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论语》6.30雍也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起学《论语》6.30雍也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一起学《论语》6.30

雍也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原文】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白话】

子贡说:“如果能广施恩惠并且能救济民众,怎么样呢?可以称得上是仁了吗?”孔子说:“这何止于仁呢,一定是圣人了吧!尧舜之圣,大概都感到力量有所不足!仁者,想要自立,便会帮助别人也能立;想要自己

通达,便会帮助别人也能通达。能反求于自身,然后推己及人,这可以称得上是行仁的方法了。”

【释词】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施,给与、施与。济,救助。钱穆:“子贡谓能广博施与,普遍救济,如此必合仁道。”伊川程子曰:“博施济众,仁者无穷意,乃圣人之极功也。”

可谓仁乎:子贡以为博施济众就是“仁”,然而孔子认为这不仅不是仁,而且超越了仁,到了“圣”的境界。

《四书改错》:“圣道该忠恕,而由仁达圣,则必从强恕求仁,以驯至乎圣。大凡圣道贵博济,必由尽己性、尽人性以至于位天地育万物,并非驰骛。故《大学》明德必至亲民,《中庸》成己必至成物,《论语》

修己必至安人、安百姓,《孟子》独善其身必至兼善天下。夫圣道未成,亦必先力推忠恕,而后可以成圣学。”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言此何止于仁,必也圣人能之乎!此处“圣”字指有德有位而言。仁者无位,不能博施济众;有位无德,亦不能博施济众。

其犹:大概尚且。

病:心有所不足。此是本章一个转换点。虽尧舜之圣,有德有位,如果博施济众,亦将感其力之不足。以是求仁,愈难而愈远矣。孔子以“尧舜犹病”点明子贡求仁已远,不如退而求诸己身,登高必自卑,由近而及远也。

立、达:己欲立,思随分立人;己欲达,思随分达人。犹如能明明德,才能新民。反求己心,推己心于人。以己及人,就是仁者之心也。孔子好学不厌,是欲

立欲达;诲人不倦,是立人达人。此心已是仁,行此亦即是仁道,此则固是人人可行。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譬,喻。近取譬,就是从切近处取喻、从自身得到启示。方,术。仁之方,就是行仁的路径和方法。

按:人能反求诸己,取譬于己,明白己之所欲也是人之所欲,由己身推到别人,由己之所欲推到人之所欲,这样切身、切实,远离不切实际的一味好高骛远。推己及人,就是恕道,而仁在其中矣。此是孔子为子贡开出了具体的修习方法,以免好高骛远。

【先贤精义】

《揅经室集》曰:孔子论人,以圣为第一,仁即次之。仁故甚难能矣。圣、仁,孔子皆谦不敢当。子贡视

仁过高,误入圣域,故孔子分别“圣”字,将“仁”字论之。

《论语正义》曰:仁道大成,方可称圣。故夫子视圣为最难,而但言仁;又以仁亦难及,而先言恕。

《论语注疏》曰:此章明仁道也。夫仁者,己欲立身、进达而先立达他人,又能近取譬于己,皆恕己所欲而施之于人,己所不欲,弗施于人,可谓仁道也。

吕氏曰:子贡有志于仁,徒事高远,未知其方。孔子教以于己取之,庶近而可入。是乃为仁之方,虽博施济众,亦由此进。

蕅益大师曰:立人达人,正是博施济众处。

《论语意原》曰:何谓仁?反而求之吾心,推而及于天下,能以己之所欲求人之所欲,此仁之方也。

程子曰:医书以手足痿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

至;若不属己,自与己不相干。如手足之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故博施济众,乃圣人之功用。仁至难言,故止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欲令如是观仁,可以得仁之体。

《论语集说》曰:仁者,公天下以为心,而无物我之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之心也。欲进乎是,其惟近取譬乎?体之于吾身而推之,此恕之道也,所以为仁之方也。于其方而用力焉,则可进于仁矣。

刘宗周曰:子贡求仁于事,而不本之心,亦立匮之术也。仁者之心,则反之己,而裕如矣。此己盎然与人同体,即与人同欲,就自己发心时,是何愿欲,而此欲已通之人,且有必通之人而后快者。仁道至大,学者苦无下手法,今乃不越此取譬者,是果是至易至简,至神至妙之术,故曰方。

陈祥道曰:非以百姓之心为心,不足以安百姓。博施济众,修己以安百姓者,天下之至难;尧舜者,天下之至圣。以天下之至圣,犹病天下之至难,则下于尧舜者其可易言哉!素问曰“神用无方谓之圣”,惟无方故所施者博,而所济者众。若仁则有方矣。

周宗建曰:博施济众,原是仁者之极思,子贡此问志量甚大。但以此求仁,便失本领。夫子示以求诸己,便有从入之方。二节总是一意,无仁恕之分。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孔子教子贡以求仁之方也。仁之量固无穷,而仁之力则有限。夫所谓仁者,不必事功之广阔,而在心体之周流。子贡欲于功用求仁,则难而愈远。孔子教以心体求仁,则约而可成。盖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无非见得人己相通,故到得一体地位。

《论语稽》曰:子贡从广远处言仁,夫子从切近处言仁。子贡之言愿大难偿,故尧舜犹病;夫子之言则推己

及人,只在尽己之心,由近及远,能立达一人则仁及一人,能立达千万人则仁及千万人,何病之有?“能近”二句指出下手所在。方如治病之方,言近取诸己以譬人,即为仁之方也。

云门隐者按:圣人仁心照彻,由子贡之问,先之以“尧舜犹病”为委婉否定,然后将“仁”拉回自身,教导以推己及人、由近及远,登高必自卑。这为我们指明了修身的方向,并给出了具体的方法。

【附录】

李光地曰:子贡以仁之用言此,必有德有位者,故虽尧舜犹病。若学者坐而言此,则非切己功夫,故夫子以仁者之心、求仁之方告之。然亦非全无用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举斯心而加彼,老者安之,少者怀之,随其分以及人,此自崇高富贵至士庶皆可行者,顾不取必于其博与众耳。

程树德曰:儒家之所谓仁,即佛氏之慈悲。特彼教之布施往往过中,至有舍身以喂虎者。儒家则否,但就耳目之所闻见、心力之所能及者为之,最为浅近易行,与上章中庸鲜能之旨相应。朱子以《圆觉经》随指见月之理解“能取譬”,是朱子并不讳谈禅。后来纷纷辟佛者,皆坐门户之见太深而信道不笃故也。

【本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论语正义》《论语新解》《论语集释》《论语稽》《论语集说》《论语点睛》《论语意原》《论语学案》《论语商》《论语札记》《揅经室集》《四书改错》《四书解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