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讲义大纲-同济李浈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

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

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Create self, pursue no self. This is a classic motto, so remember it well.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1. 中国营造学社创立时间1930年元旦,创始人朱启钤2. 清代木构架单体建筑的特点.平面、台基、构架、屋顶、装修单体建筑平面1. 构成要素:间、出廊2. “间”的组合面阔方向:取决于开间的数量.官式建筑:皇宫、衙门、大的寺庙.在面阔方向坚持用“阳数”:1,3,5,7,9开间为最高规格.民间建筑:住宅、寺庙等.根据实际需要而定进深方向:取决于间的架数.1,3,5开间,2,4开间也有.官式、民间都不强调阴、阳之分单体建筑平面的基本型:一明两暗.优点:提供适宜的居住面积,满足必要的分室要求,具有良好的空间组织,获取良好的日照、通风,可用规整的梁架结构,有利组群的整体布局3. 单体建筑的“正式”和“杂式”正式:在古建筑中,平面投影为长方形,屋顶为硬山、悬山、庑殿或歇山做法的砖木结构的建筑标准化杂式:其它形式的,常用作亭、榭、塔自由化台基台基的作用:防水避潮:结构、生活,稳固基础,调适构图,扩大体量,调度空间,等级标志,独立建坛.台基的构成:台明:台基的主体;台阶:台基的踏步;栏杆:台基的栏杆—台基较高时设勾栏;月台:台明的延伸—高等级的建筑才有.台基的组合一、单台组合体:单一的基座与台阶、石栏的组合.单台组合体中的最高体制:明长陵祾恩门台基.二、月台组合体:在单台组合体中增加了月台的组合.此时月台的形制与基座的形制完全一致.三、重台组合体:重叠台基的做法.台基中的最高体制,只用于皇家最隆重的主体建筑构架: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立贴式一、两种构架的不同特点1. 抬梁式构架:梁柱支承体系,靠自重来稳定建筑;多用于官式建筑和北方民间建筑.特点:可以取得较大的空间跨度,但是对材料要求比较高2. 穿斗式构架:檩柱支承体系,靠穿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多用于南方民间建筑.优点:尽量以竖向的木柱来取代横向的木梁“横担千,竖担万”;尽量以小材来取代大材;简化了屋面用料;简化屋檐的悬挑构造;增加构架的空间整体性;增加构架的灵活适应性.局限性:密柱导致的小跨度,不能适应大空间的需要;小规格用料和简便的构造,难以适应厚重的荷载.3. 二者的互补机制1 适用范围的互补机制:抬梁式:主要适用于官式建筑,适合作为宫殿、坛庙、陵寝、苑囿、衙署、大型寺观、大型宅第等建筑类型,以及北方地区厚墙厚顶的民间建筑的构架.穿斗式:主要适用于南方的民间建筑以及一些小型寺庙2 单体建筑构架的互补并用二、抬梁式构架的基本构件:柱、梁、檩桁、枋三、大式做法和小式做法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斗栱作用:增加挤压面的作用、支承挑檐檩、联结柱网、减少净跨,减小弯矩、剪力、抗震、装饰作用、等级标志、模数作用类别根据部位:柱头科—柱头铺作清代平身科—补间铺作宋代角科——转角铺作根据做法清式一斗二升交麻叶与一斗三升斗栱.用于外檐和隔架翘昂斗拱.常用于外檐品字斗拱.用于楼房和城楼平座之下或天花藻井四围隔架科斗拱.用于室内梁、枋空档之间镏金斗拱.用于外檐.等级最高雀替:是置于梁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减少梁枋之间的净跨距离.作用:增加挤压面、减少净距、改善节点构造,取得艺术上的过渡,美化了柱与枋的关系对木构架的评析一、木构架的技术特点木构架是梁柱支撑体系,不同于承重墙体系梁柱框架体系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建筑功能宫殿、民居、亭子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北方、南方可以搭配使用各种地方材料石材、竹、土可以适应不同的造型轻巧、浑厚构架系统有严格的模数制优点:易设计,易建造,易备料、雇工,易普及,水平有保证缺点:程式化走向僵化,不利于创新达到高度成熟水平二、木构架的技术局限没有形成三角杆件体系,梁架之间缺乏联系榀与榀之间,梁架和基础结合得不密切,梁的断面后期不合理,耐久性差:水、火、虫屋顶屋顶的构成要素:脊、庇脊:是由于对庇的交接线和边沿线的特殊处理而产生的. 形态:呈线的形态类别:按所处位置不同分为正脊、垂脊、戗脊、博脊等按其不同做法分为大脊、过垄脊、清水脊等组成:脊身、脊兽等级形制:大式:吻兽、琉璃屋脊;小式:无吻兽、黑活屋脊.正式建筑的屋顶: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杂式建筑的屋顶:攒尖顶、盔顶、盝顶、勾连搭、组合式屋顶卷棚式:卷棚硬山、卷棚悬山、卷棚歇山、庑殿顶没法做卷棚重檐: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屋顶的形态:深远的出檐、凹曲的屋面、反宇的檐口、翘起的翼角、突出的脊饰、丰富的瓦件.屋顶的作用:排水、调节阳光、结构稳定屋顶反映的传统:理性传统:指功能需要、工程技术、审美要求的三者有机结合;惰性传统:指某一构件的出现之初,其既有功能需求,又符合审美要求,发展到后来,从功能、技术上不需要了,但还被保留下来,变成了虚假的构件:功能语义—>文脉语义,结构语义—>等级语义.屋顶的性格序列:庑殿顶性格——宏大、壮观;歇山顶性格——华丽、丰美;悬山顶性格——舒放、大方;硬山顶性格——朴素、拘谨;攒尖顶性格——高耸、活跃;变体:卷棚——弱化了硬山、悬山、歇山的性格,重檐——强化了庑殿、攒尖顶的效果.屋顶组合:明清回归至以基本型为主.装修:装修的类别:外檐装修:用于室内外的空间分隔、围护.包括门窗、栏杆、大门.内檐装修:用于内部空间自身的分隔、围护.包括罩、博古架、天花板.装修的多元功能:通与防护的双向功能:通:人、物品、阳光;防护:挡风、防寒、隔声;内部空间组织的基本手段—室内空间的界面;室内外装饰的重要构成;建筑性格的点染因子;文化内涵的信息载体:等级语义、习俗语义.单体建筑用色特点:善于把握冷暖变化,用色既单纯又丰富,善于处理辉煌效果:红绿相间、金朱交错、青绿点金.清代官式彩画:是当时建筑管理部门按照当时的等级制度直接组织官式工匠制作的一种定型的彩画.1. 和玺彩画上伍彩是清代的最高等级彩画,主要用于宫殿、坛庙、陵寝的主体建筑.主要以运用形构成彩画大线为突出特征.2. 旋子彩画3. 苏式彩画3. 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表明:茅茨土阶的构筑方式,单体殿屋已存在“前堂后室”的空间划分,庭院构成形成廊院式布局.4. 副阶周匝:出廊的特殊形式——副阶周匝:宋代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称为副阶周匝.5. 台明做法的种类,等级从样式上可分为1. 平台式——普通台基构件组成:垂带石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象眼石用三角石砌成的垂带石侧面、砚窝石埋在台阶地下,用以抵抗阶之推力、柱顶石、阶条石、角柱石、陡板石、土衬石分类:根据包砌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砖砌台明:台帮部分用细砖,镶边包角用石活或仍用砖作——属低等次台基.满装石座:整个台明包括台帮全用石活——属中等次台基.台明的长宽尺寸要求:“下檐出”小于“上檐出”2. 须弥座:很隆重的做法,主要用于重要组群的重要殿座——属于高等次台基.宋式清式层次构成分层多,9—12层分层少,6层体量权衡主次分明无明显主体个别线脚不合理线脚形式推敲合理格调韵味秀挺、精细、洒脱敦实、粗壮、庄重全部光素的只在束腰雕饰在束腰和上枋雕饰全部雕饰6. 宋代材分制,清代斗口制宋代材分制:斗拱或素方用料的断面尺寸为一材.材的高宽比为3∶2材分八等:据等级之别而用:一等材6寸x9寸八等材3寸x4.5寸柱径大小已被确定:2个足材到3材即42分…45分之间清代的斗口制:取平身科大斗开口的大小.一个斗口为10分比宋计算方便材分十一等:1-4等:没用过;5-6等:大殿;7-8等:厅堂;8-9等:亭、榭.9-11等:给装修用7. 中国建筑屋顶形式中正式建筑的种类,等级屋顶等级正式建筑而言从高到低: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庑殿单檐、歇山、卷棚歇山、悬山、卷棚悬山、硬山、卷棚硬山8. 卷棚概念:中国古建筑中的一种形式.其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卷棚顶建筑由于没有正脊,因此没有吻兽.另外,吻兽还包括合角吻,位于围脊四角,由两个正吻组成,直角相接、单面向外.后两坡瓦陇贯通,又称“过陇脊”.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卷棚硬山、卷棚悬山、卷棚歇山、庑殿顶没法做卷棚9. 晋祠圣母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奎文阁、北京紫禁城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天坛祈年殿、长陵祾恩殿的屋顶形式晋祠圣母殿、重檐歇山顶;曲阜孔庙大成殿、重檐歇山;奎文阁、三重檐二重楼“三滴水”重檐歇山;北京紫禁城午门:重檐庑殿;太和门、重檐歇山顶;太和殿、重檐庑殿顶;中和殿、四角攒尖;保和殿、重檐歇山顶;天坛祈年殿、鎏金宝顶三层出檐的圆形攒尖式;长陵祾恩殿重檐庑殿顶10. 穴居的形态演变顺序1 原始横穴:宁夏海原林子梁遗址F132 深袋穴:河南偃师汤泉沟遗址H63 半穴居:a、圆形洛阳孙旗屯遗址b、方形、长方形西安半坡遗址F21c、吕字形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半穴居遗址意味着土木相结合的构筑方式,从以土为主逐渐向以木为主的方向过渡11. 奴隶社会时期两种不同城市规划思想A、考工记的城市规划思想: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反映了奴隶社会后期城市规划所取得的成就;反映了为奴隶主服务的规划思想: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反映出规划中的“择中”的思想意识.荀子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吕氏春秋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中论”B、管子的城市规划思想:“因天材,就地利,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道路不必平以准.”“凡士者近宫,不士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因势论”临淄齐城遗址、燕下都遗址、邯郸赵城遗址、临淄齐城遗址、燕下都遗址、邯郸赵城遗址12. 阙门,代表建筑-午门13. 宫殿建筑的礼制要求,在北京紫禁城中如何体现占据最显要的地段,从总体布局上体现了“择中立宫”的思想;采用了宏大的规模72万㎡;从布局来看采用了很严整的布局:突出了中轴的空间序列,采用了层层封闭的规划形象,尺度处理上也很严谨;体现了一整套的礼制要求:择中立宫”、“左祖右社”、“前朝后寝”、“三朝五门”.外朝部分:组成:太和门;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内廷部分:中路: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西后宫:东六宫,西六宫;养心殿东路:皇极殿,宁寿宫,养性殿,乐寿堂,乾隆花园西路:慈宁宫,慈宁花园;寿安宫,寿康宫其他:斋宫,东五所,西五所,南三所14. 宫殿建筑的发展过程,不同时期的代表建筑茅茨土阶”的阶段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晋、南北朝:东西堂制主殿中央用于大朝,两侧用于常朝.始于西汉,三朝隋:三朝五门,东西堂制至隋代结束唐:三朝五门,强化中轴线,宫阙制,大花园大明宫含元殿大明宫麟德殿宋:御街千步廊制度,工字殿,广场元:千步廊,金水桥,工字殿,石桥,棂星门明清:千步廊,金水桥,三朝二宫北京故宫15. 天坛建筑中冬至祭天和孟春祈谷的建筑是哪两组:圜丘组群、祈年殿组群明清北京天坛和明清北京紫禁城占地面积比4:1天坛建筑面积:960m ×760m,是北京故宫的四倍.紫禁城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80,000㎡,有房屋8700间16. 陵墓建筑的组成部分包括哪些地上陵体、地下部分、陵园建筑地上陵体:早期顶是平的,没有坟体周代:产生祭祖,出现坟冢、封土坟头,后来演变为三种形式且建筑化:方上:秦汉以人工夯土建成上小下大的方锥体形成的陵体为方上依山为陵:唐以后以正方的神墙围隔,四向辟神门圆形宝城宝顶:明清以后地面建筑走向人工化地下部分:木椁墓室:木枋构成:先做一大棺材,再把装人棺材放进去黄肠题凑:黄肠-柏木心,题-头,凑—聚砖石墓室:砖拱技术陵园建筑祭祀建筑:献殿、享堂前朝后寝神道:石象生、牌坊、门阙17. 兵马俑的基本情况秦始皇陵:位于陕西临潼骊山北麓、渭河南岸的平原上—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陵园——中国历史上形体最大的陵墓秦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约1公里处.共4座俑坑:1号:12600㎡ 2号:6000㎡3号:520㎡ 4号:仅有三面围墙18. 我国历史上首个两位皇帝共葬的陵墓建筑:乾陵19. 明十三陵陵区神道建置位于天寿山主峰下,依山顺势修筑神道,长达七公里,构成整个陵区的主轴线;始建于永乐年间,后经几代增建修筑,直到嘉靖朝才基本完成.大石牌坊——大宫门大红门——碑亭——石像生——棂星门龙凤门石像生-------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卧立各一对,武臣、文臣、勋臣各四尊20. 不同朝代陵寝中的侍奉仪式21. 干阑式民居分布地区广西、贵州、云南、海南岛、四川、台湾等地区22. 北京四合院的构成要素:大门、倒座、垂花门、正房、厢房、耳房、抄手游廊、后罩房23. 云南一颗印、浙江民居、围拢屋、东北大院的平面布局方式云南地区环境特点:低纬度、高海拔,风力大、地震多、太阳高度角大,雨水充沛.构筑特点:房屋毗连;以柁墩代替瓜柱;降低层高、增加柱数、认真扣榫、加厚土墙、多用串枋、合柱;墙体:夯土墙、土坯墙、卵石墙砌滑墙、条石墙;内长外短的双坡屋顶,腰檐.浙江天井院:环境特点: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山多水多.构架形式:以穿斗式为主.几种基本类型:三间两搭厢、十三间头、轻薄围护、室内轻薄隔断围垅屋:“三堂两横”东北大院以“一正四厢”的两进院为基本形态的离散式布局构筑特点——华北民间木构架体系杦,厚墙厚顶墙体:土坯墙、厚砖墙、拉哈墙、“内生外熟”墙、“前浪后不浪”坐地烟囱火炕屋顶:起脊瓦顶、起脊草顶、碱土囤顶冬季严寒土地辽阔礼制约束有所削弱满汉民族住居习俗相互渗透、影响24. 西南干阑建筑的特点及其分类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西、海南等省,是傣、壮、侗、等十多个少数民族的住屋形式.基本特征:楼面架空作用:避免贴地潮湿、有利楼面通风、防避虫兽侵害、便于防洪排涝分类:傣族高楼干阑:主要靠通风来防暑,内部梁架结构;景颇族低楼干阑:倒梯形屋面,楼面离地约60~100cm,平面形式均为长条形,主要靠遮阳来防暑;广西壮族麻阑.25. 客家土楼的分类及其特点大家族聚居:同宅、同楼聚居同居异财超大规模的大家族聚居平等聚居向心聚居几种类型:围垅屋“三堂两横”花胎天井福建土楼大的直径可达81米八卦楼方楼五凤楼:前低后高,层层跌落,由上堂、中堂、下堂和两侧的厢房组成26. 窣堵波做法27. 塔的类型及其特点,讲过的塔属于哪种按功能分:①佛塔②经塔③舍利塔④墓塔⑤风水塔按形式分:①楼阁式塔②密檐塔③喇嘛塔④金刚宝座塔⑤亭阁式塔⑥花塔⑦过街塔和塔门①楼阁式塔汉在中国古塔中历史最悠久、体型最高大、保存数量最多多层楼阁的形式江苏苏州虎丘塔宋初、江苏苏州北寺塔②密檐塔:数量和地位仅次于楼阁式塔.塔身只有一层,上面为密檐.陕西西安荐福寺小雁塔、河南登封法王寺塔③喇嘛塔覆钵式塔主要流行元代以后山西五台山塔院寺白塔、西藏江孜白居寺菩提塔④金刚宝座塔⑤亭阁式塔:喇嘛塔与亭阁建筑相结合的一种古塔形式.外形象亭,单层,有时加建小阁.⑥花塔塔身上半部装饰繁复,用来表现佛教中的莲花藏世界.数量不多,造型独具一格.⑦过街塔和塔门:修建在街道中或大路上的塔,下有门洞可以通行.元朝开始出现.北京居庸关过街塔塔座元29、绘制正式建筑四种屋顶的简单透视图、北京紫禁城太和殿平立面、祈年殿平立面、长陵祾恩殿平立面图、南禅寺大殿正立面图、佛光寺大殿平立面、北京四合院平面佛光寺大殿平立面南禅寺大殿立面图太和殿平立面祈年殿平立面祾恩殿平立面30、所有带“最”的建筑南禅寺大殿——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位于山西省五台县李家庄,中唐时期建造,是一座禅宗寺院佛光寺——容晚唐大殿、金代配殿、北朝墓塔和两座唐幢于一寺,堪称荟萃中华古建瑰宝的第一寺过街塔和塔门——在中国古塔中历史最悠久、体型最高大、保存数量最多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塔的实物,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形的塔.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全木构的木塔,是世界现存的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67.31米最高规格的太和殿9开间我国最早的住所是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岩洞距今约50万年穴居是最适合黄土地带的原始构筑方式辽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是国内至今发现的最早的祭祀建筑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华夏文明第一殿曲阜孔庙是中国现有古建组群中历史延续最悠久的一处,已有2400余年秦始皇陵——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陵园中国历史上形体最大的陵墓茂陵是西汉帝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陕西兴平县城东15公里处长陵——在十三陵中,建成时间最早,规模最大。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20141005课程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课程总学时:48 理论:42 实践:6适用专业:建筑学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10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1.课程地位: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建筑历史观和价值观能够熟练掌握中国建筑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发展脉络,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城市及建筑的形制、构造方式、等级制度和精神寄托。

2.教学目标:通过理论教学及自我学习等环节,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尤其对中国传统建筑加深了解,掌握其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及原因,掌握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建筑及城市发展的特征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内涵,为学生未来的设计和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传承创新精神。

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定制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下:初级培养目标:•捋顺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的时间前后关系和重要的时间节点;•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掌握中国古代重要时期的建筑特征及产生发展的过程;•掌握具有重要意义的典型城市、建筑群体及建筑的特点及成就,如唐长安城、宋东京城、明清北京城、北京四合院、北京紫禁城、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和南禅寺大殿、北京天坛等;•了解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内部组成和做法。

中级培养目标:•准确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轨迹;•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掌握各个时期城市及建筑的特征并能够列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说明;•掌握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内部组成;•能够运用传统建筑的设计思想和建筑符号等,并能够徒手绘出典型例子的总平面、平面、立面、剖面及构件大样图。

最终培养目标:•准确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轨迹并能够阐明其发展背景;•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掌握各个时期城市及建筑的特征并能够列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说明;•能够通过总结特征活灵活用,准确区分建筑的历史分区并阐述该时期相关背景资料;•能够熟练徒手绘制历史建筑的相关示意图,并掌握其中内在的比例关系;•能够熟练拆解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掌握各部分的构造做法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能够初步尝试对传统建筑的继承和创新,并运用于实践设计之中。

中国建筑史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案篇一:“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of China课程编号:201303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学时:32学分:2适应对象: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使用教材及参考书:教材《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参考书《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 课程性质“中国建筑史”是讲述中国建筑历史发展演变与重要建筑实物及历史上的建筑活动的专业理论课:叙述中国建筑起源、发展、演变的过程;概括古代建筑的一般形式特征、设计手法和风格特点;从社会、历史、文化、自然等方面对古代建筑活动与现象进行分析。

2. 课程目的和任务旨在使学生们掌握中国建筑史的发展过程和基本史实,理解社会、技术、文化、经济、自然诸因素对建筑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初步掌握分析与观察建筑现象的方法,培养建筑师的专业素养。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包括中国古代建筑史和近现代建筑史两个部分,以古代史部分为教学重点。

绪论第一章中国建筑的早期发展(原始氏族公社时期~春秋战国) 1.住房与聚落2.早期都城与宫室3.原始祭祀遗迹与早期祭祀建筑重点:原始居住形式,原始聚落环境选择的原则,早期城市的发展,早期的建筑技术(建筑方式,建筑材料)。

难点:城市的起源与演进,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第二章中国建筑的发展期[秦、汉~南北朝]1.时代状况2.都城宫室与宗庙3.住宅4.陵墓5.时代特征与建筑技术的发展与成就重点:城市与宫室的特点,宗教建筑与园林的产生与初期发展,建筑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建筑的时代特征。

难点:木构建筑体系的形成,建筑技术所取得的成就。

教学文件第三章中国建筑的成熟期(隋、唐~清)1.时代状况2.城市3.宫室与宗庙4.陵墓5.宗教建筑6.住宅7.园林8.时代特征与建筑技术的发展与成就重点:城市与宫室的特点,宗教建筑与园林的发展,建筑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建筑的时代特征。

【课程大纲】《中国建筑史》

【课程大纲】《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中国建筑史(英文):The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课程编号:14241050课程学分:2.5课程总学时:40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二、课程内容简介《中国建筑史》为学习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丰富知识,鉴古知今。

本课程以中国古代建筑史为主要内容,本课程以中国古代建筑史为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古代建筑发展概况、城市建设、住宅与聚落、宫殿、坛庙、陵墓、宗教建筑、园林与风景建设、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清式建筑做法等主要内容。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学习,掌握建筑发生和发展与当时政治、经济、哲学、文化、自然环境等诸因素存在密不分的关系;了解各类型古建筑在不同时期发展演变的特点和技术成就;懂得中国古建筑艺术风格、建筑的形式与结构特征;认识建筑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入掌握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实例,吸取中国古建筑的历史经验,提高学生的建筑修养和建筑设计思维能力,为学习城市规划专业课和增强建筑设计创作能力奠定基础。

2、教学要求本课程以《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1)》和《建筑设计(2)》等课程为前修课程。

同时又为《中外城市建设史》、《园林史》等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等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安排1~2次绘图作业,以加深对古建筑形象和做法的记忆,1~2课外读书报告,以加强理论思维能力。

通过教学参观,带领学生参观现存的古建筑,通过实物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感性认识。

重视古建筑测绘实习,通过亲眼观察和亲手测绘成图,进一步增加和巩固对中国古建筑特征和详部的认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教学、教学参观、古建筑测绘实习、考试都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掌握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建筑修养和建筑设计思维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3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掌握木构架的特色、单体建筑的构成、建筑群的组合、建筑与环境、建筑类型、工官制度。

李浈

李浈
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方法研究专题
现象:就希望我提供一个框架的具体建议,进而当做尚方宝剑,见 佛灭佛,遇神杀神,这让我情何以堪?——秋叶 困惑:试探摸索了吗?大量模仿了吗?尝试复用了吗?——秋叶 引子: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 观。 ——刘勰。

6 文章和专著
6.2关于传统建筑工艺遗 产保护的应用体系的思考 实地调查、类比分析的方 法, 吸收运用文化人类学、 文化地理学、评价学、系 统工程学、统计学、传媒 学等相关领域的技术、理 论与方法, 1 文献查阅与田野调查 2 类比、分析、总结、升 华 3 实践、检验与调整
总结
2 教育
1991.6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士 1994.6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 1998.6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博士 2000.5,同济大学博士后出站 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博士研 究生导师(09) 郭湖生——刘敦桢——常青、杨昌鸣 古代城市+东方建筑 路秉杰——建筑史研究,专攻古建筑 保护、复原与中日建筑师史。 日本园林 日本建筑史 中国古代 建筑文献 日本建筑史 伊斯兰建 筑 印度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3 科研
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项: “传统建筑工艺遗产保护与传承 的应用体系研究”,编号 50778125。 “乡土建筑保护实践中低技术的 方略、系统及应用研究”
4 实践
5 教学
中国营造法 中国古代 建筑技术与工艺专题 保护现场实习 历史建 筑形制与工艺 特点:教学与科研相统 一 故事: 1 理论要有用 2 工作计划—— 3 工作方法 “摸索–模仿 –复用–表达–记录–优化” 的六个成长阶段
Hale Waihona Puke 1 2 3 4 5 6批判——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方法:学习、教学、 材料:文章+访谈+专著+评论 结构:个人简介+教育背景+科研+教学+论文、专著 要点:对比+概括+总结 意义: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我国隋唐及以后的建筑石作工艺探析

我国隋唐及以后的建筑石作工艺探析

我国隋唐及以后的建筑石作工艺探析
李浈
【期刊名称】《自然科学史研究》
【年(卷),期】2009(028)002
【摘要】以我国隋唐及以后的建筑石作工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唐宋时代采石技术及石作加工能力的变化,指出了扁棱技术在唐宋时代的新发展.以宋代<营造法式>、清代<河工器具图说>和近世<营造法原>为依照,探讨了宋元时代石作技术的进步及地方石作工艺的发展,并重点对清代的石作技术和工艺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总页数】12页(P227-238)
【作者】李浈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092;TU-092
【相关文献】
1.我国南北朝及以前的建筑石作工艺探析 [J], 李浈
2.试论我国隋唐时期园林建筑的发展 [J], 余冬林
3.隋唐宋时期\"射洪春酒\"酿造工艺及文化价值探析 [J], 龙远兵
4.建筑工程中建筑节能及新材料工艺应用的探析 [J], 郭松林
5.国外绿色建筑设计课程体验层面教学探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建筑系、UCL巴特莱建筑学院、康奈尔AAP、宾大Penn Desiqn为例 [J], 康帼[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3同济考博导师名单

2013同济考博导师名单

导师姓名专业代码专业名称研究方向电子信箱蔡永洁081300建筑学城市设计yongjiecai@曹庆三081300建筑学建筑设计方法;文化创意建筑;声环境与建筑qciao@常青081300建筑学中国传统建筑;中国建筑史,风土建筑保护与再生changqingtj@ 陈易081300建筑学室内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及其理论chenyitj@ 戴复东*081300建筑学建筑设计创作,高新建筑技术tongjigxs@ 戴仕炳081300建筑学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保护技术ds_build@董华081300建筑学包容性设计/通用设计 (公用建筑;环境;交通;产品;住宅);多感官的建筑与产品体验(例如:听觉;触觉);应对老龄化的设计创新;医用工程设计;情感化设计理论与方法;数据可视化研究;设计教育新趋势donghuahao@郝洛西081300建筑学环境控制技术;建筑与城市光环境tt111888@ 黄一如081300建筑学住宅与住区发展hyrhyrhyr@ 李斌081300建筑学建筑设计方法;环境行为学;设计方法论;比较文化论libincaup@李立081300建筑学公共建筑设计;乡村聚落Lixsh57@李翔宁081300建筑学外国建筑历史与理论;当代建筑与城市的理论和评论/策展sean19731973@李浈081300建筑学中国传统建筑;中国建筑史;历史遗产保护lztjsh@李振宇081300建筑学住宅与住区发展zhenyuli@ 娄永琪081300建筑学可持续设计;社会创新与设计;产品服务体系设计lousmail@卢永毅081300建筑学外国建筑历史与理论;中国近现代建筑史;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yongyi_lulu@彭怒081300建筑学中国现代建筑历史与理论;现代建筑设计思想史pengnu@钱锋081300建筑学大跨建筑qianf_caup@钱宗灏081300建筑学中国传统建筑;城市史,上海建筑史zonghao@宋德萱081300建筑学环境控制技术;生态与节能建筑;建筑环境控制dxsong@王伯伟081300建筑学集群建筑;城市设计wangbw@王方戟081300建筑学集群建筑wangfangji@ 王骏阳081300建筑学外国建筑历史与理论;现代建筑历史理论wangjunyangcn@吴长福081300建筑学公共建筑设计wucf1101@伍江081300建筑学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城市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发展历史;建筑理论jiangwuc@徐磊青081300建筑学建筑设计方法;城市和建筑设计与环境心理;行为和社会leiqingxu@ ;leiqing@ 201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信息表颜宏亮081300建筑学建造技术;建筑体系及住宅产业化ayzz2003@殷正声081300建筑学设计学方向tjyzs@章明081300建筑学公共建筑设计;建筑文化;建筑评论zmz0008@郑时龄*081300建筑学上海近代建筑,城市空间与建筑shilingzheng@ 支文军081300建筑学当代城市与建筑ta_zwj@周静敏081300建筑学住宅与住区发展;住宅设计与人居环境jingminz@周晓红081300建筑学住宅与住区发展;生活空间计画与设计zxh66@庄宇081300建筑学城市设计arch-urban@蔡镇钰081300建筑学生态建筑carbo06069@冯仕达081300建筑学西方建筑理论与历史;中国园林史;当代建筑评论王崇杰081300建筑学建筑技术科学魏敦山*081300建筑学大跨建筑邢同和081300建筑学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wujiayi@余立081300建筑学建筑设计方法zhangml@戴慎志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基础设施与综合防灾规划;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详细规划szdai2606@耿慧志083300城乡规划学规划管理与法规;城乡规划理论;城市开发控制genghuizhi@侯丽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规划理论;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开发控制houli@ 黄怡083300城乡规划学城市社区发展;城乡规划理论;城市更新与住房建设huangyi@李京生083300城乡规划学乡村发展与规划;城乡生态环境shtjljsk@ 潘海啸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交通规划;城乡规划理论;城乡规划技术hxpank@彭震伟083300城乡规划学区域发展与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理论pengzhw@ 邵甬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发展历史;城乡遗产保护nyshao163@沈清基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生态环境;城乡发展历史;城乡规划理论sqjj5688@宋小冬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规划方法;城乡规划技术;城市总体规划spt@孙施文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规划理论;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总体规划shsun@唐子来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规划理论;城市开发控制;城市设计zltang@ 田莉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可持续发展规划;城乡规划理论;城市总体规划Litian262@童明083300城乡规划学城市设计;城乡规划理论mtong@王德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规划方法;城乡规划技术;城市总体规划dewang@王伟强083300城乡规划学城市设计;城市更新与住房建设;乡村发展与规划nwangy@吴志强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可持续发展规划;城乡规划理论;城市设计prof.wus@夏南凯083300城乡规划学城市开发控制;城市详细规划;城市设计tjupi@杨贵庆083300城乡规划学城市更新与住房建设;城市社区发展;乡村发展与规划yguiqing@于一凡083300城乡规划学城市详细规划;城市更新与住房建设;城市设计;yuyifan@张冠增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规划方法; 城乡发展历史umtz@张尚武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可持续发展规划;城乡规划理论;城乡规划方法zhshangwu@张松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遗产保护;城乡发展历史zhangs515@赵民083300城乡规划学区域发展与规划;城乡规划理论tjup@周俭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设计;城市更新与住房建设zhoj@曹昌智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遗产保护;城乡规划理论陈晓丽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规划理论仇保兴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规划理论sicy@杜晓帆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遗产保护陆锡明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交通规划邹德慈*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规划理论zoudeci@陈健083400风景园林学环境艺术设计cj1026@范圣玺083400风景园林学环境心理学;设计行为学和认知学研究shengxi_fan@韩锋083400风景园林学遗产保护;文化景观评估与管理;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规划franhanf@金云峰083400风景园林学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方法;城市绿地与空间环境理论及技术方法;中外园林与现代景观;jinyf79@林家阳083400风景园林学景观视觉艺术、视觉传播jy777cn@刘滨谊083400风景园林学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景观风景园林感受心理行为与美学;城市公共空间设计xx.tiger@刘颂083400风景园林学园林工程技术应用;大地景观规划;旅游规划cocre@王云才083400风景园林学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旅游规划设计wyc1967@吴承照083400风景园林学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风景规划方法与技术,遗产保护利用与旅游规划设计wuchzhao@吴国欣083400风景园林学环境艺术设计;空间视觉和展示研究guoxinwu@ 吴伟083400风景园林学园林景观设计;城市景观风貌;城市设计WW-601@严国泰083400风景园林学园林历史与理论;景观遗产资源保护与发展规划;风景与旅游规划设计yanguotai@张德顺083400风景园林学园林植物与应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生态规划与园林工程技术zhangdeshun@周向频083400风景园林学园林景观设计;中外园林历史与理论;当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评论zhouxpmail@ler083400风景园林学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pmiller@王小璘083400风景园林学景观生态;景观与城市设计;生态城市;生态旅游whl1435@;hyfarch@艾智勇081400土木工程桩基础与深基础工程;软土地下工程zhiyongai@ 白云081400土木工程复合地层和深埋条件下的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学分:4.5学分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64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教学对象:建筑学专业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等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必修课,考试科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建筑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成就,掌握不同类型、不同时期、地域建筑的风格特征。

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建筑的能力,为后一步的理论学习和建筑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讲课为主,幻灯、录像等传统教学手段和CAI教学手段为辅,课堂教学注重对基本史实和影响因素的描述和分析,幻灯、录像、多媒体教学强调建筑历史形化特征和相关建筑设计内容。

要求学生预习、复习教材并阅读、归纳其他相关材料,扩大知识面,增加理解能力。

考试以闭卷为主(70%),着重检查对基本线索和事实的掌握情况和认识程度,并考察学生理解和灵活运用史实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

平时作业成绩20%,实验成绩10%。

教学内容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部分(46学时)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4学时)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木构架的特色、单体建筑的构成、建筑群的组成特征等;难点:工官制度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6学时)一、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起源的多元化;难点:理解各地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遗址特征;二、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重点:了解夏商西周春秋建筑特点及技术进步。

三、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57~公元前589年)重点:了解战国至南北朝建筑特色;四、封建社会中期建筑(隋至宋581年~1279年)重点:了解隋至宋建筑特色;难点:宋代材份制度特点;五、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元、明、清1271年~1911年)重点:了解元明清建筑特色;难点:区分明代与清代建筑特点;第二章城市建设(4学时)一、概说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发展三、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的比较四、中国古代都城建设与地方城市建设的实例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发展,认识代表性实例;难点:理解城市规划与发展机制与设计思想第三章宫殿、坛庙、陵墓(8学时)一、宫殿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阶段2)中国古代宫殿考的型制与实例重点:了解宫殿的代表性实例难点:理解宫殿布局原则与设计思想;二、坛庙1)坛庙建筑的内容2)实例分析重点:了解坛庙的代表性实例难点:理解坛庙的类型及其产生机制与设计思想;三、陵墓1)陵墓的演变与形制组成2)实例分析重点:了解陵墓的代表性实例难点:理解陵墓规划思想与布局设计手法;第四章宗教建筑(6学时)一、宗教及其建筑演变二、寺庙祠观实例分析1)佛教寺院2)道教祠观3)伊斯兰教礼拜寺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基本类型、主要特色、实例特征;难点:理解佛教建筑类型逐步中国化的原因与衍变过程;三、佛塔与经幢重点:了解佛塔与经幢的基本类型、主要特色、实例特征;难点:理解塔逐步中国化的衍变过程;第五章住宅与聚落(4学时)一、概说1)住宅型制演变2)住宅构筑类型二、实例重点:分析中国住宅型制演变与住宅构筑类型;难点:理解、掌握各地区不同建筑类型特征及其产生原因;第六章园林与风景建设(4学时)一、概说二、明清皇家苑囿三、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四、风景建设重点:了解明清皇家苑囿和江南私家园林基本特征,风景建设的基本规律;难点:分析、理解中国古代造园思想及基本处理手法;第七章建筑意匠(4学时)一、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二、选址与布局三、审美与建筑设计重点:分析中国古代建筑处理选址与布局的基本手法;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及其审美与建筑设计;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6学时)专题一、台基、踏道、栏杆、铺地专题二、大木作专题三、墙壁专题四、屋顶专题五、小木作专题六、彩画重点:分析中国古代木构建筑详部做法特征难点:古代建筑术语的解释与理解;第二篇近代中国建筑(12学时)专题一、近代中国建筑发展概况(4学时)专题二、近代中国城市建设(2学时)专题三、近代中国建筑教育、建筑形式与思潮(2学时)专题四、近代中国建筑优秀个案分析(4学时)重点:近代中国城市建设、建筑教育、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难点:剖析近代中国建筑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渊源所自;优秀个案的理解与分析第三篇:现代中国建筑(1949年至今)(6学时)专题一: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述专题二: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专题三:台湾、香港、澳门的建筑发展;实验教学(8学时)1.一座传统建筑的解析基本要求:通过实际参观、观察,分析一座古典建筑的形制特点,撰写分析报告。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通用型) (2)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通用型) (2)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通用型)(征求意见稿)说明:编写者理解,专指会要求编写通用型《大纲》的目的,是为保证新建专业的教学质量,所以内容从教材出发,不可能要求面面俱到并达到较高的水平,各校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

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系建筑学、城市规划、艺术设计等学科的专业理论课。

通过对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学习,掌握建筑发生和发展与当时政治、经济、哲学、文化、自然环境等诸因素存在密不分的关系;了解中国传统建筑在不同时期发展演变的特点和技术成就;懂得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建筑的形式与结构继承与革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系;认识建筑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入掌握典型传统建筑实例吸取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经验,提高学生的建筑修养和建筑设计思维能力,为学习专业课和建筑设计创作活动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教材选用由东南大学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建筑史》(第四版)。

以多媒体授课为主,安排1~2个绘图作业,以加深对古建筑形象和做法的记忆,1~2个课外读书报告,以加强理论思维能力。

课后安排三周半的古建筑测绘实习,选择典型传统建筑,通过实习亲眼观察和亲手测绘成图,进一步增强和巩固对传统建筑的认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加深对中国古建筑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中国古代建筑史学科的创建,中国营造学社及主要学者的贡献2、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基本特征和若干基本概念(1)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为什么木构架承重的建筑会成为主流;(2)常见木构架的种类;(3)单体建筑的特点,斗栱的作用,常见屋顶式样;(4)建筑群的组合及扩展方式,特点,艺术成就;(5)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风水理论的主要流派和评价;(6)工官制度,主要官员及匠师。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原始社会(1)旧石器时期的天然岩洞;(2)穴居、巢居及其发展序列;(3)新石器时期的文化和建筑现象,半坡遗址的木骨泥墙房屋,河姆渡文化的干阑建筑,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