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

群落形成斑块状分布的原因:1、生物分布习性2、对环境的选择3、种间相互关系的作用在裸地上,群落的形成要经过三个步骤:1、侵移:指植物生活的繁殖结构进入裸地、或进入之前不存在该物种的生境。

2、定居:指传播体的萌发,生长发育,直到成熟阶段的过程3、竞争群落的变化基本形式有三种:季节性变化,年际变化,演替。

年际变化:根据群落的波动形式,分为四种类型:不明显波动。

摆动性波动,周期性波动,偏途性波动。

演替:一个生物群落被另一个生物群落所代替的过程。

演替的类型:1、按裸地性质分: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2、按时间发展分;: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快速演替3、按主导因素分:群落发育演替,内因生态演替,外因生态演替4、植被状况和动态发展趋势分:灾害性演替,发育演替5、基质性质分:水生基质演替系列,旱生基质演替系列。

地带性生物群落:在陆地上,分布在一定气候带的显域生境(主要受大气候支配)的生物群。

热带雨林生物群的生境特点,及生物群的基本特征,利用改良情况。

1、生境特点: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热带气候区,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无明显季节变化。

全年雨量分配均匀,常年湿润。

热带雨林的典型土壤是砖红壤。

2、生物群的基本特征:1、种类组成:复杂多样(动物以狭食性动物和单食性动物为多数)2、外貌:生活型特征是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

(植物的叶子以中型全缘常绿单叶占优。

叶具有滴水叶尖是雨林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这是有利于叶面迅速排水)。

季节变化不明显,(动物生活规律的周期性也不明显)3、结构:成层现象复杂,基本上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本三个层,但可以再分为几个亚层,此外,还有藤本植物,绞杀植物,附生植物,腐生植物和寄生植物层片构成雨林特色景色。

4、雨林乔木:树干高大整齐,数木力图伸高,多具板根和茎花现象。

5、动物以树栖种类为主。

生物群落的净初级生产力高,营养物质循环快。

3、利用改良情况:现代热带雨林受到人类很大的破坏,:大肆砍伐森林,改森林为牧场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应确保在最大持续产量的基础上利用热带雨林,制定科学管理计划,建立热带速生树种种植园。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区别(生境,植物群方面)1、生境:常绿阔叶林分布在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年降水在1000mm以上,无明显干季,空气湿度大,云多,全年较湿润,土壤为红壤,黄壤等。

常绿硬叶林分布在地中海式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不封冻。

2、植物群:1、常绿阔叶林乔木种类较丰富,多为被有蜡膜的草质小叶片,群落外貌终年常绿,林相整齐,树冠浑圆,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植被垂直层次丰富,基本分为乔木,灌木,草本三层。

2、常绿硬叶林乔木叶子具抗旱特征,植被以灌木的生活型占优势,具针叶或硬叶特征的草质常绿叶片,草本层植物生长稀疏,硬叶林植物具刺(叶变成刺)。

热带稀树草原与温带草原的区别(生境和植物群方面)生境:1、分布在热带较干燥的地区,降水分配不均匀,集中在雨季,雨季与旱季交替,全年保持相对高的温度和降水显著不均,2、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欧亚草原区和北美草原区,气候干燥,雨量少而变化率大,冬季寒长。

地带性突然为黑钙土和栗钙土。

植物群:1、热带稀树草原外貌典型特征是树木与草被的混生,季节变化明显,种类和数目并不丰富,植被具有耐干旱特征。

对火具抵抗机制(耐火的)2、温带草原植物组成以多年生,低温和中温旱生丛生禾草占优势,,外貌成暗绿色,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为主,植物一般具有旱生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水域生物群的各种生态类型:1、漂浮生物2、浮游生物3、自游生物4、底栖生物红树林是如何适应海域生活?红树林的植被具有大量盘绕的柱状或弓状的支柱根,繁盛的支柱根,能够减缓波浪对海岸的冲击,这里的有机体能抵御各种不同暴露水上的变干的环境,并可以忍受不同的盐度。

河口湾高生产力的原因?1、河口湾是营养物质的收集和积累器。

2、河口湾有利于各种各样生产者类型在一年中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3、潮汐作用可对河口湾产生重要意义。

静水水域(湖泊,池塘)形成三个主要而明显的生物带:1、沿岸带2、近表层水域带3、深部水底带岛屿生物组成的主要特征:1、岛屿上生物总数比大陆上少2、较大的岛屿比较小的岛屿种类多样性高3、移入的高速度和消亡的高速度是岛屿生物组成的重要特征4、温度制约和影响岛屿生物种类的多样性5、生物对岛屿环境的适应有许多形式什么叫分布区及其制图方法?种的分布区:是指某种生物所占据的地理空间,在此空间内该种生物能充分地进行个体发育,并留下具有生命力的后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