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论语》6.30雍也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合集下载

己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人的意思

己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人的意思

【己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的意思,是指一个人首先要成就自己,才能成就他人。

这句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刻的内涵,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在本文中,我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这句话的含义,并分析其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1. 自我成就与社会责任的平衡在古代我国,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一个人首先要通过努力成就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能力,才能够去影响和帮助他人。

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够为他人树立榜样,引领他人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一个人成就自己后,也能够更好地去帮助他人,使自己的影响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 在学习中的意义在学习中,【己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的意思告诉我们,要想帮助他人,首先要成就自己。

学生要从基础知识学起,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帮助他人。

在学习中还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交往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品德、有才华的人,才能够走向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3. 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己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的意思告诉我们,要想引领团队,首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力,才能够赢得团队成员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更好地达成共同的目标。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也能够带领团队成员一起成长,实现共同的价值观。

只有成就自己,才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人,从而使整个团队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己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的意思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人首先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自己,才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人。

只有通过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才能够真正做到在人生的道路上引领他人向前。

这句话也告诉我们,个人成就与社会责任的统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在成就自己的才能够更好地影响和帮助他人。

5. 总结与回顾【己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的意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刻的内涵,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在学习和工作中,都需要我们首先要成就自己,才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人。

国学瑰宝《论语》全文、注释及译文(雍也篇)

国学瑰宝《论语》全文、注释及译文(雍也篇)

国学瑰宝《论语》全文、注释及译文(雍也篇)展开全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雍也篇第六【本篇引语】本篇共包括30章。

其中著名文句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vk 乐之者”;“敬鬼神而远之”;“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本篇里有数章谈到颜回,孔子对他的评价甚高。

此外,本篇还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原文】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译文】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

”【评析】古代以面向南为尊位,天子、诸侯和官员听政都是面向南面而坐。

所以这里孔子是说可以让冉雍去从政做官治理国家。

在《先进》篇里,孔子将冉雍列在他的第一等学科“德行”之内,认为他已经具备为官的基本条件。

这是孔子实行他的“学而优则仕”这一教育方针的典型事例。

【原文】6·2 仲弓问子桑伯子(1)。

子曰:“可也,简(2)。

”仲弓曰:“居敬(3)而行简(4),以临(5)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6)大(7)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注释】(1)桑伯子:人名,此人生平不可考。

(2)简:简要,不烦琐。

(3)居敬:为人严肃认真,依礼严格要求自己。

(4)行简:指推行政事简而不繁。

(5)临:面临、面对。

此处有“治理”的意思。

(6)无乃:岂不是。

(7)大:同“太”。

【译文】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说:“此人还可以,办事简要而不烦琐。

”仲弓说:“居心恭敬严肃而行事简要,像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吗?(但是)自己马马虎虎,又以简要的方法办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这话你说得对。

论语第六章(雍也)注音

论语第六章(雍也)注音

第六章论语雍也篇zǐyuēyōng yěkěshǐnán miàn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zhòng gōng wèn zǐsāng bózǐzǐyuēkěyějiǎn zh òng gōng yuējū仲弓问子桑伯子。

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jìng ér xíng jiǎn yǐlín qímín búyìkěhūjūjiǎn ér xíng jiǎn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

居简而行简,wúnǎi tài jiǎn hūzǐyuēyōng zhīyán rán无乃大简乎。

子曰:雍之言然。

āi gōng wèn dìzǐshúwéi hào xuékǒng zǐduìyuēyǒu yán huízhě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hào xuébùqiān nùbúèr guòbúxìng duǎn mìng sǐyǐjīn yězéwū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wèi wén hào xuézhěyě未闻好学者也。

zǐhuáshǐyúqírǎn zǐwéi qímǔqǐng sùzǐyuēy ǔzhīfǔ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

qǐng yìyuēyǔzhīyǔrǎn zǐyǔzhīsùwǔbǐng zǐyuēchìzhī请益,曰:与之庾。

雍也篇论语原文注解及翻译【古文典籍】

雍也篇论语原文注解及翻译【古文典籍】

雍也篇论语原文注解及翻译【古文典籍】【本篇引语】本篇共包括30章。

其中著名文句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vk 乐之者”;“敬鬼神而远之”;“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本篇里有数章谈到颜回,孔子对他的评价甚高。

此外,本篇还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原文】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译文】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

”【评析】古代以面向南为尊位,天子、诸侯和官员听政都是面向南面而坐。

所以这里孔子是说可以让冉雍去从政做官治理国家。

在《先进》篇里,孔子将冉雍列在他的第一等学科“德行”之内,认为他已经具备为官的基本条件。

这是孔子实行他的“学而优则仕”这一教育方针的典型事例。

【原文】6•2 仲弓问子桑伯子(1)。

子曰:“可也,简(2)。

”仲弓曰:“居敬(3)而行简(4),以临(5)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6)大(7)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注释】(1)桑伯子:人名,此人生平不可考。

(2)简:简要,不烦琐。

(3)居敬:为人严肃认真,依礼严格要求自己。

(4)行简:指推行政事简而不繁。

(5)临:面临、面对。

此处有“治理”的意思。

(6)无乃:岂不是。

(7)大:同“太”。

【译文】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说:“此人还可以,办事简要而不烦琐。

”仲弓说:“居心恭敬严肃而行事简要,像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吗?(但是)自己马马虎虎,又以简要的方法办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这话你说得对。

”【评析】孔子方张办事简明扼要,不烦琐,不拖拉,果断利落。

不过,任何事情都不可太过分。

如果在办事时,一味追求简要,却马马虎虎,就有些不够妥当了。

所以,孔子听完仲弓的话以后,认为仲弓说得很有道理。

【原文】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1),不贰过(2),不幸短命死矣(3)。

谭景伟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谭景伟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篇中有这样一段话: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儒学常常被称为仁学,“仁”一直被看作是儒学的精神内涵。

在《论语》中孔子与弟子们讨论仁的话题很多,惟独这段话才是对仁的本质的描述。

今天,很多人对于儒学的精神境界和人生价值取向并没有明确。

很多人在谈论儒学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忠孝礼义信,或者是简单的君子与小人,并不知道儒学最基础的精神内涵就是这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句话非常清晰地传达了作为儒学创始人孔子关于仁的基本定义,这个定义包含了一个人在社会中最基本的做人原则和价值观,即:先人后己的利他主义。

一个人生活中社会中是不能自私自利的,文谭景伟而是一定要学会观照他人的利益。

这个原则是任何一个社会(无论封建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道德建构的基石和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准则,具有极其重要的普世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说,“仁”的精神内涵不仅不是过时的,反而更值得当代社会反思与借鉴。

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删《诗》《书》,定《礼》《乐》,最终确立了以仁为精神内核的儒学理念。

在之后的历史实践中,“仁”作为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道德理念逐渐被整个社会所接纳,并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仁者,仁乎其类者也”(《吕氏春秋》)等,中国的仁的精神已经升华成了对整个人类的大爱。

正是因为“仁”的理念的长期浸染,才造就了中华民族仁爱宽厚兼容并包的民族性格和生生不息的历史命运。

作为占据中国社会主流思想近两千年的文化理念,其历史地位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统治阶级的外力决定的,而是源自其自身无可替代的现实性和大众性。

当代社会很多人在谈论道德时,似乎存在这样一种逻辑:讲道德就要牺牲个人利益,因此要实现个人利益就不能讲道德。

《论语》雍也篇原文及译文

《论语》雍也篇原文及译文

《论语》雍也篇原文及译文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孔子说:“冉雍啊,可以让他去做官。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仲弓问孔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个人还可以,他办事简要。

”仲弓说:“居心恭敬严肃而行事简要,像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吗?如果态度马虎粗疏,又以简要的方法办事,那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这话你说得对。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爱学习?”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弟子最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不重犯同样的过错。

只是很不幸他早早去世了。

现在已经没有他那样的人了,再也没听到谁爱好学习的了。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

”请益,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子华出使齐国,冉有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

”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

”冉求却给他八百斗。

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健壮的马匹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

我听人说:君子只在他人急需救济时施以援手,而不是使他人富裕的状态延续。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

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原思做孔子家的总管,孔子给他的酬劳是九百斗小米,原思推辞不要。

孔子说:“不要推辞。

如果多了就给你的乡亲们吧。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孔子在评论仲弓的时候说:“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端正,人们虽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孔子说:“颜回这个人,他的心中长久地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短暂的做到这样。

孔子善待他人名言警句

孔子善待他人名言警句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言行对中国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孔子关于善待他人的名言警句: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2.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别人。

3.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4.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志士仁人,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只有勇于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

5.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

小人则与此相反。

这些名言警句都体现了孔子“仁爱”的思想,强调了善待他人的重要性,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儒家仁爱的名言警句

儒家仁爱的名言警句

儒家仁爱的名言警句1. 孔子关于"仁"的名言1、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译文:道德高尚的人就算在吃饭睡觉时也会按道德标准去做,仓促匆忙的时候是这样,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的。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译文:可以称之为仁的人,一定是自己要站稳,也要让别人站稳,自己要腾达,也要让别人腾达。

只有从自己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乐于助人,这才是可能通往仁的路。

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译文: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要它,它就来了。

4、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论语·颜渊》译文: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就是仁。

一天做到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天下的人就会称作为仁人。

做到仁德要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5、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论语·子路》译文: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译文: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加给别人了。

这正是推己及人,心在仁道。

2. 孔子还写过哪些关于仁爱的名言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孔子关于仁爱的名言名句

孔子关于仁爱的名言名句

孔子关于仁爱的名言名句1.孔子关于"仁"的名言1、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译文:道德高尚的人就算在吃饭睡觉时也会按道德标准去做,仓促匆忙的时候是这样,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的。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译文:可以称之为仁的人,一定是自己要站稳,也要让别人站稳,自己要腾达,也要让别人腾达。

只有从自己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乐于助人,这才是可能通往仁的路。

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译文: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要它,它就来了。

4、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论语·颜渊》译文: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就是仁。

一天做到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天下的人就会称作为仁人。

做到仁德要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5、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论语·子路》译文: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译文: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加给别人了。

这正是推己及人,心在仁道。

2.孔子还写过哪些关于仁爱的名言要多,最好10条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做人格言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政治格言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

自己能力强还要帮助他人的诗句

自己能力强还要帮助他人的诗句

自己能力强还要帮助他人的诗句
1.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穷困不得志的时候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在得志显达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2.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要站稳,也要让别人站稳;自己要腾达,也要让别人腾达。

3.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这句诗表达了关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关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的思想。

4.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英国谚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我们帮助他人时,自己也会感到快乐和满足。

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名言

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名言

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名言1.孔子关于"仁"的名言1、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译文:道德高尚的人就算在吃饭睡觉时也会按道德标准去做,仓促匆忙的时候是这样,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的。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译文:可以称之为仁的人,一定是自己要站稳,也要让别人站稳,自己要腾达,也要让别人腾达。

只有从自己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乐于助人,这才是可能通往仁的路。

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译文: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要它,它就来了。

4、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论语·颜渊》译文: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就是仁。

一天做到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天下的人就会称作为仁人。

做到仁德要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5、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论语·子路》译文: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译文: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加给别人了。

这正是推己及人,心在仁道。

2.求孔子关于“仁”“礼”“德”相关名言【原文】子曰:“不愤不咎,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译文】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 孔子名言及解释学而时习之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

”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

但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论语正义》)。

论语雍也篇全文及译文

论语雍也篇全文及译文

论语雍也篇全文及译文论语雍也篇全文及译文论语·雍也篇是《论语》中的一个章节,共包括30章,该篇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论语雍也篇全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1、子曰:“雍也可使动南面。

”译文: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出任政治领袖,治理百姓。

”(注:冉雍做过季氏的家臣。

)2、仲弓问子桑伯子。

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译文: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说:“可以啊,他虽然不拘礼貌的细节,但他做人还不算坏。

”仲弓说:“平居恭敬待人而行事简要,能够这样面对民众的话,不是也可以的吗?可是子桑伯子这个人平居不太注重礼的形式,待人处事太过简慢,那不就是太简了吗?”孔子说:“你说得对。

”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鲁哀公向孔子问道:“你的学生里面谁是爱好学习的人?”孔子回答说:“我的学生中,有个叫颜回的人爱好学习,他从不把怒气发泄到不相干的人身上,同样的过失他不会犯第二次,遗憾的是他年岁不大已经死了。

现在没有这样的学生了,没有听说爱好学习的人了。

”4、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

”请益。

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译文:公西华奉派出使齐国,冉有替子华的`母亲请求粮食。

孔子说:“给她一釜(一釜为六斗四升)。

”冉有请求再加一点。

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一庾)。

”冉有却给她八十斛(一秉为十六斛即八百斗)。

孔子说:“公西华出使齐国,乘坐的是肥马驾的车,穿的是又轻又暖的棉袍。

我听人说过:君子周济别人的穷困,而不增加别人的财富。

”继:增加。

5、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

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译文:原思在孔子家作家臣,孔子给他小米九百斗的傣禄,原思推辞不受。

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

”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也;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

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达者,如‘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之达。

”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换位思考。

这体现了孔子所倡导的“恕”的思想,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

以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标准,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

其低标准则是己之所恶亦不施加于他人,即从消极意义上实践“仁”。

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认他人之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从此也可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

已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

已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

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为:欲:想要。

立,站立。

而,表转折,才能够。

立人,使动用法,使人站立,意思是把摔倒的人扶起来。

达,腾达。

达人,使动用法,使人腾达,意思是周济需要帮助的人。

此句意指:自己要站稳,也要让别人站稳,自
己要腾达,也要让别人腾达。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原文及译文
原文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
也已。


译文
子贡说:“如果能广施恩惠而帮助民众,怎么样?这可以说是仁吗?”博施:广泛地
施行恩惠。

孔子说:那是多么仁啊!那一定是圣人所为了!即使尧舜想做到这一点也
很困难。

“所谓的仁,就是自己有所成就,也同时使别人有所成就:在自己通达的同时,也使别人通达。

能以切身利益为例,由己及人,那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论语为什么是国学经典
《论语》是儒家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的财富,它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
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计20篇,492章。

《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论语》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
中展示人物形象。

己欲立而立人的作文素材

己欲立而立人的作文素材

己欲立而立人的作文素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译文:在自身想要站得住的时候先让别人也能够站稳;在自身想
要发展通畅的时候就使他们都可以通行无阻。

《孟子尽心上》说过
一个这样的故事:从前有两户人家是邻居关系,由于性格脾气不同很难相处融洽,互看对方总觉得缺点什么似的。

后来其中一位搬走了另外找到新地址,结果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但没多久却又因遇到盗贼失去所有东西变成穷光蛋,并且常被坏朋友缠扰。

后悔莫及!于是向好朋友诉苦求助希望再度合作,然而对方竟断然拒绝称:「当初你迁移
离开我们那里时已经造下许多罪孽现今只会带给大家更深重灾祸」最终落魄潦倒至死才明白做人应该施惠于人必须首先修养德行品质和
正直态度,等待机缘降临时或条件具足时,才适宜帮助与提拔别人,否则纵使自己竭力付出仍将徒劳无功、孤掌难鸣甚至遭受怨尤指责,真是枉费心思。

2、曾国藩名言“主敬则身强”,解释:专注内心诚
恳庄严则体健。

若不先在自己身上磨练检讨克服,如何期盼团队精神?
3、王阳明良知四句教“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意谓每天面对着太
阳升起日落月圆,即便晴空万里灿烂星河也不值一哂。

你究竟认识它吗? 4、俞敏洪名言改革者必定吃闭门羹,创业需耐得寂寞。

1、朱熹名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
能服于人。

”原话见周易第二十六卦“鼎卦”象曰:“鼎,君子以正位凝命,顺而不悖,孝享贞吉。

”朱熹把孔子阐述的道理归纳成八个字,叫做“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雍也篇的原文与翻译

雍也篇的原文与翻译

雍也篇的原文与翻译雍也篇的原文与翻译雍也篇是《论语》中的一个章节,共包括30章,以下关于雍也篇的原文与翻译是小编为各位整理收集的,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欢迎阅读与借鉴。

雍也篇作者:孔子及其弟子【本篇引语】本篇共包括30章。

其中著名文句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vk 乐之者”;“敬鬼神而远之”;“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本篇里有数章谈到颜回,孔子对他的评价甚高。

此外,本篇还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原文】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译文】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

”【评析】古代以面向南为尊位,天子、诸侯和官员听政都是面向南面而坐。

所以这里孔子是说可以让冉雍去从政做官治理国家。

在《先进》篇里,孔子将冉雍列在他的第一等学科“德行”之内,认为他已经具备为官的基本条件。

这是孔子实行他的“学而优则仕”这一教育方针的典型事例。

【原文】62 仲弓问子桑伯子(1)。

子曰:“可也,简(2)。

”仲弓曰:“居敬(3)而行简(4),以临(5)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6)大(7)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注释】(1)桑伯子:人名,此人生平不可考。

(2)简:简要,不烦琐。

(3)居敬:为人严肃认真,依礼严格要求自己。

(4)行简:指推行政事简而不繁。

(5)临:面临、面对。

此处有“治理”的意思。

(6)无乃:岂不是。

(7)大:同“太”。

【译文】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说:“此人还可以,办事简要而不烦琐。

”仲弓说:“居心恭敬严肃而行事简要,像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吗?(但是)自己马马虎虎,又以简要的方法办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这话你说得对。

”【评析】孔子方张办事简明扼要,不烦琐,不拖拉,果断利落。

不过,任何事情都不可太过分。

《论语》雍也篇原文及翻译.doc

《论语》雍也篇原文及翻译.doc

《论语》雍也篇原文及翻译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论语》雍也篇原文及翻译,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查看。

《论语》雍也篇原文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

”请益,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

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篇》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雍也篇》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雍也篇》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释】▲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博”是广。

“施”是给予。

“济”是救助,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

何晏《论语集解》孔曰:“广施恩惠济民于患难。

”▲何事于仁:“事”犹“为”。

“何事于仁”指仁者还做不到“博实于民而能济众”。

▲圣:既指道德水平,又指圣王地位。

“必也圣乎”指有德有位的圣王才能做到“博实于民而能济众”。

▲病:担心,忧虑。

“其犹病诸”,担心做不到。

▲立:立足,立身。

三十而立的立。

▲达:通达、畅通之意。

通达事理,见识高远。

《颜渊篇》12.20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钱穆《论语新解》:“孔子好学不厌,是欲立欲达。

诲人不倦,是立人达人。

”▲能近取譬:“譬”是比喻,比方。

能就自身打比方。

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仁之方:“方”是方向,方法。

钱穆《论语新解》:“仁之方,即谓为仁之路径与方法。

”【译文】子贡说:“如果对民众做到广施恩惠,并且能扶危济贫,怎么样?可以说是仁了吗?”孔子说:“仁者岂能做到这些,必须是圣王才能做到!就连尧、舜恐怕都要担心做不到吧!至于仁者,自己想有所树立,也要想到帮助别人有所树立;自己想要通达,也要想到帮助别人通达。

做到推己及人,可以称作仁的方向了。

”【学而思】仁是塑造个人完美的灵魂并行善于外,圣是在此基础上能兼济天下。

圣者不但自身要有仁德,还要有位,有德有位方能“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孟子·尽心篇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知识扩展】钱逊《论语读本》:有一种观点,认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以为自己想要的别人也一定想要”,“一个人想要的,也要尽量给予别人”,或“己之所欲,必加诸人”,这是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起学《论语》6.30雍也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一起学《论语》6.30
雍也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原文】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白话】
子贡说:“如果能广施恩惠并且能救济民众,怎么样呢?可以称得上是仁了吗?”孔子说:“这何止于仁呢,一定是圣人了吧!尧舜之圣,大概都感到力量有所不足!仁者,想要自立,便会帮助别人也能立;想要自己
通达,便会帮助别人也能通达。

能反求于自身,然后推己及人,这可以称得上是行仁的方法了。


【释词】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施,给与、施与。

济,救助。

钱穆:“子贡谓能广博施与,普遍救济,如此必合仁道。

”伊川程子曰:“博施济众,仁者无穷意,乃圣人之极功也。


可谓仁乎:子贡以为博施济众就是“仁”,然而孔子认为这不仅不是仁,而且超越了仁,到了“圣”的境界。

《四书改错》:“圣道该忠恕,而由仁达圣,则必从强恕求仁,以驯至乎圣。

大凡圣道贵博济,必由尽己性、尽人性以至于位天地育万物,并非驰骛。

故《大学》明德必至亲民,《中庸》成己必至成物,《论语》
修己必至安人、安百姓,《孟子》独善其身必至兼善天下。

夫圣道未成,亦必先力推忠恕,而后可以成圣学。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言此何止于仁,必也圣人能之乎!此处“圣”字指有德有位而言。

仁者无位,不能博施济众;有位无德,亦不能博施济众。

其犹:大概尚且。

病:心有所不足。

此是本章一个转换点。

虽尧舜之圣,有德有位,如果博施济众,亦将感其力之不足。

以是求仁,愈难而愈远矣。

孔子以“尧舜犹病”点明子贡求仁已远,不如退而求诸己身,登高必自卑,由近而及远也。

立、达:己欲立,思随分立人;己欲达,思随分达人。

犹如能明明德,才能新民。

反求己心,推己心于人。

以己及人,就是仁者之心也。

孔子好学不厌,是欲
立欲达;诲人不倦,是立人达人。

此心已是仁,行此亦即是仁道,此则固是人人可行。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譬,喻。

近取譬,就是从切近处取喻、从自身得到启示。

方,术。

仁之方,就是行仁的路径和方法。

按:人能反求诸己,取譬于己,明白己之所欲也是人之所欲,由己身推到别人,由己之所欲推到人之所欲,这样切身、切实,远离不切实际的一味好高骛远。

推己及人,就是恕道,而仁在其中矣。

此是孔子为子贡开出了具体的修习方法,以免好高骛远。

【先贤精义】
《揅经室集》曰:孔子论人,以圣为第一,仁即次之。

仁故甚难能矣。

圣、仁,孔子皆谦不敢当。

子贡视
仁过高,误入圣域,故孔子分别“圣”字,将“仁”字论之。

《论语正义》曰:仁道大成,方可称圣。

故夫子视圣为最难,而但言仁;又以仁亦难及,而先言恕。

《论语注疏》曰:此章明仁道也。

夫仁者,己欲立身、进达而先立达他人,又能近取譬于己,皆恕己所欲而施之于人,己所不欲,弗施于人,可谓仁道也。

吕氏曰:子贡有志于仁,徒事高远,未知其方。

孔子教以于己取之,庶近而可入。

是乃为仁之方,虽博施济众,亦由此进。

蕅益大师曰:立人达人,正是博施济众处。

《论语意原》曰:何谓仁?反而求之吾心,推而及于天下,能以己之所欲求人之所欲,此仁之方也。

程子曰:医书以手足痿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

认得为己,何所不
至;若不属己,自与己不相干。

如手足之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

故博施济众,乃圣人之功用。

仁至难言,故止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欲令如是观仁,可以得仁之体。

《论语集说》曰:仁者,公天下以为心,而无物我之私。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之心也。

欲进乎是,其惟近取譬乎?体之于吾身而推之,此恕之道也,所以为仁之方也。

于其方而用力焉,则可进于仁矣。

刘宗周曰:子贡求仁于事,而不本之心,亦立匮之术也。

仁者之心,则反之己,而裕如矣。

此己盎然与人同体,即与人同欲,就自己发心时,是何愿欲,而此欲已通之人,且有必通之人而后快者。

仁道至大,学者苦无下手法,今乃不越此取譬者,是果是至易至简,至神至妙之术,故曰方。

陈祥道曰:非以百姓之心为心,不足以安百姓。

博施济众,修己以安百姓者,天下之至难;尧舜者,天下之至圣。

以天下之至圣,犹病天下之至难,则下于尧舜者其可易言哉!素问曰“神用无方谓之圣”,惟无方故所施者博,而所济者众。

若仁则有方矣。

周宗建曰:博施济众,原是仁者之极思,子贡此问志量甚大。

但以此求仁,便失本领。

夫子示以求诸己,便有从入之方。

二节总是一意,无仁恕之分。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孔子教子贡以求仁之方也。

仁之量固无穷,而仁之力则有限。

夫所谓仁者,不必事功之广阔,而在心体之周流。

子贡欲于功用求仁,则难而愈远。

孔子教以心体求仁,则约而可成。

盖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无非见得人己相通,故到得一体地位。

《论语稽》曰:子贡从广远处言仁,夫子从切近处言仁。

子贡之言愿大难偿,故尧舜犹病;夫子之言则推己
及人,只在尽己之心,由近及远,能立达一人则仁及一人,能立达千万人则仁及千万人,何病之有?“能近”二句指出下手所在。

方如治病之方,言近取诸己以譬人,即为仁之方也。

云门隐者按:圣人仁心照彻,由子贡之问,先之以“尧舜犹病”为委婉否定,然后将“仁”拉回自身,教导以推己及人、由近及远,登高必自卑。

这为我们指明了修身的方向,并给出了具体的方法。

【附录】
李光地曰:子贡以仁之用言此,必有德有位者,故虽尧舜犹病。

若学者坐而言此,则非切己功夫,故夫子以仁者之心、求仁之方告之。

然亦非全无用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举斯心而加彼,老者安之,少者怀之,随其分以及人,此自崇高富贵至士庶皆可行者,顾不取必于其博与众耳。

程树德曰:儒家之所谓仁,即佛氏之慈悲。

特彼教之布施往往过中,至有舍身以喂虎者。

儒家则否,但就耳目之所闻见、心力之所能及者为之,最为浅近易行,与上章中庸鲜能之旨相应。

朱子以《圆觉经》随指见月之理解“能取譬”,是朱子并不讳谈禅。

后来纷纷辟佛者,皆坐门户之见太深而信道不笃故也。

【本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论语正义》《论语新解》《论语集释》《论语稽》《论语集说》《论语点睛》《论语意原》《论语学案》《论语商》《论语札记》《揅经室集》《四书改错》《四书解义》。

《论语》雍也篇语音精讲直播安排:30章分3晚(3月9、16、23日)语音精讲,每晚19:00开始,每次约10章。

敬请扫码进入直播间。

一起学《论语》课程公告
我们倡导的学习方法: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学而时习;尊重文化道统(荐读《论语》的文化传统系列文章);多措并举,解悟经典,感应圣贤气质:诵读原文、抄写原文、了解基础字意词意、领会先贤精义、品味原文并尝试自己解读、了解相关故事、旁通相关经典、与学友交流讨论、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也可以制定自己的日课,就近参加线下活动……
道德经 | 易经 | 论语| 管子四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