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合集下载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教案标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和经验对教学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3.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和经验;2. 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3. 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和经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2.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合作,共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2. 激发学生的观察力:组织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引导他们发现问题;3. 利用生活资源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和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实际操作,解决具体的生活问题;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经验和方法;6.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策略,解决更复杂的生活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合理性和创造性;3. 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基于题目“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所撰写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进一步指导和建议,请随时告知。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第一章:生活中的美术1.1 教学目标了解生活中存在的美术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学习欣赏生活中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2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美术现象:自然景观、建筑、广告、服饰等。

生活中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摄影等。

1.3 教学活动观察生活中的美术现象,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欣赏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创作背景。

进行绘画或创作活动,将生活中的美术元素融入作品中。

第二章:美术与生活的关系2.1 教学目标了解美术与生活的紧密关系,认识到美术对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学习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2.2 教学内容美术与生活的关系:美术对生活的装饰、美化、传达等功能。

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设计、广告、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2.3 教学活动讨论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分享生活中的美术应用案例。

欣赏优秀的设计作品,分析其艺术价值和实际应用。

进行设计实践活动,尝试将美术元素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第三章:生活中的创意美术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创意美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习创意美术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3.2 教学内容创意美术的概念和特点:独特的艺术表达、创新思维的体现。

创意美术的方法和技巧:组合、变形、夸张等。

3.3 教学活动欣赏创意美术作品,分析其创新点和艺术特色。

学习创意美术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小组合作创作活动。

展示和评价作品,鼓励学生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第四章:生活中的美术欣赏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学习欣赏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2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摄影等。

原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原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原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教案标题:原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原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教学内容:1. 概念解释: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原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行动或其他有益于社会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 创新项目:鼓励学生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项目,并组织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道德教育: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道德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原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兴趣,并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此的理解和看法。

2. 概念解释:通过故事、视频或其他形式,向学生介绍“原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概念,并让学生自由讨论和分享自己的理解。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行动或其他有益于社会的实践活动。

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反思和总结他们的经验和感受。

4. 创新项目:鼓励学生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项目,并组织实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5. 道德教育: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道德问题。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道德困境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6. 总结:让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他们的学习成果和收获。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原于生活高于生活”有什么新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评估: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作品评估:评估学生的创新项目成果,包括项目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

3. 反思评估:要求学生写一篇反思文章,分享他们在实践活动和讨论中的收获和思考。

教学延伸:1. 邀请社区领导或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故事。

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比赛或活动,展示他们的创新项目成果。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第一章:生活中的发现问题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法。

1.3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并记录下来。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法。

每组选择一个最有趣的问题,进行展示和分享。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评估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法的创新性和可行性。

第二章:生活中的创造与创新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创造与创新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创造和创新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创造与创新案例。

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培养创造和创新的能力。

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并尝试创造和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和探索,尝试解决问题。

每组选择一个最有趣的问题,进行展示和分享。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践和探索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创造和创新能力。

评估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创新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

第三章:生活中的沟通与合作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沟通与合作案例。

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培养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3.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和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情境,练习沟通和合作。

每组进行展示和分享,展示他们的沟通和合作成果。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评估学生展示的沟通和合作成果的质量和创新性。

第四章:生活中的价值观与道德观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案例。

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第一章:生活中的美术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2. 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和欣赏美术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美术实例分析,如广告设计、服装设计、建筑外观等。

2. 欣赏和分析经典美术作品在生活中的运用,如绘画、雕塑、摄影等。

3.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元素,进行创意实践。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场景的观察和描绘,如校园、家庭、街道等。

2. 学生分组进行美术作品欣赏和分析,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学生进行创意实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评价方法:1. 学生的生活场景观察描绘作品评价。

2. 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和分析的口头报告评价。

3. 学生的创意实践美术作品评价。

第二章:美术与情感的表达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在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2. 学会通过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

3.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情感表达的美术作品欣赏和分析,如情绪画、寓意画等。

2. 学习情感表达的美术技巧,如色彩运用、构图安排等。

3. 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情感表达的美术作品欣赏和分析,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学生进行情感表达的美术创作实践,可以选择绘画、雕塑等形式。

3. 学生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评价方法:1. 学生的情感表达美术作品评价。

2. 学生展示和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感受的评价。

3. 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的评价。

第三章:美术与想象的发挥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在想象力发挥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2. 学会通过美术作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想象力发挥的美术作品欣赏和分析,如抽象画、梦幻画等。

2. 学习想象力发挥的美术技巧,如形状变化、色彩搭配等。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学习领域】欣赏·评述【教学用具】教材、课件【课时建议】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欣赏与评述等方法,初步学习并掌握对美术作品中绘画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与生活之间关系的欣赏评述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不同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价值观,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劳动价值和意义;在欣赏、体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用心地观察生活以及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

【教学重点】艺术创作的题材、技法、材料等源于生活,但艺术作品却高于生活。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血衣》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本课我们以画家王式廓创作的《血衣》为例,来学习艺术家是如何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进行美术创作的。

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有益于树立对美术家的尊重及作品的正确价值观,并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

书写部分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互动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出课堂重点。

)二、新课讲授(一)教授讲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

1.欣赏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通过视频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思路和创作方式等。

对照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多媒体展示)思考讨论:(1)画家为什么选择这一表现题材?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类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2)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美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什么?(3)作品中重点突出表现了哪几个人物?画家是如何准确表现人物形象的?(4)从《血衣》中寻找一个你最感兴趣的人物,谈谈作者是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和性格?(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6)教师小结:再现性美术作品绝不是照抄照搬生活,它是画家经过反复的思考、提炼、加工而成的,是具有创造性意义的劳动。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的本质,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的发现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艺术表达情感、思想和观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的定义与特点2.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3. 艺术的表现手法与风格4. 生活中的艺术元素5. 艺术创作的基本步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概念,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

2.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艺术表达情感、思想和观念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表现手法与风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和优秀艺术作品。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艺术创作的基本步骤。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 课件:艺术作品、生活场景图片等3. 艺术创作材料: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4. 投影仪、音响设备等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艺术作品(如街头艺术、民间艺术等)引起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2. 提问:你们觉得艺术与生活有什么关系?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艺术的定义与特点,让学生了解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审美价值。

2. 分析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3. 介绍艺术的表现手法与风格,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和特点。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如建筑、设计、摄影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2. 分析优秀艺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并理解艺术作品中的生活元素。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如绘画、手工制作等,让学生运用艺术表达情感、思想和观念。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感悟。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第一章:生活中的美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生活中的情感和体验。

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如广告、标志、服装、建筑等。

2. 生活中的美感:如色彩、形状、质感等。

3. 生活中的情感表达:通过绘画、摄影等形式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教学活动:1. 观察生活中的美术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

2.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行绘画或摄影创作。

3. 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第二章:美术与生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知识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3.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生活观念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1. 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如家居设计、环境艺术、广告设计等。

2. 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绘画、雕塑、工艺品等。

3. 生活观念和价值观的表达:通过美术作品传递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活动:1. 分析美术与生活的关系,进行讨论和思考。

2.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知识改善生活环境,进行实际操作。

3. 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第三章:生活中的创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创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灵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生活中的创意。

教学内容:1. 创意的意义:如创新、独特、有趣等。

2. 从生活中获取灵感:如自然、人物、场景等。

3. 创意的表达:通过绘画、设计等形式呈现生活中的创意。

教学活动:1. 探讨创意的意义,进行讨论和思考。

2.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灵感,进行创意绘画或设计。

3. 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第四章:生活中的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2. 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美术)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美术)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美术)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型欣赏.评述教学用具教材、课件课时2课时知识知识通过研究,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评述美术目标作品奠定理论基础。

储备点能力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

培养点情感通过画家的创作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情感。

激发点教学重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难点表现性艺术是否符合这一观点。

教学关键生活——美术授课教师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时间一、引课:1、回忆上学期研究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分析说明这是一提问串线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复旧知3、作品描绘了些什么?引出新知4、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书写部分课题——源于生活二、新课:一)欣赏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比较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多媒体展示并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考虑讨论:1、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类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启发引导2、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3、作品中重点突出了那几个人物?4、在作品中寻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谈谈作者是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和性格?自学能力的培养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

可见,美术是源于糊口的。

二)通过表现艺术作品,进一步说明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

毕加索对世界宁静1、播放格尔尼卡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毕加索及立体主义绘画。

所做的贡2、请同学们用一两句话谈谈你初看该作品的感受。

献,引导学生树立积3、师报告《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请同学们仔细比较P4上极向上的的文字说明及艺术形象区读懂该作品。

(引导学生探讨发觉其人生观、世夸张变形的手法)。

界观。

4、考虑讨论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从而,印证本课课题——美术源于糊口,高于糊口三)展示课文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身的特征与作品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理念的含义和重要性;2.掌握如何将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理念的介绍和讲解;2.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3.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理念,例如:“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在生活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在学习和工作中得到了应用的情况?”或者“你们认为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对于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是什么?”2. 理论讲解教师可以通过PPT或者黑板等方式,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理念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理念的含义和来源;2.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3.如何将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

3. 实践操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例如:1.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寻找一些有趣的事物或者现象,并且尝试将其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2.学生可以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然后尝试从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中寻找解决方法;3.学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实践项目,然后尝试将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其中。

4. 总结反思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例如:1.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收获;2.学生可以讨论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3.学生可以总结如何将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1.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收获;2.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理念的理解和认识;3.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五、教学反思“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艺术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2. 生活中的艺术元素3. 艺术的表现手法4. 艺术作品欣赏5. 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元素转化为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生活中的艺术元素等理论知识。

2. 示范法:展示艺术作品,分析作品中的生活元素和表现手法。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作品和心得。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理论知识、艺术作品欣赏等。

2. 教学素材:包括绘画、摄影、雕塑等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3. 创作工具:如画纸、画笔、彩泥等。

4. 展示平台:如黑板、展示柜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组生活中的照片或绘画作品为例,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生活元素,激发学生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生活中的艺术元素,以及艺术的表现手法等理论知识。

3. 示范:展示一系列艺术作品,分析作品中的生活元素和表现手法,让学生体会艺术作品是如何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4.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让学生尝试将生活中的元素转化为艺术作品。

5. 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共同探讨如何提高艺术表现手法。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创作水平等,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选取一个生活中的场景或物品,尝试用艺术手法进行创作。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发现和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1.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2. 生活中的艺术元素3. 艺术的表现手法4. 创新与实践5. 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概念,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并将创新精神应用于艺术实践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元素的表现手法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艺术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欣赏评价法:组织学生欣赏优秀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艺术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2. 讲解:讲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分析艺术元素的表现手法。

3. 实践:分组进行艺术创作,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4. 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提高审美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艺术作品参观,如美术馆、博物馆等,丰富他们的艺术视野。

2. 邀请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方法。

3. 开展艺术主题活动,如绘画比赛、手工制作等,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艺术作品,从创意、技巧、表现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进行反思,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第一章:生活中的数学1.1 教学目标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1.2 教学内容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数学思维的培养方法1.3 教学活动举例讲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解决实际问题1.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数学思维的掌握程度第二章:生活中的科学2.1 教学目标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2 教学内容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如何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2.3 教学活动举例讲解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分组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解决问题2.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观察和思考的情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掌握程度第三章:生活中的文学3.1 教学目标了解文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欣赏和创作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3.2 教学内容文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如何欣赏和创作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3.3 教学活动讲解文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分组欣赏和创作文学作品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3.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欣赏和创作的情况学生对文学作品分析和解读的能力学生对文学素养的掌握程度第四章:生活中的艺术4.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4.2 教学内容艺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如何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解读4.3 教学活动讲解艺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分组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解读4.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欣赏和创作的情况学生对艺术作品分析和解读的能力学生对艺术素养的掌握程度第五章:生活中的道德与伦理5.1 教学目标了解道德与伦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分辨和践行道德与伦理规范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伦理观念5.2 教学内容道德与伦理在生活中的作用如何分辨和践行道德与伦理规范道德与伦理案例的分析与讨论5.3 教学活动讲解道德与伦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分组讨论道德与伦理案例学生进行道德与伦理实践活动5.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道德与伦理的掌握程度第六章:生活中的信息技术6.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使用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6.2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常见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方法6.3 教学活动举例讲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分组学习常见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实践6.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学生对信息技术素养的掌握程度第七章:生活中的心理学7.1 教学目标了解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素养7.2 教学内容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心理学素养的培养方法7.3 教学活动举例讲解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学实践活动7.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心理学素养的掌握程度第八章:生活中的法律知识8.1 教学目标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权益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8.2 教学内容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权益法律素养的培养方法8.3 教学活动讲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进行法律实践活动8.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法律素养的掌握程度第九章:生活中的健康与养生9.1 教学目标了解健康与养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保持健康和养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健康素养9.2 教学内容健康与养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保持健康和养生的方法健康素养的培养方法9.3 教学活动讲解健康与养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保持健康和养生的方法学生进行健康与养生实践活动9.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保持健康和养生的能力学生对健康素养的掌握程度第十章:生活中的环境保护10.1 教学目标了解环境保护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运用环保知识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素养10.2 教学内容环境保护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运用环保知识保护环境环保素养的培养方法10.3 教学活动讲解环境保护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分组讨论,运用环保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实践活动10.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环保素养的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生活中的数学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维能力重点环节二:生活中的科学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能力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环节三:生活中的文学学生欣赏和创作文学作品的能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重点环节四:生活中的艺术学生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的能力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重点环节五:生活中的道德与伦理学生分辨和践行道德与伦理规范的能力学生进行道德与伦理案例的讨论与实践的能力重点环节六: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学生使用常见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学生信息技术应用实践的能力重点环节七:生活中的心理学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学生进行心理学实践活动的能力重点环节八:生活中的法律知识学生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权益的能力学生进行法律实践活动的能力重点环节九:生活中的健康与养生学生保持健康和养生的能力学生进行健康与养生实践活动的能力重点环节十:生活中的环境保护学生运用环保知识保护环境的能力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的能力全文总结与概括:本文教案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主题,涵盖了生活中的数学、科学、文学、艺术、道德与伦理、信息技术、心理学、法律知识、健康与养生以及环境保护等十个方面。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第一章:生活中的美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2.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审美感知。

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美术实例分析,如广告设计、服装搭配、家居装饰等。

2. 引导学生进行生活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活动:1. 展示生活中的美术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2. 组织学生进行生活观察,让他们用画笔记录下生活中的美。

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场景,用画笔描绘出来。

第二章:创意无限的美术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 引导学生通过美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内容:1. 创意绘画技巧的学习,如抽象画、拼贴画等。

2. 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活动:1. 介绍创意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2. 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让他们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运用创意绘画技巧进行美术创作。

第三章: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美术与现代美术的关系,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传统与现代美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传统美术与现代美术的对比分析,如中国山水画与现代城市画等。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传统与现代美术作品。

教学活动:1. 展示传统美术与现代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2. 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让他们将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合在一起。

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个传统美术题材,用现代美术风格进行创作。

第四章:艺术与科技的碰撞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与科技的结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 引导学生运用科技工具进行美术创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美术与科技的应用实例,如数字绘画、3D打印艺术等。

2. 引导学生运用科技工具进行美术创作。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美术创作一般过程的分析,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绘画题材、形式、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了解美术作品创作与现实生活、画家个人情感、物质材料及艺术技巧的关系,初步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欣赏和评述等方法,初步学习并掌握对美术作品中绘画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于生活之间关系的欣赏评述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不同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价值观,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艺术创作劳动价值和意义;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用心观察生活及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这一特征。

难点:了解绘画的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课本(课件)、相关图片教学过程:1、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阶段:欣赏作品王式廓的《血衣》素描稿,了解其创作的过程和相关的素描草图,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提出问题: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考虑哪些因素)?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初步发表自己的看法。

3、发展阶段:(1)学生分组模仿作品《血衣》中的几组人物形象,上台表演人物的造型姿态,体验人物内心情感,加深对作品人物性格及作品内涵的理解。

通过学生参与、观看,不仅激发了学习热情,更能从学生成功与不成功的表演中感受到人物造型艺术的魅力。

表演完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结合作品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条件进行分析。

(2)展示油画作品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及其创作过程和相关的素描草图,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提出问题: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学生思考,初步发表自己的看法。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第一章:生活中的美术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美术现象:自然景观、建筑、工艺品、广告等。

美术的基本元素:线条、形状、色彩、质感等。

美术的表现手法:写实、抽象、夸张等。

1.3 教学活动观察生活中的美术现象,进行图片展示和讨论。

学生进行美术作品创作,展示并互相评价。

分析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和表现手法,进行实践练习。

第二章:美术与情感表达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美术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情感共鸣和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美术与情感的关系:情感表达的方式、情感共鸣的产生。

美术作品的情感表达:色彩、线条、形状等的表现力。

情感表达的技巧:观察、感悟、创作等。

2.3 教学活动分析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进行图片展示和讨论。

学生进行情感表达的美术作品创作,展示并互相评价。

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进行实践练习。

第三章:美术与创意想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美术作为一种创意想象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展现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培养学生对创意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3.2 教学内容美术与创意的关系:创意想象的重要性、创意灵感的来源。

创意美术作品的特点:独特性、创新性、想象力。

创意想象的方法:观察、联想、组合等。

3.3 教学活动分析创意美术作品的特点和创作方法,进行图片展示和讨论。

学生进行创意美术作品的创作,展示并互相评价。

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展现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进行实践练习。

第四章:美术与传统文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审美能力。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案(含教学反思)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欣赏评述内容。

初中阶段,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的朴素理解,认为艺术就应该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

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即“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

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美术作品作为人的意识的物化形态,是美术家能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结果,它作用于社会。

美术作品的创作分再现性和表现性的两类。

再现性的艺术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形象逼真写实。

艺术家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象,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以栩栩如生而称道。

表现性绘画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表达作者个人的主观精神,即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

画面的艺术形象予以夸张、变形的处理,或予以荒诞的组合等,从而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表现性艺术中的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中,画面中所表现的艺术形象虽然与生活中的原型有很大差距,但仍是源于生活的,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会有绘画情感表达的形式感悟。

因而它不仅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二、教学目标: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

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美术教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美术教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源于生活”的概念,学会从生活中
汲取灵感,创作出有生活气息的美术作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有生活气息的美术作品。

3、情感目标:让学生学会热爱生活,通过美术作品表达自己
对生活的感受,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二、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了解“源于生活”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美术作品也
可以源自生活,并且可以用美术作品来表达对生活的感受。

2、让学生观察生活,收集生活中的素材,如街景、户外景观、家庭景象等,并且可以通过观察、拍照等方式收集素材。

3、让学生创作美术作品,让学生根据收集的素材,结合自己
的想象力,创作出具有生活气息的美术作品。

4、让学生通过创作的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学会
热爱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三、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掌握了“源于生活”的概念,学会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有生活气息的美术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热爱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初中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初中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初中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2. 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测量、建筑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例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2. 讲解:讲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的计算、测量时的数据分析、建筑中的几何知识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实践: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

例如,设计一个合理的购物预算、计算家庭的用电量、测量教室的长宽高等。

4. 创新: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造一些新的实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设计一个公园的布局、计算一个建筑物的体积等。

5. 总结:通过学生分享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总结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强调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发现其中的数学知识。

2.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3. 创新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新的实例,培养创新意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发现其中的数学知识。

2. 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创造新的实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资源1. 生活实例图片或视频。

2. 实际问题练习题。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 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数学的应用。

2. 多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创新,将数学知识应用于更多的生活场景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评述:
请同学谈对于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解。
五、小结:任何美术创作都源于我们的生活,即使有一些作品我们不能一眼就看出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联,但它们都是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得到的灵感和启发二创作出来的。美术创作室一个充满艰辛和智慧的创造性的劳动,它丰富了人类的精神和生活内涵。
提问串线
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
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题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型
欣赏.评述
教学用具
教材、课件
课时
2课时
知识目标
知识
储备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理论基础。
能力
培养点
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
3、作品中重点突出了那几个人物
4、在作品中寻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谈谈作者是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和性格
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
可见,美术是源于生活的。
(二)通过表现艺术作品,进一步说明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
1、播放格尔尼卡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毕加索及立体主义绘画。
启发引导
自学能力的培养
毕加索对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
学生带着问题读作品,学会欣赏和分析,提高总结和表达能力
5、它来源于什么
书写部分课题——
源于生活
二、新课:
(一)欣赏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对照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多媒体展示并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思考讨论:
1、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类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
2、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情感
激发点
通过画家的创作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难点
表现性艺术是否符合这一观点。
教学关键
生活——美术授课Biblioteka 师教学过程教法学法
时间
一、引课:
1、回忆上学期学习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分析说明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
3、作品描绘了些什么
4、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
2、请同学们用一两句话谈谈你初看该作品的感受。
3、师讲述《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请同学们仔细对照P4上的文字说明及艺术形象区读懂该作品。(引导学生探讨发现其夸张变形的手法)。
4、思考讨论
《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从而,印证本课课题——
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三)展示课文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身的特征与作品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体会因材施艺、宛若天成的艺术效果。
讨论:艺术技巧与物质材料对作品的产生有什么样的影响
(四)、通过作品引导学生总结再现性美术、表现性美术的特点。
真实——再现性艺术。
抽象——表现性艺术具有变形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