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习题及答案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习题及答案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巩固限时达标1.列宁指出:“商业不完全是资本主义的邪恶,它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同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今天还不能越过商品经济的发展。

”体现列宁这一思想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重点发展重工业2.1921年3月,为缓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布尔什维克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由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新经济政策规定()。

A.实行全民配给制B.禁止私人经营企业C.征收固定的粮食税D.取消商品买卖3.下列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标志着苏联的成立B.有利于恢复苏俄的国民经济C.巩固了苏维埃政权D.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过分依赖外资企业B.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推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5.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4%,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欧洲第4位上升为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

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B.赫鲁晓夫的改革C.戈尔巴乔夫的改革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6.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1924年后)苏联政府制定的工业化路线,不同于西方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化经验。

这是因为苏联工业化优先发展()。

A.农业B.轻工业C.服务业D.重工业7.(2022·江苏宿迁)1927—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认为危机出现的原因是富农阶级的蓄意破坏,其思想根源是对私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否定。

为此,斯大林()。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完善经济管理体制C.发动玉米种植运动D.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8.亚·尼·雅科夫列夫在《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写道:“几十年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试卷及答案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试卷及答案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20世纪20年代初,俄国工农大众生活状况恶化。

面对此景,列宁沉痛地说:“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联系所学知识,对列宁这句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应该禁止商品自由交换B.资产阶级的统治思路更符合俄国国情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做法必须改变D.坚决退出世界大战是错的,应该让德国做出赔偿2.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邓小平认为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列宁比较好的“思路”是()A.进行十月革命B.实行新经济政策C.实行苏联模式D.实行改革开放3.23岁的美国人阿曼德·哈默,用100万美元在美国购买了100万普特小麦,用船运到苏维埃俄国去销售。

列宁热情地邀请哈默前来克里姆林宫会面。

发生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是()A.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B.苏维埃政府为粉碎外国的武装干涉,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为恢复和发展生产,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D.苏联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4.列宁指出:“商业不完全是资本主义的邪恶,它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同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今天还不能越过商品经济的发展。

”集中体现列宁这一思想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D.重点发展重工业5.斯大林认为,苏联“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为此,苏联采取的措施是()A.实施新经济政策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D.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6.如下表所示,苏联工业总产值在世界所占位次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主要原因是()1928年、1932年、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二、材料分析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课时练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课时练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课时练一、选择题1.“即使在最艰苦的1942年,苏联飞机产量仍达到两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致胜的利剑。

”这一现象得益于()A.十月革命的胜利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苏联模式的推行D.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2.列宁说:“如果原先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1921年春,列宁选择的“另一条道路”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开展了农业集体化D.颁布苏联新宪法3.《列宁全集》指出,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实行国家调节。

这说明()A.新经济政策背离社会主义道路B.列宁主张通过国家干预手段向社会主义过渡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优势明显D.列宁主张采用市场经济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4.“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带有领导人强烈色彩的一个创造。

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材料中的这种创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苏联模式D.罗斯福新政5.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后期市场也愈来愈脱离国家控制,影响着工业化的迅速开展。

联共(布)领导人开始把注意力从调整工农关系转向改造小农方面。

为此苏联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农业集体化运动C.第一个五年计划D.赫鲁晓夫改革6.1921年3月3日列宁在致人民委员会的信中就农民把粮食拿到城市出售一事写道:依我看,应当允许带得更多。

列宁对待农民私售粮食的态度,反映了()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C.农业集体化的实行D.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7.1921年4月,列宁明确指出,要用一切办法坚决发展流转,不要害怕资本主义,因为我们给予资本主义活动的范围,是相当狭小而“适度”的。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练习1.1921年4月,苏维埃俄国政府宣布1921—1922年向农民征收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这比以前制定的余粮征集额减少了1.83亿普特。

苏维埃俄国粮食税的实施(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推进了农业集体化C.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D.实现了国家工业化2.下图为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总产值比重变化示意图。

这表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起到积极作用B.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逐渐恢复C.苏联已经由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D.苏联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3.【2021·漳州模拟】1921年春,列宁提出“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这是基于现实的思考。

当时的“现实”是(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C.外国武装干涉威胁新生政权D.苏联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障碍4.1926年,苏联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应该迅速实现工业化,以增强国防力量,因此苏联选择的工业化道路是( )A.用指令性计划发展重工业B.以农业集体化带动工业化C.发展市场经济,促进工业化D.以新经济政策促进工业化5.1928 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

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C.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D.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6.【2020·广东】1927年苏联的粮食收购量比上年减少30%,斯大林认为这是小农经济分散性导致的结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苏联( )A.实施新经济政策B.发展商品经济C.大力推行工业化D.实行农业集体化7.“初期的强制措施给农业生产造成了破坏,粮食总产量在1931—1932年出现下降,经历1933—1937年的增长,在1937年达到俄国历史上的最高点。

从1938年又开始下降,1940年的总产量比1928年仅有10%的增长。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习)【附答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习)【附答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从1928年开始,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农业方面,几乎把所有农民的土地都集中到集体农庄或国营农场,开展农业生产,收购的农产品由政府统一分配。

……工业方面,工厂主要归政府所有、由政府经营。

这段话表明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A.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B. 牺牲农业发展工业C.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D. 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中“几乎把所有农民的土地都集中到集体农庄或国营农场”和“收购的农产品由政府统一分配。

”、“工厂主要归政府所有、由政府经营”反映了1928年开始实行的苏联五年计划属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故选A。

2. 下图中某条拆线反映了苏联工业生产指数变化的趋势,这条拆线是苏、美、英、法四国1928-1936年工业生产指数变化趋势图()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斯大林贡献的理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执政后,1928——1937年,苏联成功完成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1936年斯大林经济模式形成,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所以1928——1936年苏联经济持续增长。

故此题选D。

3.阅读下表,分析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世界中的地位1913年1928年1937年世界第5位世界第5位世界第2位A. 农奴制的废除B. 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 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答案】B【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在1928﹣1937年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28年到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到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作业(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作业(含答案)

课时作业:九下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基础巩固1.1931年末,一位环球旅行的欧洲人可能会看到的景象是()A.中国开始抗日战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热火朝天,美国经济危机一片萧条B.中国开始全面抗战,苏联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欧洲在遭受经济危机之苦C.中国红军正在长征,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热火朝天,美国遭受经济危机之苦D.中国战乱,苏联在粉碎国内外敌人武装干涉,欧洲在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2.苏俄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

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苏俄“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的政策指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D.《全国工业复兴法》3.《全球通史》中写道:“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4.“1928~1937年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成了六千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材料旨在说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优越性B.新经济政策符合苏联国情C.农业集体化取得了巨大成就D.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5.1933年,苏联宣布“把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轨道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

直接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农业集体化的推行D.赫鲁晓夫进行改革6.右图漫画《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的发展状况。

对此状况解释合理的是()A.苏联实行了新经济政策B.苏联经济发展失衡C.苏联优先发展农业经济D.苏联工业发展缓慢7.“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高效思维达标测试练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1921年俄共十大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它“新”在哪里A.所有企业由国家统一管理B.一切生活用品国家统一分配C.将剩余粮食交给国家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2.前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中唱道:“伟大俄罗斯,永久缔联盟;独立共和国,自由结合成。

各民族意志,建立的苏联。

……伟大的列宁,指明了前程。

斯大林教导,要忠于人民,并激励我们,去建立功勋。

”我们从歌词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各族人民自愿加入苏维埃共和国联盟C.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成就显著D.斯大林模式促成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3.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是A.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巴黎公社的成立D.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4.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苏联模式”。

这一模式形成的标志是A.十月革命的胜利B.苏联的“二五计划”的完成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5.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从如图数据变化中你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A.苏联工业发展慢于德国B.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C.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D.美国大力扶植德日经济的发展6.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去世后,家住在彼得格勒的革命战士卡秋莎写信给国外的亲人,告知他们这一令人悲痛的消息,那么她在寄信人的地址栏里写的国名应该是A.俄国B.苏维埃俄国C.苏联D.俄罗斯7.在“俄罗斯之名历史的选择2008”俄罗斯网民的投票活动中,斯大林最终排名第三。

其原因不包括A.实施新经济政策恢复苏联经济B.实施五年计划推动苏联发展C.斯大林模式造就苏联工业强国D.领导苏联取得反纳粹德国的胜利8.1935年8月30日到31日夜间,苏联采煤工斯达汉诺夫利用老式风镐,创造了5小时45分采煤102吨的记录,超出当时普通定额的13倍,其本人成为全苏工人学习的榜样。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试卷(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斯大林上台后,在一次讲话中说:落后就要挨打,但是我们不想挨打。

不,我们拒绝挨打!……那就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再落后了。

于是苏联()A.实行了战吋共产主义政策 B.推山了新经济政策 C.开展了工业化建设 D.发动了垦荒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上台后,为了改变苏联落后的局面,开展了工业化建设,实行了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了先进的工业国。

AB项都是在列宁时期实行的;D项是在赫鲁晓夫时期实行的。

所以ABD项与题意不符,C项符合题意,故选C。

2.苏联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这一模式表述正确的是()A.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尊重经济规律并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C.为夺取十月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答案】A【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新宪法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

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在经济方面,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

故A符合题意;斯大林模式重点发展重工业,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违背了经济规律,排除B项。

斯大林模式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已经取得胜利;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

排除CD两项;故选择A。

3.列宁指出:我们现在正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

列宁为“纠正错误”而采取的措施是()A.建立苏维埃政权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推行农业集体化 D.改革苏联模式【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我们现在正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帮助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挺过了国内战争的危机。

2019年九年级下册历史同步训练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19年九年级下册历史同步训练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九年级下册3.1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是()A.十月革命后广大人民生活极端痛苦B.创建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C.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面临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D.列宁要把苏俄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2.下表是苏联农业产量统计表,导致表中数据出现变化的原因是()A.布尔什维克夺取了政权B.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实行新经济政策3.1924年,列宁逝世,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给在国外的妈妈写信,她在寄信人地址上应填的国名是()A.俄罗斯B.苏联C.苏维埃俄国D.沙俄4.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是在()A.实施新经济政策后B.十月革命胜利后C.苏联成立时D.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5.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了大规模的()A.农业集体化运动B.国家工业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新经济政策6.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是()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苏联的建立C.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D.新宪法的制定7.“如果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仍然是1卢布。

”这反映出苏联当时()A.实行计划经济B.经济比例失调C.产品质量低劣D.资源消耗严重8.1928-1937年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建成了6 000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这说明了苏联当时()A.经济明显超过欧美资本主义国家B.轻工业是处于完全停滞的状态C.采取计划经济手段成就显著D.一直坚持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9.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创立是20世纪世界现代化模式的突破性进展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然列宁没有来得及对俄国特殊类型的社会主义做出全面的总结概括,但是他晚年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做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解析版)年九年级历史下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解析版)年九年级历史下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本课重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本课难点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一、选择题1.观察下图,其中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沙俄[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A.废除农奴制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C.农业集体化的开展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答案】D【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可知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不但增加,这一时期通过实行新经济政策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项正确;1 861年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排除A项;苏俄(联)“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成就最突出,排除C项;农业集体化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排除C项。

故选D项。

2.1921年,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获得苏俄石棉矿特许经营权的外国人。

他获此经营权源于苏俄的()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1921年推行的新经济政策明确规定经国家无力经营的行业通过租借制或租让制的形式让给有能力经营的主体,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在1921年截至,排除A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指的是斯大林模式,时间还没有到,排除C项;戈尔巴乔夫是在赫鲁晓夫打开改革大门之后,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

故选B项。

3.列宁指出:“商业不完全是资本主义的邪恶,它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同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今天还不能越过商品经济的发展。

”集中体现列宁这一思想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两个五年计划建设D.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苏联模式)【答案】B【详解】三年国内战争时期,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激化了国内矛盾。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列宁废除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直接联系起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政权,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实行,排除A项;两个五年计划建设与斯大林有关,排除C项;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与斯大林有关,排除D项。

(含答案)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课后作业第3单元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含答案)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课后作业第3单元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某历史人物的年谱节录:“1917年11月,来到斯莫尔尼宫,领导彼得格勒的工人、士兵举行武装起义……1921年2月,规划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这位历史人物是()A.鲍狄埃B.斯大林C.恩格斯D.列宁2.1922年秋,某农民在交完粮食税后,把余粮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当地政府官员的正确态度应是()A.允许出售B.处以罚款C.予以没收D.增加税额3.1921年,苏俄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作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

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步练习题(答案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步练习题(答案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答案见最后)一、选择题1. “俄罗斯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

十年以后,到1941年时……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B.新经济政策实施C.两个五年计划实施D.苏德战争爆发2. 斯大林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斯大林的这段话表明()A.苏联准备实行农业集体化B.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苏联找到了工业化的正确途径D.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3. 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苏俄政府采取的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国家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4. 20世纪30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一轮“苏联热”,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新一轮“苏联热”关注的重点可能是()A.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莫斯科保卫战D.苏联解体5. “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

’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的这段话主要说明()A.新经济政策的成就B.苏联经济体制的影响C.罗斯福新政的特点D.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6.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A.合理地吸收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B.充分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D.实现了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7. 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时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队。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步训练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步训练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训练1.漫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以夸张的手法、简洁的笔锋、丰富的寓意展现着社会主题,让人们在幽默中深思。

漫画形象地反映了苏联经济的片面发展和严重失衡。

两图意在抨击()A.十月革命B.新经济政策C.苏联模式D.废除农奴制2.1930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美国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为了获得订单,大批美国企业将先进的技术以及人才输送给苏联,使得苏联的五年计划获得了极大的外部支持。

这段材料表明()A.经济危机为五年计划提供了机遇B.美国支持是五年计划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C.五年计划使苏联成为了工业强国D.美国和苏联已经摒弃前嫌建立了友好关系3.1929年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下专设了外国咨询中央局。

它专门负责领导外国技术力量的引进和利用。

1931年苏联向国外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

苏联不但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先进的生产能力,而且还掌握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为独立自主的发展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且在“一五计划”期间,西方各国共累计向苏联贷款了17亿美元,为苏联实现工业化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种现象出现说明()A.西方国家大力支持苏联的发展B.新经济政策的优越性C.苏联善于利用外部危机为本国经济建设服务D.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4.抓住关键词是把握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

与右侧几个关键词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斯大林体制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5.“农民的情绪已经达到了这种程度:如果在我们县不很快根绝这种现象,那就必然爆发暴动。

这将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居民的暴动。

”材料反映了()A.十月革命发生的必然性B.临时政府仍坚持参加一战C.沙皇专制引发农民不满D.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迫切性6.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苏联模式的确立D.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成果7.统计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发现,1951-1960年约为10.25%;1961-1970年约为6.45%;1971-1980年约为4.95%。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同步练习(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同步练习(有答案)

九年级下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5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3%上升到大约14%。

这说明()①苏联执行了工业化方针②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③苏联由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④苏联继续实施了新经济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苏俄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 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 加快发展市场经济C. 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D. 实现国家工业化3、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

”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 )A.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4、列宁指出:“商业不完全是资本主义的邪恶,它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同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今天还不能越过商品经济的发展。

”集中体现列宁这一思想的政策是() A.国家工业化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5、1920年苏俄粮食产量只及一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8%,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经济形势严峻。

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

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

依据材料判断苏俄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 加快发展市场经济 B. 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C. 实现国家的工业化D. 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6、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直接目的是()A.加速工业化建设B.成立苏联C.解决粮食问题D.征收粮食税7、下列关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B. 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C. 重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和市场机制的作用D. 按照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8、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测试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测试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单项选择题1. 1921年苏俄依据国家经济形势,大胆地实施了“退一步、进两步”的新经济政策。

其中“退一步”主要是指()A. 全面取消自由贸易B. 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C.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D. 实行社会主义集体农庄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欧洲第4位上升为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

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A. 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B. 十月革命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3. 苏俄建立之后,在经济领域依次实行的经济政策是()A. 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B.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新经济政策4.某一时期,苏联的股份制公司从2个逐年增加至191个。

其中64个为合营股份公司,34个是私营公司,61个国营股份公司,2个是合作社股份公司。

这些公司的总股金为343亿卢布,其中国有股为145亿卢布。

据此推断,这一时期最可能是()A. 1917—1918B. 1922—1925C. 1925—1937D. 1937—19455.前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中唱到:“伟大俄罗斯,永久的联盟;独立共和国,自由结合成。

各民族意志,建立的苏联。

……伟大的列宁,指明了前程。

斯大林教导,要忠于人民;并激励我们,去建立功勋。

”我们从国歌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 十月革命鼓舞了殖民地人民解放运动B. 各族人民自愿加入苏维埃共和国联盟C.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成就显著D. 斯大林模式促成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6.下列表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 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B. 在列宁的领导下,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C. 为了加速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加快实行农业集体化D. 1936年,苏联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7.某次辩论赛双方辩手主要观点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1921年春,列宁开始重新思考利用资本主义建设新俄国这一问题。

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思想的提出,是列宁基于现实的思考。

当时的“现实”是()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B. 外国武装干涉威胁新生政权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D. 苏联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障碍2.观察下图,其中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 农奴制改革的进行B.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C. 苏联模式的形成D.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3.列宁说:“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他这段话表明苏俄()A.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B. 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市场经济C. 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 开始实行苏联的工业化建设4.下图是前苏联画家弗·赛罗夫于1921年创作的油画《列宁会见上访农民》。

它描绘的是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上访的农民。

这幅画作的历史背景是()A.农民拥护苏维埃的土地法令B.余粮收集制引发农民的反对C. 新经济政策允许粮食自由买卖D. 农民强烈要求加入集体农庄5.20世纪20年代,面对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和人们的不满情绪,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他们,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

”这表明新经济政策是要()A. 完全恢复到资本主义B. 有限地发展资本主义C. 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D. 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6.据斯大林在《粮食战线上》一文中统计,20世纪上半叶,苏联某年度国家收购粮食达4.34亿普特(一普特等于16.38千克)。

同年,苏联计划在东部地区建立一批工厂,经讨论决定,部分工厂由外国公司负责建设,并允许私人企业参与。

这反映出当时苏联()A. 农业集体化步伐大大加快B. 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C. 还没有形成苏联建设模式D. 践行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7.下表是斯大林1926~1940执政时期的经济数据,从中可以看出其有什么特点()A.C. 国民经济发展迅速D. 经济部门发展严重失调8.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于莫斯科的极度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

”这反映了苏联模式()A. 十分重视农业发展B. 完全放弃工业化道路C. 过度强调指令性计划D. 延续了余粮收集制9.苏联的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

1928~1937年,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成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

这反映了苏联()A. 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B. 重工业发展迅速C. 苏联模式制约发展D. 完成农业集体化10.20世纪30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新一轮“苏联热”关注的重点可能是()A. 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B.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 戈尔巴乔夫改革11.下边是关于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一次讨论,双方辩论的观点侧重于该体制的()A. 原因B. 内容C. 性质D. 影响12.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据苏联统计,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与这一成就取得有关的是()A. 苏联模式B. 新经济政策C. 赫鲁晓夫改革D. 戈尔巴乔夫改革13.分析图表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

据下表可以推断,苏俄(联)这一时期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1921-1929年世界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增长表国家苏联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年均增长率24.3% 17% 9.4% 7.1% 4.3% 3%A.C. 斯大林体制、赫鲁晓夫改革D. 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14.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斯大林()A. 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实施了新经济政策C. 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 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发展模式15.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美国人的关注。

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人《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等。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 新经济政策深得人心B. 农业集体化推进C. 工业化取得显著成效D. 文学和艺术空前繁荣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 它们(俄国) 弱点暴露无疑, 内部很不稳定, 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

——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二: 1917年11月7日, 震动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

以此为起点, 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 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 俄罗斯(指苏联) 在1929年时, 不能生产一架飞机, 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 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 十年以后, 到1941年时, 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 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四: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今天我们在收割那几十年的苦果, 既有物质上的, 也有精神上的苦果。

——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1)材料一中,19世纪60年代,俄国是怎样解决“关键弱点”的?解决后,俄国社会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2)材料二中,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谁?20世纪20年代,他领导这个国家进行“伟大实践”的经济措施是什么?(3)从材料三可看出1929年到1941年苏联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请说明变化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苦果”的根源是什么?为此,苏联付出的最沉重的代价是什么?我们从中应该吸取哪些历史教训?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

地主农奴不能阻扰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

这使头号大地主也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改革》材料二:1920年,三年国内战争结束。

苏俄却遇到了巨大困难……人民生活困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要贡献。

——摘编自《世界史》材料三:苏联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到1941年时,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材料中的头号大地主是谁?(2) 为解决材料二中“人民生活困苦”的问题,1921年苏俄实施了什么政策?这个政策的特点是什么?(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9年到1941年苏联经济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在此期间形成了什么样的经济政治体制?(4) 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

此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故排除A。

此时苏维埃政权已经得到巩固,故排除B。

据所学可知,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1918年开始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 1921年时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所以当时的“现实”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故C正确。

当时苏联模式尚未建立,故排除D。

故选C。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

1921年列宁开始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到1925年,苏俄农业恢复到战前水平,故D正确。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排除A。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是1928年,排除B。

苏联模式是30年化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排除C。

故选D。

3.【答案】B【解析】根据“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可见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市场经济,这有助于盘活和恢复经济,故B正确。

明显与题干内容相悖。

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但没有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题干中列宁说“做到……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故排除C。

斯大林时期开始实行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故排除D。

故选B。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7年,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虽然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但国外的干涉军和国内的反对派武装(白军)是他们的敌人。

在国内战争期间(1918~1922年),列宁的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切物资都由政府分配,来保障军队的需要。

特别是余粮收集制,严重侵犯了农民的利益,甚至连种子粮都被收走。

因此,有农民找列宁上访,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诉求。

故B正确。

AC 均与本题无关。

集体农庄是斯大林统治时期农业集体化的产物,大约从1930年开始,故D错误。

故选B。

5.【答案】B【解析】据“20世纪20年代”“面对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和人们的不满情绪”“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他们,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

”这表明新经济政策是有限地发展资本主义。

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叛乱和武装干涉后,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苏维埃俄国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故B正确。

ACD说法都不符合史实,排除ACD。

故选B。

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列宁新经济政策。

题干和农业集体化无关,故排除A。

“开始”无从体现,故排除B。

随着苏联工业化的开展,斯大林模式逐步形成,故排除C。

“经讨论决定,部分工厂由外国公司负责建设,并允许私人企业参与”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