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17章习题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钟理) 上册 部分习题答案

化工原理(钟理) 上册  部分习题答案

第一章1-4 水从倾斜直管中流过,在断面A 和断面B 接一空气压差计,其读数R =10㎜,两测压点垂直距离a =0.3m ,试求(1)A 、B 两点的压差等于多少?(2)若采用密度为830kg ⋅m -3的煤油作指示液,压差计读数为多少? (3)管路水平放置而流量不变,压差计读数及两点的压差有何变化?习题1-4 附图解:首先推导计算公式。

因空气是静止的,故p 1=p 2,即11gh p p A ρ+=gR a R h g p p B 012)(ρρ+--+= ga gR p p B A ρρρ+-=-)(01. 若忽略空气柱的重量Pa a R g p p B A 303831.081.91000)(=⨯⨯=+=-ρ2. 若采用煤油作为指示液mmm g ga p p R gagR p p B A B A 8.580588.081.9)8301000(01.081.91000)()(00==⨯-⨯⨯=---=+-=-ρρρρρρ 3.f BB B A A Ah u g z p u g z p +++=++2222ρρ f B A h ga p p ρρ+=-管路流量不变,管路损失能量不变,管水平放置时Pa gR ga p p h p p B A f B A 1.98)()(==--=='-ρρρ压差计读数R 不变1-9 精馏塔底部用蛇管加热如图所示,液体的饱和蒸汽压为1.093×105N ⋅m -2,液体密度为950kg ⋅m -3,采用∏形管出料,∏形管顶部与塔内蒸汽空间有一细管相连。

试求 (1)为保证塔底液面高度不低于1m ,∏形管高度应为多少?(2)为防止塔内蒸汽由连通管逸出,∏形管出口液封高度至少应为多少?解:1. 假设液体排出量很小,塔内液体可近似认为处于静止状态。

由于连通管的存在,塔内压强P A 等于∏形管顶部压强P B 。

在静止流体内部,等压面必是等高面,故∏形管顶部距塔底的距离H =1m 。

(完整版)化工原理第二版(下册)夏清贾绍义课后习题解答带图

(完整版)化工原理第二版(下册)夏清贾绍义课后习题解答带图

化工原理第二版夏清,贾绍义课后习题解答(夏清、贾绍义主编.化工原理第二版(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8.)第1章蒸馏1.已知含苯0.5(摩尔分率)的苯-甲苯混合液,若外压为99kPa,试求该溶液的饱和温度。

苯和甲苯的饱和蒸汽压数据见例1-1附表。

t(℃) 80.1 85 90 95 100 105x 0.962 0.748 0.552 0.386 0.236 0.11解:利用拉乌尔定律计算气液平衡数据查例1-1附表可的得到不同温度下纯组分苯和甲苯的饱和蒸汽压PB *,PA*,由于总压P = 99kPa,则由x = (P-PB *)/(PA*-PB*)可得出液相组成,这样就可以得到一组绘平衡t-x图数据。

以t = 80.1℃为例 x =(99-40)/(101.33-40)= 0.962 同理得到其他温度下液相组成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绘出饱和液体线即泡点线由图可得出当x = 0.5时,相应的温度为92℃2.正戊烷(C5H12)和正己烷(C6H14)的饱和蒸汽压数据列于本题附表,试求P = 13.3kPa下该溶液的平衡数据。

温度 C5H12223.1 233.0 244.0 251.0 260.6 275.1 291.7 309.3K C6H14248.2 259.1 276.9 279.0 289.0 304.8 322.8 341.9饱和蒸汽压(kPa) 1.3 2.6 5.3 8.0 13.3 26.6 53.2 101.3解:根据附表数据得出相同温度下C5H12(A)和C6H14(B)的饱和蒸汽压以t = 248.2℃时为例,当t = 248.2℃时 PB* = 1.3kPa查得PA*= 6.843kPa得到其他温度下A¸B的饱和蒸汽压如下表t(℃) 248 251 259.1 260.6 275.1 276.9 279 289 291.7 304.8 309.3PA*(kPa) 6.843 8.00012.472 13.30026.600 29.484 33.42548.873 53.200 89.000101.300PB*(kPa) 1.300 1.634 2.600 2.826 5.027 5.300 8.000 13.300 15.694 26.600 33.250 利用拉乌尔定律计算平衡数据平衡液相组成以260.6℃时为例当t= 260.6℃时 x = (P-PB *)/(PA*-PB*)=(13.3-2.826)/(13.3-2.826)= 1 平衡气相组成以260.6℃为例当t= 260.6℃时 y = PA*x/P = 13.3×1/13.3 = 1同理得出其他温度下平衡气液相组成列表如下t(℃) 260.6 275.1 276.9 279 289x 1 0.3835 0.3308 0.0285 0y 1 0.767 0.733 0.524 0 根据平衡数据绘出t-x-y曲线3.利用习题2的数据,计算:⑴相对挥发度;⑵在平均相对挥发度下的x-y数据,并与习题2 的结果相比较。

《化工原理》课本习题答案

《化工原理》课本习题答案

《化工原理》课本习题答案第一章流体流动1 PA(绝)= 1.28×105 N/m2PA(表)= 2.66×104N/m22 W = 6.15吨3 F = 1.42×104NP = 7.77×104Pa4 H = 0.39m5 △P = 2041×105N/m26 P = 1.028×105Pa△h = 0.157m7 P(绝)= 18kPa H = 8.36m8 H = R PA> PB9 略10 P = Paexp[-Mgh/RT]11 u = 11.0m/s ; G = 266.7kg/m2sqm = 2.28kg/s12 R = 340mm13 qv = 2284m3/h14 τ= 1463s15 Hf = 0.26J/N16 会汽化1718 F = 4.02×103N19 略20 u2 = 3.62m/s ; R = 0.41m21 F = 151N22 v = 5.5×10-6m2/s23 =0.817 a = 1.0624 略25 P(真)= 95kPa ; P(真)变大26 Z = 12.4m27 P(表)= 3.00×105N/m228 qv = 3.39m3/h P1变小 P2变大29 qv = 1.81m3/h30 H = 43.8m31 τ= 2104s32 He = 38.1J/N33 qv =0.052m3/s=186m3/h34 qv1 = 9.7m3/h ; qv2 = 4.31m3/hqv3 = 5.39m3/h ; q,v3 = 5.39m3/h35 qvB/qvC = 1.31 ; qvB/qvC =1.05 ;能量损失36 P1(绝)=5.35×105Pa37 = 13.0m/s38 qv = 7.9m3/h39 qVCO2(上限)=3248l/h40 = 500 l/s ; τ=3×104PaF = 3×102N P = 150w41 he = 60.3J/kg42 τy = 18.84Pa μ∞ = 4.55Pa·s43 τy = 39.7Pa44 略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1 He = 15+4.5×105qV2He = 45.6J/N Pe = 4.5KW2 P = ρω2r2/2 ; Φ/ρg = u2/2g = 22.4J/N3 He = 34.6J/N ; η = 64%4 略5 qV = 0.035m3/s ; Pe = 11.5KW6 串联7 qV = 0.178m3/min ; qV, = 0.222m3/min8 会汽蚀9 安装不适宜,泵下移或设备上移10 IS80-65-160 或 IS100-65-31511 ηV = 96.6%12 不适用13 P = 33.6KW ; T2 = 101.0℃14 qV = 87.5m3/h ; 选W2第三章流体的搅拌1 略2 P = 38.7w ; P’ = 36.8w3 d/d1 = 4.64 ; n/n1 = 0.359 ; N/N1 = 100 第四章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1 △φ = 222.7N/m22 △φ/L = 1084Pa/m3 V = 2.42m34 K = 5.26×10-4m2/s ; qe = 0.05m3/m25 A = 15.3m2 ; n = 2台6 略7 △V0 = 1.5L8 △V = 13L9 q = 58.4l/m2 ; τw = 6.4min10 τ = 166s ; τw = 124s11 K = 3.05×10-5m2/sVe = 5.06×10-2m3 ; V = 0.25m312 n’ = 4.5rpm ; L’/L = 2/3第五章颗粒的沉降和流态化1 ut = 7.86×10-4m/s ; ut’ = 0.07m/s2 dP = 88.8μm3 τ = 8.43×10-3s ; s = 6.75×10-5m4 dpmax = 3.6μm5 dpmin = 64.7μm ; ηP = 60%6 可完全分开7 ζRe2<488 η0 = 0.925 ; x出1 = 0.53x出2 = 0.27 ; x出3 = 0.20x出4 = 0 ; W出 = 59.9kg/day9 ε固 = 0.42 ; ε流 = 0.71 ; ΔФ = 3.14×104N/m210 略11 D扩 = 2.77m12 略第六章传热1 δ1 = 0.22m ; δ2 = 0.1m2 t1 = 800℃3 t1 = 405℃4 δ = 50mm5 (λ’-λ)/ λ = -19.7%6 略7 Q,/Q = 1.64 λ小的放内层8 a = 330W/m2*℃9 a = 252.5W/ m2*℃10 q = 3.69kw/m211 q1/q2 =112 w = 3.72×10-3kg/s ; w’=7.51×10-3kg/s13 Tg = 312℃14 Tw = 746K15 τ = 3.3hr16 ε A = 0.48 ; ε B = 0.4017 略18 热阻分率0.3%K’=49.0W/m2·℃ ; K,, = 82.1W/m2·℃19 w = 3.47×10-5kg/m·s ; tw = 38.7℃20 δ= 82mm21 a1 =1.29×104W/m2·℃ ; a,2 = 3.05×103W/m2·℃ ; R = 7.58*10-5m2·℃/W22 δ= 10mm ; Qmax = 11.3KW23 R = 6.3×10-3m2·℃/W24 n = 31 ; L = 1.65m25 L = 9.53m26 qm = 4.0kg/s ; A = 7.14m227 qm2 = 10.9kg/s ; n = 36 ; L = 2.06m ; q,m1 = 2.24kg/s28 qm = 0.048kg/s29 t2 = 76.5℃ ; t2 = 17.9℃30 t,2 = 98.2℃ ; 提高水蒸气压强T’=112.1℃31 qm1 = 1.24kg/s32 T,2 = 78.7℃ ; t,2 = 61.3℃33 T = 64.6℃ ; t2a = 123.1℃ ; t2b = 56.9℃34 t2 = 119℃35 τ = 5.58hr36 单壳层Δtm = 40.3℃ ; 双壳层Δtm’=43.9℃37 a = 781W/m2·℃38 L = 1.08m ; t2’=73.2℃39 NP = 2 ; NT = 114 ; L实 = 1.2L计 = 3.0m ; D = 460mm 第七章蒸发1 W = 1500kg/h ; w1 = 12.8% ; w2 = 18.8%2 Δt = 12.0℃3 A = 64.7m2 ; W/D = 0.8394 W = 0.417kg/s ; K = 1.88×103W/m2·℃ ; w’= 2.4%5 t1 = 108.6℃ ; t2 = 90.9℃ ; t3 = 66℃6 A1 = A2 = 9.55m2第八章吸收1 E=188.1Mpa;偏差0.21%2 G=3.1×10-3kgCO2/kgH2O3 Cmin=44.16mg/m3水;Cmin=17.51mg/m3水4 (xe-x)=1.19×10-5;(y-ye)=5.76×10-3 ;(xe-x)=4.7×10-6 ;(y-ye)=3.68×10-35 (y-ye)2/(y-ye)1=1.33 ; (xe-x)2/(xe-x)1=2.676 τ=0.58hr7 τ=1.44×106s8 Kya=54.9kmol/m3·h ; H OG=0.291m ;液相阻力分率15.1%9 N A=6.66×10-6kmol/s·m2 ; N A’=1.05×10-5kmol/(s·m2)10 略11 略12 NOG=13 略14 略15 x1=0.0113; =2.35×10-3 ;H=62.2m16 (1)H=4.61m;(2)H=11.3m17 Gmin=0.489kmol/m2·h ; x2=5.43×10-618 HA=2.8m ; HB=2.8m19 (1)HOG=0.695m;Kya=168.6kmol/m3·h;(2)w=4.36kmol/h20 y2=0.00221 η’=0.87;x1’=0.0032522 y2’=0.000519第九章精馏1 (1)α1=2.370 ;α2=2.596 ;(2)αm=2.4842 t=65.35℃; xA=0.5123 t=81.36℃ ; yA=0.18724 (1)NT=7; (2)V=20.3kmol/h; (3)D=47.4kmol; W=52.6kmol25 t=60℃; xA=0.188; xB=0.361; xC=0.45126 x(A-D) :0.030;0.153;0.581;0.237 y(A-D) :0.141;0.306;0.465;0.08527 D/F=0.4975;W/F=0.5025; xD(A-D):0.402;0.591;0.007;9.7×10-5 ;xW(A-D):1.4×10-5;0.012;0.690;0.29828 N=14.1 ; N1=7.9第十章气液传质设备1 EmV=0.7582 ET=41%3 N实=104 D=1.2m5 HETP=0.356m6 D=0.6m; △P/H=235.44Pa/m第十一章萃取1 (1)E=64.1kg;R=25.9kg;x=0.06;y=0.046 (2)kA=0.767;β=14.62 (1)E=92.2kg;R=87.8kg;yA=0.13; xA=0.15(2)E°=21.31kg;R°=78.69kg;yA°=0.77;xA°=0.163 (1)R=88.6kg;E=130.5kg;yA=0.0854;yS=0.862;yB=0.0526;xS=0.0746;xB=0.82 5 (2)S=119.1kg4 xA2=0.225 E1=125kg;RN=75kg;yA1=0.148;yS1=0.763;yB1=0.089;xSN=0.0672;xBN=0.9136 (1)S/B=24.9;(2)S/B=5.137 (1)Smin=36.47kg/h (2)N=5.1第十二章其它传质分离方法1 m=47.7kg2 t1=44.9℃3 a=138.3m2/g4 τB=6.83hr5 W3=0.0825;qm2=5920.3kg/h; JV1=0.0406kg/m2·s;JV2=0.0141kg/m2·s 第十三章热质同时传递的过程1 略2 (1)θ1=20℃; (2)t2=40℃;H=0.0489kg水/kg干空气3 H=0.0423kgH2O/kg干H24 (1)W=0.0156kgH2O/kg干空气(2)tw3=18.1℃5 t2=45.2℃;H2=0.026kg水/kg干气6 W=2.25kg水/kg干气7 P2=320.4kN/m28 Z=2.53m第十四章固体干燥1 =74.2%; =5.6%2 W水=0.0174kg水/kg干气; Q=87.6kJ/kg干气3 略4 (1)ΔI=1.25kJ/kg干气;(2)t2=55.9℃;(3)t2=54.7℃5 (1)t2=17.5℃;H2=0.0125kg水/kg干气 (2) =10.0%6 自由含水量=0.243kg水/kg干料结合水量=0.02kg水/kg干料。

化工原理上册课后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上册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流体流动二、本章思考题1-1 何谓理想流体?实际流体与理想流体有何区别?如何体现在伯努利方程上?1-2 何谓绝对压力、表压和真空度?表压与绝对压力、大气压力之间有什么关系?真空度与绝对压力、大气压力有什么关系?1-3 流体静力学方程式有几种表达形式?它们都能说明什么问题?应用静力学方程分析问题时如何确定等压面?1-4 如何利用柏努利方程测量等直径管的机械能损失?测量什么量?如何计算?在机械能损失时,直管水平安装与垂直安装所得结果是否相同?1-5 如何判断管路系统中流体流动的方向?1-6何谓流体的层流流动与湍流流动?如何判断流体的流动是层流还是湍流?1-7 一定质量流量的水在一定内径的圆管中稳定流动,当水温升高时,将如何变化?1-8 何谓牛顿粘性定律?流体粘性的本质是什么?1-9 何谓层流底层?其厚度与哪些因素有关?1-10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及相对粗糙度的关联图分为4个区域。

每个区域中,λ与哪些因素有关?哪个区域的流体摩擦损失与流速的一次方成正比?哪个区域的与成正比?光滑管流动时的摩擦损失与的几次方成正比?1-11管壁粗糙度对湍流流动时的摩擦阻力损失有何影响?何谓流体的光滑管流动?1-12 在用皮托测速管测量管内流体的平均流速时,需要测量管中哪一点的流体流速,然后如何计算平均流速?三、本章例题例1-1 如本题附图所示,用开口液柱压差计测量敞口贮槽中油品排放量。

已知贮槽直径D为3m,油品密度为900kg/m3。

压差计右侧水银面上灌有槽内的油品,其高度为h1。

已测得当压差计上指示剂读数为R1时,贮槽内油面与左侧水银面间的垂直距离为H1。

试计算当右侧支管内油面向下移动30mm后,贮槽中排放出油品的质量。

HH1DR11CEFBA10mn11-1附图解:本题只要求出压差计油面向下移动30mm时,贮槽内油面相应下移的高度,即可求出排放量。

m首先应了解槽内液面下降后压差计中指示剂读数的变化情况,然后再寻求压差计中油面下移高度与槽内油面下移高度间的关系。

化工原理题库习题及答案(修改)解析

化工原理题库习题及答案(修改)解析

化工原理题库第一章 流体流动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1、法定计量单位由国家以命令形式规定允许使用的计量单位。

2、稳定流动流动系统中各截面上的流速、压强、密度等各有关物理量仅随位置变化不随时间变化。

3、不稳定流动流动系统中各截面上的流速、密度、压强等随位置及时间而变。

4、流动边界层流体流过壁面时,如果流体润湿壁面,则必然形成速度梯度很大的流体层叫流动边界层。

5、边界层分离流体在一定条件下脱离壁面的现象叫边界层的分离。

6、速度梯度du dy速度梯度,即在与流动方向垂直的y 方向上流体速度的变化率。

7、牛顿黏性定律dydu μτ= 8、当量长度e l把流体流过某一管件或阀门的局部阻力折算成相当于流过一段与它直径相同、长度为e l 的直管阻力。

所折算的直管长度称为该管件或阀门的当量长度。

9、因次分析法用维数不多的无因次数群代替较多的变量,对一个复杂的物理现象可简化实验工作,该方法称为因次分析法。

10、相对粗糙度 ε /d —相对粗糙度。

11、黏性与黏度运动流体内部产生的阻碍流体向前运动的特性。

S yu F ∆∆=μ,μ—比例系数,流体的黏性愈大,其值愈大,所以称为粘滞系数或动力黏度,简称黏度。

12、点速度流通截面上某一点的速度,可直接测量m/S。

13、绝压以绝对零压作起点计算的压强,称为绝对压强。

14、表压表示被测流体的绝对压强比大气压强高出的数值,称为表压强。

15、真空度真空度等于大气压强减去绝对压强。

二、单选择题(每小题2分)1、某物体的质量为1000kg,则其重量为______。

BA 1000 NB 9810 N C9810 kgf D 1000/9.81 kgf2、4℃水在SI制中密度为______;重度为______;在工程单位制中密度为______;重度为______。

B D C AA1000kgf/m3B1000kg/m3C102kgf·s2/m4 D9810N/m33、如图所示,若液面恒定,忽略流动阻力损失,则放水管的出口速度U与______有关AA HB H、dC dD PaE H、d、Pa4、用标准孔板流量计测量管中的流量,采用如图所示三种装置,两测压孔距离h相等,d1=d2=d3,各管流速相等。

天津大学版化工原理上册课后题答案

天津大学版化工原理上册课后题答案

设备内的表压强 P 表 = -真空度 = - 13.3×103 Pa 2.
在本题附图所示的储油罐中盛有密度为 960 ㎏/㎥ 的油品,油面高于罐底 6.9
m,油面上方为常压。在罐侧壁的下部有一直径为 760 mm 的圆孔,其中心距罐
底 800 mm,孔盖用 14mm 的钢制螺钉紧固。若螺钉材料的工作应力取为 39.23
Z1g
+
u12/2
+
P1/ρ
=
Z2g+

2 2

2
+
P2/ρ + ∑hf
∵ Z1 = Z2
∴ (P1-P2)/ρ = ∑hf +(u12-u22)/2
g(h1-h 2)= 1.5 + (1.232-2.52) /2
h1-h 2 = 0.0882 m = 88.2 mm
即 两玻璃管的水面差为 88.2mm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解答(夏清、陈常贵主编.化工原理.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第一章 流体流动
1、
某设备上真空表的读数为 13.3×103 Pa,试计算设备内的绝对压强与表压强。已知
该地区大气压强为 98.7×103 Pa。
解:由 绝对压强 = 大气压强 – 真空度
得到:
设备内的绝对压强 P 绝 = 98.7×103 Pa -13.3×103 Pa =8.54×103 Pa
为 1100kg/m³,循环量为 36m³。管路的直径相同,盐水由 A 流经两个换热器而
至 B 的能量损失为 98.1J/kg,由 B 流至 A 的能量损失为 49J/kg,试求:(1)若 泵的效率为 70%时,泵的抽功率为若干 kw?(2)若 A 处的压强表读数为 245.2

化工原理(第二版)上册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柴诚敬主编

化工原理(第二版)上册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柴诚敬主编

大学课后习题解答之化工原理(上)-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主编绪 论1. 从基本单位换算入手,将下列物理量的单位换算为SI 单位。

(1)水的黏度μ=0.00856 g/(cm·s) (2)密度ρ=138.6 kgf ·s 2/m 4(3)某物质的比热容C P =0.24 BTU/(lb·℉) (4)传质系数K G =34.2 kmol/(m 2·h ·atm) (5)表面张力σ=74 dyn/cm(6)导热系数λ=1 kcal/(m ·h ·℃)解:本题为物理量的单位换算。

(1)水的黏度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1 kg=1000 g ,1 m=100 cm则 )s Pa 1056.8s m kg 1056.81m 100cm 1000g 1kg s cm g 00856.044⋅⨯=⋅⨯=⎥⎦⎤⎢⎣⎡⎥⎦⎤⎢⎣⎡⎥⎦⎤⎢⎣⎡⋅=--μ(2)密度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1 kgf=9.81 N ,1 N=1 kg ·m/s 2则 3242m kg 13501N s m 1kg 1kgf N 81.9m s kgf 6.138=⎥⎦⎤⎢⎣⎡⋅⎥⎦⎤⎢⎣⎡⎥⎦⎤⎢⎣⎡⋅=ρ (3)从附录二查出有关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1 BTU=1.055 kJ ,l b=0.4536 kg o o 51F C 9=则()C kg kJ 005.1C 5F 10.4536kg 1lb 1BTU kJ 055.1F lb BTU 24.0︒⋅=⎥⎦⎤⎢⎣⎡︒︒⎥⎦⎤⎢⎣⎡⎥⎦⎤⎢⎣⎡⎥⎦⎤⎢⎣⎡︒=p c (4)传质系数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1 h=3600 s ,1 atm=101.33 kPa则()kPa s m kmol 10378.9101.33kPa 1atm 3600s h 1atm h m kmol 2.34252G ⋅⋅⨯=⎥⎦⎤⎢⎣⎡⎥⎦⎤⎢⎣⎡⎥⎦⎤⎢⎣⎡⋅⋅=-K(5)表面张力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1 dyn=1×10–5 N 1 m=100 cm则m N 104.71m 100cm 1dyn N 101cm dyn 7425--⨯=⎥⎦⎤⎢⎣⎡⎥⎦⎤⎢⎣⎡⨯⎥⎦⎤⎢⎣⎡=σ(6)导热系数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1 kcal=4.1868×103 J ,1 h=3600 s 则()()C m W 163.1C s m J 163.13600s 1h 1kcal J 104.1868C h m kcall 132︒⋅=︒⋅⋅=⎥⎦⎤⎢⎣⎡⎥⎦⎤⎢⎣⎡⨯⎥⎦⎤⎢⎣⎡︒⋅⋅=λ 2. 乱堆25cm 拉西环的填料塔用于精馏操作时,等板高度可用下面经验公式计算,即()()()LL310CB4E 3048.001.121078.29.3ραμZ D G A H -⨯=式中 H E —等板高度,ft ;G —气相质量速度,lb/(ft 2·h); D —塔径,ft ;Z 0—每段(即两层液体分布板之间)填料层高度,ft ; α—相对挥发度,量纲为一; μL —液相黏度,cP ; ρL —液相密度,lb/ft 3A 、B 、C 为常数,对25 mm 的拉西环,其数值分别为0.57、-0.1及1.24。

化工原理课后思考题答案

化工原理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流体流动问题1. 什么是连续性假定? 质点的含义是什么? 有什么条件?答1.假定流体是由大量质点组成的、彼此间没有间隙、完全充满所占空间的连续介质。

质点是含有大量分子的流体微团,其尺寸远小于设备尺寸,但比起分子自由程却要大得多。

问题2. 描述流体运动的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有什么不同点?答2.前者描述同一质点在不同时刻的状态;后者描述空间任意定点的状态。

问题3. 粘性的物理本质是什么? 为什么温度上升, 气体粘度上升, 而液体粘度下降?答3.分子间的引力和分子的热运动。

通常气体的粘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以分子的热运动为主;温度上升,热运动加剧,粘度上升。

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增加而减小,因为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小,以分子间的引力为主,温度上升,分子间的引力下降,粘度下降。

问题4. 静压强有什么特性?答4.静压强的特性:①静止流体中任意界面上只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垂直于作用面的压力;②作用于任意点所有不同方位的静压强在数值上相等;③压强各向传递。

问题5. 图示一玻璃容器内装有水,容器底面积为8×10-3m2,水和容器总重10N。

(1)试画出容器内部受力示意图(用箭头的长短和方向表示受力大小和方向);(2)试估计容器底部内侧、外侧所受的压力分别为多少?哪一侧的压力大?为什么?题5附图题6附图答5.1)图略,受力箭头垂直于壁面、上小下大。

2)内部压强p=ρgh=1000×9.81×0.5=4.91kPa;外部压强p=F/A=10/0.008=1.25kPa<内部压强4.91kPa。

因为容器内壁给了流体向下的力,使内部压强大于外部压强。

问题6.图示两密闭容器内盛有同种液体,各接一U形压差计,读数分别为R1、R2,两压差计间用一橡皮管相连接,现将容器A连同U形压差计一起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试问读数R1与R2有何变化?(说明理由)答6.容器A的液体势能下降,使它与容器B的液体势能差减小,从而R2减小。

化工基础学习知识原理17章习题集规范标准答案解析

化工基础学习知识原理17章习题集规范标准答案解析

目录第一章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 (2)第二章非均相物系分离 (32)第三章传热 (42)第四章蒸发 (69)第五章气体吸收 (73)第六章蒸馏 (95)第七章固体干燥 (119)第一章 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1. 某烟道气的组成为CO 2 13%,N 2 76%,H 2O 11%(体积%),试求此混合气体在温度500℃、压力101.3kPa 时的密度。

解: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kg/mol 1098.2810)1811.02876.04413.0(33--⨯=⨯⨯+⨯+⨯=∑=i i m M y M ∴ 混合密度333kg/m 457.0)500273(31.81098.28103.101=+⨯⨯⨯⨯==-RT pM ρm m2.已知20℃时苯和甲苯的密度分别为879 kg/m 3和867 kg/m 3,试计算含苯40%及甲苯60%(质量%)的混合液密度。

解:8676.08794.012211+=+=ρρρa a m混合液密度 3kg/m 8.871=m ρ3.某地区大气压力为101.3kPa ,一操作中的吸收塔塔内表压为130kPa 。

若在大气压力为75 kPa 的高原地区操作该吸收塔,且保持塔内绝压相同,则此时表压应为多少?解:''表表绝+p p p p p a a =+=∴kPa 3.15675)1303.101)(''=-==+(-+真表a a p p p p4.如附图所示,密闭容器中存有密度为900 kg/m 3的液体。

容器上方的压力表读数为42kPa ,又在液面下装一压力表,表中心线在测压口以上0.55m ,其读数为58 kPa 。

试计算液面到下方测压口的距离。

解:液面下测压口处压力 gh p z g p p ρρ+=∆+=10m 36.255.081.990010)4258(30101=+⨯⨯-=+ρ-=ρ-ρ+=∆∴h g p p g p gh p z题4 附图5. 如附图所示,敞口容器内盛有不互溶的油和水,油层和水层的厚度分别为700mm 和600mm 。

《化工原理》(修订版 夏清 陈常贵)上册课后答案

《化工原理》(修订版 夏清 陈常贵)上册课后答案
解:设水流经A﹑B两截面处的流速分别为uA、 uB uAAA = uBAB
∴ uB = (AA/AB )uA = (33/47)2×2.5 = 1.23m/s 在A﹑B两截面处列柏努力方程
Z1g + u12/2 + P1/ρ = Z2g+ u22/2 + P2/ρ + ∑hf
∵ Z1 = Z2 ∴ (P1-P2)/ρ = ∑hf +(u12-u22)/2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夏清、陈常贵主编.化工原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第一章 流体流动
1. 某设备上真空表的读数为 13.3×103 Pa,试计算设备内的绝对压强与表压强。已知该地
区大气压强为 98.7×103 Pa。
解:由 绝对压强 = 大气压强 – 真空度
得到:
设备内的绝对压强P绝 = 98.7×103 Pa -13.3×103 Pa =8.54×103 Pa
ρ水银gR =ρ水gH + ρ煤油gh -ρ水gh 带入数据 1.0³×10³×1 - 13.6×10³×0.068 = h(1.0×10³-0.82×10³) h= 0.418m
5.用本题附图中串联U管压差计测量蒸汽锅炉水面上方的蒸气压,U管压差计的指示液为 水银,两U管间的连接管内充满水。以知水银面与基准面的垂直距离分别为:h1﹦2.3m, h2=1.2m, h3=2.5m,h4=1.4m。锅中水面与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h5=3m。大气压强pa= 99.3×103pa。 试求锅炉上方水蒸气的压强P。 分析:首先选取合适的截面用以连接两个U管,本题应 选取如图所示的 1-1 截面,再选取等压面,最后根据 静力学基本原理列出方程,求解 解:设 1-1 截面处的压强为P1 对左边的U管取a-a等压面, 由静力学基本方程 P0 + ρ水g(h5-h4) = P1 + ρ水银g(h3-h4) 代入数据 P0 + 1.0×103×9.81×(3-1.4) = P1 + 13.6×103×9.81×(2.5-1.4) 对右边的U管取b-b等压面,由静力学基本方程P1 + ρ水g(h3-h2) = ρ水银g(h1-h2) +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G(Y1 Y2 ) L( X 1 X 2 )
Y1 Y2 L G min X 1,max X 2
通过
算出最小液气比:(L/G)min
(2)解题过程类似于(1)小题
tm,逆流
t1 t2 70 40 53.6o C 70 ln tt1 2 ln 40 t1 t2 100 10 39.1o C 100 ln tt1 2 ln 10
tm,并流
5-4 100g水中溶解1gNH3,查得20oC时溶液上方NH3平衡分压798Pa。此 烯溶液的气液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试求亨利系数E(单位为kPa)、 溶解度系数H [单位为kmol/(m3· kPa)]和相平衡常数m。总压为100kPa。
0.01 1.8 10 4 解 x1 0.01 1 997 / 18
p1 1.662 10 5 1.8 10 4 29.92 kPa
气相分压力表示的推动力为: p p1 50 29.92 20.08kPa 吸收
5-12 用清水在吸收塔中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溶质A,吸收塔某截面上,气相 主体中溶质A的分压为5kPa,液相中溶质的摩尔分数为0.015。气膜传质 5 2 3 2 系数 kY 1.5 10 kmol /(m s) 液膜传质系数 kX 3.5 10 kmol /(m s) 气液平 衡关系可用亨利定律表示,相平衡常数m=0.7。总压为101.325kPa。试求: (1)气相总传质系数KY,并分析吸收过程是气膜控制还是液膜控制;(2) 试求吸收塔该截面上溶质A的传质速率NA。 解:(1)
此烯溶液的气液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试求亨利系数e单位为kpa溶解度系数h单位为kmolm7601051001710981010010981259co平衡关系试求上述两种情况下两相的推动力分别以气相分压力和液相浓度差表示并说明co在两种情况下属于吸收还是解吸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答案(全)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答案(全)

绪论1解:换算因数: 1.010********/==⋅=⋅=⋅⋅⋅⋅⋅⋅⋅⋅sm kg s m s cm g sN m scm g spa scm g∴1g ⋅cm -1⋅s -1=0.1pa ⋅s 2.解:51001325.1Paatm ⨯= 1m N Pa 2=⋅- 1m N J =⋅ 3310m L -= ∴2321001325.1m J m N m N atm L ⨯=⋅⋅⋅⋅⋅⋅-∴21001325.1J atm L ⨯=⋅以J ·mol -1·K -1表示R 的值R =0.08206×1.01325×102 J ﹒mol -1﹒K -1=8.315 J ﹒mol -1﹒K -1第一章 流体流动1. 表压=-真空度=-4.8×104Pa 绝压=5.3×104 Pa2.解:设右侧水面到B ′点高为h 3,根据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可知P B =P B ′ 则ρ油gh 2=ρ水gh 3mm mkg mmm kg h 4921000600820h 3323=⋅⨯⋅==--水油ρρ h=h 1+h 3=892mm5解:以图中截面a-a ′为等压面,则P 啊=Pa ′ρ油g(h 1+h 0)=ρ油g(h 2-R+h 0) + ρ水银gR (h 0为水银压差计高液面与容器底部的高度差) ∴ h 2=h 1 + R - ρ水银R/ρ油 = 4 +0.2-13600*0.2/860 = 1.04m6解:h=P(表压)/ ρ水g =81.9*10001000*10 =1.02 m7.解:由公式AVsu =可得 Vs=uA=u πd 2/4=0.8×π×(57-3.5×2)2×10-6/4=1.57×10-3m 3/sWs=Vs ρ=1.57×10-3×1840=2.89kg/ss m kg u AWsG ⋅=⨯===2/147218408.0ρ 9解:以地面以下的水管所在的平面为基准水平面,则:fh Pu gz u P gz ∑+++=++ρρ2222211122Z 1=9m, u 1=0, P 1=P 2=P 0 ,Z 2=4m,u 2=u∴9.81*9=9.81*4+222u +40*222u∴u=1.55m/s,Vs=uA=1.55*3.1415926*0.0252=10.95m3/h 若Vs'=Vs*(1+25%)=1.25Vs,则u'=1.25u=1.9375m/s ∴Z 1-Z 2=7.86m,即将水箱再升高7.86-5=2.86m 10解:Vs=8m3/h 时,该系统管路中水的流速为u 1=4Vs/3600πd 2=4*8/3600*3.1415926*0.0532=1.008m/s以压力表处为截面1-1',水箱液面为截面2-2',并以截面1-1'为基准水平面,则:f h Pu gz u P gz ∑+++=++ρρ2222211122Z2-Z1=24m P2=0 u2=0∴P1=(234.93+∑h f )*1000而3424.5001.01000*008.1*053.0Re===μρduε/d=0.2/53=0.00377查表得λ=0.0282 ∴∑h f = (h f + ξ)﹒u 12/2 =(0.0282*100/0.053 + 1)* 1.0082/2 =27.54J/Kg ∴P 1=(234.93+27.54)*1000=0.262MPa即压力表的读数为0.262MPa 时才能满足进水量为8m3/h 的需要。

化工原理带答案解析

化工原理带答案解析

第一章流体力学1.表压与大气压、绝对压的正确关系是〔A〕。

A. 表压=绝对压-大气压B. 表压=大气压-绝对压C. 表压=绝对压+真空度2.压力表上显示的压力,即为被测流体的〔 B 〕。

A. 绝对压B. 表压C. 真空度D. 大气压3.压强表上的读数表示被测流体的绝对压强比大气压强高出的数值,称为〔 B 〕。

A.真空度B.表压强C.绝对压强D.附加压强4.设备的真空度愈高,即说明设备的绝对压强〔 B 〕。

A. 愈大B. 愈小C. 愈接近大气压D. 无法确定5.一密闭容器的真空度为80kPa,则表压为〔 B 〕kPa。

A. 80B. -80 C6.*设备进、出口测压仪表中的读数分别为p1〔表压〕=1200mmHg和p2〔真空度〕=700mmHg,当地大气压为750mmHg,则两处的绝对压强差为〔D 〕mmHg。

A.500B.1250C.1150D.19007.当水面压强为一个工程大气压,水深20m处的绝对压强为〔 B 〕。

A. 1个工程大气压B. 2个工程大气压C. 3个工程大气压 D. 4个工程大气压8.*塔高30m,进展水压试验时,离塔底10m高处的压力表的读数为500kpa,〔塔外大气压强为100kpa〕。

则塔顶处水的压强〔A 〕。

A.403.8kpa B. 698. 1kpa C. 600kpaD. 100kpa9.在静止的连续的同一液体中,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各点的压强〔A 〕A. 均相等B. 不相等C. 不一定相等10.液体的液封高度确实定是根据( C ).A.连续性方程B.物料衡算式C.静力学方程D.牛顿黏性定律11.为使U形压差计的灵敏度较高,选择指示液时,应使指示液和被测流体的密度差〔ρ指-ρ〕的值〔B 〕。

A. 偏大B. 偏小C. 越大越好12.稳定流动是指流体在流动系统中,任一截面上流体的流速、压强、密度等与流动有关的物理量〔A 〕。

A. 仅随位置变,不随时间变B. 仅随时间变,不随位置变C. 既不随时间变,也不随位置变D. 既随时间变,也随位置变13.流体在稳定连续流动系统中,单位时间通过任一截面的〔 B 〕流量都相等。

化工原理(钟理) 上册 部分习题答案

化工原理(钟理) 上册  部分习题答案

第一章1-4 水从倾斜直管中流过,在断面A 和断面B 接一空气压差计,其读数R =10㎜,两测压点垂直距离a =0.3m ,试求(1)A 、B 两点的压差等于多少?(2)若采用密度为830kg ⋅m -3的煤油作指示液,压差计读数为多少? (3)管路水平放置而流量不变,压差计读数及两点的压差有何变化?习题1-4 附图解:首先推导计算公式。

因空气是静止的,故p 1=p 2,即11gh p p A ρ+=gR a R h g p p B 012)(ρρ+--+= ga gR p p B A ρρρ+-=-)(01. 若忽略空气柱的重量Pa a R g p p B A 303831.081.91000)(=⨯⨯=+=-ρ2. 若采用煤油作为指示液mmm g ga p p R gagR p p B A B A 8.580588.081.9)8301000(01.081.91000)()(00==⨯-⨯⨯=---=+-=-ρρρρρρ 3.f BB B A A Ah u g z p u g z p +++=++2222ρρ f B A h ga p p ρρ+=-管路流量不变,管路损失能量不变,管水平放置时Pa gR ga p p h p p B A f B A 1.98)()(==--=='-ρρρ压差计读数R 不变1-9 精馏塔底部用蛇管加热如图所示,液体的饱和蒸汽压为1.093×105N ⋅m -2,液体密度为950kg ⋅m -3,采用∏形管出料,∏形管顶部与塔内蒸汽空间有一细管相连。

试求 (1)为保证塔底液面高度不低于1m ,∏形管高度应为多少?(2)为防止塔内蒸汽由连通管逸出,∏形管出口液封高度至少应为多少?解:1. 假设液体排出量很小,塔内液体可近似认为处于静止状态。

由于连通管的存在,塔内压强P A 等于∏形管顶部压强P B 。

在静止流体内部,等压面必是等高面,故∏形管顶部距塔底的距离H =1m 。

《化工原理》第四版习题答案解析

《化工原理》第四版习题答案解析

绪 论【0-1】 1m 3水中溶解0.05kmol CO 2,试求溶液中CO 2的摩尔分数,水的密度为100kg/m 3。

解 水33kg/m kmol/m 1000100018=CO 2的摩尔分数 (4005)89910100000518-==⨯+x【0-2】在压力为101325Pa 、温度为25℃条件下,甲醇在空气中达到饱和状态。

试求:(1)甲醇的饱和蒸气压A p ;(2)空气中甲醇的组成,以摩尔分数A y 、质量分数ωA 、浓度A c 、质量浓度ρA 表示。

解 (1)甲醇的饱和蒸气压A p.lg ..1574997197362523886=-+Ap.169=ApkPa(2) 空气中甲醇的组成摩尔分数 (169)0167101325==A y质量分数...(.)01673201810167321016729ω⨯==⨯+-⨯A浓度3..kmol/m .A A p c RT -===⨯⨯316968210 8314298质量浓度../A A A c M kg m ρ-=⨯⨯=3368210320218 =【0-3】1000kg 的电解液中含N aO H 质量分数10%、NaCl 的质量分数10%、2H O 的质量分数80%,用真空蒸发器浓缩,食盐结晶分离后的浓缩液中含N aO H 50%、NaCl 2%、2H O 48%,均为质量分数。

试求:(1)水分蒸发量;(2)分离的食盐量;(3)食盐分离后的浓缩液量。

在全过程中,溶液中的NaOH 量保持一定。

解 电解液1000kg 浓缩液中N aO H 1000×0.l=100kg NaOH ω=0.5(质量分数)NaOH1000×0.l=100kgNaCl ω=0.02(质量分数)2H O 1000×0.8=800kg 2H O ω=0.48(质量分数)在全过程中,溶液中NaOH 量保持一定,为100kg浓缩液量为/.10005200=kg200kg 浓缩液中,水的含量为200×0.48=96kg,故水的蒸发量为800-96=704kg 浓缩液中NaCl 的含量为200×0.02=4kg,故分离的 NaCl 量为100-4=96kg第一章 流体流动流体的压力【1-1】容器A 中的气体表压为60kPa ,容器B 中的气体真空度为.⨯41210Pa 。

丁玉兴主编《化工原理》习题解答

丁玉兴主编《化工原理》习题解答

丁玉兴主编《化工原理》习题解答丁玉兴编《化工原理》习题解答第一章流体流动与输送1. 40%糖液的比重为1.18,试求其密度。

解:由得水ρρ=td3kg/m 118018.1==水ρρ2、将以下压力单位换算为kPa ,且各用表压和绝对压表示。

(1)0.4kgf/cm 解:∵1kgf=9.81N∴2/4.0cm kgf =kPa 24.39101081.94.034=??--kPa P 24.39=∴kPaP P P kPaP O m m H kPa P P P kPa P m m Hg kPa P P P kPa P m m Hg kPa P P P kPaP Om m H kPa P P P 4.989.23.1019.23.10133.1010300)(30053.210.803.1010.803.10176060060046.1343.1013.333.333.101760250)(250381.1003.10149.049.033.103.101105050206.623.10124.393232=-=-==??==-=-=∴=?==+=+==?=-=-=-=∴=??=-=-=-=--真大真真大真大表表大表大表真空度)((真空度))(表压)(解:)(3. 某果汁浓缩锅的加热蒸汽绝对压力为1.4kgf/cm 2,锅内的绝对压力为400mmHg ,设当地大气压为1at ,试分别以SI 制表示蒸汽的表压力和锅内的真空度。

解:大绝表p p p -= 10133kPa1atm p ==大 Pa p p p 453106.3100133.11033.101033.14.1?=?-??=-=大绝蒸汽表蒸汽 Pa 108.41033.101760400100133.1p p 435?=??-?=-=绝锅内大真锅内p4、当地大气压为750mmHg 时,问位于水面下20m 深处的绝对压是多少Pa 和atm? 解:由题意可得:Pa mmHg 5100.1750?=Pa g h P P 53501096.28.9100.120100.1?=+?=+=ρ atmP Paatm 92.210013.1/1096.210013.11555=??=∴?= 又5. 用U 形管压差计测定管路两点的压差。

化工原理杨祖荣17章习题答案完美排版

化工原理杨祖荣17章习题答案完美排版

目录第一章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 (2)第二章非均相物系分离 (32)第三章传热 (42)第四章蒸发 (69)第五章气体吸收 (73)第六章蒸馏 (95)第七章固体干燥 (119)第三章 传热1、某加热器外面包了一层厚为300mm 的绝缘材料,该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16W/(m ⋅℃),已测得该绝缘层外缘温度为30℃,距加热器外壁250mm 处为75℃,试求加热器外壁面温度为多少? 解:22321121λλb t t b t t A Q -=-= C 3007516.025.016.005.03075o 21122321=+⨯-=+λ⨯λ-=∴t b b t t t 2、某燃烧炉的平壁由下列三种砖依次砌成;耐火砖 b 1=230mm , λ1=1.05 W/(m·℃)绝热砖 b 2=230mm , λ2=0.151W/(m·℃)建筑砖 b 3=240mm , λ3=0.93W/(m·℃)已知耐火砖内侧温度为1000℃,耐火砖与绝热砖界面处的温度为940℃,要求绝热砖与建筑砖界面处的温度不得超过138℃,试求:(1) 绝热层需几块绝热砖;(2) 普通砖外侧温度为多少?解:(1)b 2=?m442.09.273151.013894005.123.094010002222321121=∴=-=-λ-=λ-=b b b t t b t t AQ 230mm<b 2=442mm<230×2mm则:绝热层需两块绝热砖。

校核t 2=?CC t t o o 1386.1059.273151.046.094022<=∴=- (2)t 4=?C9.3493.024.06.1059.273o 443343=∴-==λ-=t t b t t A Q 3、Φ50×5㎜的不锈钢管,导热系数λ1=16W/(m·K),外面包裹厚度为30mm 导热系数λ2=0.2W/(m·K)的石棉保温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119)第一章 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 第二章 非均相物系分离•…第三章 • • • • • • • • • • • • •第四章 蒸发 第五章 气体吸收人•人,、 、、> :蒸馏目录• (32)• (73)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第七章固体干燥• (119)第一章 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1.某烟道气的组成为 CQ13%, 2 76%, HO 11 % (体积%),试求此混合气体在温度 500 C 、压力101.3kPa 时的密度。

解: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 •••混合密度879 kg/m 3和867 kg/m 3,试计算含苯40%及甲苯60%(质量%)的混合液密度。

101.3kPa , —操作中的吸收塔塔内表压为130kPa 。

若在大气压力为 75 kPaP 表 (P a +P 真)一P a(101.3+130) 75 156.3kPa4 .如附图所示,密闭容器中存有密度为 900 kg/m 3的液体。

容器上方的压力表读数为 42kPa ,又在液面下装一压力表,表中心线在测压口以上0.55m ,其读数为58 kPa 。

试计算液面到下方测压口的距离。

解:液面下测压口处压力5.如附图所示,敞口容器内盛有不互溶的油和水,油层和水层的厚度分别为700mm 和600mm 在容器底部开孔与玻璃管相连。

33密度分别为 800 kg/m 和1000 kg/m 。

(2)P AP BpCpD6.为测得某容器内的压力, 采用如图所示的 U 形压力计,指示液为水银。

已知该液体密度为 900kg/m 3, h=0.8m , R=0.45m 。

试计算容器中液面上方的表压。

解:a 1a 20.4 128790.6867混合液密度3防871.8kg/m2.已知20C 时苯和甲苯的密度分别为3.某地区大气压力为的高原地区操作该吸收塔,且保持塔内绝压相同,则此时表压应为多少?解:P 绝 P aP 表 P a + P 表题4 附图已知油与水的h 1_ A_h 2■ C-(1) 计算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2) 判断A 与B 、C 与D 点的压力是否相等。

解:(1)容器底部压力P.题5附图P A P B (13600 1000) 9.81 0.18 22249 Pa8.用U 形压差计测量某气体流经水平管道两截面的压力差,指示液为水,密度为读数R 为12mm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改为双液体 U 管压差计,指示液 A 为含40%乙醇的水溶液,密度为920 kg/m 3,指示液C 为煤油,密度为 850 kg/m 3。

问读数可以放大多少倍?此时读数为多少?解:用U 形压差计测量时,因被测流体为气体,则有 用双液体U 管压差计测量时,有因为所测压力差相同,联立以上二式,可得放大倍数 此时双液体U 管的读数为 9 .图示为汽液直接混合式冷凝器,水蒸气与冷水相遇被冷凝为水, 并沿气压管流至地沟排出。

现已知真空表的读数为 78k Pa ,求气压管中水 上升的高度h 。

解: P gh拎水柱高度P a378 103 7CU 7.95m31039.81k解:如图,1-2为等压面。

则容器内表压:7 .如附图所示,水在管道中流动。

为测得A-A'、&B'截面的压力差,在管路上方安装一U形压差计,指示液为水银。

已知压差计的读数 R = 180mm 试计算 AA'、8 B'截面的压力差。

已知水与水银的密度分别为1000kg/m 3和13600 kg/m 3。

解: 图中,1-1 '面与2-2 '面间为静止、 连续的同种流体,且处于同一水平面,因此为等压面,代入数据1000kg/m 3,又所以压差计放置的位置无关。

题7附图U 形(1) 水的流量;解:(1)如图在高位槽液面 1-1与管出口内侧2-2间列柏努利方程10 .硫酸流经由大小管组成的串联管路,其尺寸分别为密度为1830 kg/m 3,体积流量为9n i /h,试分别计算硫酸在大管和小管中的( 1)质量流量;(2)平均流速;(3)质量流速。

大管:076 4mm 小管:57 3.5mm 质量流量不变m s2 16470kg/hU 2 U 1 (— )2 0.69(—)2 1.27m/s d 25011.如附图所示,用虹吸管从高位槽向反应器加料,高位槽与反应器均与大气相通,且高位槽中液面恒定。

现要求料液以1m/s 的流速在管内流动, 设料液在管内流动时的能量损失为20J/kg (不包括出口),试确定高位槽中的液面应比虹吸管的出口高出的距离。

解:以高位槽液面为1-1 '面,管出口内侧为2-2 '面,在1-1'〜2-2 '间列柏努力方程: 简化:H (iu fW f )/g212 . 一水平管由内径分别为 33mm 及 47mm 的两段直管组成,水在小管内以2.5m/s 的速度流向大管,在接头两侧相距 1m 的1、2两截面处各接一测压管,已知两截面间的压头损失为 测压管中的水位哪一个高,相差多少?并作分析。

说明2截面处测压管中水位高。

这是因为该处动能小,因 而静压能高。

13 .如附图所示,用高位槽向一密闭容器送水,容器中的 表压为80kPa 。

已知输送管路为 48 3.5 mm 的钢管,管路系统的能量损失与流速的关系为W f 6.8u 2 (不包括出口能量损 失),试求:2 若需将流量增加20%,高位槽应提高多少 m?解:1、2两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其中:z 1 Z 22gu2 u1d 22.5 3321.23m/s47II210 76 X 4mn 和0 57X 3.5mn 。

已知硫酸的70mm 2O 问两题13附图题15附图损失),试核算该过程是否需要泵。

不需要泵,液体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可自动回流至塔中15 .用压缩空气将密闭容器中的硫酸压送至敞口高位槽,如附 图所示。

输送量为 2m/h ,输送管路为0 37X 3.5mm 的无缝钢管。

两槽中液位恒定。

设管路的总压头损失为1m (不包括出口),硫酸的1-1 '面为基准,在1-1 '〜2-2 '间列柏努力方程: 简化:简化:z ,g 上1 2 2U 2 (1)解得 流量此时有10 (2) 9.8180 103 1000u 2 1.57m/s1 2 2—U 2 6.8U 2 2V s -d 2u 20.785 0.04121.572.07 10 3m4流量增加 20%,则 U 21.2 1.57 1.88m/sz 1g 史1 '2 ' 丄U 2 Wf2即高位槽需提升0.78m 。

14 .附图所示的是丙烯精馏塔的回流系统,丙烯由贮槽回流至塔顶。

丙烯贮槽液面恒定,其液面上方的压力为2.0MPa (表压),精馏塔内操作压力为 1.3MPa (表压)。

塔内丙烯管出口处高出贮槽 内液面30m,管内径为140mm 丙烯密度为600kg/m 3。

现要求输送量为40 X 103kg/h ,管路的全部能量损失为 150J/kg (不包括出口能量/s 7.45m 3/h解:在贮槽液面1-1 '与回流管出口外侧2-2 '间列柏努利方程:简化:卫1W e Z 2g陛 2u2 Wf密度为1830 kg/m 3。

试计算压缩空气的压力。

解:以容器中液面为 1-1 '面,管出口内侧为 2-2 '面,且以题14附图IZnt在1-1与2-2间列柏努利方程:16.某一高位槽供水系统如附图所示,管子规格为0 45X 2.5mm 。

当阀门全关时,压力表的读数为78kPa 。

当阀门全开时,压力表的读数为 75 kPa ,且此时水槽液面至压力表处的能量损失可以表_2示为 W fu J/kg (u 为水在管内的流速)。

试求:(1)高位槽的液面高度;解:(1) 阀门全关,水静止⑵ 阀门全开:流量:V s -d 2U 20.785 0.0421.412 1.773 417 .用泵将常压贮槽中的稀碱液送至蒸发器中浓缩, 图所示。

泵进口管为 0 89 X 3.5mm,碱液在其中的流速为 1.5m/s ;泵出口管为0 76 X 3mm 贮槽中碱液的液面距蒸发器入口处的垂直距离为70。

碱液在管路中的能量损失为 40J/kg(不包括出口)蒸发器内碱液蒸发压力保持在20kPa (表压), 碱液的密度为1100kg/m 3。

设泵的效率为58%,试求该泵的轴 功率。

解:取贮槽液面为1-1截面,蒸发器进料口管内侧为 2-2截面,且以1-1截面为基准面。

其中:u 2V s -d 242/3驚 zs0.785代入:P 1g( 1 2一U 22g Z 2 h f ) 在水槽1-1 '面与压力表2-2 '面间列柏努力方简化:z 1g 止 r 2W f 解之:U 21.412m/s(2)阀门全开时水在管内的流量(ni/h )。

10 3m 3/s如附 z 1g 回如2 W e z 2g ■P21 2—U2W f2(a)1题16附图题17附图已知泵入口管的尺寸及碱液流速,可根据连续性方程计算泵出口管中碱液的流速:U2 u入(匕)2 1.5(—)2 2.06 m/sd2 70p =1100 kg/m 3, 2 W=40 J/kg泵的有效功率泵的效率为58%则泵的轴功率N 竺1.94 kW0.5818 .如附图所示,水以15m7h的流量在倾斜管中流过,管内径由100mm缩小到点的垂直距离为0.1m。

在两点间连接一U形压差计,指示剂为四氯化碳,其密度为忽略流动阻力,试求:若保持流量及其他条件不变,而将管路改为水平放置,则压差计的读数有何变化解:在1-1与2-2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Z i g日-u2Z2g 卫22 1 2—u2 W f 2其中: u iV s20.785d i215/360020.785 0.120.531m/sP I(Z2 Zl)g扣Ul2)其中:W eZ i=O;Z2=7m1 2 2 P2 P t(Z2 Z1)g尹2 u i ) 7 W fp i=0 (表压);u仟0P2=2OX 1O3 Pa (表压)将以上各值代入(b)式,可求得输送碱液所需的外加能量W e7 981 1 2.0622320 10340 129 J/kg碱液的质量流量m s—d22u240.785 0.072 2.06 1100 8.72 kg/s50mra A、B 两1590 kg/m 3。

若(1) U形管中两侧的指示剂液面哪侧高,相差多少mm由静力学基本方程:故U 形压差计两侧为左低右咼。

(2)当管路水平放置时:可见,流量不变时, U 1,U 2不变,即U 形压差计读数不变。

(1)(P 1gzj (P 2 gz 2)()g R由柏努利方程P 1 P 2U i 2)由静力学方程P 1 P 2 Rg( 0两式联立:RgL-0)1(u ;2U 12)19 .附图所示的是冷冻盐水循环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